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442136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74863.5

申请日:

2014.07.31

公开号:

CN104089268A

公开日:

2014.10.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2B 1/18申请日:20140731|||公开

IPC分类号:

F22B1/18

主分类号:

F22B1/18

申请人:

青岛大学

发明人:

田小亮; 李晓花; 孙晖; 邵杰; 王伟; 刘瑞璟; 任杰

地址: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30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 37104

代理人:

黄晓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能源高效利用与节能环保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每个热管循环的上端均设有热管蒸发器,热管蒸发器的两侧分别设有气液收集管和均液管;热管循环冷凝器上设有气液分流管;气液收集管与气液分流管连通,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下端均连接制有多功能储液罐,分液器和多功能储液罐均与溶液泵连通;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上端设有冷凝器高点排气阀,汽包的一端与出水管连通,另一端连接有汽包水位指示传感器;汽包内设有汽包水位线,汽包的上端设有汽包压力指示传感器与饱和蒸汽管,中央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连接;其结构简单,原理可靠,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使用寿命长,回收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环境友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烟气出口、烟道、气液收集管、热管蒸发器、均液管、分液器、省煤器用热管循环、沸腾段用热管循环、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烟气入口、省煤器后温度传感器、沸腾段后温度传感器、过热器后温度传感器、气液两相流母管、热管循环冷凝器、供液母管、汽包水位线、汽包、汽包压力指示传感器、饱和蒸汽管、饱和蒸汽温度传感器、过热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汽管、过热蒸汽温度传感器、软化水管、给水泵、气液分配管、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水管、冷凝器高点排气阀、汽包水位指示传感器、多功能罐排气阀、多功能储液罐、排污阀、连接管、溶液泵、输液管和中央控制器,按功能分为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段子系统、水汽流动子系统和中央控制子系统;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按照逆流结构形式布置构成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m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构成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按照逆流结构形式布置构成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其中1≤n≤10,1≤m≤10,1≤k≤10;烟道的两端分别为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每个热管循环的上端均设有安装在烟道内的热管蒸发器,每个热管蒸发器的两侧均分别设有气液收集管和均液管;每个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均对应一个热管循环冷凝器,每个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一侧均设有气液分流管;气液收集管通过气液两相流母管与气液分流管连通,每个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下端均连接制有多功能储液罐,多功能储液罐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多功能罐排气阀和排污阀,多功能储液罐和溶液泵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均液管的下端设有分液器,分液器通过供液母管与溶液泵连通;每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上端均设有冷凝器高点排气阀,下端分别设有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和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水管,用于连通相邻两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水管与给水泵的一端连通,给水泵的另一端与软化水管连通;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之间通过汽包连通;汽包的一端与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连通,另一端连接制有汽包水位指示传感器;汽包内设有汽包水位线,汽包的上端设有汽包压力指示传感器;第m个沸腾 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处的汽包上端制有饱和蒸汽管,汽包通过饱和蒸汽管与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连通,饱和蒸汽管上设有饱和蒸汽温度传感器;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上端设有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其它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上端分别设有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汽管和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上连接制有过热蒸汽温度传感器;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后设有省煤器后温度传感器,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后设有沸腾段后温度传感器,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段子系统后设有过热器后温度传感器,中央控制子系统的中央控制器分别通过省煤器后温度传感器、沸腾段后温度传感器和过热器后温度传感器获得和控制烟气温度,并对溶液泵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实现余热回收的过程是:烟气依次通过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然后再通过第m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第1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最后再通过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其中1≤n≤10,1≤m≤10,1≤k≤10;k+m+n个热管蒸发器内液态热管工质吸收烟气余热后发生液气相变过程,降低烟气温度,实现烟气余热的高效回收利用;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m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和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热管循环的构成也一致,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为水冷式,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为池沸腾式,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汽冷式,每个热管循环的具体工作过程是:溶液泵通过输液管从多功能储液罐中抽取液体工质,提升压力后的液体工质由供液母管、分液器和均液管,被均匀地分配到热管蒸发器中,在热管蒸发器中的液体工质吸收烟气余热,发生液-气相变过程,转化为气液两相流后经气液收集管流入气液两相流母管,该气液两相流经气液分配管均匀分配到热管循环冷凝器中,该气液两相流工质在热管循环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被加热的水或水蒸汽后,完全冷凝为液体工质,该液体工质由连接管输送到多功能储液罐,多功能储液罐中的液体工质再次经输液管进入溶液泵,如此循环往复,连续不断地将烟气余热传递给被加热的水和水蒸汽,生产出用户需求的过热蒸 汽,实现余热的回收利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的逆流是指烟气是从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蒸发器流入,依次流过第n-1个、第n-2个,直到最后从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蒸发器流出,而被加热的水从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入,依次流过第2个、第3个,最后从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出;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使水发生相变,产生饱和水蒸汽,m个热管循环既便于调节控制产汽量大小,也能在某个热管循环出现故障时,不影响整体余热锅炉的运行,同时,每个热管循环内工质较少,不会对烟道和大系统锅炉形成影响;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的逆流是指烟气是从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蒸发器流入,依次流过第k-1个、第k-2个,直到最后从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蒸发器流出,而被加热的水蒸汽从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入,依次流过第2个、第3个,最后从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出;水汽流动子系统的工作过程是:被处理好的软化水经软化水管进入给水泵,软化水升压后流入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初步加热后被送入第2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直到送入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完成全部加热过程,此后,被加热好的水由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送入汽包,在汽包内吸收汽化潜热后转化为饱和蒸汽,再由饱和蒸汽管送到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直到送入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完成过热器的全部过热过程后,由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冷凝器出汽管将过热蒸汽送给用户;中央控制子系统的中央控制器通过对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中的溶液泵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有效控制n个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对省煤器后烟气温度的控制,保证高效的能量回收,并有效避免出现低温酸腐蚀现象;中央控制器通过对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中的溶液泵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有效控制m个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沸腾段后烟气温度的合理控制,保证相变过程处于高效的能量回收状态;中央控制器通过对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中的溶液泵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有效控制k个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过热器后烟气温度的合理 控制,保证过热过程处于高效的能量回收状态;此外,中央控制器由布置在汽包上的汽包水位指示传感器获得汽包水位线的位置,通过控制给水泵的工作状态来实现汽包水位的控制,保证装置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其中1≤n≤10,1≤m≤10,1≤k≤1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储液罐对热管循环具有多重特殊功效,第一重功效为启动过程排气:多功能储液罐为圆柱体形状,从冷凝器来的液体工质沿圆柱体储液罐的切线方向进入多功能储液罐,通过离心力作用实现气液分离,在启动过程中系统内的非凝性气体便进入到多功能储液罐上部,通过排气阀便可顺利排出;第二重功效为运行过程定期排气,保证热管长期高效运行:热管循环长期使用后,因热管工质与管壁的物理化学作用等多种原因总会产生部分气体,多功能储液罐能够将产生的部分气体聚集在多功能储液罐顶部,通过定期排气来保证热管循环长期高效运行;第三重功效为排污:锅炉装置中的杂质通过循环过程会沉积在多功能储液罐底部,通过排污阀即可将杂质及时排出,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和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段子系统中的热管循环的各蒸发器与冷凝器安装高度不受限制,只要各自的储液罐低于其相对应的冷凝器,保证冷凝液能够顺利回流到相应的多功能储液罐便可;若出现部分换热器必须安装在相应多功能储液罐下部的情况,在该换热器下部加装一个小型储液罐及一个回流溶液泵,能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对各子系统的布置位置进行灵活设计。

说明书

一种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高效利用与节能环保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将动力型热管应用于工业余热的高效回收利用。
背景技术
能源的高效利用与节能环保已成为决定人类社会能否长期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如何利用好各种工业生产过程的余热,对解决能源的高效利用与节能环保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总体上看,我国很多产品的单位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如钢铁、发电、建材、化工等行业的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高出20%~80%,有很大的节能潜力。我国钢铁、发电、建材、化工、轻纺、机械等主要耗能工业的余热利用率仅为4%~5%,工业锅炉和窑炉的热效率在70%左右,钢铁工业是高污染和高耗能行业,从统计数据来看,钢铁行业总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六分之一,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热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以烧结过程可回收的热量为例:烧结过程后的烟气余热,温度达350℃,含有氧气较多;烧结成品矿的温度800℃,具有较多的显热,在烧结能耗中占据45%左右。在化工行业,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无论是硫铁矿制酸,还是用硫磺或者冶炼气制酸,在生产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余热,而且在所产生的余热中,品位较高的高温余热占大部分(超过60%)。
目前,应用于余热回收的锅炉主要有火管余热锅炉、水管余热锅炉和热管余热锅炉三大类,其中火管余热锅炉就是烟气在火筒或烟管中流过,对火筒或烟管外水、汽或汽水混合物加热;水管余热锅炉就是管子里面走水,通过外部烟气对流/辐射换热加热管子中的水;热管余热锅炉,就是利用热管的蒸发段吸收烟气或废气的余热,而通过冷凝段将热量传递给热管外的水、汽或汽水混合物,火管余热锅炉具有结构简单、对水质要求低、操作容易等优点,但存在金属耗量大、烟气纵向冲刷而传热效果差、排烟温度较高的缺点;存在水容量大、启动较慢的缺点;还存在烟管内易积灰、烟管外难清垢的问题;另外还存在无法适应于大容量和高参数工况的余热回收工程的问题;水管余热锅炉的受热面布置方便,传热性能好,在结构上可用于大容量和高参数的工况;但是水系统与主锅炉(或生产 过程)的高温烟气直接接触,一旦发生泄露现象,不仅水管余热锅炉需立刻停炉检修,提供余热的主锅炉(或生产过程)也可能需要紧急处理,甚至停产;另外,水管余热锅炉各不同位置的管道温度差异很大,也无法准确控制烟气出口温度,故难以避免低温酸腐蚀破坏现象;而且锅炉初期运行时,锅炉进的是冷水,预热需要一段时间,水管余热锅炉因采用直接换热,管壁温度接近常温水,这样设备表面极易出现结露,粘灰等不良现象;热管余热锅炉彻底隔离了热源和冷源,不会产生冷热流体的掺混,但现有的热管大部分都是利用许多根重力型热管组合而成,水路与烟道还是必须紧连在一起,工程布置难度大;几十、几百乃至几千根热管紧密布置,不易于检修,也难以发现哪根热管已失效;几十、几百乃至几千根热管的工作工况各不相同,整体换热量无法控制,排烟温度也无法有效控制,同样难以避免出现酸露点而造成管道或换热器的腐蚀现象;另外,实际应用时存在:热管长时间运行后,会有不凝结气体产生,造成气塞,使得热管内的工质无法自然循环而失效,有时甚至出现外壁干烧,爆管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解决烟气余热锅炉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设计提供一种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将动力型热管应用于烟气的余热回收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烟气出口、烟道、气液收集管、热管蒸发器、均液管、分液器、省煤器用热管循环、沸腾段用热管循环、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烟气入口、省煤器后温度传感器、沸腾段后温度传感器、过热器后温度传感器、气液两相流母管、热管循环冷凝器、供液母管、汽包水位线、汽包、汽包压力指示传感器、饱和蒸汽管、饱和蒸汽温度传感器、过热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汽管、过热蒸汽温度传感器、软化水管、给水泵、气液分配管、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水管、冷凝器高点排气阀、汽包水位指示传感器、多功能罐排气阀、多功能储液罐、排污阀、连接管、溶液泵、输液管和中央控制器,按功能分为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段子系统、水汽流动子系统和中央控制子系统;n(1≤n≤10)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按照逆流结构 形式布置构成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m(1≤m≤10)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构成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k(1≤k≤10)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按照逆流结构形式布置构成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烟道的两端分别为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每个热管循环的上端均设有安装在烟道内的热管蒸发器,每个热管蒸发器的两侧均分别设有气液收集管和均液管;每个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均对应一个热管循环冷凝器,每个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一侧均设有气液分流管;气液收集管通过气液两相流母管与气液分流管连通,每个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下端均连接制有多功能储液罐,多功能储液罐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多功能罐排气阀和排污阀,多功能储液罐和溶液泵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均液管的下端设有分液器,分液器通过供液母管与溶液泵连通;每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上端均设有冷凝器高点排气阀,下端分别设有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和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水管,用于连通相邻两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水管与给水泵的一端连通,给水泵的另一端与软化水管连通;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之间通过汽包连通;汽包的一端与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连通,另一端连接制有汽包水位指示传感器;汽包内设有汽包水位线,汽包水位线指示汽包内水的允许范围;汽包的上端设有汽包压力指示传感器;第m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处的汽包上端制有饱和蒸汽管,汽包通过饱和蒸汽管与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连通,饱和蒸汽管上设有饱和蒸汽温度传感器;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上端设有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其它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上端分别设有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汽管和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上连接制有过热蒸汽温度传感器;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后设有省煤器后温度传感器,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后设有沸腾段后温度传感器,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段子系统后设有过热器后温度传感器,中央控制子系统的中央控制器分别通过省煤器后温度传感器、沸腾段后温度传感器和过热器后温度传感器获得和控制烟气温度,并对溶液泵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
本发明实现余热回收的过程是:烟气依次通过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然后再通过第m个沸 腾段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第1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最后再通过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这k+m+n个热管蒸发器内液态热管工质吸收烟气余热后发生液气相变过程,降低烟气温度,实现烟气余热的高效回收利用;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m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和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热管循环的构成也一致,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为水冷式,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为池沸腾式,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汽冷式,每个热管循环的具体工作过程是:溶液泵通过输液管从多功能储液罐中抽取液体工质,提升压力后的液体工质由供液母管、分液器和均液管,被均匀地分配到热管蒸发器中,在热管蒸发器中的液体工质吸收烟气余热,发生液-气相变过程,转化为气液两相流后经气液收集管流入气液两相流母管,该气液两相流经气液分配管均匀分配到热管循环冷凝器中,该气液两相流工质在热管循环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被加热的水或水蒸汽后,完全冷凝为液体工质,该液体工质由连接管输送到多功能储液罐,多功能储液罐中的液体工质再次经输液管进入溶液泵,如此循环往复,连续不断地将烟气余热传递给被加热的水和水蒸汽,生产出用户需求的过热蒸汽,实现余热的回收利用。
本发明所述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的逆流是指烟气是从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蒸发器流入,依次流过第n-1个、第n-2个,直到最后从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蒸发器流出,而被加热的水从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入,依次流过第2个、第3个,最后从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出,这种逆向流动能够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使烟气与水之间形成最大换热温差,减小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使热力学不可逆损失达到最小。
本发明所述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使水发生相变,产生饱和水蒸汽,m(1≤m≤10)个热管循环既便于调节控制产汽量大小,也能在某个热管循环出现故障时,不影响整体余热锅炉的运行,同时,每个热管循环内工质较少,即使管道破裂、工质泄露,也不会对烟道和大系统锅炉(或工业过程)形成影响。
本发明所述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的逆流是指烟气是从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蒸发器流入,依次流过第k-1个、第k-2个,直到最后从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蒸发器流出,而被加热的水蒸汽从第1个过热器用热 管循环冷凝器流入,依次流过第2个、第3个,最后从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出,这种逆向流动能够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使烟气与水蒸汽之间形成最大换热温差,减小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使热力学不可逆损失达到最小。
本发明所述水汽流动子系统的工作过程是:被处理好的软化水经软化水管进入给水泵,软化水升压后流入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初步加热后被送入第2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直到送入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完成全部加热过程,此后,被加热好的水由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送入汽包,在汽包内吸收汽化潜热后转化为饱和蒸汽,再由饱和蒸汽管送到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直到送入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完成过热器的全部过热过程后,由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冷凝器出汽管将过热蒸汽送给用户。
本发明所述中央控制子系统的中央控制器通过对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中的溶液泵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有效控制n个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对省煤器后烟气温度的控制,保证高效的能量回收,并有效避免出现低温酸腐蚀现象;中央控制器通过对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中的溶液泵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有效控制m个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沸腾段后烟气温度的合理控制,保证相变过程处于高效的能量回收状态;中央控制器通过对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中的溶液泵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有效控制k个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过热器后烟气温度的合理控制,保证过热过程处于高效的能量回收状态;此外,中央控制器由布置在汽包上的汽包水位指示传感器获得汽包水位线的位置,通过控制给水泵的工作状态来实现汽包水位的控制,保证装置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本发明所述多功能储液罐对热管循环具有多重特殊功效,第一重功效为启动过程排气:多功能储液罐为圆柱体形状,从冷凝器来的液体工质沿圆柱体储液罐的切线方向进入多功能储液罐,通过离心力作用实现气液分离,这样在启动过程中系统内的非凝性气体便进入到多功能储液罐上部,通过排气阀便可顺利排出;第二重功效为运行过程定期排气,保证热管长期高效运行:热管循环长期使用后, 因热管工质与管壁的物理化学作用等多种原因总会产生部分气体,多功能储液罐能够将产生的部分气体聚集在多功能储液罐顶部,通过定期排气来保证热管循环长期高效运行;第三重功效为排污:系统中的各种杂质通过循环过程都会沉积在多功能储液罐底部,通过排污阀即可将各种杂质及时排出,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本发明所述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和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段子系统中的热管循环的各蒸发器与冷凝器安装高度不受任何限制,只要各自的储液罐低于其相对应的冷凝器,保证冷凝液能够顺利回流到相应的多功能储液罐便可正常工作;若出现部分换热器必须安装在相应多功能储液罐下部的情况,只要在该换热器下部加装一个小型储液罐及一个回流溶液泵即可,故可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对各子系统的布置位置进行灵活设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烟气横向冲刷换热面,传热效果好,换热效率高;二是热管工质容量小、水容量也小,启动速度快;三是烟气在管外流动,易于除灰,水侧也易于除垢;四是只要热管工质选择合理,系统设计合理,完全可适应于大容量和高参数工况的余热回收工程;五是水系统与主锅炉(或生产过程)的高温烟气完全隔离,即使某热管循环发生泄露现象,由于热管循环内工质有限,而且每个热管循环只输运部分热能,不仅提供余热的主锅炉(或生产过程)无需停机,热管余热锅炉也无需立刻停炉检修,待等到大修期间处理即可;六是各热管循环中的换热管道等温性特别好,而且通过对热管循环进行双位控制或连续性负荷调节,能够准确控制烟气出口温度,可彻底避免低温酸腐蚀破坏现象;七是装置启动时锅炉进冷水也不会影响烟气中管壁的温度,可通过合理控制热管循环的启动时间与运行工况,完全避免水管余热锅炉因采用直接换热,启动时管壁温度接近常温水,换热管表面出现结露,粘灰等不良现象;八是由于溶液泵的动力作用,热管蒸发器与热管冷凝器可根据现场需要随意布置,彻底解决了原方案中水路与烟道必须紧连在一起,工程布置难度大等问题;九是热管循环的总数量为3-30个,远少于目前应用的重力式系统的几百乃至几千根热管,解决了几百乃至几千根热管因紧密布置,不易于检修,难以发现哪根热管已失效等问题;十是每个热管循环都可通过控制和调节溶液泵来控制其换热量,彻 底解决了原来几百乃至几千根热管的工作工况各不相同,整体换热量无法控制,排烟温度也无法控制,难以避免出现酸露点而造成管道腐蚀现象等问题;十一是每个热管循环都有多功能储液罐,而且在冷凝器的最高点也装有排气阀,能够有效收集和定期排除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不凝性气体和固体杂质,保证热管循环长期高效稳定运行,彻底解决了普通热管在运行时间长后,有不凝结气体产生,造成气塞,使得热管内的工质无法自然循环而失效,有时甚至出现外壁干烧,爆管等问题;其结构简单,原理可靠,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使用寿命长,余热回收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烟气出口1、烟道2、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3、气液收集管4、热管蒸发器5、均液管6、分液器7、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8、第1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9、第m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10、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11、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12、烟气入口13、省煤器后温度传感器14、沸腾段后温度传感器15、过热器后温度传感器16、气液两相流母管17、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18、供液母管19、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20、汽包水位线21、汽包22、汽包压力指示传感器23、饱和蒸汽管24、饱和蒸汽温度传感器25、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26、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27、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汽管28、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29、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30、过热蒸汽温度传感器31、软化水管32、给水泵33、第1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34、第m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35、气液分配管36、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37、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水管38、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39、冷凝器高点排气阀40、汽包水位指示传感器41、多功能罐排气阀42、多功能储液罐43、排污阀44、连接管45、溶液泵46、输液管47和中央控制器48,按功能分为逆流气液两相 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段子系统、水汽流动子系统和中央控制子系统;n(1≤n≤10)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按照逆流结构形式布置构成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m(1≤m≤10)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构成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k(1≤k≤10)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按照逆流结构形式布置构成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每个热管循环的上端均设有安装在烟道2内的热管蒸发器5,每个热管蒸发器5的两侧均分别设有气液收集管4和均液管6;每个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5均对应一个热管循环冷凝器,每个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一侧均设有气液分流管36;气液收集管4通过气液两相流母管17与气液分流管36连通,每个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下端均连接制有多功能储液罐43,多功能储液罐4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多功能罐排气阀42和排污阀44,多功能储液罐43和溶液泵46之间通过连接管45连通;均液管6的下端设有分液器7,分液器7通过供液母管19与溶液泵37连通;每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上端均设有冷凝器高点排气阀40,下端分别设有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和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水管,用于连通相邻两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水管与给水泵33的一端连通,给水泵33的另一端与软化水管32连通;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之间通过汽包22连通;汽包22的一端与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39连通,另一端连接制有汽包水位指示传感器41;汽包22内刻有汽包水位线21,汽包22的上端设有汽包压力指示传感器23;第m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35处的汽包22上端制有饱和蒸汽管24,汽包22通过饱和蒸汽管24与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26连通,饱和蒸汽管24上设有饱和蒸汽温度传感器25;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26上端设有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27,其它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上端分别设有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汽管和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30上连接制有过热蒸汽温度传感器31;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后设有省煤器后温度传感器14,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后设有沸腾段后温度传感器15,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段子系统后设有过热器后温度传感器16,中央控制子系统的中央控制器48分别通过省煤器后温度传感 器14、沸腾段后温度传感器15和过热器后温度传感器16获得和控制烟气温度,并对溶液泵44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
本实施例实现余热回收的过程是:烟气依次通过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12的热管蒸发器、...、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11的热管蒸发器,然后再通过第m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10的热管蒸发器、...、第1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9的热管蒸发器,最后再通过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8的热管蒸发器、...、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3的热管蒸发器,这k+m+n个热管蒸发器内液态热管工质吸收烟气余热后发生液气相变过程,降低烟气温度,实现烟气余热的高效回收利用;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m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和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热管循环的构成也一致,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为水冷式,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为池沸腾式,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汽冷式,每个热管循环的具体工作过程是:溶液泵46通过输液管45从多功能储液罐43中抽取液体工质,提升压力后的液体工质由供液母管19、分液头7和均液管6,被均匀地分配到热管蒸发器5中,在热管蒸发器5中的液体工质吸收烟气余热,发生液-气相变过程,转化为气液两相流后经气液收集管4流入气液两相流母管17,该气液两相流经气液分配管36均匀分配到热管冷凝器18中,该气液两相流工质在热管冷凝器18中将热量传递给被加热的水或水蒸汽后,完全冷凝为液体工质,该液体工质由连接管47输送到多功能储液罐43,多功能储液罐43中的液体工质再次经输液管45进入溶液泵46,如此循环往复,连续不断地将烟气余热传递给被加热的水和水蒸汽,生产出用户需求的过热蒸汽,实现余热的回收利用。
本实施例所述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的逆流是指烟气是从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蒸发器流入,依次流过第n-1个、第n-2个,直到最后从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蒸发器流出,而被加热的水从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入,依次流过第2个、第3个,最后从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出,这种逆向流动能够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使烟气与水之间形成最大换热温差,减小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使热力学不可逆损失达到最小。
本实施例所述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使水发生相变,产生饱和水蒸汽,m(1≤m≤10)个热管循环既便于调节控制产汽量大小,也能在某个热管循环出现故障时,不影响整体余热锅炉的运行,同时,每个热管循环内工质较 少,即使管道破裂、工质泄露,也不会对烟道和大系统锅炉(或工业过程)形成影响。
本实施例所述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的逆流是指烟气是从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蒸发器流入,依次流过第k-1个、第k-2个,直到最后从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蒸发器流出,而被加热的水蒸汽从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入,依次流过第2个、第3个,最后从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出,这种逆向流动能够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使烟气与水蒸汽之间形成最大换热温差,减小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使热力学不可逆损失达到最小。
本实施例所述水汽流动子系统的工作过程是:被处理好的软化水经软化水管32进入给水泵33,软化水升压后流入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18,初步加热后被送入第2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直到送入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20,完成全部加热过程,此后,被加热好的水由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39送入汽包22,在汽包22内吸收汽化潜热后转化为饱和蒸汽,再由饱和蒸汽管24送到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26,…,直到送入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29,完成过热器的全部过热过程后,由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12的冷凝器出汽管30将过热蒸汽送给用户。
本发明所述中央控制子系统的中央控制器48通过对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中的溶液泵44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有效控制n个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对省煤器后烟气温度的控制,保证高效的能量回收,并有效避免出现低温酸腐蚀现象;中央控制器48通过对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中的溶液泵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有效控制m个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沸腾段后烟气温度的合理控制,保证相变过程处于高效的能量回收状态;中央控制器48通过对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中的溶液泵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有效控制k个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过热器后烟气温度的合理控制,保证过热过程处于高效的能量回收状态;此外,中央控制器48由布置在汽包22内的汽包水位指示与传感器41获得汽包水位线21的位置,通过控制给水泵33的工作状态来实现汽包水位的控制,保证系统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实现烟气余热生产过热蒸汽的启动与运行过程如下:按图1所示结构原理组合安装成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系统装置后,先对每个热管循环管路内部进行吹污清理,再对每个热管循环管路内部进行物理化学钝化处理,处理完毕后,将n个省煤器热管循环、m个沸腾段热管循环和k个过热器热管循环都抽空,真空达标后,分别加入适量的热管工质;将中央控制子系统中的省煤器后的烟气温度、沸腾段后的烟气温度、过热器后的烟气温度、汽包水位线位置等设定具体数值,在烟道中送入烟气、水汽系统中送入软化水后,中央控制子系统将根据省煤器后的烟气温度等控制参数的实际数值,与设定的具体数值进行比较,按照选定的控制方法,启动和控制n个省煤器热管循环、m个沸腾段热管循环和k个过热器热管循环的溶液泵30;再待50-100分钟后,系统中省煤器后的烟气温度等参数将达到设定值,整个系统即处于稳定工作阶段,如此便可连续不断、高效节能地将烟气余热转化为用户需求的过热水蒸气。

一种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89268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89268A21申请号201410374863522申请日20140731F22B1/1820060171申请人青岛大学地址266071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宁夏路308号72发明人田小亮李晓花孙晖邵杰王伟刘瑞璟任杰74专利代理机构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37104代理人黄晓敏54发明名称一种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57摘要本发明属于能源高效利用与节能环保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每个热管循环的上端均设有热管蒸发器,热管蒸发器的两侧分别设有气液收集管和均液管;热管循环冷凝器上设有气液分流管;气液收集管与。

2、气液分流管连通,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下端均连接制有多功能储液罐,分液器和多功能储液罐均与溶液泵连通;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上端设有冷凝器高点排气阀,汽包的一端与出水管连通,另一端连接有汽包水位指示传感器;汽包内设有汽包水位线,汽包的上端设有汽包压力指示传感器与饱和蒸汽管,中央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连接;其结构简单,原理可靠,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使用寿命长,回收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环境友好。51INTCL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8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8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89268ACN104089268A1/3页21一种动力型热管。

3、式余热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烟气出口、烟道、气液收集管、热管蒸发器、均液管、分液器、省煤器用热管循环、沸腾段用热管循环、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烟气入口、省煤器后温度传感器、沸腾段后温度传感器、过热器后温度传感器、气液两相流母管、热管循环冷凝器、供液母管、汽包水位线、汽包、汽包压力指示传感器、饱和蒸汽管、饱和蒸汽温度传感器、过热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汽管、过热蒸汽温度传感器、软化水管、给水泵、气液分配管、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水管、冷凝器高点排气阀、汽包水位指示传感器、多功能罐排气阀、多功能储液罐、排污阀、连接管、溶液泵、输液管和中。

4、央控制器,按功能分为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段子系统、水汽流动子系统和中央控制子系统;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按照逆流结构形式布置构成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M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构成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按照逆流结构形式布置构成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其中1N10,1M10,1K10;烟道的两端分别为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每个热管循环的上端均设有安装在烟道内的热管蒸发器,每个热管蒸发器的两侧均分别设有气液收集管和均液管;每个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均对应一个。

5、热管循环冷凝器,每个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一侧均设有气液分流管;气液收集管通过气液两相流母管与气液分流管连通,每个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下端均连接制有多功能储液罐,多功能储液罐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多功能罐排气阀和排污阀,多功能储液罐和溶液泵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均液管的下端设有分液器,分液器通过供液母管与溶液泵连通;每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上端均设有冷凝器高点排气阀,下端分别设有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和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水管,用于连通相邻两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水管与给水泵的一端连通,给水泵的另一端与软化水管连通;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之间通过汽包连通;汽包的一端与。

6、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连通,另一端连接制有汽包水位指示传感器;汽包内设有汽包水位线,汽包的上端设有汽包压力指示传感器;第M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处的汽包上端制有饱和蒸汽管,汽包通过饱和蒸汽管与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连通,饱和蒸汽管上设有饱和蒸汽温度传感器;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上端设有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其它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上端分别设有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汽管和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上连接制有过热蒸汽温度传感器;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后设有省煤器后温度传感器,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

7、腾段子系统后设有沸腾段后温度传感器,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段子系统后设有过热器后温度传感器,中央控制子系统的中央控制器分别通过省煤器后温度传感器、沸腾段后温度传感器和过热器后温度传感器获得和控制烟气温度,并对溶液泵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实现余热回收的过程是烟气依次通过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然后再通过第M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第1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最后再通过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第1个省权利要求书CN104089268A2/3页3煤器用热管。

8、循环的热管蒸发器,其中1N10,1M10,1K10;KMN个热管蒸发器内液态热管工质吸收烟气余热后发生液气相变过程,降低烟气温度,实现烟气余热的高效回收利用;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M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和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热管循环的构成也一致,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为水冷式,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为池沸腾式,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汽冷式,每个热管循环的具体工作过程是溶液泵通过输液管从多功能储液罐中抽取液体工质,提升压力后的液体工质由供液母管、分液器和均液管,被均匀地分配到热管蒸发器中,在热管蒸发器中的液体工质吸收烟气余热,发生液气相变过程,转化为气液两相流后经气液收集管流入。

9、气液两相流母管,该气液两相流经气液分配管均匀分配到热管循环冷凝器中,该气液两相流工质在热管循环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被加热的水或水蒸汽后,完全冷凝为液体工质,该液体工质由连接管输送到多功能储液罐,多功能储液罐中的液体工质再次经输液管进入溶液泵,如此循环往复,连续不断地将烟气余热传递给被加热的水和水蒸汽,生产出用户需求的过热蒸汽,实现余热的回收利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的逆流是指烟气是从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蒸发器流入,依次流过第N1个、第N2个,直到最后从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蒸发器流出,而被加热的水从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

10、凝器流入,依次流过第2个、第3个,最后从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出;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使水发生相变,产生饱和水蒸汽,M个热管循环既便于调节控制产汽量大小,也能在某个热管循环出现故障时,不影响整体余热锅炉的运行,同时,每个热管循环内工质较少,不会对烟道和大系统锅炉形成影响;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的逆流是指烟气是从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蒸发器流入,依次流过第K1个、第K2个,直到最后从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蒸发器流出,而被加热的水蒸汽从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入,依次流过第2个、第3个,最后从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出;水汽流动子系统的工作过程是被处。

11、理好的软化水经软化水管进入给水泵,软化水升压后流入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初步加热后被送入第2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直到送入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完成全部加热过程,此后,被加热好的水由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送入汽包,在汽包内吸收汽化潜热后转化为饱和蒸汽,再由饱和蒸汽管送到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直到送入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完成过热器的全部过热过程后,由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冷凝器出汽管将过热蒸汽送给用户;中央控制子系统的中央控制器通过对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中的溶液泵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有效控制N个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

12、省煤器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对省煤器后烟气温度的控制,保证高效的能量回收,并有效避免出现低温酸腐蚀现象;中央控制器通过对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中的溶液泵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有效控制M个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沸腾段后烟气温度的合理控制,保证相变过程处于高效的能量回收状态;中央控制器通过对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中的溶液泵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有效控制K个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过热器后烟气温度的合理控制,保证过热过程处于高效的能量回收状态;此外,中央控制器由布置在汽包上的汽包水位指示传权利要求书CN10。

13、4089268A3/3页4感器获得汽包水位线的位置,通过控制给水泵的工作状态来实现汽包水位的控制,保证装置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其中1N10,1M10,1K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储液罐对热管循环具有多重特殊功效,第一重功效为启动过程排气多功能储液罐为圆柱体形状,从冷凝器来的液体工质沿圆柱体储液罐的切线方向进入多功能储液罐,通过离心力作用实现气液分离,在启动过程中系统内的非凝性气体便进入到多功能储液罐上部,通过排气阀便可顺利排出;第二重功效为运行过程定期排气,保证热管长期高效运行热管循环长期使用后,因热管工质与管壁的物理化学作用等多种原因总会产生部分。

14、气体,多功能储液罐能够将产生的部分气体聚集在多功能储液罐顶部,通过定期排气来保证热管循环长期高效运行;第三重功效为排污锅炉装置中的杂质通过循环过程会沉积在多功能储液罐底部,通过排污阀即可将杂质及时排出,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和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段子系统中的热管循环的各蒸发器与冷凝器安装高度不受限制,只要各自的储液罐低于其相对应的冷凝器,保证冷凝液能够顺利回流到相应的多功能储液罐便可;若出现部分换热器必须安装在相应多功能储液罐下部的情况,在该换热器下部。

15、加装一个小型储液罐及一个回流溶液泵,能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对各子系统的布置位置进行灵活设计。权利要求书CN104089268A1/8页5一种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能源高效利用与节能环保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将动力型热管应用于工业余热的高效回收利用。背景技术0002能源的高效利用与节能环保已成为决定人类社会能否长期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如何利用好各种工业生产过程的余热,对解决能源的高效利用与节能环保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总体上看,我国很多产品的单位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如钢铁、发电、建材、化工等行业的主要工业。

16、产品单位能耗高出2080,有很大的节能潜力。我国钢铁、发电、建材、化工、轻纺、机械等主要耗能工业的余热利用率仅为45,工业锅炉和窑炉的热效率在70左右,钢铁工业是高污染和高耗能行业,从统计数据来看,钢铁行业总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六分之一,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热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以烧结过程可回收的热量为例烧结过程后的烟气余热,温度达350,含有氧气较多;烧结成品矿的温度800,具有较多的显热,在烧结能耗中占据45左右。在化工行业,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无论是硫铁矿制酸,还是用硫磺或者冶炼气制酸,在生产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余热,而且在所产生的余热中,品位较高的高温余热占大部分超过60。0003目前,。

17、应用于余热回收的锅炉主要有火管余热锅炉、水管余热锅炉和热管余热锅炉三大类,其中火管余热锅炉就是烟气在火筒或烟管中流过,对火筒或烟管外水、汽或汽水混合物加热;水管余热锅炉就是管子里面走水,通过外部烟气对流/辐射换热加热管子中的水;热管余热锅炉,就是利用热管的蒸发段吸收烟气或废气的余热,而通过冷凝段将热量传递给热管外的水、汽或汽水混合物,火管余热锅炉具有结构简单、对水质要求低、操作容易等优点,但存在金属耗量大、烟气纵向冲刷而传热效果差、排烟温度较高的缺点;存在水容量大、启动较慢的缺点;还存在烟管内易积灰、烟管外难清垢的问题;另外还存在无法适应于大容量和高参数工况的余热回收工程的问题;水管余热锅炉的。

18、受热面布置方便,传热性能好,在结构上可用于大容量和高参数的工况;但是水系统与主锅炉或生产过程的高温烟气直接接触,一旦发生泄露现象,不仅水管余热锅炉需立刻停炉检修,提供余热的主锅炉或生产过程也可能需要紧急处理,甚至停产;另外,水管余热锅炉各不同位置的管道温度差异很大,也无法准确控制烟气出口温度,故难以避免低温酸腐蚀破坏现象;而且锅炉初期运行时,锅炉进的是冷水,预热需要一段时间,水管余热锅炉因采用直接换热,管壁温度接近常温水,这样设备表面极易出现结露,粘灰等不良现象;热管余热锅炉彻底隔离了热源和冷源,不会产生冷热流体的掺混,但现有的热管大部分都是利用许多根重力型热管组合而成,水路与烟道还是必须紧连。

19、在一起,工程布置难度大;几十、几百乃至几千根热管紧密布置,不易于检修,也难以发现哪根热管已失效;几十、几百乃至几千根热管的工作工况各不相同,整体换热量无法控制,排烟温度也无法有效控制,同样难以避免出现酸露点而造成管道或换热器的腐蚀现象;另外,实际应用时存在热管长时间运行后,会有不凝结气体说明书CN104089268A2/8页6产生,造成气塞,使得热管内的工质无法自然循环而失效,有时甚至出现外壁干烧,爆管等现象。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解决烟气余热锅炉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设计提供一种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将动力型热管应用于烟气的余热回收利用。0005为了实现上述。

20、目的,本发明所述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烟气出口、烟道、气液收集管、热管蒸发器、均液管、分液器、省煤器用热管循环、沸腾段用热管循环、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烟气入口、省煤器后温度传感器、沸腾段后温度传感器、过热器后温度传感器、气液两相流母管、热管循环冷凝器、供液母管、汽包水位线、汽包、汽包压力指示传感器、饱和蒸汽管、饱和蒸汽温度传感器、过热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汽管、过热蒸汽温度传感器、软化水管、给水泵、气液分配管、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水管、冷凝器高点排气阀、汽包水位指示传感器、多功能罐排气阀、多功能储液罐、排污阀、连接管、溶。

21、液泵、输液管和中央控制器,按功能分为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段子系统、水汽流动子系统和中央控制子系统;N1N10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按照逆流结构形式布置构成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M1M10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构成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K1K10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按照逆流结构形式布置构成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烟道的两端分别为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每个热管循环的上端均设有安装在烟道内的热管蒸发器,每个热管蒸发器的两侧均分别设有气液收集管和均液管;每个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均对。

22、应一个热管循环冷凝器,每个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一侧均设有气液分流管;气液收集管通过气液两相流母管与气液分流管连通,每个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下端均连接制有多功能储液罐,多功能储液罐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多功能罐排气阀和排污阀,多功能储液罐和溶液泵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均液管的下端设有分液器,分液器通过供液母管与溶液泵连通;每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上端均设有冷凝器高点排气阀,下端分别设有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和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水管,用于连通相邻两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水管与给水泵的一端连通,给水泵的另一端与软化水管连通;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之间通过汽包连通;汽包的。

23、一端与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连通,另一端连接制有汽包水位指示传感器;汽包内设有汽包水位线,汽包水位线指示汽包内水的允许范围;汽包的上端设有汽包压力指示传感器;第M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处的汽包上端制有饱和蒸汽管,汽包通过饱和蒸汽管与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连通,饱和蒸汽管上设有饱和蒸汽温度传感器;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上端设有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其它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上端分别设有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汽管和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上连接制有过热蒸汽温度传感器;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后设有省煤。

24、器后温度传感器,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后设有沸腾段后温度传感器,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说明书CN104089268A3/8页7热回收过热段子系统后设有过热器后温度传感器,中央控制子系统的中央控制器分别通过省煤器后温度传感器、沸腾段后温度传感器和过热器后温度传感器获得和控制烟气温度,并对溶液泵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0006本发明实现余热回收的过程是烟气依次通过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然后再通过第M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第1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最后再通过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的。

25、热管蒸发器,这KMN个热管蒸发器内液态热管工质吸收烟气余热后发生液气相变过程,降低烟气温度,实现烟气余热的高效回收利用;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M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和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热管循环的构成也一致,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为水冷式,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为池沸腾式,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汽冷式,每个热管循环的具体工作过程是溶液泵通过输液管从多功能储液罐中抽取液体工质,提升压力后的液体工质由供液母管、分液器和均液管,被均匀地分配到热管蒸发器中,在热管蒸发器中的液体工质吸收烟气余热,发生液气相变过程,转化为气液两相流后经气液收集管流入气液两相流母管,该气液两相流经气液分配。

26、管均匀分配到热管循环冷凝器中,该气液两相流工质在热管循环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被加热的水或水蒸汽后,完全冷凝为液体工质,该液体工质由连接管输送到多功能储液罐,多功能储液罐中的液体工质再次经输液管进入溶液泵,如此循环往复,连续不断地将烟气余热传递给被加热的水和水蒸汽,生产出用户需求的过热蒸汽,实现余热的回收利用。0007本发明所述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的逆流是指烟气是从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蒸发器流入,依次流过第N1个、第N2个,直到最后从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蒸发器流出,而被加热的水从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入,依次流过第2个、第3个,最后从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出,这种逆。

27、向流动能够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使烟气与水之间形成最大换热温差,减小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使热力学不可逆损失达到最小。0008本发明所述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使水发生相变,产生饱和水蒸汽,M1M10个热管循环既便于调节控制产汽量大小,也能在某个热管循环出现故障时,不影响整体余热锅炉的运行,同时,每个热管循环内工质较少,即使管道破裂、工质泄露,也不会对烟道和大系统锅炉或工业过程形成影响。0009本发明所述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的逆流是指烟气是从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蒸发器流入,依次流过第K1个、第K2个,直到最后从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蒸发器流出,而被加热的水蒸汽从第1。

28、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入,依次流过第2个、第3个,最后从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出,这种逆向流动能够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使烟气与水蒸汽之间形成最大换热温差,减小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使热力学不可逆损失达到最小。0010本发明所述水汽流动子系统的工作过程是被处理好的软化水经软化水管进入给水泵,软化水升压后流入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初步加热后被送入第2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直到送入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完成全部加热过程,此后,被加热好的水由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送入汽包,在汽包内吸收汽化说明书CN104089268A4/8页8潜热后转化为饱和蒸汽,再由饱。

29、和蒸汽管送到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直到送入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完成过热器的全部过热过程后,由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冷凝器出汽管将过热蒸汽送给用户。0011本发明所述中央控制子系统的中央控制器通过对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中的溶液泵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有效控制N个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对省煤器后烟气温度的控制,保证高效的能量回收,并有效避免出现低温酸腐蚀现象;中央控制器通过对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中的溶液泵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有效控制M个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沸腾段后烟气温度的。

30、合理控制,保证相变过程处于高效的能量回收状态;中央控制器通过对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中的溶液泵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有效控制K个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过热器后烟气温度的合理控制,保证过热过程处于高效的能量回收状态;此外,中央控制器由布置在汽包上的汽包水位指示传感器获得汽包水位线的位置,通过控制给水泵的工作状态来实现汽包水位的控制,保证装置长期安全稳定运行。0012本发明所述多功能储液罐对热管循环具有多重特殊功效,第一重功效为启动过程排气多功能储液罐为圆柱体形状,从冷凝器来的液体工质沿圆柱体储液罐的切线方向进入多功能储液罐,通过离心力作用实现气液。

31、分离,这样在启动过程中系统内的非凝性气体便进入到多功能储液罐上部,通过排气阀便可顺利排出;第二重功效为运行过程定期排气,保证热管长期高效运行热管循环长期使用后,因热管工质与管壁的物理化学作用等多种原因总会产生部分气体,多功能储液罐能够将产生的部分气体聚集在多功能储液罐顶部,通过定期排气来保证热管循环长期高效运行;第三重功效为排污系统中的各种杂质通过循环过程都会沉积在多功能储液罐底部,通过排污阀即可将各种杂质及时排出,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0013本发明所述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和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段子系统中的热管循环的各蒸发器与冷。

32、凝器安装高度不受任何限制,只要各自的储液罐低于其相对应的冷凝器,保证冷凝液能够顺利回流到相应的多功能储液罐便可正常工作;若出现部分换热器必须安装在相应多功能储液罐下部的情况,只要在该换热器下部加装一个小型储液罐及一个回流溶液泵即可,故可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对各子系统的布置位置进行灵活设计。001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烟气横向冲刷换热面,传热效果好,换热效率高;二是热管工质容量小、水容量也小,启动速度快;三是烟气在管外流动,易于除灰,水侧也易于除垢;四是只要热管工质选择合理,系统设计合理,完全可适应于大容量和高参数工况的余热回收工程;五是水系统与主锅炉或生产过程的高温烟气完全隔离,即。

33、使某热管循环发生泄露现象,由于热管循环内工质有限,而且每个热管循环只输运部分热能,不仅提供余热的主锅炉或生产过程无需停机,热管余热锅炉也无需立刻停炉检修,待等到大修期间处理即可;六是各热管循环中的换热管道等温性特别好,而且通过对热管循环进行双位控制或连续性负荷调节,能够准确控制烟气出口温度,可彻底避免低温酸腐蚀破坏现象;七是装置启动时锅炉进冷水也不会影响烟气中管壁的温度,可通过合理控制热管循环的启动时间与运行工况,完全避免水管余热锅炉因采用直接换热,启动时管壁温说明书CN104089268A5/8页9度接近常温水,换热管表面出现结露,粘灰等不良现象;八是由于溶液泵的动力作用,热管蒸发器与热管冷。

34、凝器可根据现场需要随意布置,彻底解决了原方案中水路与烟道必须紧连在一起,工程布置难度大等问题;九是热管循环的总数量为330个,远少于目前应用的重力式系统的几百乃至几千根热管,解决了几百乃至几千根热管因紧密布置,不易于检修,难以发现哪根热管已失效等问题;十是每个热管循环都可通过控制和调节溶液泵来控制其换热量,彻底解决了原来几百乃至几千根热管的工作工况各不相同,整体换热量无法控制,排烟温度也无法控制,难以避免出现酸露点而造成管道腐蚀现象等问题;十一是每个热管循环都有多功能储液罐,而且在冷凝器的最高点也装有排气阀,能够有效收集和定期排除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不凝性气体和固体杂质,保证热管循环长期高效稳定运。

35、行,彻底解决了普通热管在运行时间长后,有不凝结气体产生,造成气塞,使得热管内的工质无法自然循环而失效,有时甚至出现外壁干烧,爆管等问题;其结构简单,原理可靠,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使用寿命长,余热回收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环境友好。附图说明0015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0017实施例10018本实施例所述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烟气出口1、烟道2、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3、气液收集管4、热管蒸发器5、均液管6、分液器7、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8、第1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9、第M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10、第1个过热器用热。

36、管循环11、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12、烟气入口13、省煤器后温度传感器14、沸腾段后温度传感器15、过热器后温度传感器16、气液两相流母管17、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18、供液母管19、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20、汽包水位线21、汽包22、汽包压力指示传感器23、饱和蒸汽管24、饱和蒸汽温度传感器25、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26、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27、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汽管28、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29、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30、过热蒸汽温度传感器31、软化水管32、给水泵33、第1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34、第M个沸腾。

37、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35、气液分配管36、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37、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水管38、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39、冷凝器高点排气阀40、汽包水位指示传感器41、多功能罐排气阀42、多功能储液罐43、排污阀44、连接管45、溶液泵46、输液管47和中央控制器48,按功能分为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段子系统、水汽流动子系统和中央控制子系统;N1N10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按照逆流结构形式布置构成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M1M10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构成气液两相流。

38、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K1K10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按照逆流结构形式布置构成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每个热管循环的上端均设有安装在烟道2内的热管蒸发器5,每个热管蒸发器5的两侧均分别设说明书CN104089268A6/8页10有气液收集管4和均液管6;每个热管循环的热管蒸发器5均对应一个热管循环冷凝器,每个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一侧均设有气液分流管36;气液收集管4通过气液两相流母管17与气液分流管36连通,每个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下端均连接制有多功能储液罐43,多功能储液罐4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多功能罐排气阀42和排污阀44,多功能储液罐43和溶液泵46之间通过连接管45连通;均液管。

39、6的下端设有分液器7,分液器7通过供液母管19与溶液泵37连通;每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上端均设有冷凝器高点排气阀40,下端分别设有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和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水管,用于连通相邻两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水管与给水泵33的一端连通,给水泵33的另一端与软化水管32连通;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之间通过汽包22连通;汽包22的一端与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39连通,另一端连接制有汽包水位指示传感器41;汽包22内刻有汽包水位线21,汽包22的上端设有汽包压力指示传感器23;第M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35处的汽包22上端制有饱和蒸汽。

40、管24,汽包22通过饱和蒸汽管24与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26连通,饱和蒸汽管24上设有饱和蒸汽温度传感器25;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26上端设有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27,其它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的上端分别设有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进汽管和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汽管30上连接制有过热蒸汽温度传感器31;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后设有省煤器后温度传感器14,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后设有沸腾段后温度传感器15,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段子系统后设有过热器后温度传感器16,中央控制子系统的中央控制器48。

41、分别通过省煤器后温度传感器14、沸腾段后温度传感器15和过热器后温度传感器16获得和控制烟气温度,并对溶液泵44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0019本实施例实现余热回收的过程是烟气依次通过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12的热管蒸发器、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11的热管蒸发器,然后再通过第M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10的热管蒸发器、第1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9的热管蒸发器,最后再通过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8的热管蒸发器、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3的热管蒸发器,这KMN个热管蒸发器内液态热管工质吸收烟气余热后发生液气相变过程,降低烟气温度,实现烟气余热的高效回收利用;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M个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和K个过。

42、热器用热管循环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热管循环的构成也一致,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为水冷式,沸腾段用热管循环冷凝器为池沸腾式,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汽冷式,每个热管循环的具体工作过程是溶液泵46通过输液管45从多功能储液罐43中抽取液体工质,提升压力后的液体工质由供液母管19、分液头7和均液管6,被均匀地分配到热管蒸发器5中,在热管蒸发器5中的液体工质吸收烟气余热,发生液气相变过程,转化为气液两相流后经气液收集管4流入气液两相流母管17,该气液两相流经气液分配管36均匀分配到热管冷凝器18中,该气液两相流工质在热管冷凝器18中将热量传递给被加热的水或水蒸汽后,完全冷凝为液体工质,该液体工质由连接管。

43、47输送到多功能储液罐43,多功能储液罐43中的液体工质再次经输液管45进入溶液泵46,如此循环往复,连续不断地将烟气余热传递给被加热的水和水蒸汽,生产出用户需求的过热蒸汽,实现余热的回收利用。0020本实施例所述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的逆流是指烟气是从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蒸发器流入,依次流过第N1个、第N2个,直到最后从第1个省煤器用说明书CN104089268A107/8页11热管蒸发器流出,而被加热的水从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入,依次流过第2个、第3个,最后从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出,这种逆向流动能够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使烟气与水之间形成最大换热温差,减小换。

44、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使热力学不可逆损失达到最小。0021本实施例所述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使水发生相变,产生饱和水蒸汽,M1M10个热管循环既便于调节控制产汽量大小,也能在某个热管循环出现故障时,不影响整体余热锅炉的运行,同时,每个热管循环内工质较少,即使管道破裂、工质泄露,也不会对烟道和大系统锅炉或工业过程形成影响。0022本实施例所述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的逆流是指烟气是从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蒸发器流入,依次流过第K1个、第K2个,直到最后从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的蒸发器流出,而被加热的水蒸汽从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入,依次流过第2个、第3个,最后从第K。

45、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流出,这种逆向流动能够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使烟气与水蒸汽之间形成最大换热温差,减小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使热力学不可逆损失达到最小。0023本实施例所述水汽流动子系统的工作过程是被处理好的软化水经软化水管32进入给水泵33,软化水升压后流入第1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18,初步加热后被送入第2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直到送入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20,完成全部加热过程,此后,被加热好的水由第N个省煤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出水管39送入汽包22,在汽包22内吸收汽化潜热后转化为饱和蒸汽,再由饱和蒸汽管24送到第1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冷凝器26,,直到送入第K个过热器用。

46、热管循环冷凝器29,完成过热器的全部过热过程后,由第K个过热器用热管循环12的冷凝器出汽管30将过热蒸汽送给用户。0024本发明所述中央控制子系统的中央控制器48通过对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中的溶液泵44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有效控制N个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省煤器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对省煤器后烟气温度的控制,保证高效的能量回收,并有效避免出现低温酸腐蚀现象;中央控制器48通过对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中的溶液泵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有效控制M个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沸腾段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沸腾段后烟气温度的合理控制,保证相变过程处于高效的能量回收状。

47、态;中央控制器48通过对逆流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中的溶液泵进行双位控制或变频连续控制,有效控制K个气液两相流热管余热回收过热器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过热器后烟气温度的合理控制,保证过热过程处于高效的能量回收状态;此外,中央控制器48由布置在汽包22内的汽包水位指示与传感器41获得汽包水位线21的位置,通过控制给水泵33的工作状态来实现汽包水位的控制,保证系统长期安全稳定运行。0025实施例20026本实施例实现烟气余热生产过热蒸汽的启动与运行过程如下按图1所示结构原理组合安装成动力型热管式余热锅炉系统装置后,先对每个热管循环管路内部进行吹污清理,再对每个热管循环管路内部进行物理化。

48、学钝化处理,处理完毕后,将N个省煤器热管循环、M个沸腾段热管循环和K个过热器热管循环都抽空,真空达标后,分别加入适量的热管工质;将中央控制子系统中的省煤器后的烟气温度、沸腾段后的烟气温度、过热器后的烟气说明书CN104089268A118/8页12温度、汽包水位线位置等设定具体数值,在烟道中送入烟气、水汽系统中送入软化水后,中央控制子系统将根据省煤器后的烟气温度等控制参数的实际数值,与设定的具体数值进行比较,按照选定的控制方法,启动和控制N个省煤器热管循环、M个沸腾段热管循环和K个过热器热管循环的溶液泵30;再待50100分钟后,系统中省煤器后的烟气温度等参数将达到设定值,整个系统即处于稳定工作阶段,如此便可连续不断、高效节能地将烟气余热转化为用户需求的过热水蒸气。说明书CN104089268A121/1页13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89268A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蒸汽的发生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