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硅酸盐建筑材料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适用于微孔轻质硅酸盐制品的生产。现有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加气粉煤灰砖等加气硅酸盐制品的生产,都是采用铝粉、铝膏与碱作用做发气剂,是种化学发气方法。气泡稳定性差,料浆易分层,甚至沉陷。为防止振动使气泡破灭只好采用定模浇注。这样又带来以下缺点:设备增多,工人劳动条件差,生产工效低。在制品养护上采用高温蒸压养护,虽能生产出合格制品,但能耗大,需高压设备,蒸压设备难以大型化,生产效益低。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发气剂,浇注方法、养护制度的不足之处,使气孔稳定、浇注方便、养护合理、制品干缩小质量好。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用纸浆废液作为泡沫剂的主体,加入生石灰和水玻璃作为泡沫稳定剂,采用机械搅拌的方法使其起泡,发泡倍数达18~22倍,泡沫1小时沉陷距<10毫米,1小时泌水量<5毫升。同时改变了浇注方式-改定模浇注为动模浇注,将流动模具拖至搅拌机前,浇注好后再拖到窑中养护;并且将20厘米低模改为60厘米左右高模,其制品上下容差仅为20~30公斤/米3,不分层,外观整齐。在养护制度上采用如下温度曲线:
干热静停(65±5℃)→干热升温(70~90℃)→湿热升温(90~100℃)→干热恒温(100℃)→自然降温→出窑(<60℃)。
其关键是干热静停工序,首先应使窑内温度与钢模中料浆温度基本一致约65℃,以免影响泡沫料浆的稳定性,窑内温度要均匀,窑横断面上各点温差小于5℃,可避免使制品发生分层、沉陷。该养护制度主要是常压干热养护,湿热升温工序是为尽快提高窑温,减少蒸汽用量,在常压干热养护下制品多余的水份容易蒸发,对于提高其早期强度、缩短静停时间都有利。另一个需注意的工序是自然冷却,末经自然冷却而迅速出窑造成急冷,易使制品内部产生裂纹,影响制品质量。除上述养护方法外,还可以采用高温蒸压的养护工艺或者常压蒸养工艺。常压蒸养工艺虽有设备简单,不需高压设备的优点,但其制品水化形成大量的水化硅酸钙凝胶(CSH),易失水干缩造成许多细小裂纹,使制品质量下降。在养护设备方面,可采用隧道窑、轮窑、甚至是养护池、养护罐,但其内壁、底部都应布有足够的蒸汽管道,其中有一至二条管道留有汽孔,蒸汽压力约1.2公斤/厘米2。也可用电热板或废热气体加热。原材料的配比按重量百分比计量:
粉煤灰:70~75%
水泥:(325#或425#):5~15%
石膏:2~3%
石灰掺入量:使混合料浆中有效钙控制在 8~12%
纸浆废液(浓度不小于波美3°) 10~15%
泡沫稳定剂 少许。
粉煤灰不能含有>5毫米的粗颗粒,过4900孔筛余量不大于25%。石灰与石膏按6∶1的比例入磨同时粉磨。也可采用混合磨细的砂和石灰与水泥作原材料,或采用水泥净浆作原材料,按上述方法制成泡沫混凝土制品或泡沫水泥制品。
本发明采用常压干热方法生产地泡沫粉煤灰硅酸盐制品,干容重600公斤/米3,抗压强度35公斤/厘米2左右,30次干湿循环后制品抗压强度提高30%,最大干燥收缩值0.53毫米/米,其质量显著好于常压蒸汽养护工艺。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日产20米3规模,常压干湿热养护机械化隧道窑三条,每条窑养护制品10米3,配置搅拌机两台。原材料重量配合比是:
粉煤灰 70~75%
水泥(325#或425#) 5~15%
石膏 2~3%
石灰掺入量:使混合料浆中有效钙控制在 8~12%
纸浆废液 10~15%
泡沫稳定剂 少许。
生产工艺流程如图
其养护制度是:
干热静停(65±5℃)→干热升温(70~90℃)→湿热升温(90~100℃)→干热恒温(100℃)→自然冷却→出窑(<60℃)。所用窑炉为机械化隧道窑,窑长20米,窑宽1.95米,窑高1.79米,窑壁厚24厘米,窑内有直径55毫米蒸汽管道25条,两窑壁各10条,窑底5条,其中一条为留有汽孔的湿热蒸汽管道,管道散热总面积87米2。
本实施例中,较好地解决了制品的干燥收缩问题,产品的质量稳定。产品绝干容重500~700公斤/米3;抗压强度25~35公斤/厘米2;最大干燥收缩值<1毫米/米;导热系数0.094~0.159千卡/米·时·度。经过近300米3的生产,产品质量稳定,经济效益良好。该产品用于轻质隔热楼板填充块和间墙材料,并利用了粉煤灰废料,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