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井表层完井液固液分离施工工艺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钻井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井表层完井液固液分离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气井表层完井液是石油钻井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它是一种含有矿物油、酚类化合物及重金属的复杂多相体系,其浸出液有较高毒性。油田钻井生产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气井表层完井液,气井表层完井液直接排放会影响到作物生长的营养环境条件及其品质,长期堆积会造成地表植被的严重破坏,污染土壤和水源,危及人类的生存。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气井表层完井液无害化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填埋法2、固化与综合利用相结合3、土地耕作法4、泵入安全地层或环形空间法5、闭合回路系统法。以上几种方法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点。填埋法比较简单,但是受到环境场地的限制;固化与综合利用相结合的方法因未进行固液分离,固化后废弃物体积未减少,给最终处理增加了困难;土地耕作法只适用于辽阔而且相对平整的地带,并且需要合适的土壤结构;泵入安全地层与环形空间法是一种受限使用的方法;闭合回路系统法必须在经济合算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因此,需要好的方法和工艺来对油田水基钻井液废弃物进行后续处理。
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苛,环保局要求钻井生产过程中的钻井液不能外排,存储钻井液的泥浆池也不准挖掘,给钻井液的处理提出了挑战。
实行钻井液不落地政策和钻井液环保等要求,井场无泥浆池,表层低固相完井液无处存放,而且表层完井液无法用于二开的清水聚合物体系。因此如何处理表层低固相完井液,成为钻井生产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目前在钻井中必须满足二开钻井液的施工,必须将表层完井液进行处理,既不外排,又能满足二开钻井液配浆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井表层完井液固液分离施工工艺,把完井液中的固相从钻井液体系中剥离出来,通过固化、转运等措施进行后续处理;剩余的液相呈清水状态,密度<1.02g/cm3,漏斗粘度<28S,可直接用于二开清水聚合物的配制。从而解决了表层完井液无法排放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井表层完井液固液分离施工工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将循环罐上的离心机的底流管线通过循环罐面上设有的过渡槽与清水储水罐连接起来;
步骤二,利用电动漏斗,往装有表层完井液的循环罐内加入占循环罐内层完井液质量百分比为0.25-0.4%的G320加入质量百分比为0.25-0.4%的G320,搅拌10-15分钟后,循环罐内完井液产生絮凝,清水析出;
步骤三,开启离心机,转速调节至1600-2000r/min,循环罐内的液体进入到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经过分离后的固体颗粒通过离心机的出砂口排出,分离出的清水通过离心机底部的底流管线排出;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离心机分离出的清水通过离心机的底流管线和过渡槽引入清水储存罐中,完成气井表层完井液的固液分离。
在步骤三中分离的过程中,分离器分离出清水如颜色变深,说明G320被消耗完,通过电动漏斗继续向循环罐中加入G320,直至底流变为清水。
所述离心机的底流管线排出的清水的ρ=1.0-1.02g/cm3,FV=27-28S。
所述的循环罐的容积>20m3。
所述的G320是由聚合氯化铝、次氯酸钙、柠檬酸、硫酸钙、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
所述的离心机设在循环罐的罐面上,所述的离心机的进液口通过管线与循环罐内部导通,所述的电动漏斗和清水储存罐分别设在循环罐的两侧,所述电动漏斗的出口通过管线与循环罐的罐面连接,所述的清水储存罐通过循环罐罐面上设有的过渡槽与离心机底部的底流管线连接。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完井液中的固相从钻井液体系中剥离出来,通过固化、转运等措施进行后续处理;剩余的液相呈清水状态,密度<1.02g/cm3,漏斗粘度<28S,可直接用于二开清水聚合物的配制。解决了表层完井液无法排放和对周边环境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循环罐;2.离心机;3.电动漏斗;4.底流管线;5.过渡槽;6.清水储存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气井表层完井液固液分离施工工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将循环罐1上的离心机2的底流管线4通过循环罐面上设有的过渡槽5与清水储水罐6连接起来;
步骤二,利用电动漏斗3,往装有表层完井液的循环罐1内加入是循环罐1内完井液的质量百分比为0.25-0.4%的G320,搅拌10-15分钟后,循环罐1内完井液产生絮凝,清水析出;
步骤三,开启离心机2,转速调节至1600-2000r/min,循环罐1内的液体进入到离心机2进行固液分离,经过分离后的固体颗粒通过离心机2的出砂口排出,分离出的清水通过离心机2底部的底流管线4排出;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离心机2分离出的清水通过离心机2的底流管线4和过渡槽5引入清水储存罐6中,完成气井表层完井液的固液分离。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气井表层完井液固液分离施工流程工艺能够对气井表层完井液进行固液分离,通过固化、转运等措施进行后续处理;剩余的液相呈清水状态,密度<1.02g/cm3,漏斗粘度<28S,可直接用于二开清水聚合物的配制。从而解决了表层完井液无法排放的问题。
实施例2
取苏36-J22井的气井表层完井液,该气井表层完井液ρ=1.12g/cm3,FV=55S,将取得的气井表层完井液注入到循环罐及罐面的搅拌机和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处理,该循环罐内注入的气井表层完井液为30m3,利用电动漏斗,往装有表层完井液的循环罐内加入100kgG320(质量百分比为0.3%),搅拌12分钟后,循环罐内完井液明显絮凝,清水析出;开启离心机,转速调节至1900r/min,进行固液分离,离心机出砂口为较干燥的固体颗粒,底流为清水,ρ=1.01g/cm3,FV=27S;底流清水通过过渡槽引入清水储存罐中,完成气井表层完井液的固液分离,通过本实施例可以看出,在没有处理的气井表层完井液ρ=1.12g/cm3,FV=55S,当通过本实施例的固液分离后,处理后的ρ=1.01g/cm3,FV=27S,完全符合排放的标准,本实施例还对分离后的清水进行了再次利用,解决了表层完井液无法排放的问题。
实施例3
一种气井表层完井液固液分离施工工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将循环罐1上的离心机2的底流管线4通过循环罐面上设有的过渡槽5与清水储水罐6连接起来;
步骤二,利用电动漏斗3,往装有表层完井液的循环罐1内加入是循环罐1内完井液的质量百分比为0.4%的G320,搅拌10-15分钟后,循环罐1内完井液产生絮凝,清水析出;
步骤三,开启离心机2,转速调节至1800r/min,循环罐1内的液体进入到离心机2进行固液分离,经过分离后的固体颗粒通过离心机2的出砂口排出,分离出的清水通过离心机2底部的底流管线4排出;分离器2分离出清水如颜色变深,说明G320被消耗完,通过电动漏斗3继续向循环罐(1)中加入G320,直至底流变为清水;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离心机2分离出的清水通过离心机2的底流管线4和过渡槽5引入清水储存罐6中,完成气井表层完井液的固液分离。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气井表层完井液固液分离施工流程工艺能够对气井表层完井液进行固液分离,通过固化、转运等措施进行后续处理;剩余的液相呈清水状态,密度=1.01g/cm3,漏斗粘度=26S,可直接用于二开清水聚合物的配制。从而解决了表层完井液无法排放的问题。
实施例4
为了满足实施例1-2中循环罐的储存容积,及搅拌器能够搅拌动循环罐内的混合溶液,离心机能够对循环罐内的混合溶液进行分离:因此
①循环罐1(泥浆储存罐),容积>20m3;
②钻井用搅拌器,安装于循环罐上,功率>6KW;
③钻井用离心机2,转速>1600r/min;
④钻井配浆用射流漏斗,功率>30KW;
⑤化工药品G320由聚合氯化铝、次氯酸钙、柠檬酸、硫酸钙、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规格:25kg/袋;
⑥离心机2的底流管线4排出的清水的ρ=1.0-1.02g/cm3,FV=27-28S,清水的ρ=1.0-1.02g/cm3,FV=27-28S只有在此范围之内才能够达到国家排放的标准,对周边的环境造不成损害。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3任一实施例中,述的离心机2设在循环罐1的罐面上,所述的离心机2的进液口通过管线与循环罐1内部导通,所述的电动漏斗3和清水储存罐6分别设在循环罐1的两侧,所述电动漏斗3的出口通过管线与循环罐1的罐面连接,所述的清水储存罐6通过循环罐1罐面上设有的过渡槽5与离心机2底部的底流管线4连接,在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通过电动漏斗3向循环罐1中计入G320,并通过搅拌使G320与循环罐1中的表层完井液充分混合反应,当循环罐1中出现絮凝,清水析出,开启离心机2将循环罐1中产生絮凝,清水析出的液体送入到离心机2中进行固液分离,经过离心机2固液分离后的固体颗粒通过离心机2的出砂口排出,分离出的清水通过离心机2底部的底流管线4排出,离心机2分离出的清水通过离心机2的底流管线4和过渡槽5引入清水储存罐6中,该清水的ρ=1.0-1.02g/cm3,FV=27-28S,用于配制二开钻井液;可以看出,经过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分离出的清水的ρ=1.0-1.02g/cm3,FV=27-28S,剩余的液相呈清水状态,密度<1.02g/cm3,漏斗粘度<28S,可直接用于二开清水聚合物的配制。解决了表层完井液无法排放和对周边环境污染的问题。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