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装入冰箱等的制冰装置。 近年来,将制冰机装入冰箱使用的情况很多。例如,日本实用新型公开1976年第3082号揭示了这种制冰装置的结构。以下对日本实用新型1976年第3062号中所揭示的现有技术的制冰装置进行说明,图16就是现有技术制冰装置的简图。
大致分的话,现有技术的制冰装置200是由制冰皿201、反转装置202、泵203、计量槽205、给水箱206及配管207所组成。其中,制冰皿201、反转装置202位于冰箱的冷冻室,其它构件则配置于冷藏室内。
制冰皿201是使内部的水结冰的器皿。反转装置202内装齿轮组,具有将制冰皿201反转的作用,同时给制冰皿201施加一扭力使冰脱落。
计量槽205是一分隔成计量室212和蓄水池213的水槽。而且,在分隔两者的隔壁上设置小孔,若计量室212的水位下降,水就从蓄水池213慢慢地流入其中。此外,计量槽上部敞开。
泵203由马达部210和泵部211构成。
现有技术的制冰装置200中,泵203采用离心泵。这就是说,由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泵203是离心泵,它不具有自吸性。因此,在现有技术的制冰装置200中,泵203的泵部211直接插入计量室212中。
给水箱206在其密闭状的箱体上设有盖217。而且,盖217上设有启闭阀。将水注入给水箱206内,盖217装在下面并配置于计量槽205之上方,上述启闭阀的一部分与给水箱206的蓄水池213的底部对接。
在现有技术的制冰装置200中,给水箱206内的水流入计量槽205内,是经过蓄水池213,将计量室212注满水。然后,通过插入计量室212内的泵203将水吸上来,通过配管207,给水至制冰皿201。
现有技术的制冰装置200作为置于冰箱内的装置被广泛地运用。但是,现有技术的制冰装置200存在计量槽205内地水腐败变质或将异臭带给冰的问题。
这就是说,现有技术的制冰装置200必须设有计量槽205,在该计量槽205部分,水暴露在空气中。更详细地说,在现有技术的制冰装置200中,由于采用离心泵作为泵203,泵203的泵部211必须从计量槽205的上方插入计量槽205中。此外,在现有技术中,是采用将水从给水箱206流入计量槽205进行补充水的结构。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必需的计量槽205的上部不得不做成敞开的。
此外,制冰皿201给水不是经常性的给水,根据冰的消耗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进行给水的情况也不少见。
因此,在不向制冰皿给水期间,计量槽内的水不是全部换掉。而且,在这期间,冷藏室内浮游的尘埃等落在计量槽的水面上,在长时间内,水中的尘埃等腐败变质,并且带有冰箱内异臭成分的气体从计量槽表面溶入水中,将异臭释放到制好的冰中。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制冰装置,能减少给水路径上水暴露在空气中的机会,防止水的腐败变质和异臭的产生。
因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制冰装置包括:给水箱、泵、配置于冰箱内的制冰皿和连接这些构件的配管,其特点在于:所述泵为自吸性泵,所述泵的吸入端与给水箱内部相连接。
此外,上述理想状态的发明其另一特点在于,泵向制冰皿给水后,反转一定的时间。
作为对所述发明进行改进的制冰装置,其又一特点在于,上述给水箱装拆自如地装于冰箱上,与给水箱内部连通的排出管突伸出给水箱,该排出管的前端装有管接头构件A,另一方面,上述泵固定在冰箱内,在上述泵的吸入端设有管接头构件B,将上述给水箱装在冰箱上时,设置在排出管的上述管接头构件A和设置于泵吸入端的上述管接头构件B可连接在一起。
在此,使上述排出管从给水箱上部突伸出来较为理想。
此外,设置在排出管的管接头构件A做成喷嘴状,设置在泵吸入端的管接头构件B呈管状,其内部配有密封构件,将上述管接头构件A插入上述管接头构件B中,通过上述密封构件使两者之间水密,从而将上述管接头构件A和上述管接头构件B相连接。
上述发明是理想实施状态的制冰装置,其特点在于:给水箱内部有过滤器盒,其容积相当于制冰皿所需的给水量,并且,过滤器置于该过滤器盒内并一起配置于上述排水管的后端。
此外,从与上述不同的观点对上述发明进行改进的制冰装置,其特点在于:它具有给水箱安装部和泵配置部的机架,将给水箱装拆自如地安装在上述给水箱安装部,泵配置部的底部和侧面由板壁围成,泵配置在由该板壁围成的空间中。
在此,最好在泵配置部的底部设置排水孔。
此外,为实现与上述相同的目的,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冰装置,其特点在于:将装拆自如的给水箱、机架、泵、制冰皿和连接这些构件的配管内置于冰箱内,和上述给水箱内部相连通的排出管突伸出给水箱,其前端设有喷嘴状管接头构件A,并在与该管接头构件A一起的近侧设有对接部,上述泵固定于设置在冰箱内的机架上,上述泵的吸入端设有管状的管接头构件B,此外,无论是机架还是管接头构件B都设有卡合构件。上述给水箱安装到冰箱上时,设置在排出管的上述管接头构件A可与设置在泵吸入端的上述管接头构件B相连接,并且,上述卡合构件和设置在上述排出管的对接部相卡合,以防上述管接头构件A从上述管接头构件B中脱离。
此外,对上述发明进行改良的制冰装置,在上述机架上设有向脱离方向推压给水箱的推压构件。
在此,给水箱由给水箱本体和盖体构件构成,所述盖体构件最好可从冰箱本体卸下。
本发明的制冰装置,采用具有自吸性的泵。而且,在泵的吸入端,通过配管与给水箱内部相连。因此,本发明的制冰装置中,通过泵的回转,将水直接从给水箱中吸出,通过配管给水至制冰皿。因此,在本发明的制冰装置中,从给水箱至制冰皿之间,水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很少。
此外,在本发明的制冰装置中,向制冰皿给水后的一定时间间隔里,由于泵反转,残留在配管中的水通过泵回收到给水箱内。
还有,在本发明的制冰装置中采用的给水箱装拆自如,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排出管突伸出给水箱,并且,在排出管的前端设有管接头构件A。另一方面,泵固定在冰箱内,在泵的吸入端设有管接头构件B。因此,在本发明的制冰装置中,将给水箱安装在冰箱上时,通过管接头构件A和管接头构件B的结合,将泵的吸入端和给水箱内部相连通。
此外,在管接头构件A采有喷嘴状构件、管接头构件B采用管状构件时,仅通过将管接头构件A插入管接头构件B,就将泵的吸入端和给水箱内部相连通。此外,两者之间采用密封构件保证水密。
此外,在给水箱内部有过滤器盒的结构中,由于过滤器盒的容积相当于制冰皿所需的给水量,泵将过滤器内的水吸出,将水大致注满制冰皿内后,泵吸入空气,供水量急剧减少。因此,制冰皿的给水量变得更为准确。
此外,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由于泵置于由设置于机架上的板壁围成的空间中,因此,泵运转的声音不向外泄漏。
还有,由于泵配置部的底部设有排水孔,即使万一水从泵的密封构件漏出,泵配置部也不会积水。
在本发明的制冰装置中,与给水箱内部相连通的排出管突伸出给水箱,在排出管的前端设有喷嘴状的管接头构件A,另一方面,在泵的吸入端设有管状的管接头构件B。因此,仅通过将管接头构件A插入管接头构件B,就将泵的吸入端和给水箱的内部相连通。并且,在本发明中采用的管接头构件A的近侧设有对接部,由于无论是机架或管接头构件B都设有卡合构件,卡合构件与对接部卡合,因此,牢固地将管接头构件A与管接头构件B连接起来。
此外,在本发明的制冰装置中,由于在机架上设有向脱离方向推压给水箱的推压构件,在将给水箱装到机架上时,是顶着推压构件将给水箱推压在机架上。在上述卡合构件与对接部相卡合后,由于卡合部件支承了推压构件的推压力,作用在手上的推压力急剧减少,因此,可以凭获得的适度感来确认给水箱的安装。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制冰装置的简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制冰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制冰装置中所采用的给水箱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给水箱箱盖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图3中给水箱箱盖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3中给水箱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排出管后端部分改型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排出管后端部分改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是图2中的制冰装置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0是图2中的制冰装置的泵的周边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图2中的制冰装置的泵的立体图;
图12是设置在泵的吸入端的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在图2的制冰装置中,给水箱与机架结合时动作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排出管的管接头A和设置于泵吸入端的管接头构件B嵌合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制冰装置的工作程序图;
图16是现有技术制冰装置的简图。
以下,进一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制冰装置的简图;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制冰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制冰装置中所采用的给水箱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给水箱的箱盖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示出图3的给水箱的箱盖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图3的给水箱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示出排出管后端部分的改型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示出排出管后端部分的改型实施例的剖视图;图9是图2的制冰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0是图2的制冰装置的泵的周边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图2的制冰装置的泵的立体图;图12是设置于泵的吸入端的过滤器的剖视图;图13是示出在图2的制冰装置中,给水箱与机架结合时的动作的剖视图;图14是示出排出管的管接头A和设置在泵的吸入端的管接头构件B的嵌合状态的剖视图;图15是示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制冰装置的工作程序图。
首先,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例的制冰装置1的基本结构。图1说明了本实施例的制冰装置1的大致结构,未示出下述的机架8。本实施例的制冰装置1由制冰皿2、反转装置3、贮冰容器5、泵6、给水箱7以及配管4、9构成。这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制冰装置1中,设有相当于现有技术中必须的计量槽的构件。
本实施例的制冰装置1配置于冰箱内。更具体地说,在上述构件中的制冰皿2、反转装置3及贮冰容器5位于下层的冷冻室10内,泵6和给水箱7则配置在上层的冷藏室11内。此外,配管4连接给水箱7和泵6。另一方面,配管9连接泵6和制冰皿2。在此,配管4是无间隙连续地连接,另一方面,配管9采用在制冰皿2的上部将喷嘴13开口,并从喷嘴13将水注入制冰皿2的结构。
上述制冰装置1的构件中,制冰皿2、反转装置3以及贮冰容器5与众所周知的构件完全相同。这里对它们进行简单说明,制冰皿2是使内部的水结冰的器皿。反转装置3内装齿轮组,具有反转制冰皿2使冰脱落的作用。贮冰容器5位于制冰皿2的下方,可贮存从制冰皿2中落下的冰块。
本实施例制冰装置1的结构特点主要是具有支承泵6、给水箱7和配管4、9这些构件的机架8。
先从给水箱7进行说明。给水箱7是由丙烯腈苯乙烯(アクリルニトロスチレン)等树脂为材料的水箱本体15。同样由丙烯腈苯乙烯等成形的盖体16以及过滤器等附件制成。
在此,水箱本体15是上部敞开的容器。而且,在本体15开口部18的周围形成小的凸缘20。
另一方面,水箱本体15的底部加工成凸状,同时,在底部长度的约1/3处,朝开口部18方向形成一斜面21。
盖体16是形状做成与水箱本体15的开口部18相吻合的板状构件,其周围设有与水箱本体15的开口端相嵌合的袋状部23,袋状部23内配置有未图示的衬垫。
盖体16的侧面还设有四个突起25。该突起25每二个为一组,配置在相对的位置上。在突起25间相对的面上设有未图示的孔。突起25上可转动地装有如图4所示的锁紧构件26。锁紧构件26呈板状,在其侧面设有与上述未图示的孔相嵌合的突起27。每个锁紧构件26还设有两个卡合爪28。
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给水箱7,如图5所示,将盖体16盖于给水箱本体15的开口部上。这时,设置于盖体16周围上的袋状部23与给水箱本体15的开口端相嵌合。然后,锁紧构件26的卡合爪28与给水箱本体15的凸缘20的底面相卡合。这样,盖体16就安装于给水箱本体15上而掉不下来。
盖体16除了上述结构之外,还设有注水孔34,该孔34上如图3、图6所示装有盖33。盖体16上还加工有拉出给水箱7时起把手作用的凹部31。盖体16的中央还开了孔,将排出管30安装于该孔。排出管30、吸出管部36和排气管部37设置成一体。这就是说,吸出管部36做成较长的管状。其端部如图3所示直至给水箱本体15的底部。
此外,吸出管部36的上端从盖体16向上方突出,突出部分上设有管接头构件A35。管接头构件A35呈喷嘴状向水平方向延伸。在管接头构件A35的外周面上还加工有环状凸起39。排出管30的顶面42做成向管接头构件A35的轴线方向变低的斜面。
另一方面,排气管部37做成极短的管状,使给水箱本体15的上面,与外部相连通。
下面请看给水箱7的内部,在给水箱7的内部配置有如图3及图6所示的过滤器盒38和过滤器40。
过滤器盒30由漏斗状构件41和收容部43所构成。漏斗状构件41在其细口端加工有卡合槽45,漏斗状构件41以该卡合槽45安装到排出管30的基座上。在漏斗状构件41的扩口端的周面上,还设有四个卡合突起47。
过滤器盒38的收容部43是具有底48和周壁50的圆筒状构件。
而且,在周壁50上,设有四个将水导入用的开口51。此外,在周壁50上还设有L形的嵌合槽53。使收容部43的L形嵌合槽53嵌合到漏斗状构件41的嵌合突起47上,漏斗状构件41和收容部43就成为一体,构成一个盒体。
此外,仅仅通过转动收容部43就可解开嵌合槽53和嵌合突起47的嵌合,能容易地分开两者。
过滤器盒38中收容有过滤器40。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过滤器40由有脱臭作用的活性炭为原料制成环状。其流通面积相当小,让水比较慢地通过。
过滤器40配置于如上所述的过滤器盒38中,排出管30的吸出管部36的开口位于过滤器40的中心部分。
在此就本实施例的过滤器盒38的容积,附带说明一下其理想的设计条件。在除去过滤器40占有的体积状态下,过滤器盒38的容积最好大致与制冰皿2所需给水量相等。更具体地说,在过滤器盒38内从过滤器38的水面至吸出管部36的后端面的水量最好与制冰皿2注满水时的水量相等。
此外,过滤器盒38以及过滤器40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可以采用结构更简单的过滤器。图7、图8是采用简易过滤器的结构。在改型实施例的结构中,使网状过滤器55直接与吸出管部36的开口部对接,且在吸出管部36的端部安装压止构件56,压止构件用来防止过滤器55的脱落。
下面对机架8进行说明。上述结构的机架8固定在冷藏室11内。机架8由树脂制成,划分成给水箱的安装部60和泵的配置部61。
给水箱的安装部60由底板63和低的周壁65构成。而且,底板63纵向的端部隆起形成排出管的收容部67。排出管收容部67从上看呈平台形,在给水箱安装部60的端部一侧较宽,随着向中央形成锥形,做得较窄,在排出管收容部67的窄端一侧,或者说在给水箱安装部60的中央一侧,设有开口68。
在给水箱安装部60的开口68的周边上,通过支承台70装有管接头构件B71和卡合爪72。管接头构件B71,如图14所示,将简状构件75一体地安装在法兰状的基部73上,整体呈管状。
而且,在管接头构件B71内插入密封构件76。密封构件76由橡胶或树脂等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有与筒状构件75的内壁对接的圆筒面和与基部73对接的平面。而且,从圆筒面以及平面各凸出凸缘77、78。也就是说,密封构件76通过两个凸缘77、78起到密封作用,具有所谓的双重密封功能。
卡合爪72在棒状构件80的前端设有爪81。卡合爪72通过轴83可摇动地被支承。而且,如图2、图13所示,弹簧85与卡合爪72的棒状构件80相对接,通常,卡合爪72的爪81呈向下移动的趋势。
在给水箱安装部60靠近泵配置部61的位置还设有按压杆87,按压杆87通过轴88安装在机架8上,能以轴88为中心摇动。此外,按压杆87的前端从开设于机架8的底板63上的开口向下侧突出。通过弹簧90将按压杆87压向离开泵配置部61的方向。
泵配置部61,如图10所示,设有底面91和侧面92、93、94和95,其上面敞开。泵配置部61做得比上述给水箱安装部60深。在泵配置部61的底面91上设有排水孔99。在泵配置部61的侧面93和95上,还设有通过配管用的切口96和固定基座用的孔97。
本实施例的制冰装置1中采用的泵6是具有自吸性的齿轮泵。泵6将马达100一体地装在泵本体98上。
泵6通过橡胶制的防振基座101安装于泵配置部61上。在此,简单地描述一下防振基座101的形状。防振基座101做成块状,在宽度方向设有供泵6的泵本体98的侧面及底脚102插入的槽103。
在防振基座101的侧面还设有卡合凸起105,安装泵6时,先将泵6安装在防振基座101的槽103内,然后将防振基座101配置在机架8上,将防振基座101的卡合凸起105与孔97相卡合。
这样,在本实施例的制冰装置1中,通过防振基座101,将泵6整个地包住,并且防振基座101的外侧由泵配置部61的底面91和侧面92、93、94和95所包围,因此,如下所述,在驱动泵6时,漏到外面的噪音很少。
泵6的吸入端和管接头构件B71之间以配管4相连接。在本实施例的制冰装置1中,位于泵6的吸入端的配管4内还设有如图11及图12所示的过滤器108。过滤器108的安装部分装有防漏水用的、如图12所示的O形环110。
过滤器108推荐用100号左右的滤网。
在泵的排出端还设有配管9。配管9向下延伸,与喷嘴13相连接,且喷嘴13的口开在制冰皿2的上部。
以下,按制冰机1的工作程序说明本实施例的制冰机1的作用。在使用本实施例的制冰机1时,先将水注入给水箱7。在将水注入给水箱7时,取掉盖33,从孔34向给水箱7内注水。
在给水箱7内弄脏时,拟将锁紧构件26的卡合爪28从给水箱本体15的凸缘20上卸开,将整个盖体16从给水箱本体15卸下,就能洗净给水箱本体15。此外,本实施例采用的给水箱7中,由于是通过将漏斗状构件41的嵌合凸起47卡合到L形嵌合槽53中来安装过滤器盒38的收容部43的,因此,只要通过转动收容部43,就能拆下过滤器盒38,易于清洗内部。
水注入给水箱7后,将给水箱7装于机架8上。在本实施例的制冰装置1中,给水箱7的安装是这样进行的:将给水箱7保持水平,如图9、图13所示地将其推入插于机架8的给水箱安装部60的底板63和冰箱底板112之间。
在安装给水箱7时,排出管30从排出管收容部67的宽的开口,沿锥形部进入其内部,由于排出管30是通过排出管收容部67的侧面支承的,因此限制了给水箱7的横向移动,随后,排出管30进到位于排出管收容部67前端的开口68处。
然后再推入给水箱7,排出管30的顶部42如图13以双点划线表示的将卡合爪72向上顶起,随后将设置于排出管30前端部的喷嘴状管接头构件A35插入管接头构件B71中。
将管接头构件A35完全插入管接头构件B71中后,卡合爪72由于弹簧85的力向下移动,与排出管30的侧面卡合。因此,保证管接头构件A35不会从管接头构件B71中脱开。
另一方面,管接头构件A35完全插入管接头构件B71时的内部状态如图14所示,管接头构件A35的前端部分与密封构件76的两个凸缘77、78对接,完全确保水密性。
此外,管接头构件A35的环状凸起39与管接头构件B71的内壁对接,提高了水密性。
在上述装配给水箱7的操作中,由于在本实施例的制冰装置1的机架8上设有推压杆87,该推压杆87向推出方向作用于给水箱7,因而会感觉到一定程度的抵抗力。但是,给水箱7完全安装好后,如上所述,由于卡合爪72卡合于排出管30的竖直面上,推压杆87的力通过卡合爪72来支承,显著减少了使用者手上感到的抵抗力。
因此,使用者可以通过手上有无感觉到抵抗力知道给水箱7是否完全装好。
给水箱7安装完后,通过未图示的控制电路的作用,根据图15的程序图进行自动给水。这就是说,给水箱7安装完了之后,在步骤1中,启动给水定时器1,继而在步骤2开始泵6的马达100的正转。
由于本实施例的制冰装置1中采用的泵6是有自吸性的齿轮泵,因此,通过马达100的回转将水直接从给水箱7吸上来。这就是说,水从插入于给水箱7内的吸出管部36,经过管接头构件A35、B71流入泵6,然后,水从泵6经过配管9,从喷嘴13流出。
水注满以后,给水定时器1将泵6切换成反转,停止从喷嘴13排水。这时,制冰皿2处于水已注满状态。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的制冰装置1中,排至制冰皿2的水量的控制是通过以定时器1控制马达的转数进行的。由于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泵6是齿轮泵,可得到与马达的总转数大致呈比例的排出水量。因此能通过设定一定的马达回转时间得到所需的水量。
若将过滤器盒38的容积做成与制冰皿2所需的给水量相等,泵6在送去所需水量后,过滤器盒38内的水位短时间下降,泵6吸入空气,就不能进行上述的吸水。因此,采用该结构可进行更正确的给水量控制。
回到对程序图的说明。在步骤3确认给水定时器1用时完了后,在步骤4开始启动定时器2。定时器2设定的时间比前面的定时器1短。定时器2开始启动后,在步骤5将马达100切换成反转。
上述将马达100反转一定时间的理由是因为要通过泵6将残留在配管9的水回收到给水箱中。
步骤6确认定时器2的用时完了之后,在步骤7停止马达100的反转,结束一连串的给水工序。然后和众所周知的制冰装置一样,使制冰皿2内的水结冰,用反转装置3反转制冰皿2,使冰脱离,落入贮冰容器5内。
然后,再次重复给水工序。根据现有技术说明所描述的,一次给水到下一次给水有很长的时间间隔,而在本实施例的制冰装置1中,其给水间隔期间,没有水与空气接触的情况。
这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制冰装置1中,完全没有必要如计量槽那样,在上部敞开的构件中装满水,而在需要时,可从给水箱7中抽水。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制冰装置1中,完成向制冰皿2的定量给水后,连残留在配管内的水也回收到给水箱中。此外,由于除排气管37外,给水箱均为密封,不用担心尘埃等进入其中。
在本实施例中,泵6采用齿轮泵的形式。由于齿轮泵结构简单,故障少,作为本发明所采用的泵最为理想。但是,作为泵的形式,本发明不限于齿轮泵,其它所有具有自吸性的泵都可采用。具体地说,比如,可以考虑采用叶片泵、轴向活塞泵、隔膜泵等。
本发明的制冰装置采用自吸性泵,通过泵的回转直接从给水箱抽水,通过配管向制冰皿给水。因此,在本发明的制冰装置中,给水箱至制冰皿之间,水和空气接触的机会少。因此,本发明的制冰装置中,没有尘埃等落入水中或异臭气体成分混入水中而污染水质,具有能经常将水保持洁净状态的效果。因此,用本发明的制冰装置制作的冰质量非常好。
此外,向制冰皿给水后的一定时间间隔里,由于在使泵反转的结构中,残留在配管内的水通过泵回收到给水箱,因此具有确保水的洁净性更加完美的效果。
还有,本发明的制冰装置通过管接头构件A和管接头构件B的连接,具有非常容易进行给水箱装配的效果。
在给水箱内部有过滤器盒的结构中,由于过滤器盒具有的容积大于制冰皿所需给水量,因此具有能更正确的控制给水量的效果。
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由于将泵配置在由设置在机架上的板壁所围成的空间当中,泵运转的声音不泄漏到外面,故具有运转安静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制冰装置中,由于在泵配置部的底部设有排水孔。即使万一水从泵的密封处漏出,也不会积水,故具有故障少、安全性高的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的制冰装置中,由于在机架上设有向脱离方向推压给水箱的推压构件,因此,可根据得到的适度感确认给水箱的安装,具有可防止给水箱误安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