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背景技术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单位换算的问题。 对于多数数据而言, 单位换算比 例是固定不变的, 例如, 长度单位中, 1 英尺= 0.3048 米, 温度单位中, 1 标准大气压= 760 毫米汞柱, 等等。 但是, 有些特殊的数据, 其单位换算比例可能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对于这 种数据而言,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 需要考虑单位换算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否则可 能会使得数据处理的结果不够准确。
例如, 在财务处理过程中, 不同币种之间的单位换算比例 ( 汇率 ) 是随时间变化 的, 因此, 在不同币种之间进行交易的过程中, 会产生汇兑损益。 所谓汇兑损益是指, 企业在 发生外币交易、 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 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核算时产 生的、 按记账本位币换算的差额。 例如, 某企业的本位币为人民币, 2008 年 11 月 1 日发生一
笔应收账款的金额为 a 美元, 当时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 v1, 因此相当于应收的人民币金 额为 a*v1 元 ; 如果到了 11 月底, 该笔账款仍未归还, 但此时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变为 v2, 则此时相当于应收的人民币金额变为 a*v2 元, 产生的汇兑损益为 a*v2-a*v1 元。
目前的软件工具在计算汇兑损益时, 统一在核算周期末时, 根据核算时的余额, 采 用核算时的汇率进行汇兑损益的计算。 但是, 由于产生外币交易的时间通常是不确定的, 一 笔应收业务可能会分别在几个不同的核算周期期间收回, 因此, 使得这种汇兑损益的计算 方法存在不准确性。 仍以前述例子为例, 如果客户在 11 月 15 日归还了 a 美元账款中的 b 美 元, 则, 由于 11 月 15 日与月底的汇率有可能不同, 因此, 如果仍在月底统一计算汇兑损益, 则会产生不准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包括 :
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
当监测得到数据发生变化时, 将该时刻确定为第一时刻 ; 获取所述数据该第一时 刻的单位相对基准单位的单位换算比例 ; 以所述发生变化的数据作为第一计算对象, 按照 所述第一时刻的单位换算比例对所述第一计算对象进行差异计算 ;
当需要对所述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差异计算时, 将该时刻确定为第二时 刻; 确定得到所述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数据, 并获取所述数据该第二时刻的单位相对基准 单位的单位换算比例 ; 以所述未发生变化的数据作为第二计算对象, 按照所述第二时刻的 单位换算比例对所述第二计算对象进行差异计算 ;
分别记录所述第一计算对象及第二计算对象的差异计算结果。优选的, 所述当需要对所述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差异计算时包括 :
当达到预置需要进行差异计算的时间时, 或者, 当接收到需要对所述数据中未发 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差异计算的指令时。
优选的, 还包括 :
下次需要对所述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差异计算之前, 将所述第二计算对 象的差异计算结果清零。
优选的, 所述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之前还包括 :
通过预置的入口接收需要进行数据监测的指令 ; 当接收到所述指令时, 触发执行 所述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的步骤。
优选的, 所述数据包括外币金额, 所述数据发生变化时包括 : 实际的外币买入或卖 出事件发生时, 或者, 外币性的债权或债务结算事件发生时。
一种数据处理装置, 包括 :
实时监测单元, 用于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
第一计算单元, 用于当监测得到数据发生变化时, 将该时刻确定为第一时刻 ; 获取 所述数据该第一时刻的单位相对基准单位的单位换算比例 ; 以所述发生变化的数据作为第 一计算对象, 按照所述第一时刻的单位换算比例对所述第一计算对象进行差异计算 ;
第二计算单元, 用于当需要对所述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差异计算时, 将 该时刻确定为第二时刻 ; 确定得到所述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数据, 并获取所述数据该第二 时刻的单位相对基准单位的单位换算比例 ; 以所述未发生变化的数据作为第二计算对象, 按照所述第二时刻的单位换算比例对所述第二计算对象进行差异计算 ;
记录单元, 用于分别记录所述第一计算对象及第二计算对象的差异计算结果。
优选的, 所述当需要对所述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差异计算时包括 :
当达到预置需要进行差异计算的时间时, 或者, 当接收到需要对所述数据中未发 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差异计算的指令时。
优选的, 还包括 :
预处理单元, 用于下次需要对所述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差异计算之前, 将所述第二计算对象的差异计算结果清零。
优选的, 还包括 :
指令接收单元, 用于通过预置的入口接收需要进行数据监测的指令 ; 当接收到所 述指令时, 触发所述实时监测单元执行所述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的步骤。
优选的, 所述数据包括外币金额, 所述数据发生变化时包括 : 实际的外币买入或卖 出事件发生时, 或者, 外币性的债权或债务结算事件发生时。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
本发明能够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当监测得到数据发生变化时, 根据当时 的单位换算比例, 对数据中发生变化的部分进行差异计算 ; 然后在需要对未发生变化的部 分进行差异计算时, 再根据这时的单位换算比例, 对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部分进行差异计 算。可见, 本发明在进行数据处理时, 明确了进行差异计算的时间点, 更能够体现出数据变 化事件发生的时间对差异计算结果产生的影响, 因此, 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差异计算结果。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 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流程图 ;
图 2 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流程图 ;
图 3 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
图 4 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另一流程图 ;
图 5 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 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S101 : 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待处理数据是指, 单位换算比例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例如, 货币 金额等。需要说明的是, 在实际应用中, 在对数据准确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 用户可能不需 要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进行处理, 为了避免影响用户的需求, 还可以通过预置的入口接 收需要进行数据监测的指令, 当接收到指令时, 再触发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各个步骤, 否则, 可以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法进行处理。
S102 : 当监测得到数据发生变化时, 将该时刻确定为第一时刻 ; 获取所述数据该 第一时刻的单位相对基准单位的单位换算比例 ; 以所述发生变化的数据作为第一计算对 象, 按照所述第一时刻的单位换算比例对所述第一计算对象进行差异计算 ;
其中, 所述基准单位是可以根据需要预先设置的, 例如, 对于货币金额这一数据而 言, 该基准单位相当于本位币, 外币相对于本位币的汇率就相当于所述单元换算比例。
获取某一时刻的单位换算比例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例如, 可以向某指定的服务器 发送请求消息, 在请求消息中携带时间信息、 数据的单位以及基准单位 ; 服务器在收到请求 消息时, 就可以返回此时的单位换算比例。
需要说明的是, 待处理数据发生变化的次数可能是多次, 每次发生变化时, 针对发 生变化的部分, 按照该步骤 S102 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可, 最终可以得到多个针对发生变化的 数据的差异计算结果。
例如, 对于一笔应收货款, 客户可能是分多次在不同的时间返还, 在每次返还时, 都可以针对此次返还的金额计算出汇兑损益。
S103 : 当需要对所述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差异计算时, 将该时刻确定为 第二时刻 ; 确定得到所述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数据, 并获取所述数据该第二时刻的单位相 对基准单位的单位换算比例 ; 以所述未发生变化的数据作为第二计算对象, 按照所述第二
时刻的单位换算比例对所述第二计算对象进行差异计算 ;
可以预先设定对未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差异计算的周期, 每个周期进行一次针对 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数据的差异计算 ; 此时, 相当于是达到预置的需要进行差异计算的时 间时, 对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差异计算。
或者, 也可以由用户根据需要决定对未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差异计算的时间, 此 时, 相当于是当接收到需要对所述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差异计算的指令时, 对数 据中未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差异计算。
S104 : 分别记录所述第一计算对象及第二计算对象的差异计算结果。
也就是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差异计算的结果会有两种 : 针对数据中发生变化的 部分的差异计算结果, 以及针对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部分的差异计算结果。每种差异计算 结果的计算时间不同, 同时, 也正是通过根据该计算时间上的不同, 来体现出数据变化事件 发生的时间对差异计算结果产生的影响, 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处理结果。
由于数据可能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为了便于针对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差 异计算, 可以在下次需要对所述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差异计算之前, 将所述第二 计算对象的差异计算结果清零。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 下面仍以实际应用中计算汇 兑损益为例, 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地介绍。
参见图 2, 在应用于计算汇兑损益时,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
S201 : 接收在调汇时需要区分已实现和未实现汇兑损益的设置信息 ;
在现有技术中, 进行外币调汇核算时, 无法区分已实现及未实现汇兑损益, 而只能 统一在期末根据调汇时的余额进行换算差额调整, 因此, 无法满足精细化核算与管理汇兑 损益的业务需求。
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提供了区分已实现和未实现汇兑损益的调汇核算方法, 该 方法可以在原有的调汇核算方法基础上实现, 可以为用户提供设置入口, 并提供系统参数, 用户可以通过该入口选择是否需要在调汇时, 区分已实现和未实现汇兑损益。如果用户选 择需要区分, 则还可以提示用户指定已实现汇兑损益科目及未实现汇兑损益科目, 然后按 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 否则, 可以按照原有的方法进行调汇核算。当然, 本发明 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也可以不依靠现有的方法而单独存在, 这里不做限定。
参见图 3, 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区分已实现和未实现汇兑损 益是一系统参数,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并指定对应的损益科目。 用户指定的已 实现汇兑损益科目以及未实现汇兑损益科目, 是用于存放调汇时的汇兑损益的。哪些科目 需要调汇, 是在科目的属性中进行设定的, 通常情况下, 涉及外币交易的科目, 都需要进行 调汇。
S202 : 当实际的外币业务发生时, 进行已实现汇兑损益的确认及账务处理 ;
其中, 所述实际的外币业务发生时可以包括 : 实际的外币买入 / 卖出发生, 或者, 外币性的债权 / 债务结算时。
S203 : 当接收到需要进行调汇的指令时, 对外币余额进行调汇, 进行未实现汇兑损 益的确认及账务处理 ;
所述需要进行调汇的指令可以是由用户发出的, 例如, 在用户界面上可以有一个
“调汇” 按钮, 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该按钮向系统发出调汇指令。也就是说, 已实现汇兑损益 是随着业务的发生实时进行确认的, 而未实现汇兑损益是在收到用户指令进行调汇时确认 的。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相邻两次接收调汇指令之间的时间段为一个 核算周期, 由于是由用户根据需要来触发进行调汇的, 因此, 各个核算周期可能是不同的。 通常, 可以以月份作为核算周期, 在月末进行调汇。
S204 : 将所述已实现汇兑损益和未实现汇兑损益分别计入损益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本期汇兑损益的确认, 可以以实现为准, 即需要判断实际的外 币买入 / 卖出在本期是否已经发生, 或者, 外币性的债权 / 债务在本期是否已经结算, 以此 作为确认汇兑损益的依据, 未实现的汇兑损益要递延到以后核算周期, 即当实际业务发生 或已经结算完成后, 才能作为已实现汇兑损益, 计入该期的损益表。
可见, 本发明在实现外币调汇核算时, 明确了进行已实现汇兑损益的时间点, 因 此, 能够区分已实现及未实现汇兑损益, 有利于满足精细化核算与管理汇兑损益的业务需 求。
其中,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认已实现汇兑损益 :
( 本次产生的外币金额 × 当前汇率 )-( 本次产生的外币金额 × 原业务发生时的汇率 ) 所述本次产生的外币金额可以是业务发生时具体产生的外币金额, 例如, 假设 2009 年 9 月 1 日, 应收账款美元的金额为 100 元 ; 2009 年 9 月 20 日, 收到客户付给的美元 应收 60 元 ; 此时, 该 60 元就是本次产生的外币金额 ; 所述当前汇率是指 2009 年 9 月 20 日 发生收到客户付给业务时的汇率 ; 所述原业务发生时的汇率是指 2009 年 9 月 1 日发生应收 业务时的汇率。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认未实现汇兑损益 :
( 本次调汇时的外币余额 × 当前汇率 )-( 本次调汇时的外币余额 × 原业务发生 时的汇率 )
其中, 假设 2009 年 9 月 1 日, 应收账款美元的金额为 100 元, 2009 年 9 月 20 日, 收 到客户付给的美元应收 60 元 ; 后续在月底前没有再发生应收账款的外币业务 ; 则如果在月 底 (2009 年 9 月 30 日 ) 进行调汇时, 本次调汇时的外币余额为 100-60 = 40 元 ; 当前汇率 为 2009 年 9 月 30 日调汇时的汇率 ; 原业务发生时的汇率为 2009 年 9 月 1 日发生应收业务 时的汇率。
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一笔应收业务可能会分别在几个不同的核算周期期间收回, 因此, 在每次收回部份款项进行确认已实现汇兑损益时, 系统除了需要计算并处理本次收 回的外币金额对应的已实现汇兑损益外, 如不进行特殊处理, 系统还需要增加对本次收回 外币金额对应的上一核算周期末调汇时记录的未实现汇兑损益的影响, 即, 需要调整上一 核算周期末调汇时记入的未实现汇兑损益金额, 以确保未实现汇兑损益余额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 可以采用以下简单的处理方式 : 系统在调汇前将上一核算周期 末调汇产生的未实现汇兑损益的冲回, 即, 在下一核算周期初, 或者在用户发出调汇指令 时, 用同等的未实现汇兑损益金额的负数, 冲回上一核算周期末调汇产生的未实现汇兑损 益, 这样, 就不需要在上述的每次收款时处理未实现汇兑损益的冲回的步骤。其中, 所述下
一核算周期初是指, 上一次调汇过程结束并结账完成之后。
也就是说, 系统可以采用月初冲回或者在期末调汇时冲回未实现汇兑损益, 将上 月调汇时未实现的汇兑损益将变为 0, 即恢复上月调汇之前的状态。而这种方式, 在系统 处理时, 不需要记录每次调汇对单笔业务的折本位币余额的影响, 只需要记录一个总数, 因 此, 会让未实现汇兑损益的确认过程变得简单。即, 系统在确认未实现汇兑损益时, 只需要 计算本次调汇时的外币余额 * 当前汇率, 与本次调汇时的外币余额 * 原业务发生时的汇率 之差, 作为未实现汇兑损益即可。
为便于理解是否区分已实现及未实现汇兑损益的差异, 下面举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 在不区分已实现及未实现汇兑损益的情况下, 假设核算周期为一个月, 现举 例如下 :
2009 年 9 月 1 日, 应收账款美元的金额为 100 元, 上月末调汇后的美元对本位币的 汇率为 6.7, 应收账款美元折算为本位币的余额为 (100*6.7) = 670 元 ;
2009 年 9 月 6 日, 发生一笔美元应收 200 元, 发生时的汇率为 6.5。应收账款美元 折算为本位币的余额为 (670+200*6.5) = 1970 元。
2009 年 9 月 20 日, 收到客户付给的美元应收 150 元, 当时的汇率为 6.3, 应收账款 美元折算为本位币的余额为 (1970-150*6.3) = 1025 元。
后续在月底前没有再发生应收账款的外币业务。则, 月底调汇时, 如汇率为 6.2, 则 应 收 账 款 美 元 折 算 为 本 位 币 的 余 额 为 ((100+200-150)*6.2) = 930 元, 汇兑损失为 (1025-930) = 95。
而在区分已实现及未实现汇兑损益的情况下,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已 实现的汇兑损益需要在实际的外币买入 / 卖出已经发生, 或者外币性的债权 / 债务在本期 已经结算时进行确认, 而未实现汇兑损益是在期末调汇时进行确认。仍假设核算周期为一 个月, 现举例如下 :
2009 年 8 月 1 日时, 应收账款美元的金额为 100 元, 此项业务发生时的汇率为 6.7, 应收账款美元折算为本位币的余额为 (100*6.7) = 670 元。
2009 年 8 月 31 日, 进 行 期 末 调 汇, 调 汇 汇 率 为 6.8, 未实现的汇兑损益为 (100*6.8-100*6.7) = 10 元, 应收账款美元折算为本位币的余额为 680 元。
2009 年 9 月 6 日, 发生一笔美元应收 200 元, 发生时的汇率为 6.5。应收账款美元 折算为本位币的余额为 (680+200*6.5) = 1980 元。
2009 年 9 月 20 日, 收到客户付给的美元应收 150 元, 其中, 100 美元为偿还 8 月 1 日的货款, 另外 50 美元为偿还 9 月 6 日 200 美元中的 50 元, 偿还当时的汇率为 6.3。此时, 需要确认已实现的汇兑损益 : (100*6.3-100*6.7)+(50*6.3-50*6.5) = -50, 即已实现的汇 兑损失为 50 元本位币。此时, 应收账款美元折算为本位币的余额为 (150*6.5) = 975 元 ( 这里的 6.5 是 9 月 6 日发生应收 200 美元时的汇率 )。
后续在月底前没有再发生应收账款的美元业务。 则, 月底调汇时, 如汇率为 6.2, 则 应收账款美元折算为本位币的余额为 (150*6.2) = 930 元, 未实现汇兑损失为 45 元。
上述在确认已实现汇兑损益时, 由于未实现汇兑损益的处理是采用核算周期初冲 回的方式, 因此, 不需要进行 100 美元收回时对应的上月调汇未实现汇兑损益的冲减 ; 否 则, 需要冲减 (100*6.8-100*6.7) = 10 元, 且每一笔业务都需要这样处理。另外, 本发明实施例还采用了一种简单的技术实现方式来处理不采用核算周期初 冲回的方式, 即, 未实现汇兑损益的冲回放在调汇时进行, 即, 在对外币余额进行调汇之前, 统一以上一调汇周期产生的未实现汇兑损益金额的负数进行冲回, 即, 用同等的未实现汇 兑损益金额的负数, 冲回上一核算周期末调汇产生的未实现汇兑损益, 这样, 就不需要每一 次确认已实现汇兑损益时进行其金额对应未实现汇兑损益的冲减。
在实际应用中, 也可以由用户选择是否采用核算周期初冲回的方式, 如果需要核 算周期初冲回未实现汇兑损益金额, 则还可以在结账完成后, 自动用同等的未实现汇兑损 益金额的负数, 冲回上一核算周期末调汇产生的未实现汇兑损益, 并生成一张冲回凭证。 并 且, 原有的调汇功能产生的差额不进行特殊处理, 直接计入未实现汇兑损益科目。即, 在具 体实现时, 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不区分已实现及未实现汇兑损益的调汇程序的计算逻辑及 代码, 只是在此代码处理生成凭证处进行稍微调整, 即, 将汇兑损益的科目用前述系统设置 中对应的未实现汇兑损益科目, 而不是以前的汇兑损益科目, 来生成凭证即可。
如果不采用核算周期初冲回未实现汇兑损益方式, 则在调用现有的调汇功能之 前, 需要加入冲回上一核算周期未实现汇兑损益的凭证过程。即, 在具体实现时, 依然可以 使用现有技术中不区分已实现及未实现汇兑损益的调汇程序的计算逻辑及代码, 只是在这 段代码运行之前, 需要新增一个冲回上一核算周期调汇时生成的未实现汇兑损益凭证的处 理, 完成后才调用所述不区分已实现及未实现汇兑损益的调汇程序进行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 所述冲回是指生成一张与原来的凭证金额相等, 方向相反的凭证。例如 : 月底调汇时生成调汇凭证如下 :
借: 财务费用 - 汇兑损益 - 未实现汇兑损益 45
贷: 应收账款 45
期末结账后, 在下月月初生成冲回凭证 :
借: 财务费用 - 汇兑损益 - 未实现汇兑损益 -45
贷: 应收账款 -45
如前文所述,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软件产品的资源, 实现以低成本来扩展产品对于 业务需求的满足度,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现有的不区分已实现和未实现汇兑损益的方法基 础上, 增加一条分支进行区分已实现和未实现汇兑损益的调汇核算, 下面将以此为例对本 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的步骤进行详细地介绍。
参见图 4,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S401 : 判断用户是否选择在调汇时区分已实现和未实现汇兑损益, 如果是, 进入步 骤 S402, 否则, 进入步骤 S406 ;
具体实现时, 可以提供整体的系统参数, 以供用户选择是否需要在调汇时区分已 实现和未实现汇兑损益 ;
S402 : 判断是否采用核算周期初冲回未实现汇兑损益的方式 ; 如果是, 进入步骤 S403, 否则进入 S404 ;
具体实现时, 可以激活以下参数 : a. 指定已实现汇兑损益科目及未实现汇兑损益 科目 ; b. 指定是否核算周期初冲回未实现汇兑损益。且参数 a 和 b 只有在选择需要区分已 实现汇兑损益和未实现汇兑损益时才会被激活 ;
S403 : 在外币业务已实现时, 根据本次实现时的外币金额和当前汇率计算出已实 现的汇兑损益, 并进行凭证处理 ; 在期末调汇时直接根据外币余额和调汇汇率, 生成未实现 的汇兑损益 ; 系统在结账成功, 下一核算周期开始时, 自动进行冲回上一核算周期末调汇产 生的未实现汇兑损益, 生成一张与上月调汇凭证一样的凭证, 只是金额为负数 ; 从产品实现 层面上讲, 上述处理发生在 : 应收、 应付账款的核销时, 或者其它科目以与科目余额相反的 方向进行凭证录入时 ;
即, 可以采用简单的技术实现方式, 在下一核算周期开始时时冲减上次期末调汇 的未实现汇兑损益, 以避免每次收回款项时都要计算并冲减对应的未实现汇兑损益。 这样, 只需要在期末调汇时根据外币余额和调汇汇率, 生成未实现的汇兑损益即可, 日常确认已 实现汇兑损益时不需要单独处理当前收回款项对应冲减的未实现汇兑损益 ;
S404 : 在外币业务已实现时, 根据本次实现时的外币金额和当前汇率计算出已实 现的汇兑损益, 并进行凭证处理 ; 在期末调汇时, 首先冲回上一核算周期调汇时产生的未实 现汇兑损益的相应金额, 然后再对外币余额进行调汇, 并进入步骤 S405 ;
S405 : 进行未实现汇兑损益的确认及账务处理 ;
即, 在外币业务已实现时, 根据本次实现时的外币金额和当前汇率计算出已实现 的汇兑损益, 并进行凭证处理。同时, 由于在月初没有冲回上月调汇的未实现汇兑损益, 因 此, 在处理本期的未实现汇兑损益前, 需要冲回上一核算周期末调汇产生的未实现汇兑损 益的步骤 ; S406 : 按照现有技术中不区分已实现和未实现汇兑损益的方式进行调汇, 即, 在调 汇时根据当前余额, 计算按调汇汇率与按上次调汇汇率计算之差额进行汇兑损益的确认。
综上可以看出,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可以满足对于调汇汇兑损益区分 已实现汇兑损益和未实现汇兑损益的需求 ; 通过对未实现汇兑损益冲回方式的选择, 满足 对未实现汇兑损益核算的不同处理需要 ; 通过在核算周期初冲回未实现汇兑损益的方式, 可以简化对已实现汇兑损益的处理过程 ; 此外, 通过增加选项后多出一条分支进行调汇区 分已实现汇兑损益和未实现汇兑损益的处理, 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软件产品的资源, 较之重 新开发, 能以低成本来扩展产品对于业务需求的满足度。
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相对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 理装置, 参见图 5, 该装置包括 :
实时监测单元 501, 用于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
第一计算单元 502, 用于当监测得到数据发生变化时, 将该时刻确定为第一时刻 ; 获取所述数据该第一时刻的单位相对基准单位的单位换算比例 ; 以所述发生变化的数据作 为第一计算对象, 按照所述第一时刻的单位换算比例对所述第一计算对象进行差异计算 ;
第二计算单元 503, 用于当需要对所述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差异计算时, 将该时刻确定为第二时刻 ; 确定得到所述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数据, 并获取所述数据该第 二时刻的单位相对基准单位的单位换算比例 ; 以所述未发生变化的数据作为第二计算对 象, 按照所述第二时刻的单位换算比例对所述第二计算对象进行差异计算 ;
记录单元 504, 用于分别记录所述第一计算对象及第二计算对象的差异计算结果。
其中, 所述当需要对所述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差异计算时包括 :
当达到预置需要进行差异计算的时间时, 或者, 当接收到需要对所述数据中未发
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差异计算的指令时。
优选的, 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
预处理单元, 用于下次需要对所述数据中未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差异计算之前, 将所述第二计算对象的差异计算结果清零。
为了避免影响用户的体验, 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
指令接收单元, 用于通过预置的入口接收需要进行数据监测的指令 ; 当接收到所 述指令时, 触发所述实时监测单元执行所述对待处理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的步骤。
在实际应用中, 所述待处理数据包括外币金额, 所述数据发生变化时包括 : 实际的 外币买入或卖出事件发生时, 或者, 外币性的债权或债务结算事件发生时。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文中应用 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 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 ; 同时, 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 依据本发明的思想, 在具 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 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 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