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气相色谱毛细管柱切换开关.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552025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6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7105123.0

申请日:

1987.11.14

公开号:

CN1033213A

公开日:

1989.05.3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审定||||||公开

IPC分类号:

G01N30/60

主分类号:

G01N30/6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发明人:

彤代新

地址: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16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汪惠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多维气相色谱分析用的毛细管柱连接元件。它具有连接死体积小,化学稳定性好和便于制造等优点,克服了已有技术安装毛细管柱麻烦的缺点,并适用于包括内径在0.2毫米以下的各种薄壁毛细管柱。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毛细管色谱柱连接元件,由歧路连接管8、多通前体2和多通后体3组成,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歧路连接管1内与毛细管柱柱端接触处是一带有导槽22或24的锥形管21或23。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柱连接元件中的歧路连接管1,其特征在于:每个连通管18或19和中心细管20之间有一圆滑过渡的锥度为10~30度的锥形管21或23,每个锥形管的壁上有一宽约0.05~0.25毫米,深约0.05~0.2毫米的小导槽22或24。
3: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歧路连接管1,其特征在于:各锥形管的细端之间有一直径为0.05~0.25毫米的中心细管20。
4: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歧路连接管1,其特征在于各锥形管21、23的粗端有一个与其同轴的连通管18、19,它们的直径为0.5~1毫米。

说明书


本发明是一种多维气相色谱分析用的毛细管柱连接元件。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经常串行使用两根毛细管柱来进行多维色谱分析,两根柱子之间需要有一种特殊的元件来连接,在外接控制气路的作用下,使这种元件中产生方向可变的气流,对流入其中的样品组分起到开关作用,所以,这种柱连元件又叫柱切换开关。

    由于毛细管柱的流量很小,要求柱切换开关内样品组分流经的路径上没有过大的死体积,所以,对这种柱切换开关的结构有较高的要求。已有技术,如英国专利GB1562664提出的一种柱切换开关,其内装有一根外径为0.2毫米左右的铂铱毛细管,它的两端分别插入需连接的两根毛细管柱内,使得从第一根柱子中流出的样品组分通过铂铱毛细管进入第二根柱子,不会发生滞留和扩散。该技术虽然解决了两根毛细管柱的连接死体积问题,但是安装毛细管柱非常困难,要求将毛细管柱穿过色谱炉炉壁,套在柱切换开关内的0.2毫米左右的铂铱毛细管上,常常花费操作者很长时间也不能完成。此外,它还存在切换时产生压力变动,铂铱材料可能引起催化反应,不适于内径小于0.2毫米的毛细管柱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柱切换开关,它能尽可能减少连接死体积,同时又具有安装简便,切换时压力平稳,化学稳定性好,便于制造等优点,并适用于包括内径在0.2毫米以下各种管径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和金属毛细管柱。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柱切换开关内有一个结构特殊的歧路连接管,其内与毛细管柱柱端接触处是一带有导槽的锥形管,利用它与插入的毛细管柱柱端的接触将毛细管柱的进口或出口与接触处外部隔开,仅通过导槽与接触处外部相通。这种结构既能减少两根相连毛细管柱之间的死体积,又能完成柱切换任务。

    图1为柱切换开关的装配图。它主要由歧路连接管1,多通前体2和多通后体3构成。多通前体2地螺公4内有一密封锥口5,其内填满用于密封的柔性石墨6;多通后体3上设有螺母7,当多通前体2的螺公拧入多通后体3的螺母7中时,柔性石墨6被压紧,把歧路连接管1密封在多通前体2和多通后体3中间;歧路连接管1在多通前体2中形成一个环形的前腔8,在多通后体3中形成一个环形的后腔9,这样,前腔8和后腔9只能通过歧路连接管1相通。多通前体2上有三个密封接头,与歧路连接管1在同一轴心线上的接头10用来密封毛细管柱。各接头上的锥形口11能够可靠地将毛细管柱或金属管密封;多通前体2的两个侧面分别是接头12和13,接头12的尺寸一般与接头10相同,接头13稍大一些,用来密封金属管。多通后体3与歧路连接管1在同一轴心线上的接头14同样用于密封毛细管柱,而两个侧面的接头15和16用来密封通往切换气路的金属管,接头16上还设有一个凸台17,用它可将柱切换开关固定在色谱炉内的支架上。多通前体2和多通后体3一般用不锈钢制造。这种柱切换开关的体积很小,装配好后其总的长度和宽度在30~40毫米之间。

    图2为歧路连接管的结构图,歧路连接管1两端的轴心线上各有一段管径为0.5~1毫米的连通管18和19,中间有一段管径为0.05~0.25毫米的中心细管20,连通管18和中心细管20之间用一锥形管21过渡,在锥形管21的壁上有一个小导槽22;同样,连通管19和中心细管20之间也有一锥形管23,其壁上也有一小导槽24。两个锥形管的锥度为10~30度,但并不要求各处锥度一致,只要圆滑过渡就可以。小导槽22和24的宽度一般为0.05~0.25毫米,深度为0.05~0.2毫米。歧路连接管1的侧壁上还有一通孔25,使连通管18与歧路连接管外壁相通,在通孔25的里端有一细径26;通孔25的直径一般为0.6~1毫米,细径26的直径为0.1~0.25毫米。歧路连接管1通常做成长10~18毫米,外径φ4~φ8毫米,可以用玻璃和石英等材料制造。

    实施例:图3为采用本发明的双毛细管柱多维切换系统流程图,图中27、28为稳压阀,29、30、31为压力表,32和33为针形阀,34为电磁阀,35为稳流阀,36为进样器,37和38为毛细管色谱柱,39和40为检测器,41为阻力管,42为吸附阱,43为背压稳压阀。

    毛细管预柱37的尾端通过多通前体2上的密封接头10插入歧路连接管1的连通管18中,一直顶到锥形管21的壁上,使毛细管预柱37的出口与连通管18隔开,只能通过小导槽22与其相通。毛细管主柱38的前端通过多通后体3上的接头14插入连通管19,同样一直顶到锥形管23的壁上,使毛细管主柱38的入口与连通管19隔开,只能通过小导槽24相通。阻力管41通过接头12插入通孔25中,顶在细颈26上。接头13将金属管与由针形阀32、33和电磁阀34组成的控制气路连通,接头15与吸附阱42和背压稳压阀43连通,接头16与稳流阀35连通。所有接头密封后,就组成了多维切换系统。

    本发明适合于薄壁毛细管柱,毛细管柱的壁越薄,两柱之间的死体积越小,从而对柱效的损失也就越少。此外,只要将歧路接管做成多通型,就可用作多柱切换的柱切换开关。

多维气相色谱毛细管柱切换开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多维气相色谱毛细管柱切换开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多维气相色谱毛细管柱切换开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维气相色谱毛细管柱切换开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维气相色谱毛细管柱切换开关.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一种多维气相色谱分析用的毛细管柱连接元件。它具有连接死体积小,化学稳定性好和便于制造等优点,克服了已有技术安装毛细管柱麻烦的缺点,并适用于包括内径在0.2毫米以下的各种薄壁毛细管柱。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测量;测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