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450512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139111.6

申请日:

2006.10.10

公开号:

CN101161938A

公开日:

2008.04.16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1C 7/26公开日:20080416|||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1C7/26; E01C19/10

主分类号:

E01C7/26

申请人:

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海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 萍; 何唯平

地址:

518040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天安数码城F3.8栋C、D座七、八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技术,它由常规的微表处与聚丙烯腈纤维组成,其中,聚丙烯腈纤维的含量为沥青稀浆混合料总重量的0.1~1.0%。本发明还公开了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具有较好的高温抗车辙、低温抗裂,以及良好的防水、抗水损害性能;聚丙烯腈纤维可在温缩过程中吸收因收缩而产生的应力,防止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使得本发明的聚合物纤维增强微表处具有良好的抗滑、耐磨、抗冲击、抗裂性能和抗冻融性;实施方法简单易行,可利用原有的沥青混合料制备设备直接制备,不必投资新设备;本发明的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可应用于各种等级公路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维修及养护。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技术,它由常规的微表处与聚丙烯腈纤维组成,其中,聚丙烯腈纤维的含量为沥青稀浆混合料总重量的0.1~1.0%。

2.
  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先将制备常规微表处所需的集料与纤维进行均匀拌和,然后再加入改性聚合物乳化沥青、水、填料和添加剂,在稀浆封层搅拌机的拌和仓中搅拌均匀,即获得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的混合料。

说明书

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表处,尤其是一种掺加了纤维来增强微表处技术。
背景技术
公路交通是当代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必备基础设施,其性能和质量往往对社会生活产生密切影响。由于公路性能不佳导致的交通事故、频繁维修往往会造成交通堵塞,妨碍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延缓沥青路面的老化,防治路面裂缝,延长使用寿命,是目前道路养护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需要不断改进公路养护材料的性能,推广使用新型材料。
随着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普遍使用,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也在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德国首先展开了对微表处的研究。科学家们从常规的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的配方入手,通过向乳化沥青中加入高分子聚合物和添加剂,把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外加剂,按合理配合比拌和后制成微表处混合料,可以摊铺到原路面上形成封层,修复路面上的裂缝,延长道路寿命。这种技术可以加快封层的固化,使得摊铺层与原路面牢固粘附。这就是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
微表处技术是效果较好的一种道路养护技术,对出现在城市干道、高速公路和机场道路上的由于裂缝产生的病害的修复最为有效。这种路面结构能够填补车辙,迅速修复磨损、老化、裂缝、光滑、松散等病害,并且满足摊铺不同截面形状的要求,可以在摊铺后1~2小时内迅速开放交通;可以对道路进行预防性养护,起到防水、防滑、平整、耐磨的作用。
但是随着近年来铺筑微表处实践的增加,人们逐渐认识到微表处铺筑后成型时间长,早期强度低,养护时需封闭交通,高温季节易软化,抵抗永久变形能力和耐久性差,不能适应普通公路沥青路面变形大的情况,不能满足大交通、重交通对路面的要求。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来改善和提高现有微表处的性能,使其满足更高的路面养护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传统微表处养护时需要长时间封闭交通、高温环境易软化、抵抗永久变形能力即耐久性差、不能适应普通公路沥青路面变形大的情况、不能满足大交通、重交通对路面的要求等缺点。
一种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技术,它由常规的微表处与聚丙烯腈纤维组成,其中,聚丙烯腈纤维的含量为沥青稀浆混合料总重量的0.1~1.0%。
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先将制备常规微表处所需的集料与纤维进行均匀拌和,然后再加入改性聚合物乳化沥青、水、填料和添加剂,在稀浆封层搅拌机的拌和仓中搅拌均匀,即获得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的混合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聚丙烯腈纤维能够大量吸附沥青,改善纤维与沥青混凝土的亲合性和均匀混合性,使得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具有较好的高温抗车辙、低温抗裂,以及良好的防水、抗水损害性能;2)聚丙烯腈纤维可在温缩过程中吸收因收缩而产生的应力,防止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使得本发明所述的异型截面中空聚合物纤维增强微表处具有良好的抗滑、耐磨、抗冲击、抗裂性能和抗冻融性;3)实施方法简单易行,可利用原有的沥青混合料制备设备直接制备,不必投资新设备;4)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可应用于各种等级公路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维修及养护。
具体实施方式
制备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的设备,可以是普通的稀浆封层设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取决于聚丙烯腈纤维所具有的良好的吸油性能。下表是聚丙烯腈纤维的性能:
聚丙烯腈纤维的性能

  项目  技术指标  项目  技术指标  纤度(dtex)  0.9~2.1  抗拉强度(MPa)  500~1000  标称直径(mm)  0.010~0.015  断裂伸长率(%)  (15~25)±5  长度(mm)  6±1.5  弹性模量(GPa)  7~20  比重(g/m3)  1.18  熔点(℃)  >220  颜色  淡黄色  纤维数量(根/kg)  6亿~11亿

从表中可以看出,每公斤聚丙烯腈纤维的根数明显增加,将显著提高胶结料的粘性。
实施例1:
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SBS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油石比7%。
纤维:不加纤维。
填料: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为2%。各项性能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之规定。
主骨料:砂及石屑,各项性能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之规定。
矿料级配情况为:
  筛孔(mm)  9.5  4.75  2.36  1.18  0.6  0.30  0.15  0.075  通过率(%)  100  99.36  85.11  55.86  37.45  25.92  18.29  12.48

实施例2:
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SBS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油石比7%。
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掺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0.10%。
填料: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为2%。各项性能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之规定。
主骨料:砂及石屑,各项性能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之规定。矿料级配情况为:
  筛孔(mm)  9.5  4.75  2.36  1.18  0.6  0.30  0.15  0.075  通过率(%)  100  99.36  85.11  55.86  37.45  25.92  18.29  12.48

实施例3:
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SBS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油石比7%。
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掺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0.15%。
填料: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为2%。各项性能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之规定。
主骨料:砂及石屑,各项性能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之规定。矿料级配情况为:
  筛孔(mm)  9.5  4.75  2.36  1.18  0.6  0.30  0.15  0.075  通过率(%)  100  99.36  85.11  55.86  37.45  25.92  18.29  12.48

实施例4:
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SBS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油石比7%。
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掺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0.20%。
填料: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为2%。各项性能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之规定。
主骨料:砂及屑,各项性能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之规定。矿料级配情况为:
  筛孔(mm)  9.5  4.75  2.36  1.18  0.6  0.30  0.15  0.075  通过率(%)  100  99.36  85.11  55.86  37.45  25.92  18.29  12.48

实施例5:
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SBS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油石比7%。
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掺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0.25%。
填料: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为2%。各项性能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之规定。
主骨料:砂及石屑,各项性能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之规定。矿料级配情况为:
  筛孔(mm)  9.5  4.75  2.36  1.18  0.6  0.30  0.15  0.075  通过率(%)  100  99.36  85.11  55.86  37.45  25.92  18.29  12.48

实施例6:
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SBS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油石比7%。
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掺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0.30%。
填料: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为2%。各项性能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之规定。
主骨料:砂及石屑,各项性能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之规定。
矿料级配情况为:
  筛孔(mm)  9.5  4.75  2.36  1.18  0.6  0.30  0.15  0.075  通过率(%)  100  99.36  85.11  55.86  37.45  25.92  18.29  12.48

实施例7:
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SBS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油石比7%。
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掺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0.35%。
填料: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为2%。各项性能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之规定。
主骨料:砂及石屑,各项性能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之规定。
矿料级配情况为:
  筛孔(mm)  9.5  4.75  2.36  1.18  0.6  0.30  0.15  0.075  通过率(%)  100  99.36  85.11  55.86  37.45  25.92  18.29  12.48

各实施例均按照前述制备方法生产,即可获得的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7个实施例的性能比较如下:
纤维不同掺量对性能的影响
  实例  油石比(%)  纤维掺量(%)  磨耗值(g/m2) 抗弯拉强度(Mpa) 劈裂抗拉强度(Mpa)  1  7  0  487.3 6.64 0.61  2  7  0.10  369.2 7.29 0.70  3  7  0.15  302.8 8.89 0.83  4  7  0.20  202.1 9.31 0.90  5  7  0.25  232.1 9.45 0.98  6  7  0.30  257.8 9.26 0.95  7  7  0.35  395.6 8.98 0.83

此表表明,当聚丙烯腈纤维的掺量为0.15~0.30%时,磨耗值最低,纤维增强微表处的实际抗滑性能、耐磨性能及抗冲击性能达到最好,同时其抗弯拉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因此这是最佳的纤维掺量范围。

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技术,它由常规的微表处与聚丙烯腈纤维组成,其中,聚丙烯腈纤维的含量为沥青稀浆混合料总重量的0.11.0。本发明还公开了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聚丙烯腈纤维增强微表处具有较好的高温抗车辙、低温抗裂,以及良好的防水、抗水损害性能;聚丙烯腈纤维可在温缩过程中吸收因收缩而产生的应力,防止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使得本发明的聚合物纤维增强微表处具有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