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令发送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指令发送装置.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37209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37209A21申请号201380011321522申请日2013012961/604,19120120228USH01H25/0620060171申请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翁长武志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代理人刘新宇张会华54发明名称操作指令发送装置57摘要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包括轴线限定部,其限定与发送单元的基板平行、并且在棒状部中与开关开闭构件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支点轴线;以及支承部,其以使上述开关开闭构件能够自中立状态以上述支点轴线为中心向与上述中心轴线。
2、垂直、并且与上述支点轴线垂直的倾斜移动方向倾斜移动的方式支承该开关开闭构件。上述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包括连结部,该连结部在上述开关开闭构件能够相对于上述轴线限定部沿着上述中心轴线进行移动的状态下,将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上述棒状部连结于上述轴线限定部。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827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3/05187820130129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3/129008JA20130906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4页附图1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4页附图11页10申请。
3、公布号CN104137209ACN104137209A1/2页21一种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其中,该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包括能够把持的外壳;发送单元,其包括以相对于上述外壳固定的状态设于上述外壳的内部的基板和设于上述基板上的开关触点部,通过使上述开关触点部成为闭合状态,从而发送表示操作指令的信号;开关开闭构件,其包括以能够按压的方式设于上述外壳的外部的受压部和自上述受压部沿着中心轴线朝向上述开关触点部延伸设置的棒状部,上述棒状部具有开关按压部,该开关按压部通过对上述受压部作用按压力来按压上述开关触点部,使上述开关触点部成为上述闭合状态;轴线限定部,其与上述外壳一体地或以相对于上述外壳固定的状态设于上述。
4、外壳的内部,并限定与上述基板平行、并且在上述棒状部中与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上述中心轴线正交的支点轴线;支承部,其与上述外壳一体地或以相对于上述外壳固定的状态设于上述外壳的内部,并以使上述开关开闭构件能够自上述中心轴线相对于上述基板垂直的中立状态以上述支点轴线为中心向与上述中心轴线垂直、并且与上述支点轴线垂直的倾斜移动方向倾斜移动的方式支承该开关开闭构件;连结部,其在上述开关开闭构件能够相对于上述轴线限定部沿着上述中心轴线进行移动的状态下,将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上述棒状部连结于上述轴线限定部;突起部,其与上述开关开闭构件一体地或以固定于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状态设置,并自上述棒状部朝向上述倾斜移动方向突。
5、出;以及限制部,其与上述外壳一体地或以相对于上述外壳固定的状态设于上述外壳的内部,通过使上述开关开闭构件自上述中立状态进行倾斜移动,从而与上述突起部抵接,限制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自上述中立状态的倾斜移动量,该限制部在与上述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位于比上述突起部靠受压部侧的位置,通过与上述突起部抵接,从而利用来自上述突起部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使上述开关开闭构件沿着上述中心轴线朝向上述开关触点部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其中,上述连结部在与上述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且在比上述突起部靠开关触点部侧的位置将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上述棒状部连结于上述轴线限定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指令发送。
6、装置,其中,上述轴线限定部具有销,该销以相对于外壳固定的状态设置,且销轴与上述支点轴线同轴,上述连结部具有孔限定部,该孔限定部在与上述支点轴线平行的方向上贯穿上述棒状部,并且限定供上述销贯穿的孔状部,且能够相对于上述销沿着上述中心轴线进行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其中,上述支承部具有夹持部,该夹持部在与上述支点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从两侧夹持上述棒状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其中,上述外壳包括第1外壳结构体和以能够自上述第1外壳结构体分离的方式连结于上述第1外壳结构体的第2外壳结构体,权利要求书CN104137209A2/2页3上述轴线限定部、上述支承部以及上述。
7、限制部与上述第1外壳结构体一体地或以相对于上述第1外壳结构体固定的状态设置,上述发送单元的上述基板以相对于上述第1外壳结构体固定的状态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其中,上述第2外壳结构体通过上述发送单元的上述基板,并且在与上述倾斜移动方向垂直的分离面处,能够平行于上述倾斜移动方向地自上述第1外壳结构体分离。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其中,上述外壳包括固定手柄和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手柄进行开闭的可动手柄,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上述倾斜移动方向同与上述可动手柄的开闭方向垂直的上述外壳的宽度方向一致。权利要求书CN104137209A1/14页4操作指令发送装置技术领域00。
8、01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对开关开闭构件的受压部作用按压力来使开关触点部成为闭合状态、并发送表示操作指令的信号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背景技术000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发送单元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该发送单元通过使开关触点部成为闭合状态来发送表示操作指令的信号。在该操作指令发送装置中设有开关开闭构件,该开关开闭构件包括以能够按压的方式设于外壳的外部的受压部和自受压部沿着中心轴线朝向开关触点部延伸设置的棒状部。通过对受压部作用按压力,从而棒状部的开关按压部按压开关触点部,使开关触点部成为闭合状态。开关开闭构件被外壳的支承部支承为能够自中心轴线相对于发送单元的基板垂直的中立状态向与中心轴线垂直的倾。
9、斜移动方向倾斜移动。在支承部中,在倾斜移动方向上从两侧夹持着棒状部。另外,棒状部在与支承部之间具有间隙,通过设有间隙,从而开关开闭构件能够自中立状态向倾斜移动方向倾斜移动。在开关开闭构件设有自棒状部朝向倾斜移动方向突出的突起部。另外,在外壳上设有抵接部,该抵接部在与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位于比突起部靠受压部侧的位置,并在中立状态下供上述突起部抵接。0003当在受压部中使按压力作用于自中心轴线向倾斜移动方向离开的位置时,开关开闭构件向倾斜移动方向倾斜移动。此时,开关开闭构件以开关开闭构件的突起部与外壳的抵接部之间的抵接位置为支点中心进行倾斜移动。通过开关开闭构件进行倾斜移动,从而棒状部的开关按压部。
10、按压开关触点部,使开关触点部成为闭合状态。0004现有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763093号公报发明内容0007发明要解决的问题0008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中,开关开闭构件的突起部与外壳的抵接部之间的抵接位置自开关开闭构件的中心轴线向倾斜移动方向离开。即,开关开闭构件以自中心轴线向倾斜移动方向离开的抵接位置为支点中心进行倾斜移动。通过使倾斜移动的支点位于自中心轴线向倾斜移动方向离开的位置,从而开关按压部因倾斜移动而自中立状态向倾斜移动方向较大地移动。一般来说,开关触点部在中立状态下配置在中心轴线所通过的位置。因而,存在开关按压部因倾斜移动而向倾斜移动。
11、方向较大地移动、从而开关按压部未按压开关触点部的可能性。在开关按压部未按压开关触点部的情况下,开关触点部不会成为闭合状态,不会从发送单元发送表示操作指令的信号。0009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开关开闭构件自中立状态倾斜移动的情况下、也可靠地使开关触点部成为闭合状态、并可靠地发送表示操说明书CN104137209A2/14页5作指令的信号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001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某一技术方案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包括能够把持的外壳;发送单元,其包括以相对于上述外壳固定的状态设于上述外壳的内部的基板和设于上述基板上的开关触点部,通过。
12、使上述开关触点部成为闭合状态,从而发送表示操作指令的信号;开关开闭构件,其包括以能够按压的方式设于上述外壳的外部的受压部和自上述受压部沿着中心轴线朝向上述开关触点部延伸设置的棒状部,上述棒状部具有开关按压部,该开关按压部通过对上述受压部作用按压力来按压上述开关触点部,使上述开关触点部成为上述闭合状态;轴线限定部,其与上述外壳一体地或以相对于上述外壳固定的状态设于上述外壳的内部,并限定与上述基板平行、并且在上述棒状部中与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上述中心轴线正交的支点轴线;支承部,其与上述外壳一体地或以相对于上述外壳固定的状态设于上述外壳的内部,并以使上述开关开闭构件能够自上述中心轴线相对于上述基板垂直。
13、的中立状态以上述支点轴线为中心向与上述中心轴线垂直、并且与上述支点轴线垂直的倾斜移动方向倾斜移动的方式支承该开关开闭构件;连结部,其在上述开关开闭构件能够相对于上述轴线限定部沿着上述中心轴线进行移动的状态下,将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上述棒状部连结于上述轴线限定部;突起部,其与上述开关开闭构件一体地或以固定于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状态设置,并自上述棒状部朝向上述倾斜移动方向突出;以及限制部,其与上述外壳一体地或以相对于上述外壳固定的状态设于上述外壳的内部,通过使上述开关开闭构件自上述中立状态进行倾斜移动,从而与上述突起部抵接,限制上述开关开闭构件的自上述中立状态的倾斜移动量,该限制部在与上述中心轴线平行。
14、的方向上位于比上述突起部靠受压部侧的位置,通过与上述突起部抵接,从而利用来自上述突起部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使上述开关开闭构件沿着上述中心轴线朝向上述开关触点部移动。0012发明的效果0013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在开关开闭构件自中立状态倾斜移动的情况下、也可靠地使开关触点部成为闭合状态、并可靠地发送表示操作指令的信号的操作指令发送装置。附图说明0014图1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的立体图。0015图2是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手柄单元的内部和振子单元的内部的结构的剖视图。0016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发送单元与电源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状态的概略图。0017图4是表示第1实。
15、施方式的发送单元与电源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状态的电路图。0018图5是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某一个发送单元和与该发送单元对应的开关开闭构件的中立状态下的结构的立体图。0019图6是用与支点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某一个发送单元和与该发送单元对应的开关开闭构件的中立状态下的结构的剖视图。0020图7是图6的VIIVII线剖视图。0021图8是用与支点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某一个发送单元和与该说明书CN104137209A3/14页6发送单元对应的开关开闭构件的垂直按压状态下的结构的剖视图。0022图9是用与支点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某一个发送单元和与该发送单元。
16、对应的开关开闭构件的第1倾斜按压状态下的结构的剖视图。0023图10是用与支点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某一个发送单元和与该发送单元对应的开关开闭构件的第2倾斜按压状态下的结构的剖视图。0024图11是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手柄单元被把持的状态的立体图。0025图12是用与支点轴线垂直的截面概略表示第1变形例的某一个发送单元和与该发送单元对应的开关开闭构件的中立状态下的结构的剖视图。0026图13是用与支点轴线平行的截面概略表示第2变形例的某一个发送单元和与该发送单元对应的开关开闭构件的中立状态下的结构的剖视图。0027图14是表示第3变形例的手柄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0028图15是。
17、概略表示第4变形例的手柄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0029图16是表示第5变形例的保持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0030图17是以可动手柄打开至极限的状态表示第1参照例的手柄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0031图18是以可动手柄闭合至极限的状态表示第1参照例的手柄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0032图19是以可动手柄打开至极限的状态表示第2参照例的手柄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0033图20是以可动构件抵接于止挡件的状态表示第2参照例的手柄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0034图21是以可动手柄闭合至极限的状态表示第2参照例的手柄单元的结构概略图。0035图22是表示第3参照例的手柄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具体实施方式0036第1实施方式0。
18、037参照图1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处理装置1的图。如图1所示,超声波处理装置1具有长度轴线L。在此,将与长度轴线L平行的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作为顶端方向图1的箭头L1的方向,将与顶端方向相反的方向作为基端方向图1的箭头L2的方向。0038超声波处理装置1包括振子单元2、探头3、作为操作指令发送装置的手柄单元4以及护套5。振子单元2具有振子壳体11。在振子壳体11的基端部连接有线缆6的一端。线缆6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源单元7。0039图2是表示手柄单元4的内部和振子单元2的内部的结构的图。如图2所示,在振子壳体11的内部设有超声波振子12,该超声波振子12具有。
19、用于将电流转换为超声波振动的压电元件。超声波振子12通过被从电源单元7经由设于线缆6的内部的电信号线未图示供给电流,从而产生超声波振动。在超声波振子12的顶端方向侧连接有用于对超声波振动的振幅进行放大的柱状的变幅杆13。变幅杆13由振子壳体11支承。0040如图1所示,作为操作指令发送装置的手柄单元4具有能够由手术操作者把持的说明书CN104137209A4/14页7外壳15。外壳15包括沿着长度轴线L延伸设置的筒状壳体17和自筒状壳体17相对于长度轴线L大致垂直地延伸设置的固定手柄18。另外,外壳15具有以能够相对于筒状壳体17转动的方式安装的可动手柄16。通过可动手柄16相对于筒状壳体17。
20、进行转动,从而可动手柄16相对于固定手柄18进行开闭动作。即,可动手柄16设为能够相对于固定手柄18进行开闭。可动手柄16位于比固定手柄18靠基端方向侧的位置。另外,可动手柄16的开闭方向相对于长度轴线L大致平行。0041如图2所示,在筒状壳体17中,自基端方向侧连结有振子单元2,自顶端方向侧连结有护套5。另外,在筒状壳体17的内部,自顶端方向侧插入有探头3,在护套5内贯穿有探头3。在筒状壳体17的内部,探头3的基端连接于变幅杆13的顶端。另外,在筒状壳体17的内部,护套5连结于振子壳体11。0042如图1所示,在探头3的顶端部设有探头处理部21。另外,在护套5的顶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有钳。
21、构件22。钳构件22能够相对于探头3的探头处理部21进行开闭。钳构件22的相对于探头处理部21的开闭操作由可动手柄16来进行。如图2所示,可动手柄16安装于护套5的滑动部23。另外,滑动部23设于可动筒状构件25的外周部。通过使可动手柄16相对于固定手柄18进行开闭动作,从而滑动部23和可动筒状构件25沿着长度轴线L进行移动。通过可动筒状构件25进行移动,从而护套5的可动管未图示沿着长度轴线L进行移动,钳构件22进行开闭动作。0043如图1所示,手柄单元4具有连结于筒状壳体17的顶端方向侧的旋转操作旋钮26。旋转操作旋钮26连结为能够相对于筒状壳体17向绕长度轴线方向旋转。如图2所示,在护套5。
22、的可动筒状构件25的内周方向侧设有连接筒状构件27。连接筒状构件27的基端部连结于振子壳体11。另外,旋转操作旋钮26连结于连接筒状构件27和护套5的可动筒状构件25。因而,能够将来自旋转操作旋钮26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连接筒状构件27和护套5的可动筒状构件25。0044另外,在探头3的外周部与连接筒状构件27之间固定有弹性构件29。弹性构件29被连接筒状构件27的内周部向内周方向按压并收缩。通过套管弹性构件29进行收缩,从而探头3固定于连接筒状构件27,探头3与护套5之间利用连接筒状构件27和弹性构件29相连结。因而,能够将来自旋转操作旋钮26的旋转驱动力经由连接筒状构件27和弹性构件29传递。
23、到探头3。通过设为如上所述结构,从而探头3、护套5、钳构件22以及振子单元2能够与旋转操作旋钮26一体地相对于筒状壳体17进行旋转。0045在外壳15的固定手柄18的内部设有发送单元3131A、31B。各个发送单元31A、31B包括基板3232A、32B和设于对应的基板32A、32B上的开关触点部3333A、33B。另外,在固定手柄18的内部设有基板固定部3535A、35B。在各个基板固定部35A、35B上固定有对应的基板32A、32B。基板32A、32B之间借助挠性基板36相连接。0046另外,在外壳15的筒状壳体17的内部,以相对于外壳15固定的状态设有电连接环37。在振子壳体11连结于护。
24、套5可动筒状构件25的状态下,振子壳体11的顶端部的外周部与电连接环37接触。另外,振子壳体11和护套5能够相对于电连接环37向绕长度轴线方向一体地进行旋转。在电连接环37上固定有基板38。基板32与基板38之间借助挠性基板39相连接。0047图3和图4是表示发送单元31A、31B与电源单元7之间的电连接状态的图。如图说明书CN104137209A5/14页83和图4所示,发送单元31A的开关触点部33A包括第1电触点41A和第2电触点42A。同样,发送单元31B的开关触点部33B包括第1电触点41B和第2电触点42B。在挠性基板39上设有三条电信号线43A电信号线43C。电信号线43A经由基。
25、板32A上的电路电连接于开关触点部33A的第1电触点41A。电信号线43B经由基板32A上的电路、挠性基板36上的电路、基板32B上的电路电连接于开关触点部33B的第1电触点41B。电信号线43C经由基板32A上的电路、挠性基板36上的电路、基板32B上的电路电连接于开关触点部33A的第2电触点42A和开关触点部33B的第2电触点42B。电信号线43C是作为开关触点部33A、33B的接地线共用的公共线。0048如图3所示,电连接环37包括电连接部45A、电连接部45B以及电连接部45C。电连接部45A电连接部45C彼此电绝缘。电信号线43A经由基板38上的电路连接于电连接部45A。电信号线43。
26、B经由基板38上的电路连接于电连接部45B。电信号线43C经由基板38上的电路连接于电连接部45C。0049另外,振子壳体11包括导电部47A、导电部47B以及导电部47C。导电部47A导电部47C沿着长度轴线L延伸设置,彼此电绝缘。在振子壳体11连结于可动筒状构件25护套5的状态下,在电连接环37的电连接部45A仅电接触有导电部47A的顶端部。同样,在电连接环37的电连接部45B仅电接触有导电部47B的顶端部。而且,在电连接环37的电连接部45C仅电接触有导电部47C的顶端部。0050在导电部47A的基端部连接有电信号线49A的一端。在导电部47B的基端部连接有电信号线49B的一端。在导电部。
27、47C的基端部连接有电信号线49C的一端。电信号线49A电信号线49C通过线缆6的内部而将另一端连接于电源单元7。0051像以上那样,从开关触点部33A的第1电触点41A通过电信号线43A、电连接部45A、导电部47A、电信号线49A直到电源单元7形成了第1电信号路径P1。另外,从开关触点部33B的第1电触点41B通过电信号线43B、电连接部45B、导电部47B、电信号线49B直到电源单元7形成了第2电信号路径P2。另外,从开关触点部33A的第2电触点42A和开关触点部33B的第2电触点42B通过电信号线43C、电连接部45C、导电部47C、电信号线49C直到电源单元7形成了接地路径G。005。
28、2如图4所示,在开关触点部33A中,通过第1电触点41A与第2电触点42A相接触,从而开关触点部33A成为闭合状态。由此,利用开关触点部33A使第1电信号路径P1与接地路径G之间电连接。然后,从发送单元31A向电源单元7发送表示操作指令的信号。信号从发送单元31A输入到电源单元7,从而例如从电源单元7向超声波振子12输出超声波产生电流。由此,由超声波振子12产生的超声波振动经由变幅杆13和探头3传递到探头处理部21。0053另外,在开关触点部33B中,通过第1电触点41B与第2电触点42B相接触,从而开关触点部33B成为闭合状态。由此,利用开关触点部33B电连接第2电信号路径P2与接地路径G之。
29、间。然后,从发送单元31B向电源单元7发送表示操作指令的信号。信号从发送单元31B输入到电源单元7,从而例如从电源单元7经由线缆6的内部的电布线未图示、超声波振子12、变幅杆13以及探头3向探头处理部21传递高频电流。另外,从电源单元经由线缆6的内部的电布线未图示、与导电部47A导电部47C不同的振子壳体11的导电部未图示、护套5的导电部未图示向钳构件22传递高频电流。说明书CN104137209A6/14页90054如图1所示,在固定手柄18的顶端方向侧的面上安装有能够切换开关触点部33A的开闭状态的开关开闭构件51A和能够切换开关触点部33B的开关状态的开关开闭构件51B。另外,外壳15包。
30、括第1外壳结构体52A和连结于第1外壳结构体52A的第2外壳结构体52B。第2外壳结构体52B能够在分离面S处自第1外壳结构体52A分离。分离面S穿过发送单元31A的基板32A和发送单元31B的基板32B,并相对于外壳15的宽度方向图1的箭头W的方向垂直。第2外壳结构体52B能够在分离面S处平行于宽度方向地自第1外壳结构体52A分离。0055图5图7是表示发送单元31A和开关开闭构件51A的结构的图。此外,以下,说明发送单元31A和开关开闭构件51A的结构和作用,但是由于发送单元31B和开关开闭构件51B的结构及作用与发送单元31A和开关开闭构件51A的结构及作用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0056。
31、如图5图7所示,发送单元31A安装于基板固定部35A。基板固定部35A与外壳15的第1外壳结构体52A一体地或以相对于第1外壳结构体52A固定的状态设置。在基板固定部35A固定有发送单元31A的基板32A。因而,基板32A能够以相对于外壳15的第1外壳结构体52A固定的状态设置。0057在基板32A上,以固定于基板32A的状态设有开关触点部33A的第1电触点41A。另外,在基板32A上安装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圆顶构件55。圆顶构件55具有弹性,并被施力成不接触第1电触点41A的状态。在圆顶构件55上设有开关触点部33A的第2电触点42A。因而,第2电触点42A被施力成不接触第1电触点41A的。
32、状态。0058开关开闭构件51A具有中心轴线C。中心轴线C穿过发送单元31A。开关开闭构件51A包括设于外壳15的外部的受压部57和自受压部57沿着中心轴线C朝向开关触点部33A延伸设置的棒状部58。受压部57能够由手术操作者进行按压。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在棒状部58的开关触点部33A侧的端部设有开关按压部59。0059通过手术操作者使按压力作用于受压部57,从而开关按压部59按压圆顶构件55开关触点部33A。由此,圆顶构件55克服作用力而朝向基板32A上的第1电触点41A移动,圆顶构件55的第2电触点42A接触第1电触点41A。然后,开关触点部33A成为闭合状态。0060在外壳15的。
33、内部设有支承部61、62。支承部61、62与外壳15的第1外壳结构体52A一体地或以相对于第1外壳结构体52A固定的状态设置。支承部61、62在按压力未作用于受压部57的中立状态下、且在开关按压部59未按压开关触点部33A圆顶构件55的状态下支承开关开闭构件51A。在中立状态下,开关开闭构件51A的中心轴线C相对于发送单元31A的基板32A垂直。0061另外,开关开闭构件51A被支承部61、62支承为能够自中立状态向与中心轴线C垂直的第1倾斜移动方向图5和图6的箭头I1的方向和作为与第1倾斜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2倾斜移动方向图5和图6的箭头I2的方向倾斜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倾斜移动方向。
34、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与外壳15的宽度方向一致。因而,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与可动手柄16的开闭方向垂直。另外,第2外壳结构体52B的自第1外壳结构体52A分离的分离面S相对于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垂直。而且,第2外壳结构体52B能够在分离面S处平行于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说明书CN104137209A7/14页10地自第1外壳结构体52A分离。另外,图5图7表示开关开闭构件51A的中立状态。0062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支承部62位于比支承部61靠开关触点部33A侧的位置。另外,基板固定部35A和支承部61、62与第1外壳结构体52A一体地或以相对于第1。
35、外壳结构体52A固定的状态设置。而且,基板固定部35A和支承部61、62自第1外壳结构体52A的内周部朝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延伸设置。因而,在于分离面S处使第1外壳结构体52A与第2外壳结构体52B分离的状态下,发送单元31A、基板固定部35A、开关开闭构件51A以及支承部61、62与第1外壳结构体52A一体地自第2外壳结构体52B分离。0063在支承部62和开关开闭构件51A的棒状部58内贯穿有销63。销63被止销65固定于支承部62。由此,销63成为相对于外壳15的第1外壳结构体52A固定的状态。另外,支点轴线B被销63的销轴限定。即,销63的销轴与支点轴线B同轴。支点轴线B与基板32A平行。
36、。另外,支点轴线B在棒状部58中与中心轴线C正交,相对于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垂直。即,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与中心轴线C垂直,并且与支点轴线B垂直。像以上那样,销63成为限定支点轴线B的轴线限定部。开关开闭构件51A能够以支点轴线B为中心自中立状态倾斜移动。0064另外,在支承部61上设有夹持部67A、67B,该夹持部67A、67B在与支点轴线B平行的方向上从两侧夹持棒状部58。同样地在支承部62上设有夹持部68A、68B,该夹持部68A、68B在与支点轴线B平行的方向上从两侧夹持棒状部58。由于在与支点轴线B平行的方向上从两侧夹持棒状部58,因此开关开闭构件51A的。
37、自中立状态向与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倾斜移动受到限制。即,支承部61、62仅在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上成为限制开关开闭构件51A的自中立状态的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方向限制部。0065另外,在外壳15的内部设有自开关开闭构件51A的棒状部58朝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突出的第1突起部71A和自开关开闭构件51A的棒状部58朝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突出的第2突起部71B。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与开关开闭构件51A一体地或以相对于开关开闭构件51A固定的状态设置。0066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位于比支承部61靠开关触点部。
38、33A侧的位置,且位于比支承部62靠受压部57侧的位置。此外,期望的是,与支点轴线B平行的方向上的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的尺寸D1大于与支点轴线B平行的方向上的棒状部58的尺寸D2。而且,在支承部61上设有能够供第1突起部71A抵接的第1突起抵接部72A和能够供第2突起部71B抵接的第2突起抵接部72B。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第1突起抵接部72A和第2突起抵接部72B位于比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靠受压部57侧的位置。0067在棒状部58上形成有在与支点轴线B平行的方向上贯穿棒状部58的孔状部73。孔状部73沿着中心轴线C被孔限定部75限定为长孔状。通过销63贯穿孔。
39、状部73,从而开关开闭构件51A的棒状部58连结于销63。由于孔状部73为长孔状,因此孔限定部75能够相对于销63沿着中心轴线C进行移动,开关开闭构件51A能够相对于销63沿着中心轴线C进行移动。即,在开关开闭构件51A能够相对于作为轴线限定部的销63沿着中心轴线C进行移动的状态下,孔限定部75成为将开关开闭构件51A的棒状部58连结于销63的连结部。另外,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棒状部58在比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说明书CN104137209A108/14页1171B靠开关触点部33A侧的位置连结于销63。0068接着,说明作为操作指令发送装置的手柄单元4的作用。图8是表示开关开闭。
40、构件51A的垂直按压状态的图。在中立状态参照图6的开关开闭构件51A的受压部57中,在使按压力作用于中心轴线C附近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在按压力的作用下,孔限定部75相对于销63沿着中心轴线C朝向开关触点部33A移动。即,开关开闭构件51A沿着中心轴线C朝向开关触点部33A移动而成为垂直按压状态。在垂直按压状态下,中心轴线C相对于发送单元31A的基板32A垂直。另外,利用开关按压部59按压开关触点部33A,开关触点部33A成为闭合状态。0069此时,由于开关按压部59自中立状态相对于基板32A垂直地朝向开关触点部33A移动,因此开关按压部59不会自中立状态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图8的箭头I1的方向。
41、或第2倾斜移动方向图8的箭头I2的方向较大地移动。开关触点部33A在中立状态下配置在中心轴线C穿过的位置。因而,由于开关按压部59未自中立状态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或第2倾斜移动方向较大地移动,因此在垂直按压状态下利用开关按压部59可靠地按压开关触点部33A。由此,在垂直按压状态下,开关触点部33A可靠地成为闭合状态。0070图9是表示开关开闭构件51A的第1倾斜按压状态的图,图10是表示开关开闭构件51A的第2倾斜按压状态的图。在中立状态参照图6的开关开闭构件51A的受压部57中,在使按压力作用于自中心轴线C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图9和图10的箭头I1的方向或第2倾斜移动方向图9和图10的箭头I2的。
42、方向离开的位置的情况下,在按压力的作用下,开关开闭构件51A自中立状态进行倾斜移动。开关开闭构件51A以在棒状部58中与中心轴线C正交的支点轴线B为中心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或第2倾斜移动方向倾斜移动。此时,开关开闭构件51A的自中立状态向与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的倾斜移动被支承部61的夹持部67A、67B和支承部62的夹持部68A、68B限制。因此,开关开闭构件51A不会向与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倾斜移动,开关开闭构件51A自中立状态适当地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或第2倾斜移动方向倾斜移动。0071通过开关开闭构件51A自中立状态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倾斜移动,。
43、从而如图9所示,开关开闭构件51A成为第1倾斜按压状态。在第1倾斜按压状态下,中心轴线C相对于基板32A朝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倾斜。另外,利用开关按压部59按压开关触点部33A,开关触点部33A成为闭合状态。此时,第2突起部71B抵接于支承部61的第2突起抵接部72B。通过第2突起部71B抵接于支承部61的第2突起抵接部72B,从而开关开闭构件51A的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受到限制。即,第2突起抵接部72B支承部61通过与第2突起部71B抵接而成为限制开关开闭构件51A的自中立状态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量的限制部倾斜移动量限制部。0072另外,在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中,在棒状。
44、部58中与中心轴线C正交的支点轴线B成为中心。因此,开关按压部59未自中立状态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较大地移动。因而,由于开关按压部59未自中立状态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较大地移动,因此在第1倾斜按压状态下利用开关按压部59可靠地按压开关触点部33A。由此,在第1倾斜按压状态下,开关触点部33A可靠地成为闭合状态。0073另外,通过使第2突起部71B抵接于第2突起抵接部72B,从而相对于来自第2突说明书CN104137209A119/14页12起部71B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开关开闭构件51A。在此,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第2突起抵接部72B位于比第2突起部71B靠受压部57侧的位置。因此,沿。
45、着中心轴线C朝向开关触点部33A的反作用力自第2突起抵接部72B作用于开关开闭构件51A。由此,孔限定部75相对于销63朝向开关触点部33A移动。即,开关开闭构件51A朝向开关触点部33A移动。因而,利用开关按压部59进一步可靠地按压开关触点部33A,开关触点部33A进一步可靠地成为闭合状态。0074另外,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棒状部58在比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靠开关触点部33A侧的位置连结于销63。因此,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成为自中立状态倾斜移动的中心的支点轴线B的位置靠近开关触点部33A。通过使支点轴线B的位置靠近开关触点部33A,从而在开关开闭构件51A的自中。
46、立状态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中,开关按压部59的自中立状态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的移动量进一步减小。因而,在第1倾斜按压状态下,利用开关按压部59进一步可靠地按压开关触点部33A,开关触点部33A进一步可靠地成为闭合状态。0075另一方面,通过开关开闭构件51A自中立状态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倾斜移动,从而如图10所示,开关开闭构件51A成为第2倾斜按压状态。在第2倾斜按压状态下,中心轴线C相对于基板32A朝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倾斜。另外,利用开关按压部59按压开关触点部33A,开关触点部33A成为闭合状态。此时,第1突起部71A抵接于支承部61的第1突起抵接部72A。通过使第1突起部71A抵接于。
47、支承部61的第1突起抵接部72A,从而开关开闭构件51A的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受到限制。即,第1突起抵接部72A支承部61通过与第1突起部71A抵接而成为限制开关开闭构件51A的自中立状态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量的限制部倾斜移动量限制部。0076另外,在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中,在棒状部58中与中心轴线C正交的支点轴线B成为中心。因此,开关按压部59不会自中立状态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较大地移动。因而,由于开关按压部59不会自中立状态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较大地移动,因此在第2倾斜按压状态下利用开关按压部59可靠地按压开关触点部33A。由此,在第2倾斜按压状态下,开关触点部33A可。
48、靠地成为闭合状态。0077另外,通过使第1突起部71A抵接于第1突起抵接部72A,从而相对于来自第1突起部71A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作用于开关开闭构件51A。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第1突起抵接部72A位于比第1突起部71A靠受压部57侧的位置。因此,沿着中心轴线C朝向开关触点部33A的反作用力自第1突起抵接部72A作用于开关开闭构件51A。由此,孔限定部75相对于销63朝向开关触点部33A移动,开关开闭构件51A相对于销63使孔限定部75朝向开关触点部33A移动。因而,利用开关按压部59进一步可靠地按压开关触点部33A,开关触点部33A进一步可靠地成为闭合状态。0078另外,在与中心轴线C。
49、平行的方向上,棒状部58在比第1突起部71A和第2突起部71B靠开关触点部33A侧的位置连结于销63。因此,在与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上,成为自中立状态倾斜移动的中心的支点轴线B的位置靠近开关触点部33A。通过使支点轴线B的位置靠近开关触点部33A,从而在开关开闭构件51A的自中立状态向第2倾斜移动方向的倾斜移动中,开关按压部59的自中立状态向第1倾斜移动方向的移动量进一步减小。因而,在第2倾斜按压状态下,利用开关按压部59进一步可靠地按压开关触点部33A,开关触说明书CN104137209A1210/14页13点部33A进一步可靠地成为闭合状态。0079图11是表示手柄单元4被把持的状态的图。如图11所示,在把持着手柄单元4的状态下,手术操作者的中指F3、无名指F4、小拇指F5勾挂于固定手柄18,大拇指F1勾挂于可动手柄16。然后,利用食指F2按压开关开闭构件51A或开关开闭构件51B的受压部97,对应的开关触点部33A、33B成为闭合状态。此时,食指F2的可动方向与可动手柄16的开闭方向大致垂直,与外壳15的宽度方向图11的箭头W的方向大致平行。因而,在开关开闭构件51A、51B中,通过使自中立状态的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与外壳15的宽度方向一致,从而自中立状态的第1倾斜移动方向和第2倾斜移动方向与把持着手柄单元4的状态下的食指F2的可动方向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