冰箱.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471292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04261.X

申请日:

2009.02.18

公开号:

CN101644519A

公开日:

2010.02.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5D 11/02申请日:20090218|||公开

IPC分类号:

F25D11/02; F25D23/06

主分类号:

F25D11/02

申请人: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发明人:

山下太一郎; 井冈爱治; 加纳奖一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8.8.8 JP 2008-20497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敬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得到具备以简单的结构维持强度、廉价且轻量的气体调节室等的储藏室的冰箱。涉及本发明的冰箱主体(1)在具备:具有:具有存取储藏物的开口(14r)的外轮廓部件(14);对该外轮廓部件(14)的开口(14r)进行开闭的盖部件(16);以及设于该盖部件和上述外轮廓部件的开口之间且抑制在上述盖部件和上述外轮廓部件的开口之间的气体移动的密封部件(16p)的冰箱中,特征是,上述外轮廓部件的开口相比高度方向在宽度方向较长,上述外轮廓部件以箱状且一体形成,在上壁面(14e)和底面壁(14c)上分别设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冰箱,具备储藏室,具有:具有存取储藏物的开口的外轮廓部件; 对该外轮廓部件的开口进行开闭的盖部件;以及设于该盖部件和上述外轮廓部 件的开口之间且抑制在上述盖部件和上述外轮廓部件的开口之间的气体移动 的密封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轮廓部件的开口相比高度方向在宽度方向较长,上述外轮廓部件以 箱状一体形成,在上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从上述开口朝向后方延长的相对且向 内方凹入的上面加强部和底面加强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靠上述盖部件的背面中央设有加强支撑部,上述密封部件在上述该部件 的背面上设于与上述外轮廓部件的开口边缘部接触的位置上,上述上面加强部 和上述底面加强部在比上述密封部件的内周靠内方的位置与上述盖部件的加 强支撑部接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设有与上述盖部件配合并在上述外轮廓部件内出入的食品盘,在该食品盘 的底面后方设有支腿部,在上升外轮廓部件的开口用上述盖部件关闭时,在上 述外轮廓部件的底面和上述食品盘之间具有间隙。
4: 一种冰箱,划分地在冰箱主体的上部设置冷藏室,在下部设置蔬菜室, 在该冷藏室和该蔬菜时之间设置冷冻室,上述冷藏室具有多个隔板,上述冷藏 室具备储藏室,该储藏室具有:具有存取储藏物的开口的外轮廓部件;对该外 轮廓部件的开口进行开闭的盖部件;以及设于该盖部件和上述外轮廓部件的开 口之间且抑制在上述盖部件和上述外轮廓部件的开口之间的气体移动的密封 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储藏室在上述冷藏室的最下段的隔板的下方与该隔板具有间隙地设 置,在上述外轮廓部件的上面设有与上述最下段的隔板接触的高度的肋。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轮廓部件用混入了纤维状的加强填充材料的树脂一体成形。

说明书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18924号公报(第0049段、图3等))记载的冰箱从由绝热箱体构成的冰箱主体内部的储藏空间的最上部依次配置冷藏室、蔬菜室、左右区分地附设的温度转换室和制冰储冰室,并且在最下部独立设置冷冻室。

    在温度转换室内设用对食品进行减压地存放储藏的减压储藏室,在温度转换室门的内面侧安装向进深方向延长的一对左右的支撑框,在该支撑框之间放置并保持减压储藏容器,从而将温度转换室的减压储藏容器与门一起向箱外自如抽出。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虽然公开了用钢板等构成减压储藏容器并具有承受因减压引起的负载的刚性,但存在容器变重的问题。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目的是得到具备以简单结构维持强度、廉价且轻量的气体调节室等的储藏室的冰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冰箱是在一种具备储藏室,具有:具有存取储藏物的开口的外轮廓部件;对该外轮廓部件的开口进行开闭的盖部件;以及设于该盖部件和上述外轮廓部件的开口之间且抑制在上述盖部件和上述外轮廓部件的开口之间的气体移动的密封部件的冰箱中,特征是,上述外轮廓部件的开口相比高度方向在宽度方向较长,上述外轮廓部件为箱状且一体形成,在上面和底面上分别设有从上述开口箱后方延长的相对且向内方凹入的上面加强部和底面加强部。

    另外,本发明的冰箱的特征是,在靠上述盖部件的背面中央设有加强支撑部,上述密封部件在上述盖部件的背面上设于与上述外轮廓部件的开口边缘部 接触的位置上,上述上面加强部和上述底面加强部在比上述密封部件的内周靠内方的位置与上述盖部件的加强支撑部接触。

    另外,本发明的冰箱的特征是,设有与上述盖部件配合地在上述外轮廓部件内进行存取的食品盘,在该食品盘的底面后方设有支腿部,在上述外轮廓部件的开口用上述盖部件关闭时,在上述外轮廓部件的底面和上述食品盘之间具有间隙。

    本发明的冰箱是一种划分地在冰箱主体的上部设置冷藏室、在下部设置蔬菜室、在该冷藏室和该蔬菜室之间设置冷冻室,上述冷藏室具有多个隔板,上述冷藏室具备储藏室,该储藏室具有:具有存取储藏物的开口的外轮廓部件;对该外轮廓部件的开口进行开闭的盖部件;以及设于该盖部件和上述外轮廓部件的开口之间且抑制在上述盖部件和上述外轮廓部件的开口之间的气体移动的密封部件的冰箱,其特征是,上述储藏室在上述冷藏室的最下段的隔板的下方与该隔板具有间隙地设置,在上述外轮廓部件的上面设有与上述最下段的隔板接触的高度的肋。

    另外,本发明的冰箱的特征是,上述外轮廓部件用混入了纤维状的加强填充材料的树脂一体成形。

    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具备以简单的结构维持强度、廉价且轻量的气体调节室等的储藏室的冰箱。

    图1是从前方看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冰箱主体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线剖视图。

    图4是从斜前上方看到的减压室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从前方看到的外轮廓部件的简要立体图。

    图6是从图5的C方向看到的主视图

    图7是图5的K-K线剖视图。

    图8是表示外轮廓部件的其它结构的简易立体图。

    图9是从前方看到的外轮廓部件的主视图。

    图10是图8的K-K线剖视图。

    图11是图8的E-E线剖视图。

    图12是图4所示的减压室的C方向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D-D线剖视图。

    图14是图4的E-E线剖视图。

    图15是图12的F-F线剖视图。

    图16是图12的D-D线剖视图。

    图17是图12的D-D线剖视图,且是表示减压室的盖部件的全开状态的图。

    图18是从斜前上方看到的减压室结构的立体图,且是表示盖部件的全开状态的图。

    图19是从斜后上方看到的减压室结构的立体图,且是表示盖部件的全开状态的图。

    图20是图12的G-G线剖视图。

    图21是表示图16所示的减压室的盖部件以及开闭把手的支撑部以及由绕盖锁定导槽部件的开闭把手进行的盖部件的锁定释放状态的图。

    图22是表示图16所示的减压室的盖部件以及开闭把手的支撑部以及由绕盖锁定导槽部件的将要锁定状态的图。

    图23是表示图16所示的减压室的盖部件以及开闭把手的支撑部以及由绕盖锁定导槽部件的开闭把手进行的盖部件锁定状态的图。

    图24是表示密封件附近的详细结构的放大图。

    图25是图12的D-D线剖视图,且是表示减压室上面的空气流动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

    1-冰箱主体,13-减压储藏室,14-外轮廓部件,16-盖部件,

    16p-密封件,17-食品盘,18-搁板,24、25-导向部件,

    26-开闭把手,30-盖锁定导槽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从前方看到的适用 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冰箱主体1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示意图。

    对冰箱主体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适用了本发明的冰箱主体1在最上部配置作为6℃前后的冷藏温度带的储藏室的冷藏室2、在最下部配置作为6℃前后的冷藏温度带的蔬菜室5。在冷藏室2和蔬菜室5之间配置与这两个室绝热隔开的作为0℃以下的冷冻温度带的冷冻温度带(例如约-20℃~-18℃的温度带)的冷冻室的制冰室3a、快速冷冻室3b以及冷冻室4。各储藏室如图2所示,分别由隔壁k1、k2、k3划分配置。

    在各储藏室2~5的前面的开口分别设有分别闭塞该开口的绝热结构的门6~10。除了门6~20的外周框体部具有在钢板制的外箱11和树脂制的内箱之间实现与外部气体绝热的氨基甲酸乙酯发泡绝热部件以及真空绝热部件(未图示)地构成。

    闭塞冷藏室2的前面开口的冷藏室门6(6a、6b)用所谓左右对开式的双开门构成。另一方面,闭塞制冰室3a的前面开口的制冰室门7、闭塞快速冷冻室门3b的前面开口的快速冷冻室门8、闭塞冷冻室4的前面开口部的冷冻室门9、以及闭塞蔬菜室5的前面开口的蔬菜室门10由抽出储藏室内容器的抽屉室门构成。

    在冰箱主体1中,用于进行上述冷冻以及冷藏的冷冻循环以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作为夺取制冷剂的气化热的冷却源的蒸发器且再次回到压缩机的顺序连接地构成(未图示)。

    作为该冷却源的蒸发器设置在制冰室3a、快速冷冻室3b、以及冷冻室4的后方,通过鼓风风扇将蒸发器的冷气送到制冰室3a、快速冷冻室3b、冷冻室4。另外,通过当成为冷藏温度以下则进行闭塞的可开闭的调节风门装置,送向冷藏室2以及蔬菜室5的各储藏室。再有,具有将冷气送风到各储藏室2~5之后,再次用蒸发器冷却并进行鼓风的循环结构。各储藏室2~5通过使用温度传感器的控制装置进行的温度控制维持为规定的温度。

    图3表示图1的B-B线剖视图。冷藏室门6a以支撑轴S1为中心自如旋转地被支撑。在冷藏室门6a上并向内侧突出地设置装入饮料等的为袋状的半 透明的树脂成型门的存放部件6a1。在冷藏室门6a的里面设有通过扭转螺旋弹簧的作用力以及引导自如摇动地构成的旋转分隔部件6a2。

    该旋转分隔部件6a2在冷藏室门6a、6b闭塞时(参照图1)在沿着左侧的冷藏室门6a的位置防止来自冷藏室门6a、6b之间的冷气漏出。另一方面,构成为,在冷藏室门6a敞开时在冷藏室门6a的厚度方向(用双点划虚线表示)摇动不会对使用者造成妨碍。

    另外,右侧的冷藏室门6b以支撑轴S2为中心自如摇动地被支撑,且装入饮料等的为袋状的半透明的树脂成形的门存放部件6b1突出设置在内部侧。

    对作为气体调节室的减压储藏室13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所示的减压储藏室13是通过真空泵12吸引内部空气并减压为低于大气压的气压作为一例0.8气压(80kPa)等的气体调节室。即、减压储藏室13形成对食品的氧化防止、蔬菜类的新鲜度维持等特别的空气环境。

    如图2所示,在减压储藏室13上作为突起在上面设有肋14s。由此,减压储藏室13和位于其正上方的隔板18之间是以设置适当间隙的状态支撑的结构。在减压储藏室13的后部设有冷藏室2的冷气的吸气口19,通过吸引减压储藏室13周围的空气并如箭头所示流动冷气,从而间接地冷却减压储藏室13。

    如图3所示,在关闭冷藏室门6b的状态中,在冷藏室门6b的门储藏部件6b1和减压储藏室13的盖部件16之间形成规定的空间,并构成为互不接触。

    图4是从斜前上方看到的减压储藏室13结构的立体图。减压储藏是13在前面具有开口14r(参照图7),通过扁平且在进深方向较长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外轮廓部件14、和在前方以及后方进行移动并开闭开口14r的盖部件16形成外周壁。换言之,外轮廓部件14以箱状一体形成。

    即、为了在减压储藏室13中存取储藏物,设有进行开闭的盖部件16。再有,在外轮廓部件14的外面以直线状或者格子状立设有增加剖面系数实现强度提高的加强肋。再有,加强肋的形状不限于此,只要增加外轮廓部件14的剖面系数实现强度提高即可。

    对外轮廓部件14的形状进行说明。

    使用图5~图7,对外轮廓部件14的形状进行说明。图5是从前上方看到的外轮廓部件的简要立体图。图6是图5的C方向向视图。图7是图5的K -K线剖视图。再有,图5~图7是为了容易明白外轮廓部件14形状而消除加强肋仅是假想的外轮廓部件14的概要图。

    外轮廓部件14使用ABS(含有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树脂)、AS(含有丙烯腈、苯乙烯的树脂)等进行树脂成形,并形成为具有两侧面壁14a、14b、底面壁14c、后面壁14d、以及上面壁14e且前面开口的形状。

    并且,如图3所示,在外轮廓部件14的左侧面壁14a的外面后方设有作为与真空泵12的连接部的插入孔的泵连接部14i。

    在用真空泵12对减压储藏室13内进行减压时,对外轮廓部件14通过外部的大气压和内部低压的差压在其全面均匀地施加来自大气的载荷。由于减压储藏室13的内部为低压,所以该载荷在从外侧向内侧挤压的方向施加在外轮廓部件14全面上,其大小为例如如果外轮廓部件14的上面壁14e为300mm,差压为0.2气压则为约180kgf(约1800N)的载荷。

    为此,外轮廓部件14的两侧面壁14a、14b、底面壁14c、后面壁14d、上面壁14e的各个外面有必要增加剖面系数实现强度提高。为此,外轮廓部件14的各面不是平面而是外侧为凸地弯曲的圆顶状的大致曲面状。再有,如图5示意性虚线所示,外轮廓部件14的外面壁最好是在进深方向、左右方向均向外侧弯曲的形状。

    外轮廓部件14是开口14r宽度方向比高度方向长的形状。另外,是从两侧朝向中央侧具有高度的大致圆弧状。即、外轮廓部件14做成扁平且进深较长的大致长方体状。由此,底面壁14c和上面壁14e相比其它两侧面壁14a、14b、后面壁14d面积大。对内部进行减压时,通过与大气压的差压而产生的载荷与面积成比例,所以尤其有必要确保底面壁14c和上面壁14e的强度。此时的载荷是从外侧对外轮廓部件14压缩并挤压方向的载荷,所以做成承受载荷的面向外侧凸出的形状、例如作成球体的一部分的球壳提高强度。

    图6是图5的C向视图。如图6所示,开口14r是将其周围沿着两侧面壁14a、14b、底面壁14c、上面壁14e的形状。外轮廓部件14的任一壁面均构成为向外侧凸出的圆弧形状,再有,将各壁彼此的角部做成通过平滑的圆弧连接的形状。

    在关闭后述盖部件16时,在作为沿着开口14r的边缘设置的凸部的密封 件抵接面14k上压接设于盖部件16上的密封件16p,进行密封封口。即、作为抑制盖部件16和外轮廓部件14的开口14r之间的气体移动的密封件,设置密封件16p。

    图7是图5的K-K剖视图。即、表示外轮廓部件14的纵向剖面,对内面的高度尺寸进行说明。外轮廓部件14是使用ABS、AS等树脂成形后的一体部件。用于进行成形的模具大致区分为形成外轮廓部件14的外侧形状的外侧模具、和形成内面的内侧模具,树脂在模具内注射模塑并冷却之后,将内侧模具从开口14r进行拔模,将外轮廓部件14从模具中取出。模具是这种结构,所以为了将内侧模具向开口14r侧顺利进行拔模,有必要设置如上面壁14e和底面壁14c从开口14r侧朝向后面壁14d渐渐接近且后面壁14d侧一样地变窄那样的所谓拔模锥形。于是,外轮廓14的内面形状是开口14r最宽广,其高度为14y1。后面壁14d附近的内面高度如图7所示为14y2,14y1>14y2。

    另外,对于如图20所示的水平方向的剖面中的外轮廓部件14的宽度方向也一样地,开口14r的宽度尺寸14x1和在后面壁14d附近的宽度尺寸为14x1>14x2。

    为了良好地进行从模具的拔模,期望加大拔模锥形的角度。但是如果加大角度,则内面的高度14y2进一步变窄,存放容积降低。

    再有,如上所述,为了确保外轮廓部件14的强度,期望两侧面壁14a、14b、底面壁14c、上面壁14e不是直线而是做成球体一部分那样地中央凸出的曲面形状。

    其次,通过图7对从开口14r朝向后面壁14d的外轮廓部件14的进深方向的优选形状进行说明。

    注射模塑成形时,为了将外轮廓部件14从模具可靠地取出所需的拔模锥形的最小值为角度θ1。该θ1因外轮廓部件14的材质和树脂成形的条件等而不同,但作为一例为1°。这里,对底面壁14c、上面壁14e如果用以最小拔模锥形的角度θ1倾斜的假想直线从开口14r连接至后面壁14d附近,则后面壁14d的高度14y2为最大尺寸,内容积为最大。但是,底面壁14c、上面壁14e为直线,相比作为期望形状的圆顶状曲面接近平面,无法做成所期望的强度。

    于是,从开口14r至规定长度D1的范围为角度θ1的最小拔模锥形。从 此到达里侧的后面壁14d附近为具有比最小拔模锥形大的角度的第二锥形。由此,底面壁14c和上面壁14e做成分别具有多个倾斜度的结构。即、底面壁14c和上面壁14e与球状曲面形状近似,且能够加大后面壁14d的高度14y2,能够同时满足强度和内容积。

    该第二锥形可以是曲面,但通过多个假想的直线进行近似,从而简化模具形状。即、D2的范围比角度θ1大。做成例如为2°角度的拔模锥形,D3的范围比角度θ2还大做成例如3°的角度θ3的拔模锥形,用这三根假想的直线近似从开口14r至后面壁14d的范围。再有,如果将D1、D2、及D3分别做成大致相同的尺寸,则能够将底面壁14c、上面壁14e做成与球面近似的曲面,能够同时满足强度和内容积。

    再有,两侧面壁14a、14b、和底面壁14c和上面壁14e和后面壁14d的相互的交线即棱线均以曲面连接。再有,通过将半径例如做成20mm以上,从而能够防止交线部分发生应力集中。

    其次,使用图8~图10,对外轮廓部件14的另一不同形状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外轮廓部件的其他结构的简要立体图。图9是从前方看到的外轮廓部件的主视图。图10是图8的K-K线剖视图。

    与从图5~图7的形状不同的结构是,底面壁14c、上面壁14e的从前面开口14r侧到后面壁14d的中央部中,具有比上面壁14e、底面壁14c向内部凸出的上面加强部14f、底面加强部14g。换言之,在外轮廓部件14的上面壁14e和底面壁14c上以从开口14r向后面壁14d延长的方式设有相对地向内方凹入的上面加强部14f和底面加强部14g。由此,能够增加剖面系数实现强度提高。

    如用图8、图9、图10所示,在外轮廓部件14的开口14r的内侧中,将从底面壁14c和上面壁14e向内侧凸出的上面加强部14f、底面加强部14g从前方的开口14r至后面壁14d地设置。在开口14r的边缘具有密封件抵接面14k,与上面加强部14f为斜面14m,底面加强部14g为斜面14n分别连接。斜面14m、14n和上面加强部14f、底面加强部14g相交的棱线为上面顶部14h和下面顶部14j。上面加强部14f、底面加强部14g的部分做成从上面壁14e、底面壁14c分别向内侧凸出的浅U字形剖面。由此,外轮廓部件14的底面和上 面向前后方向的弯曲刚性比图5~图7所示的形状还大。

    对盖部件16和开口14r的关系进行说明。

    其次,对盖部件16和开口14r的关系进行说明。图11表示盖部件16封闭且设于盖部件16的后述加强支撑部件H(用点划线表示)插入到外轮廓部件14的上面加强部14f、底面加强部14g之间的状态。上面加强部14f和底面加强部件14g的间隔即开口14r的高度方向比加强支撑部H的高度尺寸稍大。由此,加强支撑部H顺利地插入。

    这里,对减压储藏室13内进行减压,并在外轮廓部件14的外面施加由与大气压的差压得到的载荷,则外轮廓部件14被压缩,上述间隙消失。于是,上述加强部14f和底面加强部14g分别与加强支撑部H的上下抵接。由此,由于不会在此之上被压缩,所以能够防止开口14r变形。

    另一方面,在抵接部中,外轮廓部件14从外侧由大气压被压缩,向内侧弯曲的同时与加强支撑部H接触。即、不是均匀地接触,而是在加强支撑部H的左右端与外轮廓部件14接触,处于在与外轮廓部件14之间发生反作用力F1的状态。这里,将上面加强部14f的宽度大致作为L2,将上面壁14e的宽度大致作为L1。于是,期望构成为L1和L2大致相等。通过这种结构,由施加在上面加强部14f范围和上面壁14e范围的差压得到的载荷分别大致相等地成为均等。由此,不是在特定部分集中施加载荷,而是在上面加强部14f和上面壁14e发生的应力变得几乎相等,防止因反复载荷等引起的破损可实现长使用寿命化和高可靠性。

    关于底面壁14c和底面加强部14g,期望做成与上面加强部14f和上面壁14e的关系相同的尺寸形状。

    其次,通过图24对由设置上面加强部14f和底面加强部14g得到的其它效果进行说明。图24是表示盖部件16封闭时的密封件16p附近的剖面的局部剖视图。

    在图24中,外轮廓部件14的开口14r的边缘部和密封件16p用密封件抵接面14k抵接。密封件的外周面16p2比密封件抵接面14k位于开口14r的外侧(图示上侧),另一方面,密封件的内周面16p1比密封件抵接面14k位于开口14r的内侧(图示下侧)。加强支撑部H配置在比密封件的内周面16p1还离 开开口14r的内侧(图示下侧)的距离ph的位置上。通过这种配置,从而即使由于密封件16p和密封件抵接面14k的位置误差而发生偏移,也能够可靠地完成彼此的抵接。另外,即使加强支撑部H与上面壁14f由差压得到的载荷被压接而发生反作用力F1,也不会对由密封件16p得到的密封造成影响。另外,由于是上述结构,所以上面加强部14f配置在距位于开口14r的边缘的密封件抵接面14k离开距离pf的内侧(图示下侧)。这里,将从密封件抵接面14k至上面加强部14f作为斜面14m,则由于加强支撑部H顺利地插入,所以更为方便。

    在外轮廓部件13的底面侧也一样,底面加强部14g配置在距位于开口14r的边缘的密封件抵接面14k距离ph的内侧。

    如上所述,使上面加强部14f从上面壁14e向内侧凸出,使底面加强部14g从底面壁14c向内侧凸出。由此,提高外轮廓部件14的强度,提高可靠性。再有,由密封件16p得到的密封也可靠,与加强支撑部H一起作用能够支撑由差压引起的反作用力并防止外轮廓部件14的开口14r的变形。

    其次,根据图10对从开口14r至后面壁14d的进深方向的形状进行说明。上面加强部14f和底面加强部14g部分也需要从开口14r朝向后面壁14d角度为θ4的拔模锥形,且θ4≥θ1。这里,为了内容积为最大期望拔模锥形尽可能小。由此,期望θ4=θ1。上面加强部14f和底面加强部14g如图11所示具有大致U字形的剖面,所以成为弯曲刚性的加强部件。与此同时,是与加强支撑部H抵接抑制由差压引起的开口14r弯曲的结构。由此,如图10所示,从开口14r朝向后面壁14d的方向即使是拔模锥形θ1的直线形状也能够确保强度。这里,将上面加强部14和底面加强部14g在后面壁14d附近的高度作为14y2,如果底面壁14c和上面壁14e在后面壁14d附近的高度相等,则上面加强部14f和底面加强部14g和底面壁14c和上面壁14e的形状确保最小的拔模锥形或者在此之上的拔模锥形之后,能够进一步同时满足强度和内容积,因而为佳。

    如上所述,不仅上述外轮廓部件14的形状还在两侧面壁14a、14b、底面壁14c、后面壁14d、上面壁14e、上面加强部14f、底面加强部14g的各个外面上以直线状、格子状等立设增加剖面系数实现强度提高的肋,确保抵抗由差 压引起的变形的进一步的强度。

    外轮廓部件14做成上述形状,并通过树脂一体成形,从而简化并轻量化减压储藏室13的同时,还可实现廉价地构成。

    对隔板18和减压储藏室13的关系进行说明。

    根据图25,对肋14s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说明。图25是表示减压储藏室13和隔板18的在图12中的D-D剖面的局部剖视图。

    在外轮廓部件14上在上部立设有肋14s。由此,是以在减压储藏室13和位于其正方的隔板18之间设有规定间隙的状态进行支撑的结构。即、在位于减压储藏室13的正上方的隔板18上放置了食品时,隔板18弯曲,但在弯曲时肋14s的上面与隔板18的下面抵接。减压储藏室13构成为,通过外轮廓部件14和设于盖部件16的加强支撑部H刚性大而不会弯曲,所以即使在隔板18上放置了重量物的场合,也能够抑制隔板18的弯曲,隔板18的刚性小也可以,不需要特别的加强等而合适。

    另外,由肋14s在外轮廓部件14的上面壁14e和隔板18的下面之间总是形成规定的间隙。由此,使冷却空气如箭头所示通过该间隙经由外轮廓部件14的壁面对减压储藏室13的内部进行冷却因而合适。通过使肋立设在外轮廓部件14的外面,从而增大包含肋的外轮廓部件14的表面积,提高减压储藏室13的冷却效率而为佳。

    这里,冷气沿着外轮廓部件14的前后方向(从开口14r至后面壁14d的方向)的肋流动。由此,由于肋与纵横正交地配置,所以冷却空气在越过与流向正交的肋之后形成涡,沿着外轮廓部件14的表面流动,肋和上面壁14f的表面被有效冷却,冷却效率进一步变好而为佳。

    对减压储藏室13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以下,对具备如上所述的外轮廓部件14的减压储藏室13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详细说明。图12是图4所示的减压储藏室13的C向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D-D线剖视图。图14是图4的E-E线剖视图。图15是图12的F-F线剖视图。

    如图4、图14所示,在外轮廓部件14的两侧面壁14a、14b的外面分别设置导向部件24、25,导槽20b、20b在外轮廓部件的两侧面壁14a、14b的 前后方向延长地设置。另外,由保护部件19覆盖。由此,将盖部件16在前后方向(图4的纸面的左右方向,垂直于图14的纸面方向)进行引导。

    图16是图12的D-D剖视图,表示减压储藏室13的盖部件16的闭塞状态。图17是表示使盖部件16处于全开状态的过程的减压储藏室13的剖视图、图18是与图17同样地表示盖部件16的全开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4、图18所示,作为用于进行盖部件16在前后方向(纸面的左右方向)移动的部件,导向部件24、25在减压储藏室13的左右设置一对。

    对盖部件16的结构进行说明。

    支撑在导向部件24、25上的盖部件16如图4所示,绕设于其两侧方的支撑轴16s自如转动地支撑开闭把手26。另外,在盖部件16上构成如图12、图13所示的差压抽出阀V。

    使用者把持该开闭把手26进行盖部件16的开闭操作以及盖部件16闭塞时的锁定,并且进行差压抽出阀V的开闭。

    再有,减压储藏室13由真空泵12进行减压后的场合,通过减压储藏室13的外部的大气压和减压储藏室13的内部的被减压后的压力的差压施加在盖部件16上的载荷变大,由此,为了直接打开盖部件16使用者需要相当的力。

    于是,通过打开差压抽出阀V,从而连通盖部件16的内外空间消除内外压力差,消除因差压印引起的载荷,能够容易地打开盖部件16。

    盖部件16如图13所示,在关闭时,在与外轮廓部件14抵接的内周边缘部配设弹性材料的密封件16p。该密封件16p进行外轮廓部件14和盖部件16之间的密封。

    密封件16p如图17所示,其横剖面的外周中央具有向内部侧凹入的凹部16p1并成形为环形。就密封件16p而言,即使盖部件16相对外轮廓部件14多少倾斜而关闭的场合,在凹部16p1内密封件16p灵活地进行弹性变形,吸收该倾斜,能够对外轮廓部件14和盖部件16之间可靠地进行密封。再有,密封件16p不必设于盖部件16上,还可以设置在外轮廓部件14侧。

    如图4所示,就盖部件16而言,左右端部16h用不透明的ABS等的树脂成形,中央部16c2以能够目视储藏在减压储藏室13内的食品的方式用透明的AS等的树脂成形。

    盖部件16的中央部16c2的两侧方部16c1、16c1如图4所示,在使开闭把手26相对盖部件16转动时,开闭把手26和盖部件16之间的空间以将盖部件16的两侧方部16c1、16c1和开闭把手26的棒体27的转动轨迹之间的距离为规定值以下例如7mm以下的方式几乎沿着开闭把手26的棒体27进行移动的圆弧状的轨迹形成为向外侧突出的形状。

    盖部件16的中央部16c2如图13所示,其外面侧以使用者的手可进入且具有开闭把手26的把手操作部36所占空间的方式形成为向内部侧凹入的形状。

    另外,如图13所示,在盖部件16的中央部16c2的内部侧形成向内方突出形状的作为前面开口的上下支撑部的加强支撑部H。

    图19是从后斜上方看到的图18所示的盖部件16的全开状态时的盖部件16的立体图。外轮廓部件如虚线,还有食品盘17用双点虚线省略一部分地图示。图20是图12中的G-G方向的水平剖视图。

    盖部件16的加强支撑部H如图19所示,靠盖部件16的背面中央设置。加强支撑部H连续地形成立设于内部侧的外周上壁面H1、外周下壁面H2、两侧壁面H3,在外周上壁面H1、外周下壁面H2之间并在上下方向延长地形成多个加强肋hr。

    另外,在盖部件16的加强支撑部H的两侧壁面H3外面形成用于使食品盘17与盖部件16的开闭动作连动的圆柱状的突起部16g、16g。

    使食品盘17的一对安装爪17t、17t配合在该突起部16g、16g上(参照图19),使食品盘17与盖部件16的开闭动作连动地抽出到外部,构成为,使用者容易目视食品盘17内的食品,便于取出。

    如上所述,对外轮廓部件14在用真空泵12减压后时通过外部的大气压和内部低压的差压施加较大的载荷。

    如图13所示,在关闭盖部件16的场合,盖部件16的内部侧的加强支撑部H抵接在设于减压储藏室13内的外轮廓部件14的上面加强部14f上的上面顶部14h以及设于底面加强部14g上的下面顶部14j上,并支撑通过减压储藏室13外部的大气压和减压储藏室13内的低压的差压而从上方施加在外轮廓部件14的上面壁14e和上面加强部14f上的载荷、和从下方施加在外轮廓部件 14的底面壁14c和底面加强部14g上的载荷,构成为,抑制因这些载荷引起的减压储藏室13的变形。

    另外,如图12、图13所示,在盖部件16的中央部16c2上设有将差压抽出阀V插入到减压储藏室13内的差压抽出孔16a。

    并且,在盖部件16上如图13所示,绕支撑轴35s自如转动地设有对差压抽出阀V进行开闭且由具有弹性性质以及柔软性的橡胶等构成的阀芯35t的阀开闭部件35。

    这里,阀开闭部件35进行转动的支撑轴35s和开闭把手26进行转动的支撑轴16s(参照图4、图17)构成为同心,并构成为使开闭把手26的开闭操作通过阀开闭部件35与阀芯35t的开闭动作连动。

    对开闭把手26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图13、图16、图17等所示,开闭把手26具备:用铝棒构成的棒体27;一方端部分别固定在该棒体27的左右两端上的金属制的支撑部28、29;以及在中央部插入棒体27并用于把手操作的把手操作部36。

    开闭把手26的左右的支撑部28、29各自的中央部绕盖部件16的左右的支撑轴16s、16s自动转动地被支撑,在另一方端部上自如转动地支撑导向辊28r、29r。

    如图13所示,开闭把手26绕盖部件16的左右侧部的支撑轴16s、16s自如转动地被支撑,使棒体27位于绕左右的支撑轴16s、16s的转动轨迹的最下部的场合,是通过开闭把手26闭塞盖部件16锁定后的状态,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使棒体27位于绕左右的支撑轴16s、16s的转动轨迹的上方的场合,成为释放通过开闭把手26进行的盖部件16的锁定的状态。

    开闭把手26的左右的支撑部28、29的导向辊28r、29r分别对应地嵌入到设于减压储藏室13两侧部的侧面壁14a、14b的盖锁定导槽部件30、30中,进行由开闭把手26进行的盖部件16的锁定。

    图21、图22、图23是表示图16所示的减压储藏室13的盖部件16以及开闭把手26的支撑部28以及绕盖锁定导槽部件30的开闭把手26进行锁定过程的放大图。

    再有,图21是表示由开闭把手26进行的盖部件16的锁定释放状态的图, 图23是表示由开闭把手26进行的盖部件16的锁定状态的图,图22是表示图23的将要锁定状态的图。

    再有,左侧的盖锁定导槽部件30由于是与右侧的盖锁定导槽部件39相同的结构,所以对右侧的盖锁定导槽部件30进行说明,省略有关左侧的盖锁定导槽部件30的说明。

    如图21、图22、图23所示,盖锁定导槽部件30例如是树脂成形的部件,是导向辊28r与侧视呈曲线状的内侧壁导向件30a接触地引导。

    盖锁定导槽部件30的内侧壁导向件30a侧视形成为下述形状。

    即、如图21所示,将连接由开闭把手26进行的盖部件16的锁定释放状态中的支撑轴16s和导向辊28r的轴心的直线的与内侧壁导向件30a的交点30a1和支撑轴16s之间尺寸作为c。另外,如图22所示,将连接由开闭把手26进行的盖部件16的将要锁定的支撑轴16s和导向辊28r的轴心的直线的与内侧壁导向件30a的交点30a2和支撑轴16s之间尺寸作为b。另外,如图23所示,将连接由开闭把手26进行的盖部件16的锁定状态中的支撑轴16s和导向辊28r的轴心的直线的与内侧壁导向件30a的交点30a3和支撑轴16s之间尺寸作为a。

    该a、b、c之间以b(将要锁定状态(图22))>a(锁定状态(图23))>c(锁定释放状态(图21))的关系成立的曲线连接,形成以侧视如图21、图22、图23所示的内侧壁导向件30a的形状。

    通过该盖锁定导槽部件30的内侧壁导向件30a形状,在图22所示的开闭把手26进行的盖部件16的将要锁定状态中,连接支撑轴16s和导向辊28r的轴心的直线的与内侧壁导向件30a的交点30a2和支撑轴16s之间尺寸为b最大。由此,如图22所示,支撑部28的导向辊28r与盖锁定导槽部件30的内侧壁导向件30a较强地抵接或者产生扭撬。由此,对用支撑部28支撑的开闭把手26进行开闭操作的使用者给予盖部件16被锁定的触感。即、以给予顿挫感之后再进行锁定的方式形成内侧壁导向件30a。

    即、使用者把持开闭把手26的把手操作部36,从图22的将要锁定状态向下方按压开闭把手26的把手操作部36,向图23所示的锁定状态到达的场合,根据b(将要锁定状态(图22))>a(锁定状态(图23))的关系,中立 状态的支撑部28的导向辊28r扭撬即、较强的抵接程度被缓和。由此,在使用者的开闭把手26的向锁定的转移操作中,构成为,给予开闭把手26从将要锁定状态进入锁定状态的触感。

    并且,在打开盖部件16时,使用者把持开闭把手26的把持操作部36经由图22的将要锁定状态,将开闭把手26的棒体27向上抬起,向图21所示的锁定释放状态到达。这种场合,连接支撑轴16s和导向辊28r的直线的与内侧壁导向件30a的交点与支撑轴16s之间尺寸为c,相比将要锁定状态(参照图22)、锁定状态(参照图23)最小。由此,以如下方式形成内侧壁导向件30a:即、虽然暂时通过将要锁定的较重触感的部分,但在从图22的状态到图21的敞开状态期间支撑部28的导向辊28r不会与盖锁定导槽部件30的内侧壁导向件39a接触以缓和的触感便可进行开闭把手26的操作。

    开闭把手26中的把手操作部36(参照图13、图16)具有使用者操作开闭把手26时的握持部的功能和对差压抽出阀的开闭进行引导的功能。即、使通过开闭把手26的转动进行的开闭操作通过阀开闭部件35与阀芯35t的开闭阀动作连动。如图13所示,当关闭开闭把手26时,则阀芯35t闭阀,如图16所示当向上转动开闭把手26释放时则阀芯35t开阀。

    开阀后的状态,如图16的箭头所示,通过压力差外部的大气侵入到被减压后的减压储藏室13内消除差压,施加在打开盖部件16时的盖部件16上的差压引起的载荷消失,能够顺利地打开盖部件16。

    在该盖部件16关闭之后,在使用者按压例如未图示的操作开关或者关闭冷藏室门6b接通未图示的门开关等之后,真空泵12的运转开始,吸引减压储藏室13内的空气开始减压。

    当开始减压时,则盖部件16通过大气压和内部低压的差压从外侧推压,密封件16p以由把手进行锁定的力以上的推压对外轮廓部件14进行推压。密封件16p的凹部16p1紧密贴合成为图13所示的状态,由于由大气压和内部低压的差压得到的较大的载荷密封件16p被挤产生较大的表面压力,所以密封性进一步变得良好,能够维持内部的负压。

    根据以上结构,通过驱动真空泵12进行减压,从而使减压储藏室13的内部为负压,且能够维持负压。这里,通过将减压储藏室13的外轮廓部件14 用塑料一体成形而形成,进而能够廉价地构成。另外,由于除了前面的开口14r之外为一体地被密封,所以通过用密封件16p仅对盖部件16和开口14r之间进行密封,从而能够良好地确保整体的密封性。

    其次,配置在上述外轮廓部件14内的食品盘17是AS等的透明的树脂成形制品。如图13至图20所示,具有两侧壁17a、17b、底面壁17c、后面壁17d以及前面壁17e。

    在食品盘17的前面壁17e上形成用于配置后述的加强支撑部H的凹部17f。另外,如图19所示,在形成凹部17f的前面壁17e的两侧面下端部上形成用于将食品盘17安装在盖部件16上并与盖部件16的开闭动作连动的一对安装爪17t、17t,在底面壁17c的下面的后面壁17d附近形成一对突起17g、17g。

    该安装爪17t、17t形成为下部开口的半圆筒状,将食品盘17的突起17g、17g放置在外轮廓部件14的底面壁13c上并与盖部件16的里侧的突起部16g、16g配合(参照图19)。由此,将食品盘17安装在盖部件16上并与盖部件16的开闭动作连动。

    由此,使用者可目视伴随着盖部件16的开闭动作抽出的食品盘17内,能够容易地取出食品盘17内的食品。

    其次,使用图20、图13、图15对食品盘17的支撑进行说明。食品盘17安装在盖部件16上,形成用于与盖部件16的开闭动作连动的一对安装爪17t、17t。在底面壁17c的下面的后面壁17d附近且两侧壁17a、17b的附近形成一对突起17g、17g。并且,如图15所示,在放置在外轮廓部件14的底面壁14c且盖部件16关闭的状态下,如图13所示在底面壁17c的下面和底面加强部14g之间形成规定间隙gap。

    这里,当起动真空泵12减压储藏室13的内部成为负压,则外轮廓部件14因大气压而向内侧被吸引发生变形。尤其是面积大的上面壁14e、底面壁14c与上面加强部14f、底面加强部14g一起向内侧弯曲。该弯曲量在上面加强部14f、底面加强部14g的大致中央部分为最大,但由于食品盘17中存放食品,所以当外轮廓部件14的弯曲较大时,则上面壁14e与食品接触,或者食品盘17升起,再有食品从上下被压缩。

    即、在底面加强部14g弯曲与食品盘17的底面壁17c的下面抵接时,则食品盘17的中央部会升起。由此,食品盘17整体升起而不稳定,进行摇晃食品盘17的哪一个角部均较大地升起。

    这里,作为食品盘17的跟前侧的盖部件16侧通过一对安装爪17t、17t安装在盖部件16上。由此,即使外轮廓部件14因差压而向内侧弯曲,盖部件16也不会弯曲,所以安装爪17t、17t的位置不会变动。另外,食品盘17的里侧的设于两侧壁17a、17b附近的一对突起17g、17g放置在外轮廓部件14的底面壁14c上。即、突起17g、17g作为支腿部设置在食品盘17的底面后方。由此,在外轮廓部件14的开口14r用盖部件16关闭的场合,在外轮廓部件14的底面壁14c和食品盘17之间具有间隙。另外,突起17g、17g设于侧壁附近,所以即使外轮廓部件14的底面壁14c因差压向上方弯曲的场合,弯曲量在中央部分最大,两侧壁附近几乎不弯曲,所以食品盘17的一对突起17g、17g也在该位置几乎不移动,因此食品盘17不会升起。

    这里,设于食品盘17的底面壁17c的下面和底面加强部14g之间的间隙gap设定为比由负压引起的底面加强部14g的弯曲量大。由此,即使底面加强部14g弯曲,也不会与食品盘17的底面壁17c的下面抵接,所以食品盘17整体不会升起而为佳。

    另外,作为外轮廓部件14的材料,为得到承受在内部进行减压时的差压引起的载荷的强度的同时还为减低减压时的弯曲量使存放在内部的食品不会压缩,期望刚性高的材料。作为一个例子,作为纤维状的加强填充材料,列举混入玻璃纤维和碳纤维进行加强了的ABS材料等。由此,弯曲强调变大且杨氏模量(弹性系数)也变大,作为外轮廓部件14可适合使用。

    如此地,通过将外轮廓部件14做成树脂一体成形,从而能够将减压储藏室13简单化轻量化,并可廉价地构成。

    

冰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冰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冰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冰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冰箱.pdf(4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目的是得到具备以简单的结构维持强度、廉价且轻量的气体调节室等的储藏室的冰箱。涉及本发明的冰箱主体(1)在具备:具有:具有存取储藏物的开口(14r)的外轮廓部件(14);对该外轮廓部件(14)的开口(14r)进行开闭的盖部件(16);以及设于该盖部件和上述外轮廓部件的开口之间且抑制在上述盖部件和上述外轮廓部件的开口之间的气体移动的密封部件(16p)的冰箱中,特征是,上述外轮廓部件的开口相比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