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式气缸盖传热规律分析试验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模块式气缸盖传热规律分析试验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6590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1.26 CN 104165900 A (21)申请号 201410415498.8 (22)申请日 2014.08.22 G01N 25/20(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 (天津) 地址 300400 天津市北辰区永进道 96 号 (72)发明人 庞铭 袁晓帅 谢志民 胡定云 (74)专利代理机构 太原同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特殊普通合伙 ) 14107 代理人 王金锁 (54) 发明名称 一种模块式气缸盖传热规律分析试验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式气缸盖传热规律。
2、分析 试验装置, 所述鼻梁区结构由冷却水腔 (4) 、 分层 式厚度 (5)和鼻梁区外层 (6)组成, 分层式厚度 (5) 设置在冷却水腔 (4) 外层, 鼻梁区外层 (6) 设 置在分层式厚度 (5) 外层, 所述鼻梁区结构两侧 由第一夹具 (2) 定位, 下端由第二夹具 (3) 定位, 其中第一夹具 (2) 和第二夹具 (3) 通过连接装置 (1) 固定, 热源装置 (7) 设置在鼻梁区外层 (6) 的 上方。本发明具有可操作性强、 耗用材料少等优 点, 可以评估结构参数变化对温度的影响。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3、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65900 A CN 104165900 A 1/1 页 2 1. 一种模块式气缸盖传热规律分析试验装置, 它包括由连接装置 (1) 、 第一夹具 (2) 、 第二夹具 (3) 、 鼻梁区结构和热源装置 (7)组成, 其特征是 : 所述鼻梁区结构由冷却水腔 (4) 、 分层式厚度 (5) 和鼻梁区外层 (6) 组成, 分层式厚度 (5) 设置在冷却水腔 (4) 外层, 鼻 梁区外层 (6) 设置在分层式厚度 (5) 外层, 所述鼻梁区结构两侧由第一夹具 (2) 定位, 下端 由第二夹具 (。
4、3) 定位, 其中第一夹具 (2) 和第二夹具 (3) 通过连接装置 (1) 固定, 热源装置 (7) 设置在鼻梁区外层 (6) 的上方。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65900 A 2 1/2 页 3 一种模块式气缸盖传热规律分析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传热分析试验方法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式气缸盖传热规律分 析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气缸盖是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 与活塞和气缸套共同组成密闭空间, 在发动机运 行过程中承受高的热负荷。高热负荷已成为制约新型发动机研制的关键技术, 突破这项关 键技术的瓶颈在于如何有效的评价气缸盖的结构参数、 冷却介质对传热影。
5、响规律。目前气 缸盖结构参数、 冷却介质对传热影响评价方法主要有整机试验和仿真。整机试验方法是设 计大量不同结构参数的气缸盖, 该方法成本高 ; 采用仿真分析评价结构参数对传热影响, 仿 真结果的有效性与材料的热物性参数密切相关。 0003 通过部件级试验分析气缸盖结构参数对传热的影响, 时间周期短和有效的评估气 缸盖各区域的结构参数变化对温度的影响程度。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气缸盖在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承受高的热负荷的问题, 而提 供了一种模块式气缸盖传热规律分析试验装置。 0005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 一种模块式气缸盖传热规律分析试验装置, 它包括由连 接装置1、 第。
6、一夹具2、 第二夹具3、 鼻梁区结构和热源装置7组成, 所述鼻梁区结构由冷却水 腔4、 分层式厚度5和鼻梁区外层6组成, 分层式厚度5设置在冷却水腔4外层, 鼻梁区外层 6 设置在分层式厚度 5 外层, 所述鼻梁区结构两侧由第一夹具 2 定位, 下端由第二夹具 3 定 位, 其中第一夹具 2 和第二夹具 3 通过连接装置 1 固定, 热源装置 7 设置在鼻梁区外层 6 的 上方。 0006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具有可操作性强、 耗用材料少等优 点, 可以评估结构参数变化对温度的影响, 为鼻梁区域结构参数的优化提供支撑。 附图说明 0007 图 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7、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如图 1 所示, 一种模块式气缸盖传热规律分析试验装, 它包括由连接装置 1、 第一 夹具2、 第二夹具3、 鼻梁区结构和热源装置7组成, 所述鼻梁区结构由冷却水腔4、 分层式厚 度 5 和鼻梁区外层 6 组成, 分层式厚度 5 设置在冷却水腔 4 外层, 鼻梁区外层 6 设置在分层 式厚度 5 外层, 所述鼻梁区结构两侧由第一夹具 2 定位, 下端由第二夹具 3 定位, 其中第一 夹具 2 和第二夹具 3 通过连接装置 1 固定, 热源装置 7 设置在鼻梁区外层 6 的上方。其中, 气缸盖鼻梁区的厚度通过调节分层式厚度 5 控制, 鼻梁区外表面形状通过调节鼻梁区外层 说 明 书 CN 104165900 A 3 2/2 页 4 6 获得。冷却水腔 4 通冷却水, 且鼻梁区外层 6 的表面温度通过温度监测仪获得。可以通过 改变分层式厚度 5 的数量来控制。 说 明 书 CN 104165900 A 4 1/1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65900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