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模式的农业生产方法及建筑.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448511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8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14092.2

申请日:

2011.05.04

公开号:

CN102767305A

公开日:

2012.11.0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H 14/00申请日:20110504|||公开

IPC分类号:

E04H14/00; E04H5/08

主分类号:

E04H14/00

申请人:

赵洁; 赵雪玉; 赵景志

发明人:

赵景志

地址: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代理人:

刘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模式的农业生产方法及建筑,将楼房下部的楼层实施水产养殖,将水产养殖楼层上方的楼层实施观察管理,将观察管理楼层上方的楼层用于居住及控制,将居住及控制楼层上方的楼层实施菇类种植,将楼房的顶部实施大棚栽培。本发明采用将农舍修建为复合式的多层楼房,将不同层的楼房分别用于不同的农业生产,从而有效而合理的利用了农舍的占地空间,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又使建筑的外观效果得到提高,同时还给多种农业生产提供了更为科学、理想的生产环境及管理条件,方便了生产者对农业生产进行管理,有效的避免了传统生产方式中存在的弊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立体模式的农业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将楼房下部的楼层实施水产养殖, 将 水产养殖楼层上方的楼层实施观察管理, 将观察管理楼层上方的楼层用于居住及控制, 将 居住及控制楼层上方的楼层实施菇类种植, 将楼房的顶部实施大棚栽培。
2: 一种农业复合楼房, 包括地平面 (1) , 在地平面 (1) 上修建的楼房, 其特征在于 : 在楼 房下部设有最底部处于地平面 (1) 以下的水产养殖层 (2) , 在水产养殖层 (2) 上方设有观察 管理层 (3) , 在观察管理层 (3) 与地平面 (1) 之间设有楼梯 (7) , 在观察管理层 (3) 上方设有 居住控制层 (4) , 在居住控制层 (4) 上设有无墙通透层 (5) , 顶部为大棚种植层 (6) 。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农业复合楼房, 其特征在于 : 在水产养殖层 (2) 之间设有支撑 柱 (8) , 并在水产养殖层 (2) 的露天部分设有硬质网罩 (16) 及透光保温层 (17) 。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农业复合楼房, 其特征在于 : 在观察管理层 (3) 的底部设有用 于投食、 观察的井槽 (9) , 井槽 (9) 分别与每层水产养殖层 (2) 连通。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农业复合楼房, 其特征在于 : 在水产养殖层 (2) 的底部设有 8 ~ 15cm 深, 0.8 ~ 1.5m 宽的凹槽 (10) 。
6: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农业复合楼房, 其特征在于 : 水产养殖层 (2) 底部从中间至边 缘呈 2 ~ 4°的倾斜, 并且水产养殖层 (2) 的排污孔分别设置在 4 个角落。
7: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农业复合楼房, 其特征在于 : 在无墙通透层 (5) 与大棚种植层 (6) 之间设有电梯 (11) 。
8: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农业复合楼房, 其特征在于 : 在无墙通透层 (5) 的四周设有 3 层结构的卷帘 (12) , 卷帘 (12) 上装有与居住控制层 (4) 连接的感应器 ; 并在无墙通透层 (5) 中设有与居住控制层 (4) 连接的增湿装置、 增温装置、 增光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
9: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农业复合楼房, 其特征在于 : 在大棚种植层 (6) 外侧设有太阳 能板 (13) , 太阳能板 (13) 的热循环管 (14) 处于水产养殖层 (2) 中; 并在水产养殖层 (2) 中 设有与太阳能板 (13) 连接的照明灯 (15) 以及与居住控制层 (4) 连接的探头 (18) 。
10: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农业复合楼房, 其特征在于 : 水产养殖层 (2) 为 1 ~ 4 层, 其最底层处于地平面 (1) 的下方 ; 观察管理层 (3) 及居住控制层 (4) 均为 1 层 ; 无墙通透层 (5) 为 1 ~ 20 层。

说明书


立体模式的农业生产方法及建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生产方法及建筑, 特别是一种立体模式的农业生产方法及建筑。 背景技术
     目前, 我国人多地少, 农村的耕地面积使用不足, 而农舍建设往往占地多、 浪费大, 建房用地的用途单一, 一旦修建为农舍后, 无论占用的空间大小是多是少, 它都已经成为了 永久性的冻土, 除了供人居住外, 无法进行农业生产, 也就不会再产生其它任何经济效益, 这样就导致了农村用地越来越紧张。特别是现在的许多特色种养业, 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势 必占用大量的粮食种植土地, 而且通常产地离居所较远, 在管理空间和时间上都存在很多 盲区, 经常会因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 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而且还受到 自然气候的影响, 带来了许多不可掌控的因素, 难以保证持续高产稳产的效果。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 提供一种立体模式的农业生产方法及建筑, 它能 使修建的农舍既能居住, 又能实行多样化的农业生产, 并且能避免传统生产模式中存在的 各种弊端, 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是这样实现的 : 立体模式的农业生产方法, 将楼房下部的楼层实施水产 养殖, 将水产养殖楼层上方的楼层实施观察管理, 将观察管理楼层上方的楼层用于居住及 控制, 将居住及控制楼层上方的楼层实施菇类种植, 将楼房的顶部实施大棚栽培。这样, 在 一栋农村居民楼的面积上不仅可以居住人员, 而且还能实施 3 种不同的农业生产, 并且为 这些生产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及条件, 而且产地与居所在一起也为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农业复合楼房, 包括地平面, 在地平面上修建的楼房, 在楼房下部设有最底部处于 地平面以下的水产养殖层, 在水产养殖层上方设有观察管理层, 在观察管理层与地平面之 间设有楼梯, 在观察管理层上方设有居住控制层, 在居住控制层上设有无墙通透层, 顶部为 大棚种植层。水产养殖层的最底层修建在低于地平面的地下层, 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充分利 用空间, 而且有利于水产养殖的进水、 排水等问题 ; 而在居住控制层上无墙通透层是没有侧 面外墙的, 因此透光及透气效果都极为理想, 适合种植菇类、 苗木、 花卉、 药材及反季节的高 档蔬菜。
     在水产养殖层之间设有支撑柱, 并在水产养殖层的露天部分设有硬质网罩及透光 保温层。 水产养殖层之间的支撑是采用支撑柱的结构, 这样既能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又能保 证水产养殖层中的水流及空气畅通, 并且还具有适当的光照 ; 同时硬质网罩能防止养殖的 生物逃逸, 又能保证人畜不会掉到池中 ; 而且由于设置有透光保温层, 即使在天气寒冷的时 候也能较好保持水温, 避免养殖生物因为低温而生产缓慢或停止生长, 保证一年四季始终 具有适合它们快速生长的条件。
     在观察管理层的底部设有用于投食、 观察的井槽, 井槽分别与每层水产养殖层连通。 这样就可以通过观察管理层可以从上方投食、 观察到水产养殖层, 观察管理层还能存放 饲料, 为生产管理提供了方便。
     在水产养殖层的底部设有 8 ~ 15cm 深, 0.8 ~ 1.5m 宽的凹槽。将水放掉后, 水产 养殖层中养殖的鱼、 虾等就都汇聚在凹槽中, 便于除劣选优以及整体捕捞。
     水产养殖层底部从中间至边缘呈 2 ~ 4°的倾斜, 并且水产养殖层的排污孔分别 设置在 4 个角落。该结构可以使水产养殖产生的排泄物及其它沉淀废物缓慢地推向水池 的边缘, 便于将池内污物进行清理 ; 而且在需要排水时, 开打排污孔水流就能自动流向排污 孔, 而不需要水泵等电器进行辅助, 节约了能源。
     在无墙通透层与大棚种植层之间设有电梯。方便生产者将原材料及产品上下运 送。
     在无墙通透层上设有 3 层结构的卷帘, 卷帘上装有与居住控制层连接的感应器 ; 并在无墙通透层中设有与居住控制层连接的增湿装置、 增温装置、 增光装置及空气调节装 置。 。 3 层结构的卷帘可以感应室内外的环境变化, 将数据输送到居住控制层, 以实现无墙通 透层的光照、 空气、 温度以及湿度的自动调节, 将无墙通透层内的环境调节至与最适合生产 的时节的外部环境相同。
     在大棚种植层外侧设有太阳能板, 太阳能板的热循环管处于水产养殖层中 ; 并在 水产养殖层的顶部设有与太阳能板连接的照明灯以及与居住控制层连接的探头。 太阳能板 吸收阳光, 并将热量循环到水产养殖层中, 为水产养殖层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 并且可以通 过探头检测水产养殖层中的水质、 空气、 温度、 光照等参数, 通过居住控制层中的相关设备 进行智能调控, 为水产养殖提供最为有利的环境。例如 : 水池里缺氧, 就开启各层水产养殖 层中的自动增氧机 ; 水面空气不流通、 空气质量差、 温度低, 就启动热风机 ; 如果有特别需 要, 就启动与太阳能板连接的照明灯为水产养殖层补光增热。
     水产养殖层为 1 ~ 4 层, 其最底层处于地平面的下方 ; 观察管理层及居住控制层均 为1层; 无墙通透层为 1 ~ 20 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采用将农舍修建为复合式的 多层楼房, 将不同层的楼房分别用于不同的农业生产, 从而有效而合理的利用了农舍的占 地空间, 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又使建筑的外观效果得到提高, 同时还给多种农业生产提供 了更为科学、 理想的生产环境及管理条件, 方便了生产者对农业生产进行管理, 有效的避免 了传统生产方式中存在的弊端。本发明的方法简单, 容易实施, 所使用的建筑结构巧妙, 有 利于使用, 而且成本不高, 使用效果十分理想。 附图说明
     附图 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 : 立体模式的农业生产方法, 将楼房下部的楼层实施水产养殖, 将 水产养殖楼层上方的楼层实施观察管理, 将观察管理楼层上方的楼层用于居住及控制, 将 居住及控制楼层上方的楼层实施菇类种植, 将楼房的顶部实施大棚栽培。
     农业复合楼房的结构如图 1 所示, 修建一栋 6 层楼的楼房, 楼房的 1 楼及 2 楼为水产养殖层 2, 其中, 1 楼的水产养殖层 2 的池面与地平面 1 齐平, 2 楼的水产养殖层 2 的底部 与 1 楼的水产养殖层 2 的池面之间具有 15cm 左右的间隙, 2 楼的水产养殖层 2 池面与其上 一层楼的顶部也具有 15cm 左右的间隙, 以保证水产养殖层 2 内具有良好的光照及空气流 通; 3 楼为观察管理层 3, 在观察管理层 3 与地平面 1 之间设有楼梯 7, 人员从楼梯 7 直接进 入观察管理层 3 ; 4 楼为居住控制层 4 ; 5 楼及 6 楼为无墙通透层 5 ; 楼房的顶部为大棚种植 层6; 在无墙通透层 5 与大棚种植层 6 之间安装电梯 11 ; 在 1 楼、 2 楼及 3 楼之间采用钢筋 混凝土浇灌的水泥柱作为支撑柱 8, 将水产养殖层 2 的露天部分安装网孔直径为 2cm 的硬 质网罩 16 以及具有密封效果的透光保温层 17 ; 在观察管理层 3 的底部设有用于投食、 观察 的井槽 9, 井槽 9 的宽为 2m, 长为 12m, 并且井槽 9 分别与每层水产养殖层 2 连通 ; 在水产养 殖层 2 的底部制作出 10cm 深, 1m 宽的凹槽 10 ; 水产养殖层 2 底部从中间至边缘呈 3°的倾 斜, 在水产养殖层 2 的 4 个角楼均设置有排污孔 ; 在无墙通透层 5 的四周边缘每隔 1m 的距 离就预先垂直固定一根直径为 5cm 的不锈钢管, 用于相关设备的安装和固定 ; 在无墙通透 层 5 的四周边缘的不锈钢管上线安装一层大眼孔硬质网板, 然后再与第一层网板重叠安装 第二层大眼孔硬质网板, 第二层网板在安装扣件的控制下可以与任意调节与第一层网板之 间的距离, 最后在两层网板之间安装 3 层结构的卷帘 12, 每层卷帘分别采用不同的感应特 质材料制作, 它能感应光、 温度及湿度, 并能将感应到的信息传输到居住控制层 4, 居住控制 层 4 中安装的设备根据收到的数据自动对卷帘 12 的升降进行调控, 一层设置为透气的白色 卷帘, 一层设置为透气的黑色卷帘 ; 还有一层设置为不透气的卷帘, 并在无墙通透层 5 中设 有与居住控制层 4 连接的增湿装置、 增温装置、 增光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 (增湿装置可采用 市售的喷水器, 增温装置可采用太阳能散热器、 增光装置可采用太阳能灯、 空气调节装置可 采用市售的空调) ; 这样就可以通过调整卷帘 12 的升降以及各种环境调节装置, 调节无墙通 透层 5 内的环境状况 ; 在大棚种植层 6 外侧设有太阳能板 13, 太阳能板 13 的热循环管 14 处 于水产养殖层 2 中 ; 并在水产养殖层 2 的顶部设有与太阳能板 13 连接的照明灯 15 以及与 居住控制层 4 连接的探头 18。

立体模式的农业生产方法及建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立体模式的农业生产方法及建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立体模式的农业生产方法及建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体模式的农业生产方法及建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模式的农业生产方法及建筑.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767305A43申请公布日20121107CN102767305ACN102767305A21申请号201110114092222申请日20110504E04H14/00200601E04H5/0820060171申请人赵洁地址550000贵州省贵阳市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申请人赵雪玉赵景志72发明人赵景志74专利代理机构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代理人刘楠54发明名称立体模式的农业生产方法及建筑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模式的农业生产方法及建筑,将楼房下部的楼层实施水产养殖,将水产养殖楼层上方的楼层实施观察管理,将观察管理楼层上方的楼层用于居住及控制,将居住及。

2、控制楼层上方的楼层实施菇类种植,将楼房的顶部实施大棚栽培。本发明采用将农舍修建为复合式的多层楼房,将不同层的楼房分别用于不同的农业生产,从而有效而合理的利用了农舍的占地空间,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又使建筑的外观效果得到提高,同时还给多种农业生产提供了更为科学、理想的生产环境及管理条件,方便了生产者对农业生产进行管理,有效的避免了传统生产方式中存在的弊端。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1页21一种立体模式的农业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楼房下部的楼层实施水产养殖,将水产养殖楼层上方的楼层实施观察管理,将。

3、观察管理楼层上方的楼层用于居住及控制,将居住及控制楼层上方的楼层实施菇类种植,将楼房的顶部实施大棚栽培。2一种农业复合楼房,包括地平面(1),在地平面(1)上修建的楼房,其特征在于在楼房下部设有最底部处于地平面(1)以下的水产养殖层(2),在水产养殖层(2)上方设有观察管理层(3),在观察管理层(3)与地平面(1)之间设有楼梯(7),在观察管理层(3)上方设有居住控制层(4),在居住控制层(4)上设有无墙通透层(5),顶部为大棚种植层(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业复合楼房,其特征在于在水产养殖层(2)之间设有支撑柱(8),并在水产养殖层(2)的露天部分设有硬质网罩(16)及透光保温层(17。

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业复合楼房,其特征在于在观察管理层(3)的底部设有用于投食、观察的井槽(9),井槽(9)分别与每层水产养殖层(2)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业复合楼房,其特征在于在水产养殖层(2)的底部设有815CM深,0815M宽的凹槽(10)。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业复合楼房,其特征在于水产养殖层(2)底部从中间至边缘呈24的倾斜,并且水产养殖层(2)的排污孔分别设置在4个角落。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业复合楼房,其特征在于在无墙通透层(5)与大棚种植层(6)之间设有电梯(1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业复合楼房,其特征在于在无墙通透层(5)的四周设有3层结构的卷帘(1。

5、2),卷帘(12)上装有与居住控制层(4)连接的感应器;并在无墙通透层(5)中设有与居住控制层(4)连接的增湿装置、增温装置、增光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业复合楼房,其特征在于在大棚种植层(6)外侧设有太阳能板(13),太阳能板(13)的热循环管(14)处于水产养殖层(2)中;并在水产养殖层(2)中设有与太阳能板(13)连接的照明灯(15)以及与居住控制层(4)连接的探头(18)。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业复合楼房,其特征在于水产养殖层(2)为14层,其最底层处于地平面(1)的下方;观察管理层(3)及居住控制层(4)均为1层;无墙通透层(5)为120层。权利要求书CN10。

6、2767305A1/3页3立体模式的农业生产方法及建筑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生产方法及建筑,特别是一种立体模式的农业生产方法及建筑。背景技术0002目前,我国人多地少,农村的耕地面积使用不足,而农舍建设往往占地多、浪费大,建房用地的用途单一,一旦修建为农舍后,无论占用的空间大小是多是少,它都已经成为了永久性的冻土,除了供人居住外,无法进行农业生产,也就不会再产生其它任何经济效益,这样就导致了农村用地越来越紧张。特别是现在的许多特色种养业,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势必占用大量的粮食种植土地,而且通常产地离居所较远,在管理空间和时间上都存在很多盲区,经常会因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又容易受到自然灾。

7、害和人为破坏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带来了许多不可掌控的因素,难以保证持续高产稳产的效果。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立体模式的农业生产方法及建筑,它能使修建的农舍既能居住,又能实行多样化的农业生产,并且能避免传统生产模式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0004本发明的是这样实现的立体模式的农业生产方法,将楼房下部的楼层实施水产养殖,将水产养殖楼层上方的楼层实施观察管理,将观察管理楼层上方的楼层用于居住及控制,将居住及控制楼层上方的楼层实施菇类种植,将楼房的顶部实施大棚栽培。这样,在一栋农村居民楼的面积上不仅可以居住人员,而且还能实施3种不同的农业生产,。

8、并且为这些生产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及条件,而且产地与居所在一起也为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0005农业复合楼房,包括地平面,在地平面上修建的楼房,在楼房下部设有最底部处于地平面以下的水产养殖层,在水产养殖层上方设有观察管理层,在观察管理层与地平面之间设有楼梯,在观察管理层上方设有居住控制层,在居住控制层上设有无墙通透层,顶部为大棚种植层。水产养殖层的最底层修建在低于地平面的地下层,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而且有利于水产养殖的进水、排水等问题;而在居住控制层上无墙通透层是没有侧面外墙的,因此透光及透气效果都极为理想,适合种植菇类、苗木、花卉、药材及反季节的高档蔬菜。0006在水产养殖层之间设有支。

9、撑柱,并在水产养殖层的露天部分设有硬质网罩及透光保温层。水产养殖层之间的支撑是采用支撑柱的结构,这样既能保证支撑的稳定性,又能保证水产养殖层中的水流及空气畅通,并且还具有适当的光照;同时硬质网罩能防止养殖的生物逃逸,又能保证人畜不会掉到池中;而且由于设置有透光保温层,即使在天气寒冷的时候也能较好保持水温,避免养殖生物因为低温而生产缓慢或停止生长,保证一年四季始终具有适合它们快速生长的条件。0007在观察管理层的底部设有用于投食、观察的井槽,井槽分别与每层水产养殖层连说明书CN102767305A2/3页4通。这样就可以通过观察管理层可以从上方投食、观察到水产养殖层,观察管理层还能存放饲料,为生。

10、产管理提供了方便。0008在水产养殖层的底部设有815CM深,0815M宽的凹槽。将水放掉后,水产养殖层中养殖的鱼、虾等就都汇聚在凹槽中,便于除劣选优以及整体捕捞。0009水产养殖层底部从中间至边缘呈24的倾斜,并且水产养殖层的排污孔分别设置在4个角落。该结构可以使水产养殖产生的排泄物及其它沉淀废物缓慢地推向水池的边缘,便于将池内污物进行清理;而且在需要排水时,开打排污孔水流就能自动流向排污孔,而不需要水泵等电器进行辅助,节约了能源。0010在无墙通透层与大棚种植层之间设有电梯。方便生产者将原材料及产品上下运送。0011在无墙通透层上设有3层结构的卷帘,卷帘上装有与居住控制层连接的感应器;并在。

11、无墙通透层中设有与居住控制层连接的增湿装置、增温装置、增光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3层结构的卷帘可以感应室内外的环境变化,将数据输送到居住控制层,以实现无墙通透层的光照、空气、温度以及湿度的自动调节,将无墙通透层内的环境调节至与最适合生产的时节的外部环境相同。0012在大棚种植层外侧设有太阳能板,太阳能板的热循环管处于水产养殖层中;并在水产养殖层的顶部设有与太阳能板连接的照明灯以及与居住控制层连接的探头。太阳能板吸收阳光,并将热量循环到水产养殖层中,为水产养殖层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并且可以通过探头检测水产养殖层中的水质、空气、温度、光照等参数,通过居住控制层中的相关设备进行智能调控,为水产养殖提供。

12、最为有利的环境。例如水池里缺氧,就开启各层水产养殖层中的自动增氧机;水面空气不流通、空气质量差、温度低,就启动热风机;如果有特别需要,就启动与太阳能板连接的照明灯为水产养殖层补光增热。0013水产养殖层为14层,其最底层处于地平面的下方;观察管理层及居住控制层均为1层;无墙通透层为120层。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将农舍修建为复合式的多层楼房,将不同层的楼房分别用于不同的农业生产,从而有效而合理的利用了农舍的占地空间,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又使建筑的外观效果得到提高,同时还给多种农业生产提供了更为科学、理想的生产环境及管理条件,方便了生产者对农业生产进行管理,有。

13、效的避免了传统生产方式中存在的弊端。本发明的方法简单,容易实施,所使用的建筑结构巧妙,有利于使用,而且成本不高,使用效果十分理想。附图说明0015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本发明的实施例立体模式的农业生产方法,将楼房下部的楼层实施水产养殖,将水产养殖楼层上方的楼层实施观察管理,将观察管理楼层上方的楼层用于居住及控制,将居住及控制楼层上方的楼层实施菇类种植,将楼房的顶部实施大棚栽培。0017农业复合楼房的结构如图1所示,修建一栋6层楼的楼房,楼房的1楼及2楼为水说明书CN102767305A3/3页5产养殖层2,其中,1楼的水产养殖层2的池面与地平面1齐平,2楼的水产养殖层。

14、2的底部与1楼的水产养殖层2的池面之间具有15CM左右的间隙,2楼的水产养殖层2池面与其上一层楼的顶部也具有15CM左右的间隙,以保证水产养殖层2内具有良好的光照及空气流通;3楼为观察管理层3,在观察管理层3与地平面1之间设有楼梯7,人员从楼梯7直接进入观察管理层3;4楼为居住控制层4;5楼及6楼为无墙通透层5;楼房的顶部为大棚种植层6;在无墙通透层5与大棚种植层6之间安装电梯11;在1楼、2楼及3楼之间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灌的水泥柱作为支撑柱8,将水产养殖层2的露天部分安装网孔直径为2CM的硬质网罩16以及具有密封效果的透光保温层17;在观察管理层3的底部设有用于投食、观察的井槽9,井槽9的宽为。

15、2M,长为12M,并且井槽9分别与每层水产养殖层2连通;在水产养殖层2的底部制作出10CM深,1M宽的凹槽10;水产养殖层2底部从中间至边缘呈3的倾斜,在水产养殖层2的4个角楼均设置有排污孔;在无墙通透层5的四周边缘每隔1M的距离就预先垂直固定一根直径为5CM的不锈钢管,用于相关设备的安装和固定;在无墙通透层5的四周边缘的不锈钢管上线安装一层大眼孔硬质网板,然后再与第一层网板重叠安装第二层大眼孔硬质网板,第二层网板在安装扣件的控制下可以与任意调节与第一层网板之间的距离,最后在两层网板之间安装3层结构的卷帘12,每层卷帘分别采用不同的感应特质材料制作,它能感应光、温度及湿度,并能将感应到的信息传。

16、输到居住控制层4,居住控制层4中安装的设备根据收到的数据自动对卷帘12的升降进行调控,一层设置为透气的白色卷帘,一层设置为透气的黑色卷帘;还有一层设置为不透气的卷帘,并在无墙通透层5中设有与居住控制层4连接的增湿装置、增温装置、增光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增湿装置可采用市售的喷水器,增温装置可采用太阳能散热器、增光装置可采用太阳能灯、空气调节装置可采用市售的空调);这样就可以通过调整卷帘12的升降以及各种环境调节装置,调节无墙通透层5内的环境状况;在大棚种植层6外侧设有太阳能板13,太阳能板13的热循环管14处于水产养殖层2中;并在水产养殖层2的顶部设有与太阳能板13连接的照明灯15以及与居住控制层4连接的探头18。说明书CN102767305A1/1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76730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