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保温生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4491208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3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438014.2

申请日:

2012.11.06

公开号:

CN102923999A

公开日:

2013.02.1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C04B 28/00申请日:20121106授权公告日:20140409终止日期:2014110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4B 28/00申请日:20121106|||公开

IPC分类号:

C04B28/00; C04B18/24(2006.01)N

主分类号:

C04B28/00

申请人:

沈阳建筑大学

发明人:

张延年; 郑怡; 汪青杰; 徐春一; 刘阳

地址:

110032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东路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代理人:

刘文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秸秆保温生土砌块,它包括有秸秆保温层、生土保护层和生土中肋,秸秆保温层的厚度为150~170mm,生土保护层和生土中肋的厚度为60~80mm。本发明能够大量消耗农业废弃物生产节能建筑墙体材料,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大片良田粘土,变废为宝,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燃料煤。大大提高建筑物的节能能力,增强保温隔热效果,经久耐用,安全防火,有效隔音。施工方便、速度快、砌筑效率高、节约材料、砌块重量轻、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秸秆保温生土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秸秆保温层1、生土保护层2和生土中肋3,秸秆保温层1的厚度为150~170mm,生土保护层2和生土中肋3的厚度均为60~80mm,
所述的秸秆保温层1包含下列组分:30~50重量份的秸秆、10~15重量份的水泥、4.5‑5重量份的防霉剂、3‑10重量份的防火剂硼酸、9.5‑32重量份的水;
所述的生土保护层2包括有以下组分:粘土、水泥、生石灰、增强剂、秸秆、防火剂和防霉剂,60~70重量份的粘土、10~15重量份的水泥、5~10重量份的生石灰、0.01~1重量份的增强剂、5~8重量份的秸秆、0.5‑1.6重量份的防火剂硼酸, 0.25‑0.8重量份的防霉剂硼砂、24.228‑53.2重量份的水;
所述的生土中肋3的组分与生土保护层2的组分相同。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保温生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强剂是由粉石英或硅灰与硫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氟硅酸锌按重量份数比为100:20:5的比例组成的。
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保温生土砌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秸秆保温层:将秸秆保温层的固体原料按所述比例混合均匀,再按所述比例加入水,搅拌均匀,形成秸秆浆料;将浆料浇筑到模具中,高压成型12小时拆模,压强为3~5 Mpa,养护15天;
b. 制备生土保护层与生土中肋:将生土保护层和生土中肋的固体原料按所述比例混合均匀,再按所述比例加入水,搅拌均匀,形成生土浆料,将秸秆保温层置入模具中并定位,浇筑生土浆料,成型5小时拆模,养护30天。

说明书

说明书秸秆保温生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生土砌块,特别涉及秸秆保温生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土建筑主要是用未焙烧而仅作简单加工的原状土为材料营造主体结构的建筑。生土建筑始于人工凿穴,已有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留存的烽火台、墓葬和故城遗址等,可以看到古人用生土营造建筑物的情况。生土建筑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全球。1981年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曾举办世界各地生土建筑展览。现在世界上约有 1/3的人口居住在生土建筑中。
生土建筑是人类从原始进入文明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之一,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佐证与瑰宝,也是祖先留给我们丰富遗产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生土建筑发源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该地区干燥少雨,丰富的黄土层成为华夏文明初期的天然建筑材料。生土建筑结构体系大致经历了掩土结构体系(穴居、窑洞)、夯土结构体系及土坯结构体系三个阶段。 早在石器时代,原始人就建造了各种生土建筑,距今7 000年前的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大地湾文化时期,已有圆形、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址。大约4000年前人类初步掌握的夯土技术,最具有特征的便是夯土建造的村社与城墙。土坯结构的出现,使生土建筑在保留人类与自然依恋关系与形式美感方面均达到很高的水准。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生土建筑,大都保留在黄土高原西北方向的地域。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村建房已逐步用黏土砖代替土坯、土夯墙体,使这一古老的建筑材料走向消亡。然而,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这个曾经被工业文明遗忘的人类瑰宝又一次引起有识之士关注。 
作为人类最早的建筑方式之一,生土建筑现在在很多地方的古文化遗址中,都有其文物遗留,像古长城的遗址、墓葬以及故城遗址等,都可以看到古人用生土营造建筑物的痕迹。生土建筑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全球。 中国黄土高原64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乡村居民,大多仍然居住在窑洞及其他生土建筑中。由于地理条件、生活方式、历史传统、民族习俗的不同,各地区的生土建筑在施工技术和建筑风格上也各有特点,这已经成为各国建筑文化的组成部分。而福建省永定地区的多层土楼,堪称世界建筑的一个奇迹。
砌块的生产和应用与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及居住状况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产品结构调整、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提高、施工应用技术的完善,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建材与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并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积极地作用。砌块建筑作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形式,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抗震性能较为突出;施工技术方便、速度快;对于减轻建筑物自重、提高砌筑效率、节约材料、减少运输量和降低工程造价都有重要作用,这无疑有着广阔的前景。
由于生土材料的抗弯、抗剪、抗折强度很低,致使生土建筑在抗震能力方面存在着先天性不足。我国又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绝大部分地区地震活动还相当强烈。历次地震后的宏观调查表明,生土建筑震害普遍十分严重,但也有一些生土建筑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和地震摇撼,依然完好无损。这就说明,生土结构只要设计合理,构造措施得当,也能满足抗震要求。
随着城镇的大规模建设,建筑产业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主要建材产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石材和墙体材料等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每年产生农林废弃物约15亿吨,处理不仅需要大量资金,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大量消耗农林废弃物和煤矸石用于生产节能建筑墙体材料,是实现高效率利用资源的有效途径,同时推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在人们普遍关注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的今天,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我国森林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从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及生态文明的社会层面上,重新审视“生土”这一古老的建筑材料时,就会清醒地认识到“生土”是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建筑材料。
目前尚未有生土砌块相关的发明专利;秸秆保温生土砌块的开发将推动生土砌块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秸秆保温生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该砌块生产成本低、节能环保。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秸秆保温生土砌块,包括有秸秆保温层、生土保护层和生土中肋,秸秆保温层的厚度为150~170mm,生土保护层和生土中肋的厚度为60~80mm,
所述的秸秆保温层包含下列组分:30~50重量份的秸秆、10~15重量份的水泥、4.5‑5重量份的防霉剂、3‑10重量份的防火剂硼酸、9.5‑32重量份的水;
所述的生土保护层包括有以下组分:粘土、水泥、生石灰、增强剂、秸秆、防火剂和防霉剂,60~70重量份的粘土、10~15重量份的水泥、5~10重量份的生石灰、0.01~1重量份的增强剂、5~8重量份的秸秆、0.5‑1.6重量份的防火剂硼酸, 0.25‑0.8重量份的防霉剂硼砂、24.228‑53.2重量份的水;
所述的生土中肋的组分与生土保护层的组分相同。
所述的增强剂是由粉石英或硅灰与硫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氟硅酸锌按重量份数比为100:20:5的比例组成的。
制备秸秆保温生土砌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秸秆保温层:将秸秆保温层的固体原料按所述比例混合均匀,再按所述比例加入水,搅拌均匀,形成秸秆浆料;将浆料浇筑到模具中,高压成型12小时拆模,养护15天;
b. 制备生土保护层与生土中肋:将生土保护层和生土中肋的固体原料按所述比例混合均匀,再按所述比例加入水,搅拌均匀,形成生土浆料,将秸秆保温层置入模具中并定位,浇筑生土浆料,成型5小时拆模,养护30天。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与效果是:
本发明能够大量消耗农业废弃物生产节能建筑墙体材料,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大片良田粘土,变废为宝,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燃料煤。大大提高建筑物的节能能力,增强保温隔热效果,经久耐用,安全防火,有效隔音。施工方便、速度快、砌筑效率高、节约材料、砌块重量轻、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秸秆保温生土砌块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中,1为秸秆保温层;2为生土保护层;3为生土中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秸秆保温生土砌块包括有秸秆保温层1、生土保护层2和生土中肋3。秸秆保温层1的厚度为150~170mm,生土保护层2和生土中肋3的厚度均为60~80mm。
所述的秸秆保温层1包含下列组分:30~50重量份的秸秆、10~15重量份的水泥、4.5‑5重量份的防霉剂、3‑10重量份的防火剂硼酸、9.5‑32重量份的水;
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一定比例的塑化剂、早强剂和抗冻剂。所述的秸秆长度为8~12mm,秸秆直径1~5mm。
所述的生土保护层2包括有以下组分:粘土、水泥、生石灰、增强剂、秸秆、防火剂和防霉剂,60~70重量份的粘土、10~15重量份的水泥、5~10重量份的生石灰、0.01~1重量份的增强剂、5~8重量份的秸秆、0.5‑1.6重量份的防火剂硼酸, 0.25‑0.8重量份的防霉剂硼砂、24.228‑53.2重量份的水, 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一定比例的塑化剂、早强剂和抗冻剂。所述的秸秆长度为10~30mm,直径为1~5mm。
所述的生土中肋3的组分与生土保护层2的组分相同。
所述的增强剂是由粉石英或硅灰与硫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氟硅酸锌按重量份数比为100:20:5的比例组成的。
制备秸秆保温生土砌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秸秆保温层:将秸秆保温层的固体原料按所述比例混合均匀,再按所述比例加入水,搅拌均匀,形成秸秆浆料;将浆料浇筑到模具中,高压成型12小时拆模,压强为3~5 Mpa,养护15天;
b. 制备生土保护层与生土中肋:将生土保护层和生土中肋的固体原料按所述比例混合均匀,再按所述比例加入水,搅拌均匀,形成生土浆料,将秸秆保温层置入模具中并定位,浇筑生土浆料,成型5小时拆模,养护30天。

秸秆保温生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秸秆保温生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秸秆保温生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秸秆保温生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秸秆保温生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2399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2.13 CN 102923999 A *CN102923999A* (21)申请号 201210438014.2 (22)申请日 2012.11.06 C04B 28/00(2006.01) C04B 18/24(2006.01) (71)申请人 沈阳建筑大学 地址 110032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东 路 9 号 (72)发明人 张延年 郑怡 汪青杰 徐春一 刘阳 (74)专利代理机构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21100 代理人 刘文生 (54) 发明名称 秸秆保温生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57) 。

2、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秸秆保温生土砌块, 它包括 有秸秆保温层、 生土保护层和生土中肋, 秸秆保温 层的厚度为 150170mm, 生土保护层和生土中肋 的厚度为 6080mm。本发明能够大量消耗农业废 弃物生产节能建筑墙体材料, 不仅可以减少环境 污染, 节约大片良田粘土, 变废为宝, 而且可以节 省大量燃料煤。 大大提高建筑物的节能能力, 增强 保温隔热效果, 经久耐用, 安全防火, 有效隔音。 施 工方便、 速度快、 砌筑效率高、 节约材料、 砌块重量 轻、 成本低。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

3、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秸秆保温生土砌块, 其特征在于 : 包括有秸秆保温层 1、 生土保护层 2 和生土中肋 3, 秸秆保温层 1 的厚度为 150170mm, 生土保护层 2 和生土中肋 3 的厚度均为 6080mm, 所述的秸秆保温层 1 包含下列组分 : 3050 重量份的秸秆、 1015 重量份的水泥、 4.5-5 重量份的防霉剂、 3-10 重量份的防火剂硼酸、 9.5-32 重量份的水 ; 所述的生土保护层 2 包括有以下组分 : 粘土、 水泥、 生石灰、 增强剂、 秸秆、 防火剂和防 霉剂, 6070重量份的粘土、 1。

4、015重量份的水泥、 510重量份的生石灰、 0.011重量份的增 强剂、 58 重量份的秸秆、 0.5-1.6 重量份的防火剂硼酸, 0.25-0.8 重量份的防霉剂硼砂、 24.228-53.2 重量份的水 ; 所述的生土中肋 3 的组分与生土保护层 2 的组分相同。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秸秆保温生土砌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增强剂是由粉石英 或硅灰与硫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氟硅酸锌按重量份数比为 100:20:5 的比例组成的。 3. 制备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秸秆保温生土砌块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a. 制备秸秆保温层 : 将秸秆保温层的固体原料按所述比例混合均。

5、匀, 再按所述比例加 入水, 搅拌均匀, 形成秸秆浆料 ; 将浆料浇筑到模具中, 高压成型 12 小时拆模, 压强为 35 Mpa, 养护 15 天 ; b. 制备生土保护层与生土中肋 : 将生土保护层和生土中肋的固体原料按所述比例混 合均匀, 再按所述比例加入水, 搅拌均匀, 形成生土浆料, 将秸秆保温层置入模具中并定位, 浇筑生土浆料, 成型 5 小时拆模, 养护 30 天。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23999 A 2 1/3 页 3 秸秆保温生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生土砌块, 特别涉及秸秆保温生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生土建。

6、筑主要是用未焙烧而仅作简单加工的原状土为材料营造主体结构的建筑。 生土建筑始于人工凿穴, 已有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留存的烽火台、 墓葬和故城遗址等, 可以 看到古人用生土营造建筑物的情况。生土建筑分布广泛, 几乎遍及全球。1981 年法国巴黎 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曾举办世界各地生土建筑展览。 现在世界上约有 1/3的人口居住在 生土建筑中。 0003 生土建筑是人类从原始进入文明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之一, 是中华民族历史文 明的佐证与瑰宝, 也是祖先留给我们丰富遗产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生土建筑发源于中国的 中西部地区, 该地区干燥少雨, 丰富的黄土层成为华夏文明初期的天然建筑材料。生土建 筑结构。

7、体系大致经历了掩土结构体系 ( 穴居、 窑洞 )、 夯土结构体系及土坯结构体系三个阶 段。 早在石器时代, 原始人就建造了各种生土建筑, 距今 7 000 年前的磁山文化、 裴李岗文 化、 大地湾文化时期, 已有圆形、 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址。大约 4000 年前人类初步掌握的夯土 技术, 最具有特征的便是夯土建造的村社与城墙。 土坯结构的出现, 使生土建筑在保留人类 与自然依恋关系与形式美感方面均达到很高的水准。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生土建筑, 大都 保留在黄土高原西北方向的地域。 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经济的发展, 广大农村建房已逐步 用黏土砖代替土坯、 土夯墙体, 使这一古老的建筑材料走向消亡。。

8、然而, 随着生态文明时代 的到来, 这个曾经被工业文明遗忘的人类瑰宝又一次引起有识之士关注。 0004 作为人类最早的建筑方式之一, 生土建筑现在在很多地方的古文化遗址中, 都有 其文物遗留, 像古长城的遗址、 墓葬以及故城遗址等, 都可以看到古人用生土营造建筑物的 痕迹。生土建筑分布广泛, 几乎遍及全球。 中国黄土高原 64 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乡村居 民, 大多仍然居住在窑洞及其他生土建筑中。 由于地理条件、 生活方式、 历史传统、 民族习俗 的不同, 各地区的生土建筑在施工技术和建筑风格上也各有特点, 这已经成为各国建筑文 化的组成部分。而福建省永定地区的多层土楼, 堪称世界建筑的一个奇迹。

9、。 0005 砌块的生产和应用与资源、 能源、 生态环境及居住状况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新型 墙体材料的发展、 产品结构调整、 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 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提高、 施工应用 技术的完善, 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建材与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并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实施产生积极地作用。砌块建筑作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形式, 其优越性主要表现 在 : 抗震性能较为突出 ; 施工技术方便、 速度快 ; 对于减轻建筑物自重、 提高砌筑效率、 节约 材料、 减少运输量和降低工程造价都有重要作用, 这无疑有着广阔的前景。 0006 由于生土材料的抗弯、 抗剪、 抗折强度很低, 致使生土建筑在抗震能力方。

10、面存在着 先天性不足。我国又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 绝大部分地区地震活动还相当强烈。历次地震 后的宏观调查表明, 生土建筑震害普遍十分严重, 但也有一些生土建筑经历了几百年的风 雨侵蚀和地震摇撼, 依然完好无损。 这就说明, 生土结构只要设计合理, 构造措施得当, 也能 说 明 书 CN 102923999 A 3 2/3 页 4 满足抗震要求。 0007 随着城镇的大规模建设, 建筑产业高消耗、 高投入、 低收益的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 主要建材产品水泥、 平板玻璃、 建筑卫 生陶瓷、 石材和墙体材料等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每年产生农林废弃物。

11、约 15 亿吨, 处理不仅需要大量资金, 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大量消耗农林废弃物和煤矸石用于生产节 能建筑墙体材料, 是实现高效率利用资源的有效途径, 同时推进我国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 型社会建设。 0008 在人们普遍关注生态危机、 能源危机、 环境污染的今天, 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我国森 林资源缺乏, 生态环境脆弱。从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及生态文明的社会层面上, 重 新审视 “生土” 这一古老的建筑材料时, 就会清醒地认识到 “生土” 是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建 筑材料。 0009 目前尚未有生土砌块相关的发明专利 ; 秸秆保温生土砌块的开发将推动生土砌块 的发展。 发明内容 0010 本。

12、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秸秆保温生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该砌块生 产成本低、 节能环保。 0011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秸秆保温生土砌块, 包括有秸秆保温层、 生土保护层和生土中肋, 秸秆保温层的厚度为 150170mm, 生土保护层和生土中肋的厚度为 6080mm, 所述的秸秆保温层包含下列组分 : 3050 重量份的秸秆、 1015 重量份的水泥、 4.5-5 重 量份的防霉剂、 3-10 重量份的防火剂硼酸、 9.5-32 重量份的水 ; 所述的生土保护层包括有以下组分 : 粘土、 水泥、 生石灰、 增强剂、 秸秆、 防火剂和防霉 剂, 6070 重。

13、量份的粘土、 1015 重量份的水泥、 510 重量份的生石灰、 0.011 重量份的增 强剂、 58 重量份的秸秆、 0.5-1.6 重量份的防火剂硼酸, 0.25-0.8 重量份的防霉剂硼砂、 24.228-53.2 重量份的水 ; 所述的生土中肋的组分与生土保护层的组分相同。 0012 所述的增强剂是由粉石英或硅灰与硫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氟硅酸锌按重量份 数比为 100:20:5 的比例组成的。 0013 制备秸秆保温生土砌块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a. 制备秸秆保温层 : 将秸秆保温层的固体原料按所述比例混合均匀, 再按所述比例加 入水, 搅拌均匀, 形成秸秆浆料 ; 将浆料浇筑到。

14、模具中, 高压成型 12 小时拆模, 养护 15 天 ; b. 制备生土保护层与生土中肋 : 将生土保护层和生土中肋的固体原料按所述比例混 合均匀, 再按所述比例加入水, 搅拌均匀, 形成生土浆料, 将秸秆保温层置入模具中并定位, 浇筑生土浆料, 成型 5 小时拆模, 养护 30 天。 0014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与效果是 : 本发明能够大量消耗农业废弃物生产节能建筑墙体材料, 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节 约大片良田粘土, 变废为宝, 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燃料煤。大大提高建筑物的节能能力, 增强 保温隔热效果, 经久耐用, 安全防火, 有效隔音。施工方便、 速度快、 砌筑效率高、 节约材料、 说 。

15、明 书 CN 102923999 A 4 3/3 页 5 砌块重量轻、 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为本发明秸秆保温生土砌块平面示意图 ; 图 2 为图 1 的 A-A 剖面示意图。 0016 图中, 1 为秸秆保温层 ; 2 为生土保护层 ; 3 为生土中肋。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18 如图 1 图 2 所示, 本发明秸秆保温生土砌块包括有秸秆保温层 1、 生土保护层 2 和生土中肋 3。秸秆保温层 1 的厚度为 150170mm, 生土保护层 2 和生土中肋 3 的厚度均为 6080mm。 0019 所述的秸秆保温层 1 包含下列组分 。

16、: 3050 重量份的秸秆、 1015 重量份的水泥、 4.5-5 重量份的防霉剂、 3-10 重量份的防火剂硼酸、 9.5-32 重量份的水 ; 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一定比例的塑化剂、 早强剂和抗冻剂。所述的秸秆长度为 812mm, 秸秆直径 15mm。 0020 所述的生土保护层 2 包括有以下组分 : 粘土、 水泥、 生石灰、 增强剂、 秸秆、 防火剂 和防霉剂, 6070 重量份的粘土、 1015 重量份的水泥、 510 重量份的生石灰、 0.011 重量 份的增强剂、 58 重量份的秸秆、 0.5-1.6 重量份的防火剂硼酸, 0.25-0.8 重量份的防霉剂 硼砂、 24.228-。

17、53.2 重量份的水, 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一定比例的塑化剂、 早强剂和抗冻 剂。所述的秸秆长度为 1030mm, 直径为 15mm。 0021 所述的生土中肋 3 的组分与生土保护层 2 的组分相同。 0022 所述的增强剂是由粉石英或硅灰与硫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氟硅酸锌按重量份 数比为 100:20:5 的比例组成的。 0023 制备秸秆保温生土砌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a. 制备秸秆保温层 : 将秸秆保温层的固体原料按所述比例混合均匀, 再按所述比例加 入水, 搅拌均匀, 形成秸秆浆料 ; 将浆料浇筑到模具中, 高压成型 12 小时拆模, 压强为 35 Mpa, 养护 15 天 ; b. 制备生土保护层与生土中肋 : 将生土保护层和生土中肋的固体原料按所述比例混 合均匀, 再按所述比例加入水, 搅拌均匀, 形成生土浆料, 将秸秆保温层置入模具中并定位, 浇筑生土浆料, 成型 5 小时拆模, 养护 30 天。 说 明 书 CN 102923999 A 5 1/1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23999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泥;混凝土;人造石;陶瓷;耐火材料〔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