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抽水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
背景技术
将河流等水源的水抽到高处进行利用需要采用水泵,泵房是指容纳这些水
泵以及配套的管路及阀门等的建筑。
在实际生产中,泵及其进出水管路系统因检修、泄漏等原因常有水积留在
泵房内,此部分水汇集于泵房内的集水坑里,并通过额外设置的潜污泵或自吸
泵及其配套管路将其吸出外排。
额外配置水泵及其管路使一次性投资费用增加,备品配件种类和数量增加,
检修维护工作量加大,从而导致一次性投资成本及运行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泵房内现有水泵外排积水的泵
房内积水抽取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包括工艺泵、吸
水井和集水坑,还包括主管、吸水井吸水管、出水管、回水支管和集水坑吸水
管;
吸水井吸水管一端与工艺泵连接,另一端伸入吸水井;出水管两端分别连
接工艺泵和主管;工艺泵、吸水井吸水管和出水管共同组成吸水支路;
回水支管两端分别连接主管和吸水井吸水管,回水支管上设置有射流器;
集水坑吸水管一端与射流器连接,另一端伸入集水坑。
进一步的是: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两个吸水支路。
进一步的是: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包括放水支管,放水支管一端与主管连
接,另一端伸入集水坑。
进一步的是:集水坑吸水管伸入集水坑的一端连接有喇叭形进水口,喇叭
形进水口内设置有滤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无需额外配置水泵及其配套管路,仅利用系统工艺
泵即可将收集于集水坑内的泵房积水吸取出去,简化了设备的配置,降低了一
次性投资费用;同时还减少了检修维护工作量及备品配件种类和数量,从而有
效降低了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主管1、出水管2、止回阀3、阀门4、工艺泵5、吸水井吸水
管6、吸水井7、回水支管8、射流器9、集水坑吸水管10、喇叭形进水口11、
放水支管12、集水坑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包括工艺泵5、吸水井7和集水坑13,还包括主管1、
吸水井吸水管6、出水管2、回水支管8和集水坑吸水管10;吸水井吸水管6一
端与工艺泵5连接,另一端伸入吸水井7;出水管2两端分别连接工艺泵5和主
管1;工艺泵5、吸水井吸水管6和出水管2共同组成吸水支路;回水支管8两
端分别连接主管1和吸水井吸水管6,回水支管8上设置有射流器9;集水坑吸
水管10一端与射流器9连接,另一端伸入集水坑13。
工艺泵5、吸水井7和集水坑13均为泵房内现有的设施或设备。工艺泵5
为抽水的水泵,吸水井7用于储存从低处抽起的水,集水坑13用于存储泵房内
各处的漏水。射流器9为现有技术产品,利用文丘里原理制成。
本发明工作原理如下:工艺泵5从吸水井7内抽水,水排出工艺泵5后形
成高速水流,高速水流流过出水管2、主管1和回水支管8回到吸水井7。高速
水流流过射流器9时,使射流器9内产生低压,将集水坑13内的水经集水坑吸
水管10吸入射流器9,这部分水也经回水支管8回到吸水井7,从而起到抽走
集水坑13内的水的作用。
本发明的各管路,即主管1、吸水井吸水管6、出水管2、回水支管8和集
水坑吸水管10可以利用现有管路,也可以是新增的管路。
泵房内通常具有多个工艺泵5,为了在某个工艺泵5损坏或保养检修时仍可
使本发明运行,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两个吸水支路。两个
吸水支路互为备用,可以在某个工艺泵5损坏或保养检修时仍可使本发明运行。
为了便于对本发明涉及的零部件进行检修,泵房内积水抽取装置包括放水
支管12,放水支管12一端与主管1连接,另一端伸入集水坑13。放水支管12
能够放掉管路内的存水,便于对本发明涉及的零部件进行检修。
为了便于集水坑吸水管10吸水,集水坑吸水管10伸入集水坑13的一端连
接有喇叭形进水口11,喇叭形进水口11内设置有滤网。喇叭形进水口11能够
增加吸水面积。滤网能够避免污物进入射流器9。
为了对本发明的运转进行控制,需要设置控制阀,本发明控制阀具体设置
方式推荐如下:吸水井吸水管6上设置有阀门4;出水管2上设置有阀门4和止
回阀3;位于射流器9与主管1之间的回水支管8上设置有阀门4,位于射流器
9与吸水井吸水管6之间的回水支管8上设置有阀门4;放水支管12上设置有
阀门4;集水坑吸水管10上设置有止回阀3。部分阀门4和止回阀3可以采用
现有系统的阀门4和止回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