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框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框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图8所示,作为房间和走廊、房间和房间等的出入口,在设置于壁50的开口部51上设置门52时,在壁50的开口部51侧的上端部及左右两端部共三方设置门框53。对于门框53而言,至今已提供了各种方式。
例如,已知有由框主体和框半体形成为截面コ字型的门框(专利文献1)。
就框主体而言,在外面设有门档的固定片的一侧端部设置有框片,形成为截面大致L字型,且在门档的内侧凹设有向与框片相反的一侧的侧方开口的插入槽。就框半体而言,在插入片的一侧端部设置有框片,且形成为截面L字型。而且,在使框主体的框片与壁的一表面抵接的状态下沿壁的开口部的内周面固定固定片,由此将框主体安装到壁的开口部,将框半体的插入片的前端部插入框主体的插入槽,并且在使框半体的框片与壁的另一表面抵接的状态下将框半体安装到壁的开口部,从而将门框安装到壁上。
专利文献1:特开2006-125018号公报
然而,对于上述门框而言,从插入片朝向壁钉入钉等,或从框片钉入钉来进行露出的框半体的固定,所以虽然门框为简单的平面形状,但是存在钉钉的痕迹显著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不存在显著的钉钉痕迹且可设计简单的平面形状、实现低成本化的门框及其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门框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提供一种门框,其由一端部里面具有凹状的插入部的框芯材、和在里面的V切槽处弯折的装饰板盖框形成,其中,框芯材在壁的表里两面的开口部侧的端缘部配置为,插入部配置在与壁的开口部相反的一侧,且与插入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面配置为与面临壁的开口部的端面处于同一面,装饰板盖框配置为一端部与框芯材的插入部卡合,且从框芯材卷入壁的开口部侧的端部。
第二,在上述门框中,装饰板盖框是被二分割的第一装饰板盖框和第二装饰板盖框,第一装饰板盖框及第二装饰板盖框均具有与各自的框芯材的插入部卡合的一端部、和在面临壁的开口部的端面上隔开一定间隔而固定的另一端部,且在里面的V切槽处弯折,从框芯材卷入壁的开口部侧的端部,第一装饰板盖框及第二装饰板盖框的另一端部间形成有凹部,门档安装在凹部。
第三,在上述门框中,门档具备门档用芯材和装饰帽,门档用芯材在里面部具有突部,并且在突部的表面侧两侧具有按压部,且在按压部的表面侧具有凹部,装饰帽是具有截面コ字型形状的构件,在开放侧的端缘部具有凸缘部,门档用芯材将突部插入凹部而安装在面临壁的开口部的端面,且通过按压部按压第一装饰板盖框及第二装饰板盖框的另一端部,装饰帽将凸缘部插入门档用芯材的凹部而安装在门档用芯材上。
另外,本发明的门框的施工方法具有以下特征。
即,第四,包括:第一工序,其将一端部里面具有凹状的插入部的框芯材在壁的表里两面的开口部侧的端缘部配置为,将插入部配置在与壁的开口部相反的一侧,且将与插入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面配置为与面临壁的开口部的端面处于同一面;第二工序,其在将装饰板盖框切断为规定宽度后,在里面进行V切槽加工;第三工序,其使装饰板盖框的一端部与框芯材的插入部卡合,并在里面的V切槽处弯折,从框芯材卷入壁的开口部侧的端部。
第五,在上述施工方法中,在第二工序中,通过切断制作第一装饰板盖框及第二装饰板盖框,在第三工序中,使第一装饰板盖框及第二装饰板盖框各自的一端部与各自的框芯材的插入部卡合,并在里面的V切槽处弯折,从框芯材卷入壁的开口部侧的端部。
第六,在上述施工方法中,还包括:第四工序,其使第一装饰板盖框及第二装饰板盖框各自的另一端部在面临壁的开口部的端面上隔开一定间隔而固定,形成凹部;第五工序,其将门档安装在凹部。
第七,在上述施工方法中,在第五工序中,将门档用芯材的里面部的突部插入凹部而安装在面临壁的开口部的端面,通过突部的表面侧两侧所具有的按压部按压第一装饰板盖框及第二装饰板盖框的另一端部,并将截面コ字型形状的装饰帽的开放侧的端缘部所具有的凸缘部插入在按压部的表面侧形成的凹部,将装饰帽嵌接于门档用芯材。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第一发明,即使通过钉等固定件将框芯材固定在壁上,由于装饰板盖框在形成于里面的V切槽弯折,从框芯材卷入壁的开口部侧的端部,所以固定件也不会露出。钉钉的痕迹不显著,外观良好。另外,由于装饰板盖框的一端部与框芯材的凹状的插入部卡合,所以在框芯材的插入部不需要钉等固定件。外观能够保持良好。进而,由于门框由在壁的表里两面的开口部侧的端缘部配置的框芯材和上述装饰板盖框形成,所以成为没有接合部的具有一体感的简单的平面形状设计的结构。可实现低成本化。而且,门框不仅可作为单扇门的门框,还可作为拉门的门框来使用。
根据上述第二发明,在上述发明效果的基础上,可通过装饰板盖框的宽度调节来应对壁厚调节,根据壁厚调节装饰板盖框的宽度并切断,制作第一装饰板盖框及第二装饰板盖框即可,能够由一种装饰板盖框应对各种壁厚。
根据上述第三发明,在上述发明效果的基础上,即使通过销打褶机件(pin tucker)等固定件固定装饰板盖框的另一端部,固定件也因门档用芯材的按压部而不露出。另外,即使通过销打褶机件等固定件固定门档用芯材,固定件也因装饰帽而不露出。装饰帽的安装是嵌接式,并不需要固定件。门档外观良好,且容易形成门档。
根据上述第四发明,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发明同样的效果。
根据上述第五发明,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二发明同样的效果。
根据上述第六及第七发明,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三发明同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门框的一实施方式的要部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门框的施工工序的要部剖面图;
图3是表示装饰板盖框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门框的施工工序的要部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门框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要部剖面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门框的施工工序的要部剖面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门框的施工工序的要部剖面图;
图8是表示门和门框的立体图。
图中:1-门框;2-框芯材;3-装饰板盖框;3a-一端部;3b-另一端部;31-第一装饰板盖框;32-第二装饰板盖框;4-门档用芯材;5-装饰帽;6-壁;7-开口部;9-插入部;13-V切槽;15-凹部;16-突部;17-按压部;18-凹部;21-凸缘部;22-门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门框的-实施方式的要部立体图。
门框1具备:一对框芯材2;作为卷绕于框芯材2的周围的装饰板盖框3而被二分割的第一装饰板盖框31及第二装饰板盖框32;门档用芯材4;装饰帽5。门框1安装在壁6的表里两面的开口部7侧的端缘部。在夹着壁6的开口部7的对置侧的壁上也同样安装有门框1。
门框1如下所示形成。
如图2所示,通过用钉等固定件固定单片或多片基底胶合板8来形成面临壁6的开口部7的端面。凹状的插入部9可通过在一端部里面进行切口而形成,将插入部9配置在与开口部7相反的一侧,将与插入部9相反的一侧的端面2a配置为与面临开口部7的壁6的端面即最外的基底胶合板8的端面8a处于同一面,由此将具有凹状的插入部9的框芯材2通过钉、打褶机件等固定件10固定。
此外,在图1所示的门框1中,将框芯材2固定在基底胶合板8上,但基底胶合板8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在省略基底胶合板8的情况下,框芯材2可直接安装在壁6自身的表里两面的开口部7侧的端缘部,固定件10可钉入位于壁6的侧端部的纵框11。
另外,框芯材2例如可由胶合板、硬质纤维板、MDF等纤维板等制作,在固定件10的钉入位置刻设有槽12,固定件10的头部可收容于槽12内。
然后,准备图3所示的装饰板盖框3。装饰板盖框3通过在由MDF等纤维板等形成的基材的表面粘贴突板、树脂片等装饰材,并对由此得到的表面实施了装饰而得到。装饰板盖框3可根据图1所示的壁6的厚度调节宽度,切断为规定宽度。而且,在里面进行V切槽加工,作为V切槽13,在规定位置形成90°弯折V切槽13a及倒角用V切槽13b。
在90°弯折V切槽13a处弯折,如图4所示,将装饰板盖框3的一端部3a插入在框芯材2的插入部9和壁6的表里面之间形成的凹部内,通过粘接剂粘接并固定。通过向在插入部9和壁6的表里面之间形成的凹部内插入及粘接,装饰板盖框3的一端部3a与框芯材2的插入部9卡合。然后,在倒角用V切槽13b处弯折,从框芯材2卷入到面临开口部7的最外的基底胶合板8的端面8a。向该框芯材2的插入部9的卡合及直至面临开口部7的最外的基底胶合板8的端面8a的卷入,在被二分割的第一装饰板盖框31及第二装饰板盖框32上相同地进行。通过第一装饰板盖框31及第二装饰板盖框32的卷入,固定了框芯材2的固定件10被隐藏。
此外,如图5所示,还可根据壁6的厚度或门的形式,不将装饰板盖框3二分割,而是跨越在壁6的表里两面的开口部7侧的端缘部配置的框芯材2,卷入面临开口部7的最外的基底胶合板8的端面8a,从而形成门框1。这种门框1在不需要门档的拉门的情况下有效。
在卷入第一装饰板盖框31及第二装饰板盖框32之后,如图6所示,在另一端部3b钉入销打褶机件等固定件14,固定第一装饰板盖框31及第二装饰板盖框32。此时,第一装饰板盖框31及第二装饰板盖框32的另一端部3b以一定间隔分离配置,第一装饰板盖框31及第二装饰板盖框32的厚度量的凹部15形成在面临开口部7的最外的基底胶合板8的端面8a上。在该凹部15处安装门档用芯材4。
门档用芯材4在里面部具有突部16,该突部16可插入凹部15内,且具有与第一装饰板盖框31及第二装饰板盖框32的厚度大致相等的突出余量。进而,在按压部17的表面侧具有凹部18。按压部17及凹部18形成为阶梯状。这种门档用芯材4可采用适当的木质材。
将突部16插入凹部15内,将门档用芯材4安装到面临开口部7的最外的基底胶合板8的端面8a上。此时,按压部17载置在第一装饰板盖框31及第二装饰板盖框32的另一端部3b上,从而第一装饰板盖框31及第二装饰板盖框32的固定所使用的固定件14被隐藏。在该状态下,从门档用芯材4的上面朝向基底胶合板8钉入销打褶机件等固定件19。可在门档用芯材4的上面部刻设销打褶机件的枪喷嘴恰好进入的宽度的槽20,笔直地钉入销打褶机件,并且即使在万一钉坏的情况下也使头部收容于槽20内。
然后,如图7所示,将装饰帽5嵌接到门档用芯材4上。装饰帽5是由金属、树脂等具有挠性的原材料形成的截面コ字型的构件。开放侧的端缘部向内方以直角弯曲,从而形成了凸缘部21。装饰帽5压入而挠曲,内侧嵌入门档用芯材4,将凸缘部21插入门档用芯材4的凹部18内,由此嵌接到门档用芯材4上,形成如图1所示的门档22。为了避免在与门档用芯材4之间产生晃动,充分确保安装强度,可使用粘接剂将装饰帽5固定在门档用芯材4上。另外,可使凸缘部21的厚度比其它部位薄,以使装饰帽5的凸缘部21容易插入门档用芯材4的凹部18内。具体而言,装饰帽5的厚度通常可设为1.2mm左右,此时,将凸缘部21的厚度设为1.0mm。
如上所述,形成了图1所示的门框1。对于这种门框1而言,即使通过钉等固定件10将框芯材2固定在壁6上,由于作为装饰板盖框3的第一装饰板盖框31及第二装饰板盖框32在形成于里面的作为V切槽13的90°弯折V切槽13a及倒角用V切槽13b处弯折,并从框芯材2卷入壁6的开口部7侧的端部,所以固定件10也不会露出。钉钉的痕迹不显著,外观良好。另外,由于第一装饰板盖框31及第二装饰板盖框32的一端部3a与框芯材2的插入部9卡合,因此在框芯材2的插入部9处不需要钉等固定件。外观可保持良好。
另外,由于门框1除了门档22之外由在壁6的开口部7侧的对置的两侧端面配置的框芯材2、和第一装饰板盖框31及第二装饰板盖框32形成,所以成为没有接合部的具有一体感的简单的平面形状设计的结构。可实现低成本化。
进而,可由装饰板盖框3的宽度调节来应对壁厚调节,能够由一种装饰板盖框3来应对各种壁厚。通常为了减少构件数,门档22形成为宽度一定的结构,不过就装饰板盖框3而言,对应于壁6的厚度来调节宽度并切断,制作宽度调节后的第一装饰板盖框31及第二装饰板盖框32,由此能够将另一端部3b间的间隔设定为能够插入门档22的突部16的一定的大小。因此,能够由一种装饰板盖框3来应对各种壁厚。
进而,即使通过销打褶机件等固定件14固定第一装饰板盖框31及第二装饰板盖框32的另一端部3b,固定件14也因门档用芯材4的按压部17而不露出。而且,即使通过销打褶机件等固定件19固定门档用芯材4,固定件19也因装饰帽5而不露出。装饰帽5的安装为嵌接式,不需要固定件。因此,门档22的外观良好,容易形成门档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