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的显示方法包括:用户设定字体的大小,移动终端根据用户的设定将输出显示信息(如文字、图片或视频等)按照设定的大小显示给用户。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用户需自己设定字体的大小,一旦忘记设定那么显示的信息字体的大小可能不符合用户的需要,导致用户看不清楚信息;2、用户设定之后无论用户与终端之间的距离是远还是近,总是按照设定好的信息字体的大小显示信息,给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带来了不便,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移动终端能够根据用户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的变化,随时调节输出显示信息字体的大小,给用户带来了方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方法,包括:
获取特定模式信息和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所述特定模式信息用于区别用户的视力特征;
根据获取的特定模式信息和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确定输出显示信息的方式,并按照确定的输出显示信息的方式输出显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特定模式信息和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所述特定模式信息用于区别用户的视力特征;
显示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单元获取的特定模式信息和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确定输出显示信息的方式,并按照确定的输出显示信息的方式输出显示信息。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通过用户设定相应的模式后,根据用户与移动终端之间距离的变化,随时调节显示的信息字体的大小,给用户带来了方便,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二所述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三所述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地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方法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
步骤一、获取特定模式信息和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所述特定模式信息用于区别用户的视力特征;
步骤二。根据获取的特定模式信息和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确定输出显示信息的方式,并按照确定的输出显示信息的方式输出显示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中,模式信息是根据用户的视力特征由用户来设定的,所述特定模式信息可以具体包括:近视模式、远视模式或正常视力模式,相应的近视模式和远视模式具体可以包括相应的等级,所述等级用于区别用户近视或远视的程度,具体地,若用户的近视或远视度数为50-150度,则设定为一级,若用户的近视或远视度数为150-300度,则设定为二级等。所述获取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具体可以通过发送超声波或红外信号,并接收所述超声波或红外信号经用户反射后的信号,根据发送时间和接收时间获得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具体公式为:
D=c*(T1-T0)/2,其中D表示用于与移动终端的距离,T1表示接收时间,T0表示发送时间,c表示超声波或红外信号的传播速度(m/s),具体其中Tc表示环境温度(℃),一般默认为室温,若要精确获得,则可以在移动终端中加装温度计来实时获得。
进一步,具体的输出显示信息的方式可以包括:
近视模式和正常视力模式下,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和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成正比,但是正常视力模式下的正比程度比近视模式下一级的正比程度还要小,比如近视一级的正比程度为2,那么正常视力模式下的正比程度可以为1.1或1.2。所述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和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成正比,也就是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越近,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越小,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越远,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越大;远视模式下,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和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成反比,也就是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越近,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越大,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越远,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越小。
上述技术方案中,移动终端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模式确定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的预定变化值,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确定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的预定变化值,测定在特定时间内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定变化值,若是,则提示用户当前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若否,则重新获得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相应的特定时间和预定变化值根据用户所处的环境而设定,若用户在汽车或火车等较颠簸的环境下使用移动终端,则预定时间可以较长一些,预定变化值可以大一些,例如预定时间可以设定为1分钟或40秒,预定变化值可以设定为3cm或5cm;若用户在相对平稳的家里或办公室使用移动终端,则预定时间可以较短一些,预定变化值可以小一些,例如预定时间可以设定为30秒或20秒,预定变化值可以设定为2cm或1cm。
具体实施例一、以用户为远视眼为例,如图2所示,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显示的过程:
步骤A1、获取用户设定的远视模式及相应的远视等级,当用户与移动终端为正常距离时,确定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相应的正常距离一般是默认的,可以是15-20cm范围内的一个数值,并根据用户自身的远视等级选择适合的显示比例,例如,在正常距离时,选定输出显示的字号为12,若用户远视为200度即二级,那么显示比例就可以低一些,如2倍,也就是在用户与移动终端距离为30-40cm时,输出显示的字号为6;若用户远视为400度即三级,那么显示比例就可以高一些,如4倍,也就是在用户与移动终端距离为7.5-10cm时,输出显示的字号为48。
步骤A2、发送超声波或红外信号,记录发送时间为T0。
步骤A3、检测是否有外部中断,即是否检测到用户,一旦检测到用户时,接收通过用户后反射的所述超声波或红外信号,记录接收时间为T1。
步骤A4、根据发送时间为T0和接收时间为T1获得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D,具体地,D=c*(T1-T0)/2,其中c表示超声波或红外信号的传播速度(m/s),具体其中Tc表示环境温度(℃),一般默认为室温,若要精确获得,则可以在移动终端中加装温度计来实时获得。
步骤A5、测定获得的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在特定时间内是否小于等于预定变化值,若是,则执行步骤A6;若否,则重新执行步骤A2。
步骤A6、根据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和选择的显示比例,提示用户当前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具体地,若用户满意当前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则按照当前字号输出显示信息;若用户不满意当前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则重新执行步骤A2。
具体实施例一针对远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远视等级和用户与移动终端之间距离的变化,随时调节输出显示信息字体的大小,使远视用户可以在不同的距离都能够清楚的看见信息,给远视用户带来了方便,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具体实施例二、以用户为近视眼为例,如图3所示,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显示的过程:
步骤B1、获取用户设定的近视模式及相应的近视等级,当用户与移动终端为正常距离时,确定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相应的正常距离一般是默认的,可以是15-20cm范围内的一个数值,并根据用户自身的近视等级选择适合的显示比例,例如,在正常距离时,选定输出显示的字号为12,若用户近视为200度即二级,那么显示比例就可以低一些,如2倍,也就是在用户与移动终端距离为30-40cm时,输出显示的字号为24;若用户近视为400度即三级,那么显示比例就可以高一些,如4倍,也就是在用户与移动终端距离为7.5-10cm时,输出显示的字号为3。
步骤B2、发送超声波或红外信号,记录发送时间为T0。
步骤B3、检测是否有外部中断,即是否检测到用户,一旦检测到用户时,接收通过用户后反射的所述超声波或红外信号,记录接收时间为T1。
步骤B4、根据发送时间为T0和接收时间为T1获得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具体地,D=c*(T1-T0)/2,其中c表示超声波或红外信号的传播速度(m/s),具体其中Tc表示环境温度(℃),一般默认为室温,若要精确获得,则可以在移动终端中加装温度计来实时获得。
步骤B5、测定获得的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在特定时间内是否小于等于预定变化值,若是,则执行步骤B6;若否,则重新执行步骤B2。
步骤B6、根据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和选择的显示比例,提示用户当前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具体地,若用户满意当前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则按照当前字号输出显示信息;若用户不满意当前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则重新执行步骤B2。
具体实施例二针对近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近视等级和用户与移动终端之间距离的变化,随时调节输出显示信息字体的大小,使近视用户可以在不同的距离都能够清楚的看见信息,给近视用户带来了方便,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具体实施例三、以用户为正常视力为例,如图4所示,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显示的过程:
步骤C1、获取用户设定的正常视力模式,当用户与移动终端为正常距离时,确定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相应的正常距离一般是默认的,可以为15-20cm范围内的一个数值,并根据用户自身具体的视力情况选择适合的显示比例,例如,在正常距离时,选定输出显示的字号为10,用户选择的比例为1.1倍,那么在用户与移动终端距离为30-40cm时,输出显示的字号可以为11,在用户与移动终端距离为7.5-10cm时,输出显示的字号为9。
步骤C2、发送超声波或红外信号,记录发送时间为T0。
步骤C3、检测是否有外部中断,即是否检测到用户,一旦检测到用户时,接收通过用户后反射的所述超声波或红外信号,记录接收时间为T1。
步骤C4、根据发送时间为T0和接收时间为T1获得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具体地,D=c*(T1-T0)/2,其中c表示超声波或红外信号的传播速度(m/s),具体其中Tc表示环境温度(℃),一般默认为室温,若要精确获得,则可以在移动终端中加装温度计来实时获得。
步骤C5、测定获得的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在特定时间内是否小于等于预定变化值,若是,则执行步骤C6;若否,则重新执行步骤C2。
步骤C6、根据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和选择的显示比例,提示用户当前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例如,若用户与移动终端距离为15-20cm为正常距离,那么用户与移动终端距离若用户满意当前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则按照当前字号输出显示信息;若用户不满意当前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则重新执行步骤C2。
具体实施例三通过用户与移动终端之间距离的变化,随时调节输出显示信息字体的大小,使用户可以在不同的距离都能够清楚的看见信息,给用户带来了方便,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如图5所示,包括:
获取单元1,用于获取特定模式信息和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所述特定模式信息用于区别用户的视力特征。
显示单元2,用于根据获取单元1获取的特定模式信息和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确定输出显示信息的方式,并按照确定的输出显示信息的方式输出显示信息。
如图6所示,所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3,用于存储所述移动终端当前使用的特定模式信息,所述特定模式信息包括:近视模式、远视模式或正常视力模式,其中,所述近视模式和远视模式包括相应的等级,所述等级用于区别用户近视或远视的程度,具体地,若用户的近视或远视度数为50-150度,则设定为一级,若用户的近视或远视度数为150-300度,则设定为二级等,所述获取单元1通过所述存储单元3获取特定模式信息。
所述显示单元2具体可以包括:
方式确定子单元21,用于在近视模式和正常视力模式下,确定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和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成正比,但是正常视力模式下的正比程度比近视模式下一级的正比程度还要小,比如近视一级正比程度为2,那么正常视力模式下的正比程度可以为1.1或1.2。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和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成正比,也就是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越近,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越小,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越远,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越大;远视模式下,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和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成反比,也就是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越近,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越大,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越远,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越小。
所述获取单元1具体可以包括:
距离获得子单元11,用于获得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具体发送超声波或红外信号,接收所述超声波或红外信号经用户反射后的信号,根据发送时间和接收时间获得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具体公式为:
D=c*(T1-T0)/2,其中D表示用于与移动终端的距离,T1表示接收时间,T0表示发送时间,c表示超声波或红外信号的传播速度(m/s),具体其中Tc表示环境温度(℃),一般默认为室温,若要精确获得,则可以在移动终端中加装温度计来实时获得。
上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
检测更新单元4,用于在特定时间内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是否小于等于预定变化值,若是,则提示用户当前输出显示信息的字号;若否,则重新获得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用户与移动终端的距离的预定变化值可以是移动终端根据不同的情景模式来确定,也可以是用户根据所处的环境而设定,具体若用户在汽车或火车等较颠簸的环境下使用移动终端,则预定时间可以较长一些,预定变化值可以大一些,例如预定时间可以设定为1分钟或40秒,预定变化值可以设定为3cm或5cm;若用户在相对平稳的家里或办公室使用移动终端,则预定时间可以较短一些,预定变化值可以小一些,例如预定时间可以设定为30秒或20秒,预定变化值可以设定为2cm或1cm。
上述移动终端中包含的各单元的处理功能的具体实现方式在之前的方法实施例中已经描述,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通过用户设定相应的模式后,根据用户与移动终端之间距离的变化,随时调节输出显示信息字体的大小,使用户可以在不同的距离都能够清楚的看见信息,给用户带来了方便,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