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紧急状态自动制动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动车紧急状态自动制动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9148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27 CN 102991485 A *CN102991485A* (21)申请号 201210548578.1 (22)申请日 2012.12.18 B60T 7/22(2006.01) (71)申请人 青岛中科润美润滑材料技术有限公 司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金水路 36 号 (72)发明人 徐超 (54) 发明名称 机动车紧急状态自动制动器 (57) 摘要 一种机动车紧急状态自动制动器, 其触发板 的后侧与两根连杆呈 形连接, 两根该连杆的后 端通过滑座左右对称地连接在机动车的底盘下 面,。
2、 在每一该连杆与滑座的之间装有弹簧 ; 在触 发板后侧的中部垂直连接触发杆的前端 ; 两根制 动柱的上端通过与底盘连接的双固定板之间铰 接, 两根该制动柱左右对称设置, 并在它们之间连 接有横杆 ; 挂钩板的上端铰接在两根该制动柱的 中间的底盘上, 该挂钩板的下端设有弯钩, 该挂钩 板的后侧与所述的触发杆的后端通过触发连杆铰 接。优点是 : 能够在发生碰撞事故的一刹那触发 制动, 制动动作快并且可靠, 可以有效地防止严重 地碰撞事故, 避免车毁人亡的悲剧发生。结构简 单, 成本低, 可以在现有车辆上装备, 容易实施。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3 页 (。
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3 页 1/1 页 2 1. 一种机动车紧急状态自动制动器, 其特征在于 : 包括触发板、 连杆、 弹簧、 触发杆、 挂 钩板和制动柱, 触发板的后侧与两根连杆呈 形连接, 两根该连杆的后端通过滑座左右对 称地连接在机动车的底盘下面, 在每一该连杆与滑座的之间装有弹簧 ; 在所述的触发板后 侧的中部垂直连接触发杆的前端, 该触发杆的后端滑动穿过与所述底盘固定的导向座 ; 两 根所述的制动柱的上端铰接在与所述底盘连接的双固定板之间, 在该双固定板上设有限制 该制动柱向后转动的限位机构 ; 两根该制。
4、动柱左右对称设置, 并在它们之间连接有横杆 ; 在所述的制动柱的下端设有斜面, 在该斜面上设有凸尖 ; 挂钩板的上端通过铰接座铰接在 两根该制动柱的中间的底盘上, 该挂钩板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的横杆对应的弯钩, 该挂钩板 的后侧与所述的触发杆的后端通过触发连杆铰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机动车紧急状态自动制动器,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的制动柱 的下端连接一向左右两侧延伸的平衡梁, 该平衡梁的两端各与一摆杆的一端垂直连接, 每 一该摆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座与所述的底盘铰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机动车紧急状态自动制动器,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的平衡梁 的下面设有与所述的制动柱相。
5、同的斜面和凸尖。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机动车紧急状态自动制动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触发杆的 后部设有绕过所述的挂钩板的铰接座的方框形的过渡连接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91485 A 2 1/2 页 3 机动车紧急状态自动制动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紧急状态自动制动器, 主要用于机动车前端与其他车辆或 障碍物发生碰撞时的一刹那, 对机动车自动制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机动车的数量快速增加, 机动车发生碰撞的交通事故也日益增加, 一旦方式 碰撞事故, 轻则损坏车辆和被碰撞的对象, 重则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 所以特别需要一种在 发生碰撞时自动。
6、进行制动的装置, 防止悲剧的发生。而现有技术的机动车制动系统都是需 要驾驶员的操作才能起作用, 没有自动制动的功能。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机动车紧急状态自动制动器, 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 需要驾驶员的操作才能起作用, 没有自动制动的功能, 不能避免机动车发生碰撞事故的问 题。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包括触发板、 连杆、 弹簧、 触发杆、 挂钩板和制动柱, 触发板 的后侧与两根连杆呈 形连接, 两根该连杆的后端通过滑座左右对称地连接在机动车的 底盘下面, 在每一该连杆与滑座的之间装有弹簧 ; 在所述的触发板后侧的中部垂直连接触 发杆的前端, 该触发杆的后端滑动。
7、穿过与所述底盘固定的导向座 ; 两根所述的制动柱的上 端铰接在与所述底盘连接的双固定板之间, 在该双固定板上设有限制该制动柱向后转动的 限位机构 ; 两根该制动柱左右对称设置, 并在它们之间连接有横杆 ; 在所述的制动柱的下 端设有斜面, 在该斜面上设有凸尖 ; 挂钩板的上端通过铰接座铰接在两根该制动柱的中间 的底盘上, 该挂钩板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的横杆对应的弯钩, 该挂钩板的后侧与所述的触发 杆的后端通过触发连杆铰接。 0005 在所述的制动柱的下端连接一向左右两侧延伸的平衡梁, 该平衡梁的两端各与一 摆杆的一端垂直连接, 每一该摆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座与所述的底盘铰接。 0006 所述的触发杆。
8、的后部设有绕过所述的挂钩板的铰接座的方框形的过渡连接件。 0007 本发明的优点是 : 能够在发生碰撞事故的一刹那触发制动, 制动动作快并且可靠, 可以有效地防止严重地碰撞事故, 避免车毁人亡的悲剧发生。结构简单, 成本低, 可以在现 有车辆上装备, 容易实施。 附图说明 0008 图 1 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总体结构示意图 ( 安装在车辆底盘上的仰视图 ) ; 0009 图 2 是图 1 的 A-A 剖视图 ; 0010 图 3 是图 2 在制动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 0011 图 4 是图 3 的制动柱 ( 制动时的 ) 的左视图 ; 0012 图5是本发明装有平衡梁的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
9、图(安装在车辆底盘上的仰视 说 明 书 CN 102991485 A 3 2/2 页 4 图 ) ; 0013 图 6 是图 5 实施例的制动柱 ( 制动时的 ) 的左视图 ( 旋转 90 度 )。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参见图1图4, 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包括触发板1、 连杆2、 弹簧3、 触发杆6、 挂钩板 12 和制动柱 8, 触发板 1 的后侧与两根连杆 2 呈 形连接, 两根该连杆 2 的后端通过滑座 4 左右对称地连接在机动车的底盘 10 下面, 在每一该连杆 2 与滑座 4 的之间装有弹簧 3, 弹 簧 3 套在连杆 2 上, 两根该连杆 2 的后端设有限位凸帽 ( 或螺母 ), 。
10、弹簧 3 的左端顶在连杆 2 的凸缘上, 对连杆 2 产生一个向前 ( 左端 ) 的弹力。在所述的触发板 1 后侧的中部垂直 连接触发杆 6 的前端, 该触发杆 6 的后端滑动穿过与所述底盘 10 固定的导向座 5。两根所 述的制动柱 8 的上端铰接在与所述底盘 10 连接的双固定板 9 之间 ( 或凹形座的凹口内 ), 在该双固定板 9 上设有限制制动柱 8 向后转动的限位机构 15( 焊接在双固定板 9 后部的铁 板 ), 使制动柱 8 只能转动到与水平呈 70 80角 ( 如图 3 中所示的向下偏转后的制动 柱8)。 两根该制动柱8左右对称设置, 并在它们之间连接有两根横杆13, 在所述。
11、的制动柱8 的下端设有斜面, 在该斜面上设有多个凸尖 14。挂钩板 12 的上端通过铰接座 11 铰接在两 根该制动柱 8 的中间的底盘 10 上, 该挂钩板 12 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的横杆对应的弯钩 ( 朝 前 ), 该挂钩板 12 的后侧与所述的触发杆 6 的后端通过触发连杆 16 铰接。 0015 所述的触发杆 6 的后部设有绕过所述的挂钩板 12 的铰接座 11 的方框形的过渡连 接件 7。触发杆 6 也可不设过渡连接件 7, 而是直线形状, 这时需要在挂钩板 12 上端中部留 出缺口, 供直线的触发杆 6 穿过 ( 未图示 )。参见图 5 和图 6,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上述 实施例的。
12、基础上, 在所述的制动柱 8 的下端连接一向左右两侧延伸的平衡梁 17, 该平衡梁 17的两端各与一摆杆18的一端垂直连接, 每一该摆杆18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座19与所述的 底盘 10 铰接。也可在所述的平衡梁 17 的下面设有与所述的制动柱相同的斜面和凸尖 ( 未 图示 )。 0016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 参见图 3), 当机动车与前面的车辆或其他障碍物碰撞后, 触发板 1 受到向后的冲击力, 连杆 2 上的弹簧 3 被压缩, 触发板 1、 连杆 2 和弹簧 3 向后移 动, 带动触发杆 6 和触发连杆 16 向后同步移动, 触发连杆 16 向后拉动挂钩板 12 使其与制 动柱 8 的横梁。
13、 13 脱钩, 制动柱 8 的下端 ( 自由端 ) 在重力的作用下快速下落 ( 向下摆动一 定角度, 但可能仍然没有到达限位机构 15 的位置 ) 到地面 20, 由于制动柱 8 位向前斜向状 态, 并且下端的凸尖 14 与地面接触, 所以与地面产生巨大结合力, 对机动车产生强大的制 动力, 有效地阻止车体继续前进。由于车体的惯性, 有可能在制动柱 8 到达限位机构 15 的 位置时将车体顶起悬空, 很可能会导致车体旋转, 图 5 和图 6 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平衡梁 17 的作用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平衡梁 17 的两端基本与车体宽度相当, 当发生紧急 制动时, 平衡梁 17 整体与底面接触摩擦, 可以阻止车体旋转。 说 明 书 CN 102991485 A 4 1/3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91485 A 5 2/3 页 6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91485 A 6 3/3 页 7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91485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