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道式滤渗排碱技术.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455453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111131.2

申请日:

2006.08.04

公开号:

CN101117798A

公开日:

2008.02.06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2B 11/00公开日:20080206|||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2B11/00; E02D3/00; B09C1/02; A01B77/00

主分类号:

E02B11/00

申请人:

朱明亮

发明人:

朱明亮

地址:

83206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121团东野小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石河子恒智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李伯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管道式滤渗排碱技术,其特点是在土地的深度为0.5~5米处,按间隔10~1000米的间距铺设带有滤孔的排碱管。本发明通过一次性投入铺设排碱管,可以多年使用,带有盐碱的地下水通过渗漏作用进入排碱管被排走,排碱效果好,排碱管上部的土地仍然可以正常耕种,节省了排碱渠等占用的可耕种土地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土地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地下管道式滤渗排碱技术,其特征是在土地的深度为0.5~5米 处,按间隔10~1000米的间距铺设带有滤孔的排碱管。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道式滤渗排碱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排碱管外围设有过滤层。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管道式滤渗排碱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过滤层为缠绕于排碱管外围的过滤网。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管道式滤渗排碱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过滤层为设于排碱管外围的砂石过滤层。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管道式滤渗排碱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过滤层为缠绕于排碱管外围的过滤网与设于排碱管外围的砂石层的结合, 即在缠绕于排碱管外围的过滤网外再设砂石层。
6: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地下管道式滤渗排碱技 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碱管有≤1∶100的坡降。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管道式滤渗排碱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排碱管的坡降为1∶100~1∶3000。
8: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地下管道式滤渗排碱技 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碱管的间距在50~500米之间。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管道式滤渗排碱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排碱管的间距在50~500米之间。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管道式滤渗排碱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排碱管的间距在50~500米之间。

说明书


地下管道式滤渗排碱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碱土地排碱技术,尤其是一种地下管道式滤渗排碱技术。

    背景技术

    传统土壤盐碱改良办法当中,多是采用在土地上间隔一段距离挖排碱渠的办法,通过地下水渗透作用将盐碱水排走,渠的深度一般1-5米,渠以及挖出的堆土等宽度达到几十米,占用可耕种土地面积大并阻隔地块,给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带来不便,每隔1~2年还需要进行维护,使生产成本大大增加。中国专利CN1736885公开了一种连井减压排碱技术,该技术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下面间隔设置排碱井,排碱井之间由连通管连通,该种方法的实施难度和成本很高,尤其是排碱井投入成本很高,难以大面积推广性应用,且其井口高出地面1米,对耕作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节约耕种土地面积,施工简单易行,使用成本较低,排碱效果好的地下管道滤渗排碱技术。

    本发明的特征是在土地的深度为0.5~5米处,按间隔10~1000米的间距铺设带有滤孔的排碱管。

    上述的排碱管外围最好设有过滤层。

    上述的过滤层可以为缠绕于排碱管外围的过滤网,也可以为设于排碱管外围的砂石过滤层,还可以为缠绕于排碱管外围的过滤网与设于排碱管外围的砂石层的结合,即在缠绕于排碱管外围的过滤网外再设砂石层。

    上述的排碱管最好有≤1∶100的坡降,最好为1∶100~1∶3000。

    上述的排碱管的间距最好在50~500米之间。

    本发明通过一次性投入铺设排碱管,可以多年使用,带有盐碱的地下水通过渗漏作用进入排碱管被排走,排碱效果好,排碱管上部的土地仍然可以正常耕种,节省了排碱渠等占用的可耕种土地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土地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排碱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排碱管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为排碱管,2为滤孔,3为过滤层,4为土壤,5为农作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在坡降≤1∶100并且平整好的土地上每间隔10米开挖深度1米的沟,沟底操平后在沟底覆一层砂石(3),将一周上密布直径5mm的孔(2)、孔与孔之间相隔15mm、管径为100mm的PVC管(1)置于沟底,用砂石将PVC管覆盖后其上覆土(4)填平沟槽,同时在排碱管的下游出口处与排水沟连通即可。

    实施例2:

    在坡降≤1∶500并且平整好的土地上每间隔150米开挖深度2米的沟,沟底操平后在沟底覆一层直径为2~5mm的绿豆砂石后,在砂石上铺设管径为200mm并缠有玻纤丝构成的过滤网(3)的砼管(1),砼管壁上密布直径20mm的孔(2),孔与孔之间相隔20mm,之后用绿豆砂石覆盖住砼管,再用土填平沟槽,同时在排碱管的下游出口处与排水沟连通即可。

    实施例3:

    在坡降≤1∶2500并且平整好的土地上每间隔300米开挖深度3米的沟,沟底操平后在沟底铺一层砂石,将一周上密布直径10mm的孔(2)、孔与孔之间相隔20mm、管径为200mm、管外缠有2mm孔径的过滤网布构成的过滤网(3)的PVC管(1)置于沟底,用砂石将PVC管覆盖后,覆上填平沟槽,同时在排碱管的下游出口处与排水沟连通。

    实施例4:

    在坡降≤1∶1000并且平整好的土地上每间隔350米开挖深度3米的沟,沟底操平后在沟底铺一层戈壁砂石,将一周上密布直径20mm的孔、孔与孔之间相隔25mm、管径为350mm、管外缠有5mm玻纤丝构成的过滤网的陶瓷管置于沟底,再用戈壁砂石覆盖陶瓷管,覆土填平沟槽,同时在排碱管的下游出口处与排水沟连通。

    实施例5:

    在坡降≤1∶5000并且平整好的土地上每间隔500米开挖深度3米的沟,沟底操平后在沟底铺一层戈壁砂石,将一周密布直径25mm的孔、孔与孔之间相隔20mm、管径为400mm、管外缠有化纤布构成的过滤网的金属管置于沟底,用沙子覆盖金属管后覆土填平沟槽,同时在排碱管的下游出口处设一蓄水池。

    实施例6:

    在坡降≤1∶2000并且平整好的土地上每间隔500米开挖深度3米的沟,沟底操平后在沟底铺一层戈壁砂石,将管径为500mm的砼滤管置于沟底,用戈壁砂石覆盖砼滤管后覆土填平沟槽,同时在排碱管的下游出口处与排水沟连通。。

    实施例7:

    在坡降≤1∶3000并且平整好的土地上每间隔250米开挖深度2.5米的沟,沟底操平后在沟底铺一层直径为2~5mm的绿豆砂石,将一周上密布直径15mm的孔、孔与孔之间相隔20mm、管径为250mm、管外缠有5mm玻纤丝构成的过滤网的PVC管置于沟底,用绿豆砂石将PVC管覆盖后,覆土填平沟槽,同时在排碱管的下游出口处设一蓄水池,当池水将满可通过水渠排水,也可用水泵将池水抽出排走。

    实施例8:

    在坡降≤1∶1500并且平整好的土地上每间隔100米开挖深度1.5米的沟,沟底操平后将一周上密布直径10mm的孔、孔与孔之间相隔20mm、管径为200mm、管外缠有2mm孔径的过滤网布构成的过滤网的PVC管置于沟底,覆土填平沟槽,同时在排碱管的下游出口处与排水沟连通。

地下管道式滤渗排碱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下管道式滤渗排碱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下管道式滤渗排碱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管道式滤渗排碱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管道式滤渗排碱技术.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管道式滤渗排碱技术,其特点是在土地的深度为0.55米处,按间隔101000米的间距铺设带有滤孔的排碱管。本发明通过一次性投入铺设排碱管,可以多年使用,带有盐碱的地下水通过渗漏作用进入排碱管被排走,排碱效果好,排碱管上部的土地仍然可以正常耕种,节省了排碱渠等占用的可耕种土地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土地经济效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