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接线线夹.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70109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0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76919.0

申请日:

2015.04.15

公开号:

CN104767040A

公开日:

2015.07.0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R 4/44申请公布日:2015070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R 4/44申请日:20150415|||公开

IPC分类号:

H01R4/44

主分类号:

H01R4/44

申请人:

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山东荣成市供电公司

发明人:

钱华建; 鞠飞; 刘勇; 许春华; 张文杰; 孙维杰

地址:

100031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8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37104

代理人:

张晓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线连接装置。为解决现有线夹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接线线夹,其包括C型本体,所述的C型本体内部设有第一夹体、第二夹体,第一夹体的尾部设有轴套,第二夹体的尾部设有转轴,转轴位于轴套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体的转轴与夹头采用组合形式固定,所述的转轴内部设有轴向孔,所述轴向孔的截面形状呈多层等腰梯形堆叠使轴向孔呈多层结构,轴向孔的底部与转轴表面之间开有豁槽;所述第二夹体的夹头背面设有轴向尾板,轴向尾板的另一侧设有与等腰梯形形状一致的插板,夹头通过插板插在轴向孔内部同时轴向尾板位于豁槽内将转轴与夹头实现固定连接。该电力接线线夹结构合理,能有效保证供电安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力接线线夹,其包括C型本体,所述的C型本体内部设有第一夹体、第二夹体,第一夹体、第二夹体的夹头分别与C型本体端部之间形成导线压紧腔,所述的第一夹体的尾部设有轴套,所述的轴套呈优弧状,所述第二夹体的尾部设有转轴,转轴位于轴套内部,在C型本体上开有贯通C型本体、轴套及转轴的螺栓孔,锁紧螺栓穿过螺栓孔并在锁紧螺栓上设有锁紧螺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体的转轴与夹头采用组合形式固定,所述的转轴内部设有轴向孔,所述轴向孔的截面形状呈多层等腰梯形堆叠使轴向孔呈多层结构,轴向孔的底部与转轴表面之间开有豁槽;所述第二夹体的夹头背面设有轴向尾板,轴向尾板的另一侧设有与等腰梯形形状一致的插板,夹头通过插板插在轴向孔内部同时轴向尾板位于豁槽内将转轴与夹头实现固定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接线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豁槽的两侧设有向转轴外部延伸的侧板,两侧板之间形成轴向尾板夹槽,轴向尾板夹槽的宽度与轴向尾板的厚度一致,当第二夹体的夹头与转轴固定后,轴向尾板位于轴向尾板夹槽内部并由两侧的侧板夹持。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接线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体、第二夹体的夹头呈半圆形,夹头直径小于或等于C型本体的端部直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接线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本体、第一夹体、第二夹体采用铝质材料制成。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接线线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夹体的夹头或第二夹体的夹头的内表面上设有覆铜层,所述设有覆铜层的夹头对应的C型本体的端部内表面也设有覆铜层,且C型本体端部的覆铜层延伸至C型本体中部;所述设有覆铜层的部位形成铝质基层及覆铜层两层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力接线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覆铜层的厚度与其底部的铝质基层的厚度一致。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电力接线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覆铜层与铝质基层之间的接触面上分别设有相互交错的突起及凹槽,覆铜层与铝质基层之间形成镶嵌压紧。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力接线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及凹槽的形状呈矩形、圆形或锥形。

说明书

一种电力接线线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线连接装置,具体是指一种电力接线线夹。
背景技术
申请号:201320414824.4公开了这样一种线夹,其包括C形本体、第一夹头、第二夹头以及锁紧机构,所述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位于C形本体的内侧,并通过所述锁紧机构相向能够挤压与C形本体内侧两端推移。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穿过C形本体,所述螺母与螺栓相连接并与第一夹头、第二夹头挤压配合。根据该专利说明书附图可看出,该线夹中的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的连接端设有轴套,该轴套呈优弧状,所述第二夹头与第一夹头的连接端设有转轴,转轴位于轴套内部,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可相互转动。当使用时,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的连接端向外拉起,使第一夹头、第二夹头远离C形本体的两端,将导线送入C型本体的两端然后拧紧螺栓使第一夹头、第二夹头分别向C形本体两端移动从而将导线牢固挤紧实现导线连接的目的。但该线夹在使用过程发现存在下列两个问题:一、当第一夹头、第二夹头向C形本体的两端推移至最大位置后,夹头与C形本体的端部仍会留有一定的距离以便形成导线容纳间隙,该间隙距离固定,只有导线线径大于该间隙时导线才能被挤紧压住,而当导线线径明显小于该间隙时则无法实现导线的牢固连接;二、目前的高压导线多采用铝线供电,而下行供电线路则采用铜线供电,而该线夹的制作多是采用铝材料制作而成,这样在使用该线夹进行连接时,铜线与铝之间会产生严重的氧化反应,当氧化至一定程度时,因接触不良会产生电击打火现象,严重时直接导致供电中断。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适应不同线径导线连接并能够克服氧化反应的电力接线线夹。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力接线线夹,其包括C型本体,所述的C型本体内部设有第一夹体、第二夹体,第一夹体、第二夹体的夹头分别与C型本体端部之间形成导线压紧腔,所述的第一夹体的尾部设有轴套,所述的轴套呈优弧状,所述第二夹体的尾部设有转轴,转轴位于轴套内部,在C型本体上开有贯通C型本体、轴套及转轴的螺栓孔,锁紧螺栓穿过螺栓孔并在锁紧螺栓上设有锁紧螺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体的转轴与夹头采用组合形式固定,所述的转轴内部设有轴向孔,所述轴向孔的截面形状呈多层等腰梯形堆叠使轴向孔呈多层结构,轴向孔的底部与转轴表面之间开有豁槽;所述第二夹体的夹头背面设有轴向尾板,轴向尾板的另一侧设有与等腰梯形形状一致的插板,夹头通过插板插在轴向孔内部同时轴向尾板位于豁槽内将转轴与夹头实现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为减少轴向尾板的局部受力防止轴向尾板发生断裂,在所述转轴豁槽的两侧设有向转轴外部延伸的侧板,两侧板之间形成轴向尾板夹槽,轴向尾板夹槽的宽度与轴向尾板的厚度一致,当第二夹体的夹头与转轴固定后,轴向尾板位于轴向尾板夹槽内部并由两侧的侧板夹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体、第二夹体的夹头呈半圆形,夹头直径小于或等于C型本体的端部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C型本体、第一夹体、第二夹体采用铝质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夹体的夹头或第二夹体的夹头的内表面上设有覆铜层,所述设有覆铜层的夹头对应的C型本体的端部内表面也设有覆铜层,且C型本体端部的覆铜层延伸至C型本体中部;所述设有覆铜层的部位形成铝质基层及覆铜层两层结构。
所述覆铜层的厚度与其底部的铝质基层的厚度一致。
进一步的,为防止覆铜层与其底部的铝质基层之间发生滑动,所述覆铜层与铝质基层之间的接触面上分别设有相互交错的突起及凹槽,覆铜层与铝质基层之间形成镶嵌压紧。
进一步的,所述突起及凹槽的形状呈矩形、圆形或锥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结构合理,可适应不同线径的导线连接需求,能够实现导线的牢固连接,同时能有效解决铜铝之间发生氧化反应,保证供电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第一夹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第二夹体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带有覆铜层的铝质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电力接线线夹,其包括C型本体1,所述的C型本体内部设有第一夹体2、第二夹体3,第一夹体、第二夹体的夹头分别与C型本体端部之间形成导线压紧腔4。
如附图2所示,第一夹体2的前端设有第一夹头21,在尾部设有轴套22,该轴套呈优弧状。
如附图3所示,第二夹体由转轴31及第二夹头32组成,转轴31内部设有轴向孔311,该轴向孔311的截面形状呈多层等腰梯形堆叠使轴向孔呈多层结构,同时轴向孔311的底部与转轴表面之间开有豁槽312。
如附图3所示,第二夹头32设有轴向尾板321,轴向尾板321的另一侧设有与等腰梯形形状一致的插板322。结合附图1所示,第二夹头32通过插板322插在轴向孔311内部同时轴向尾板321位于豁槽312内将转轴31与第二夹头32实现固定连接。
如附图1所示,在C型本体的中部设有螺栓孔11,同时参见附图2、附图3所示,在前述的轴套22、转轴31及插板322上分别开有与螺栓孔对应的螺栓槽4,当按照附图1所示将C型本体1、第一夹体2、第二夹体3组装后,螺栓孔11与螺栓槽4贯通,锁紧螺栓5穿过螺栓孔11及螺栓槽4并在锁紧螺栓5上设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附图中未示出),由于轴套22呈优弧结构,锁紧螺栓5的活动端穿过轴套22,锁紧螺母锁紧后,锁紧螺母紧贴在轴套22的外侧轴套壁上实现锁紧。
通过上述结构描述可知,第二夹体3的第二夹头32与转轴31通过插接组合后,可通过调整插板322在轴向孔311内的不同高度位置实现第二夹体3长度的调整变化,第二夹体3的长度可调后即可实现第二夹头32与C型本体端部之间的导线压紧腔4的宽度变化,从而可适应不同线径导线的压紧。
进一步的,通过上述描述并结合附图3所示可知,当该线夹在工作时,转轴上的豁槽312的边缘会持续对轴向尾板321的局部施力,当导线在野外受大风等恶劣天气持续摆动时,轴向尾板321经常会由受力部位断裂,造成供电中断。为解决该技术问题,如附图3所示,在所述转轴豁槽312的两侧设有向转轴外部延伸的侧板313,两侧板之间形成轴向尾板夹槽314,轴向尾板夹槽314的宽度与轴向尾板321的厚度一致。结合附图1所示,当第二夹体的第二夹头32与转轴31固定后,轴向尾板321位于轴向尾板夹槽312内部并由两侧的侧板313夹持。通过增加上述结构后,侧板313对轴向尾板321形成夹持力,使轴向尾板321的受力面积增大,减少了轴向尾板321发生断裂的安全隐患。
如附图1-3所示,第一夹头21、第二夹头32呈半圆形,第一夹头21及第二夹头32的直径分别小于或等于其对应的C型本体的端部直径,当第一夹头21或第二夹头32推至靠近C型本体端部的极限位置时,第一夹头、第二夹头可进入C型本体端部内实现对导线的紧固压紧。
在实际制造时,为减轻该夹体的重量,减少供电线路上的重量负载,C型本体、第一夹体、第二夹体采用铝质材料制成。但在实际供电中,高压线路的导线一般采用铝线供电,该线夹与高压线路的导线压紧连接后,其材料一致,能够保证稳定的接触导通,但由高压线路进行下行供电时,下行供电导线则多采用铜线供电,而该铜质导线与线夹连接后即存在铜铝接触发生氧化反应的问题,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列结构予以解决。
如附图1及附图3所示,在第二夹头32的内表面上设有覆铜层51,并在第二夹头32对应的C型本体的端部内表面也设有覆铜层51,且C型本体端部的覆铜层延伸至C型本体中部。如附图1及附图3所示,设有覆铜层51的部位形成铝质基层52及覆铜层51两层结构。当然覆铜层51的部位也可设置在第一夹头21的内表面上及第一夹头21对应的C型本体的端部内表面,只要保证一个夹头的内表面为铝质另一夹头的内表面为铜质即可实现铜铝之间的转换。
制作时,覆铜层51的厚度与其底部的铝质基层52的厚度保持一致。
但简单的在铝质基层52上设置覆铜层51在工作中由于导线的持续拉动很容易将覆铜层51及导线由线夹内抽出,即覆铜层51在铝质基层52上发生滑动,造成覆铜层51与铝质基层52产生分离。为解决该问题,如附图4所示,在铝质基层52与覆铜层51的结合面上
进一步的,为防止覆铜层与其底部的铝质基层之间发生滑动,所述覆铜层与铝质基层设有相互交错的突起521及凹槽522,根据附图4的启示,在覆铜层51与铝质基层52的接触面上同样设置与突起521及凹槽522对应的凹槽及突起,这样覆铜层51与铝质基层52压紧结合后形成镶嵌状态,覆铜层51与铝质基层52之间无法产生错动。
采用上述结构,不但可以防止覆铜层51与铝质基层52之间发生错动,同时也能进一步增加覆铜层51与铝质基层52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铜铝之间的稳定过渡。
在本实施例中,如附图4所示,突起521及凹槽522的形状呈矩形,当然也可制作为圆形或锥形。

一种电力接线线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电力接线线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电力接线线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电力接线线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电力接线线夹.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线连接装置。为解决现有线夹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接线线夹,其包括C型本体,所述的C型本体内部设有第一夹体、第二夹体,第一夹体的尾部设有轴套,第二夹体的尾部设有转轴,转轴位于轴套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体的转轴与夹头采用组合形式固定,所述的转轴内部设有轴向孔,所述轴向孔的截面形状呈多层等腰梯形堆叠使轴向孔呈多层结构,轴向孔的底部与转轴表面之间开有豁槽;所述第二夹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