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2H32铝合金板带材的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52H32铝合金板带材的生产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0834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4.03 CN 103008342 A *CN103008342A* (21)申请号 201210580604.9 (22)申请日 2012.12.27 B21B 1/22(2006.01) B21B 37/74(2006.01) C22C 21/08(2006.01) C22F 1/047(2006.01) F16S 1/00(2006.01) F16S 3/00(2006.01) (71)申请人 亚洲铝业 (中国) 有限公司 地址 526238 广东省肇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 (72)发明人 黄文辉 张俊才。
2、 曲明洋 王英武 冷正长 李梅 徐炳申 张亚伟 皮洪 马俊勇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郑彤 万志香 (54) 发明名称 5052-H32 铝合金板带材的生产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 5052-H32 铝合金板带材 的生产方法, 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 熔铸、 锯切、 铣 面、 加热、 热轧、 冷轧、 稳定化退火、 精整 ; 所述热 轧步骤中, 热粗轧终轧温度控制在 370-450, 热 精轧终轧温度为 320-350, 根据成品厚度要求 确定热轧坯料厚度 ; 所述冷轧步骤中经过 1 道次 冷轧至成品厚度, 总加工率为 20-45。
3、%。本发明对 于成品厚度 1.1mm 的 5052-H32 产品, 可省去对 热轧坯料进行完全退火及中间退火工序, 缩短生 产周期, 降低生产成本。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1/1 页 2 1. 一种 5052-H32 铝合金板带材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 熔铸、 锯 切、 铣面、 加热、 热轧、 冷轧、 稳定化退火、 精整、 包装 ; 所述热轧步骤中, 热粗轧终轧温度控制在 370-450, 热精轧终轧温度为 320-350, 根据成品厚。
4、度要求确定热轧坯料厚度 ; 所述冷轧步骤中经过 1 道次冷轧至成品厚度, 总加工率为 20-45%。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5052-H32 铝合金板带材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 步骤中, 铸锭加热温度为 480-520, 保温时间为 2-5 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052-H 32铝合金板带材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定 化退火步骤中, 温度范围 140-200, 保温时间 1-5 小时。 4. 根据权利要求 1-3 任一项所述的 5052-H32 铝合金板带材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熔铸后铸锭的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数为 : Si 0.15%、 。
5、Fe0.15 0.30%、 Cu 0.10%、 Mn 0.08%、 Mg2.3 2.7%、 Cr0.15 0.25%、 Zn 0.10%、 Ti0.008 0.03%、 其它杂质元 素单个 0.03%、 其它杂质元素合计 0.15%, 其余为 Al ; 其中熔炼温度为 735-755, 精炼 温度为 720-740, 铸造温度为 675-695。 5. 一种如权利要求 1-4 任一项生产方法制备得到的 5052-H32 铝合金板带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08342 A 2 1/7 页 3 5052-H32 铝合金板带材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制造领域, 。
6、特别是涉及一种 5052-H32 铝合金板带材的生产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5052 铝合金是 Al-Mg 系合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合金, 其板带材系列产品中等 强度、 耐酸雨及海洋性气候腐蚀良好、 易加工成形、 焊接性能优越等特点。5052-H32 状态板 带材是用量和适应性最大的一个种类, 广泛应用于电器元件及外壳制造、 厨具、 建筑内外墙 装饰、 汽车和船舶制造业等领域, 随着这些行业的飞速发展, 5052-H32 板材用量迅速增加, 同时对综合机械性能和表面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 5052-H32 及 5052-H22 的性能控制范围 0004 0005 目前, 50。
7、52-H32 的常规工艺流程为 : 熔铸锯切铣面加热热轧冷轧中 间退火冷轧稳定化退火精整包装。 该工艺流程复杂, 生产周期长, 为确保带材组织 和性能, 中间退火前冷轧总加工率应大于 75%, 导致热轧坯料较厚, 冷轧道次多, 成材率低, 成本高。 0006 此外还可采用H22代替H32工艺路线, 工艺流程为 : 熔铸锯切铣面加热热 轧 (完全退火) 冷轧成品退火精整包装。采用该工艺生产的板带材时成品退火温 度区间窄 (5左右) , 坯料的细微差别可能造成退火温度范围变化, 对退火炉温度均匀性及 精度要求高, 退火后力学性能分散度较大, 甚至出现性能不合格现象。 为了减小由于热轧终 轧温度及冷。
8、轧速度不同等因素造成的坯料差异, 有时需在热轧后进行完全退火。 发明内容 0007 基于此,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 5052-H32 铝合金板带材的生产方法。 0008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09 一种 5052-H32 铝合金板带材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 熔铸、 锯切、 铣面、 加热、 热轧、 冷轧、 稳定化退火、 精整、 包装 ; 0010 所述热轧步骤中, 热粗轧终轧温度控制在 370-450, 热精轧终轧温度为 说 明 书 CN 103008342 A 3 2/7 页 4 320-350, 根据成品厚度要求确定热轧坯料厚度 ; 0011 所述冷轧步骤中。
9、经过 1 道次冷轧至成品厚度, 总加工率为 20-45%。 0012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加热步骤中, 铸锭加热温度为 480-520, 保温时间为 2-5 小时。 0013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稳定化退火步骤中, 温度范围 140-200, 保温时间 1-5 小时。 0014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熔铸后铸锭的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数为 : Si 0.15%、 Fe0.15 0.30%、 Cu 0.10%、 Mn 0.08%、 Mg2.3 2.7%、 Cr0.15 0.25%、 Zn 0.10%、 Ti0.008 0.03%、 其它杂质元素单个 0.03%、 其它杂质元素合计 0。
10、.15%, 其余为 Al ; 其 中熔炼温度为 735-755, 精炼温度为 720-740, 铸造温度为 675-695。 001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生产方法制备得到的 5052-H32 铝合金板带材。 0016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17 一种上述生产方法制备得到的 5052-H32 铝合金板带材。 0018 5052-H32 板带材是对完全退火态板带材进行一定加工率冷轧后再进行稳定化退 火加工而成, 如热连轧时获得表面质量良好的完全退火态薄坯料, 则可对热连轧坯料进行 一定加工率冷轧后再进行稳定化退火, 从而简化生产流程。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1、 : 0020 (1) 热连轧可轧坯料厚度为 2.0 8.0mm, 终轧温度可控制在 320-350, 在 5052 合金再结晶温度以上, 可实现卷取后自退火, 省去对热连轧坯料进行完全退火及中间退火 工序, 缩短生产周期, 降低生产成本。 0021 (2) 冷轧总加工率为 20-45%, 可 1 道次冷轧至成品厚度, 和常规工艺相比, 可提高 冷轧生产效率 3 倍以上, 并减少工艺废料。 0022 (3) 成品稳定化退火温度范围为 140-200, 满足力学性能要求的温度区间大, 对 退火炉测温精度和炉温均匀性要求降低, 退火后性能稳定, 合格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
12、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0024 实施例 1 0025 本实施例 5052-H32 铝合金板带材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生产流程 : 熔铸锯切 铣面加热热轧冷轧稳定化退火精整。 0026 (1) 熔铸 : 熔铸后铸锭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数为 : 0027 AlSiFeCuMn 96.9227 0.05560.25180.00660.0342 MgTiCrZnNi 2.48310.01070.21220.02010.0030 0028 熔炼温度为 730 745, 精炼温度 720 730, 铸造温度 685 695。 说 明 书 CN 103008342 A 4 3/7 页 5 0029 (2) 加热 。
13、: 铸锭加热至 500后保温 4 小时。 0030 (3)热轧 : 热粗轧终轧道次温度 430, 热精轧终轧温度 335, 热轧坯料厚度 3.4mm。 0031 (4) 冷轧 : 经过 1 道次冷轧至 2.7mm, 总加工率 21%。 0032 (5) 稳定化退火 : 温度范围 140 200, 保温时间 1 5 小时。 0033 退火后性能 : 0034 0035 从上表退火性能数据可知成品稳定化退火温度范围为 140-200, 满足力学性能 要求的温度区间大, 对退火炉测温精度和炉温均匀性要求降低, 退火后性能稳定, 合格率 高。 0036 实施例 2 0037 本实施例 5052-H32。
14、 铝合金板带材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生产流程 : 熔铸锯切 铣面加热热轧冷轧稳定化退火精整。 0038 (1) 熔铸 : 熔铸后铸锭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数为 : 0039 AlSiFeCuMn 96.9469 0.05930.19190.00570.0193 MgTiCrZnNi 2.55830.01240.19470.00920.0023 0040 熔炼温度为 735 750, 精炼温度 730 740, 铸造温度 680 690。 说 明 书 CN 103008342 A 5 4/7 页 6 0041 (2) 加热 : 铸锭加热至 480后保温 5 小时。 0042 (3)热轧 : 热粗轧终轧道。
15、次温度 440, 热精轧终轧温度 338, 热轧坯料厚度 4.0mm。 0043 (4) 冷轧 : 经过 1 道次冷轧至 2.95mm, 总加工率 26%。 0044 (5) 稳定化退火 : 温度范围 140 200, 保温时间 1 5 小时。 0045 退火后性能 : 0046 0047 从上表退火性能数据可知成品稳定化退火温度范围为 140-200, 满足力学性能 要求的温度区间大, 对退火炉测温精度和炉温均匀性要求降低, 退火后性能稳定, 合格率 高。 0048 实施例 3 0049 本实施例 5052-H32 铝合金板带材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生产流程 : 熔铸锯切 铣面加热热轧冷轧稳定化。
16、退火精整。 0050 (1) 熔铸 : 熔铸后铸锭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数为 : 0051 AlSiFeCuMn 96.7656 0.05520.27930.01250.0249 MgTiCrZnNi 2.65290.02610.16560.01540.0025 0052 0053 熔炼温度为 735 755, 精炼温度 720 735, 铸造温度 675 690。 0054 (2) 加热 : 铸锭加热至 515, 金属到温保温时间 2 小时。 说 明 书 CN 103008342 A 6 5/7 页 7 0055 (3)热轧 : 热粗轧终轧道次温度 446, 热精轧终轧温度 330, 热轧坯料厚。
17、度 2.7mm。 0056 (4) 冷轧 : 经过 1 道次冷轧至成品厚度 1.8mm, 总加工率 32%。 0057 (5) 稳定化退火 : 温度范围 140 200, 保温时间 1 5 小时。 0058 退火后性能 : 0059 0060 从上表退火性能数据可知成品稳定化退火温度范围为 140-200, 满足力学性能 要求的温度区间大, 对退火炉测温精度和炉温均匀性要求降低, 退火后性能稳定, 合格率 高。 0061 实施例 4 0062 本实施例 5052-H32 铝合金板带材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生产流程 : 熔铸锯切 铣面加热热轧冷轧稳定化退火精整。 0063 (1) 熔铸 : 熔铸后铸。
18、锭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数为 : 0064 AlSiFeCuMn 97.0772 0.05980.15680.00290.0228 MgTiCrZnNi 2.40620.01610.24360.01160.003 0065 熔炼温度为 740 755, 精炼温度 720 735, 铸造温度 675 680。 0066 (2) 加热 : 铸锭加热至 500后保温时间 3 小时。 0067 (3)热轧 : 热粗轧终轧道次温度 440, 热精轧终轧温度 333, 热轧坯料厚度 : 说 明 书 CN 103008342 A 7 6/7 页 8 2.5mm。 0068 (4) 冷轧 : 经过 1 道次冷轧至。
19、成品厚度 1.5mm, 总加工率 40%。 0069 (5) 稳定化退火 : 温度范围 140 200, 保温时间 1 5 小时。 0070 退火后性能 : 0071 0072 从上表退火性能数据可知成品稳定化退火温度范围为 140-200, 满足力学性能 要求的温度区间大, 对退火炉测温精度和炉温均匀性要求降低, 退火后性能稳定, 合格率 高。 0073 实施例 5 0074 本实施例 5052-H32 铝合金板带材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生产流程 : 熔铸锯切 铣面加热热轧冷轧稳定化退火精整。 0075 (1) 熔铸 : 熔铸后铸锭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数为 : 0076 AlSiFeCuMn 97。
20、.1139 0.06230.25010.00440.0196 MgTiCrZnNi 2.31370.01880.20520.00930.0027 0077 熔炼温度为 735 755, 精炼温度 725 735, 铸造温度 675 690。 0078 (2) 加热 : 铸锭加热至 495后保温 4 小时。 0079 (3)热轧 : 热粗轧终轧道次温度 450, 热精轧终轧温度 325, 热轧坯料厚度 2.2mm。 0080 (4) 冷轧 : 经过 1 道次冷轧至成品厚度 1.2mm, 总加工率 45%。 说 明 书 CN 103008342 A 8 7/7 页 9 0081 (5) 稳定化退火。
21、 : 温度范围 140 200, 保温时间 1 5 小时。 0082 退火后性能 : 0083 0084 从上表退火性能数据可知成品稳定化退火温度范围为 140-200, 满足力学性能 要求的温度区间大, 对退火炉测温精度和炉温均匀性要求降低, 退火后性能稳定, 合格率 高。 008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因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 明 书 CN 103008342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