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化固体称重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4553464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57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4106937.0

申请日:

1994.04.29

公开号:

CN1098500A

公开日:

1995.02.0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G01G 17/00申请日:19940429授权公告日:19970806终止日期:20120429|||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G01G17/00

主分类号:

G01G17/00

申请人:

好侍食品株式会社; 大和制衡株式会社

发明人:

溝浂宽; 岩田均; 见方义孝; 山本宏

地址:

日本大阪

优先权:

1993.04.30 JP 104218/93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卢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软化固体的称重装置,其中没有过量的力作用在测力传感机构上或使其震动并能够快速和高精度地进行称重。此外,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软化固体的称重装置,其中的1/4圆柱形称重容器结构简单,其拆卸和清扫简便,此外卫生监查能很完美地进行。本发明的软化固体测重装置包含:输出称重信号的测力传感机构;一对称重容器,每一个都具有大约1/4圆柱形的横截面,彼此紧密配置并围绕着作为旋转轴线的每一个圆柱体的中心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到测力传感机构上;一个紧靠称重容器的内表面安装的刮削元件;以及一个没有连接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软化固体称重装置,包括 输出称重信号的测力传感机构; 一对称重容器,每一个都具有大约1/4圆柱形的横截面,一对容器紧密配置并围绕作为旋转轴线的每一个圆柱体的中心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测力传感机构上, 一刮削元件,其紧靠所述称重容器的内表面安装;以及 一驱动装置,其未连接到所述测力传感机构上,用于通过使所述二容器绕每一个所述圆柱体的中心以可逆转换方式旋转而开闭所述称重容器, 借此,在刮下已称重的物质的同时,从称重容器卸放已称重的物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化固体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容器有于闭杆并且用于开闭的所述驱动装置装设有用于开闭的各元件,使所述开闭杆围绕着作为旋转轴线的每一个所述圆柱体的中心是可旋转的。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化固体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1/4圆柱形称重容器包含两个可沿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的1/4圆柱形部分,所述1/4圆柱形部分分别具有所述的开闭杆,所述的用于开闭的各元件包含-对沿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旋转杆。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软化的固体称重的装置,更确切地说涉及这样一种软化固体的称重装置,通过施加一个卸放信号,使该装置能卸放所测量的物质。

    在能对软化的固体,例如粘性食品进行称重和卸放的装置中,称重料斗一般经过料斗构架连接到测力传感机构上。因此,当卸放已称重的物质时,必须避免可能在测力传感机构上作用的、比必不可少的为要大得多的力出现。然而,通常会遇到,所称的极为粘性的物质滞留在称重料斗上,使得为了卸放这些滞留物,称重料斗要用锤击来振动或震动。这种卸放地方法,不仅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在测力传感机构受到过量的作用力或使其震动,而且使完成卸放要花比较长的时间。

    此外,假如用于开、闭测量料斗的电动机或其它驱动装置通过转换方式连接到测力传感机构上,驱动装置的重量趋向加重,导致相对于测力传感机构,皮重变大。这就需要提供更大容量的测力传感机构。这种装置还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是测量较轻的物体例如食品时,妨碍提高精度。

    此外,在常规的二1/4圆柱体组成的称重容器中,每个1/4圆柱体分别配置在该容器的左、右手侧,然后该容器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旋转轴旋转。因此,其结构配置必须使得与旋转轴线垂直的1/4圆柱体的每一个侧都要叠置。因此存在的问题是,不仅结构变得复杂,而且,容器的拆卸和清扫变得困难。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用于安装刮削装置的结构必然变得复杂。

    本发明计划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快速地对软化物体进行测量的称重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用于对软化固体称重的装置,在该装置中,二1/4圆柱形的称重容器的结构简单,其拆卸和清扫方便并能够使外表保持卫生。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本发明的软化固体称重装置包含:一个测力传感机构,它发出称重信号;二称重容器,它具有两个紧密配置的大约为1/4圆柱体的横断面,并且围绕着作为旋转轴线的圆柱体的各自的中心,以可旋转的方式分别安装到测力传感机构上;一个刮削元件,它紧靠二容器的内表面安装;以及一个驱动装置,它没有连接到所述测力传感机构上,用于通过以可逆转换方式使各容器分别围绕作为旋转轴线的每个圆柱体中心旋转,使测量容器开闭。通过上述装置配置,该装置特征在于,在向下刮削已称重的物质时将其卸放。

    此外,对本发明的用于软化固体的称重装置,优选的是:提供有用于开闭称重容器的若干杆,以及用于开闭称重容器的驱动装置带有若干用于开闭的元件。它们能使用于开闭的各杆分别围绕作为旋转轴线的每个圆柱体的中心旋转。

    此外,优选的是,上述二1/4圆柱形的称重容器包含两个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可旋转的1/4圆柱形的部分,每一个1/4圆柱形的部分具有上述的用于开闭的杆,以及若干用于开闭的元件,它们包括两个沿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旋转杆。

    利用上述装置配置,加到称重装置的两个1/4圆柱形容器的食品的重量由测力传感机构进行测量。在测量之后,利用用于使容器开闭的装置,两个1/4圆柱形容器分别围绕每个圆柱体的中心旋转。在各容器中的食品利用刮削元件从二1/4圆柱体形容器被刮出并落下。因此,即使某种软化固体例如粘性食品,也能在短时间内被称重和卸放。此外,用于开闭半圆柱形的称重容器的驱动装置独立于测力传感机构并且还能够安装在某一没有横向延伸的范围内,使得在测量操作的过程中,没有与重力不同的外力作用在测力传感机构上,精密测量的精度可靠地保持,多个称重料斗的排列可以紧密地构成。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软化固体称重测量装置的称重料斗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软化固体称重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软化固体的重量测量装置的料斗的横断面图,其沿图1中线Ⅲ-Ⅲ截取。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软化固体的称重装置的插入器件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软化固体的称重装置的插入器件平面视图。

    图6是介绍称重料斗和插入器件的安装状态视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软化固体称重装置的驱动装置的竖直断面图。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软化固体称重装置的驱动装置的平面视图。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软化固体称重装置的驱动装置的凸轮系统的竖直断面图。

    图10是介绍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软化固体称重装置处于测量状态的视图。

    图11是介绍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软化固体称重装置的称重料斗处于准备打开状态的视图。

    图12是介绍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软化固体称重装置的称重料斗处于打开状态的视图。

    图13是介绍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软化固体称重装置的用于开闭的摇臂的操作的视图。

    下面,通过参阅各附图,介绍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软化固体的重量测量装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软化固体的称重装置是一种对食品例如切成薄片的牛蒡属、片状肉、煮热肉、洋葱片、大葱、蘑菇和切片肉进行称重和卸放的装置。

    如图2所示,由每一个供料导槽2输送的食品或软化固体提供到安装在对软化固体1称重的装置的较下场所的每一个称重料斗4。每一个料斗4经过安装部件100安装到测力传感机构208之上,该安装部件100下面将结合图4予以介绍。因此,所提供的食品利用作为称重器件的测力传感机构208进行称重。因此,经称重的食品由来自在驱动装置200中的一个控制器(未表示)的信号控制而卸放到集料斜槽8之中。

    上述控制器例如是公开在公开号为60-155914的日本专利申请和出版号55-143414日本专利中的控制器,对在一组料斗4中所接纳的食品的重进行计算并总合,使得所称重的食品共计达到预定的重量,并且向总的料斗4输出一个卸放信号,具有预定总重量的食品卸放到集料斜槽8中。

    如图1和图3所示,料斗4作为整体具有半圆柱形横断面,其包含一对称重容器20,每一个容器呈1/4圆柱形并以可旋转的方式,大体上围绕每一个圆柱体的旋转轴线安装,还包含一个刮削元件22,其沿水平方向固定安装,靠近可旋转的1/4圆柱形称重容器20的内表面。能够这样安装二1/4圆柱形称重容器20以便容器的各侧不发生叠置,使得它的拆卸和清扫简便。每一个1/4圆柱形称重容器包含固定在其上的、用于开闭的杆26以及以枢轴旋转方式支承的支承杆28。支承杆28固定到二1/4圆柱形容器20上。刮削元件22由在每个1/4圆柱形称量容器两个侧面上的销柱32以可旋转方式支承。为了将刮削元件22从销柱32上移开,通过向内弯曲刮削元件22,可以简便地拆卸称量容器。在靠近支承杆28的端部处形成槽30。通过旋转一对1/4圆柱形称重容器20,当刮削元件22将粘附到二1/4园柱体形称重容器20的内表面上的食品刮下时,刮削元件22反方向旋转。因此,所称重的食品完全卸放到集料斜槽8中。

    如图4、5和6所示,插入器件100大体上呈L形,在其一侧端部,配置安装一个具有各孔102的前板104,支承杆28通过该孔102;还配置一个具有各孔103的支承板105,支承杆28也通入孔103之中;再配置与各槽30相嵌接的二平行弹簧108。此外,配置有延伸突起29,以便为了刚好在二容器20彼此碰撞之前,通过使该突起29靠接到用于开闭的杆26上,从而停止二1/4圆柱形称重容器20的运动,使得容器不产生巨大的噪音。在L形插入器件100的另一侧端部上,以彼此平行的方式安装扭簧120和固定板122。扭簧120和二平行弹簧108是整体形成的。在固定板122的前部和后部(即图4中的右部和左部)形成有一个倾斜的前突起130和后突起132。

    如图7、8和9所示,用于开闭的驱动装置的主体202具有气缸206和各凸轮(cam)元件220,气缸206用于使能够往复运动支承的一对往复运动元件204进行往复运动,凸轮元件220贯穿通过连接元件205。在经复运动元件204的前部(图7中的左端部分)安装有叉形的开闭摇臂214,其与用于开闭称重容器的杆26相接合。沿往复运动元件204的圆周,上述凸轮元件220配置有使往复运动元件204旋转的凸轮(cam)203。在往复运动元件204上,凸轴销柱230以沿凸轮203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往复运动元件204的后端部分配置压缩弹簧224,以便始终对往复运动元件加压。在往复运动元件204的前向移动的临界位置处,安装制动限位元件234用于靠住往复运动元件204。

    下面将介绍具有述结构的、测量软化固体1的装置的工作情况。

    如图10所示,在处于载重状态下的软化固体称重装置中,气缸206压缩,压力弹簧224受压,各凸轮元件220和往复运动元件204处在缩回位置,开闭摇襞14与开闭杆26没有接合。换句话来,插入器件100和料斗4由测力传感机构208所支承。由供料导槽2输送到料斗4的食品F利用测力传感机构208进行称重。

    当控制器(未出示)为料斗4输出一个卸放信号,作为第一步如图11和图13所示,气缸206延伸到中间位置,各凸轮元件220和往复运动元件204一起朝前运动,因此往复运动元件204靠在制动限位器234上。换句话说,当往复运动元件204被移动时,当由于压力弹簧224的作用,凸轮销柱230保持好像固定在凸轮203的前端部分。因此,往复运动元件204不旋转。结果,开闭杆26与开闭摇臂214的叉形槽口引结合。

    作为第二步,如图12和13所示,气缸206进一步延伸。然后,当往复运动元件204由限位元件234所止住时,仅凸轮元件220维持前进。换句话说,由于凸轮元件220的向前运动,往复运动元件204旋转,因此,开闭摇臂214旋转运动,使得开闭杆26沿打开方向运动,提供到料斗4的并经称重的食品F卸放到斜槽8。

    当食品F从料斗4卸放完毕时,气缸206收缩到第一步时的位置状态,借此,料斗4被关闭。气缸206进一步收缩,开闭摇臂214开始与开闭杆26脱离接合,借此,料斗4返回到能够进行测量的状态。顺便说,当测量料斗开闭时,正好在二1/4圆柱形称重容器20彼此碰撞之前,开闭杆26靠在延伸突起29上,因此,由于碰撞而产生的噪音被防止。

    利用与支承杆28的槽30相嵌接的二平行弹簧108使在插入器件100上处于安装状态的料斗4得到支承。因此,只不过通过向内弯曲二平行弹簧108以释开这种嵌接,料斗4就能容易地从插入器件移开。在安装部件210上处于安装状态的插入器件100的支承是通过弯曲插入器件100的弹簧元件120,固定板122固定住安装部件210,这两个元件的沿前后方向相对移动由于前突起130和后突起132而被闭锁。通过使弯曲弹簧元件120变形,插入器件100可以从安装部件210处移开。

    利用本发明具体化的结构,不可能再有过量的力作用在测力传感机构上或使其震动,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快速,高精度的测量。此外,二1/4圆柱形称重容器的结构简单,其拆卸和清扫简便,其效果使得卫生状态能很好的保持。

软化固体称重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软化固体称重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软化固体称重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软化固体称重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化固体称重装置.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软化固体的称重装置,其中没有过量的力作用在测力传感机构上或使其震动并能够快速和高精度地进行称重。此外,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软化固体的称重装置,其中的1/4圆柱形称重容器结构简单,其拆卸和清扫简便,此外卫生监查能很完美地进行。本发明的软化固体测重装置包含:输出称重信号的测力传感机构;一对称重容器,每一个都具有大约1/4圆柱形的横截面,彼此紧密配置并围绕着作为旋转轴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测量;测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