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464200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727712.8

申请日:

2015.10.30

公开号:

CN105421529A

公开日:

2016.03.2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3B 5/02申请日:20151030|||公开

IPC分类号:

E03B5/02; E03F1/00

主分类号:

E03B5/02

申请人:

攀枝花钢城集团瑞天安全环保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谢永生; 谢丽娟; 王琴

地址:

617023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高峰路4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代理人:

傅剑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涉及抽水装置领域,提供一种利用泵房内现有水泵外排积水的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包括工艺泵、吸水井和集水坑,还包括主管、吸水井吸水管、出水管、回水支管和集水坑吸水管;吸水井吸水管一端与工艺泵连接,另一端伸入吸水井;出水管两端分别连接工艺泵和主管;工艺泵、吸水井吸水管和出水管共同组成吸水支路;回水支管两端分别连接主管和吸水井吸水管,回水支管上设置有射流器;集水坑吸水管一端与射流器连接,另一端伸入集水坑。本发明工艺泵从吸水井内抽水,高速水流流过出各管路回到吸水井。高速水流流过射流器时,射流器内产生低压将集水坑内的水吸入射流器并排出。

权利要求书

1.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包括工艺泵(5)、吸水井(7)和集水坑(13),
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1)、吸水井吸水管(6)、出水管(2)、回水支管(8)
和集水坑吸水管(10);
吸水井吸水管(6)一端与工艺泵(5)连接,另一端伸入吸水井(7);出
水管(2)两端分别连接工艺泵(5)和主管(1);工艺泵(5)、吸水井吸水管
(6)和出水管(2)共同组成吸水支路;
回水支管(8)两端分别连接主管(1)和吸水井吸水管(6),回水支管(8)
上设置有射流器(9);集水坑吸水管(10)一端与射流器(9)连接,另一端伸
入集水坑(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独
立设置的两个吸水支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水支
管(12),放水支管(12)一端与主管(1)连接,另一端伸入集水坑(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房内积水抽取装,其特征在于:集水坑吸水管
(10)伸入集水坑(13)的一端连接有喇叭形进水口(11),喇叭形进水口(11)
内设置有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房内积水抽取装,其特征在于:吸水井吸水管
(6)上设置有阀门(4);出水管(2)上设置有阀门(4)和止回阀(3);位于
射流器(9)与主管(1)之间的回水支管(8)上设置有阀门(4),位于射流器
(9)与吸水井吸水管(6)之间的回水支管(8)上设置有阀门(4);放水支管
(12)上设置有阀门(4);集水坑吸水管(10)上设置有止回阀(3)。

说明书

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抽水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

背景技术

将河流等水源的水抽到高处进行利用需要采用水泵,泵房是指容纳这些水
泵以及配套的管路及阀门等的建筑。

在实际生产中,泵及其进出水管路系统因检修、泄漏等原因常有水积留在
泵房内,此部分水汇集于泵房内的集水坑里,并通过额外设置的潜污泵或自吸
泵及其配套管路将其吸出外排。

额外配置水泵及其管路使一次性投资费用增加,备品配件种类和数量增加,
检修维护工作量加大,从而导致一次性投资成本及运行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泵房内现有水泵外排积水的泵
房内积水抽取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包括工艺泵、吸
水井和集水坑,还包括主管、吸水井吸水管、出水管、回水支管和集水坑吸水
管;

吸水井吸水管一端与工艺泵连接,另一端伸入吸水井;出水管两端分别连
接工艺泵和主管;工艺泵、吸水井吸水管和出水管共同组成吸水支路;

回水支管两端分别连接主管和吸水井吸水管,回水支管上设置有射流器;
集水坑吸水管一端与射流器连接,另一端伸入集水坑。

进一步的是: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两个吸水支路。

进一步的是: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包括放水支管,放水支管一端与主管连
接,另一端伸入集水坑。

进一步的是:集水坑吸水管伸入集水坑的一端连接有喇叭形进水口,喇叭
形进水口内设置有滤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无需额外配置水泵及其配套管路,仅利用系统工艺
泵即可将收集于集水坑内的泵房积水吸取出去,简化了设备的配置,降低了一
次性投资费用;同时还减少了检修维护工作量及备品配件种类和数量,从而有
效降低了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主管1、出水管2、止回阀3、阀门4、工艺泵5、吸水井吸水
管6、吸水井7、回水支管8、射流器9、集水坑吸水管10、喇叭形进水口11、
放水支管12、集水坑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包括工艺泵5、吸水井7和集水坑13,还包括主管1、
吸水井吸水管6、出水管2、回水支管8和集水坑吸水管10;吸水井吸水管6一
端与工艺泵5连接,另一端伸入吸水井7;出水管2两端分别连接工艺泵5和主
管1;工艺泵5、吸水井吸水管6和出水管2共同组成吸水支路;回水支管8两
端分别连接主管1和吸水井吸水管6,回水支管8上设置有射流器9;集水坑吸
水管10一端与射流器9连接,另一端伸入集水坑13。

工艺泵5、吸水井7和集水坑13均为泵房内现有的设施或设备。工艺泵5
为抽水的水泵,吸水井7用于储存从低处抽起的水,集水坑13用于存储泵房内
各处的漏水。射流器9为现有技术产品,利用文丘里原理制成。

本发明工作原理如下:工艺泵5从吸水井7内抽水,水排出工艺泵5后形
成高速水流,高速水流流过出水管2、主管1和回水支管8回到吸水井7。高速
水流流过射流器9时,使射流器9内产生低压,将集水坑13内的水经集水坑吸
水管10吸入射流器9,这部分水也经回水支管8回到吸水井7,从而起到抽走
集水坑13内的水的作用。

本发明的各管路,即主管1、吸水井吸水管6、出水管2、回水支管8和集
水坑吸水管10可以利用现有管路,也可以是新增的管路。

泵房内通常具有多个工艺泵5,为了在某个工艺泵5损坏或保养检修时仍可
使本发明运行,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两个吸水支路。两个
吸水支路互为备用,可以在某个工艺泵5损坏或保养检修时仍可使本发明运行。

为了便于对本发明涉及的零部件进行检修,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包括放水
支管12,放水支管12一端与主管1连接,另一端伸入集水坑13。放水支管12
能够放掉管路内的存水,便于对本发明涉及的零部件进行检修。

为了便于集水坑吸水管10吸水,集水坑吸水管10伸入集水坑13的一端连
接有喇叭形进水口11,喇叭形进水口11内设置有滤网。喇叭形进水口11能够
增加吸水面积。滤网能够避免污物进入射流器9。

为了对本发明的运转进行控制,需要设置控制阀,本发明控制阀具体设置
方式推荐如下:吸水井吸水管6上设置有阀门4;出水管2上设置有阀门4和止
回阀3;位于射流器9与主管1之间的回水支管8上设置有阀门4,位于射流器
9与吸水井吸水管6之间的回水支管8上设置有阀门4;放水支管12上设置有
阀门4;集水坑吸水管10上设置有止回阀3。部分阀门4和止回阀3可以采用
现有系统的阀门4和止回阀3。

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涉及抽水装置领域,提供一种利用泵房内现有水泵外排积水的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包括工艺泵、吸水井和集水坑,还包括主管、吸水井吸水管、出水管、回水支管和集水坑吸水管;吸水井吸水管一端与工艺泵连接,另一端伸入吸水井;出水管两端分别连接工艺泵和主管;工艺泵、吸水井吸水管和出水管共同组成吸水支路;回水支管两端分别连接主管和吸水井吸水管,回水支管上设置有射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