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及装置.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589506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62966.7

申请日:

2015.05.22

公开号:

CN104849387A

公开日:

2015.08.1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G01N 30/88申请公布日:2015081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1N 30/88申请日:20150522|||公开

IPC分类号:

G01N30/88; G01N30/06

主分类号:

G01N30/88

申请人:

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黄惠贞; 张峰; 连芬燕; 刘秀彩; 谢金栋; 谢卫; 张建平; 梁晖; 刘加增; 伊勇涛; 黄朝章; 李巧灵; 周培琛; 刘泽春; 许寒春

地址:

361012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莲岳路118号中烟工业大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代理人:

颜镝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及装置,其中茶叶盖杯香收集装置包括:茶叶泡制装置,用于容纳茶叶样品和水,从而对茶叶样品进行泡制来产生茶叶盖杯香;样品接收装置,用于从茶叶泡制装置中收集醒茶后多次冲泡过程中所产生的茶叶盖杯香;密封连接装置,用于保持茶叶泡制装置的出口和样品接收装置的入口分别与外界之间的密封;密封连接装置包括密封连接通道,以连通茶叶泡制装置的出口和样品接收装置的入口。本发明的收集装置能够尽量地单独收集盖杯香,还可以解决现有的顶空瓶收集装置由于收集样品量少而无法达到检测仪器灵敏度的问题,并且可以避免香味成分的流失,减少污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茶叶泡制装置(2)中添加茶叶样品和水,从而对所述茶叶样品进行泡制,以产生茶叶盖杯香;
通过样品接收装置(4)从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中收集醒茶后多次冲泡过程中所产生的茶叶盖杯香,并且在收集茶叶盖杯香时,通过密封连接装置(3)保持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的出口和所述样品接收装置(4)的入口分别与外界之间的密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样品接收装置(4)从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中收集醒茶后多次冲泡过程中所产生的茶叶盖杯香的操作具体为:
第一次泡制,用预设温度的水将添加到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中的所述茶叶样品泡开,以对所述茶叶样品进行醒茶,再倒掉茶水;然后进入第二次泡制,在泡制第一预设时间的同时,利用所述样品接收装置(4)收集茶叶盖杯香,然后倒掉茶水,并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继续利用所述样品接收装置(4)收集茶叶盖杯香;再进入第三次泡制,重复第二次泡制的操作;最后,进入第四次泡制,重复第二次泡制的操作,利用所述样品接收装置(4)收集茶叶盖杯香后密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温度的设定由所述茶叶样品的类型来决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温度为60℃~100℃。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样品的重量为5g~10g。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醒茶需要的时间为20~40秒,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20~40秒,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15~30秒。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次泡制的步骤还包括:将茶叶泡制装置(2)置于保温装置(1)中,以通过所述保温装置(1)对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进行保温。

8.
  一种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茶叶样品进行前处理,以收集所述茶叶样品在泡制过程中所产生的茶叶盖杯香;
将收集到的茶叶盖杯香通入顶空进样器中;
利用气相色谱仪对进入所述顶空进样器的茶叶盖杯香进行气相色谱分离;
利用质谱检测仪对经过气相色谱分离的茶叶盖杯香进行质谱检测;
对所述质谱检测的结果进行图谱分析。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茶叶样品进行前处理,以收集所述茶叶样品在泡制过程中所产生的茶叶盖杯香的步骤所采用的方法为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质谱检测的结果进行图谱分析的具体操作为:
对质谱检测的图谱进行定性检测,并采用面积归一法进行半定量检测。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采用面积归一法进行半定量检测的具体操作为:
通过面积归一法,计算所述茶叶盖杯香中各个香味成分的相对含量。

12.
  一种茶叶盖杯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茶叶泡制装置(2),用于容纳茶叶样品和水,从而对所述茶叶样品进行泡制来产生茶叶盖杯香;
样品接收装置(4),用于从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中收集醒茶后多次冲泡过程中所产生的茶叶盖杯香;
密封连接装置(3),用于保持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的出口和 所述样品接收装置(4)的入口分别与外界之间的密封;
所述密封连接装置(3)包括密封连接通道,以连通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的出口和所述样品接收装置(4)的入口。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茶叶盖杯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装置(1),所述保温装置(1)置于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外,以对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进行保温。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茶叶盖杯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为胖肚细口瓶。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茶叶盖杯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接收装置(4)为顶空瓶。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茶叶盖杯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装置(1)为恒温水浴锅。

17.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茶叶盖杯香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连接装置(3)为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密封连接通道。

说明书

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香气成分的化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Camellia sinensis)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品,以其健康的品质和怡人的感官风味受到消费者喜爱。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及其附加产品在食品、饮料、医药和化工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也得到越来越深入的发掘,如茶叶提取物的开发、茶叶香精的调配和茶粉产品的应用等。
茶叶冲泡过程产生的香气是茶叶品质评价的关键要素之一,对茶叶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分析不仅可以阐释不同类型、不同等级、不同制作工艺茶叶香气感官上的差异,还可以阐释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的呈香机理。
目前,茶叶冲泡过程产生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分析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顶空分析法,即直接吸取冲泡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注入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分析的方法,其优点是能很好的反映样品的香气特征,分析的香气成分最接近人体嗅觉所感觉到的气味,但该法由于在冲泡过程中直接吸取气体至气相色谱-质谱仪,茶叶香气物质没有充分挥发,因此捕集到的茶叶香气物质绝对量少,从而限制了茶叶中微量成分的检验;一种是固相微萃取法,即采用固相微萃取头对香气物质进行富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分析的方法,其优点是能够检验茶叶中的微量成分,但该方法富集的香气物质受到固相微萃取头吸附剂的限制,并不能很好的反应样品的香气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顶空瓶收集装置无法大量收集香味物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包括:
在茶叶泡制装置中添加茶叶样品和水,从而对所述茶叶样品进行泡制,以产生茶叶盖杯香;
通过样品接收装置从所述茶叶泡制装置中收集醒茶后多次冲泡过程中所产生的茶叶盖杯香,并且在收集茶叶盖杯香时,通过密封连接装置保持所述茶叶泡制装置的出口和所述样品接收装置的入口分别与外界之间的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样品接收装置从所述茶叶泡制装置中收集醒茶后多次冲泡过程中所产生的茶叶盖杯香的操作具体为:
第一次泡制,用预设温度的水将添加到所述茶叶泡制装置中的所述茶叶样品泡开,以对所述茶叶样品进行醒茶,再倒掉茶水;然后进入第二次泡制,在泡制第一预设时间的同时,利用所述样品接收装置收集茶叶盖杯香,然后倒掉茶水,并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继续利用所述样品接收装置收集茶叶盖杯香;再进入第三次泡制,重复第二次泡制的操作;最后,进入第四次泡制,重复第二次泡制的操作,利用所述样品接收装置收集茶叶盖杯香后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温度的设定由所述茶叶样品的类型来决定。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温度为60℃~100℃。
进一步地,所述茶叶样品的重量为5g~10g。
进一步地,所述醒茶需要的时间为20~40秒,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20~40秒,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15~30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次泡制的步骤还包括:将茶叶泡制装置置于保温装置中,以通过所述保温装置对所述茶叶泡制装置进行保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包括:
对茶叶样品进行前处理,以收集所述茶叶样品在泡制过程中所产生的茶叶盖杯香;
将收集到的茶叶盖杯香通入顶空进样器中;
利用气相色谱仪对进入所述顶空进样器的茶叶盖杯香进行气相色谱分离;
利用质谱检测仪对经过气相色谱分离的茶叶盖杯香进行质谱检测;
对所述质谱检测的结果进行图谱分析。
进一步地,所述对茶叶样品进行前处理,以收集所述茶叶样品在泡制过程中所产生的茶叶盖杯香的步骤所采用的方法为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
进一步地,所述对所述质谱检测的结果进行图谱分析的具体操作为:
对质谱检测的图谱进行定性检测,并采用面积归一法进行半定量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并采用面积归一法进行半定量检测的具体操作为:
通过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所述茶叶盖杯香中各个香味成分的相对含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茶叶盖杯香收集装置,包括:
茶叶泡制装置,用于容纳茶叶样品和水,从而对所述茶叶样品进行泡制来产生茶叶盖杯香;
样品接收装置,用于从所述茶叶泡制装置中收集醒茶后多次冲泡过程中所产生的茶叶盖杯香;
密封连接装置,用于保持所述茶叶泡制装置的出口和所述样品接收装置的入口分别与外界之间的密封;
所述密封连接装置包括密封连接通道,以连通所述茶叶泡制装置的出口和所述样品接收装置的入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置于所述茶叶泡制装置外,以对所述茶叶泡制装置进行保温。
进一步地,所述茶叶泡制装置为胖肚细口瓶。
进一步地,所述样品接收装置为顶空瓶。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装置为恒温水浴锅。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连接装置为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密封连接通道。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通过将茶叶样品醒茶后再收集多次冲泡过程中所产生的茶叶盖杯香,可以实现茶叶盖杯香的单独收集,并且可以收集到更多的茶叶盖杯香。
本发明的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采用先收集茶叶盖杯香然后再进行物质检测的方法,可以尽量地做到对茶叶冲泡过程中产生的盖杯香中所包含的香味物质的独立检测,尽量地避免茶汤、湿茶中的香气物质,可以更加全面的检测茶叶冲泡过程中所产生的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通过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式来实现对茶叶冲泡过程中盖杯香成分的检测,可以避免复杂体系化合物可能出现的假阳性而导致的误判,可靠性高,还可以考察样品中各个香味成分的相对含量,检测方式简便快捷。
本发明的茶叶盖杯香收集装置,采用专门的茶叶泡制装置对茶叶样品进行泡制,然后采用样品接收装置对茶叶冲泡过程中产生的香味物质进行收集,可以解决现有的顶空瓶收集装置的由于收集样品量少而无法达到检测仪器灵敏度的问题;采用本发明的茶叶盖杯香收集装置进行收集,简单快捷,还可以通过密封连接装置避免香味成分的流失,也大大减少了外界对整个气体流路系统的污染。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茶叶盖杯香收集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的一个实施例(铁观音(秋茶))的TIC谱图。
图3是本发明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武夷岩茶)的TIC谱图。
图4是本发明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的再一个实施例(红茶(福安))的TIC谱图。
图中:1-保温装置,2-茶叶泡制装置,3-密封连接装置,4-样品接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众所周知,在茶叶样品的多次冲泡过程中,茶叶样品会释放出挥发性的香味物质。现有技术中对茶叶冲泡过程产生的香味物质进行检测时,所收集到的香味物质一般包括茶汤香、湿茶香和盖杯香,然而经过发明人的多次实验和仔细研究发现,茶汤香和湿茶香中多混合了水蒸气,使得收集到的挥发性物质中的香味物质的相对含量较少,无法更加全面的检测香味物质的成分,而经过复杂的前处理过程后所收 集到的盖杯香中含有更多的香味物质。
为此,本发明首先提出了一种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包括:
在茶叶泡制装置2中添加茶叶样品和水,从而对所述茶叶样品进行泡制,以产生茶叶盖杯香;
通过样品接收装置4从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中收集醒茶后多次冲泡过程中所产生的茶叶盖杯香,并且在收集茶叶盖杯香时,通过密封连接装置3保持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的出口和所述样品接收装置4的入口分别与外界之间的密封。
本发明的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通过将茶叶样品醒茶后再收集多次冲泡过程中所产生的茶叶盖杯香,可以实现茶叶盖杯香的单独收集,并且可以收集到更多的茶叶盖杯香。
另外,本发明的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中,醒茶后可以对茶叶样品进行多次冲泡,比如醒茶后再冲泡2~7次,以使茶叶样品充分释放盖杯香,收集更多的茶叶盖杯香。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样品接收装置4从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中收集醒茶后多次冲泡过程中所产生的茶叶盖杯香的操作具体为:
第一次泡制,用预设温度的水将添加到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中的所述茶叶样品泡开,以对所述茶叶样品进行醒茶,再倒掉茶水;然后进入第二次泡制,在泡制第一预设时间的同时,利用所述样品接收装置4收集茶叶盖杯香,然后倒掉茶水,并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继续利用所述样品接收装置4收集茶叶盖杯香;再进入第三次泡制,重复第二次泡制的操作;最后,进入第四次泡制,重复第二次泡制的操作,利用所述样品接收装置4收集茶叶盖杯香后密封。
本发明的收集方法中,对茶叶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充分模拟实际的泡茶过程,并根据通常泡茶的习惯来设置茶叶冲泡的时间和盖杯香的收集时间。本发明方案的得出,经过了多次的盖杯香收集实验,才发现大部分的香味物质在醒茶后的前四泡中基本释放,因此上述前处理过程优选地对茶叶样品进行四次冲泡,第一泡醒茶,不收集,第二泡收集两次,第三泡再收集两次,第四泡再收集两次,最后收集的盖 杯香为醒茶后的三泡盖杯香的总和。这样经过多次实验后所得出的收集方法和检测方法,可以更加全面且大量的收集盖杯香,并单独检测盖杯香的成分,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发明的收集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泡醒茶,第二泡、第三泡和第四泡的操作相同,均是在第一预设时间泡制的同时,利用样品接收装置4收集一次,然后倒掉茶水,并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继续收集一次,这种收集方法充分模拟人们泡茶喝茶的过程,即:醒茶后,将茶水倒掉;再进行第二次冲泡,冲泡的同时会产生盖杯香,所以冲泡的同时收集一次,当人们喝掉茶汤后,在进行第三次冲泡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杯盖上仍会富集一定量的盖杯香,因此第二泡的茶水倒掉之后还要再收集一次;然后再按照第二泡的操作进行第三次和第四次的冲泡和收集。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茶叶样品类型的不同,茶叶样品的泡制次数可以相应的不同,泡茶工艺也可以稍作改变,只要泡茶的整体思想与上述收集方法相同即可。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温度的设定可以由所述茶叶样品的类型来决定。即,根据不同茶叶的类型,采用不同温度的水在茶叶泡制装置2中对茶叶进行泡制,这样可以减少茶汤的苦涩感,也可以使不同茶叶的茶香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由于茶叶种类繁多,茶汤的口感亦不相同,水温高低也决定了茶汤的咖啡因的含量的多寡,而且高温容易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茶汤的营养价值,因此根据茶叶种类的不同,泡茶水的温度也各不相同。比如:铁观音、水仙、冻顶乌龙、佛手、一般红茶等多采用高温(90℃以上)进行泡制;文山包种茶、白毫乌龙、高级红茶等多采用中温(80℃~90℃)进行泡制;龙井、碧螺春等多采用低温(低于80℃)进行泡制。本发明下面所列举的实施例1~3中的茶叶样品分别为铁观音、水仙和福鼎红茶,其泡茶温度分别为100℃、100℃、95℃。
当然,上述预设温度也可以设为一个定值,即所有类型的茶叶均采用同一温度的水进行泡制,只要能够保证茶叶的盖杯香能够最大程 度的释放出来即可。优选的,所述预设温度可以为60℃~100℃。
茶叶泡制装置2的容量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优选地,添加到茶叶泡制装置2的所述茶叶样品的重量为5g~10g,这个重量远大于现有顶空直接泡制法中样品的重量,茶叶样品的重量可以根据茶叶泡制装置2的容量大小来进行选择。
优选地,所述醒茶需要的时间为20~40秒,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20~40秒,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15~30秒。上述三个时间数值均为充分模拟实际泡茶的过程并尽可能多的收集盖杯香所优选的数值。
另外,不同种类的茶叶,对其泡茶温度有较严格的要求,考虑到外界对泡茶过程中水温的影响,所述第一次泡制的步骤还可以包括:将茶叶泡制装置2置于保温装置1中,以通过所述保温装置1对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进行保温。保温装置1可以确保在泡茶过程中水温的恒定,可以使得盖杯香能够持续稳定的释放。而且,由于本发明中的茶叶泡制装置2的容量比常规的泡茶装置容量更大,采用保温装置1能够更好地控制泡茶的温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包括:
对茶叶样品进行前处理,以收集所述茶叶样品在泡制过程中所产生的茶叶盖杯香;
将收集到的茶叶盖杯香通入顶空进样器中;
利用气相色谱仪对进入所述顶空进样器的茶叶盖杯香进行气相色谱分离;
利用质谱检测仪对经过气相色谱分离的茶叶盖杯香进行质谱检测;
对所述质谱检测的结果进行图谱分析。
本发明的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采用先收集茶叶盖杯香然后再进行物质检测的方法,可以尽量地做到对茶叶冲泡过程中产生的盖杯香中所包含的香味物质的独立检测,尽量地避免茶汤、湿茶中的香气物质,可以更加全面的检测茶叶冲泡过程中所产生的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通过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式来实现对茶叶 冲泡过程中盖杯香成分的检测,可以避免复杂体系化合物可能出现的假阳性而导致的误判,可靠性高,还可以考察样品中各个香味成分的相对含量,检测方式简便快捷。
优选地,所述对茶叶样品进行前处理,以收集所述茶叶样品在泡制过程中所产生的茶叶盖杯香的步骤所采用的方法为前述的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收集到的茶叶盖杯香通入顶空进样器中的条件包括:
炉温80℃~120℃;取样针温度80℃~180℃;传输线温度80℃~180℃;茶叶样品平衡时间10~45min;茶叶样品瓶加压时间1~3min;进样时间0.1~0.3min;拔针时间0.3~0.6min;色谱柱压力20~40Psi,进样口压力20~40Psi。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气相色谱仪对进入所述顶空进样器的茶叶盖杯香进行气相色谱分离的条件包括:
色谱柱为30m×0.25mm×0.25μm的HP-5MS毛细柱;进样口温度230℃~280℃;柱温箱升温程序:先在50℃的初温下保持1min,然后按3℃/min升温至150℃保持1min,最后按10℃/min升温至250℃保持1min;载气:纯度为99.999%的氦气;载气流量为1mL/min;分流比2:1~5:1。
优选地,所述利用质谱检测仪对经过气相色谱分离的茶叶盖杯香进行质谱检测的条件包括:
传输线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30℃,检测器电压350V,溶剂延迟:0~1.5min,扫描质量数范围为:35~455,检测模式为全扫描模式。
另外,所述对所述质谱检测的结果进行图谱分析的具体操作为:
对质谱检测的图谱进行定性检测,并采用面积归一法进行半定量检测。
优选地,所述并采用面积归一法进行半定量检测的具体操作为:
通过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所述茶叶盖杯香中各个香味成分的相对 含量。该方法用于茶叶盖杯香中成分的半定量检测,操作简便、准确、快捷,选择性好,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茶叶盖杯香收集装置,如图1所示,为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茶叶盖杯香收集装置包括:茶叶泡制装置2,用于容纳茶叶样品和水,从而对茶叶样品进行泡制来产生茶叶盖杯香;
样品接收装置4,用于从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中收集醒茶后多次冲泡过程中所产生的茶叶盖杯香;
密封连接装置3,用于保持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的出口和所述样品接收装置4的入口分别与外界之间的密封;
所述密封连接装置3包括密封连接通道,以连通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的出口和所述样品接收装置4的入口。
本发明的茶叶盖杯香收集装置,采用专门的茶叶泡制装置对茶叶样品进行泡制,然后采用样品接收装置对茶叶冲泡过程中产生的香味物质进行收集,可以解决现有的顶空瓶收集装置的由于收集样品量少而无法达到检测仪器灵敏度的问题;采用本发明的茶叶盖杯香收集装置进行收集,简单快捷,还可以通过密封连接装置避免香味成分的流失,也大大减少了外界对整个气体流路系统的污染。
在茶叶样品的多次冲泡过程中,茶叶样品会释放出挥发性的香味物质,该香味物质包括茶汤、湿茶和盖杯香,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样品接收装置4所收集的香味物质为盖杯香,即杯盖上的香味成分,采用本发明的收集装置,可以单独收集盖杯香并单独检测盖杯香的成分及含量,解决了现有的顶空瓶直接冲泡无法将盖杯香单独收集检测的问题。
另外,为确保收集过程中的茶叶温度大致恒定,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收集装置还包括保温装置1,所述保温装置1置于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外,以用于对茶叶泡制装置2进行保温。优选地,所述保温装置1为恒温水浴锅。
对于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可采取多种形式,在一个具体实施例 中,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为胖肚细口瓶。胖肚的含义为相对的,采用胖肚的细口瓶能够填装较多量的茶叶样品,即可以允许装入远大于现有技术中顶空瓶的样品量,解决现有的顶空瓶由于样品量少而达不到仪器灵敏度的问题,细口瓶还可以方便茶叶泡制装置2与样品接收装置4的连接,便于密封,在泡制过程中由于是细口的,盖杯香比较容易收集且不至于挥发流失。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便于后续的顶空采样处理,用于收集所述盖杯香的所述样品接收装置4为顶空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连接装置3为橡胶塞,所述橡胶塞内部具有所述密封连接通道。通过所述密封连接通道将所述茶叶泡制装置2的出口与所述样品接收装置4的入口连通,同时确保了与外部环境的隔离,减少了系统污染。由于橡胶塞材质较软,密封连接装置3采用橡胶塞可以便于插拔,方便操作,而且橡胶塞能够确保整个收集装置的气密性。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下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采用该方法对乌龙茶中的铁观音(秋茶)样品进行分析检测。
①样品前处理:称取7g的铁观音(秋茶)样品,置于茶叶泡制装置2中,第一泡醒茶,即用100℃的水泡开30秒后倒掉茶水;然后直接进入第二泡,用热水泡30秒,同时用样品接收装置4收集气相成分,泡间间隔20秒,即茶水倒掉后再用样品接收装置4收集气相成分20秒;再进入第三泡,重复第二泡的操作,用样品接收装置4接收气相成分后密封,置于顶空进样器中进样;
②顶空进样器条件为:炉温100℃;取样针温度110℃;传输线温度120℃;顶空进样的样品平衡时间30min;样品瓶加压时间2min;进样时间0.3min;拔针时间0.5min;色谱柱压力:28.5Psi;进样口压 力:35Psi。
③顶空进样后,进入气相色谱进行分离,色谱分离条件为:采用HP-5MS毛细柱(30m×0.25mm×0.25um);进样口温度260℃;柱温箱升温程序:在50℃保持1min,以3℃/min升温至150℃保持1min,再以10℃/min升温至250℃保持1min;载气:氦气(例如,纯度99.999%);载气流量1.0mL/min;分流比5:1;
④分流的气体经过气相色谱分离后进入质谱检测,质谱检测条件为:传输线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30℃,调谐电压350V,溶剂延迟为:0~1.5min;扫描质量数范围为:35~455,检测模式为全扫描模式(MS-scan)。
⑤对全扫描图谱进行定性,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半定量。
对铁观音(秋茶)冲泡过程中收集到的盖杯香进行分析测定,其定性和半定量结果如表1和图2所示:
表1铁观音(秋茶)盖杯香的定性和半定量结果


实施例2:
采用上述方法对乌龙茶中的水仙(武夷岩茶)样品进行分析检测。
①样品前处理:称取7g的水仙(武夷岩茶)样品,置于茶叶泡制装置2中,第一泡醒茶,即用100℃的水泡开30秒后倒掉茶水;然后直接进入第二泡,用热水泡30秒,同时用样品接收装置4收集气相成分,泡间间隔20秒,即茶水倒掉后再用样品接收装置4收集气相成分20秒;再进入第三泡,重复第二泡的操作,用样品接收装置4接收气相成分后密封;再进入第四泡,重复第二泡的操作,用样品接收装置4接收气相成分后密封,置于顶空进样器中进样;
②顶空进样器条件为:炉温100℃;取样针温度110℃;传输线温度120℃;顶空进样的样品平衡时间30min;样品瓶加压时间2min;进样时间0.3min;拔针时间0.5min;色谱柱压力:28.5Psi;进样口压力:35Psi。
③顶空进样后,进入气相色谱进行分离,色谱分离条件为:采用HP-5MS毛细柱(30m×0.25mm×0.25um);进样口温度260℃;柱温箱升温程序:在50℃保持1min,以3℃/min升温至150℃保持1min,再以10℃/min升温至250℃保持1min;载气:氦气(例如纯度99.999%);载气流量1.0mL/min;分流比5:1;
④分流的气体经过气相色谱分离后进入质谱检测,质谱检测条件 为:传输线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30℃,调谐电压350V,溶剂延迟为:0~1.5min;扫描质量数范围为:35~455,检测模式为全扫描模式(MS-scan)。
⑤对全扫描图谱进行定性,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半定量。
对水仙(武夷岩茶)冲泡过程中收集的盖杯香进行分析测定,其定性和半定量结果如表2和图3所示:
表2水仙(武夷岩茶)盖杯香的定性和半定量结果


实施例3:
采用该方法对红茶中的红茶(福安)样品进行分析检测。
①样品前处理:称取10g的红茶(福安)样品,置于茶叶泡制装 置2中,第一泡醒茶,即用95℃的水泡开30秒后倒掉茶水;然后直接进入第二泡,用热水泡30秒,同时用样品接收装置4收集气相成分,泡间间隔20秒,即茶水倒掉后再用样品接收装置4收集气相成分20秒;再进入第三泡,重复第二泡的操作,用样品接收装置4接收气相成分后密封;再进入第四泡,重复第二泡的操作,用样品接收装置4接收气相成分后密封,置于顶空进样器中进样;
②顶空进样器条件为:炉温100℃;取样针温度110℃;传输线温度120℃;顶空进样的样品平衡时间30min;样品瓶加压时间2min;进样时间0.3min;拔针时间0.5min;色谱柱压力:28.5Psi;进样口压力:35Psi。
③顶空进样后,进入气相色谱进行分离,色谱分离条件为:采用HP-5MS毛细柱(30m×0.25mm×0.25um);进样口温度260℃;柱温箱升温程序:在50℃保持1min,以3℃/min升温至150℃保持1min,再以10℃/min升温至250℃保持1min;载气:氦气(例如纯度99.999%);载气流量1.0mL/min;分流比5:1;
④分流的气体经过气相色谱分离后进入质谱检测,质谱检测条件为:传输线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30℃,调谐电压350V,溶剂延迟为:0~1.5min;扫描质量数范围为:35~455,检测模式为全扫描模式(MS-scan)。
⑤对全扫描图谱进行定性,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半定量。
对红茶(福安)冲泡过程中收集的盖杯香进行分析测定,其定性和半定量结果如表3和图4所示:
表3红茶(福安)盖杯香的定性和半定量结果


由以上实施例1~3分析得出,茶叶中杯盖香的主要特征香味成分为:苯甲醛、苯乙醛、氧化芳樟醇、芳樟醇、苯乙醇、橙花醇、吲哚、紫罗兰酮、α-法尼烯、反式-橙花叔醇等,其特征离子和主要香气类型见表4。
表4茶叶杯盖香的主要香味成分特征离子和香型

对照组:
采用直接泡制法对乌龙茶中的铁观音(秋茶)中的气体成分进行分析检测。
①样品前处理:称取7g的铁观音(秋茶)样品,置于顶空瓶中,直接用100℃的水泡制后密封,1min后将顶空瓶置于顶空进样器中进样;
②顶空进样器条件为:炉温100℃;取样针温度110℃;传输线温度120℃;顶空进样的样品平衡时间30min;样品瓶加压时间2min;进样时间0.3min;拔针时间0.5min;色谱柱压力:28.5Psi;进样口压力:35Psi。
③顶空进样后,进入气相色谱进行分离,色谱分离条件为:采用HP-5MS毛细柱(30m×0.25mm×0.25um);进样口温度260℃;柱温箱升温程序:在50℃保持1min,以3℃/min升温至150℃保持1min,再以10℃/min升温至250℃保持1min;载气:氦气(例如纯度99.999%);载气流量1.0mL/min;分流比5:1;
④分流的气体经过气相色谱分离后进入质谱检测,质谱检测条件为:传输线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30℃,调谐电压350V,溶剂延迟为:0~1.5min;扫描质量数范围为:35~455,检测模式为全扫描模式(MS-scan)。
⑤对全扫描图谱进行定性,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半定量。
铁观音(秋茶)用顶空瓶直接泡制,测其顶空瓶中挥发性香味物质,与实施例1中采用本发明的装置收集检测的冲泡过程中的盖杯香进行比较分析,其中A样品为采用本发明的装置采集盖杯香的测定结果,B样品为顶空瓶直接泡制进样所得的检测结果。其对比结果如表5所示:
表5铁观音(秋茶)不同前处理盖杯香的定性结果


由表5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收集装置采集到的盖杯香中所包含的香味物质远远多于采用顶空瓶直接泡茶所检测到的香味物质。因此,采用本发明的装置采集,解决了顶空样品量少使得很多香味物质达不到仪器检测灵敏度的问题,也解决了顶空瓶直接泡制法茶汤香、湿茶香和盖杯香无法分离检测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茶叶盖杯香收集装置在茶叶冲泡过程中盖杯香的采集、分离和检测分析上有很明显的优势。
需要说明的是,表1、2、3和5中的各种组分的含量总和理论上应该为1,但是由于茶叶杯盖香的组分中有些烷烃类物质并不具备香味,因此发明人将这些物质略去。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及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及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及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及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及装置.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冲泡香气物质检测方法、茶叶盖杯香收集方法及装置,其中茶叶盖杯香收集装置包括:茶叶泡制装置,用于容纳茶叶样品和水,从而对茶叶样品进行泡制来产生茶叶盖杯香;样品接收装置,用于从茶叶泡制装置中收集醒茶后多次冲泡过程中所产生的茶叶盖杯香;密封连接装置,用于保持茶叶泡制装置的出口和样品接收装置的入口分别与外界之间的密封;密封连接装置包括密封连接通道,以连通茶叶泡制装置的出口和样品接收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测量;测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