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邦可折叠电动三轮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邦可折叠电动三轮车.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0973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28 C N 1 0 4 3 0 9 7 3 5 A (21)申请号 201410598090.9 (22)申请日 2014.10.30 B62K 5/027(2013.01) B62K 7/04(2006.01) B62M 6/90(2010.01) (71)申请人天津市飞鸽电动三轮车制造有限公 司 地址 300400 天津市北辰区北辰科技园景丽 路28号 (72)发明人董爱民 李加利 (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12107 代理人周庆路 (54) 发明名称 高邦可折叠电动三轮车 。
2、(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邦可折叠电动三轮车, 包括车把、底盘和车厢,所述的车把设置在底盘前 端,在车把后部的底盘上固定设置有电池仓,在 所述的电池仓上部设置有座椅,所述的车厢包括 底板,以及分别与所述的底板铰接的前靠板、后 靠板、左靠板和右靠板,在所述的前靠板两侧向下 延伸地设置有连接耳,所述的连接耳与所述的底 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左靠板和右靠板高 度在50-60cm,所述的后靠板高度在40-50cm,所 述的前靠板高度在70-80cm。本发明通过合理增 大各靠板的高度,提升了容积,同时结合下部板体 和上部档杆的配合,控制了材料应用,减轻车身自 重,并可控制成本。 (51)In。
3、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09735 A CN 104309735 A 1/1页 2 1.一种高邦可折叠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把、底盘和车厢,所述的车把设置 在底盘前端,在车把后部的底盘上固定设置有电池仓,在所述的电池仓上部设置有座椅,所 述的车厢包括底板,以及分别与所述的底板铰接的前靠板、后靠板、左靠板和右靠板,在所 述的前靠板两侧向下延伸地设置有连接耳,所述的连接耳与所述的底板通过螺栓固定连 接,所述的左靠板和右靠板高度在50-。
4、60cm,所述的后靠板高度在40-50cm,所述的前靠板 高度在70-80c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邦可折叠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仓的顶板中 心处形成有开口,所述的座椅包括可翻转地设置所述的开口上方的座板和固定设置在开口 两侧的顶板上的扶手,在所述的座椅一个扶手外侧的顶板上固定设置有手刹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邦可折叠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前靠板内侧固 定设置有可翻转座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邦可折叠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靠板和右靠板 分别包括与底板铰接的下板体,至少两道与所述的下板体固定连接的两道档杆,在所述的 档杆中部设置有侧挡板。 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邦可折叠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电池仓底部设 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与电池仓的底板和侧壁共同将电器元件包容其内。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309735 A 1/3页 3 高邦可折叠电动三轮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动三轮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邦可折叠电动三轮车。 背景技术 0002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多元化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短途运输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农村道路的不断改善和农民收入的逐渐提高,电动三轮车 产品凭借其环保、节能、便捷、实用的优点,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据预测,几 年之内,中国电动三轮车的保有。
6、量将以千万辆来计算。 0003 但是,现有的电动三轮车车厢容积有限,尤其是在拉载轻质物体时,小容量的弊端 更是进一步凸显,同时,现在主要市场在农村,在城市组装完成后再通过物流输运至各地, 因为组装后的三轮车占据空间大,尤其是车厢不能压缩,占据相当大的空间,导致物流成本 增加,直接导致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高邦可折叠电动三 轮车。 0005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高邦可折叠电动三轮车,包括车把、底盘和车厢,所述的车把设置在底盘前 端,在车把后部的底盘上固定设置有电池仓,在所述的电池仓上部设置有座椅,所。
7、述的车 厢包括底板,以及分别与所述的底板铰接的前靠板、后靠板、左靠板和右靠板,在所述的前 靠板两侧向下延伸地设置有连接耳,所述的连接耳与所述的底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 的左靠板和右靠板高度在50-60cm,所述的后靠板高度在40-50cm,所述的前靠板高度在 70-80cm。 0007 所述的电池仓的顶板中心处形成有开口,所述的座椅包括可翻转地设置所述的开 口上方的座板和固定设置在开口两侧的顶板上的扶手,在所述的座椅一个扶手外侧的顶板 上固定设置有手刹机构。 0008 在所述的前靠板内侧固定设置有可翻转座板。 0009 所述的左靠板和右靠板分别包括与底板铰接的下板体,至少两道与所述的下板体 。
8、固定连接的两道档杆,在所述的档杆中部设置有侧挡板。 0010 在所述的电池仓底部设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与电池仓的底板和侧壁共同将电器 元件包容其内。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2 本发明通过合理增大各靠板的高度,提升了容积,同时结合下部板体和上部档杆 的配合,控制了材料应用,减轻车身自重,并可控制成本,同时,将前靠板设计成铰接的结 构,在运输时,松开螺栓,前靠板即可向后翻折,同时将后靠板和左右靠板翻至车身侧部,则 车厢整体高度都被隐藏,在竖直放置时,大大减小了两个三轮车之间的距离,便于物流时装 说 明 书CN 104309735 A 2/3页 4 载,同时提升了一个。
9、车厢内的可拉载数量,降低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0013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高邦可折叠电动三轮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高邦可折叠电动三轮车的后靠板和左右靠板折叠态结构示 意图; 0015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高邦可折叠电动三轮车的折叠态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所示为图3所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 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8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高邦可折叠电动三轮车包括车把、底盘2和车厢3,所述 的车把设置在底盘前端,在车把后部的底盘上固定。
10、设置有电池仓4,在所述的电池仓上部 设置有座椅,所述的车厢包括与底盘固定连接的底板31,以及分别与所述的底板铰接的前 靠板33、后靠板、左靠板和右靠板32,在所述的前靠板两侧向下延伸地设置有连接耳34, 所述的连接耳与所述的底板上的螺纹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左靠板和右靠板高度在 50-60cm,所述的后靠板高度在40-50cm,所述的前靠板高度在70-80cm,其中,所述的左靠 板和右靠板分别包括与底板铰接的下板体37,至少两道与所述的下板体固定连接的两道档 杆35,在所述的档杆中部设置有侧挡板36。 0019 本发明通过合理增大各靠板的高度,提升了容积,同时结合下部板体和上部档杆 的配合。
11、,控制了材料应用,减轻了车身自重,并可控制成本,同时,将前靠板设计成铰接的结 构,在运输时,松开螺栓,前靠板即可向后翻折,同时将后靠板和左右靠板翻至车身侧部,则 车厢整体高度都被隐藏,在竖直放置时,大大减小了两个三轮车之间的距离,便于物流时装 载,同时提升了一个车厢内的可拉载数量,降低运输成本。 0020 进一步地,为提高手刹使用的便利性,本发明将手刹机构5设置在座椅一侧,具体 地说,所述的电池仓的顶板中心处形成有开口,所述的座椅设置在电池仓顶部,即,所述的 座椅6包括可翻转地设置所述的开口上方的座板和固定设置在开口两侧的顶板上的扶手, 在所述的座椅一个扶手外侧的顶板上固定设置有手刹机构,将手。
12、刹机构由设置在底盘上变 更为设置在电池仓顶部,可以整体提升手刹装置的高度,如将手刹装置的v字形传动臂铰 接在车架上并与手刹机构通过传动绳连接,同时手刹装置的传动轴可设置在车架上部,减 小了轴发生碰撞的几率,提高其使用寿命,而且在轴的另一端的v字形传动臂与底板间设 置有断电开关,当手刹机构或脚刹动作时,通过v字形传动臂带动轴转动并带动后部的刹 车机构执行刹车,而且,在刹车的同时,利用V字形传动臂的摆动带动断开开关动作,停至 电流输出,实现平稳刹车,将刹车机构的位置上移后,可以将断电开关设置高度抬高,同样 提高了其稳定性。 0021 同时,为提升乘坐舒适度,在所述的前靠板内侧固定设置有可翻转座板7。
13、,所述的 可翻转座板铰接在前靠板上同时设有卷簧,在常态下可翻转座板竖直贴靠在前靠板内侧, 使用时翻下即可乘坐,其与火车卧铺座椅类似,在此不再展开赘述,同时,为提升驾乘者的 说 明 书CN 104309735 A 3/3页 5 舒适度,在所述的前靠板前侧中心处还设置有靠垫,靠垫内充填有海绵等。 0022 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在所述的电池仓底部设置有隔板,所述 的隔板包括竖侧板和横板,竖侧板和横板宽度与电池仓内宽相匹配且分别与电池仓内壁固 定连接,所述的隔板与电池仓的底板和侧壁共同将电器元件包容其内,即,将各种线路均由 隔板与电池隔开,仅在隔板外侧设置开关,这样有效提高了电池仓内部的整洁度,同时也避 免电池与各线路发生碰撞干涉,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002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 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CN 104309735 A 1/2页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09735 A 2/2页 7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309735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