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亚纳秒高压脉冲测量系统.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72668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5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53394.6

申请日:

2010.04.23

公开号:

CN101839939A

公开日:

2010.09.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1R 19/00申请日:20100423|||公开

IPC分类号:

G01R19/00; G01R15/06

主分类号:

G01R19/00

申请人:

重庆大学

发明人:

姚陈果; 赵东阳; 唐炬; 李成祥; 张晓星; 米彦; 孙才新

地址:

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代理人:

胡正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亚纳秒高压脉冲测量系统,涉及测量同轴电缆中传输的亚纳秒高压脉冲信号的测量装置。本发明主要包括同轴电容分压器、无感电阻、示波器。本发明装置的同轴电容分压器有效的利用了结构的内、外导体与同轴电缆之间的杂散参数,元器件采用压接方式相连接,有效减小了引线电感,提高了系统测量带宽。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改变同轴电缆中信号传输的介质结构,对原传输的信号无影响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同轴电缆中高压脉冲信号的测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亚纳秒高压脉冲测量系统, 主要包括无感电阻和示波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 量系统还有同轴电容分压器, 同轴电容分压器主要由铜片 (4)、 聚乙烯绝缘薄膜片 (6)、 SMA 接口 (5)、 U 形夹 (2) 组成, 铜片 (4) 的一面紧密粘贴在同轴电缆的一小切口内的剥去外 皮和接地网 (7) 的绝缘层 (8) 的外表面上, 铜片 (4) 的另一面紧密粘贴聚乙烯绝缘薄膜片 (6), 市购的 SMA 接口 (5) 主要由中心芯线和接地外壳组成, SMA 接口 (5) 装设在铜片 (4) 和 聚乙烯绝缘薄膜片 (6) 的外侧, SMA 接口 (5) 的中心芯线穿过聚乙烯绝缘薄膜片 (6) 的中 心与铜片 (4) 紧密连接, U 形夹 (2) 为 2 个两端带有连接耳的半圆环形的铜质套箍, 其半圆 环的内径与同轴电缆的接地网 (7) 的外径匹配, 在 U 形夹 (2) 的上半圆环的顶部设置一个 小孔, SMA 接口 (5) 装设在该小孔中, U 形夹 (2) 通过其两端连接耳上的螺孔和螺钉 (1) 固 定在一小段剥去外皮的同轴电缆的接地网 (7) 的外表面上, 并将 SMA 接口 (5) 的外壳也可 靠地与同轴电缆的接地网 (7) 连接 ; 无感电阻 (Rp) 为市购超高频无感电阻元件, 其阻值为 1.5 ~ 100kΩ, 其两端分别配置 有 SMA 接口, 无感电阻 (Rp) 两端的 SMA 接口分别与分压器的 SMA 接口 (5) 和连接电缆的一 端相连接, 连接电缆为市购超高频电缆元件, 其一端配有 SMA 接口, 并与无感电阻 (Rp) 一端 的 SMA 接口相连接, 另一端配有 BNC 接口并与示波器输入端直接对接 ; 示波器为市购设备, 其带宽为 6GHz、 实时采样率为 20GS/s、 通道匹配内阻 1MΩ 和 50Ω 可选, 测量时选择示波器输入端通道匹配电阻 (Rl) 为 50Ω。

说明书


一种亚纳秒高压脉冲测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亚纳秒高压脉冲测量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测量同轴电缆中传 输的亚纳秒高压脉冲信号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示波器对低压脉冲信号进行直接测量, 是非常便捷的工程技术手段, 然而对 于高压脉冲信号, 不能直接利用示波器进行观测。亚纳秒高压脉冲信号常用同轴电缆作为 传输介质, 因此, 对同轴电缆中传输的亚纳秒高压脉冲信号进行精确测量, 并为通讯、 雷达、 医疗等行业提供可靠而精确的亚纳秒脉冲信号源, 是工程技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现有高压脉冲信号的测量装置, 如申请号为 200910022780.9 的 “用于纳秒级高压 脉冲测量的同轴 - 对称分立型电容分压器” 专利, 公开的电容分压器包括圆柱形铜导体、 屏 蔽接地外壳、 环氧树脂、 电极、 4 个分压盒和低压电容等。该电容分压器的主要缺点是 : 测量 时需要在导线周围浇注环氧树脂、 植入电极包裹、 安装分压盒等, 该电容分压器结构复杂、 不便操作、 且成本高较高 ; 改变了传输纳秒高压脉冲信号的导线周围的介质, 对源信号有很 大影响, 影响了测量的准确性 ; 引入了接线电感, 降低了测量的带宽, 该电容分压器应用范 围有限, 不能满足亚纳秒甚至更窄高压脉冲精确测量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高压脉冲信号测量装置的不足, 提供一种亚纳秒高压脉 冲测量系统, 具有既不影响同轴电缆中的传输信号, 又能准确测量其传输的亚纳秒高压脉 冲信号, 测量精度高, 带宽高, 且结构简单, 安装方便等特点。
     本发明的机理是 : 同轴电容分压器安装于被测量的同轴电缆之上, 同轴电缆和分 压器之间的杂散参数分别构成了分压器的高压臂电容 Ch 和低压臂电容 Cl ; 由分压器引出的 亚纳秒低压脉冲测量信号, 经无感电阻 Rp 引至连接电缆一端 ; 连接电缆为市购元件, 阻抗 为 Z0(50Ω), 其另一端通过接口与示波器相连 ; 示波器为市购器件, 匹配内阻 Rl 可选 (50Ω 或 1MΩ) ; 当被测量脉冲信号的脉宽为亚纳秒级 ( 脉宽为 τ), 并满足条件 Rp(Ch+Cl) >> τ, 当示波器匹配内阻 Rl 选为 50Ω 时, 示波器显示的脉冲波形即为幅值衰减的同轴电缆中 传输的亚纳秒高压脉冲信号, 其幅值衰减倍数为 (Rp/Rl)×(1+Cl/Ch)。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亚纳秒高压脉冲测量系统, 主要包括同轴电 容分压器、 无感电阻、 和示波器。
     同轴电容分压器 ( 以下简称分压器 ) 主要由铜片、 聚乙烯绝缘薄膜片、 SMA 接口、 U 形夹组成。 铜片的一面紧密粘贴在同轴电缆的一小切口内的剥去外皮和接地网的绝缘层的 外表面上, 铜片的另一面紧密粘贴聚乙烯绝缘薄膜片。 市购的 SMA 接口 ( 类似于接线端子的 接口, 因亚纳秒脉冲信号的带宽较高, 需用 SMA 接口才能无损地精确引出亚纳秒脉冲信号 ) SMA 接 主要由中心芯线和接地外壳组成, SMA 接口装设在铜片和聚乙烯绝缘薄膜片的外侧, 口的中心芯线穿过聚乙烯绝缘薄膜片的中心与铜片紧密连接。U 形夹为 2 个两端带有连接耳的半圆环形的铜质套箍, 其半圆环的内径与同轴电缆的接地网的外径匹配, 在 U 形夹的 上半圆环的顶部设置一个小孔, SMA 接口装设在该小孔中, U 形夹通过其两端连接耳上的螺 孔和螺钉固定在一小段剥去外皮的同轴电缆的接地网的外表面上, 并将 SMA 接口的外壳也 可靠地与同轴电缆的接地网连接。 因此同轴电缆的芯线和铜片之间构成了分压器的高压臂 电容 (Ch), 铜片和铜质 U 形夹之间构成分压器的低压臂电容 (Cl), 同轴电缆绝缘层和聚乙烯 绝缘薄膜片分别构成了高、 低压臂电容 (Ch、 Cl) 的绝缘介质。
     无感电阻为市购超高频无感电阻元件, 其阻值为 1.5 ~ 100kΩ, 其两端分别配置 有 SMA 接口, 无感电阻两端的 SMA 接口分别与分压器的 SMA 接口和连接电缆的一端相连接 ; 连接电缆为市购超高频电缆元件, 其一端配有 SMA 接口, 并与无感电阻的一端相连接, 另一 端配有 BNC 接口 ( 类似于接线端子的接口 ), 并与示波器输入端直接对接。
     示波器为市购设备 ( 带宽为 6GHz、 实时采样率为 20GS/s、 通道匹配内阻 1MΩ 和 50Ω 可选 ), 测量时选择示波器输入端通道匹配电阻为 50Ω, 则由示波器直接读出同轴电 缆中传输的亚纳秒高压脉冲信号。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 主要有以下效果 :
     (1) 同轴电容分压器巧妙的利用了结构的内、 外导体与同轴电缆之间的杂散参数, 安装简单、 便于操作, 且不改变同轴电缆中信号传输的介质结构, 对原信号无影响。 (2) 同轴电容分压器各元器件采用压接方式相连接, 有效减小了引线电感, 提高了 系统测量带宽。
     (3) 整个测量系统结构紧凑, 各个部分可独立拆装, 安装方便, 有效满足了同轴电 缆中亚纳秒高压脉冲信号的测量需要。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
     图 2 为本发明的同轴电容分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
     图 3 为本实施例 1 实测的脉冲信号波形图。
     其中 : a 为测量信号波形图, b 为被测脉冲源信号波形图。
     图中 : Vi 同轴电缆中传输信号, Ch 高压臂电容, Cl 低压臂电容, Rp 无感电阻, Z0 连 接电缆阻抗, Rl 示波器匹配内阻, V0 示波器输出信号, 1 螺钉, 2U 形夹, 3 电缆芯线, 4 铜片, 5SMA 接口, 6 聚乙烯绝缘薄膜片, 7 接地网, 8 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1
     如图 1 ~ 2 所示, 一种亚纳秒高压脉冲测量系统, 主要包括同轴电容分压器、 无感 电阻 Rp、 和示波器。
     同轴电容分压器 ( 以下简称分压器 ) 主要由铜片 4、 聚乙烯绝缘薄膜片 6、 SMA 接 口 5、 U 形夹 2 组成。铜片 4 的一面紧密粘贴在同轴电缆的一小切口内的剥去外皮和接地网 7 的绝缘层 8 的外表面上, 铜片 4 的另一面紧密粘贴聚乙烯绝缘薄膜片 6。市购的 SMA 接口 5( 类似于接线端子的接口, 因亚纳秒脉冲信号的带宽较高, 需用 SMA 接口 5 才能无损地精确引出亚纳秒脉冲信号 ) 主要由中心芯线和接地外壳组成, SMA 接口 5 装设在铜片 4 和聚 乙烯绝缘薄膜片 6 的外侧, SMA 接口 5 的中心芯线穿过聚乙烯绝缘薄膜片 6 的中心与铜片 4 紧密连接。U 形夹 2 为 2 个两端带有连接耳的半圆环形的铜质套箍, 其半圆环的内径与同 轴电缆的接地网 7 的外径匹配, 在 U 形夹 2 的上半圆环的顶部设置一个小孔, SMA 接口 5 装 设在该小孔中, U 形夹 2 通过其两端连接耳上的螺孔和螺钉 1 固定在一小段剥去外皮的同 轴电缆的接地网 7 的外表面上, 并将 SMA 接口 5 的外壳也可靠地与同轴电缆的接地网 7 连 接。因此, 同轴电缆的芯线 3 和铜片 4 之间构成了分压器的高压臂电容 Ch, 铜片 4 和铜质 U 形夹 2 之间构成分压器的低压臂电容 Cl, 同轴电缆绝缘层 8 和聚乙烯绝缘薄膜片 6 分别构 成了高、 低压臂电容 Ch、 Cl 的绝缘介质。
     无感电阻 Rp 为市购超高频无感电阻元件, 其阻值为 1.5kΩ, 其两端分别配置有 SMA 接口, 无感电阻 Rp 两端的 SMA 接口分别与分压器的 SMA 接口 5 和连接电缆的一端相连 接; 连接电缆为市购超高频电缆元件, 其一端配有 SMA 接口, 并与无感电阻 Rp 的一端相连 接, 另一端配有 BNC 接口 ( 类似于接线端子的接口 ), 并与示波器输入端直接对接。
     示波器为市购设备 ( 带宽为 6GHz、 实时采样率为 20GS/s、 通道匹配内阻 1MΩ 和 50Ω 可选 ), 测量时选择示波器输入端通道匹配电阻 Rl 为 50Ω, 则由示波器直接读出同轴 电缆中传输的亚纳秒高压脉冲信号。
     实施例 2
     一种亚纳秒高压脉冲测量系统, 同实施例 1, 其中 : 无感电阻 Rp 的阻值为 50kΩ。
     实施例 3
     一种亚纳秒高压脉冲测量系统, 同实施例 1, 其中 : 无感电阻 Rp 的阻值为 100kΩ。
     实验结果
     用本实施例 1 的亚纳秒高压脉冲测量系统进行测试。同轴电容分压器铜片 4 尺寸 如下 : 长度为 10mm, 宽度为 5mm, 厚度为 0.11mm ; 同轴电缆芯线 3 的半径为 1.35mm, 电缆绝 缘层 8 半径为 4.63mm, 分别对同轴电容分压器构成的高、 低压臂电容 Ch、 Cl 分别进行理论计 算, 并结合仪器测量进行校正, 分压器高压臂电容 Ch 为 0.15pF, 低压臂电容 Cl 为 8pF。无感 电阻 Rp 为 1.5kΩ。整个测量系统的分压比为 (1500/50)×(1+7.44/0.15) = 1518, 分别将 同轴电缆中传输的被测脉冲源信号及经测量系统引出的测量信号输入示波器的不同通道 进行测试, 其测量结果如图 3 所示。
     图3中: 被测脉冲源信号 b 的幅值 3.8V, 上升沿 700ps, 下降沿 700ps, 脉宽 800ps 左右 ; 测量信号 a 的幅值 2.5mV, 上升沿 700ps, 下降沿 700ps, 脉宽 800ps 左右。由此可见 : 测量系统的同轴电容分压器杂散电感极小, 能够响应同轴电缆中传输的亚纳秒脉冲信号 ; 脉冲源信号与测量信号的幅值比为 1520, 这一比值与测量系统的理论分压比 1518 基本相 符, 相对误差约为 0.1%, 满足了测量精度要求。 因此, 本发明能准确测量同轴电缆中传输的 亚纳秒高压脉冲信号。
     本发明的亚纳秒高压脉冲测量系统结构紧凑, 各个部分可独立拆装, 安装方便, 且 不改变脉冲源信号传输的介质结构, 对原信号无影响, 有效满足了同轴电缆中亚纳秒高压 脉冲信号的测量需要。

一种亚纳秒高压脉冲测量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亚纳秒高压脉冲测量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亚纳秒高压脉冲测量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亚纳秒高压脉冲测量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亚纳秒高压脉冲测量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亚纳秒高压脉冲测量系统,涉及测量同轴电缆中传输的亚纳秒高压脉冲信号的测量装置。本发明主要包括同轴电容分压器、无感电阻、示波器。本发明装置的同轴电容分压器有效的利用了结构的内、外导体与同轴电缆之间的杂散参数,元器件采用压接方式相连接,有效减小了引线电感,提高了系统测量带宽。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改变同轴电缆中信号传输的介质结构,对原传输的信号无影响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同轴电缆中高压脉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测量;测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