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对法院庭审旁听人员进行检测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安检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对法院庭审旁听人员进行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法院审理案件过程中, 除了涉及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特殊案件外, 其他案件均公开审理。庭审时, 允许旁听人员到法庭进行旁听。由于法院资源的有限性, 一 个法庭只能允许一部分人旁听, 所以当旁听人员的数量超出了法庭能够容纳的范围时, 只 能对旁听人员的数量进行限制, 从而造成了被限制人员的时间和费用的浪费。
此外, 对于一些不适合旁听某一案件庭审的人员, 例如, 嫌疑人、 证人, 或者经常扰 乱法庭秩序的人员, 有必要限制其进入法庭。通常情况下, 由安检人员查看其身份证, 并主 观判断身份证上的人是否与持有该身份证的人相同。由于人的主观判断难免会出现错误, 而且检测效率也很低, 并需要专人职守, 浪费人力, 因此需要一种客观的方法来确保被限制 人员不进入法庭。
目前, 在法院的入口处一般都设有通过式的金属探测安检门, 但其仅仅能够检测 出被检人员身上是否携带金属制的危险品, 而不能确认被检人员的身份, 因此无法保证被 限制人员不进入法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准确性和效率高的用于对 法院庭审旁听人员进行检测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用于对法院庭审旁听人员 进行检测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在法院公布案件审理信息后, 旁听人员预定某一案件的旁听席位 ;
(2) 在开庭审理前, 采集旁听人员所持身份证信息 ; 查询该身份证所有人是否为 预定人员中的一位, 如否, 则发出报警信息 ;
(3) 采集身份证持有人的面部图像, 提取身份证持有人的面部图像与身份证所有 人的面部图像的面部特征后进行对比, 如果一致, 则通过检测, 否则发出报警信息。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法院庭审旁听人员进行检测的方法, 步骤 (1) 中所述的旁 听人员预定某一案件的旁听席位通过网络远程预定。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法院庭审旁听人员进行检测的方法, 通过网络远程预定旁 听席位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
填写预订人身份信息及所要预定的案件名称, 所述预订人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号 码;
通过网络向法院方提交预定请求 ;
法院方检测预订人是否为被限制人员, 如是, 则返回预定失败信息 ;判断该案件的旁听席位是否有剩余, 如是, 则返回预定成功信息 ; 如否, 则返回预 定失败信息。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法院庭审旁听人员进行检测的方法, 通过网络远程预定旁 听席位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
填写预订人身份信息及所要预定的案件名称, 所述预订人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号 码;
通过网络向法院方提交预定请求 ;
判断该案件的旁听席位是否有剩余, 如是, 则返回预定成功信息 ; 如否, 则返回预 定失败信息。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法院庭审旁听人员进行检测的方法, 步骤 (2) 中还包括判 断该旁听人员是否为被限制人员的操作, 如是, 则发出报警信息。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法院庭审旁听人员进行检测的方法, 所述查询该旁听人员 是否为预定人员中的一位通过核对身份证号码确认。
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 通过旁听席位事先预定以及通过面部图像检测身份证持有 人与身份证所有人是否为同一人的方式, 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并保证了被限制人 员和未预定人员不进入法庭。 附图说明
图 1 是实施例 1 中预定旁听席位流程图 ; 图 2 是实施例 1 中旁听人员进入法庭前的检测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 : 旁听人员首先需要预定旁听席位, 如果未预定则不允许进 入法庭。 预定的旁听人员在进入法庭前, 需要根据身份证核实该旁听人员是否已经预定, 以 及身份证持有人是否是本人, 如果核对无误, 则允许进入法庭。
实施例 1
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包括以下步骤 :
(1) 旁听人员预定旁听席位。
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 法院在开庭审理前都会发布公告, 告知公众开庭审理的案 件名称、 当事人、 案由、 开庭审理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公众如果想要旁听该案件, 可以在法院 网站上提供的旁听席位网上预定系统进行远程预定。当然也可以到法院进行预定。图 1 出 示了旁听席位预定的流程。首先填写预定人员个人信息及预定案件名称, 个人信息包括姓 名、 身份证号码、 家庭住址、 联系方式等信息。 身份证号码和预定案件名称为必填选项。 信息 填写完成后, 向法院方提交预定申请。法院方根据申请人填写的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判断该 申请人是否为被限制人员, 如是则返回 “您不能预定该案件的旁听席位” 等预定失败信息。 否则查看申请人预定案件的旁听席位是否有空余, 如有则返回预定成功信息, 否则返回 “旁 听席位已满” 等预定失败信息。 返回的信息中还可以包括预定席位的座位号码, 进入法庭时 对号入座。(2) 在进入法庭前对旁听人员进行检测。
图 2 出示了旁听人员进入法庭之前的检测流程。首先通过读卡器采集旁听人员所 持身份证信息, 然后与该案件所有预定人员的个人信息进行对比, 如果为预定人员中的一 位, 则通过该检测。查询身份证所有人是否为预定人员中的一位可以通过核对身份证号码 确认。
如果该身份证所有人事先进行了预定, 则采集身份证持有人面部图像, 与身份证 所有人的面部图像进行对比, 如果一致, 则说明该身份证持有人与身份证所有人为同一人, 不存在冒用身份证的情况, 通过检测, 否则发出报警信息。
面部识别可采用如下方法 : 对从身份证中读取的面部图像进行面部特征分析, 取 其特征值进行模数转换, 建立面部图像的数字特征模型 ; 然后用摄像机或数码照相机拍摄 身份证持有人的面部图像, 进行同样的处理后, 与身份证中面部图像的数字特征模型进行 对比, 如果一致, 则通过检测。
实施例 2
与实施例 1 不同的是 : 在进行旁听席位预定时, 不检测预订人是否为被限制人员, 只要旁听席位有空缺, 则预定成功。在进入法庭前, 再检测身份证所有人是否为被限制人 员。可以在检测是否预定之前, 也可以在检测完是否预定之后检测是否为被限制人员。
显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 神和范围。这样, 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 之内, 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