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翼开启厢式车的两翼侧板开启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翼开启厢式车的两翼侧板开启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种适合上纵梁的长度大于7.5米的两翼开启厢式车的两翼侧板开启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二、背景技术
两翼开启厢式车由于其在两侧设置有可开启的侧翼板,方便货物的装卸和压紧,而被广泛地应用在货物运输中,特别是长度大于7.5米的两翼开启厢式车,在装卸货物时,保证两翼开启厢式车的厢体的两侧翼板正常开启是十分重要,而长度较大的两翼开启厢式车的厢体,在两翼开启厢式车两侧翼打开后,侧翼板所有重量全部由上纵梁铰链承担,上纵梁铰链只在两端设有支点而中部无支点。厢体支点跨距在7.5米以上,由于上纵梁铰链自身和两侧翼板重量很容易使上纵梁下垂弯曲,并且汽车在颠簸路况行使加重上纵梁铰链的下垂,会导致侧翼与其连接件发生干涉而无法正常开启。因此在制作两翼开启厢式车的厢体时,保证其上纵梁不下垂是使两翼开启厢式车的厢体的两侧翼板正常开启的关键。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翼开启厢式车的两翼侧板开启装置及其制作方法;防止其上纵梁下垂,使两侧翼板与连接件不发生干涉,保证两侧翼板正常开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左上纵梁、右上纵梁、左连接板、右连接板、铰链固定板和铰链,,铰链固定板设置为多个,铰链的数量设置为铰链固定板数量的两倍并分别设置在铰链固定板两外侧;铰链固定板设置为倒U形并在其内腔中设置有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左上纵梁设置为与右上纵梁在纵向方向上焊接联接,并在联接有铰链固定板的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端面,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的之间的焊缝设置为分段式并相对的另一条焊缝设置为整体式;铰链固定板设置为与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在纵向方向上焊接联接,铰链固定板的长度设置为小于左上纵梁或右上纵梁的长度并设置在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上,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的长度设置为相等,铰链固定板的左右两外侧面均设置有与其在纵向方向上焊接联接的多个铰链,铰链固定板左侧的多个铰链的转动端设置为通过左连接板联接在一起,铰链固定板右侧的多个铰链的转动端设置为通过右连接板联接在一起,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设置为与其分别联接的铰链在纵向方向上焊接联接。
把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焊接成一根上纵梁,在上纵梁上均匀分布铰链固定板并用焊接方式把铰链固定板与上纵梁固定连接,铰链固定板固定联接有铰链,通过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把铰链连接在一起,再分别与左侧翼板和右侧翼板通过焊接方式连接,通过铰链的转动,左侧翼板和右侧翼板就相对上纵梁开启或关闭。
本发明设计了,铰链固定板均匀地设置在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上。使铰链分布均匀,各铰链受力均匀,使用寿命更长。
本发明设计了,端面的铰链的长度和宽度大于中间的铰链的长度和宽度。使两翼侧板的固定更牢固,不宜脱落。
本装置的制作方法:
(a)、在平面上,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设置为长度为7.5-13米的异形钢管,把左上纵梁右上纵梁高度最大的面并列且端面对齐放置在一起,把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的贴合面压实并联接在一起,组成上纵梁;
(b)、在平面上,选用形状为倒U形并内腔宽度等于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的宽度之和的槽钢为铰链固定板,铰链固定板的数量为多个,并把多个铰链固定板分布设置在上纵梁上,将铰链固定板在上纵梁的位置区间标识出来,使用二氧化碳半自动焊机把铰链固定板在上纵梁标识的位置区间部位中的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上表面的缝隙焊接在一起,后再使用二氧化碳半自动焊机把铰链固定板在上纵梁的位置区间部位分别与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的外表面在纵向方向上焊接在一起且在横向方向上不允许焊接,其它部位上的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上表面的缝隙通过分段焊接地方式连接在一起;
(c)、在平面上,选择铰链固定板数量两倍的铰链,把多个铰链外端面在纵向方向上与铰链固定板的外侧面焊接在一起,并使左侧的多个铰链的转动轴呈一条水平线上,使右侧的多个铰链的转动轴呈一条水平线上;
(d)、在平面上,在左侧面,保持左连接板水平,在纵向方向上通过焊接方式把左连接板与多个铰链另一端面连接在一起,同样,在右侧面,保持右连接板水平,在纵向方向上通过焊接方式把右连接板与多个铰链另一端面连接在一起,在左、右两侧,不允许在横向方向上把左连接板或右连接板与铰链另一端面连接在一起;
(e)、在平面上,把上纵梁翻转180度,使铰链固定板在下端,在上纵梁的两端用支架把上纵梁支撑起来,使上纵梁下垂的最底点与平面的间隙为不小于110,从上纵梁的中心部位开始向两端方向,由两名焊接工,保持相同的焊接速度,使用二氧化碳半自动焊机,把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在纵向方向的另一条连接缝隙焊接在一起,使工件冷却到室温。
在使用本实施例时,把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在铰链固定板覆盖的部位先分段焊接,再把左连接板、右连接板、铰链和上纵梁通过焊接形成了并列的矩形,在把上纵梁翻转,在同时把上纵梁的组成部分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的下缝隙焊接在一起,因此防止其上纵梁下垂,使两侧翼板与连接件不发生干涉,保证两侧翼板正常开启。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的长度为13米,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左上纵梁1、右上纵梁2、铰链固定板3、铰链4、左连接板5和右连接板6,铰链固定板3设置为倒U形并在其内腔中设置有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左上纵梁1设置为与右上纵梁2在纵向方向上焊接联接,并在联接有铰链固定板3的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端面,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的之间的焊缝设置为分段式并相对的另一条焊缝设置为整体式;铰链固定板3设置为与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在纵向方向上焊接联接,铰链固定板3的长度设置为小于左上纵梁1或右上纵梁2的长度并设置为五个且均匀分布地设置在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上,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的长度设置为相等,铰链4设置为十个,铰链固定板3的外侧面设置有与其在纵向方向上焊接联接的铰链4,铰链固定板3左侧的五个铰链4的转动端设置为通过左连接板5联接在一起,铰链固定板3右侧的五个铰链4的转动端设置为通过右连接板6联接在一起,左连接板5和右连接板6设置为与其分别联接的铰链4在纵向方向上焊接联接。
把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焊接成一根上纵梁,在上纵梁上均匀分布铰链固定板3并用焊接方式把铰链固定板3与上纵梁固定连接,铰链固定板3固定联接有铰链4,通过左连接板5和右连接板6把铰链4连接在一起,再分别与左侧翼板和右侧翼板通过焊接方式连接,通过铰链4的转动,左侧翼板和右侧翼板就相对上纵梁开启或关闭。
本实施例设计了,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设置为规格为100×50×3的异形钢管,并高度为100的面并列设置在一起。减轻了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的重量,减少了成本。
本实施例设计了,端面的铰链4的长度和宽度大于中间的铰链4的长度和宽度。使两翼侧板的固定更牢固,不宜脱落。
本装置的制作方法:以长度为13米的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为例,
a、在平面上,选用两根长度为13米的规格为100×50×3的异形钢管分别为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把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高度为100的面并列且端面对齐放置在一起,用大力钳把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的贴合面压实并联接在一起,组成上纵梁。
b、在平面上,选用形状为倒U形并内腔宽度为100的槽钢为铰链固定板3,铰链固定板3的数量为五个,端面的两个铰链固定板3的长度为220和宽度为245,中间的三个铰链固定板3的长度和宽度为150,并把五个铰链固定板3均匀分布在上纵梁上,并使用粉笔把五个铰链固定板3在上纵梁的位置区间划出,使用二氧化碳半自动焊机把铰链固定板3在上纵梁的位置区间部位中的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上表面的缝隙焊接在一起,后再使用二氧化碳半自动焊机把铰链固定板3在上纵梁的位置区间部位分别与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的外表面在纵向方向上焊接在一起且在横向方向上不允许焊接在一起,其它部位上的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上表面的缝隙通过分段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c、在平面上,选十个铰链4,把铰链4外端面在纵向方向上与铰链固定板3焊接在一起,并使左侧的五个铰链4的转动轴呈一条水平线上,使右侧的五个铰链4的转动轴呈一条水平线上。
d、在平面上,选用两根长度为12.5米的规格为50×30×3的异形钢管分别为左连接板5和右连接板6,在左侧面,保持左连接板5水平,在纵向方向上通过焊接方式把左连接板5与铰链4另一端面连接在一起,同样,在右侧面,保持右连接板6水平,在纵向方向上通过焊接方式把右连接板6与铰链4另一端面连接在一起,在左、右两侧,不允许在横向方向上把左连接板5或右连接板6与铰链4另一端面焊接在一起。
e、在平面上,把上纵梁翻转180度,使铰链固定板3在下端,在上纵梁的两端用支架把上纵梁支撑起来,使上纵梁下垂的最底点与平面的间隙为115,从上纵梁的中心部位开始向两端方向,由两名焊接工,保持相同的焊接速度,使用二氧化碳半自动焊机,把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在纵向方向的另一条连接缝隙焊接在一起,使工件冷却到室温。
在使用本实施例时,把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在铰链固定板3覆盖的部位先分段焊接,再把左连接板5、右连接板6、铰链4和上纵梁通过焊接形成了并列的矩形,在把上纵梁翻转,在同时把上纵梁的组成部分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的下缝隙焊接在一起,因此防止其上纵梁下垂,使两侧翼板与连接件不发生干涉,保证两侧翼板正常开启。
凡是,含有由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组成的上纵梁、用左连接板5和右连接板6把左、右两侧的铰链4连接在一起,的技术方案的两翼开启厢式车开启装置;和含有把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在铰链固定板3覆盖的部位先分段焊接,再把左连接板5、右连接板6、铰链4和上纵梁通过焊接形成了并列的矩形,在把上纵梁翻转,在同时把上纵梁的组成部分左上纵梁1和右上纵梁2的下缝隙焊接在一起,的技术方案的两翼开启厢式车开启装置制作方法;都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