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混纺针织纱及其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4523999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2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238706.7

申请日:

2013.06.17

公开号:

CN104233549A

公开日:

2014.12.2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D02G 3/04申请公布日:2014122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2G 3/04申请日:20130617|||公开

IPC分类号:

D02G3/04; D02G3/44

主分类号:

D02G3/04

申请人: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发明人:

唐建东; 张明

地址:

441002 湖北省襄樊市人民路14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代理人:

帅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纤维混纺针织纱及其生产方法,包括细绒棉纤维、涤纶纤维、粘胶纤维与竹纤维,按重量百分比其组份含量为:细绒棉纤维40%-50%、涤纶纤维25%-35%、粘胶纤维10%-20%,竹纤维5%-15%,纱特18.4tex;按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工序生产,本发明将优质细绒棉纤维、涤纶纤维、粘胶纤维和竹纤维四种纤维混纺成针织用纱,为纺织领域增加一种功能性、多组分的纺织产品,从强力、吸湿性、环保、舒适度等方面更好的实现多组分纤维优势互补的特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纤维混纺针织纱,其特征在于:包括细绒棉纤维、涤纶纤维、粘胶纤维与竹纤维,按重量百分比其组份含量为:细绒棉纤维40%-50%、涤纶纤维25%-35%、粘胶纤维10%-20%,竹纤维5%-15%,纱特18.4tex。

2.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混纺针织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如下:
(a)清棉工序 
采用开清棉设备,细绒棉纤维抓棉打手速度880r/min,运转效率90%以上,梳棉打手速度380r/min,成卷综合打手速度850r/min,1~3组落杂尘棒隔距调到10mm,4~5组落杂尘棒隔距调到8mm,棉卷定量383g/m,长度36m,棉卷伸长<1.5%;
涤纶纤维、粘胶纤维、竹纤维三种纤维卷干重均定为380g/m,综合打手速度为900r/min,棉卷罗拉转速12r/min,伸长率25%,棉卷质量不匀率控制在1%以下,相对湿度65%;
涤纶纤维减轻开松打击力度,在FA104六辊筒开棉机上辊筒选用低档转速460r/min,天平罗拉与打手间隔距9mm;
竹纤维、粘胶纤维各部件打手速度为415r/min,,尘棒角度调成与打手回转方向夹角为2°;
(b)梳棉工序
采用梳棉机,棉网清晰,无破边、破洞;
在加工涤纶纤维、粘胶纤维、竹纤维三种化学纤维时,选用AC2030型锡林针布,减少纤维弯钩和棉结数量;主要工艺参数:锡林转速330r/min,道夫转速17.8r/min,刺辊转速725r/min,盖板速度80r/min,给棉板与刺辊隔距0.3mm,刺辊与锡林隔距0.18mm,锡林道夫隔距0.13mm,锡林与盖板间的隔距选择0.25 mm、0.23 mm、0.2 mm、0.2 mm、0.23mm,竹纤维和粘胶纤维的生条定量均为14.6g/5m,涤纶纤维生条定量为18.9g/5m;
纺棉时梳棉机主要工艺参数:锡林速度360r/min,道夫转速19.9r/min,刺辊转速930r/min,盖板速度99 mm/min,给棉板与刺辊隔距0.23ram,刺辊与锡林隔距0.15mm,锡林道夫隔距0.1mm,棉纤维生条定量21.1g/5m;
(C)精梳工序
采用精梳机,500钳次/min,小卷定量80g/m,运转效率94%;在落棉率16%的情况下,实际产量72kg/h,质量达到UST ER2007公报5%以内水平;棉经开清和梳理工序后按照常规精梳工艺进行梳理,精梳主要工艺参数为:采用后退给棉的方式,给棉长度5.23mm,锡林转速280r/min,毛刷1137r/min,落棉隔距刻度选择为9,梳理隔距0.40 ram,精梳条定量为15.8g/5m;
(d)并条工序
先将五根粘胶纤维和三根竹纤维预并条,再与一根涤纶纤维预并条和三根精梳棉条进行三道混并;并条机后牵伸偏大掌握,7.7~8.1倍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5%,主要工艺:涤纶纤维预并条:干定量19.1(g/5m),总牵伸6.12/倍,后牵伸1.3/倍,罗拉隔距7×15/mm,压力棒调节环15/mm,并合6/根;粘胶纤维/竹纤维预并条:干定量14.2(g/5m),总牵伸8.23/倍,后牵伸1.8/倍,罗拉隔距7×15/mm,压力棒调节环15/mm,并合5+3/根;头并:干定量16.23(g/5m),总牵伸9.37/倍,后牵伸1.9/倍,罗拉隔距5×15/mm,压力棒调节环16/mm,并合3+3+1/根;二并:干定量15.03(g/5m),总牵伸8.88/倍,后牵伸1.8/倍,罗拉隔距5×15/mm,压力棒调节环16/mm,并合8/根;三并:干定量14.2(g/5m),总牵伸6.55/倍,后牵伸1.3/倍,罗拉隔距5×15/mm,压力棒调节环16/mm,并合6/根;
(e)粗纱工序
采用粗纱机,粗纱捻系数在保证细纱不出硬头的情况下偏大掌握,8.102倍,相对湿度在60%;主要工艺参数: 罗拉隔距11mm×26mm×32mm,钳口隔距5.5mm,锭子转速900r/min,粗纱干定量4.9g/10m,设计捻系数86,总牵伸倍数5.8倍,后牵伸倍数1.19倍; 
(f)细纱工序
采用细纱机,后区牵伸倍数在保证不出硬头的情况下偏小掌握,1.2倍,捻系数偏大掌握为356ae,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  
主要工艺参数:细纱干定量18.6g/100m,钳口隔距2.2mm,罗拉隔距18mm×30mm,捻度75.3捻/10cm,钢领采用PG系列,钢丝圈6903 14/0,总牵伸倍数26.5倍,后区牵伸1.25倍;
(g)络筒工序
采用自动络筒机,自动接头、空气捻接器的气压稳定,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电清主要工艺参数:络筒速度为850m/min,短粗(+160)1.5cm,长粗(+500)3cm,长细节(-30%)2.5cm;
(h)上述各工序生产环境相对湿度为60%~65%。

说明书

说明书纤维混纺针织纱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棉、绦纶、粘胶、竹四种纤维混纺针织纱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在纺纱技术领域,随着多种新型纤维特别是绿色纤维的不断问世,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多组分纤维混纺纱,这些混纺纱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纤维特性,实现优势互补,但多为两种或三种纤维混纺,不能同时实现多种纤维特性的发挥。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维混纺针织纱及其生产方法,将优质细绒棉纤维、涤纶纤维、粘胶纤维和竹纤维四种纤维混纺成18.4tex针织用纱,充分发挥多种纤维的不同功能,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纤维混纺针织纱包括细绒棉纤维、涤纶纤维、粘胶纤维与竹纤维,按重量百分比其组份含量为:细绒棉纤维40%-50%、涤纶纤维25%-35%、粘胶纤维10%-20%,竹纤维5%-15%,纱特18.4tex。
本发明的工艺步骤如下:
(a)清棉工序 
采用开清棉设备,细绒棉纤维抓棉打手速度880r/min,运转效率90%以上,梳棉打手速度380r/min,成卷综合打手速度850r/min,1~3组落杂尘棒隔距调到10mm,4~5组落杂尘棒隔距调到8mm,棉卷定量383g/m,长度36m,棉卷伸长<1.5%;涤纶纤维、粘胶纤维、竹纤维三种纤维卷干重均定为380g/m,综合打手速度为900r/min,棉卷罗拉转速12r/min,伸长率25%,棉卷质量不匀率控制在1%以下,相对湿度65%;涤纶纤维减轻开松打击力度,在FA104六辊筒开棉机辊筒上选用低档转速460r/min,天平罗拉与打手间隔距9mm;竹纤维、粘胶纤维各部件打手速度改为415r/min,,尘棒角度调成与打手回转方向夹角为2°;
(b)梳棉工序
采用梳棉机,棉网清晰,无破边、破洞;在加工涤纶纤维、粘胶纤维、竹纤维三种化学纤维时,选用AC2030型锡林针布,减少纤维弯钩和棉结数量;主要工艺参数:锡林转速330r/min,道夫转速17.8r/min,刺辊转速725r/min,盖板速度80r/min,给棉板与刺辊隔距0.3mm,刺辊与锡林隔距0.18mm,锡林道夫隔距0.13mm,锡林与盖板间的隔距选择0.25 mm、0.23 mm、0.2 mm、0.2 mm、0.23mm,竹纤维和粘胶纤维的生条定量均为14.6g/5m,涤纶纤维生条定量为18.9g/5m;纺棉时梳棉机主要工艺参数:锡林速度360r/min,道夫转速19.9r/min,刺辊转速930r/min,盖板速度99 mm/min,给棉板与刺辊隔距0.23ram,刺辊与锡林隔距0.15mm,锡林道夫隔距0.1mm,棉纤维生条定量21.1g/5m;
(C)精梳工序
采用精梳机,500钳次/min,小卷定量80g/m,运转效率94%;在落棉率16%的情况下,实际产量72kg/h,质量达到UST ER2007公报5%以内水平;棉经开清和梳理工序后按照常规精梳工艺进行梳理,精梳主要工艺参数为:采用后退给棉的方式,给棉长度5.23mm,锡林转速280r/min,毛刷1137r/min,落棉隔距刻度选择为9,梳理隔距0.40 ram,精梳条定量为15.8g/5m;
(d)并条工序
先将五根粘胶纤维和三根竹纤维预并条,再与一根涤纶纤维预并条和三根精梳棉条进行三道混并;并条机后牵伸偏大掌握,7.7~8.1倍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5%,主要工艺:涤纶纤维预并条:干定量19.1(g/5m),总牵伸6.12/倍,后牵伸1.3/倍,罗拉隔距7×15/mm,压力棒调节环15/mm,并合6/根;粘胶纤维/竹纤维预并条:干定量14.2(g/5m),总牵伸8.23/倍,后牵伸1.8/倍,罗拉隔距7×15/mm,压力棒调节环15/mm,并合5+3/根;头并:干定量16.23(g/5m),总牵伸9.37/倍,后牵伸1.9/倍,罗拉隔距5×15/mm,压力棒调节环16/mm,并合3+3+1/根;二并:干定量15.03(g/5m),总牵伸8.88/倍,后牵伸1.8/倍,罗拉隔距5×15/mm,压力棒调节环16/mm,并合8/根;三并:干定量14.2(g/5m),总牵伸6.55/倍,后牵伸1.3/倍,罗拉隔距5×15/mm,压力棒调节环16/mm,并合6/根;
(e)粗纱工序
采用粗纱机,粗纱捻系数在保证细纱不出硬头的情况下偏大掌握,8.102倍,相对湿度在60%;主要工艺参数: 罗拉隔距11mm×26mm×32mm,钳口隔距5.5mm,锭子转速900r/min,粗纱干定量4.9g/10m,设计捻系数86,总牵伸倍数5.8倍,后牵伸倍数1.19倍; 
(f)细纱工序
采用细纱机,后区牵伸倍数在保证不出硬头的情况下偏小掌握,1.2倍,捻系数偏大掌握为356ae,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  
主要工艺参数:细纱干定量18.6g/100m,钳口隔距2.2mm,罗拉隔距18mm×30mm,捻度75.3捻/10cm,钢领采用PG系列,钢丝圈6903 14/0,总牵伸倍数26.5倍,后区牵伸1.25倍;
(g)络筒工序
采用自动络筒机,自动接头、空气捻接器的气压稳定,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电清主要工艺参数:络筒速度为850m/min,短粗(+160)1.5cm,长粗(+500)3cm,长细节(-30%)2.5cm;
(h)上述各工序生产环境相对湿度为60%~6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有效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纺织领域增加一种功能性、多组分的纺织产品,从强力、吸湿性、环保、舒适度等方面更好的实现多组分纤维优势互补的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细绒棉纤维、涤纶纤维、粘胶纤维与竹纤维按不同的重量百分比混纺实施如下,其中纱特为18.4 tex。
实施例1 
细绒棉纤维45%、涤纶纤维30%、粘胶纤维15%、竹纤维10%。
实施例2
细绒棉纤维50%、涤纶纤维35%、粘胶纤维10%、竹纤维5%。
实施例3
细绒棉纤维40%、涤纶纤维25%、粘胶纤维20%、竹纤维15%。
实施例4
细绒棉纤维40%、涤纶纤维35%、粘胶纤维10%、竹纤维15%。
实施例5
细绒棉纤维50%、涤纶纤维25%、粘胶纤维20%、竹纤维5%。
上述组份纤维混纺纱的首选原料如下,细绒棉纤维是天然纤维素纤维中较好的一种,纤维细度细, 长度大,品质优良。棉纤维的主体长度为29.6mm,品质长度31.5mm,短绒率为9.66。涤纶纤维、粘胶纤维和竹纤维三种纤维的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表1:涤纶纤维、粘胶纤维和竹纤维三种纤维的性能指标
项目涤纶纤维粘胶纤维竹纤维线密度/dtex1.41.21.2断裂强度/(cn/dtex)4.12.32.2断裂伸长率/%331914.1回潮率/%0.401311.8
以上实施例的工艺步骤如下。
(1)清棉工序 
采用开清棉设备,细绒棉纤维抓棉打手速度880r/min,运转效率90%以上,梳棉打手速度380r/min,成卷综合打手速度850r/min,1~3组落杂尘棒隔距调到10mm,4~5组落杂尘棒隔距调到8mm,,棉卷定量383g/m,长度36m,棉卷伸长<1.5%。
涤纶纤维、粘胶纤维、竹纤维均属于化学纤维,三种的纤维整齐度好、含杂少。在清棉加工工艺中,三者存在一定的共性,总体都选用“短流程、多松少打、少落、隔距适中、轻定量” 的工艺原则。为了防止静电的产生,要求保持相对湿度大一些,一般控制在65%。主要工艺参数:涤纶纤维、粘胶纤维、竹纤维三种纤维卷干重均定为380g/m,综合打手速度为900r/min,棉卷罗拉转速12r/min,伸长率25%,棉卷质量不匀率控制在1%以下,相对湿度65%。
涤纶纤维回潮率低,纤维蓬松、弹性大、抱合力差,加工时静电现象较为严重。加工的主要技术特点是适当减轻开松打击力度,FA104六辊筒开棉机辊筒选用低档转速460r/min, 同时为避免过多的纠缠确保成卷良好,天平罗拉与打手间隔距9mm。
竹纤维、粘胶纤维各部件打手速度为415r/min,,尘棒角度调成与打手回转方向夹角为2°。
(2)梳棉工序
采用FA201型梳棉机,梳棉工序要保持机械状态良好,并保持棉网的清晰,没有破边、破洞等现象。
在加工涤纶纤维、粘胶纤维、竹纤维三种化学纤维时,采用“低速度、轻定量、少落、大隔距”的工艺原则,选用AC2030型锡林针布,梳棉机针布充塞少、纤维负荷轻、纤维转移率高、纤维损伤少, 减少纤维弯钩和棉结数量。主要工艺参数:锡林转速330r/min,道夫转速17.8r/min,刺辊转速725r/min,盖板速度80r/min,给棉板与刺辊隔距0.3mm,刺辊与锡林隔距0.18mm,锡林道夫隔距0.13mm,锡林与盖板间的隔距要选择0.25 mm、0.23 mm、0.2 mm、0.2 mm、0.23mm,竹纤维和粘胶纤维的生条定量均为14.6g/5m,涤纶纤维生条定量为18.9g/5m。
纺棉时梳棉机主要工艺参数:锡林速度360r/min,道夫转速19.9r/min,刺辊转速930r/min,盖板速度99 mm/min,给棉板与刺辊隔距0.23ram,刺辊与锡林隔距0.15mm,锡林道夫隔距0.1mm,棉纤维生条定量21.1g/5m。
(3)精梳工序
该工序采用山西鸿基SXF1272型精梳机,500钳次/min,小卷定量80g/m,运转效率94%。在落棉率16%的情况下,实际产量达72kg/h,同时质量可以达到UST ER2007公报5%以内水平;棉经开清和梳理工序后按照常规精梳工艺进行梳理,精梳主要工艺参数为:采用后退给棉的方式,给棉长度5.23mm,锡林转速280r/min,毛刷1137r/min,落棉隔距刻度选择为9,梳理隔距0.40 ram,精梳条定量为15.8g/5m。
(4)并条工序
为了提高混合效果,增加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先将五根粘胶纤维条和三根竹纤维条预并后,再与一根涤纶预并条和三根精梳棉条进行三道混并。并条机后牵伸偏大掌握以利于消除纤维弯钩,相对湿度要保持在65%。主要工艺参数见表2。
表2:并条主要工艺参数
工序干定量(g/5m)总牵伸/倍后牵伸/倍罗拉隔距/mm压力棒调节环/mm并合数/根涤纶预并条19.16.121.37×15156粘胶/竹纤维预并条14.28.231.87×15158(5+3)头并16.239.371.95×15167(3+3+1)二并15.038.881.85×15168三并14.26.551.35×15166
(5)粗纱工序
该工序采用经纬纺织A186F粗纱机,粗纱工序采用“大隔距、轻定量、重加压、小后区牵伸”的工艺原则,以利于粗纱条干均匀。由于涤纶、粘胶、竹纤维表面光滑,抱合性差,易产生意外牵伸,造成粗纱条干不匀,因而粗纱捻系数需在保证细纱不出硬头的情况下偏大掌握。相对湿度在60%。主要工艺参数: 罗拉隔距11mm×26mm×32mm,钳口隔距5.5mm,锭子转速900r/min,粗纱于定量4.9g/10m,设计捻系数86,总牵伸倍数5.8倍,后牵伸倍数1.19倍。  
(6)细纱工序
该工序采用马佐里(东台)DTM129型细纱机,因本发明的纱线属针织用纱,同时兼顾竹纤维、粘胶纤维柔软光滑、强力低的特点,采用“大隔距、重加压, 小钳口隔距、小后区牵伸”的工艺原则,后区牵伸倍数在保证不出硬头的情况下偏小掌握,而捻系数偏大掌握。车间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之间。  
主要工艺参数:细纱干定量18.6g/100m,钳口隔距2.2mm,罗拉隔距18mm×30mm,捻度75.3捻/10cm,钢领采用PG系列,钢丝圈6903 14/0,总牵伸倍数26.5倍,后区牵伸1.25倍。成纱主要性能见表3。
表3:成纱主要性能。
干定量(g/100m)细纱重量不匀率cv/%单杀断裂强力/cN单纱强力不匀率CV/%条干CV/%粗节/(个/km)细节/(个/km)棉结/(个/km)3mm以上毛羽/(根/10m)1.85331.75361.412.114263234.3
(7)络筒工序
该工序采用德国赐来福公司AC338型自动络筒机,由于竹纤维、粘胶纤维、 涤纶纤维之间的抱合力较差,但棉、竹、粘胶的吸湿能力较强,所以选用小张力、低速度的工艺原则,自动接头、空气捻接器的气压要充足,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 60~70%。电清主要工艺参数:络筒速度为850m/min,短粗(+160)1.5cm, 长粗(+500)3cm, 长细节(-30%)2.5cm。
(8)上述各工序生产环境相对湿度为60%~65%。

纤维混纺针织纱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纤维混纺针织纱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纤维混纺针织纱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纤维混纺针织纱及其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纤维混纺针织纱及其生产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3354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24 CN 104233549 A (21)申请号 201310238706.7 (22)申请日 2013.06.17 D02G 3/04(2006.01) D02G 3/44(2006.01) (71)申请人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地址 441002 湖北省襄樊市人民路 140 号 (72)发明人 唐建东 张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 所 42218 代理人 帅玲 (54) 发明名称 纤维混纺针织纱及其生产方法 (57) 摘要 一种纤维混纺针织纱及其生产方法, 包括细 绒棉纤维、。

2、 涤纶纤维、 粘胶纤维与竹纤维, 按重量 百分比其组份含量为 : 细绒棉纤维 40%-50%、 涤纶 纤维25%-35%、 粘胶纤维10%-20%, 竹纤维5%-15%, 纱特 18.4tex ; 按清棉、 梳棉、 精梳、 并条、 粗纱、 细 纱、 络筒工序生产, 本发明将优质细绒棉纤维、 涤 纶纤维、 粘胶纤维和竹纤维四种纤维混纺成针织 用纱, 为纺织领域增加一种功能性、 多组分的纺织 产品, 从强力、 吸湿性、 环保、 舒适度等方面更好的 实现多组分纤维优势互补的特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

3、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33549 A CN 104233549 A 1/2 页 2 1. 一种纤维混纺针织纱, 其特征在于 : 包括细绒棉纤维、 涤纶纤维、 粘胶纤维与竹 纤维, 按重量百分比其组份含量为 : 细绒棉纤维 40%-50%、 涤纶纤维 25%-35%、 粘胶纤维 10%-20%, 竹纤维 5%-15%, 纱特 18.4tex。 2. 一种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纤维混纺针织纱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工艺步骤如下 : (a) 清棉工序 采用开清棉设备, 细绒棉纤维抓棉打手速度 880r/min, 运转效率 90% 以上, 梳棉打手速 度 3。

4、80r/min, 成卷综合打手速度 850r/min, 13 组落杂尘棒隔距调到 10mm, 45 组落杂尘棒 隔距调到 8mm, 棉卷定量 383g/m, 长度 36m, 棉卷伸长 1.5% ; 涤纶纤维、 粘胶纤维、 竹纤维三种纤维卷干重均定为 380g/m, 综合打手速度为 900r/ min, 棉卷罗拉转速 12r/min, 伸长率 25%, 棉卷质量不匀率控制在 1% 以下, 相对湿度 65% ; 涤纶纤维减轻开松打击力度, 在 FA104 六辊筒开棉机上辊筒选用低档转速 460r/min, 天平罗拉与打手间隔距 9mm ; 竹纤维、 粘胶纤维各部件打手速度为 415r/min, ,。

5、 尘棒角度调成与打手回转方向夹角为 2 ; (b) 梳棉工序 采用梳棉机, 棉网清晰, 无破边、 破洞 ; 在加工涤纶纤维、 粘胶纤维、 竹纤维三种化学纤维时, 选用 AC2030 型锡林针布, 减少 纤维弯钩和棉结数量 ; 主要工艺参数 : 锡林转速 330r/min, 道夫转速 17.8r/min, 刺辊转速 725r/min, 盖板速度 80r/min, 给棉板与刺辊隔距 0.3mm, 刺辊与锡林隔距 0.18mm, 锡林道夫 隔距 0.13mm, 锡林与盖板间的隔距选择 0.25 mm、 0.23 mm、 0.2 mm、 0.2 mm、 0.23mm, 竹纤维 和粘胶纤维的生条定量均为。

6、 14.6g/5m, 涤纶纤维生条定量为 18.9g/5m ; 纺棉时梳棉机主要工艺参数 : 锡林速度 360r/min, 道夫转速 19.9r/min, 刺辊转速 930r/min, 盖板速度 99 mm/min, 给棉板与刺辊隔距 0.23ram, 刺辊与锡林隔距 0.15mm, 锡林 道夫隔距 0.1mm, 棉纤维生条定量 21.1g/5m ; (C) 精梳工序 采用精梳机, 500 钳次 /min, 小卷定量 80g/m, 运转效率 94% ; 在落棉率 16% 的情况下, 实际产量 72kg/h, 质量达到 UST ER2007 公报 5以内水平 ; 棉经开清和梳理工序后按照常 规精。

7、梳工艺进行梳理, 精梳主要工艺参数为 : 采用后退给棉的方式, 给棉长度 5.23mm, 锡林 转速280r/min, 毛刷1137r/min, 落棉隔距刻度选择为9, 梳理隔距0.40 ram, 精梳条定量为 15.8g/5m ; (d) 并条工序 先将五根粘胶纤维和三根竹纤维预并条, 再与一根涤纶纤维预并条和三根精梳棉条进 行三道混并 ; 并条机后牵伸偏大掌握, 7.78.1 倍之间, 相对湿度保持在 65%, 主要工艺 : 涤 纶纤维预并条 : 干定量 19.1 (g/5m) , 总牵伸 6.12/ 倍, 后牵伸 1.3/ 倍, 罗拉隔距 715/mm, 压力棒调节环 15/mm, 并合。

8、 6/ 根 ; 粘胶纤维 / 竹纤维预并条 : 干定量 14.2(g/5m) , 总牵伸 8.23/ 倍, 后牵伸 1.8/ 倍, 罗拉隔距 715/mm, 压力棒调节环 15/mm, 并合 5+3/ 根 ; 头并 : 干 定量 16.23(g/5m) , 总牵伸 9.37/ 倍, 后牵伸 1.9/ 倍, 罗拉隔距 515/mm, 压力棒调节环 16/mm, 并合 3+3+1/ 根 ; 二并 : 干定量 15.03 (g/5m) , 总牵伸 8.88/ 倍, 后牵伸 1.8/ 倍, 罗拉 隔距 515/mm, 压力棒调节环 16/mm, 并合 8/ 根 ; 三并 : 干定量 14.2(g/5m。

9、) , 总牵伸 6.55/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33549 A 2 2/2 页 3 倍, 后牵伸 1.3/ 倍, 罗拉隔距 515/mm, 压力棒调节环 16/mm, 并合 6/ 根 ; (e) 粗纱工序 采用粗纱机, 粗纱捻系数在保证细纱不出硬头的情况下偏大掌握, 8.102 倍, 相对湿度 在 60% ; 主要工艺参数 : 罗拉隔距 11mm26mm32mm, 钳口隔距 5.5mm, 锭子转速 900r/ min, 粗纱干定量 4.9g/10m, 设计捻系数 86, 总牵伸倍数 5.8 倍, 后牵伸倍数 1.19 倍 ; (f) 细纱工序 采用细纱机, 后区牵伸倍数在保证不出。

10、硬头的情况下偏小掌握, 1.2 倍, 捻系数偏大掌 握为 356ae, 相对湿度控制在 60% 65% ; 主要工艺参数 : 细纱干定量 18.6g/100m, 钳口隔距 2.2mm, 罗拉隔距 18mm30mm, 捻度 75.3 捻 /10cm, 钢领采用 PG 系列, 钢丝圈 6903 14/0, 总牵伸倍数 26.5 倍, 后区牵伸 1.25 倍 ; (g) 络筒工序 采用自动络筒机, 自动接头、 空气捻接器的气压稳定, 相对湿度控制在 60% 70% ; 电清主要工艺参数 : 络筒速度为 850m/min, 短粗 (+160)1.5cm, 长粗 (+500)3cm, 长细节 (-30%。

11、)2.5cm ; (h) 上述各工序生产环境相对湿度为 60% 65%。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33549 A 3 1/5 页 4 纤维混纺针织纱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纺纱技术领域, 具体说是一种棉、 绦纶、 粘胶、 竹四种纤维混纺针织纱 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纺纱技术领域, 随着多种新型纤维特别是绿色纤维的不断问世, 出现了许多新 型的多组分纤维混纺纱, 这些混纺纱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纤维特性, 实现优势互补 , 但多为 两种或三种纤维混纺, 不能同时实现多种纤维特性的发挥。 发明内容 0003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

12、种纤维混纺针织纱及其生 产方法, 将优质细绒棉纤维、 涤纶纤维、 粘胶纤维和竹纤维四种纤维混纺成 18.4tex 针织用 纱, 充分发挥多种纤维的不同功能, 提升产品档次, 提高产品附加值。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纤维混纺针织纱包括细绒棉纤维、 涤纶纤维、 粘胶纤维 与竹纤维, 按重量百分比其组份含量为 : 细绒棉纤维 40%-50%、 涤纶纤维 25%-35%、 粘胶纤维 10%-20%, 竹纤维 5%-15%, 纱特 18.4tex。 0005 本发明的工艺步骤如下 : (a) 清棉工序 采用开清棉设备, 细绒棉纤维抓棉打手速度 880r/min, 运转效率 90% 以上, 。

13、梳棉打手 速度 380r/min, 成卷综合打手速度 850r/min, 13 组落杂尘棒隔距调到 10mm, 45 组落杂尘 棒隔距调到 8mm, 棉卷定量 383g/m, 长度 36m, 棉卷伸长 1.5% ; 涤纶纤维、 粘胶纤维、 竹纤维 三种纤维卷干重均定为 380g/m, 综合打手速度为 900r/min, 棉卷罗拉转速 12r/min, 伸长率 25%, 棉卷质量不匀率控制在 1% 以下, 相对湿度 65% ; 涤纶纤维减轻开松打击力度, 在 FA104 六辊筒开棉机辊筒上选用低档转速 460r/min, 天平罗拉与打手间隔距 9mm ; 竹纤维、 粘胶纤 维各部件打手速度改为 。

14、415r/min, , 尘棒角度调成与打手回转方向夹角为 2 ; (b) 梳棉工序 采用梳棉机, 棉网清晰, 无破边、 破洞 ; 在加工涤纶纤维、 粘胶纤维、 竹纤维三种化学 纤维时, 选用 AC2030 型锡林针布, 减少纤维弯钩和棉结数量 ; 主要工艺参数 : 锡林转速 330r/min, 道夫转速 17.8r/min, 刺辊转速 725r/min, 盖板速度 80r/min, 给棉板与刺辊隔距 0.3mm, 刺辊与锡林隔距 0.18mm, 锡林道夫隔距 0.13mm, 锡林与盖板间的隔距选择 0.25 mm、 0.23 mm、 0.2 mm、 0.2 mm、 0.23mm, 竹纤维和粘胶。

15、纤维的生条定量均为 14.6g/5m, 涤纶纤维 生条定量为 18.9g/5m ; 纺棉时梳棉机主要工艺参数 : 锡林速度 360r/min, 道夫转速 19.9r/ min, 刺辊转速 930r/min, 盖板速度 99 mm/min, 给棉板与刺辊隔距 0.23ram, 刺辊与锡林隔 距 0.15mm, 锡林道夫隔距 0.1mm, 棉纤维生条定量 21.1g/5m ; (C) 精梳工序 采用精梳机, 500 钳次 /min, 小卷定量 80g/m, 运转效率 94% ; 在落棉率 16% 的情况下, 说 明 书 CN 104233549 A 4 2/5 页 5 实际产量 72kg/h, 质。

16、量达到 UST ER2007 公报 5以内水平 ; 棉经开清和梳理工序后按照常 规精梳工艺进行梳理, 精梳主要工艺参数为 : 采用后退给棉的方式, 给棉长度 5.23mm, 锡林 转速280r/min, 毛刷1137r/min, 落棉隔距刻度选择为9, 梳理隔距0.40 ram, 精梳条定量为 15.8g/5m ; (d) 并条工序 先将五根粘胶纤维和三根竹纤维预并条, 再与一根涤纶纤维预并条和三根精梳棉条进 行三道混并 ; 并条机后牵伸偏大掌握, 7.78.1 倍之间, 相对湿度保持在 65%, 主要工艺 : 涤 纶纤维预并条 : 干定量 19.1 (g/5m) , 总牵伸 6.12/ 倍,。

17、 后牵伸 1.3/ 倍, 罗拉隔距 715/mm, 压力棒调节环 15/mm, 并合 6/ 根 ; 粘胶纤维 / 竹纤维预并条 : 干定量 14.2(g/5m) , 总牵伸 8.23/ 倍, 后牵伸 1.8/ 倍, 罗拉隔距 715/mm, 压力棒调节环 15/mm, 并合 5+3/ 根 ; 头并 : 干 定量 16.23(g/5m) , 总牵伸 9.37/ 倍, 后牵伸 1.9/ 倍, 罗拉隔距 515/mm, 压力棒调节环 16/mm, 并合 3+3+1/ 根 ; 二并 : 干定量 15.03 (g/5m) , 总牵伸 8.88/ 倍, 后牵伸 1.8/ 倍, 罗拉 隔距 515/mm, 。

18、压力棒调节环 16/mm, 并合 8/ 根 ; 三并 : 干定量 14.2(g/5m) , 总牵伸 6.55/ 倍, 后牵伸 1.3/ 倍, 罗拉隔距 515/mm, 压力棒调节环 16/mm, 并合 6/ 根 ; (e) 粗纱工序 采用粗纱机, 粗纱捻系数在保证细纱不出硬头的情况下偏大掌握, 8.102 倍, 相对湿度 在 60% ; 主要工艺参数 : 罗拉隔距 11mm26mm32mm, 钳口隔距 5.5mm, 锭子转速 900r/ min, 粗纱干定量 4.9g/10m, 设计捻系数 86, 总牵伸倍数 5.8 倍, 后牵伸倍数 1.19 倍 ; (f) 细纱工序 采用细纱机, 后区牵伸。

19、倍数在保证不出硬头的情况下偏小掌握, 1.2 倍, 捻系数偏大掌 握为 356ae, 相对湿度控制在 60% 65% ; 主要工艺参数 : 细纱干定量 18.6g/100m, 钳口隔距 2.2mm, 罗拉隔距 18mm30mm, 捻度 75.3 捻 /10cm, 钢领采用 PG 系列, 钢丝圈 6903 14/0, 总牵伸倍数 26.5 倍, 后区牵伸 1.25 倍 ; (g) 络筒工序 采用自动络筒机, 自动接头、 空气捻接器的气压稳定, 相对湿度控制在 60% 70% ; 电清主要工艺参数 : 络筒速度为 850m/min, 短粗 (+160)1.5cm, 长粗 (+500)3cm, 长细。

20、节 (-30%)2.5cm ; (h) 上述各工序生产环境相对湿度为 60% 65%。 0006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可以有效提升产品档次, 提高产品附加值, 为纺织领域增 加一种功能性、 多组分的纺织产品, 从强力、 吸湿性、 环保、 舒适度等方面更好的实现多组分 纤维优势互补的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以下将细绒棉纤维、 涤纶纤维、 粘胶纤维与竹纤维按不同的重量百分比混纺实施 如下, 其中纱特为 18.4 tex。 0008 实施例 1 细绒棉纤维 45%、 涤纶纤维 30%、 粘胶纤维 15%、 竹纤维 10%。 0009 实施例 2 说 明 书 CN 104233549 A 。

21、5 3/5 页 6 细绒棉纤维 50%、 涤纶纤维 35%、 粘胶纤维 10%、 竹纤维 5%。 0010 实施例 3 细绒棉纤维 40%、 涤纶纤维 25%、 粘胶纤维 20%、 竹纤维 15%。 0011 实施例 4 细绒棉纤维 40%、 涤纶纤维 35%、 粘胶纤维 10%、 竹纤维 15%。 0012 实施例 5 细绒棉纤维 50%、 涤纶纤维 25%、 粘胶纤维 20%、 竹纤维 5%。 0013 上述组份纤维混纺纱的首选原料如下, 细绒棉纤维是天然纤维素纤维中较好的一 种, 纤维细度细, 长度大, 品质优良。棉纤维的主体长度为 29.6mm, 品质长度 31.5mm, 短绒 率为 。

22、9.66。涤纶纤维、 粘胶纤维和竹纤维三种纤维的性能指标如表 1 所示。 0014 表 1 : 涤纶纤维、 粘胶纤维和竹纤维三种纤维的性能指标 项目涤纶纤维粘胶纤维竹纤维 线密度 /dtex1.41.21.2 断裂强度 /(cn/dtex)4.12.32.2 断裂伸长率 /%331914.1 回潮率 /%0.401311.8 以上实施例的工艺步骤如下。 0015 (1) 清棉工序 采用开清棉设备, 细绒棉纤维抓棉打手速度 880r/min, 运转效率 90% 以上, 梳棉打手速 度 380r/min, 成卷综合打手速度 850r/min, 13 组落杂尘棒隔距调到 10mm, 45 组落杂尘棒。

23、 隔距调到 8mm, , 棉卷定量 383g/m, 长度 36m, 棉卷伸长 1.5%。 0016 涤纶纤维、 粘胶纤维、 竹纤维均属于化学纤维, 三种的纤维整齐度好、 含杂少。在 清棉加工工艺中, 三者存在一定的共性, 总体都选用 “短流程、 多松少打、 少落、 隔距适中、 轻 定量” 的工艺原则。为了防止静电的产生, 要求保持相对湿度大一些, 一般控制在 65%。主 要工艺参数 : 涤纶纤维、 粘胶纤维、 竹纤维三种纤维卷干重均定为 380g/m, 综合打手速度为 900r/min, 棉卷罗拉转速 12r/min, 伸长率 25%, 棉卷质量不匀率控制在 1% 以下, 相对湿度 65%。 。

24、0017 涤纶纤维回潮率低, 纤维蓬松、 弹性大、 抱合力差, 加工时静电现象较为严重。 加工 的主要技术特点是适当减轻开松打击力度, FA104 六辊筒开棉机辊筒选用低档转速 460r/ min, 同时为避免过多的纠缠确保成卷良好, 天平罗拉与打手间隔距 9mm。 0018 竹纤维、 粘胶纤维各部件打手速度为 415r/min, , 尘棒角度调成与打手回转方向夹 角为 2。 0019 (2) 梳棉工序 采用 FA201 型梳棉机, 梳棉工序要保持机械状态良好, 并保持棉网的清晰, 没有破边、 破洞等现象。 0020 在加工涤纶纤维、 粘胶纤维、 竹纤维三种化学纤维时, 采用 “低速度、 轻定。

25、量、 少落、 大隔距” 的工艺原则, 选用 AC2030 型锡林针布, 梳棉机针布充塞少、 纤维负荷轻、 纤维转移 率高、 纤维损伤少, 减少纤维弯钩和棉结数量。主要工艺参数 : 锡林转速 330r/min, 道夫 转速 17.8r/min, 刺辊转速 725r/min, 盖板速度 80r/min, 给棉板与刺辊隔距 0.3mm, 刺辊与 锡林隔距 0.18mm, 锡林道夫隔距 0.13mm, 锡林与盖板间的隔距要选择 0.25 mm、 0.23 mm、 说 明 书 CN 104233549 A 6 4/5 页 7 0.2 mm、 0.2 mm、 0.23mm, 竹纤维和粘胶纤维的生条定量均为。

26、 14.6g/5m, 涤纶纤维生条定量 为 18.9g/5m。 0021 纺棉时梳棉机主要工艺参数:锡林速度360r/min, 道夫转速19.9r/min, 刺辊转速 930r/min, 盖板速度 99 mm/min, 给棉板与刺辊隔距 0.23ram, 刺辊与锡林隔距 0.15mm, 锡林 道夫隔距 0.1mm, 棉纤维生条定量 21.1g/5m。 0022 (3) 精梳工序 该工序采用山西鸿基 SXF1272 型精梳机, 500 钳次 /min, 小卷定量 80g/m, 运转效率 94%。在落棉率 16% 的情况下, 实际产量达 72kg/h, 同时质量可以达到 UST ER2007 公报。

27、 5 以内水平 ; 棉经开清和梳理工序后按照常规精梳工艺进行梳理, 精梳主要工艺参数为 : 采 用后退给棉的方式, 给棉长度 5.23mm, 锡林转速 280r/min, 毛刷 1137r/min, 落棉隔距刻度 选择为 9, 梳理隔距 0.40 ram, 精梳条定量为 15.8g/5m。 0023 (4) 并条工序 为了提高混合效果, 增加纤维的伸直平行度, 先将五根粘胶纤维条和三根竹纤维条预 并后, 再与一根涤纶预并条和三根精梳棉条进行三道混并。并条机后牵伸偏大掌握以利于 消除纤维弯钩, 相对湿度要保持在 65%。主要工艺参数见表 2。 0024 表 2 : 并条主要工艺参数 工序干定量 。

28、(g/5m)总牵伸/倍 后牵伸/倍 罗拉隔距 /mm 压力棒调节环 /mm并合数 / 根 涤纶预并条19.16.121.3715156 粘胶 / 竹纤维预并条14.28.231.8715158(5+3) 头并16.239.371.9515167(3+3+1) 二并15.038.881.8515168 三并14.26.551.3515166 (5) 粗纱工序 该工序采用经纬纺织 A186F 粗纱机, 粗纱工序采用 “大隔距、 轻定量、 重加压、 小后区牵 伸” 的工艺原则, 以利于粗纱条干均匀。 由于涤纶、 粘胶、 竹纤维表面光滑, 抱合性差, 易产生 意外牵伸, 造成粗纱条干不匀, 因而粗纱捻。

29、系数需在保证细纱不出硬头的情况下偏大掌握。 相对湿度在 60%。主要工艺参数 : 罗拉隔距 11mm26mm32mm, 钳口隔距 5.5mm, 锭子转速 900r/min, 粗纱于定量 4.9g/10m, 设计捻系数 86, 总牵伸倍数 5.8 倍, 后牵伸倍数 1.19 倍。 (6) 细纱工序 该工序采用马佐里 (东台) DTM129 型细纱机, 因本发明的纱线属针织用纱, 同时兼顾竹 纤维、 粘胶纤维柔软光滑、 强力低的特点, 采用 “大隔距、 重加压, 小钳口隔距、 小后区牵伸” 的工艺原则, 后区牵伸倍数在保证不出硬头的情况下偏小掌握, 而捻系数偏大掌握。 车间的 相对湿度控制在 60。

30、 65% 之间。 主要工艺参数 : 细纱干定量 18.6g/100m, 钳口隔距 2.2mm, 罗拉隔距 18mm30mm, 捻度 75.3 捻 /10cm, 钢领采用 PG 系列, 钢丝圈 6903 14/0, 总牵伸倍数 26.5 倍, 后区牵伸 1.25 倍。成纱主要性能见表 3。 0025 表 3 : 成纱主要性能。 干定量 (g/100m) 细纱重量不匀 率 cv/% 单杀断裂强 力 /cN 单纱强力不匀 率 CV/% 条 干 CV/% 粗节 /(个 / km) 细节 /(个 / km) 棉结 /(个 / km) 3mm 以上毛羽 /(根 /10m) 1.85331.75361.41。

31、2.114263234.3 0026 (7) 络筒工序 该工序采用德国赐来福公司 AC338 型自动络筒机, 由于竹纤维、 粘胶纤维、 涤纶纤维 说 明 书 CN 104233549 A 7 5/5 页 8 之间的抱合力较差, 但棉、 竹、 粘胶的吸湿能力较强, 所以选用小张力、 低速度的工艺原则, 自动接头、 空气捻接器的气压要充足, 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 60 70%。电清主要工艺参数 : 络筒速度为 850m/min, 短粗 (+160)1.5cm, 长粗 (+500)3cm, 长细节 (-30%)2.5cm。 0027 (8) 上述各工序生产环境相对湿度为 60% 65%。 说 明 书 CN 104233549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纱线;纱线或绳索的机械整理;整经或络经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