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及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63114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6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75607.X

申请日:

2015.08.05

公开号:

CN105155843A

公开日:

2015.12.16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G 21/00申请日:20150805|||公开

IPC分类号:

E04G21/00; E04G21/04; E04G15/06

主分类号:

E04G21/00

申请人: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雪飞; 王海平; 王宏

地址:

100085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康定街1号B2座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7

代理人:

袁文婷; 陈英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及装置,其中的方法包括: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中的当前层楼板施工时,通过浇筑孔模具预留浇筑孔;其中,在构造柱模板位于当前层楼板的正下方时,将浇筑孔预留在与构造柱模板对应的当前层楼板的位置上;在二次结构施工阶段,将构造柱模板支护到当前层楼板对应浇筑孔位置的下表面;然后通过浇筑孔浇筑构造柱模板。利用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及装置,既能提高构造柱的施工效率,又能保证构造柱的顶部密实。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包括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和二次结构施工阶段:其中,
在所述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在当前层楼板施工时,通过浇筑孔模具预留浇筑孔;其中,在构造柱模板位于所述当前层楼板的正下方时,将所述浇筑孔预留在与所述构造柱模板对应的当前层楼板的位置上;
在所述二次结构施工阶段:
将所述构造柱模板支护到所述当前层楼板对应所述浇筑孔位置的下表面;然后通过所述浇筑孔浇筑所述构造柱模板。

2.
  一种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包括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和二次结构施工阶段:
在所述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在当前层楼板施工时,通过浇筑孔模具预留浇筑孔;其中,在所述构造柱位于所述当前层楼板所在梁的正下方时,将所述浇筑孔预留在所述当前层楼板上,且避开所述梁的位置;
在所述浇筑孔内固定进料件;
在所述二次结构施工阶段:
将所述构造柱模板支护到所述梁的下表面,且在所述构造柱模板的上部开设浇筑口;
在所述浇筑口内固定出料件;其中,所述出料件通过连接通道与所述进料件连通;
通过所述进料件浇筑所述构造柱模板。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其中,
所述浇筑孔模具的下口边长为200mm、上口边长为515mm、高度为250mm。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在预留浇筑孔的过程中,
将所述浇筑孔预留在所述当前层楼板上,且距离所述梁50mm的位置。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其中,
所述进料件的下口圆直径为150mm,上口圆直径为470mm。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其中,
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所述进料件与所述连接通道的连通处。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其中,
在所述出料件上设置有钉孔,通过所述钉孔将所述出料件固定于所述浇筑口内。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其中,
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所述出料件与所述连接通道的连通处。

9.
  一种构造柱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料件,所述进料件固定在浇筑孔内,所述浇筑孔预留在当前层楼板上;
出料件,所述出料件固定在浇筑口内,所述浇筑口开设在所述当前层楼板所在梁下方的构造柱模板上;
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料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料件连通。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构造柱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进料件的连通处;
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出料件的连通处。

说明书

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构造柱施工的过程中,常规的施工流程为:支护好构造柱模板后,在构造柱模板的上部预留喇叭口作为浇筑口,将搅拌好的混凝土一桶一桶提上去,通过喇叭口灌入构造柱模板中,施工进度非常缓慢。由于施工人员在下,浇筑口在上,需要搭设操作架体,导致操作极为不便,也会导致构造柱的顶部不密实,造成构造柱出现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传统的构造柱施工进度慢,且构造柱顶部不密实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包括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和二次结构施工阶段:
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在当前层楼板施工时,通过浇筑孔模具预留浇筑孔;其中,在构造柱模板位于当前层楼板的正下方时,将浇筑孔预留在与构造柱模板对应的当前层楼板的位置上;
在二次结构施工阶段:
将构造柱模板支护到当前层楼板对应浇筑孔位置的下表面;
通过浇筑孔浇筑构造柱模板。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包括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和二次结构施工阶段:
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在当前层楼板施工时,通过浇筑孔模具预留浇筑孔;其中,在构造柱位于当前层楼板所在梁的正下方时,将浇筑孔预留在当前层楼板上,且避开梁的位置;
在浇筑孔内固定进料件;
在二次结构施工阶段:
将构造柱模板支护到梁的下表面,且在构造柱模板的上部开设浇筑口;
在浇筑口内固定出料件;其中,出料件通过连接通道与进料件连通;
通过进料件浇筑构造柱模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构造柱的施工装置,包括:
进料件,进料件固定在浇筑孔内,浇筑孔预留在当前层楼板上;
出料件,出料件固定在浇筑口内,浇筑口开设在当前层楼板所在梁下方的构造柱模板上;
连接通道,连接通道的一端与进料件连通,另一端与出料件连通。
与传统的构造柱施工工艺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操作人员从上而下施工,便于操作。
2、混凝土直接用小车倾倒即可,施工快捷。
3、从上向下操作,易使构造柱的顶部密实。
4、施工装置可拆卸,能够重复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并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某些示例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指示的仅仅是可使用本发明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此外,本发明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物。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发明的更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构造柱的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进料件1、出料件2、连接通道3、浇筑孔4、楼板5、浇筑口6、构造柱模板7、第一固定件8、第二固定件9、梁10。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为了更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首先,对本发明中涉及到的下述技术术语作出解释说明。
主体结构:是柱梁板墙等现浇承重结构体系,本发明只涉及主体结构中的楼板。
二次结构:在框架、剪力墙、框剪工程中的一些非承重的砌体,构造柱,过梁等一些在装饰前需要完成的部分,为非承重结构,本发明只涉及二次结构中的构造柱。
楼板施工与构造柱施工的顺序为:先进行楼板施工,在楼板施工完毕以后,才进行构造柱的施工,或者在楼板施工完成预期的进度(例如十层)后,再进行构造柱的施工。
传统的构造柱施工是在当前层楼板(例如第三层)上进行操作,将构造柱模板支护到上一层(第四层)楼板的下表面,且在构造柱模板的上部预留浇筑口,通过搭设操作架体,爬到浇筑口处,一桶一桶地灌入构造柱模板。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构造柱施工顺序是从下到上进行的。而本发明打破传统的构造柱施工顺序,从上到下进行施工,同样以当前层(第三层)楼板为例,在第四层楼板施工时,先预留出浇筑孔,在第三层楼板上,将构造柱模板支护到第四层楼板的下表面,通过第四层楼板预留的浇筑孔浇筑下方的构造柱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可以直接用小车向下倾倒入构造柱模板,而不用爬到浇筑口,一桶一桶地灌入构造柱模板,因此,可以加快构造柱的施工进度,还可以节省搭设操作架体的时间,构造柱的顶部也会更密实。
本发明提供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分别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构造柱模 板位于楼板的正下方,第二种情况为构造柱模板位于楼板所在梁的正下方。
下面将以两个具体实施例对上述两种情况进行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为构造柱模板位于楼板正下方的情况。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在当前层楼板施工时,通过浇筑孔模具将浇筑孔预留在与构造柱模板对应的当前层楼板的位置上(步骤S11);在楼板施工完成后,进行构造柱的施工,将构造柱模板支护到当前层楼板对应浇筑孔位置的下表面(步骤S12);在构造柱模板支护完成后,通过预留的浇筑孔浇筑构造柱模板(步骤S13),最终完成构造柱的施工。
举个实例对上述施工方法进行说明,例如当前层楼板为第四层,在第四层楼板施工时预留浇筑孔,然后进行构造柱的施工,在进行构造柱的施工时,将位于第三层楼板上的构造柱模板支护到第四层楼板预留的浇筑孔位置的下表面,通过预留的浇筑孔即可在第四层楼板向下方的构造柱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
在本实施例一中,浇筑孔模具的具体尺寸如下:下口边长为200mm,上口边长为515mm,高度为250mm,浇筑孔模具的尺寸也可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为构造柱模板位于楼板所在梁的正下方的情况。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在当前层楼板施工时,通过浇筑孔模具将浇筑孔预留在当前层楼板上,且避开梁的位置(步骤S21);在预留出浇筑孔后,将进料件固定在浇筑孔内(步骤S22);在进行构造柱的施工时,将构造柱模板支护到梁的下表面,且在构造柱模板的上部开设浇筑口(步骤S23);在构造柱模板开设浇筑口后,在该浇筑口内固定与进料件连通的出料件(步骤S24);最后通过进料件浇筑构造柱模板,完成构造柱的施工(步骤S25)。
在本实施例二中,浇筑孔模具的规格如下:下口边长为200mm,上口边 长为515mm,高度为250mm,浇筑孔模具的尺寸也可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步骤S21中,浇筑孔的预留位置为:预留在当前层楼板上,且距离梁50mm处的位置,但也可以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只要浇筑孔预留在偏离当前层楼板所在梁的位置即可,也就是说,浇筑孔不在梁的正上方。
另外,进料件具体为与浇筑孔尺寸相配合的漏斗,漏斗的具体尺寸为:下口圆直径150mm,上口圆直径470mm,漏斗的尺寸也可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漏斗可以通过合金铁皮加工而成,但漏斗的材质并不仅仅局限于合金铁皮,也可以为其它材质的具有一定硬度的漏斗。
出料件同样为一个漏斗,两个漏斗之间通过连接通道连接,出料件的尺寸要与连接通道的尺寸相适配,也就是说,连接通道的一端与进料件连接,另一端与出料件连接,进料件与连接通道的连接处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出料件与连接通道的连接处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该连接通道可以为橡胶软管,第一固定件可以为钢卡,通过钢卡固定进料件与橡胶软管的连接处,第二固定件可以为绳索,通过绳索绑紧橡胶软管与出料件的连接处,防止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出料件滑脱橡胶软管。
另一方面,在出料件上设置有钉孔,在构造柱模板支护完成后,通过钉孔将出料件固定于浇筑口内。
通过上述两个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提供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的具施工工艺,两个实施例分别涉及构造柱施工时两种不同的情况,与上述实施例二提供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相对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构造柱的施工装置。
图3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构造柱的施工装置的结构。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构造柱的施工装置包括进料件1、出料件2和连接通道3。
其中,进料件1为漏斗,其固定在浇筑孔4内,浇筑孔4预留在楼板5上。
出料件2也为漏斗,其固定在浇筑口6内,浇筑口6设置在楼板5所在梁10下方的构造柱模板上7。
连接通道3为橡胶软管,其一端与进料件1连通,另一端与出料件2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该施工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件8和第二固定件9,其中,第一固定件8为钢卡,其用于固定连接通道3与进料件1的连通处;第二固定件9为绳索,其用于绑紧连接通道3与出料件2的连通处。
在组装好构造柱的施工装置后,通过该施工装置向构造柱模板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后拆除该施工装置,在下一次构造柱施工时继续使用,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构造柱的施工装置可循环利用。待构造柱施工完成后,统一将在楼板上预留的浇筑孔用高一标号混凝土进行封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及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及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及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及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及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及装置,其中的方法包括: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中的当前层楼板施工时,通过浇筑孔模具预留浇筑孔;其中,在构造柱模板位于当前层楼板的正下方时,将浇筑孔预留在与构造柱模板对应的当前层楼板的位置上;在二次结构施工阶段,将构造柱模板支护到当前层楼板对应浇筑孔位置的下表面;然后通过浇筑孔浇筑构造柱模板。利用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及装置,既能提高构造柱的施工效率,又能保证构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