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448987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0669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27 C N 1 0 4 0 0 6 6 9 0 A (21)申请号 201410283514.2 (22)申请日 2014.06.23 F28D 20/00(2006.01) (71)申请人山东建筑大学 地址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临港开发区凤鸣 路山东建筑大学 (72)发明人刘学来 李玉苹 李永安 (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7205 代理人苗峻 (54) 发明名称 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 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包括蓄热。

2、器壳体,蓄热器 壳体内设有管道I和管道II,蓄热器壳体左端设 有管道I入口以及管道II出口,右端设有管道I 出口以及管道II入口;管道I和管道II为旋向相 同且均与蓄热器壳体同轴的螺旋管道;管道I和 管道II的螺旋部分相互间隔设置;蓄热器壳体内 设有与管道I和管道II的螺旋上升方向垂直且贯 穿蓄热器壳体的缝道;蓄热器壳体、管道I和管道 II以及缝道之间填充有蓄热材料。本发明结构简 单,不仅实现能量的储存,而且可以使多种介质同 时实现准双逆流换热并且可作为太阳能风冷热泵 系统柔性连接的一种蓄热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3、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006690 A CN 104006690 A 1/1页 2 1.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包括蓄热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蓄热器壳体(1)内 设有管道I(2)和管道II(3),蓄热器壳体(1)左端设有管道I入口(4)以及管道II出口 (5),右端设有管道I出口(6)以及管道II入口(7);管道I(2)和管道II(3)为旋向相同且 均与蓄热器壳体(1)同轴的螺旋管道;管道I(2)和管道II(3)的螺旋部分相互间隔设置; 蓄热器壳体(1)内设有与管道(2)I和管道II(3)的螺旋上升方向垂直且贯穿蓄热。

4、器壳体 (1)的缝道(8);蓄热器壳体(1)、管道I(2)和管道II(3)以及缝道(8)之间填充有蓄热材 料(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I(2)为热 流体管道;所述的管道II(3)为冷流体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I(2) 的截面为椭圆形且其长轴方向与缝道(8)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II(3) 的截面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缝道(8)内 设有肋片(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

5、述的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热器壳体(1) 外部设有保温层(11)。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006690 A 1/3页 3 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一般的蓄热器蓄热能力小,难以实现多种介质同时工作,而且由于介质流动 方式简单,换热效果不理想。同时,对于太阳能与风冷热泵系统,主要包括热泵机组、太阳能 集热系统和辅助加热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与热泵系统直接连接,该种方式难以实现对太 阳能热水热量需求的控制。对于风冷热泵两级压缩系统,介质经过一级压缩之后直接进入 到两级。

6、压缩,增加了压缩机的功耗。因此,同时存在多种介质、蓄热力大、控制方便、能够实 现太阳能集热与热泵之间柔性连接的一种蓄热装置为市场所期盼。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采用本发明,可以使多 种介质同时实现准双逆流换热并且可作为太阳能风冷热泵系统柔性连接的一种蓄热器。 0004 本发明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包括蓄热器壳体,蓄 热器壳体内设有管道I和管道II,蓄热器壳体左端设有管道I入口以及管道II出口,右端 设有管道I出口以及管道II入口;管道I和管道II为旋向相同且均与蓄热器壳体同轴的 螺旋管道;管道I和管道II的螺旋部分相互。

7、间隔设置;蓄热器壳体内设有与管道I和管道 II的螺旋上升方向垂直且贯穿蓄热器壳体的缝道;蓄热器壳体、管道I和管道II以及缝道 之间填充有蓄热材料。 0005 具体工作时,一般将管道I设为热流体管道,将管道II设为冷流体管道。热流体 从管道I入口进入蓄热器壳体,冷流体从管道II入口进入蓄热器壳体,由于两者呈逆流流 动方式,实现冷流体与热流体之间的准逆流换热,因此,从管道I出口流出的热流体温度降 低,从管道II出口流出的冷流体温度升高。与此同时,热流体与蓄热材料之间发生热交换, 热流体中的一部分热量被蓄热材料吸收储存起来,当冷流体经过蓄热材料时,蓄热材料与 冷流体之间发生热交换,实现冷流体与蓄热材。

8、料之间的热交换。 0006 当冷空气由缝道进入蓄热器时,可以与蓄热器壳体内的蓄热材料发生热交换。由 于缝道与管道I和管道II的螺旋上升方向垂直,因此,冷空气与管道I和管道II内的流体 之间发生的热交换很少,主要是与蓄热材料发生热换热。 0007 进一步的,经过发明人多次摸索实验发现所述的管道I的截面为椭圆形且其长轴 方向与缝道方向相同,所述的管道II的截面为圆形时,换热效果最好。因为在该种情况下, 缝道与管道I的接触面积较大,与管道II的接触面积较小,从而可以保证冷空气与热流体 进行热交换而且避免受热后的热空气再次与冷流体发生热交换。 0008 因此,本发明中换热主要发生在冷流体与热流体之间、。

9、冷流体与蓄热材料之间、热 流体与蓄热材料之间、蓄热材料与冷空气之间、冷空气与热流体之间。 0009 为了进一步增强换热能力,所述的缝道内设有肋片。 说 明 书CN 104006690 A 2/3页 4 0010 所述的蓄热器壳体外部设有保温层,避免热量损失。 0011 本发明所述的蓄热器壳体采用不锈钢材料,管道I和管道II采用铜材料,缝道采 用铜管,缝道内肋片采用铝肋片。蓄热材料可以根据季节地点不选择石蜡或者其它常用的 相变蓄热材料,优选石蜡,由于石蜡熔点一般在5070之间,在加热到熔化温度时,就产 生从固态到液态的相变,熔化的过程中,蓄热材料吸收并储存大量的潜热;当蓄热材料冷却 时,储存的热。

10、量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要散发到环境中去,进行从液态到固态的逆相变。物理 状态发生变化时,材料自身的温度在相变完成前几乎维持不变,形成一个宽的温度平台,虽 然温度不变,但吸收或释放的潜热却相当大,从而能够方便控制储热、吸热以及放热。 0012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简单,不仅实现能量的储存,而且通过螺旋管道及缝道的设 置实现了多种介质的准双逆流换热,达到蓄热力大、换热力强的效果。该装置可以作为太阳 能与热泵系统之间的柔性连接,同样对于风冷热泵两级压缩系统,可以作为一级压缩与两 级压缩之间的柔性连接,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1、蓄热器壳体,2、管道I,。

11、3、管道II,4、管道I入口,5、管道II出口,6、管道 I出口,7、管道II入口,8、缝道,9、蓄热材料,10、肋片,11、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实施例1 0016 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包括蓄热器壳体,蓄热器壳体内设有管道I和管道 II,蓄热器壳体左端设有管道I入口以及管道II出口,右端设有管道I出口以及管道II入 口;管道I和管道II为旋向相同且均与蓄热器壳体同轴的螺旋管道;管道I和管道II的螺 旋部分相互间隔设置;蓄热器壳体内设有与管道I和管道II的螺旋上升方向垂直且贯穿蓄 热器壳体的缝道;蓄热器壳体、管道I和管道II以及缝道之间填充有蓄热材料。 0017 所述的管道I。

12、为热流体管道;所述的管道II为冷流体管道。 0018 所述的蓄热器壳体采用不锈钢材料,管道I和管道II采用铜材料,蓄热材料优选 石蜡。 0019 实施例2 0020 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包括蓄热器壳体,蓄热器壳体内设有管道I和管道 II,蓄热器壳体左端设有管道I入口以及管道II出口,右端设有管道I出口以及管道II入 口;管道I和管道II为旋向相同且均与蓄热器壳体同轴的螺旋管道;管道I和管道II的螺 旋部分相互间隔设置;蓄热器壳体内设有与管道I和管道II的螺旋上升方向垂直且贯穿蓄 热器壳体的缝道;蓄热器壳体、管道I和管道II以及缝道之间填充有蓄热材料。 0021 所述的管道I为热流体管道;。

13、所述的管道II为冷流体管道。 0022 所述的管道I的截面为椭圆形且其长轴方向与缝道方向相同。 0023 本发明所述的蓄热器壳体采用不锈钢材料,管道I和管道II采用铜材料,缝道采 用铜管,蓄热材料优选石蜡。 0024 实施例3 说 明 书CN 104006690 A 3/3页 5 0025 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包括蓄热器壳体,蓄热器壳体内设有管道I和管道 II,蓄热器壳体左端设有管道I入口以及管道II出口,右端设有管道I出口以及管道II入 口;管道I和管道II为旋向相同且均与蓄热器壳体同轴的螺旋管道;管道I和管道II的螺 旋部分相互间隔设置;蓄热器壳体内设有与管道I和管道II的螺旋上升方。

14、向垂直且贯穿蓄 热器壳体的缝道;蓄热器壳体、管道I和管道II以及缝道之间填充有蓄热材料。 0026 所述的管道I为热流体管道;所述的管道II为冷流体管道。 0027 所述的管道I的截面为椭圆形且其长轴方向与缝道方向相同。 0028 所述的管道II的截面为圆形。 0029 本发明所述的蓄热器壳体采用不锈钢材料,管道I和管道II采用铜材料,缝道采 用铜管,蓄热材料优选石蜡。 0030 实施例4 0031 一种多介质准双逆流蓄热器,包括蓄热器壳体,蓄热器壳体内设有管道I和管道 II,蓄热器壳体左端设有管道I入口以及管道II出口,右端设有管道I出口以及管道II入 口;管道I和管道II为旋向相同且均与蓄。

15、热器壳体同轴的螺旋管道;管道I和管道II的螺 旋部分相互间隔设置;蓄热器壳体内设有与管道I和管道II的螺旋上升方向垂直且贯穿蓄 热器壳体的缝道;蓄热器壳体、管道I和管道II以及缝道之间填充有蓄热材料。 0032 所述的管道I为热流体管道;所述的管道II为冷流体管道。 0033 所述的管道I的截面为椭圆形且其长轴方向与缝道方向相同。 0034 所述的管道II的截面为圆形。 0035 所述的缝道(8)内设有肋片(10)。 0036 本发明所述的蓄热器壳体采用不锈钢材料,管道I和管道II采用铜材料,缝道采 用铜管,蓄热材料优选石蜡,缝道内肋片采用铝肋片。 0037 实施例5 0038 一种多介质准双。

16、逆流蓄热器,包括蓄热器壳体1,蓄热器壳体1内设有管道I2和管 道II3,蓄热器壳体1左端设有管道I入口4以及管道II出口5,右端设有管道I出口6以 及管道II入口7;管道I2和管道II3为旋向相同且均与蓄热器壳体1同轴的螺旋管道;管 道I2和管道II3的螺旋部分相互间隔设置;蓄热器壳体1内设有与管道I2和管道II3的 螺旋上升方向垂直且贯穿蓄热器壳体1的缝道8;蓄热器壳体1、管道I2和管道II3以及缝 道8之间填充有蓄热材料9。 0039 所述的管道I2为热流体管道;所述的管道II3为冷流体管道。 0040 所述的管道I2的截面为椭圆形且其长轴方向与缝道8方向相同。 0041 所述的管道II3的截面为圆形。 0042 所述的缝道8内设有肋片10。 0043 所述的蓄热器壳体1外部设有保温层11。 0044 本发明所述的蓄热器壳体1采用不锈钢材料,管道I2和管道II3采用铜材料,缝 道8采用铜管,蓄热材料9优选石蜡,缝道8内肋片10采用铝肋片。 说 明 书CN 104006690 A 1/1页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006690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热交换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