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65910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768626.1

申请日:

2015.11.12

公开号:

CN105350592A

公开日:

2016.02.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F 5/28申请日:20151112|||公开

IPC分类号:

E02F5/28; E02F3/90; E02F7/10

主分类号:

E02F5/28

申请人:

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

发明人:

刘义武; 沈继权; 崔长会; 王平; 周建忠; 翟华; 薛仑; 陈海培

地址:

210011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江边路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15

代理人:

奚胜元; 奚晓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涉及的是一种绞吸挖泥船疏浚土装驳作业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绞吸式挖泥船所挖掘淤泥的装驳装置。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包括安装平台、主管路、出泥管、控制阀一、出泥软管、可升降支架、多用途出泥口和控制阀二。安装平台为浮趸船,在安装平台的上表面安装有可升降支架,主管路放置在安装平台的上端面,在主管路管壁的两侧设置有出泥管,出泥管的外端套装有出泥软管,出泥软管通过钢丝吊在可升降支架的下部,钢丝绕在可升降支架的滑轮上,在可升降支架的下部安装有电机,钢丝的尾端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上,通过电机来控制出泥软管的升降。在出泥管上安装有控制阀一,用于控制出泥管的开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安装平台、主管路、出泥管、控制阀一、出泥软管、可升降支架、多用途出泥口和控制阀二组成; 安装平台为浮趸船,在安装平台的上表面安装有可升降支架,主管路放置在安装平台的上端面,在主管路管壁的两侧设置有出泥管,出泥管的外端套装有出泥软管,出泥软管通过钢丝吊在可升降支架的下部,钢丝绕在可升降支架的滑轮上,在可升降支架的下部安装有电机,钢丝的尾端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上,通过电机来控制出泥软管的升降; 在出泥管上安装有控制阀一,用于控制出泥管的开启; 在主管路的尾端还设置有多用途出泥口,用于应急开启及疏浚土取样,在多用途出泥口上安装有控制阀二,用于控制多用途出泥口的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路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单个出泥管横截面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泥管的数量为10个,出泥管对称安装在主管路两侧,每对出泥管之间的距离相等,出泥管为钢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一和控制阀二为手动或电动截止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泥软管为直径与出泥管直径相同的橡胶软管,橡胶软管内嵌有钢丝芯。

说明书

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涉及的是一种绞吸挖泥船疏浚土装驳作业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绞吸式挖泥船所挖掘淤泥的装驳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航道维护作业中,绞吸挖泥船具有能够连续输出大流量疏浚土的优势,绞吸式挖泥船相对于传统绞吸挖泥船传统直排施工工艺大量使用管线,占用水域范围大,施工时对通航影响大,很多水道不适用,绞吸挖泥船接管直排的方式在很多区域内无法施工,有很大的局限性。

绞吸挖泥船直排传统工艺在航道维护中存在的不足:

1、绞吸挖泥船为定点施工,由于其施工需抛锚定位及接管线排泥,占用水域较大,若用于航道维护施工,不能主动及时避让航行船舶;

2、管线一般采用浮管或浮管加潜管两种方式连接排放,采用的浮管会影响通航,采用的潜管易被泥沙掩埋,维护及起浮难度大;

3、疏浚土受绞吸挖泥船的排距限制,一般排放至疏浚区附近航道外深水区域或吹填至滩涂上,不能远距离排放。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绞吸挖泥船疏浚土装驳装置,将绞吸挖泥船排出的疏浚土通过短浮管接入装驳装置,然后将疏浚土装入泥驳后运输至指定地点排放的装置,可以解决以上所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本发明通过浮管与绞吸挖泥船连接,可以在航道维护施工中极少的占用空间,同时保持绞吸挖泥船连续输出大流量疏浚土,使得装入泥驳船的疏浚土可以实现远距离排放。

本发明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包括安装平台、主管路、出泥管、控制阀一、出泥软管、可升降支架、多用途出泥口和控制阀二。

安装平台为浮趸船,在安装平台的上表面安装有可升降支架,主管路放置在安装平台的上端面,在主管路管壁的两侧设置有出泥管,出泥管的外端套装有出泥软管,出泥软管通过钢丝吊在可升降支架的下部,钢丝绕在可升降支架的滑轮上,在可升降支架的下部安装有电机,钢丝的尾端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上,通过电机来控制出泥软管的升降。

在出泥管上安装有控制阀一,用于控制出泥管的开启。

在主管路的尾端还设置有多用途出泥口,用于应急开启及疏浚土取样,在多用途出泥口上安装有控制阀二,用于控制多用途出泥口的开启。

所述主管路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单个出泥管横截面的面积。

所述的出泥管的数量为10个,出泥管对称安装在主管路两侧,每对出泥管之间的距离相等,出泥管为钢管,起到消能作用,提高疏浚土装驳时的沉淀效率。

所述控制阀一和控制阀二为手动或电动截止阀。

所述出泥软管为直径与出泥管直径相同的橡胶软管,橡胶软管内嵌有钢丝芯,出泥软管能够通过可升降支架升降,在疏浚土装入泥驳时根据泥驳吃水变化调整高度,降低疏浚土的冲击力,提高沉淀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对绞吸挖泥船疏浚土的进行不间断的连续装驳,保持绞吸挖泥船连续输出大流量疏浚土的优势;可以极大的减少绞吸挖泥船在航道维护施工中占用的空间,不影响过往船舶的正常通航;本发明中的用于分流消能的出泥管降低了疏浚土装驳时产生的冲击力,加快了疏浚土沉淀速度,提高了疏浚效率;装入泥驳的疏浚土由泥驳运输至指定地点,排放不受距离限制。

本发明具有安全性、经济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其在内河航道通航量大、水域狭窄的情况下能充分发挥绞吸挖泥船连续大流量疏浚的优势,在沿海远距离取沙吹填等工程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本发明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不含出泥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包括安装平台1、主管路2、出泥管3、控制阀一4、出泥软管5、可升降支架6、多用途出泥口7和控制阀二8。

安装平台1为浮趸船,在安装平台1的上表面安装有可升降支架6,主管路2放置在安装平台1的上端面,在主管路2管壁的两侧设置有出泥管3,出泥管3的外端套装有出泥软管5,出泥软管5通过钢丝吊在可升降支架6的下端,钢丝绕在可升降支架6的滑轮上,在可升降支架6的下端安装有电机,钢丝的尾端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上,通过电机来控制出泥软管5的升降。

在出泥管3上安装有控制阀一4,用于控制出泥管3的开启。

在主管路2的尾端还设置有多用途出泥口7,用于应急开启及疏浚土取样,在多用途出泥口7上安装有控制阀二8,用于控制多用途出泥口7的开启。

所述主管路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单个出泥管3横截面的面积。

所述的出泥管3的数量为10个,出泥管3对称安装在主管路2两侧,每对出泥管3之间的距离相等,出泥管3为钢管,起到消能作用,提高疏浚土装驳时的沉淀效率。

所述控制阀一4和控制阀二8为手动或电动截止阀。

所述出泥软管5为直径与出泥管3直径相同的橡胶软管,橡胶软管内嵌有钢丝芯,出泥软管5能够通过可升降支架6升降,在疏浚土装入泥驳时根据泥驳吃水变化调整高度,降低疏浚土的冲击力,提高沉淀效率。

本发明用于绞吸挖泥船疏浚土装驳作业的施工过程为:

绞吸挖泥船拖带至挖槽定位→装置安装平台定位→连接浮管至绞吸挖泥船→连接浮管至装置安装平台定位上主管路→泥驳靠泊装置安装平台定位→绞吸挖泥船开始作业。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技术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涉及的是一种绞吸挖泥船疏浚土装驳作业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绞吸式挖泥船所挖掘淤泥的装驳装置。大流量绞吸船多头消能装驳装置包括安装平台、主管路、出泥管、控制阀一、出泥软管、可升降支架、多用途出泥口和控制阀二。安装平台为浮趸船,在安装平台的上表面安装有可升降支架,主管路放置在安装平台的上端面,在主管路管壁的两侧设置有出泥管,出泥管的外端套装有出泥软管,出泥软管通过钢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