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8095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14 CN 104280952 A (21)申请号 201410531492.7 (22)申请日 2014.10.10 G02F 1/1343(2006.01) G02F 1/133(2006.01) (71)申请人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地址 201108 上海市闵行区华宁路 3388 号 申请人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席克瑞 崔婷婷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91 代理人 刘松 (54) 发明名称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57)。
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其驱动方 法及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 相对设置的 上基板和下基板, 位于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位于 上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 位于下基板一侧相互绝 缘的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 ; 对这三个电极分别连 接第一电压、 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 ; 当第一电压 与第二电压极性相反且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 相同时, 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一显示状态 ; 当第 一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第二电压与第三电 压极性相反时, 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示状态 ; 通过改变两基板之间的电场而无需设置取向层来 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 不仅可以简化液晶显 示面板的制作工艺, 而且可以。
3、选择驱动电压低、 响 应速度快的液晶分子以降低其功耗并提高其响应 速度。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11 页 附图 18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18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80952 A CN 104280952 A 1/3 页 2 1.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包括 : 相对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 位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 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位于所述上基板面向所述下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 位于所述下基板面 向所述上基板一侧的相互电性绝缘的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 ; 通过对所述第一电极、 。
4、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分别连接第一电压、 第二电压和 第三电压 ; 其中, 当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极性相反且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同 时, 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一显示状态 ; 当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反 时, 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示状态。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一显 示状态时, 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大小相等。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 示状态时, 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大小相等。 4. 。
5、如权利要求 1-3 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位于所述上基 板背向所述下基板一侧的第一偏光片和位于所述下基板背向所述上基板一侧的第二偏光 片 ; 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相互垂直, 且所述液晶 层包括正性液晶分子 ; 所述第一显示状态为黑态, 所述第二显示状态为白态。 5. 如权利要求 1-3 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位于所述上基 板背向所述下基板一侧的第一偏光片和位于所述下基板背向所述上基板一侧的第二偏光 片 ; 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相互垂直, 且所述液晶 层包括负性液晶。
6、分子 ; 所述第一显示状态为白态, 所述第二显示状态为黑态。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为第一公共电极, 所 述第二电极为第二公共电极, 所述第三电极包括多个独立的像素电极。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与所述像素电 极同层设置。 8.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与所述像素电 极异层设置。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位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与 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绝缘层 ; 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位于所述绝缘层上方 ; 所述像素电极。
7、位于所述绝缘层下方 ; 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为网状结构。 10.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位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 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绝缘层 ; 所述第二公共电极位于所述绝缘层下方 ; 所述像素电极位于所述绝缘层上方 ; 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和所述像素电极中至少有一个为网状结构。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80952 A 2 2/3 页 3 11.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位于所述下基板面向所 述上基板一侧的信号传输线 ; 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在所述下基板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信号 传输线。 12.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
8、液晶显示面板,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位于所述上基板面向所 述下基板一侧的遮光层。 13.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位于所述上基板面向所 述下基板一侧的第一取向层 ; 和 / 或, 位于所述下基板面向所述上基板一侧的第二取向层。 14. 一种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如权利要求 1-13 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15. 一种如权利要求 1-13 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对所述第一电极、 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分别连接第一电压、 第二电压和第三 电压 ; 其中, 当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极。
9、性相反且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 相同时, 确定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一显示状态 ; 当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 相反时, 确定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示状态。 16. 如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驱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为第一公共电极, 所述 第二电极为第二公共电极, 所述第三电极包括多个独立的像素电极。 17. 如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驱动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 压极性相反且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同时, 确定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一 显示状态, 具体包括 : 当确定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
10、电压大小相等时, 确定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一显 示状态。 18. 如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驱动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三电 压极性相同且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反时, 确定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二 显示状态, 具体包括 : 当确定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大小相等时, 确定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 示状态。 19. 如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驱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 : 位于所述 上基板背向所述下基板一侧的第一偏光片和位于所述下列基板背向所述上基板一侧的第 二偏光片 ; 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相互垂直, 。
11、且所 述液晶层包括正性液晶分子 ; 当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极性相反且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 相同时, 确定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一显示状态, 具体包括 : 当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极性相反且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 相同时, 确定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黑态 ; 当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 相反时, 确定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示状态, 具体包括 : 当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 相反时, 确定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白态。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80952 A 3 。
12、3/3 页 4 20. 如权利要求 16 所述的驱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 : 位于所述 上基板背向所述下基板一侧的第一偏光片和位于所述下列基板背向所述上基板一侧的第 二偏光片 ; 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相互垂直, 且所 述液晶层包括负性液晶分子 ; 当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极性相反且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 相同时, 确定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一显示状态, 具体包括 : 当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极性相反且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 相同时, 确定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白态 ; 当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
13、同且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 相反时, 确定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示状态, 具体包括 : 当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 相反时, 确定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黑态。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80952 A 4 1/11 页 5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液晶显示面板主要由阵列基板, 对向基板, 以及位于该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组 成。在阵列基板面向液晶分子的一侧以及对向基板面向液晶分子的一侧均设置有取向层。
14、, 取向层对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具有取向作用。 取向层面向液晶分子的一侧具有按一定方向 摩擦后形成的沟槽, 靠近取向层的液晶分子在初始状态下沿沟槽定向排列。 0003 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 需要设置取向层控制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 以实现液晶 显示面板的黑态显示和白态显示, 这样, 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 并且, 在 利用取向层对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进行取向时, 需要考虑液晶分子粘度系数等因素, 会导 致液晶显示面板的响应速度较慢, 功耗较大。 0004 因此, 如何简化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 提高其响应速度, 并降低其功耗, 是本 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
15、05 有鉴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用以 简化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 提高其响应速度, 并降低其功耗。 0006 因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包括 : 相对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 板, 位于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位于所述上基板面向所述下基板一侧的 第一电极, 位于所述下基板面向所述上基板一侧的相互电性绝缘的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 ; 0007 通过对所述第一电极、 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分别连接第一电压、 第二电 压和第三电压 ; 其中, 0008 当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极性相反且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 。
16、相同时, 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一显示状态 ; 0009 当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 相反时, 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示状态。 0010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 包括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 面板。 0011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包括 : 0012 对所述第一电极、 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分别连接第一电压、 第二电压和 第三电压 ; 其中, 0013 当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极性相反且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 极性相同时, 确定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一显示状态 ; 0014 当。
17、确定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三电压 极性相反时, 确定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示状态。 说 明 书 CN 104280952 A 5 2/11 页 6 001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 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面板 包括 : 相对设置的上基板和下基板, 位于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位于上基板一侧的第一电 极, 位于下基板一侧相互绝缘的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 ; 对这三个电极分别连接第一电压、 第 二电压和第三电压 ; 当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极性相反且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同时, 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一显示状态 ; 当第一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第。
18、二电压与第三电压 极性相反时, 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示状态 ; 通过改变两基板之间的电场而无需设置取 向层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 不仅可以简化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 而且可以选择 驱动电压低、 响应速度快的液晶分子以降低其功耗并提高其响应速度。 附图说明 0016 图 1a 和图 1b 分别为 TN 显示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白态和黑态时的结构示意 图 ; 0017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分子为正性液晶分子的液晶显示面板处于黑态 时的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3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分子为正性液晶分子的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白态 时的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4 为本发。
19、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分子为负性液晶分子的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白态 时的结构示意图 ; 0020 图 5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分子为负性液晶分子的液晶显示面板处于黑态 时的结构示意图 ; 0021 图 6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在未加电时的结构示意图 ; 0022 图 7 为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的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 分别连接电压的示意图 ; 0023 图 8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下基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 0024 图 9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下基板一侧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 0025 图 10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下基板。
20、一侧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 0026 图 11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下基板一侧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 0027 图 12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下基板一侧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 0028 图 13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下基板一侧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 0029 图 14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下基板一侧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 0030 图 15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下基板一侧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 0031 图 16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下基板一侧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 0032 图 17a- 图 17d 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
21、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网状结构的示意图 ; 0033 图 18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0034 图 19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 0035 图 20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 0036 图 21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分子为正性液晶分子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 法的流程图 ; 0037 图 22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分子为负性液晶分子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 说 明 书 CN 104280952 A 6 3/11 页 7 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
22、板、 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的 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0039 附图中各膜层的形状和厚度不反映其真实比例, 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 0040 对于现有的扭转向列 (Twisted Nematic,TN) 型液晶显示面板来说, 如图 1a 和 图 1b 所示, 包括 : 第一基板 101、 第二基板 102、 位于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 103( 以向列 型液晶分子为例 )、 位于第二基板 102 面向液晶分子 103 一侧的薄膜晶体管 (Thin Film Transistor,TFT)( 图中未示出 )、 像素电极 104 和第一取向层 105、 位于第一基板 101 面向 液晶分。
23、子 103 一侧的公共电极 106 和第二取向层 107、 位于第二基板 102 背向液晶分子 103 一侧的第一偏光片 108 以及位于第一基板 101 背向液晶分子 103 一侧的第二偏光片 109 ; 其中, 第一取向层 105 的摩擦方向与第二取向层 107 的摩擦方向相互垂直, 第一偏光片 108 的透光轴方向与第二偏光片 109 的透光轴方向相互垂直。在 TFT 处于关闭状态时, 如图 1a 所示, 像素电极 104 与公共电极 106 之间未形成电场, 经过第一偏光片 108 后的线偏振光经 过液晶分子 103 后旋转 90, 成为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片 109 的透光轴方向相同的。
24、线偏振 光, 可以从第二偏光片 109 一侧出射 ( 如图 1a 所示的虚线所示 ), 从而实现白态显示, 即背 光透射而过, 呈白色状态 ; 在TFT处于开启状态, 对像素电极104加载灰阶电压信号时, 如图 1b 所示, 像素电极 104 与公共电极 106 之间形成的垂直电场使得液晶分子 103 相对于第二 基板 102 垂直排列, 经过第一偏光片 108 后的线偏振光经过液晶分子 103 后不发生旋转, 其 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片 109 的透光轴方向相互垂直, 不能从第二偏光片 109 一侧出射 ( 如 图 1b 所示的虚线所示 ), 从而实现黑态显示, 即线偏振光被吸收, 无光线射出。
25、, 呈黑色显示。 0041 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 需要设置取向层控制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 使得液晶显 示面板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 并且, 在利用取向层对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进行取向时, 需要 考虑液晶分子粘度系数等因素, 会导致液晶显示面板的响应速度较慢, 功耗较大。 0042 基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如图 2- 图 5 所示, 包括 : 相对设 置的上基板 1 和下基板 2, 位于上基板 1 和下基板 2 之间的液晶层 3, 位于上基板 1 面向下 基板2一侧的第一电极4, 位于下基板2面向上基板1一侧的相互电性绝缘的第二电极5和 第三电极 6 ; 0043 通过对第。
26、一电极 4、 第二电极 5 和第三电极 6 分别连接第一电压、 第二电压和第三 电压 ; 其中, 0044 当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极性相反且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同时, 使液晶显示 面板处于第一显示状态 ; 0045 当第一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反时, 使液晶显示 面板处于第二显示状态。 004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 由于通过改变两基板之间的电场而无需 设置取向层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 不仅可以简化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 而且可 以选择驱动电压低、 响应速度快的液晶分子以降低其功耗并提高其响应速度。 0047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
27、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 在未对第一电极 4、 说 明 书 CN 104280952 A 7 4/11 页 8 第二电极 5 和第三电极 6 连接电压时, 由于在上基板 1 面向下基板 2 的一侧和下基板 2 面 向上基板 1 的一侧均没有设置取向层, 因此, 液晶层 3 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状态为如图 6 所 示的无序状态。 0048 在具体实施时,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 如图 2 和图 4 所示, 当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一显示状态时, 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极性相反 ( 图 2 和图 4 以第一 电压为正电压, 第二电压为负电压为例 ) ; 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同 ( 图 2。
28、 和图 4 以第 二电压和第三电压均为负电压为例)且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大小相等 ; 这样, 第二电极5和 第三电极 6 之间不存在水平电场, 仅在第一电极 4 与第二电极 5 之间以及第一电极 4 与第 三电极 6 之间形成垂直电场。 0049 当然, 当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一显示状态时, 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极性相反, 第一 电压的绝对值与第二电压的绝对值大小可以相等, 或者, 第一电压的绝对值与第二电压的 绝对值大小也可以不相等, 在此不做限定 ; 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同, 第二电压与第三 电压大小也可以不相等 ; 即除了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以及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 形成垂直电场外,。
29、 在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可能还形成水平电场, 在此不作限定。 0050 在具体实施时,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 如图 3 和图 5 所示, 当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示状态时, 第一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同 ( 图 3 和图 5 以第一 电压与第三电压均为正电压为例 ) 且第一电压和第三电压大小相等 ; 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 极性相反(图3和图5以第二电压为负电压, 第三电压为正电压为例) ; 这样, 第一电极4和 第三电极 6 之间不存在垂直电场, 在第二电极 5 和第三电极 6 之间形成水平电场, 在第一电 极 4 和第二电极 5 之间形成垂直电场。 0051 当然, 当液晶。
30、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示状态时, 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反, 第二 电压的绝对值与第三电压的绝对值大小可以相等, 或者, 第二电压的绝对值与第三电压的 绝对值大小也可以不相等, 在此不做限定 ; 第一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同, 第一电压和第三 电压大小也可以不相等 ; 即除了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垂直电场, 在第二电极和 第三电极之间形成水平电场外, 在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可能还形成垂直电场, 在此不 作限定。 0052 在具体实施时,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 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还可以包括 : 位于上基板1背向下基板2一侧的第一偏光片7和位于下基板2背向上基板1。
31、 一侧的第二偏光片 8 ; 第一偏光片 7 的透光轴方向与第二偏光片 8 的透光轴方向相互垂直, 并且, 液晶层 3 包括正性液晶分子 31 ; 如图 2 所示, 第一显示状态为黑态, 如图 3 所示, 第二 显示状态为白态。 0053 具体地, 如图 2 所示, 液晶层 3 中的液晶分子为正性液晶分子 31, 0, 即需要 液晶层 3 中的液晶分子具有正的介电常数异方性。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极性相反, 第二电 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大小相等, 在第一电极 4 与第二电极 5 之间 以及第一电极4与第三电极6之间形成垂直电场(如图2所示的虚线所示), 所有正性液晶 分子 31 。
32、在垂直电场的作用下, 沿垂直于上基板 1 和下基板 2 的方向排列, 此时, 正性液晶分 子31垂直于上基板1、 下基板2取向排列, 从背光源(图中未示出)发出的光经过第二偏光 片8后, 形成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片8的透光轴方向相同的线偏振光, 该线偏振光的偏振方 向与正性液晶分子31的短轴方向平行, 经过正性液晶分子31时, 该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不 说 明 书 CN 104280952 A 8 5/11 页 9 能转动, 以同样的状态射入第一偏光片 7, 该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偏光片 7 的透光轴 方向相互垂直, 该线偏振光被第一偏光片 7 吸收, 不能从第一偏光片 7 一侧出射 ( 如图。
33、 2 所 示的实线所示 ), 液晶显示面板处于完全的黑色状态, 即第一显示状态为黑态, 这种黑态的 显示模式类似于垂直示模式 (Vertical Alignment, VA) 的黑态显示, 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 度较高。由于液晶显示面板处于完全的黑态, 这样, 还可以省去上基板 1 一侧的遮光层的设 置, 不仅可以简化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 还能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尤其适用于 具有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面板。 0054 当然, 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极性相反, 第一电压的绝对值与第二电压的绝对值大 小可以相等, 或者, 第一电压的绝对值与第二电压的绝对值大小也可以不相等, 在此不做限 定 ; 。
34、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同, 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大小也可以不相等, 这样, 在第二 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可能还存在水平电场, 该水平电场与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的垂直 电场之间存在相互交叠的区域, 在该交叠的区域, 液晶分子的短轴方向与上基板和下基板 之间的夹角大于零且小于 90, 此时, 从背光源发出的光经过第二偏光片后, 形成偏振方向 与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相同的线偏振光。 由于该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交叠区域的液 晶分子的短轴方向可能不平行, 则该线偏振光经过液晶分子后可能会发生双折射效应, 使 得该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在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具有分量, 部分该线偏振光从第一偏 光片一侧出射。
35、, 这样, 可能会导致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的水平电场以及第一电极与第 三电极之间的垂直电场相互重叠的区域漏光, 不能呈现 “全黑” 状态, 使液晶显示面板的对 比度下降。 0055 具体地, 如图 3 所示, 液晶层 3 中的液晶分子为正性液晶分子 31, 0, 即需要 液晶层 3 中的液晶分子具有正的介电常数异方性。第一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第一电 压与第三电压大小相等, 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反, 在第二电极5和第三电极6之间形 成水平电场 ( 如图 3 所示的虚线所示 ), 位于水平电场区域的正性液晶分子 31 在水平电场 的作用下, 沿着电场方向倾斜 “躺下” , 此时, 从背光。
36、源 ( 图中未示出 ) 发出的光经过第二偏 光8片后, 形成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片8的透光轴方向相同的线偏振光, 该线偏振光经过此 区域的正性液晶分子31后呈(椭)圆偏振光状态, 该(椭)圆偏振光可以从第一偏光片7一 侧出射(如图3所示的实线所示), 即水平电场区域透光, 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白态, 即第二显 示状态为白态, 这种白态的显示模式类似于面内转换显示模式 (In-Plane Switch,IPS) 的 白态显示 ; 并且, 在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之间形成垂直电场(如图3所示的虚线所示), 位于垂直电场区域的正性液晶分子 31 在垂直电场的作用下, 沿垂直于上基板 1 和下基板 2 的方。
37、向排列, 此时, 从背光源 ( 图中未示出 ) 发出的光经过第二偏光片 8 后, 形成偏振方向 与第二偏光片 8 的透光轴方向相同的线偏振光, 该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位于垂直电场区 域的正性液晶分子31的短轴方向平行, 经过此区域的正性液晶分子31不发生双折射效应, 该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偏光片 7 的透光轴方向相互垂直, 该线偏振光被第一偏光片 7 吸收, 不能从第一偏光片 7 一侧出射 ( 如图 3 所示的实线所示 ), 即垂直电场区域不透光, 因此, 可以将液晶显示面板中需要被遮光层遮挡的信号传输线, 一般为金属走线, 如源 / 漏 极走线 10 等, 设置在垂直电场区域内, 即将液。
38、晶显示面板中需要被遮光层遮挡的信号传输 线, 即金属走线 ( 图中未示出 ) 等设置在第二电极 5 所在区域内, 这样, 可以省去遮光层的 设置, 不仅可以简化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 还能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尤其适用 说 明 书 CN 104280952 A 9 6/11 页 10 于具有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面板。 0056 当然, 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反, 第二电压的绝对值与第三电压的绝对值大 小可以相等, 或者, 第二电压的绝对值与第三电压的绝对值大小也可以不相等, 在此不做限 定 ; 第一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同, 第一电压和第三电压大小也可以不相等, 这样, 在第一 电极与第。
39、三电极之间还存在垂直电场, 该垂直电场与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的水平电场 之间存在相互交叠的区域, 在该交叠的区域, 液晶分子的短轴方向与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 的夹角可能大于零且小于 90, 此时, 从背光源发出的光经过第二偏光片后, 形成偏振方向 与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相同的线偏振光。 由于该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交叠区域的液 晶分子的短轴方向可能不平行, 则该线偏振光经过此区域的液晶分子后可能发生双折射效 应, 该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在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具有分量, 部分该线偏振光从第一 偏光片一侧出射, 这样, 可能会导致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的水平电场以及第一电极与 第三电极之间的垂直电。
40、场相互重叠的区域的亮度下降, 使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下降。 0057 在具体实施时,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 如图 4 和图 5 所示, 还可以包括 : 位于上基板1背向下基板2一侧的第一偏光片7和位于下基板2背向上基板1 一侧的第二偏光片 8 ; 第一偏光片 7 的透光轴方向与第二偏光片 8 的透光轴方向相互垂直, 并且, 液晶层 3 包括负性液晶分子 32 ; 如图 4 所示, 第一显示状态为白态, 如图 5 所示, 第二 显示状态为黑态。 0058 具体地, 如图 4 所示, 液晶层 3 中的液晶分子为负性液晶分子 32, 0, 即需要 液晶层 3 中的液晶分子具有负的。
41、介电常数异方性。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极性相反, 第二电 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大小相等, 在第一电极 4 与第二电极 5 之间 以及第一电极4与第三电极6之间形成垂直电场(如图4所示的虚线所示), 所有负性液晶 分子 32 在垂直电场的作用下, 沿着电场方向倾斜 “躺下” , 此时, 从背光源 ( 图中未示出 ) 发 出的光经过第二偏光片8后, 形成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片的8透光轴方向相同的线偏振光, 该线偏振光经过此区域的负性液晶分子 32 后呈 ( 椭 ) 圆偏振光状态, 该 ( 椭 ) 圆偏振光可 以从第一偏光片 7 一侧出射 ( 如图 4 所示的实线所示 ), 液晶显示面。
42、板处于完全的白态, 即 第一显示状态为白态。此时, 需要在上基板 1 一侧设置遮光层 ( 图中未示出 ) 以遮挡信号 传输线, 一般是金属走线 ( 图中未示出 ) 等。 0059 当然, 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极性相反, 第一电压的绝对值与第二电压的绝对值大 小可以相等, 或者, 第一电压的绝对值与第二电压的绝对值大小也可以不相等, 在此不做限 定 ; 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同, 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大小也可以不相等, 这样, 在第二 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还存在水平电场, 该水平电场与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的垂直电场 之间存在相互交叠的区域, 在该交叠的区域, 液晶分子的短轴方向与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
43、 的夹角可能大于零且小于 90, 此时, 从背光源发出的光经过第二偏光片后, 形成偏振方向 与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相同的线偏振光。由于该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交叠区域的 液晶分子的短轴方向可能不平行, 则该线偏振光经过此区域的液晶分子后可能发生双折射 效应, 该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在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具有分量, 部分该线偏振光从第 一偏光片一侧出射, 这样, 可能会导致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的水平电场以及第一电极 与第三电极之间的垂直电场相互重叠的区域的亮度下降, 从而使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下 降。 说 明 书 CN 104280952 A 10 7/11 页 11 0060 具体地, 如图。
44、 5 所示, 液晶层 3 中的液晶分子为负性液晶分子 32, 0, 即需要 液晶层 3 中的液晶分子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异方性。第一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第一电 压与第三电压大小相等, 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反, 在第二电极5和第三电极6之间形 成水平电场 ( 如图 5 所示的虚线所示 ), 位于水平电场区域的负性液晶分子 32 在水平电场 的作用下, 沿垂直于上基板 1 和下基板 2 的方向排列, 此时, 负性液晶分子 32 垂直于上基板 1、 下基板 2 取向排列, 从背光源 ( 图中未示出 ) 发出的光经过第二偏光片 8 后, 形成偏振方 向与第二偏光片 8 的透光轴方向相同的线偏振光,。
45、 该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负性液晶分子 32 的短轴方向平行, 经过负性液晶分子 32 时, 该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不能转动, 以同样的 状态射入第一偏光片 7, 该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偏光片 7 的透光轴方向相互垂直, 该 线偏振光被第一偏光片 7 吸收, 不能从第一偏光片 7 一侧出射 ( 如图 5 所示的实线所示 ), 液晶显示面板处于黑态, 即第二显示状态为黑态 ; 并且, 在第一电极 4 和第二电极 5 之间形 成垂直电场 ( 如图 5 所示的虚线所示 ), 位于垂直电场区域的负性液晶分子 32 在垂直电场 的作用下, 沿着电场方向倾斜 “躺下” , 此时, 从背光源 ( 图中未示出。
46、 ) 发出的光经过第二偏 光片8后, 形成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片8的透光轴方向相同的线偏振光, 该线偏振光经过此 区域的负性液晶分子 32 后旋转呈 ( 椭 ) 圆偏振光状态, 该 ( 椭 ) 圆偏振光可以从第一偏光 片7一侧出射(如图5所示的实线所示), 即垂直电场区域漏光, 因此, 当垂直电场区域内即 第二电极 5 所在区域内设置有信号传输线时, 需要在垂直电场区域内即第二电极 5 所在区 域内设置遮光层 ( 图中未示出 ) 以遮挡信号传输线, 一般为金属走线 ( 图中未示出 ) 等。 0061 当然, 第二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反, 第二电压的绝对值与第三电压的绝对值大 小可以相等, 或者,。
47、 第二电压的绝对值与第三电压的绝对值大小也可以不相等, 在此不做限 定 ; 第一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同, 第一电压和第三电压大小也可以不相等, 这样, 在第一 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还存在垂直电场, 该垂直电场与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的水平电场 之间存在相互交叠的区域, 在该交叠的区域, 液晶分子的短轴方向与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 的夹角大于零且小于 90, 此时, 从背光源发出的光经过第二偏光片后, 形成偏振方向与第 二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相同的线偏振光。 由于该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交叠区域的液晶分 子的短轴方向可能不平行, 则该线偏振光经过液晶分子后可能会发生双折射效应, 使得该 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
48、在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具有分量, 部分该线偏振光从第一偏光片 一侧出射, 这样, 可能会导致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的水平电场以及第一电极与第三电 极之间的垂直电场相互重叠的区域漏光, 从而使液晶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下降。 0062 在具体实施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 通过调节第一电压、 第 二电压和第三电压之间的数值关系, 可以使液晶显示面板呈现不同灰阶的显示画面。如图 7 所示, 以液晶分子为正性液晶分子为例进行说明, 在第一电压 ( 如图 7 所示的实线所示 ) 和第二电压 ( 如图 7 所示的长虚线所示 ) 极性相反且绝对值大小相等, 第二电压与第三电 压 ( 如图 7。
49、 所示的短虚线所示 ) 极性相同且大小相等时, 液晶显示面板处于黑态, 呈现零 ( 低 ) 灰阶的显示画面 ; 在第一电压与第三电压极性相同且大小相等, 且第二电压与第三电 压极性相反且绝对值大小相等时, 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白态, 呈现高灰阶的显示画面。 0063 在具体实施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 第一电极具体可以为 第一公共电极, 第二电极具体可以为第二公共电极, 第三电极具体可以包括呈矩阵排列的 多个独立的像素电极。 说 明 书 CN 104280952 A 11 8/11 页 12 0064 在具体实施时,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 如图 8 和图 9 所示, 第二公共电极即第二电极5与像素电极即第三电极6可以同层设置 ; 或者, 如图10-图15所 示, 第二公共电极即第二电极 5 与像素电极即第三电极 6 也可以异层设置, 在此不作限定。 0065 具体地,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 如图 8 和图 9 所示, 图 9 为 图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