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照明装置.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4552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2.11 C N 1 0 4 3 4 5 5 2 2 A (21)申请号 201410371380.X (22)申请日 2014.07.30 2013-157563 2013.07.30 JP G03B 15/02(2006.01) F21V 29/10(2015.01) F21Y 101/02(2006.01) (71)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地址日本东京都大田区下丸子3丁目30番 2号 (72)发明人山下健一郎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魏启学律师事务所 11398 代理人魏启学 (54) 发明名称 照明装置 (5。
2、7) 摘要 一种照明装置,其能在不将散热部露出到外 观以防止使用者直接碰触散热部的情况下有效地 发散由发光部产生的热。一种闪光装置,其包括: 高辉度LED;顶板,由高辉度LED产生的热被传递 到顶板;控制单元框体,其收容高辉度LED和顶 板;前盖,其用于控制单元框体的外装的至少一 部分并且形成有散热孔;以及跳转框体,其能相 对于控制单元框体转动。散热孔形成于前盖的与 跳转框体相对的面。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8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8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
3、4345522 A CN 104345522 A 1/2页 2 1.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 发光单元; 散热构件,所述发光单元产生的热传递到所述散热构件; 第一框体,其收容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散热构件; 第一盖,其用于所述第一框体的外装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盖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 盖的至少一个第一开口部;以及 第二框体,其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转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部形成于所述第一盖的与所述第二框体相对的 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散热构件面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当所述第二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的。
4、转动状态是第一状态时,具有从所述散热构件 传送来的热的空气通过由所述第二框体形成的路径被排到所述照明装置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 第二盖,其用于所述第二框体的外装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盖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二 盖的至少一个第二开口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部是所述路径的一部分;而且 当所述第二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的转动状态是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至少一个第 一开口部面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 第三框体,其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沿第一方向转动, 其中,所述第二框体连接到所述第三框体,并且能相对于所述第三框体沿与。
5、所述第一 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转动,而且, 所述路径包括所述第二框体和所述第三框体之间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还包括: 第三盖,其用于所述第三框体的外装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三盖具有形成于所述 第三盖中的至少一个第三开口部, 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开口部是所述路径的一部分,并且 当所述第二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的转动状态是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至少一个第 二开口部面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单元的光源是LE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框体收容第二发光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光源是氙灯管。
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框体收容用于将所述照明装置安 装到摄像设备的安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二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的转 动状态是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散热构件不露出到所述照明装置的外部。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345522 A 2/2页 3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二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的转 动状态是与所述第一状态不同的第二状态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部不面对所有所述至 少一个第二开口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散热构件具有形成于所述散热构件的 接合部,所述接合部用于使所。
7、述第二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卡定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散热构件具有形成于所述散热构件的 限制部,所述限制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框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的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利用螺钉将所述散热构件固定到所述发光 单元的基板。 15.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 发光单元; 散热构件,所述发光单元产生的热传递到所述散热构件; 第一框体,其收容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散热构件; 第一盖,其用于所述第一框体的外装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盖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 盖的至少一个第一开口部;以及 第二框体,其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转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部。
8、形成于所述第一盖的与所述第二框体相对的 面,而且 所述散热构件被配置在比所述发光单元接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部的位置。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345522 A 1/7页 4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在近年来的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中,配备有动画摄影功能的数字单镜头反光照 相机变成了标准,而且对不仅配备使用氙灯管发出闪光的传统照明装置(以下称为“闪光 装置”)还配备能够为夜间摄影持续点灯的辅助灯的需求在增长。实际上,为了满足这种需 求,配备有使用高辉度LED的辅助灯(以下称为“LED灯”)的闪光装置已经。
9、开始供给市场, 但是在高辉度大光量的LED灯安装于照相机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发光时由LED产生的热是 重要课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经提出例如下述方法:使用闪光装置的框架等将LED产生的 热最终排出到照相机本体的框体(参照日本特开2010-145764号公报)。 0003 然而,在单个外接的闪光装置的情况下,框体比照相机本体小,因此难以形成能够 确保充分的热容的框架。另外,期望以外观不露出的方式配置散热部从而不降低闪光装置 的外观品质(设计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从确保使用者的安全的观点出发期望将闪光装置 构造成使得使用者不能直接碰触散热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在不使散热构件。
10、露出到外观以防止使用者直接碰触散热 构件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发散由发光部产生的热。 0005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发光单元;散热构件,所述 发光单元产生的热传递到所述散热构件;第一框体,其收容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散热构件; 第一盖,其用于所述第一框体的外装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盖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盖的 至少一个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框体,其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转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 第一开口部形成于所述第一盖的与所述第二框体相对的面。 0006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发光单元;散热构件,所述 发光单元产生的热传递到所述散热构件;第一框体,其收容。
11、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散热构件; 第一盖,其用于所述第一框体的外装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盖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盖的 至少一个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框体,其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框体转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 第一开口部形成于所述第一盖的与所述第二框体相对的面,而且所述散热构件被配置在比 所述发光单元接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部的位置。 0007 根据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发散由发光部产生的热,而且因为散热构件不露出到外 观,所以防止降低外观品质。另外,因为防止使用者直接碰触散热构件,所以可以防止使用 者遭受烫伤等事故。 0008 从下面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说 。
12、明 书CN 104345522 A 2/7页 5 0009 图1A和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0010 图2是示出闪光装置的、从包含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闪光装置中的控制单元框 体移除了外装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1 图3是收容在图2中出现的控制单元框体中的电池盒单元的立体图。 0012 图4是收容在图2中出现的控制单元框体中的LED灯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13 图5是包含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闪光装置中的头部的分解立体图。 0014 图6是头部和控制单元框体分离状态下的图1A和图1B所示的闪光装置的分解立 体图。 0015 图7是图1A和图1B所示的闪光。
13、装置的纵向截面图。 0016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包含作为主光源的高辉度LED的闪光装置的内部结构 (发光部框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7 图9是图8所示的闪光装置的头部的纵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将参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0019 图1A和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为照明装置的闪光装置1的外观 立体图,其中图1A是从布置了发光板4的正面侧观察的闪光装置1的图,图1B是从背面侧 观察的闪光装置1的图。 0020 闪光装置1基本上包括作为上部的头部2和作为下部的控制单元框体3。头部2 在发光板4的内侧包含氙灯管27(参见图7),氙灯管27。
14、是闪光摄影时用于产生闪光的主光 源,并且头部2具有通过转动操作改变来自发光板4的闪光照射方向的跳转功能(bounce function)。图1A示出未执行跳转的闪光装置1的正常位置状态,图1B示出执行了预定角 度的跳转的闪光装置1的跳转状态。 0021 头部2包括发光单元框体5和具有圆筒形状的跳转框体8。发光单元框体5能够 相对于跳转框体8绕m轴线(绕第一轴线)转动,这使得可以关于图1A和图1B中的上下 方向调节照射方向。另外,跳转框体8能够相对于控制单元框体3绕与m轴线正交的n轴 线(绕第二轴线)转动,这使得可以关于图1A和图1B中的水平方向调节照射方向。即,发 光单元框体5能够相对于控制单。
15、元框体3在图1A和图1B中的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转动。 0022 如下文所述,控制单元框体3收容用于控制的、作为闪光装置1的控制部件的各种 印刷电路板,并且包括操作面板、电源等。在本实施方式中,闪光装置1的壳体由发光单元 框体5、跳转框体8和控制单元框体3这三个框体形成,其中为了跳转功能而将发光单元框 体5和跳转框体8分开。 0023 发光单元框体5包括安装到跳转框体8的第一发光框体6以及包括发光板4的第 二发光框体7。将参照图7说明这样配置的理由。图7是闪光装置1的纵向截面图,其示出 控制单元框体3的上部和整个头部2的横截面。 0024 用于发出闪光的氙灯管27以及包含氙灯管27的反射器28布。
16、置在第一发光框体 6中,用于积聚电荷以使氙灯管27发出闪光的主电容器29布置在跳转框体8内部。另外, 形成有具有集光性的菲涅耳透镜的发光板4安装到第二发光框体7。 0025 闪光装置1配备有焦点可变机构,所述焦点可变机构通过使第二发光框体7相对 说 明 书CN 104345522 A 3/7页 6 于第一发光框体6移动而改变闪光的照射角度。更具体地,当第二发光框体7被手动地从 第一发光框体6拉出时,发光板4离开反射器28,并且通过发光板4的集光功能使闪光的照 射角度窄化从而可以增大闪光指数(guide number)。 0026 注意,该焦点可变机构不与本发明的要部直接相关,所以省略了对该机构。
17、的详细 说明。在下文中,除非特别说明,否则第一发光框体6和第二发光框体7将被称为作为一体 单元的发光单元框体5。另外,图7中的附图标记标示的其他构成元件将根据需要引用到下 文中参照其他附图的说明中。 0027 再次参见图1A和图1B,控制单元框体3包括作为正面侧外装构件的前盖9和作 为背面侧外装构件的后盖14。前盖9用于控制单元框体3的外装的至少一部分。LED灯单 元10布置在形成于前盖9的上部的圆形开口部。后盖14形成为操作面板,并且具有诸如 电源开关15等的多个配置于该操作面板的开关。 0028 独立于作为发光摄影时的主光源的氙灯管27,LED灯单元10用作发光摄影时光源 的辅助光源,并且。
18、使用白色的高辉度LED作为光源。LED灯单元10主要用作例如下述情况 中的光源:在通过未示出的、安装有闪光装置1的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摄像装置)使用 动画摄影功能进行动画摄影时,被摄体辉度低。LED灯单元10被构造为使得通过按压设置 于后盖14的点灯按钮36能够开灯或关灯。 0029 控制单元框体3包括:电池盖11,其能够打开和关闭以用于将电池32(参见图7) 装入控制单元框体3;底盖12,其是底面侧的外装构件,并且设置有作为用于将闪光装置1 安装到未示出的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安装部的腿部37。 0030 图2是示出闪光装置1的、从控制单元框体3移除了外装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控 制单元框体。
19、3包括用于收容作为电源的四节AA电池32(参见图7)的电池盒16。电池盒还 用作临时固定第一子板17、第二子板18、LED灯单元10、头部2等用的结构构件。 0031 第一子板17和第二子板18分别安装到电池盒16的侧面和正面。第一子板17和 第二子板18均包括电源系统回路、升压回路等。另外,控制用的主基板(未示出)固定到电 池盒16的背面,其中,在主基板上与后盖14的操作面板对应地安装各种开关元件、MPU等。 0032 控制单元框体3包括作为散热构件的顶板19,顶板19布置在跳转框体8的正下 方。如下文中所述,顶板19是与头部2一起使用的部件,并且在头部2安装到电池盒单元 34(下文中参照图。
20、3进行了说明)之后形成控制单元框体3的内部构件。分别利用螺钉41 将LED灯单元10固定到电池盒16和顶板19的臂部19b。注意,顶板19布置在比LED灯单 元10更靠近下文中所述的散热孔9b的位置。图2中的附图标记标示的其他构成元件将根 据需要引用到下文中参照其他附图的说明中。 0033 图3是包括在控制单元框体3中的电池盒单元34的立体图,其示出未安装头部2 和LED灯单元10的状态。升压用变压器33安装在第二子板18的背面。电池盒16的上部 形成有用于临时固定头部2的接合孔16b和具有挠性的接合肋16a。 0034 图4是LED灯单元10的分解立体图。设置于菲涅尔透镜20的三个接合部20。
21、a(其 中一个未示出)通过粘合剂分别固定到设置于树脂制保持件21的正面侧的三个台座部 21b。在树脂制保持件21的背面侧,安装于保持件21的具有高辉度LED23的LED基板22 通过设置于树脂制保持件21的两个爪部21a临时保持。LED基板22是由诸如铝等的金属 制的基板以增大热传导性。然而,只要具有期望的热传导性,LED基板22就可以由金属以外 说 明 书CN 104345522 A 4/7页 7 的其他材料或者包括金属和其他材料的复合材料制成。如上所述,分别利用螺钉41将LED 灯单元10固定到电池盒16和顶板19的臂部19b,此时,LED基板22在被使得与顶板的臂 部19b(参见图2)紧。
22、密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螺钉41与树脂制保持件21紧固在一起。 0035 图5是头部2的分解立体图,其示出顶板19所安装的跳转框体8的下表面侧的配 置。发光单元框体5的下表面和跳转框体8的裙部8d分别形成有第一通气孔5a和第二通 气孔8c,并且这些第一通气孔5a和第二通气孔8c如下文所述用于发散由高辉度LED23产 生的热。 0036 设置于跳转框体8的下表面的轴部8a的中央部形成有在内部贯通的孔8b,用于 电连接头部2内部的部件和控制单元框体3的线束(未示出)通过孔8b。顶板19由诸如 铝、铜合金或不锈钢等的金属制成。形成于顶板19的中央部的圆形孔19f大体上嵌合于跳 转框体8的轴部8a。另外,顶。
23、板19夹在轴部8a和回转板24之间并且以能够相对于跳转框 体8转动的方式布置,其中,回转板24利用螺钉25固定到跳转框体8的轴部8a的下表面。 注意,形成于回转板24的中央部的孔24b嵌合于形成了孔8b的突起部。 0037 回转板盖26以覆盖回转板24的方式安装到组装于跳转框体8的顶板19。回转板 盖26的中央部形成有供线束(未示出)通过的孔26e。回转板盖26具有形成于其前部的 一个接合突起26c和形成于其后部的两个接合突起26d(其中一个未示出)。接合突起26c 和26d分别与形成在设置于顶板19的前部的弯折部19c的孔19e以及设置于顶板19的后 部的两个钩部19d接合。该接合实现了回转。
24、板盖26到顶板19的安装。 0038 顶板19在该机构中起多种作用。多个碰击槽19a形成于顶板19的孔19f的内 周,具有径向向外方向的推力的碰击销8e配置于跳转框体8的轴部8a。碰击销8e与多个 碰击槽19a中的每一个碰击槽接合,由此当跳转框体8相对于控制单元框体3相对地转动 时,可以通过碰击销8e的碰击力将跳转框体8接合锁定在预定角度。 0039 回转板24具有以突出方式形成于其外周的止动部24a,顶板19的前部的弯折部 19c在止动部24a的轨迹上突出。因此,头部2的转动被弯折部19c的相反两端面19g限 制,并且通过如上所述地限制头部2的转动,可以防止穿过跳转框体8的轴部8a的孔8b的。
25、 线束(未示出)被过度拧捻。 0040 注意,跳转框体8的关于控制单元框体3的碰击功能和转动限制功能在传统上设 置于树脂或类似材料制的作为外装构件的前盖9上,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金属 制的顶板19来实现这些功能。这使得可以改善耐久性能和静压强度。 0041 如下文所述,顶板19在四个位置形成有用于固定外装构件的螺钉孔19h。回转板 盖26防止朝向控制单元框体3引出的线束(未示出)与回转板24彼此干涉。设置于回转 板盖26的下表面的前部的爪部26a与形成于电池盒16的上部的接合肋16a接合,设置于回 转板盖26的下表面的后部的两个爪部26b与形成于电池盒16的上部的接合孔16b接合。 这。
26、导致头部2被临时地固定到电池盒单元34,并且头部2的临时固定使得执行用于将从头 部2延伸的线束连接到第一子板17和第二子板18的操作非常容易。 0042 图6是闪光装置1处于头部2与控制单元框体3分离并且顶板19已经安装于控 制单元框体3的状态下的分解立体图。使用顶板19的螺钉孔19h从控制单元框体3的上 表面利用螺钉35将前盖9和后盖14固定到顶板19。前盖9和后盖14由此被固定到顶板 19,从而头部2被固定到控制单元框体3。虽然使用螺钉在相应位置将控制单元框体3的包 说 明 书CN 104345522 A 5/7页 8 括底盖12的各外装构件固定到电池盒16,但是省略其说明。 0043 三。
27、个散热孔9b形成于前盖9的上表面,并且顶板19的表面在各散热孔9b的内部 露出。换言之,散热孔9b形成于前盖9的与跳转框体8相对的面,并且顶板19面对散热孔 9b的至少一部分。然而,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外观立体图清楚可见的,散热孔9b位于头 部2和控制单元框体3之间,所以不直接露出到外部。 0044 如上所述,发光单元框体5的下表面和跳转框体8的裙部8d分别形成有第一通气 孔5a和第二通气孔8c。因此,当头部2在正常位置时,散热孔9b处于与第一通气孔5a和 第二通气孔8c连通的状态(参见图7)。换言之,当头部2在正常位置时,散热孔9b面对第 一通气孔5a的至少一部分,并且第一通气孔5a面对第。
28、二通气孔8c的至少一部分。因此, 由高辉度LED23的发光产生的热从LED基板22经由通过螺钉固定的与LED基板22紧密接 触的臂部19b传递到整个顶板19,并且进一步经由散热孔9b释放到跳转框体8和控制单元 框体3之间的边界处的空间。此时,传递到顶板19的热的一部分也被传递到与顶板19紧 密接触的前盖9,但是传递到前盖9的热还从前盖9传递到跳转框体8和控制单元框体3之 间的边界处的空间。注意,当头部2不在正常位置时(图1B所示的状态),散热孔9b不面 对第一通气孔5a。 0045 如图7所示,在跳转框体8和控制单元框体3之间的边界处的空间中被加热的空 气经由第一通气孔5a和第二通气孔8c通过。
29、发光单元框体5和跳转框体8之间的间隙30 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升,并且最终从跳转框体8的上部处的间隙31被排出到外部。当被 加热的空气流经该散热通路时,产生所谓的烟囱效应,由此外部空气从跳转框体8和控制 单元框体3之间的边界的外周沿箭头B所示的方向流入散热通路,从而防止构成被加热的 空气所流经的通路的构件被过度加热。 0046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以顶板19面对控制单元框体3和跳转框体8之间 的边界的方式将起散热构件作用的顶板19配置在控制单元框体3的上表面。这使得可以 在不对外观起负面作用的情况下安全地实现用于发散由高辉度LED23产生的热的结构。另 外,通过使用顶板19,可以在不将。
30、散热性能局限到由LED基板22单独实现的性能的情况下 最小地设定较贵的LED基板22的尺寸,从而可以减少闪光装置1的制造成本。另外,顶板 19被构造为具有碰击功能、限制头部2的转动的功能以及固定外装构件的功能,由此还可 以改善闪光装置1的机械强度。 0047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对如下结构进行说 明:在该结构中,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被用作主光源的氙灯管27由高辉度LED代替。图8是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包括作为主光源的高辉度LED23的闪光装置的内部结构(发光单元 框体的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包括作为主光源的高辉度LED23的闪 光装置的头部的。
31、纵向截面图。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的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闪光 装置1的部件实质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对这些部件的重复说明。 0048 与氙灯管27发出的光量相比,一个高辉度LED23发出的光量小得多,所以需要使 用多个高辉度LED23以获得必要的光量。配备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闪光装置中的LED灯 单元53包括:铝制LED基台52,其上安装有多个高辉度LED23;透镜阵列51,其中多个透 镜51a分别与多个高辉度LED23对应地一体成型。多个透镜51a用于有效地集中由高辉度 LED23产生的光,并且将集中的光朝向发光板4发出。进一步地,从透镜阵列51发出的光通 说 明 书C。
32、N 104345522 A 6/7页 9 过发光板4的正反侧的设计形状被适度分散,由此可以减轻从多个发光光源(多个高辉度 LED23)发出的光的不均匀度,并且以期望的照射角度发光。 0049 如图9所示,尽管主电容器29收容在跳转框体8的内部,但是与使用氙灯管的情 况不同,不以高电压对主电容器29充电。主电容器29使瞬间的大电流流过LED灯单元53 的高辉度LED23从而使高辉度LED23发出如氙灯管所发出的闪光。在该情况下,闪光发光 是瞬间的,所以可以使高辉度LED23以比执行连续点灯时高的辉度点灯(发光)而不损坏 高辉度LED23。注意,LED灯单元53的高辉度LED23也能用于以预定光量。
33、连续发光。 0050 多个散热翅片52a一体地形成于LED基台52的与安装有高辉度LED的表面相反 的表面上,由此LED基台52自身用作散热构件。如图9所示,散热翅片52a配置为面对发 光单元框体5和跳转框体8之间的作为散热路径的间隙38。因此,由LED灯单元53的高 辉度LED23产生的热在间隙38内的空气中发散,并且被加热的空气沿箭头C所示的方向流 动,然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从跳转框体8的上部的间隙31排出到外部。此时,与第一 实施方式相同,烟囱效应使外部空气从跳转框体8和控制单元框体3之间的边界的外周沿 箭头D所示的方向流动,从而防止构成被加热的空气所流经的通路的构件被过度加热。 00。
34、51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使用包括多个高辉度LED23的LED灯单元53作 为主光源的闪光装置中,也可以通过不直接露出到外观的散热结构安全地将高辉度LED23 产生的热排出到外部空间。 0052 根据本发明,如果闪光装置具有跳转功能,并且分成多个框体,则即使当使用由于 连续点灯而担心发热的高辉度LED的LED灯单元被组装到任何一个框体时,仍可以实现下 述散热结构:其中以面对各框体之间的边界的方式配置散热构件,并且散热构件不直接露 出到外观。这防止闪光装置的外观品质降低,并且进一步地,防止散热构件被使用者的手直 接碰触,从而可以防止使用者遭受烫伤等事故。 0053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
35、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 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括所有这种变型、等同 结构和功能。另外,仅通过示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需要组合所述实施方 式。 0054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尽管作为散热构件的顶板19与头部2一起使用,但是顶 板19可以和LED灯单元10一起事先安装到前盖9。另外,仅要求顶板19至少起到散热构件 的作用,不必要求其具有碰击功能和转动限制功能。因此,其上安装有高辉度LED23的LED 基板22自身可以改变形状从而使LED基板用作散热构件。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 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散热翅片52a。
36、与LED基台52一体成型,但是高辉度LED23可以安装 在平板状的金属制的LED基板上并且具有散热翅片的散热构件可以与LED基板紧密接触。 005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已经说明了分成三个独立的框体使得能够在竖直方向和 水平方向上执行跳转操作的闪光装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分成 两个框体使得仅能在竖直方向上执行跳转操作的闪光装置,并且LED灯单元53设置在发光 单元框体5内的第二实施方式也能够以与上述相同的配置应用。另外,甚至在LED灯单元 设置在控制单元框体内(在闪光装置具有仅在竖直方向上执行跳转操作的功能的情况下, 跳转框体8被整合)的情况下,通过设计散热构件的形状。
37、,可以利用发光单元框体以面对边 界的方式布置散热构件。 说 明 书CN 104345522 A 7/7页 10 0056 本申请要求2013年7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3-157563的优先权,所 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说 明 书CN 104345522 A 10 1/8页 11 图1A 图1B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45522 A 11 2/8页 12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45522 A 12 3/8页 13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45522 A 13 4/8页 1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45522 A 14 5/8页 1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45522 A 15 6/8页 1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45522 A 16 7/8页 1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45522 A 17 8/8页 18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45522 A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