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具.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508082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2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66091.X

申请日:

2011.09.08

公开号:

CN102992165A

公开日:

2013.03.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6C 1/10申请日:20110908|||公开

IPC分类号:

B66C1/10

主分类号:

B66C1/10

申请人: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雪珠; 郭仁杰

地址: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阳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代理人:

孟金喆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吊具,包括基础轨道,悬挂提升装置、吊架和两根横截面为L形的L形防护轨,其中,基础轨道设置在待装配车身工位的上方;悬挂提升装置与吊架的中央部分固定连接;吊架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吊臂,吊臂通过旋转轴固定安装在吊架上;两根横截面为L形的L形防护轨对称设置在吊架两端的下方,L形防护轨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在第二横向支撑梁的第二端;吊架的两端端部设置有侧滚轮,吊架的两端下侧设置有下滚轮;侧滚轮与L形防护轨的内侧面对应设置且留有间隙,下滚轮与L形防护轨的底面内侧抵触相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吊具减小了吊具在行走过程中产生的摆振现象,改善了吊具的工作状态,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安全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吊具,固定安装在用于支撑吊具部件的横向支撑梁和纵向支撑梁上,所述横向支撑梁包括第一横向支撑梁(13)和两根第二横向支撑梁(6),两根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梁(6)并排且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梁(13)的下方,所述纵向支撑梁(14)的两端固定连接第二横向支撑梁(6)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梁(13),所述吊具包括:
设置在待装配车身工位上方的基础轨道(2),所述基础轨道(2)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梁(13)固定连接;
用于沿所述基础轨道(2)滑行的悬挂提升装置(3),所述悬挂提升装置(3)的第一端与所述基础轨道(2)固定连接,所述悬挂提升装置(3)的第二端与吊架(4)的中央部分固定连接,以使吊架(4)悬设在待装配车身(1)的工位;
吊架(4),悬设在待装配车身(1)的工位,所述吊架(4)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吊臂(5),所述吊臂(5)通过旋转轴固定安装在所述吊架(4)上,用于夹持吊运待装配的车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还包括:
两根横截面为L形的L形防护轨(8),所述L形防护轨(8)对称设置在所述吊架(4)两端的下方,所述L形防护轨(8)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梁(6)的第二端;所述吊架(4)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侧滚轮(9),所述吊架(4)的两端下侧分别设置有下滚轮(10);所述侧滚轮(9)与所述L形防护轨(8)的内侧面对应设置且留有间隙,所述下滚轮(10)与所述L形防护轨(8)的底面内侧抵触相接。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滚轮(9)与所述L形防护轨(8)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为5‑8mm。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动力装置(11),设置在所述悬挂提升装置(3)上,与所述吊臂(5)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吊臂(5)的旋转、打开和夹紧。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5)靠近车身(1)的内侧设置有控制装置(12),所述控制装置(12)与所述动力装置(11)相连,所述控制装置(12)用于接收所述车身(1)进入车身装配工位区域的信号,并向所述动力装置(11)发出开启指令。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12)包括光电感知单元,用于接收车身(1)进入车身装配工位区域的信号。

说明书

说明书吊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吊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装配过程中,通常使用车身吊具将需要装配的车身吊起后,输送到装配工位。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车身吊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车身吊具固定安装在用于支撑吊具部件的横向支撑梁和纵向支撑梁上,上述横向支撑梁包括第一横向支撑梁13和第二横向支撑梁6,第二横向支撑梁6平行设置在第一横向支撑梁13的下方,纵向支撑梁14的两端固定连接第二横向支撑梁6的第一端和第一横向支撑梁13,该吊具包括:基础轨道2、悬挂提升装置3、吊架4和两根横截面为矩形的矩形防护轨7,基础轨道2设置在待装配车身工位上方,悬挂提升装置3的一端与基础轨道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吊架4的中央部分固定连接,以使吊架4悬设在待装配车身工位的上方;吊臂5对称设置在吊架4上,用于夹持吊运待装配的车身1;矩形防护轨7对称水平设置在吊架4下方的两侧,矩形防护轨7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横向支撑梁6的第二端,在车身1吊运过程中对吊架4起保护作用。
为避免吊架4与矩形防护轨7之间由于距离小而发生干涉,通常在吊架4与矩形防护轨7之间在纵向上留有约50‑60毫米的距离,该距离使车身吊具行走过程中会产生横向摆振现象,而摆振现象正是引起吊具系统部件失效、寿命降低,以及发生事故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吊具,以解决现有车身吊具在行走过程中摆振幅度大,吊具零件易损失效的缺陷,改善吊具工作状态,提高设备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吊具,固定安装在用于支撑吊具部件的横向支撑梁和纵向支撑梁上,所述横向支撑梁包括第一横向支撑梁和两根第二横向支撑梁,两根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梁并排且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梁的下方,所述纵向支撑梁的两端固定连接第二横向支撑梁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梁,所述吊具包括:
设置在待装配车身工位上方的基础轨道,所述基础轨道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梁固定连接;
用于沿所述基础轨道滑行的悬挂提升装置,所述悬挂提升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基础轨道固定连接,所述悬挂提升装置的第二端与吊架的中央部分固定连接,以使吊架悬设在待装配车身的工位;
吊架,悬设在待装配车身的工位,所述吊架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吊臂,所述吊臂通过旋转轴固定安装在所述吊架上,用于夹持吊运待装配的车身,其中,所述吊具还包括:
两根横截面为L形的L形防护轨,所述L形防护轨对称设置在所述吊架两端的下方,所述L形防护轨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梁的第二端;所述吊架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侧滚轮,所述吊架的两端下侧分别设置有下滚轮;所述侧滚轮与所述L形防护轨的内侧面对应设置且留有间隙,所述下滚轮与所述L形防护轨的底面内侧抵触相接。
本发明提供的吊具通过设置L形防护轨,在吊架上设置侧滚轮和下滚轮,利用滚轮与L形防护轨间的配合,减小了吊具在行走过程中产生的摆振现象,改善了吊具的工作状态,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同时在吊具发生意外掉落时,L形防护轨对滚轮的支撑可以限制吊架的继续下坠,防止伤人,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车身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吊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车身;               2‑基础轨道;         3‑悬挂提升装置;
4‑吊架;               5‑吊臂;             6‑第二横向支撑梁;
7‑矩形防护轨;         8‑L形防护轨;        9‑侧滚轮;
10‑下滚轮;            11‑动力装置;        12‑控制装置;
13‑第一横向支撑梁;    14‑纵向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吊具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吊具,固定安装在用于支撑吊具部件的横向支撑梁和纵向支撑梁上,上述横向支撑梁包括一根第一横向支撑梁13和两根第二横向支撑梁6,两根第二横向支撑梁6并排,且平行设置在第一横向支撑梁13的下方,纵向支撑梁14的两端固定连接各第二横向支撑梁6的第一端和第一横向支撑梁13,该吊具包括:基础轨道2、用于沿基础轨道2滑行的悬挂提升装置3和吊架4,其中,基础轨道2设置在待装配车身工位的上方,与第一横向支撑梁13固定连接;悬挂提升装置3的第一端与基础轨道2固定连接,第二端与吊架4的中央部分固定连接,以使吊架4悬设在待装配车身1的工位;吊架4悬设在待装配车身1的工位,该吊架4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吊臂5,吊臂5通过水平设置的旋转轴固定安装在吊架4上,用于夹持吊运待装配的车身1;其中该吊具还包括两根横截面为L形的L形防护轨8,两根L形防护轨8对称水平设置在吊架4两端的下方,L形防护轨8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在第二横向支撑梁6的第二端;吊架4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侧滚轮9,吊架4的两端下侧分别设置有下滚轮10,如图3所示;侧滚轮9与L形防护轨8的内侧面对应设置且留有间隙,下滚轮10与L形防护轨8的底面内侧抵触相接。
当对车身1实施吊运时,首先通过吊臂5夹持待装车身1,运行悬挂提升装置3,悬挂提升装置3沿着基础轨道2运动以将待装车身1运至待装配工位。悬挂提升装置3的运动依靠下滚轮10在L形防护轨8上的滚动来实现,当吊具发生摆振时,由于侧滚轮9与L形防护轨8的内侧面之间留有间隙,侧滚轮9可以随吊具摆动并与L形防护轨8抵靠,从而减小了摆幅。
优选的是,侧滚轮9与L形防护轨8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为5‑8mm,在实际的应用中,留有5‑8mm的间隙可以在保证吊架4不从L形防护轨8中脱出的同时,较好的限制了吊具的摆振摆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吊具还优选包括有动力装置11,设置在悬挂提升装置3上,与吊臂5相连,用于控制吊臂5的旋转、打开和夹紧。动力装置11的具体设置位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只要可为吊臂5提供动力,实现吊臂5的运动即可。
进一步地,吊臂5靠近车身1的内侧设置有控制装置12,与动力装置11相连,该控制装置12用于接收车身1进入车身装配工位区域的信号,并向动力装置11发出开启指令。
具体地,控制装置12可以包括光电感知单元,用于接收车身1进入车身装配工位区域的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吊具通过设置L形防护轨,在吊架上设置侧滚轮和下滚轮,利用滚轮与L形防护轨间的配合,减小了吊具在行走过程中产生的摆振现象,改善了吊具的工作状态,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吊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吊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吊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吊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吊具.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9216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27 CN 102992165 A *CN102992165A* (21)申请号 201110266091.X (22)申请日 2011.09.08 B66C 1/10(2006.01) (71)申请人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阳路 (72)发明人 张雪珠 郭仁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05 代理人 孟金喆 (54) 发明名称 吊具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吊具, 包括基础轨道, 悬挂 提升装置、 吊架和两根横截面为 。

2、L 形的 L 形防护 轨, 其中, 基础轨道设置在待装配车身工位的上 方 ; 悬挂提升装置与吊架的中央部分固定连接 ; 吊架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吊臂, 吊臂通过旋转轴固 定安装在吊架上 ; 两根横截面为 L 形的 L 形防护 轨对称设置在吊架两端的下方, L 形防护轨的外 侧面固定连接在第二横向支撑梁的第二端 ; 吊架 的两端端部设置有侧滚轮, 吊架的两端下侧设置 有下滚轮 ; 侧滚轮与 L 形防护轨的内侧面对应设 置且留有间隙, 下滚轮与 L 形防护轨的底面内侧 抵触相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吊具减小了吊具 在行走过程中产生的摆振现象, 改善了吊具的工 作状态, 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安全性。 (51)。

3、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1 页 2 1. 一种吊具, 固定安装在用于支撑吊具部件的横向支撑梁和纵向支撑梁上, 所述横向 支撑梁包括第一横向支撑梁 (13) 和两根第二横向支撑梁 (6), 两根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梁 (6)并排且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梁(13)的下方, 所述纵向支撑梁(14)的两端固定 连接第二横向支撑梁 (6) 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梁 (13), 所述吊具包括 : 设置在待装配车身工位上方的基础轨道 (2), 所述基。

4、础轨道 (2) 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撑 梁 (13) 固定连接 ; 用于沿所述基础轨道(2)滑行的悬挂提升装置(3), 所述悬挂提升装置(3)的第一端与 所述基础轨道 (2) 固定连接, 所述悬挂提升装置 (3) 的第二端与吊架 (4) 的中央部分固定 连接, 以使吊架 (4) 悬设在待装配车身 (1) 的工位 ; 吊架 (4), 悬设在待装配车身 (1) 的工位, 所述吊架 (4) 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吊臂 (5), 所 述吊臂 (5) 通过旋转轴固定安装在所述吊架 (4) 上, 用于夹持吊运待装配的车身 (1), 其特 征在于, 所述吊具还包括 : 两根横截面为 L 形的 L 形防护轨 (8), 。

5、所述 L 形防护轨 (8) 对称设置在所述吊架 (4) 两 端的下方, 所述L形防护轨(8)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梁(6)的第二端 ; 所 述吊架 (4) 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侧滚轮 (9), 所述吊架 (4) 的两端下侧分别设置有下滚 轮 (10) ; 所述侧滚轮 (9) 与所述 L 形防护轨 (8) 的内侧面对应设置且留有间隙, 所述下滚 轮 (10) 与所述 L 形防护轨 (8) 的底面内侧抵触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滚轮(9)与所述L形防护轨(8)的 内侧面之间的间隙为 5-8mm。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吊具, 其特征在。

6、于, 还包括 : 动力装置 (11), 设置在所述悬挂提升装置 (3) 上, 与所述吊臂 (5) 相连, 用于控制所述 吊臂 (5) 的旋转、 打开和夹紧。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吊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吊臂 (5) 靠近车身 (1) 的内侧 设置有控制装置 (12), 所述控制装置 (12) 与所述动力装置 (11) 相连, 所述控制装置 (12) 用于接收所述车身(1)进入车身装配工位区域的信号, 并向所述动力装置(11)发出开启指 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12)包括光电感知单元, 用 于接收车身 (1) 进入车身装配工位区域的信。

7、号。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92165 A 2 1/3 页 3 吊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械结构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吊具。 背景技术 0002 在汽车装配过程中, 通常使用车身吊具将需要装配的车身吊起后, 输送到装配工 位。 0003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车身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 车身吊具固定安装在用于 支撑吊具部件的横向支撑梁和纵向支撑梁上, 上述横向支撑梁包括第一横向支撑梁 13 和 第二横向支撑梁 6, 第二横向支撑梁 6 平行设置在第一横向支撑梁 13 的下方, 纵向支撑梁 14 的两端固定连接第二横向支撑梁 6 的第一端和第一横向支撑梁 13, 该吊具。

8、包括 : 基础轨 道 2、 悬挂提升装置 3、 吊架 4 和两根横截面为矩形的矩形防护轨 7, 基础轨道 2 设置在待装 配车身工位上方, 悬挂提升装置 3 的一端与基础轨道 2 固定连接, 另一端与吊架 4 的中央部 分固定连接, 以使吊架 4 悬设在待装配车身工位的上方 ; 吊臂 5 对称设置在吊架 4 上, 用于 夹持吊运待装配的车身 1 ; 矩形防护轨 7 对称水平设置在吊架 4 下方的两侧, 矩形防护轨 7 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横向支撑梁 6 的第二端, 在车身 1 吊运过程中对吊架 4 起保护作用。 0004 为避免吊架 4 与矩形防护轨 7 之间由于距离小而发生干涉, 通常在吊架。

9、 4 与矩形 防护轨 7 之间在纵向上留有约 50-60 毫米的距离, 该距离使车身吊具行走过程中会产生横 向摆振现象, 而摆振现象正是引起吊具系统部件失效、 寿命降低, 以及发生事故的重要因 素。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吊具, 以解决现有车身吊具在行走过程中摆振幅度大, 吊具零 件易损失效的缺陷, 改善吊具工作状态, 提高设备安全性。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吊具, 固定安装在用于支撑吊具部件的横向支撑梁和纵向支撑 梁上, 所述横向支撑梁包括第一横向支撑梁和两根第二横向支撑梁, 两根所述第二横向支 撑梁并排且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梁的下方, 所述纵向支撑梁的两端固定连接第。

10、二 横向支撑梁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梁, 所述吊具包括 : 0007 设置在待装配车身工位上方的基础轨道, 所述基础轨道与所述第一横向支撑梁固 定连接 ; 0008 用于沿所述基础轨道滑行的悬挂提升装置, 所述悬挂提升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基 础轨道固定连接, 所述悬挂提升装置的第二端与吊架的中央部分固定连接, 以使吊架悬设 在待装配车身的工位 ; 0009 吊架, 悬设在待装配车身的工位, 所述吊架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吊臂, 所述吊臂通过 旋转轴固定安装在所述吊架上, 用于夹持吊运待装配的车身, 其中, 所述吊具还包括 : 0010 两根横截面为 L 形的 L 形防护轨, 所述 L 形防护轨对称。

11、设置在所述吊架两端的下 方, 所述 L 形防护轨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横向支撑梁的第二端 ; 所述吊架的两端 说 明 书 CN 102992165 A 3 2/3 页 4 端部分别设置有侧滚轮, 所述吊架的两端下侧分别设置有下滚轮 ; 所述侧滚轮与所述 L 形 防护轨的内侧面对应设置且留有间隙, 所述下滚轮与所述 L 形防护轨的底面内侧抵触相 接。 0011 本发明提供的吊具通过设置 L 形防护轨, 在吊架上设置侧滚轮和下滚轮, 利用滚 轮与 L 形防护轨间的配合, 减小了吊具在行走过程中产生的摆振现象, 改善了吊具的工作 状态, 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同时在吊具发生意外掉落时, L 形。

12、防护轨对滚轮的支撑可 以限制吊架的继续下坠, 防止伤人, 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2 图 1 为现有技术中车身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吊具结构示意图。 0014 图 3 为图 2 的局部放大图。 0015 附图标记 : 0016 1- 车身 ; 2- 基础轨道 ; 3- 悬挂提升装置 ; 0017 4- 吊架 ; 5- 吊臂 ; 6- 第二横向支撑梁 ; 0018 7- 矩形防护轨 ; 8-L 形防护轨 ; 9- 侧滚轮 ; 0019 10- 下滚轮 ; 11- 动力装置 ; 12- 控制装置 ; 0020 13- 第一横向支撑梁 ; 14- 纵。

13、向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 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 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 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2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吊具结构示意图, 图 3 为图 2 的局部放大图, 本发明实 施例提供了一种吊具, 固定安装在用于支撑吊具部件的横向支撑梁和纵向支撑梁上, 上述 横向支撑梁包括一根第一横向支撑梁 13 和两根第二横向。

14、支撑梁 6, 两根第二横向支撑梁 6 并排, 且平行设置在第一横向支撑梁13的下方, 纵向支撑梁14的两端固定连接各第二横向 支撑梁 6 的第一端和第一横向支撑梁 13, 该吊具包括 : 基础轨道 2、 用于沿基础轨道 2 滑行 的悬挂提升装置3和吊架4, 其中, 基础轨道2设置在待装配车身工位的上方, 与第一横向支 撑梁 13 固定连接 ; 悬挂提升装置 3 的第一端与基础轨道 2 固定连接, 第二端与吊架 4 的中 央部分固定连接, 以使吊架 4 悬设在待装配车身 1 的工位 ; 吊架 4 悬设在待装配车身 1 的工 位, 该吊架4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吊臂5, 吊臂5通过水平设置的旋转轴固定安。

15、装在吊架4上, 用于夹持吊运待装配的车身 1 ; 其中该吊具还包括两根横截面为 L 形的 L 形防护轨 8, 两根 L 形防护轨 8 对称水平设置在吊架 4 两端的下方, L 形防护轨 8 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在第二横 向支撑梁 6 的第二端 ; 吊架 4 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侧滚轮 9, 吊架 4 的两端下侧分别设置 有下滚轮 10, 如图 3 所示 ; 侧滚轮 9 与 L 形防护轨 8 的内侧面对应设置且留有间隙, 下滚轮 10 与 L 形防护轨 8 的底面内侧抵触相接。 0023 当对车身 1 实施吊运时, 首先通过吊臂 5 夹持待装车身 1, 运行悬挂提升装置 3, 悬 说 明 书 CN 。

16、102992165 A 4 3/3 页 5 挂提升装置 3 沿着基础轨道 2 运动以将待装车身 1 运至待装配工位。悬挂提升装置 3 的运 动依靠下滚轮 10 在 L 形防护轨 8 上的滚动来实现, 当吊具发生摆振时, 由于侧滚轮 9 与 L 形防护轨 8 的内侧面之间留有间隙, 侧滚轮 9 可以随吊具摆动并与 L 形防护轨 8 抵靠, 从而 减小了摆幅。 0024 优选的是, 侧滚轮 9 与 L 形防护轨 8 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为 5-8mm, 在实际的应用 中, 留有 5-8mm 的间隙可以在保证吊架 4 不从 L 形防护轨 8 中脱出的同时, 较好的限制了吊 具的摆振摆幅。 0025 在。

17、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该吊具还优选包括有动力装置 11, 设置在悬挂提升装置 3 上, 与吊臂 5 相连, 用于控制吊臂 5 的旋转、 打开和夹紧。动力装置 11 的具体设置位置在 此不作具体限定, 只要可为吊臂 5 提供动力, 实现吊臂 5 的运动即可。 0026 进一步地, 吊臂5靠近车身1的内侧设置有控制装置12, 与动力装置11相连, 该控 制装置 12 用于接收车身 1 进入车身装配工位区域的信号, 并向动力装置 11 发出开启指令。 0027 具体地, 控制装置 12 可以包括光电感知单元, 用于接收车身 1 进入车身装配工位 区域的信号。 002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吊具通过设置。

18、 L 形防护轨, 在吊架上设置侧滚轮和下滚轮, 利用滚轮与 L 形防护轨间的配合, 减小了吊具在行走过程中产生的摆振现象, 改善了吊具 的工作状态, 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安全性。 0029 最后应说明的是 :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 尽 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 其依然 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 换 ;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 神和范围。 说 明 书 CN 102992165 A 5 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92165 A 6 2/2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92165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