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471246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5.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51992.X

申请日:

2014.09.05

公开号:

CN104184741A

公开日:

2014.12.0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L 29/06申请日:20140905|||公开

IPC分类号:

H04L29/06; H04L12/919(2013.01)I; H04L29/08

主分类号:

H04L29/06

申请人:

重庆市汇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建军; 张亮; 刘嘉旭; 赵会霞; 刘辉; 黎遗仕; 廖雪玲

地址:

401120 重庆市江北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水港综合服务大楼A栋1104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代理人:

郭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包括,步骤1,将海量数据接收之后,传输到数据源服务器,所述数据源服务器划分为N个数据文件分片,对于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相互独立,单独对每个数据文件分片进行数据分发,将每个数据文件分片的数据分发到目标节点服务器,设置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数据分发最优化服务带宽;步骤2,设置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数据分发最优化服务带宽后,所述目标节点服务器对于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再次分割为M个数据文件分片,对再次分割为M个数据文件分片进行数据分发,分发到目标节点子服务器,直到全部数据分发完毕。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海量数据接收之后,传输到数据源服务器,所述数据源服务器将所述海量数据划分为N个数据文件分片,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相互独立,所述数据源服务器单独将每个数据文件分片进行数据分发,将每个数据文件分片的数据分发到目标节点服务器,分发时设置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数据分发最优化服务带宽;
步骤2,设置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数据分发最优化服务带宽后,所述目标节点服务器对于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再次分割为M个数据文件分片,对再次分割为M个数据文件分片进行数据分发,分发到目标节点子服务器,直到全部数据分发完毕,所述M、N为正整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
步骤1-1,令所述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为FDi,所述下标i为正整数;
步骤1-2,数据源服务器Ss与目标节点服务器Si之间交换当前可用的数据源服务器网络带宽Bs与目标节点服务器网络带宽Bi,所述下标s为数据源服务器标号,
步骤1-3,设数据源服务器网络带宽Bs为数据源服务器的可用带宽;Bi为N个目标节点服务器的可用带宽;Bi,j是协同分发阶段由Si向Sj转发数据时为Sj分配的分发带宽i≠j,所述下标i、j为正整数;
步骤1-4,数据源服务器网络带宽Bs与目标节点网络带宽Bi相互提供PSP数据共享服务的数据转发总带宽的差异最小时,得到最高的数据分发性能,对应于最小化的数据分发完成时间,所以数据源服务器Ss向目标节点服务器Sk提供数据分发服务的最优化服务带宽为,所述下标k为一个目标节点服务器,
Bs,k=BkM-1+1M×{Bs-1M-1×Σi=1MBi};]]>
步骤1-5,计算此次数据分发分配给每个目标节点服务器Si的分发带宽Bs,i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
步骤2-1,由数据源服务器Si将当前要分发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FDi进一步分割为M个分片,记为FDi,j,其表示文件分片FDi要分发给目标节点子服务器j的次级分片,且其大小满足如下公式,
|FDi,j|=|FDi|×Bs,jBs,]]>
要划分给每个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的次级分片大小,是数据源服务器Ss分配给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的分发带宽Bs,j与Ss总分发带宽Bs的值成正比,使得每个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接收完整数据的时间完全相同。
步骤2-2,由数据源服务器Ss将每个数据文件分片FDi划分给每个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的次级分片FDi,j,并行的在步骤2-1中计算得到的目标节点分发带宽Bs,j发送给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
步骤2-3,当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开始从数据源服务器Ss接收数据时,启动目标节点间的协同数据分发机制,向目标节点子服务器中的其他M-1个节点以的数据速率转发自己从数据源服务器Ss接收到的数据;所述B'k指数 据源服务器Ss与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的数据已经消耗的带宽,即,
Bk=Bk-Bs,k-Σi=1i≠kMBkM-1.]]>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N个数据文件分片进行随机选片发送到目标节点服务器,并与终端建立连接,然后,设置组播地址将终端加入到组播地址中,接收和发送组播消息,使数据源服务器和目标节点服务器的使用效率更高。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定义基本变量,包括终端Socket输入结构体、组播地址结构体和接收组播消息数组;
S2,创建用于网络通信的socket,并把socket通讯方式设为UDP,判断终端socket是否创建成功,成功则继续执行,反之退出程序;
S3,设置要加入终端的组播地址、设置数据源服务器或者目标节点服务器组地址、设置发送组播消息的终端地址信息;
S4,把终端加入组播地址,即终端网卡作为组播成员,只有加入数据源服务器或者目标节点服务器组才能收到组播消息;判断终端加入组播地址是否成功,成功则继续执行,反之退出程序;
S5,计算本机输入结构体的大小,并为之开设相应大小的内存,设置终端通讯连接方式UDP和端口;
S6,绑定数据源服务器或者目标节点服务器端口和IP信息到终端socket上;判断是否绑定成功,成功则继续执行,反之退出程序;
S7,清空接收终端组播消息的数组,循环接收终端组播消息,如果在循环中没有接收到组播消息,执行完成。

说明书

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音频视频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网络数据传输总量不断增加,海量数据的分发管理,以及传输稳定性,成为制约分发服务器中传输数据速度的瓶颈问题,现有的分发服务器的数据分发策略,受到互联网带宽波动的约束,从而降低了数据分发的性能,同时,现有的数据分发策略在整体的海量数据分发过程中,只能分发数据开始传输以前的计算目标节点的分发带宽的分发策略,不能适应带宽波动,在实际的互联网应用中使用并不理想,而且现有的SeverCast算法假定数据分发的全过程目标节点的可用带宽保持不变,当Internet的带宽波动时,ServerCast采用的静态分发判决策略会导致性能下降,而这正亟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音频、视频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种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其关键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海量数据接收之后,传输到数据源服务器,所述数据源服务器将所述海量数据划分为N个数据文件分片,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相互独立,所述数据源服务器单独将每个数据文件分片进行数据分发,将每个数据文件分片的数据分发到目标节点服务器,分发时设置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数据分发最优化服务带宽;
步骤2,设置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数据分发最优化服务带宽后,所述目标节点服务器对于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再次分割为M个数据文件分片,对再次分割为M个数据文件分片进行数据分发,分发到目标节点子服务器,直到全部数据分发完毕,所述M、N为正整数。
所述的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1包括:
步骤1-1,令所述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为FDi,所述下标i为正整数;
步骤1-2,数据源服务器Ss与目标节点服务器Si之间交换当前可用的数据源服务器网络带宽Bs与目标节点服务器网络带宽Bi,所述下标s为数据源服务器标号,
步骤1-3,设数据源服务器网络带宽Bs为数据源服务器的可用带宽;Bi为N个目标节点服务器的可用带宽;Bi,j是协同分发阶段由Si向Sj转发数据时为Sj分配的分发带宽i≠j,所述下标i、j为正整数;
步骤1-4,数据源服务器网络带宽Bs与目标节点网络带宽Bi相互提供PSP数据共享服务的数据转发总带宽的差异最小时,得到最高的数据分发性能,对应于最小化的数据分发完成时间,所以数据源服务器Ss向目标节点服务器Sk提供数据分发服务的最优化服务带宽为,所述下标k为一个目标节点服务器,
Bs,k=BkM-1+1M×{Bs-1M-1×Σi=1MBi};]]>
步骤1-5,计算此次数据分发分配给每个目标节点服务器Si的分发带宽Bs,i
所述的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2包括:
步骤2-1,由数据源服务器Si将当前要分发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FDi进一步分割为M个分片,记为FDi,j,其表示文件分片FDi要分发给目标节点子服务器j的次级分片,且其大小满足如下公式,
|FDi,j|=|FDi|×Bs,jBs,]]>
要划分给每个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的次级分片大小,是数据源服务器Ss分配给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的分发带宽Bs,j与Ss总分发带宽Bs的值成正比,使得每个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接收完整数据的时间完全相同。
步骤2-2,由数据源服务器Ss将每个数据文件分片FDi划分给每个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的次级分片FDi,j,并行的在步骤2-1中计算得到的目标节点分发带宽Bs,j发送给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
步骤2-3,当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开始从数据源服务器Ss接收数据时,启动目标节点间的协同数据分发机制,向目标节点子服务器中的其他M-1个节点以的数据速率转发自己从数据源服务器Ss接收到的数据;所述B'k指数据源服务器Ss与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的数据已经消耗的带宽,即,
Bk=Bk-Bs,k-Σi=1i≠kMBkM-1.]]>
所述的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将N个数据文件分片进行随机选片发送到目标节点服务器,并与终端建立连接,然后,设置组播地址将终端加入到组播地址中,接收和发送组播消息,使数据源服务器和目标节点服务器的使用效率更高。
所述的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优选的,包括:
S1,定义基本变量,包括终端Socket输入结构体、组播地址结构体和接收组播消息数组;
S2,创建用于网络通信的socket,并把socket通讯方式设为UDP,判断终端socket是否创建成功,成功则继续执行,反之退出程序;
S3,设置要加入终端的组播地址、设置数据源服务器或者目标节点服务器组地址、设置发送组播消息的终端地址信息;
S4,把终端加入组播地址,即终端网卡作为组播成员,只有加入数据源服务器或者目标节点服务器组才能收到组播消息;判断终端加入组播地址是否成功,成功则继续执行,反之退出程序;
S5,计算本机输入结构体的大小,并为之开设相应大小的内存,设置终端通讯连接方式UDP和端口;
S6,绑定数据源服务器或者目标节点服务器端口和IP信息到终端socket上;判断是否绑定成功,成功则继续执行,反之退出程序;
S7,清空接收终端组播消息的数组,循环接收终端组播消息,如果在循环中没有接收到组播消息,执行完成。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改进ServerCast的数据分发策略,克服其性能受Internet网络带宽波 动的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数据分发性能。
针对实时的Internet流量负载情况动态地调整数据源服务器分配给每个目标节点的分发带宽,同时结合P2P分发算法,不仅克服了ServerCast算法在整个文件数据分发过程中只使用分发开始前计算的目标节点的分发带宽的分配策略而无法适应Internet的不同节点存在的网络带宽波动情况,而且恰当的选块,选择服务器,可以更有效地应用在实际的Internet环境中,高效的处理终端请求。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中数据分发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组播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使用组播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系统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总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浪涌保护电路、过压保护电路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光耦降压切换器电路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外部电源电路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主电源供电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3G电源电路 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模拟前端电路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CPU电源电路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复位电路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CAN总线通信电路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CPU调试与通信电路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CAN驱动电路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RS485电路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RS232电路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电源保护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步骤1,将海量数据接收之后,传输到数据源服务器,所述数据源服务器将所述海量数据划分为N个数据文件分片,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相互独立,所述数据源服务器单独将每个数据文件分片进行数据分发,将每个数据文件分片的数据分发到目标节点服务器,分发时设置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数据分发最优化服务带宽;
步骤2,设置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数据分发最优化服务带宽后,所述目标节点服务器对于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再次分割为M个数据文件分片,对再次分割为M个数据文件分片进行数据分发,分发到目标节点子服务器,直到全部数据分发完毕,所述M、N为正整数。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海量数据分发机制结合P2P技术和CDN技术的分 布式流媒体内容分发系统,比同类系统有更好的性能。通过改进ServerCast的数据分发策略,克服其性能受Internet网络带宽波动的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数据分发性能。
如果在数据分发前首先进行粗粒度分割,当数据分割粒度适当时,可以近似认为在该数据分片的分发过程中,CDN服务器的接入带宽和负载近似不变。对每个分割单元应用ServerCast提出的数据分发策略,当所有分割单元都完成分发时,整个文件完成分发,数据分发过程结束。
这一改进可以有效地适应Internet上目标节点的网络带宽波动,并针对不同时刻的网络状态动态调整分配给每个目标节点的分发带宽,从而改善数据分发的性能。
数据分发的最优化服务带宽设Bs为数据源服务器的可用带宽;Bi(i=1,2...M)为M个目标服务器的可用带宽;Bi,j(i=1,2,...M,j=1,2,...M,i≠j)是协同分发阶段由Si向Sj转发数据时为Sj分配的分发带宽。
ServerCast的研究已经证明,当数据源服务器Ss总的服务带宽Bs与目标节点相互提供PSP数据共享服务的数据转发总带宽的差异最小时,可以得到最高的数据分发性能,对应于最小化的数据分发完成时间。以该结论为基础,可以证明,数据源服务器Ss向目标节点Sk提供数据分发服务的最优化服务带宽为:
Bs,k=BkM-1+1M×{Bs-1M-1×Σi=1MBi}---(1).]]>
本发明提出的协同海量数据分发机制将一个大文件的分发划分为针对不同数据分片的多个互不相关的独立分发过程。每个分发过程独立执行数据分发决策,过程如下:
(1)将待分发的数据文件F划分为N个分片FDi(i=1,2..N)。
(2)对每个文件分片FDi(i=1,2..N)执行下面的数据分发流程:
S1,数据源服务器Ss与目标节点Si之间交换当前可用网络带宽Bs与Bi(i=1,2..N),由数据源服务器Ss按照最优分发带宽分配策略(1)计算此次数据分发分配给每个目标节点Si的分发带宽Bs,i
S2,由数据源服务器Si将当前要分发的文件分片FDi(i=1,2..N)进一步分割为M个分片,记为FDi,j,表示文件分片FDi要分发给目标节点j的次级分 片,且其大小满足如下约束算法:
|FDi,j|=|FDi|×Bs,jBs---(2)]]>
也就是要划分给每个目标节点Sj的次级分片大小正比于Ss分配给Sj的分发带宽Bs,j占Ss总分发带宽Bs的比例。定义如下约束的目的是使得每个目标节点Sj接收完整数据的时间完全相同,以便满足前面获得最短分发时间的约束。
S3,由数据源服务器Ss将FDi划分给每个目标节点Sj的次级
分片FDi,j(i=1,2...N,j=1,2...M)并行地以在步骤S1中计算得到的分发速率Bs,j发送给目标节点Sj
S4,当目标节点Sj开始从数据源服务器Ss接收数据时,启动目标节点间的协同数据分发机制,向系统中的其他M-1个节点以的数据速率转发自己从数据源服务器Ss接收到的数据。这里的B'k不同于初始分发阶段(1)中的Bk,因为来自数据源服务器Ss与其他目标节点Sj的数据已经消耗了一定的带宽:
Bk=Bk-Bs,k-Σi=1i≠kMBkM-1---(3)]]>
(3)再次执行步骤(2),直到所有文件分片FDi分发完毕。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出的算法本质上是将海量大文件分割为较小的数据分片,然后对每个数据分片运用ServerCast算法,从而可以在分发不同的数据分片时,针对当时的Internet流量负载情况动态地调整数据源服务器分配给每个目标节点的分发带宽,克服了ServerCast算法在整个文件数据分发过程中只使用分发开始前计算的目标节点的分发带宽的分配策略而无法适应Internet的不同节点存在的网络带宽波动情况,可以更有效地应用在实际的Internet环境中。
在以上技术的基础上,为了服务器间的分发效率和性能,本发明使用组播技术配合改进了的ServerCast算法的解决方案。从图4能够看到使用组播后的情况,很好地降低了服务器的负荷。
组播技术利用一个IP地址使IP数据报文发送到用户组。IP组播采用了特殊定义的目的IP地址和目的MAC地址。IGMP组成员关系协议为客户端提供加入和离开组播组的方式。CGMP使路由器为交换机配置组播转发表,并告诉 交换机当前的组播成员。指派路由器根据对网络中的组播成员的分布和使用的不同采用密集模式DM或稀疏模式SM组播路由协议来构造组播的分布树,而这个分布树将在源子网和组播组之间确定一条唯一路径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CGMP的英文全称是Cisco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是Cisco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开发的私有协议。
1.ServerCast算法用于优化服务带宽(数据分发)
2.组播技术解决了一个主机向特定的多个接收者发送消息的方法(请求分发)。
3.两者的结合使用,可以说我们的服务器需要做的工作相当的少,基本只是起到一个转发中介或组织的作用,把实际的工作都尽可能让客户端自己去处理了,网络延时、数据丢失等等问题也随之解决。组播网络中,即使组播用户数量成倍增长,骨干网络中网络带宽也无需增加。从而最大限度的解决目前宽带应用对带宽和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
分发服务器在分发请求时,首先随机选择一个服务器。若该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已经饱和,则从头到尾遍历服务器位图,直到找到一个合适的服务器为止。这样使得分发服务器的分发比较随机,有利于服务器之间的P2P传输,同时,分发过程相对简单,不会加重服务器的计算负载。
如图3、4所示,组播程序执行流程描述:
定义socket本机输入结构体、组播地址结构体、接收组播消息数组等,基本变量定义完成之后,创建用于UDP通讯的socket,判断socket是否创建成功,成功则继续执行,反之退出程序;接着设置要加入组播的地址、设置组地址、设置发送组播消息的源主的地址信息;把本机加入组播地址,即本机网卡作为组播成员,只有加入组才能收到组播消息;判断本机加入组播地址是否成功,成功则继续执行,反之退出程序;计算本机输入结构体的大小,并为之开设相应大小的内存,设置本机通讯连接方式UDP和端口;绑定自己的端口和IP信息到socket上;判断是否绑定成功,成功则继续执行,反之退出程序;清空接收组播消息的数组;以上准备工作都做好之后,那么我们就可以循环接收网络上来的组播消息了,如果在循环中没有接收到组播消息了,执行完成,其中UDP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它不与对方建立连接,而是直接就把数据包发送过去。
IGMP协议运行于主机和与主机直接相连的组播路由器之间,主机通过此协议告诉本地路由器希望加入并接受某个特定组播组的信息,同时路由器通过此协议周期性地查询局域网内某个已知组的成员是否处于活动状态(即该网段是否仍有属于某个组播组的成员),实现所连网络组成员关系的收集与维护。
IGMP有三个版本,IGMPv1由RFC1112定义,目前通用的是IGMPv2,由RFC2236定义。IGMPv3目前仍然是一个草案。IGMPv1中定义了基本的组成员查询和报告过程,IGMPv2在此基础上添加了组成员快速离开的机制,IGMPv3中增加的主要功能是成员可以指定接收或指定不接收某些组播源的报文。这里着重介绍IGMPv2协议的功能。
IGMPv2通过查询器选举机制为所连网段选举唯一的查询器。查询器周期性的发送普遍组查询消息进行成员关系查询;主机发送报告消息来应答查询。当要加入组播组时,主机不必等待查询消息,主动发送报告消息。当要离开组播组时,主机发送离开组消息;收到离开组消息后,查询器发送特定组查询消息来确定是否所有组成员都已离开。
通过上述IGMP机制,在组播路由器里建立起列表,其中包含路由器的各个端口以及在端口所对应的子网上都有哪些组的成员。当路由器接收到某个组的数据报文后,只向那些有G的成员的端口上转发数据报文。至于数据报文在路由器之间如何转发则由路由协议决定,IGMP协议并不负责。
如图5所示,包括:摄录装置1、卫星系统2、数字采集记录仪3、接收装置、分发服务器6、处理服务器8、终端装置;
所述摄录装置1连接数字采集记录仪3,用于通过摄录装置1将采集的音频视频数据传输到数字采集记录仪3;
所述卫星系统2连接数字采集记录仪3,用于将音频视频数据发送到卫星系统2,以及卫星系统2发送的数据传输到数字采集记录仪3;
所述数字采集记录仪3连接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数字采集记录仪3的数据和卫星系统2的数据;
所述接收装置连接分发服务器6,所述分发服务器6连接处理服务器8,用于将接收装置接收的音频视频数据通过分发服务器6发送到处理服务器8,所述处理服务器8对音频视频数据进行处理;
所述处理服务器8连接终端装置,用于将处理后的音频视频数据发送到终 端装置,由终端装置对数据进行应用处理和显示操作。
优选的,还包括:防火墙5,
所述防火墙5连接在接收装置和分发服务器之间,用于拦截音频视频数据中的恶意攻击。
优选的,还包括:SIP会话发起协议服务器7;
所述SIP会话发起协议服务器连接在防火墙5和处理服务器8之间,用于对音频视频数据进行处理,SIP会话发起协议服务器移植FreeSwitch自由切换方法,FreeSwitch自由切换方法支持音频、视频、文本媒体数据使用的协议的路由与交互,FreeSwitch自由切换方法实现音频、视频、文本媒体数据转发,使参与会话者之间完成音频、视频、文本媒体数据的传送。
优选的,所述接收装置包括:卫星接收器4和3G/4G网络基站;
所述卫星接收器4连接卫星系统2,用于接收卫星系统2的传输数据,所述3G/4G网络基站连接数字采集记录仪3,用于传输音频视频数据。
优选的,所述终端装置包括:应用服务器9、数据库服务器10和终端浏览器11;
应用服务器起到驻留web应用的作用,应用服务器为Web应用程序提供可管理的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机制,
所述应用服务器9和数据库服务器10分别连接处理服务器8,所述应用服务器9信息输出端连接终端浏览器11,用于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显示操作。
优选的,所述卫星系统包括:GPS系统和北斗系统;
所述GPS系统和北斗系统分别连接到数字采集记录仪3和卫星接收器4,所述数字采集记录仪3将采集的音频视频数据通过GPS系统和北斗系统发送到分发服务器6,或者将采集的音频视频数据通过3G/4G网络基站传输到分发服务器6,其中北斗系统收发北斗的时间、经度、纬度信息,以及短报文的收发或者机密信息的传输。
HTTP协议的实现和数据库服务器连接管理,Servlet容器仅仅是应用服务器的一部分。除了Servlet容器外,应用服务器还可能提供其他的Java EE(Enterprise Edition)组件,如EJB容器,JNDI服务器以及JMS服务器等。我们公司目前使用的应用服务器是Apache的Tomcat。
这里的处理服务器,其实就是处理终端DVR和客户端浏览器请求的服务 器即请求分发服务器分发机制即驻留在此。
如图6所示,数字记录装置包括:多媒体处理器、模拟前端电路、DDR内存、电源、电源保护电路、北斗模块、3G模块、音频视频输入电路,通信电路;
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电源保护电路输入端,所述电源保护电路输出端连接多媒体处理器输入端,所述DDR内存信息输出端,连接多媒体处理器信息输入端,所述北斗模块信号输出端连接多媒体处理器输入端,所述音频视频输入电路信号输入端连接模拟前端电路信号输入端,所述模拟前端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多媒体处理器输入端,所述3G模块信号输出端连接多媒体处理器输入端,所述通信电路连接多媒体处理器输入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多媒体处理器、模拟前端电路、DDR内存、电源、电源保护电路、北斗模块、3G模块、音频视频输入电路,通信电路的组合,实现了数字音频视频数据的采集记录,使海量数据的压缩传输成为可能。
如图7所示,优选的,所述电源保护电路包括:外部电源电路、浪涌保护电路、过压保护电路;
浪涌保护电路输出端连接过压保护电路输入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输出端连接主电源电路输入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输出端还连接外部电源电路输入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其完善的浪涌,过压过流保护,最高耐压200V。
所述的用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的数字记录处理装置,优选的,所述浪涌保护电路包括:
外部电源连接第1自恢复保险丝,所述第1自恢复保险丝连接第1瞬态抑制二极管一端,所述第1瞬态抑制二极管另一端分别连接第6二极管负极和第2瞬态抑制二极管一端,所述第6二极管正极接地,所述第2瞬态抑制二极管另一端接地,所述第2瞬态抑制二极管一端还连接第8电感一端,所述第8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59电容一端和过压保护电路输入端,第159电容另一端接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浪涌保护电路实现了浪涌保护。
优选的,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
第21电阻一端连接第4晶体管发射极,所述第21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晶体管基极和第40电阻一端,所述第4晶体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4二极管正极和第156电容一端,所述第156电容一端还连接第157电容一端,所述第156电容另一端连接第40电阻,所述第157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0电阻一端和第5晶体管集电极,所述第5晶体管发射极连接第122电阻一端,所述第122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5晶体管基极分别连接第125电阻一端和第126电阻一端,所述第125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22电阻一端,所述126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26电阻一端还连接第5二极管正极,所述第5二极管负极连接第14晶体管发射极,所述第14晶体管发射极还连接第15径晶体管发射极,所述第15晶体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4二极管负极和第14晶体管集电极,所述第14晶体管基极连接第139电阻一端,所述第139电阻另一端接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过压保护电路实现过压保护,其电路连接独特,成本低,运行稳定。
如图9所示,优选的,所述外部电源电路包括:
第17光耦降压切换器的电压输入端分别连接过压保护电路输出端和第311电容一端,第311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7光耦降压切换器的SW端分别连接第28二极管负极和第299电容一端,第28二极管正极接地,第299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17光耦降压切换器的BST端第29二极管负极,所述第17光耦降压切换器的SS端连接第298电容一端,第298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299电容一端还连接第11电感一端,第11电感另一端连接第167电阻一端,第167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60电阻一端,第160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7光耦降压切换器的FB端分别连接第161电阻、第162电阻和第163电阻一端,所述第161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62电阻另一端连接第297电容一端,所述第297电容另一端连接第163电阻一端,第163电阻另一端连接第第161电阻一端,所述第297电容一端还连接电压输出端,所述第167电阻一端还分别连接第245电容一端和第30二极管正极,所述第30二极管负极连接第7瞬态抑制二极管一端,第7瞬态抑制二极管另一端连接第315电容,所述第315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315电容一端还连接第317电容一端,所述第317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245电容一端还连接第3瞬态抑制二极管、第4瞬态抑制二极管、第5瞬态抑制二极管和第6瞬态抑制二极管一端, 所述第3瞬态抑制二极管、第4瞬态抑制二极管、第5瞬态抑制二极管和第6瞬态抑制二极管另一端连接负载(J30),所述第245二极管还连接第314电容一端,所述第314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314电容一端还分别连接第15瞬态抑制二极管、第16瞬态抑制二极管、第17瞬态抑制二极管和第18瞬态抑制二极管一端,所述第15瞬态抑制二极管、第16瞬态抑制二极管、第17瞬态抑制二极管和第18瞬态抑制二极管另一端连接电压输出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电源电路用于对数字记录装置进行稳定的电源供电。
如图12所示,优选的,所述模拟前端电路包括:
第143电容一端连接第147电容一端,所述第143电容另一端连接3.3V电源和第147电容另一端,所述第147电容另一端连接第23光耦降压切换器电压输入端,所述第23光耦降压切换器电压输出端连接第144电容一端,第144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44电容一端还连接第145电容一端,所述第145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45电容一端还分别连接第36自恢复保险丝和第146电容一端,所述第146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46电容一端还连接第148电容一端,第148电容另一端接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模拟前端电路对音频视频数据数据进行前期处理,然后传输到多媒体处理器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如图14所示,优选的,还包括:复位电路;
第38电阻一端连接第49电阻一端,第49电阻另一端连接3.3V电压源,第38电阻一端还连接复位芯片电压输入端,复位芯片重置端连接第24电阻和第72电阻一端,所述第24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87电容,第187电容另一端连接第72电阻另一端,第72电阻另一端接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复位电路用于数字记录装置进行重启和复位的工作。
如图15所示,优选的,所述通信电路包括:
CAN总线电路电压输入端连接3.3V电压源和第86电容一端,CAN总线电路的nINT端连接第32电阻一端,所述第32电阻另一端连接电压源,所述CAN总线电路的晶振输入端连接第3晶振一端,所述第3晶振另一端连接所述CAN总线电路的晶振输出端,所述第3晶振一端还连接第87电容一端, 第3晶振另一端还连接第88电容一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通信电路进行数据的传输工作,设计简单合理。
如图17所示,优选的,所述通信电路包括:
CAN总线电路输出端连接CAN驱动电路输入端,所述CAN驱动电路高电平端连接第44电阻一端,第44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磁珠电感一端,第1磁珠电感另一端连接第19二极管负极,所述第19二极管正极接地,所述CAN驱动电路低电平端连接第45电阻一端,第45电阻另一端连接第2磁珠电感一端,第2磁珠电感另一端连接第11二极管负极,第11二极管正极接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通信电路进行数据的传输工作,设计简单合理。
如图18所示,优选的,所述通信电路包括:
RS485芯片的R0端连接第155电阻一端,第155电阻另一端连接CPU调试与通信接口的UART1_RXD端,所述RS485芯片的DE端连接第152电阻一端,所述RS485芯片的DI端连接第151电阻一端,所述RS485芯片的B端连接第183电阻一端,所述第183电阻另一端连接第27电阻一端,所述第27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82电阻一端,所述第182电阻另一端连接RS485的A端,所述第183电阻另一端连接第37二极管负极,所述第37二极管正极接地,所述第182电阻另一端连接的38二极管负极,所述第38二极管正极接地;
如图19所示,RS232芯片电压输入端连接第81电容一端,第81电容另一端连接第80电容一端和第82电容一端,所述第80电容另一端连接RS232芯片的电压正极,所述第81电容另一端还连接RS232芯片的电压负极,所述RS232芯片的输入端连接CPU调试与通信接口的UART3_TXD端,所述RS232芯片的输出端连接第36二极管负极,所述第36二极管正极接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RS485和RS232芯片电路的使用,实现了通信工作的稳定。
如图8所示,光耦降压切换器U16电压输入端连接过压保护电路输出端,光耦降压切换器U16使能端分别连接第310电容和外部电源电路输入端,所述光耦降压切换器U16的SW端连接第9二极管负极,第9二极管正极接地,所述第9二极管负极还连接第239电容一端,第239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光耦 降压切换器U16的BST端和第31二极管负极,第31二极管正极连接第10电感一端,第10电感另一端连接第239电容一端,所述第10电感一端还连接第140电阻一端,所述第140电阻另一端连接光耦降压切换器U16的VO端,所述第140电阻另一端还连接第143电阻一端,所述第143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0电感一端还连接第244电容一端和的153电阻一端,所述第244电容另一端连接第154电阻一端,所述第154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44电阻一端,第144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44电阻一端还连接光耦降压切换器U16的FB端,所述第10电感一端还连接的240电容一端,第240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240电容一端还连接第308电容一端,第308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308电容一端连接第312电容一端,所述第312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312电容一端还连接第10二极管正极,第10二极管负极连接第25二极管负极,第25二极管负极还分别连接第243电容一端和第313电容一端,第243电容另一端和第313电容另一端分别接地。
如图10所示,主电源进行供电时,所采用的电路为第325电容一端连接第328电容一端,第325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328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328电容一端还连接光耦降压切换器U18输入端,所述光耦降压切换器U18的BST端连接第326电容一端,所述第326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光耦降压切换器U18的SW端和第13电感一端,第13电感另一端连接第23电阻一端,所述光耦降压切换器U18的FB端连接第207电阻一端,第207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3电阻另一端和第48电阻一端,所述第48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的13电感另一端连接第49自恢复保险丝(TP49),所述第32电容、第261电容和第191电容并联之后一端连接3.3V输出电源,另一端接地。
如图11所示,3G电源进行供电时,所采用的电路为第331电容一端连接第333电容一端,第331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333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333电容一端还连接光耦降压切换器U21输入端,所述光耦降压切换器U21的BST端连接第332电容一端,所述第332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光耦降压切换器U21的SW端和第15电感一端,第15电感另一端连接第26电阻一端,所述光耦降压切换器U21的FB端连接第209电阻一端,第209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6电阻另一端和第55电阻一端,所述第55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的15电感另一端连接第51自恢复保险丝(TP51),所述第33电容、第262 电容和第193电容并联之后一端连接3.3V的3G输出电源,另一端接地。
如图13所示,CPU电源电路采用HI3520D芯片,第164电容和第47电容并联之后一端连接CPU电源电路的AVDD33_PLL端,另一端连接电路LB10第2端,所述LB10第1端连接3.3VSoC,第163电容和第46电容并联之后一端连接CPU电源电路的AVDD12_PLL端,另一端连接电路LB11第2端,所述LB11电路第1端连接1.25VSoC。
如图16所示,第180电容一端连接第2晶振一端,所述第180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79电容一端连接第2晶振另一端,第179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2晶振一端还连接第36电阻一端,第2晶振另一端还连接第186电阻一端,第186电阻另一端连接第36电阻另一端,所述第36电阻一端还连接CPU通信和调试接口的X输入端,所述第36电阻另一端还连接CPU通信和调试接口的X输出端,第152电容一端连接CPU通信和调试接口的校准输入端,所述第152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52一端还连接第1晶振一端,第1晶振另一端连接第153电容一端,第153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53电容一端还连接CPU通信和调试接口的校准输出端。
1,电源部分,由于车载电源状况复杂,分别设计了浪涌电路,过压保护,过流保护,电源部分最高耐压200V,
2,处理器部分,采用ARM Cortex A9处理器,H.264 Baseline/Main/High Profile Level4.2编解码器,128MB DDR3内存,SATA硬盘接口,用来压缩4路的模拟视频和存储。
3,模拟视频转数字处理器部分,采用NVP1918最新的视频ADC,实时4路视频,4路音频,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递给处理器压缩。
4,3G网络部分,采用通用的PCIE接口的WCDMA,CDMA2000,TDSWCDMA,无线模块,通过USB接口与处理器连接。
5,北斗/gps部分采用北斗,GPS,二合一模块,通过串口与处理器连接
6,输入输出部分,通过光电隔离后与处理器连接。
电源保护电路还包括备用电源充电模块优选使用SX5202,和备用电源的5V输出电源模块优选为TRI1461GB05。外设电源模块优选采用MP24943。
DDR3内存优选为MT41J64M16LA-15E,SPI程序存储器优选为MX25L12835F,系统复位电路优选采用ADM809,RS485总线优选为 MAX3485E,RS232总线优选为SP3232E,CPU模拟前端输入接口优选HI3520D,3G模块优选为MC2716,CAN总线优选为MCP2515,CAN驱动优选为SN65HVD230,SIM卡接口优选为254020MA006S500ZL,GPS模块优选为gps1216,复位电路为ADM809,多媒体处理器接口芯片为HI3520D;报警电路优选为FDS9958、ULN2003A芯片组成。
如图20所示,所述电源保护电路还包括:电源充电电路和备用电源电路,所述电源充电电路输出端连接备用电源电路输入端,所述电源充电电路包括:集成电路J31连接自恢复保险丝TP46,所述自恢复保险丝TP46另一端连接第169电阻一端,所述第169电阻一端还连接光耦降压切换器U11输入端,所述光耦降压切换器U11输入端还连接第323电容一端,所述第323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光耦降压切换器U11BST端连接第320电容一端,所述第320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光耦降压切换器U11的SW端和第12电感一端,所述第12电感另一端连接自恢复保险丝TP4,所述第12电感另一端还连接第203电阻一端,所述第203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02电阻一端和第204电阻一端,所述第202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204电阻另一端连接光耦降压切换器U11的FB端,所述自恢复保险丝TP4还连接第321电容和第322电容一端,所述第321电容和第322电容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169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9电感一端和第318电容一端,所述第318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9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充电芯片SX5202的SW端和第8二极管负极,所述第8二极管正极接地,所述充电芯片SX5202的FB端连接第319电容,所述充电芯片SX5202的TS端连接第168电阻一端,所述第168电阻另一端接地。
优点,1,完善的浪涌,过压过流保护,最高耐压200V;2,H.246高压缩比压缩。3,大容量DDR3内存。4,嵌入式LINUX系统,保护系统不受病毒,网络攻击。5,高速3G网络,实时视频传输。北斗模块、3G模块、都是通过现有的芯片进行识别输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84741A43申请公布日20141203CN104184741A21申请号201410451992X22申请日20140905H04L29/06200601H04L12/919201301H04L29/0820060171申请人重庆市汇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地址401120重庆市江北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水港综合服务大楼A栋1104室72发明人吴建军张亮刘嘉旭赵会霞刘辉黎遗仕廖雪玲74专利代理机构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1代理人郭云54发明名称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包括,步骤1,将海。

2、量数据接收之后,传输到数据源服务器,所述数据源服务器划分为N个数据文件分片,对于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相互独立,单独对每个数据文件分片进行数据分发,将每个数据文件分片的数据分发到目标节点服务器,设置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数据分发最优化服务带宽;步骤2,设置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数据分发最优化服务带宽后,所述目标节点服务器对于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再次分割为M个数据文件分片,对再次分割为M个数据文件分片进行数据分发,分发到目标节点子服务器,直到全部数据分发完毕。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2页附图1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

3、说明书12页附图1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84741ACN104184741A1/2页21一种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海量数据接收之后,传输到数据源服务器,所述数据源服务器将所述海量数据划分为N个数据文件分片,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相互独立,所述数据源服务器单独将每个数据文件分片进行数据分发,将每个数据文件分片的数据分发到目标节点服务器,分发时设置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数据分发最优化服务带宽;步骤2,设置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数据分发最优化服务带宽后,所述目标节点服务器对于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再次分割为M个数据。

4、文件分片,对再次分割为M个数据文件分片进行数据分发,分发到目标节点子服务器,直到全部数据分发完毕,所述M、N为正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步骤11,令所述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为FDI,所述下标I为正整数;步骤12,数据源服务器SS与目标节点服务器SI之间交换当前可用的数据源服务器网络带宽BS与目标节点服务器网络带宽BI,所述下标S为数据源服务器标号,步骤13,设数据源服务器网络带宽BS为数据源服务器的可用带宽;BI为N个目标节点服务器的可用带宽;BI,J是协同分发阶段由SI向SJ转发数据时为SJ分配的分发带宽。

5、IJ,所述下标I、J为正整数;步骤14,数据源服务器网络带宽BS与目标节点网络带宽BI相互提供PSP数据共享服务的数据转发总带宽的差异最小时,得到最高的数据分发性能,对应于最小化的数据分发完成时间,所以数据源服务器SS向目标节点服务器SK提供数据分发服务的最优化服务带宽为,所述下标K为一个目标节点服务器,步骤15,计算此次数据分发分配给每个目标节点服务器SI的分发带宽BS,I。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步骤21,由数据源服务器SI将当前要分发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FDI进一步分割为M个分片,记为FDI,J,其表示文件分片FDI要分发给。

6、目标节点子服务器J的次级分片,且其大小满足如下公式,要划分给每个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的次级分片大小,是数据源服务器SS分配给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的分发带宽BS,J与SS总分发带宽BS的值成正比,使得每个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接收完整数据的时间完全相同。步骤22,由数据源服务器SS将每个数据文件分片FDI划分给每个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的次级分片FDI,J,并行的在步骤21中计算得到的目标节点分发带宽BS,J发送给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权利要求书CN104184741A2/2页3步骤23,当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开始从数据源服务器SS接收数据时,启动目标节点间的协同数据分发机制,向目标节点子服务器中的。

7、其他M1个节点以的数据速率转发自己从数据源服务器SS接收到的数据;所述BK指数据源服务器SS与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的数据已经消耗的带宽,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N个数据文件分片进行随机选片发送到目标节点服务器,并与终端建立连接,然后,设置组播地址将终端加入到组播地址中,接收和发送组播消息,使数据源服务器和目标节点服务器的使用效率更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定义基本变量,包括终端SOCKET输入结构体、组播地址结构体和接收组播消息数组;S2,创建用于网络通信的SOCKE。

8、T,并把SOCKET通讯方式设为UDP,判断终端SOCKET是否创建成功,成功则继续执行,反之退出程序;S3,设置要加入终端的组播地址、设置数据源服务器或者目标节点服务器组地址、设置发送组播消息的终端地址信息;S4,把终端加入组播地址,即终端网卡作为组播成员,只有加入数据源服务器或者目标节点服务器组才能收到组播消息;判断终端加入组播地址是否成功,成功则继续执行,反之退出程序;S5,计算本机输入结构体的大小,并为之开设相应大小的内存,设置终端通讯连接方式UDP和端口;S6,绑定数据源服务器或者目标节点服务器端口和IP信息到终端SOCKET上;判断是否绑定成功,成功则继续执行,反之退出程序;S7,。

9、清空接收终端组播消息的数组,循环接收终端组播消息,如果在循环中没有接收到组播消息,执行完成。权利要求书CN104184741A1/12页4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音频视频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背景技术0002由于网络数据传输总量不断增加,海量数据的分发管理,以及传输稳定性,成为制约分发服务器中传输数据速度的瓶颈问题,现有的分发服务器的数据分发策略,受到互联网带宽波动的约束,从而降低了数据分发的性能,同时,现有的数据分发策略在整体的海量数据分发过程中,只能分发数据开始传输以前的计算目标节点的分发带宽的分发策略,不能适应带宽。

10、波动,在实际的互联网应用中使用并不理想,而且现有的SEVERCAST算法假定数据分发的全过程目标节点的可用带宽保持不变,当INTERNET的带宽波动时,SERVERCAST采用的静态分发判决策略会导致性能下降,而这正亟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音频、视频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0004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种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其关键在于,包括如下步骤0005步骤1,将海量数据接收之后,传输到数据源服务器,所述数据源服务器将所述海量数据划分为N个数据文件。

11、分片,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相互独立,所述数据源服务器单独将每个数据文件分片进行数据分发,将每个数据文件分片的数据分发到目标节点服务器,分发时设置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数据分发最优化服务带宽;0006步骤2,设置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数据分发最优化服务带宽后,所述目标节点服务器对于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再次分割为M个数据文件分片,对再次分割为M个数据文件分片进行数据分发,分发到目标节点子服务器,直到全部数据分发完毕,所述M、N为正整数。0007所述的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1包括0008步骤11,令所述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每个数据文件分。

12、片为FDI,所述下标I为正整数;0009步骤12,数据源服务器SS与目标节点服务器SI之间交换当前可用的数据源服务器网络带宽BS与目标节点服务器网络带宽BI,所述下标S为数据源服务器标号,0010步骤13,设数据源服务器网络带宽BS为数据源服务器的可用带宽;BI为N个目标节点服务器的可用带宽;BI,J是协同分发阶段由SI向SJ转发数据时为SJ分配的分发带宽IJ,所述下标I、J为正整数;0011步骤14,数据源服务器网络带宽BS与目标节点网络带宽BI相互提供PSP数据共说明书CN104184741A2/12页5享服务的数据转发总带宽的差异最小时,得到最高的数据分发性能,对应于最小化的数据分发完成。

13、时间,所以数据源服务器SS向目标节点服务器SK提供数据分发服务的最优化服务带宽为,所述下标K为一个目标节点服务器,00120013步骤15,计算此次数据分发分配给每个目标节点服务器SI的分发带宽BS,I。0014所述的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2包括0015步骤21,由数据源服务器SI将当前要分发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FDI进一步分割为M个分片,记为FDI,J,其表示文件分片FDI要分发给目标节点子服务器J的次级分片,且其大小满足如下公式,00160017要划分给每个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的次级分片大小,是数据源服务器SS分配给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的分发带宽BS,J与。

14、SS总分发带宽BS的值成正比,使得每个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接收完整数据的时间完全相同。0018步骤22,由数据源服务器SS将每个数据文件分片FDI划分给每个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的次级分片FDI,J,并行的在步骤21中计算得到的目标节点分发带宽BS,J发送给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0019步骤23,当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开始从数据源服务器SS接收数据时,启动目标节点间的协同数据分发机制,向目标节点子服务器中的其他M1个节点以的数据速率转发自己从数据源服务器SS接收到的数据;所述BK指数据源服务器SS与目标节点子服务器SJ的数据已经消耗的带宽,即,00200021所述的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

15、的分发方法,优选的,还包括0022将N个数据文件分片进行随机选片发送到目标节点服务器,并与终端建立连接,然后,设置组播地址将终端加入到组播地址中,接收和发送组播消息,使数据源服务器和目标节点服务器的使用效率更高。0023所述的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优选的,包括0024S1,定义基本变量,包括终端SOCKET输入结构体、组播地址结构体和接收组播消息数组;0025S2,创建用于网络通信的SOCKET,并把SOCKET通讯方式设为UDP,判断终端SOCKET是否创建成功,成功则继续执行,反之退出程序;0026S3,设置要加入终端的组播地址、设置数据源服务器或者目标节点服务器组地址。

16、、设置发送组播消息的终端地址信息;0027S4,把终端加入组播地址,即终端网卡作为组播成员,只有加入数据源服务器或者目标节点服务器组才能收到组播消息;判断终端加入组播地址是否成功,成功则继续执行,说明书CN104184741A3/12页6反之退出程序;0028S5,计算本机输入结构体的大小,并为之开设相应大小的内存,设置终端通讯连接方式UDP和端口;0029S6,绑定数据源服务器或者目标节点服务器端口和IP信息到终端SOCKET上;判断是否绑定成功,成功则继续执行,反之退出程序;0030S7,清空接收终端组播消息的数组,循环接收终端组播消息,如果在循环中没有接收到组播消息,执行完成。0031综。

17、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0032通过改进SERVERCAST的数据分发策略,克服其性能受INTERNET网络带宽波动的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数据分发性能。0033针对实时的INTERNET流量负载情况动态地调整数据源服务器分配给每个目标节点的分发带宽,同时结合P2P分发算法,不仅克服了SERVERCAST算法在整个文件数据分发过程中只使用分发开始前计算的目标节点的分发带宽的分配策略而无法适应INTERNET的不同节点存在的网络带宽波动情况,而且恰当的选块,选择服务器,可以更有效地应用在实际的INTERNET环境中,高效的处理终端请求。0034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

18、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0035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0036图1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流程图;0037图2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中数据分发流程图;0038图3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组播流程图;0039图4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使用组播示意图;0040图5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系统示意图;0041图6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

19、方法总体示意图;0042图7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浪涌保护电路、过压保护电路示意图;0043图8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光耦降压切换器电路示意图;0044图9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外部电源电路示意图;0045图10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主电源供电示意图;0046图11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3G电源电路示意图;0047图12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模拟前端电路示意图;说明书CN104184741A4/12页70048图13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

20、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CPU电源电路示意图;0049图14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复位电路示意图;0050图15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CAN总线通信电路示意图0051图16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CPU调试与通信电路示意图;0052图17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CAN驱动电路示意图;0053图18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RS485电路示意图;0054图19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器中的分发方法RS232电路示意图;0055图20是本发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在分发服务。

21、器中的分发方法电源保护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56如图1所示,步骤1,将海量数据接收之后,传输到数据源服务器,所述数据源服务器将所述海量数据划分为N个数据文件分片,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相互独立,所述数据源服务器单独将每个数据文件分片进行数据分发,将每个数据文件分片的数据分发到目标节点服务器,分发时设置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数据分发最优化服务带宽;0057步骤2,设置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数据分发最优化服务带宽后,所述目标节点服务器对于N个数据文件分片中的每个数据文件分片再次分割为M个数据文件分片,对再次分割为M个数据文件分片进行数据分发,分发到目标节点子服务器,直到全部数据分发。

22、完毕,所述M、N为正整数。0058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海量数据分发机制结合P2P技术和CDN技术的分布式流媒体内容分发系统,比同类系统有更好的性能。通过改进SERVERCAST的数据分发策略,克服其性能受INTERNET网络带宽波动的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数据分发性能。0059如果在数据分发前首先进行粗粒度分割,当数据分割粒度适当时,可以近似认为在该数据分片的分发过程中,CDN服务器的接入带宽和负载近似不变。对每个分割单元应用SERVERCAST提出的数据分发策略,当所有分割单元都完成分发时,整个文件完成分发,数据分发过程结束。0060这一改进可以有效地适应INTERNET上目标节点的网络带宽波。

23、动,并针对不同时刻的网络状态动态调整分配给每个目标节点的分发带宽,从而改善数据分发的性能。0061数据分发的最优化服务带宽设BS为数据源服务器的可用带宽;BII1,2M为M个目标服务器的可用带宽;BI,JI1,2,M,J1,2,M,IJ是协同分发阶段由SI向SJ转发数据时为SJ分配的分发带宽。0062SERVERCAST的研究已经证明,当数据源服务器SS总的服务带宽BS与目标节点相互说明书CN104184741A5/12页8提供PSP数据共享服务的数据转发总带宽的差异最小时,可以得到最高的数据分发性能,对应于最小化的数据分发完成时间。以该结论为基础,可以证明,数据源服务器SS向目标节点SK提供。

24、数据分发服务的最优化服务带宽为00630064本发明提出的协同海量数据分发机制将一个大文件的分发划分为针对不同数据分片的多个互不相关的独立分发过程。每个分发过程独立执行数据分发决策,过程如下00651将待分发的数据文件F划分为N个分片FDII1,2N。00662对每个文件分片FDII1,2N执行下面的数据分发流程0067S1,数据源服务器SS与目标节点SI之间交换当前可用网络带宽BS与BII1,2N,由数据源服务器SS按照最优分发带宽分配策略1计算此次数据分发分配给每个目标节点SI的分发带宽BS,I。0068S2,由数据源服务器SI将当前要分发的文件分片FDII1,2N进一步分割为M个分片,记。

25、为FDI,J,表示文件分片FDI要分发给目标节点J的次级分片,且其大小满足如下约束算法00690070也就是要划分给每个目标节点SJ的次级分片大小正比于SS分配给SJ的分发带宽BS,J占SS总分发带宽BS的比例。定义如下约束的目的是使得每个目标节点SJ接收完整数据的时间完全相同,以便满足前面获得最短分发时间的约束。0071S3,由数据源服务器SS将FDI划分给每个目标节点SJ的次级0072分片FDI,JI1,2N,J1,2M并行地以在步骤S1中计算得到的分发速率BS,J发送给目标节点SJ。0073S4,当目标节点SJ开始从数据源服务器SS接收数据时,启动目标节点间的协同数据分发机制,向系统中的。

26、其他M1个节点以的数据速率转发自己从数据源服务器SS接收到的数据。这里的BK不同于初始分发阶段1中的BK,因为来自数据源服务器SS与其他目标节点SJ的数据已经消耗了一定的带宽007400753再次执行步骤2,直到所有文件分片FDI分发完毕。0076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出的算法本质上是将海量大文件分割为较小的数据分片,然后对每个数据分片运用SERVERCAST算法,从而可以在分发不同的数据分片时,针对当时的INTERNET流量负载情况动态地调整数据源服务器分配给每个目标节点的分发带宽,克服了SERVERCAST算法在整个文件数据分发过程中只使用分发开始前计算的目标节点的分发带宽的分配策。

27、略而无法适应INTERNET的不同节点存在的网络带宽波动情况,可以更有效地应用在实际的INTERNET环境中。0077在以上技术的基础上,为了服务器间的分发效率和性能,本发明使用组播技术配说明书CN104184741A6/12页9合改进了的SERVERCAST算法的解决方案。从图4能够看到使用组播后的情况,很好地降低了服务器的负荷。0078组播技术利用一个IP地址使IP数据报文发送到用户组。IP组播采用了特殊定义的目的IP地址和目的MAC地址。IGMP组成员关系协议为客户端提供加入和离开组播组的方式。CGMP使路由器为交换机配置组播转发表,并告诉交换机当前的组播成员。指派路由器根据对网络中的组。

28、播成员的分布和使用的不同采用密集模式DM或稀疏模式SM组播路由协议来构造组播的分布树,而这个分布树将在源子网和组播组之间确定一条唯一路径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CGMP的英文全称是CISCOGROUPMANAGEMENTPROTOCOL,是CISCO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开发的私有协议。00791SERVERCAST算法用于优化服务带宽数据分发00802组播技术解决了一个主机向特定的多个接收者发送消息的方法请求分发。00813两者的结合使用,可以说我们的服务器需要做的工作相当的少,基本只是起到一个转发中介或组织的作用,把实际的工作都尽可能让客户端自己去处理了,网络延时、数据丢失等等问题也随之解决。。

29、组播网络中,即使组播用户数量成倍增长,骨干网络中网络带宽也无需增加。从而最大限度的解决目前宽带应用对带宽和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0082分发服务器在分发请求时,首先随机选择一个服务器。若该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已经饱和,则从头到尾遍历服务器位图,直到找到一个合适的服务器为止。这样使得分发服务器的分发比较随机,有利于服务器之间的P2P传输,同时,分发过程相对简单,不会加重服务器的计算负载。0083如图3、4所示,组播程序执行流程描述0084定义SOCKET本机输入结构体、组播地址结构体、接收组播消息数组等,基本变量定义完成之后,创建用于UDP通讯的SOCKET,判断SOCKET是否创建成功,成功则继续执。

30、行,反之退出程序;接着设置要加入组播的地址、设置组地址、设置发送组播消息的源主的地址信息;把本机加入组播地址,即本机网卡作为组播成员,只有加入组才能收到组播消息;判断本机加入组播地址是否成功,成功则继续执行,反之退出程序;计算本机输入结构体的大小,并为之开设相应大小的内存,设置本机通讯连接方式UDP和端口;绑定自己的端口和IP信息到SOCKET上;判断是否绑定成功,成功则继续执行,反之退出程序;清空接收组播消息的数组;以上准备工作都做好之后,那么我们就可以循环接收网络上来的组播消息了,如果在循环中没有接收到组播消息了,执行完成,其中UDP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它不与对方建立连接,而是直接就把数据。

31、包发送过去。0085IGMP协议运行于主机和与主机直接相连的组播路由器之间,主机通过此协议告诉本地路由器希望加入并接受某个特定组播组的信息,同时路由器通过此协议周期性地查询局域网内某个已知组的成员是否处于活动状态即该网段是否仍有属于某个组播组的成员,实现所连网络组成员关系的收集与维护。0086IGMP有三个版本,IGMPV1由RFC1112定义,目前通用的是IGMPV2,由RFC2236定义。IGMPV3目前仍然是一个草案。IGMPV1中定义了基本的组成员查询和报告过程,IGMPV2在此基础上添加了组成员快速离开的机制,IGMPV3中增加的主要功能是成员可以指定接收或指定不接收某些组播源的报文。

32、。这里着重介绍IGMPV2协议的功能。0087IGMPV2通过查询器选举机制为所连网段选举唯一的查询器。查询器周期性的发送说明书CN104184741A7/12页10普遍组查询消息进行成员关系查询;主机发送报告消息来应答查询。当要加入组播组时,主机不必等待查询消息,主动发送报告消息。当要离开组播组时,主机发送离开组消息;收到离开组消息后,查询器发送特定组查询消息来确定是否所有组成员都已离开。0088通过上述IGMP机制,在组播路由器里建立起列表,其中包含路由器的各个端口以及在端口所对应的子网上都有哪些组的成员。当路由器接收到某个组的数据报文后,只向那些有G的成员的端口上转发数据报文。至于数据报。

33、文在路由器之间如何转发则由路由协议决定,IGMP协议并不负责。0089如图5所示,包括摄录装置1、卫星系统2、数字采集记录仪3、接收装置、分发服务器6、处理服务器8、终端装置;0090所述摄录装置1连接数字采集记录仪3,用于通过摄录装置1将采集的音频视频数据传输到数字采集记录仪3;0091所述卫星系统2连接数字采集记录仪3,用于将音频视频数据发送到卫星系统2,以及卫星系统2发送的数据传输到数字采集记录仪3;0092所述数字采集记录仪3连接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数字采集记录仪3的数据和卫星系统2的数据;0093所述接收装置连接分发服务器6,所述分发服务器6连接处理服务器8,用于将接收装置。

34、接收的音频视频数据通过分发服务器6发送到处理服务器8,所述处理服务器8对音频视频数据进行处理;0094所述处理服务器8连接终端装置,用于将处理后的音频视频数据发送到终端装置,由终端装置对数据进行应用处理和显示操作。0095优选的,还包括防火墙5,0096所述防火墙5连接在接收装置和分发服务器之间,用于拦截音频视频数据中的恶意攻击。0097优选的,还包括SIP会话发起协议服务器7;0098所述SIP会话发起协议服务器连接在防火墙5和处理服务器8之间,用于对音频视频数据进行处理,SIP会话发起协议服务器移植FREESWITCH自由切换方法,FREESWITCH自由切换方法支持音频、视频、文本媒体数。

35、据使用的协议的路由与交互,FREESWITCH自由切换方法实现音频、视频、文本媒体数据转发,使参与会话者之间完成音频、视频、文本媒体数据的传送。0099优选的,所述接收装置包括卫星接收器4和3G/4G网络基站;0100所述卫星接收器4连接卫星系统2,用于接收卫星系统2的传输数据,所述3G/4G网络基站连接数字采集记录仪3,用于传输音频视频数据。0101优选的,所述终端装置包括应用服务器9、数据库服务器10和终端浏览器11;0102应用服务器起到驻留WEB应用的作用,应用服务器为WEB应用程序提供可管理的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机制,0103所述应用服务器9和数据库服务器10分别连接处理服务器8,所述应。

36、用服务器9信息输出端连接终端浏览器11,用于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显示操作。0104优选的,所述卫星系统包括GPS系统和北斗系统;0105所述GPS系统和北斗系统分别连接到数字采集记录仪3和卫星接收器4,所述数字说明书CN104184741A108/12页11采集记录仪3将采集的音频视频数据通过GPS系统和北斗系统发送到分发服务器6,或者将采集的音频视频数据通过3G/4G网络基站传输到分发服务器6,其中北斗系统收发北斗的时间、经度、纬度信息,以及短报文的收发或者机密信息的传输。0106HTTP协议的实现和数据库服务器连接管理,SERVLET容器仅仅是应用服务器的一部分。除了SERVLET容器外,应。

37、用服务器还可能提供其他的JAVAEEENTERPRISEEDITION组件,如EJB容器,JNDI服务器以及JMS服务器等。我们公司目前使用的应用服务器是APACHE的TOMCAT。0107这里的处理服务器,其实就是处理终端DVR和客户端浏览器请求的服务器即请求分发服务器分发机制即驻留在此。0108如图6所示,数字记录装置包括多媒体处理器、模拟前端电路、DDR内存、电源、电源保护电路、北斗模块、3G模块、音频视频输入电路,通信电路;0109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电源保护电路输入端,所述电源保护电路输出端连接多媒体处理器输入端,所述DDR内存信息输出端,连接多媒体处理器信息输入端,所述北斗模块信号输。

38、出端连接多媒体处理器输入端,所述音频视频输入电路信号输入端连接模拟前端电路信号输入端,所述模拟前端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多媒体处理器输入端,所述3G模块信号输出端连接多媒体处理器输入端,所述通信电路连接多媒体处理器输入端。011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多媒体处理器、模拟前端电路、DDR内存、电源、电源保护电路、北斗模块、3G模块、音频视频输入电路,通信电路的组合,实现了数字音频视频数据的采集记录,使海量数据的压缩传输成为可能。0111如图7所示,优选的,所述电源保护电路包括外部电源电路、浪涌保护电路、过压保护电路;0112浪涌保护电路输出端连接过压保护电路输入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输出端连接主电源。

39、电路输入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输出端还连接外部电源电路输入端。011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其完善的浪涌,过压过流保护,最高耐压200V。0114所述的用于音频视频海量数据的数字记录处理装置,优选的,所述浪涌保护电路包括0115外部电源连接第1自恢复保险丝,所述第1自恢复保险丝连接第1瞬态抑制二极管一端,所述第1瞬态抑制二极管另一端分别连接第6二极管负极和第2瞬态抑制二极管一端,所述第6二极管正极接地,所述第2瞬态抑制二极管另一端接地,所述第2瞬态抑制二极管一端还连接第8电感一端,所述第8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59电容一端和过压保护电路输入端,第159电容另一端接地。011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

40、效果为浪涌保护电路实现了浪涌保护。0117优选的,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0118第21电阻一端连接第4晶体管发射极,所述第21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晶体管基极和第40电阻一端,所述第4晶体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4二极管正极和第156电容一端,所述第156电容一端还连接第157电容一端,所述第156电容另一端连接第40电阻,所述第157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0电阻一端和第5晶体管集电极,所述第5晶体管发射极连接第122电阻一端,所述第122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5晶体管基极分别连接第125电阻一端和第126电阻一端,所述第125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22电阻一端,所述126电阻另一说明书CN1041847。

41、41A119/12页12端接地,所述第126电阻一端还连接第5二极管正极,所述第5二极管负极连接第14晶体管发射极,所述第14晶体管发射极还连接第15径晶体管发射极,所述第15晶体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4二极管负极和第14晶体管集电极,所述第14晶体管基极连接第139电阻一端,所述第139电阻另一端接地。011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过压保护电路实现过压保护,其电路连接独特,成本低,运行稳定。0120如图9所示,优选的,所述外部电源电路包括0121第17光耦降压切换器的电压输入端分别连接过压保护电路输出端和第311电容一端,第311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7光耦降压切换器的SW端分别连接第28二。

42、极管负极和第299电容一端,第28二极管正极接地,第299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17光耦降压切换器的BST端第29二极管负极,所述第17光耦降压切换器的SS端连接第298电容一端,第298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299电容一端还连接第11电感一端,第11电感另一端连接第167电阻一端,第167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60电阻一端,第160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7光耦降压切换器的FB端分别连接第161电阻、第162电阻和第163电阻一端,所述第161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62电阻另一端连接第297电容一端,所述第297电容另一端连接第163电阻一端,第163电阻另一端连接第第161电阻一端,所述第。

43、297电容一端还连接电压输出端,所述第167电阻一端还分别连接第245电容一端和第30二极管正极,所述第30二极管负极连接第7瞬态抑制二极管一端,第7瞬态抑制二极管另一端连接第315电容,所述第315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315电容一端还连接第317电容一端,所述第317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245电容一端还连接第3瞬态抑制二极管、第4瞬态抑制二极管、第5瞬态抑制二极管和第6瞬态抑制二极管一端,所述第3瞬态抑制二极管、第4瞬态抑制二极管、第5瞬态抑制二极管和第6瞬态抑制二极管另一端连接负载J30,所述第245二极管还连接第314电容一端,所述第314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314电容一端还分别连。

44、接第15瞬态抑制二极管、第16瞬态抑制二极管、第17瞬态抑制二极管和第18瞬态抑制二极管一端,所述第15瞬态抑制二极管、第16瞬态抑制二极管、第17瞬态抑制二极管和第18瞬态抑制二极管另一端连接电压输出端。012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电源电路用于对数字记录装置进行稳定的电源供电。0123如图12所示,优选的,所述模拟前端电路包括0124第143电容一端连接第147电容一端,所述第143电容另一端连接33V电源和第147电容另一端,所述第147电容另一端连接第23光耦降压切换器电压输入端,所述第23光耦降压切换器电压输出端连接第144电容一端,第144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44电容一端还连。

45、接第145电容一端,所述第145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45电容一端还分别连接第36自恢复保险丝和第146电容一端,所述第146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46电容一端还连接第148电容一端,第148电容另一端接地。012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模拟前端电路对音频视频数据数据进行前期处理,然后传输到多媒体处理器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0126如图14所示,优选的,还包括复位电路;0127第38电阻一端连接第49电阻一端,第49电阻另一端连接33V电压源,第38电说明书CN104184741A1210/12页13阻一端还连接复位芯片电压输入端,复位芯片重置端连接第24电阻和第72电阻一端,所述第24电。

46、阻另一端连接第187电容,第187电容另一端连接第72电阻另一端,第72电阻另一端接地。012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复位电路用于数字记录装置进行重启和复位的工作。0129如图15所示,优选的,所述通信电路包括0130CAN总线电路电压输入端连接33V电压源和第86电容一端,CAN总线电路的NINT端连接第32电阻一端,所述第32电阻另一端连接电压源,所述CAN总线电路的晶振输入端连接第3晶振一端,所述第3晶振另一端连接所述CAN总线电路的晶振输出端,所述第3晶振一端还连接第87电容一端,第3晶振另一端还连接第88电容一端。013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通信电路进行数据的传输工作,设计。

47、简单合理。0132如图17所示,优选的,所述通信电路包括0133CAN总线电路输出端连接CAN驱动电路输入端,所述CAN驱动电路高电平端连接第44电阻一端,第44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磁珠电感一端,第1磁珠电感另一端连接第19二极管负极,所述第19二极管正极接地,所述CAN驱动电路低电平端连接第45电阻一端,第45电阻另一端连接第2磁珠电感一端,第2磁珠电感另一端连接第11二极管负极,第11二极管正极接地。013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通信电路进行数据的传输工作,设计简单合理。0135如图18所示,优选的,所述通信电路包括0136RS485芯片的R0端连接第155电阻一端,第155电阻另一端。

48、连接CPU调试与通信接口的UART1_RXD端,所述RS485芯片的DE端连接第152电阻一端,所述RS485芯片的DI端连接第151电阻一端,所述RS485芯片的B端连接第183电阻一端,所述第183电阻另一端连接第27电阻一端,所述第27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82电阻一端,所述第182电阻另一端连接RS485的A端,所述第183电阻另一端连接第37二极管负极,所述第37二极管正极接地,所述第182电阻另一端连接的38二极管负极,所述第38二极管正极接地;0137如图19所示,RS232芯片电压输入端连接第81电容一端,第81电容另一端连接第80电容一端和第82电容一端,所述第80电容另一端连接。

49、RS232芯片的电压正极,所述第81电容另一端还连接RS232芯片的电压负极,所述RS232芯片的输入端连接CPU调试与通信接口的UART3_TXD端,所述RS232芯片的输出端连接第36二极管负极,所述第36二极管正极接地。013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RS485和RS232芯片电路的使用,实现了通信工作的稳定。0139如图8所示,光耦降压切换器U16电压输入端连接过压保护电路输出端,光耦降压切换器U16使能端分别连接第310电容和外部电源电路输入端,所述光耦降压切换器U16的SW端连接第9二极管负极,第9二极管正极接地,所述第9二极管负极还连接第239电容一端,第239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光耦降压切换器U16的BST端和第31二极管负极,第31二极管正极连接第10电感一端,第10电感另一端连接第239电容一端,所述第10电感一端还连接第140电阻一端,所述第140电阻另一端连接光耦降压切换器U16的VO端,所述第140电阻另一端还连接第143电阻一端,所述第143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0电感一说明书CN104184741A1311/12页14端还连接第244电容一端和的153电阻一端,所述第244电容另一端连接第154电阻一端,所述第154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44电阻一端,第144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144电阻一端还连接光耦降压切换器U16的F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