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金属复合吸声板声屏障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金属复合吸声板声屏障。
背景技术
声屏障是位于声源与受声点之间的具有足够面密度的声遮挡结构,利用声源
两侧局部地区建造的有限长声屏障可使声源的运行噪声在传播过程中有一显著
的附加衰减,从而减弱接收者所在的一定区域内的噪声影响,以改善周围环境的
声环境质量。这样的设施就称为声屏障。声屏障的作用是阻挡直达声的传播,隔
离透射声,使绕射声有足够的衰减。目前声屏障种类很多,根据材料可以分为有
机、无机和金属声屏障三大类。无机声屏障典型代表为玻璃钢声屏障,它的不足
之处在于耐光、耐老化性能以及成色不宜控制,而且成本很高;金属声屏障典型
产品为铝合金声屏障,他有很多优点诸如美观、防腐性能强,便于运输和安装;
但是成本最高,振动频率同车辆振动频率接近,变形量大,后期安全系数低,不
能一劳永逸,后期维护费用高,所以不便于大面积推广使用。针对以上两种材质,
无机材料声屏障具有成本低、后期维护费用低、电绝缘性能好、结构安全高等优
点,但是一般无机材料声屏障的吸声性能有限,本发明中的非金属复合吸声板声
屏障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声性能好,力学
性能优良的非金属复合吸声板声屏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非金属复合吸声板声屏障,主要由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板合面层、第一
聚酰亚胺泡沫吸声材料层、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板背层依次粘贴在一起。
进一步地,非金属复合吸声板声屏障,主要由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板合面层、
第一聚酰亚胺泡沫吸声材料层、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板隔层、第二聚酰亚胺泡沫
吸声材料层和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板背层依次粘贴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板合面层和背层均主要是由水泥、珍珠
岩、中砂和φ6mm的钢筋所组成,其中钢筋作为承重骨架浇筑在水泥珍珠岩复合
吸声板内,以增加非金属复合吸声板声屏障的抗风压性能和抗弯曲断裂荷载等力
学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板隔层不含钢筋骨架。是由于面层和背
层的强度已经达到要求,为节省成本,故隔层不含钢筋骨架。
进一步地,每立方所述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板中,珍珠岩为1.15-1.30m3,
水泥量250-360kg/m3,中砂量240-320kg/m3,造孔剂量为0.8-1.5kg,矿物纤
维为0.3-0.8kg,憎水剂为1-8kg,加水量为100-200kg。
进一步地,所述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板合面层为波浪尖劈型,以提高复合
吸声板的吸声性能。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采用聚酰亚胺作为
内部吸声材料,安装过程中,无玻璃纤维等刺激人体皮肤和器官的有害物质飞出,
安全环保;(2)采用两层吸声结构,可大大提高产品的吸声性能;(3)采用钢筋
作为承重骨架浇筑在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板内,可大大提高产品抗风压和抗弯曲
断裂荷载等力学性能;(4)面层采用波浪尖劈型,可增加声波能量损失,提高吸
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中,
珍珠岩为膨胀珍珠岩,密度在50Kg/m3-70Kg/m3之间。
水泥为普通硅酸盐425水泥。
中砂是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砂,密度在1400
Kg/m3-1500Kg/m3之间。
矿物纤维的平均长度在1.0~4.0mm之间,纤维平均直径在3.0~8.0μm之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非金属复合吸声板声屏障,主要由波浪尖劈型
的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板合面层、第一聚酰亚胺泡沫吸声材料层、水泥珍珠岩复
合吸声板隔层、第二聚酰亚胺泡沫吸声材料层和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板背层依次
粘贴在一起。
其中,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板合面层和背层均主要是由水泥、珍珠岩、中砂
和φ6mm的钢筋所组成,其中钢筋作为承重骨架浇筑在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板
内。所述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板隔层不含钢筋骨架。
上述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板合面层、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板隔层以及水泥珍
珠岩复合吸声板背层中所用的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板,每立方水泥珍珠岩复合吸
声板中:珍珠岩按照体积为1.15m3,水泥量250kg/m3,中砂量240kg/m3,造孔
剂量为0.8kg,矿物纤维为0.3kg,憎水剂为1kg,加水量为100kg。
憎水剂和造孔剂选用常见品牌型号即可,无特殊要求。
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板合面层的厚度为20~80mm(不含尖劈高度),水泥
珍珠岩复合吸声板隔层的厚度为10~50mm,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板背层的厚度
为20~80mm;第一聚酰亚胺泡沫吸声材料层和第二聚酰亚胺泡沫吸声材料层的
厚度为20~100mm。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每立方水泥珍珠岩复合吸
声板中:珍珠岩为1.30m3,水泥量360kg/m3,中砂量320kg/m3,造孔剂量为1.5kg,
矿物纤维为0.8kg,憎水剂为8kg,加水量为200kg。
其靠近面层的聚酰亚胺泡沫(即上述的第一聚酰亚胺泡沫吸声材料层)厚度
为30mm,靠近背层的聚酰亚胺泡沫(即第二聚酰亚胺泡沫吸声材料层)厚度为
20mm。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每立方水泥珍珠岩复合吸
声板中:珍珠岩为1.20m3,水泥量300kg/m3,中砂量280kg/m3,造孔剂量为1.2kg,
矿物纤维为0.6kg,憎水剂为5kg,加水量为150kg。
其靠近面层的聚酰亚胺泡沫(即上述的第一聚酰亚胺泡沫吸声材料层)厚度
为50mm,靠近背层的聚酰亚胺泡沫(即第二聚酰亚胺泡沫吸声材料层)厚度为
30mm,水泥珍珠岩复合吸声板隔层厚度为20mm。
采用本结构与常规声屏障进行对比实验后的数据,按照什么标准进行检测
的:
![]()
实施例4: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非金属复合吸声板声屏障中
不含隔层;
具有一层聚亚酰胺泡沫吸声材料层,其厚度为80mm。
实施例5: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非金属复合吸声板声屏障中
不含隔层;
具有一层聚亚酰胺泡沫吸声材料层,其厚度为50mm。
本发明按照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
定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