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以及纸张褶皱预兆监测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4557079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99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37594.X

申请日:

2009.05.18

公开号:

CN101750923A

公开日:

2010.06.2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 IPC(主分类):G03G 15/00申请公布日:2010062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3G 15/00申请日:20090518|||公开

IPC分类号:

G03G15/00

主分类号:

G03G15/00

申请人: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发明人:

足立康二; 安川薰; 古川茂广; 山田纪一; 上床弘毅; 里永哲一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8.12.03 JP 2008-309134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代理人:

顾红霞;龙涛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和纸张褶皱预兆监测方法,所述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定时检测单元,其设置在打印介质的传送路径上,并且检测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定时;以及预兆输出单元,其基于由所述定时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定时来检测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时的纸张褶皱发生的预兆,并且输出所述预兆。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定时检测单元,其设置在打印介质的传送路径上,并且检测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定时;以及
预兆输出单元,其基于由所述定时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定时来检测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时的纸张褶皱发生的预兆,并且输出所述预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预兆输出单元基于由两个或多个定时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打印介质传送定时数据之间差值的平均值或标准偏差来检测所述预兆。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定时检测单元设置在对所述打印介质进行图像形成的电子照相式打印装置的定影单元的前侧和后侧。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预兆输出单元基于由同一定时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打印介质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之间的传送定时差值的平均值或标准偏差来检测所述预兆。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定时检测单元设置在对所述打印介质进行图像形成的电子照相式打印装置的定影单元的后侧。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预兆输出单元基于从所述定时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打印介质传送定时数据之间的差值而得到的斜交角的平均值或标准偏差来检测所述预兆。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定时检测单元设置在对所述打印介质进行图像形成的电子照相式打印装置的定影单元的前侧和后侧中至少一侧。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预兆输出单元基于针对每种打印介质而得到的传送定时差值的平均值或标准偏差来检测所述预兆。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预兆输出单元基于针对记录在所述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每个记录密度范围而得到的传送定时差值的平均值或标准偏差来检测所述预兆。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预兆输出单元基于针对在所述打印介质上的每个图像记录模式而得到的传送定时差值的平均值或标准偏差来检测所述预兆。

11.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预兆输出单元基于针对每种打印介质而得到的所述斜交角的平均值或标准偏差来检测所述预兆。

12.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预兆输出单元基于针对记录在所述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每个记录密度范围而得到的所述斜交角的平均值或标准偏差来检测所述预兆。

13.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
所述预兆输出单元基于针对在所述打印介质上的每个图像记录模式而得到的所述斜交角的平均值或标准偏差来检测所述预兆。

14.
  一种纸张褶皱预兆监测方法,包括:
基于打印介质的传送定时检测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时的纸张褶皱发生的预兆;以及
输出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所述预兆。

15.
  一种存储有使计算机执行检测纸张褶皱发生的预兆的处理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处理包括:
基于打印介质的传送定时检测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时的纸张褶皱发生的预兆;以及
输出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所述预兆。

说明书

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以及纸张褶皱预兆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纸张褶皱预兆监测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检测在电子照相式成像装置中的定影单元中出现的纸张褶皱发生并且监测纸张褶皱发生的预兆的技术。
例如,已披露了这样一种技术:即,提供有定影单元中的驱动传送辊和挤压传送辊;挤压传送辊的中央露出挤压传送辊的支撑轴的间隔部分;以及用于检测间隔部分的位移量的传感器,并且,基于传感器所检测到的信号判断有无纸张褶皱(参见JP-A-5-24713(这里使用的术语“JP-A”是指“未经审查已公布的日本专利申请”))。
此外,披露了这样一种技术:即,其上贴附有应变片的工作板保持为与加热辊的辊轴相接触,并且通过应变片检测对应于穿过用于热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加热辊与加压辊之间纸张的厚度而引起的加热辊的辊间变动所导致的辊轴的位移(参见JP-A-9-269697)。
此外,披露了这样一种技术:即,利用不可见调色剂在纸张上形成规则的波形不可见图像,并且传感器在定影步骤之后读取纸张上的波形不可见图像,由此判断规则性是否混乱(参见JP-A-2006-21905)。
此外,披露了这样一种技术:即,对环带的滑动载荷与根据记录介质的累积数量预先限定的滑动阻力的限定值进行比较,由此预测诸如纸张褶皱等纸张变形的发生的寿命(参见JP-A-2008-83091)。
对于电子照相式高速打印装置而言,预先预测纸张褶皱的发生以缩短停机时间是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保持低制造成本的同时预测纸张褶皱的发生。
(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定时检测单元,其设置在打印介质的传送路径上,并且检测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定时;以及预兆输出单元,其基于由所述定时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定时来检测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时的纸张褶皱发生的预兆,并且输出所述预兆。
(2)如第(1)项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所述预兆输出单元基于由两个或多个定时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打印介质传送定时数据之间差值的平均值或标准偏差来检测所述预兆。
(3)如第(2)项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所述定时检测单元设置在对所述打印介质进行图像形成的电子照相式打印装置的定影单元的前侧和后侧。
(4)如第(1)项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所述预兆输出单元基于由同一定时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打印介质的前边缘和后边缘之间的传送定时差值的平均值或标准偏差来检测所述预兆。
(5)如第(4)项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所述定时检测单元设置在对所述打印介质进行图像形成的电子照相式打印装置的定影单元的后侧。
(6)如第(1)项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所述预兆输出单元基于从所述定时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打印介质传送定时数据之间的差值而得到的斜交角的平均值或标准偏差来检测所述预兆。
(7)如第(6)项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所述定时检测单元设置在对所述打印介质进行图像形成的电子照相式打印装置的定影单元的前侧和后侧中至少一侧。
(8)如第(1)至(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所述预兆输出单元基于针对每种打印介质而得到的传送定时差值的平均值或标准偏差来检测所述预兆。
(9)如第(1)至(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所述预兆输出单元基于针对记录在所述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每个记录密度范围而得到的传送定时差值的平均值或标准偏差来检测所述预兆。
(10)如第(1)至(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所述预兆输出单元基于针对在所述打印介质上的每个图像记录模式而得到的传送定时差值的平均值或标准偏差来检测所述预兆。
(11)如第(5)或(6)项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所述预兆输出单元基于针对每种打印介质而得到的所述斜交角的平均值或标准偏差来检测所述预兆。
(12)如第(5)或(6)项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所述预兆输出单元基于针对记录在所述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每个记录密度范围而得到的所述斜交角的平均值或标准偏差来检测所述预兆。
(13)如第(5)或(6)项所述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其中,所述预兆输出单元基于针对在所述打印介质上的每个图像记录模式而得到的所述斜交角的平均值或标准偏差来检测所述预兆。
(14)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纸张褶皱预兆监测方法,包括:基于打印介质的传送定时检测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时的纸张褶皱发生的预兆;以及输出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所述预兆。
(15)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存储有使计算机执行检测纸张褶皱发生的预兆的处理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处理包括:基于打印介质的传送定时检测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时的纸张褶皱发生的预兆;以及输出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所述预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或第十五方面,可以以高精度检测纸张褶皱预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可以以高可靠性检测纸张褶皱预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以高精度检测在电子照相式打印装置的定影单元附近出现的纸张褶皱预兆。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可以以高可靠性检测纸张褶皱预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可以以高精度检测在电子照相式打印装置的定影单元附近出现的纸张褶皱预兆。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可以以高可靠性检测纸张褶皱预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可以以高精度检测在电子照相式打印装置的定影单元附近出现的纸张褶皱预兆。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或第十一方面,可以以高可靠性检测针对每种打印介质的纸张褶皱预兆。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或第十二方面,可以以高可靠性检测针对记录在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每个记录密度范围的纸张褶皱预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或第十三方面,可以以高可靠性检测针对在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每个记录模式的纸张褶皱预兆。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为示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的计算机构造的示意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所应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传感器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5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6为示出纸张褶皱发生预兆的判断的示意图;
图7为示出纸张褶皱发生预兆的判断的示意图;
图8为示出纸张褶皱发生预兆的判断的示意图;
图9为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传感器的布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10为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传感器的布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如图1的功能框图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100包括传送定时检测单元102、传送定时存储单元104、评价指标计算单元106、纸张褶皱预兆判断单元108、警告输出单元110、图像记录模式获取单元112、图像记录密度获取单元114以及介质种类信息获取单元116。
传送定时存储单元104、评价指标计算单元106、纸张褶皱预兆判断单元108以及警告输出单元110构成用于检测纸张褶皱预兆并且输出警告的预兆输出单元120。
在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100中,由计算机实现传送定时检测单元102、传送定时存储单元104、评价指标计算单元106、纸张褶皱预兆判断单元108、警告输出单元110、图像记录模式获取单元112、图像记录密度获取单元114以及介质种类信息获取单元116。
如图2所示,实现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100的计算机包括处理部分200、存储部分202、输入部分204以及输出部分206。
处理部分200通常为计算机的CPU,其执行图像形成程序和纸张褶皱预兆监测程序,并且综合控制包括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100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各部分。
存储部分202存储且保持由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100执行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程序以及在该程序的处理中用到的各种参数和各种数据。处理部分200适当地访问存储部分202。存储部分202包括诸如半导体存储器或硬盘等存储单元。
输入部分204获取在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100中使用的各种参数和各种数据。输入部分204可以包括用于接收用户指示和各种参数或各种数据输入的触摸面板。此外,输入部分204可以包括:在传送定时检测单元102中对来自检测在传送路径上传送的打印介质的传感器的输出进行采样的界面;在图像记录模式获取单元112中获取与图像记录模式相关的信息的界面;在图像记录密度获取单元114中获取与待形成在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记录密度相关的信息的界面;以及在介质种类信息获取单元116中获取与打印介质种类相关的信息的界面。
输出部分206显示用于输入在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100中将使用的各种参数和各种数据的界面屏幕和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100所获得的处理结果。输出部分206可以包括诸如液晶面板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触摸面板。
图3为具有第一实施例中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100的图像形成装置300的构造实例。在该实施例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300的实例,说明了电子照相式打印装置。
图3中的图像形成装置300示出了使用光学扫描装置(光栅输出扫描:ROS)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这里,示出了所谓的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对应于K(黑色)、Y(黄色)、M(品红色)以及C(蓝绿色(青色))各颜色设置有四个图像形成部分。
原始图像读取部分2包括原始文档盖板3、台板5、灯6、反射镜7和8、透镜10以及光电转换元件11。在原始图像读取部分2中,利用灯6照射放置在台板5上的原始文档并且对该原始文档进行扫描,并且借助于反射镜7、8和透镜10通过光电转换元件11将原始图像转换成电信号。因此,从原始文档读取原始图像。将所读取的原始图像发送到处理部分200,以对该原始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且将处理后的数据作为原始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部分中。此外,可以借助于数据接口通过网络从外部计算机接收原始图像数据。例如,将处理部分200与作为原始图像数据的发送端的计算机相结合也是适用的。将所接收到的原始图像数据暂时存储在处理部分200可访问的存储部分202中。
图像形成部分1具有对应于黑色(K)、黄色(Y)、品红色(M)以及蓝绿色(C)各颜色的光学扫描装置14K、14Y、14M以及14C。每个光学扫描装置包括半导体激光器22以及朝向作为感光材料实例的感光鼓15反射从半导体激光器22发射的激光束的反射镜19、20、21以及24。此外,图像形成部分1包括:对应于K、Y、M以及C各颜色的图像形成组件13K、13Y、13M以及13C,其沿着一个方向以一定的间隔并排布置;中间转印带25,其构成中间转印部分;带辊27~31;以及定影单元36。此外,为了从供纸托盘38~41向中间转印带25传送打印介质(记录纸张)34,在纸张传送路径上设置作为辊部件的拾取辊42和多个传送辊对43~47。
例如,在对应于K颜色的图像形成组件中,首先,由来自处理部分200的黑色图像形成信号驱动光学扫描装置14K,该光学扫描装置14K利用半导体激光器22将黑色图像形成信号转换成光学信号。基于所转换的信号在经充电器16K充电的感光鼓15K上扫描激光束,由此在感光鼓15K上形成与原始图像的黑色成分相对应的静电潜像。供应有黑色调色剂的显影单元17K将该静电潜像形成为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25通过感光鼓15K的同时,一次转印辊26K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5上。在转印步骤之后,清洁器18K去除残留在感光鼓15K上的调色剂。
类似地,通过除了K颜色之外的其他颜色Y、M以及C的图像形成信号,在感光鼓15Y、15M以及15C上形成静电潜像,并且供应有各颜色调色剂的显影单元17Y、17M以及17C将各静电潜像形成为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25通过对应的感光鼓15Y、15M以及15C的同时,对应的一次转印辊26Y、26M以及26C将各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5上。
二次转印辊33将其上多重转印有K、Y、M以及C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25上的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25上剥离,并且将调色剂转印到在传送路径上传送的打印介质(记录纸张)34上。将打印介质34传送到定影单元36,并且通过定影单元36将调色剂定影到打印介质34上。
从复印机中输出在其上如此形成图像的打印介质34。在定影单元36的下游侧设置有用于将纸张传送到机器外部的排出路径和用于在机器外部接收其上形成有图像的打印介质34的纸张排出托盘37。
此外,在传送路径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打印介质34的传送状况的传感器。通常,设置多个卡纸检测传感器以检测打印介质34在传送路径上卡住的卡纸状态的发生。该传感器例如可以为光学定时传感器。每个传感器与处理部分200可访问的输入部分204连接。为了避免图示复杂,图3中未示出各传感器。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50至少设置在定影单元36的前后(前侧和后侧)。例如为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传感器50设置在传送路径的中央部分。处理部分200通过输入部分204周期性地对来自这些传感器50的输出进行采样,并且传感器50在采样周期的误差范围内检测打印介质34的前边缘的通过定时。
下面将说明具有如此构造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100的图像形成装置300中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处理。通过使处理部分200执行预先存储在存储部分202中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程序来进行纸张褶皱预兆监测处理。根据图5中的流程图执行纸张褶皱预兆监测处理。
在步骤S10中,检测打印介质34的传送定时。该处理对应于传送定时检测单元102。
处理部分200通过输入部分204周期性地对来自设置在定影单元前后的传感器50的输出信号进行采样。处理部分200从所采样的来自传感器50的输出信号的时间变化获取打印介质34的前边缘通过设置在定影单元前后的传感器50所在位置的定时数据(t1、t2)。
此外,在步骤S10中,获取包括图像记录模式、图像记录密度、纸张种类在内的与图像记录相关的属性数据。这些处理对应于图像记录模式获取单元112、图像记录密度获取单元114以及介质种类信息获取单元116。
通过在处理部分200中从诸如触摸面板等输入部分204的操作输入信息和打印作业信息中获取图像形成装置300进行操作的记录模式来实现图像记录模式获取单元112。
由于图像形成装置300的处理速度随着图像记录模式而变化,因此传送路径上的打印介质34的传送定时变化。在构造为图像记录速度随着诸如彩色记录/单色记录、手动送纸/托盘送纸以及厚纸/薄纸等图像记录模式而变化的图像形成装置300中,在各种图像记录模式之间打印介质34的传送速度不同。此外,同样关于单面记录/双面记录的记录模式,在打印介质34一次穿过定影单元36的情况与打印介质34两次穿过定影单元36的情况之间,打印介质34在定影单元36中的穿过时间不同。
通过在处理部分200中处理在图像形成装置300中形成的图像数据来实现图像记录密度获取单元114。对在处理部分200中处理的每页图像数据计算图像记录密度信息。通过将在一页打印介质34上形成的各颜色记录图像的像素总数除以该打印介质34的全部像素数从而得到图像记录密度。通常将图像记录密度称为覆盖率。此外,在上述双面记录模式的情况下,可将两面的图像记录密度的平均值视作该打印介质34的图像记录密度。此外,在打印介质34的表面特性在形成Y、M以及C颜色图像的调色剂与形成K颜色图像的调色剂之间不同的情况下,可将Y、M、C颜色图像的密度乘以校正系数,之后可以将这些密度与K颜色图像的密度相加。
通过在处理部分200中获取在图像形成装置300中其上待形成图像的打印介质34的种类来实现介质种类信息获取单元116。处理部分200利用用户通过输入部分204的输入获取打印介质34的种类、介质背面的使用、打印介质34的尺寸等。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300的托盘信息获取尺寸。此外,在打印处理的情况下,可以获取包括在作为处理对象的打印作业信息中的打印介质34的种类、介质背面的使用、打印介质34的尺寸等。然而,关于介质背面的使用,由于背面图像的图像记录密度不固定,因此在纸张褶皱预兆监测中不使用介质的背面。
尽管使用图像记录模式获取单元112、图像记录密度获取单元114以及介质种类信息获取单元116以便以高精度监测纸张褶皱预兆,但不必总是使用所有的信息。在下面的说明中,基于包括图像记录模式、图像记录密度以及介质种类的属性数据来判断是否监测纸张褶皱发生的预兆,但是可以不依赖于图像记录模式、图像记录密度以及介质种类来监测纸张褶皱发生的预兆,或者可以基于图像记录模式、图像记录密度以及介质种类中至少之一来监测纸张褶皱发生的预兆。
此外,为了以较高的精度监测该预兆,可以预先设定测试模式,并且可以在测试模式中在以图像记录模式和图像记录密度对打印介质34进行图像形成的状态下执行定时测定。
在步骤S12中,判断在步骤S10中获取的包括图像记录模式、图像记录密度以及介质种类的属性数据是否与用于预兆监测的预定图像形成条件一致。在包括图像记录模式、图像记录密度以及介质种类的属性数据与用于预兆监测的图像形成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处理部分200转入步骤S14;而在属性数据与图像形成条件不一致的情况下,处理部分200返回到步骤S10,并且获取对应于随后的图像形成的定时数据和属性数据。
关于图像记录密度的条件,传送路径上的打印介质34的滑动量在图像记录密度较高的情况下变大。因此,在此情况下,正常时与纸张褶皱发生时之间的通过定时的差值变大。换言之,在图像记录密度较高的情况下,纸张褶皱发生的预测性能变高。从而,优选将图像形成装置300中使用频率高的图像记录密度和已考虑了纸张褶皱发生的预测性能的图像记录密度设定作为图像形成条件的图像记录密度。
此外,关于介质种类的条件,优选设定在图像形成装置300中使用频率高的打印介质34的种类。此外,为了提高预兆监测精度,可针对图像记录密度和介质种类设定多个条件。
此外,考虑到图像形成装置300上的载荷和纸张褶皱发生的预测性能,优选将在测试模式下评价情况下的测试图的图像记录密度设定为最大图像记录密度的约50%的图像记录密度,例如设定为最大图像记录密度的大于30%而小于70%的图像记录密度。此外,优选将介质种类设定为基于标准纸张而被分类为薄纸的纸张的基重值,例如设定为小于100g/m2基重的数值。
在步骤S14中,得到在步骤S10中获取的两个传感器50之间的定时数据的差值。处理部分200计算在步骤S10中获取的打印介质34的前边缘通过的定时(t1、t2)的差值,并且将所计算出的差值存储到存储部分202的存储区域中。此处理对应于传送定时存储单元104。
这里,将对应于预定图像记录密度和介质种类的预定数量的打印介质34的前边缘通过定影单元前后的通过定时(t1、t2)存储在存储部分202中。例如,预定数量为100页。存储部分202存储预定数量纸张的信息,并且在后续阶段根据来自评价指标计算单元106的传送定时获取请求来输出所存储的信息。此外,在所存储的信息超出预定数量纸张的信息的情况下,按照旧的顺序依次重写信息。
存储区域(D1)构造为能够存储在100页的图像形成时的定时数据(t1、t2)、在这种情况下的定时数据(t1、t2)的差值以及属性数据,并且构造为在所存储的数据超出100页的数据的情况下按照旧的顺序依次重写数据。
在步骤S16中,获取图像形成装置300进行的与图像形成相关的累积输出数量,并且判断所获取的累积输出数量是否为用于预定预兆监测处理的通过定时的监测定时。在累积输出数量达到预定预兆监测执行中的预定输出页数的情况下,处理部分200转入步骤S18;而在累积输出数量没有达到预定输出数量的情况下,处理部分200返回到步骤S10。可设计为每输出1000页的图像记录则达到监测定时。
在步骤S18中,从存储区域D1中读取对应于预定图像记录数量的时序定时差值数据。此处理对应于评价指标计算单元106的一部分。
在步骤S20中,计算在步骤S18中所读取的时序定时差值数据的平均值。此处理对应于评价指标计算单元106的一部分。处理部分200计算在步骤S18中读取的时序定时差值数据的平均值,并且将所计算出的数值存储在存储部分202的平均时序数据存储区域D2中。
在步骤S22中,将平均值的变化平均化。处理部分200从平均时序数据存储区域D2中读出预定计算数量的平均值,并且计算这些数值的移动平均值。
在步骤S24中,从在步骤S22得到的移动平均值判断纸张褶皱发生的预兆。此处理对应于纸张褶皱预兆判断单元108。处理部分200判断在步骤S22中得到的移动平均值是否超出用于预兆监测的预定警告参考值。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每次计算移动平均值时进行纸张褶皱发生预兆的判断。在移动平均值没有超出警告参考值的情况下,处理部分200返回到步骤S10;在移动平均值超出警告参考值的情况下,处理部分200转入步骤S26。
此外,可以使用多个阈值作为警告参考值。在此情况下,处理部分200根据多个阈值中移动平均值超出的那个阈值来判断多个水平的预兆。例如,为了掌握逐步劣化的状况,可以设定表示需要预先准备更换定影单元36的水平和表示需要立即维护服务的水平的阈值。
在步骤S26中,输出对纸张褶皱发生预兆的警告。此处理对应于警告输出单元110。处理部分200根据在步骤S24中得到的纸张褶皱预兆判断结果例如在诸如触摸面板等输出部分206的屏幕上显示警告信息。作为另一种选择,处理部分200可以通过与输出部分206连接的网络将警告输出到作为远程维护服务基地的远程中心。可将能够指定图像形成装置300的识别数据连同警告信息一起发送到远程中心。
在步骤S20中,计算在步骤S18中所读取的时序定时差值数据的平均值,并且基于所得到的平均值预测纸张褶皱预兆。然而,在步骤S20中,如图7所示,可以计算在步骤S18中所读取的时序定时差值数据的标准偏差,由此基于该标准偏差预测纸张褶皱预兆。
在此情况下,在步骤S22中,对标准偏差的变化进行平均化。处理部分200从平均时序数据存储区域D2中读出预定计算数量的标准偏差,并且计算这些数值的移动平均值。在此情况下的步骤S24和S26的处理可以与上述步骤S24和S26的处理相同。
此外,可以同时利用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进行纸张褶皱发生预兆的判断。在此情况下,优选基于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均超出与其分别对应设定的阈值的情况或基于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中的任一个超出对应阈值的情况进行纸张褶皱发生预兆的判断。
此外,可以对包括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的二维正则空间执行判断。关于二维正则空间,优选使用诸如马氏距离(Mahalanobis’distance)判别或线性判别等判别分析。
图8示出了包括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的二维马氏正则空间中的预兆判断方法。在马氏距离判别中,在图像形成装置300中的定影单元36的初始状态下的通过定时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预先多次对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进行采样。然后,计算这些采样值的正则空间,并且通过判断每个采样值与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差值是否超出预定阈值来判断纸张褶皱发生预兆。
利用数学表达式(1)计算利用平均值μ=(μ1,μ2,...,μp)T和针对多元向量x=(x1,x2,...,xp)T的协方差矩阵∑(其中排列有变量之间的协方差的矩阵)表示的一组数值的马氏距离DM
DM(x)=((x-μ)T-1(x-μ))1/2      (1)
(第二实施例)
如图9所示,在第二实施例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100中,传送定时检测单元102的传感器50设置在定影单元的后方(后侧)。处理部分200对来自传感器50的输出信号进行采样,并且检测打印介质34的前边缘和后边缘的通过定时(t1、t2)。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进行随后的处理。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的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100中,如同第一实施例,传感器50设置在定影单元36的前后并且位于打印介质34的中央部分通过的中央位置处,并且如图10所示还将传感器50设置在打印介质34的边缘部分通过的边缘位置处。图10示出了从顶面看图像形成装置300的情况下传感器50的布置。使用这些传感器50以便获得当打印介质34在传送路径上通过时的斜交角。
在传送定时检测中,利用设置在定影单元36前后的传感器50检测打印介质34的前边缘的通过定时。此外,将利用设置在中央位置的传感器50和设置在边缘位置的传感器50检测到打印介质34的前边缘的定时之间的差值检测为打印介质34相对于传送路径的斜交量。
例如,在处理速度为200mm/sec的图像形成装置300中,在设置在中央位置的传感器50与设置在边缘位置的传感器50之间的距离为150mm的情况下,0.1°的斜交量对应于作为设置在中央位置的传感器50与设置在边缘位置的传感器50之间的检测时间差的约1.3msec的差值。
在第三实施例中,利用如此得到的斜交量替代传送定时差值来判断纸张褶皱发生的预兆。换言之,在步骤S18中,计算且存储按照时间序列得到的斜交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中至少之一。在步骤S22中,得到斜交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中至少之一的移动平均值。在步骤S24中,基于在步骤S22得到的斜交量的平均值的移动平均值和斜交量的标准偏差的移动平均值中至少之一来判断纸张褶皱发生的预兆。换言之,在斜交量的平均值的移动平均值和斜交量的标准偏差的移动平均值中至少之一超出针对该移动平均值的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存在纸张褶皱发生的预兆,并且在步骤S26中输出警告。
此外,除了斜交量的平均值或斜交量的标准偏差之外,可以结合打印介质34的传送定时的平均值或标准偏差来判断纸张褶皱发生的预兆。换言之,通过将斜交量的平均值或标准偏差与打印介质34的传送定时的平均值或标准偏差结合起来,在其中至少一个值或多个值超出纸张褶皱判断阈值的情况下,可以输出警告。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该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以及纸张褶皱预兆监测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以及纸张褶皱预兆监测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以及纸张褶皱预兆监测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以及纸张褶皱预兆监测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以及纸张褶皱预兆监测方法.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和纸张褶皱预兆监测方法,所述纸张褶皱预兆监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定时检测单元,其设置在打印介质的传送路径上,并且检测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定时;以及预兆输出单元,其基于由所述定时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定时来检测所述打印介质的传送时的纸张褶皱发生的预兆,并且输出所述预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摄影术;电影术;利用了光波以外其他波的类似技术;电记录术;全息摄影术〔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