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及其制备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7588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14 C N 1 0 4 2 7 5 8 8 9 A (21)申请号 201310278112.9 (22)申请日 2013.07.03 B32B 27/08(2006.01) B32B 27/20(2006.01) B32B 27/36(2006.01) B32B 27/30(2006.01) C08J 7/06(2006.01) C08L 33/04(2006.01) C08K 3/22(2006.01) C09D 4/02(2006.01) (71)申请人上海追光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01204 上海市。
2、浦东新区莲溪路1151 号5号厂房3层 (72)发明人李佳怡 李学成 (54) 发明名称 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 由耐磨层、第一PET层、磁控溅射层、纳米隔热层、 第二PET层、安装层和离型层依次排列构成。耐 磨层由紫外光固化涂料经涂布固化后形成;第一 PET层进行磁控溅射后,涂布纳米隔热胶,然后与 第二PET层复合;纳米隔热层由纳米隔热胶经涂 布干燥后形成;安装层由安装胶经涂布干燥后形 成;离型层为进行过表面处理化的聚酯薄膜。本 发明制备的复合隔热膜光学性能优异,可见光透 过率大于55%,紫外线阻隔率大于99%,红外线阻 隔率。
3、大于90%;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坚固耐潮, 耐划伤,耐高低温;安装时操作简单,在玻璃上粘 接牢固。本发明同时公开了该高性能纳米复合隔 热膜的制备方法。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75889 A CN 104275889 A 1/2页 2 1.一种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其特征在于,由耐磨层、第一PET层、磁控溅射层、纳米 隔热层、第二PET层、安装层和离型层依次排列构成,其中: 耐磨层厚度3-10um,由紫外光固化涂料经涂布固化后。
4、形成; 两个PET厚度均为20-25um,并且都进行过电晕处理,第一PET层通过磁控溅射形成厚 度3-8nm的磁控溅射层,在磁控溅射层上涂布纳米三氧化钨隔热胶,经加热干燥固化后形 成厚度4-10um的纳米隔热层,第一PET层与第二PET层通过纳米隔热层进行复合; 安装层厚度为3-10um,由聚丙烯酸酯树脂和紫外光吸收剂组成的安装胶经涂布干燥固 化形成; 离型层采用进行过表面低能化处理的聚酯薄膜,厚度为20-25u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其特征在于,纳米三氧化钨隔热胶 由纳米三氧化钨浆料、聚丙烯酸酯树酯、紫外光吸收剂和有机溶剂组成;纳米三氧化钨浆料 在纳米三氧化钨隔热。
5、胶中的质量百分比为20-50%,三氧化钨浆料中纳米三氧化钨颗粒尺寸 为30-40nm,三氧化钨在浆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10-30%;聚丙烯酸酯树酯的固含量为40%, 在纳米三氧化钨隔热胶中的质量百分比为20-40%;紫外光吸收剂为UV-9、UV-327、UV-531 中的一种或者任意两种混合,在纳米三氧化钨隔热胶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1-4%;有机溶剂 为乙酸乙酯、甲苯和乙酸丁酯中的一种或者任意两者混合,在纳米三氧化钨隔热胶中的质 量百分比为2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其特征在于,安装胶由聚丙烯酸 酯树脂与紫外光吸收剂组成;聚丙烯酸酯树脂的固含量为40%,其在。
6、安装胶中的质量百分 比为96.0-99.9%;紫外光吸收剂为UV-9、UV-327、UV-531中的一种或者任意两种混合,在安 装胶中的质量百分比0.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其特征在于,紫外光固化涂料由有 机硅丙烯酸酯低聚体、丙烯酸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和流平剂组成;有机硅丙烯酸酯低聚体 为长兴6225、优西比EB1360、优西比EB350中的一种或者任意两种混合,在紫外光固化涂 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40-60%;丙烯酸活性稀释剂为乙氧基乙氧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 四氢呋喃酯、1,6-己二醇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者任意两种混合,在紫外光固化涂料中的质 量百分比为30。
7、-50%;光引发剂为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二乙氧基苯乙酮, 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乙氧基苯基氧化膦中的一种或者任意两种混合,在紫外光固化涂料 中的质量百分比为3-7%;流平剂为德国拜尔生产的BYK307、BYK323、BYK361中的一种或者 任意两种混合,在紫外光固化涂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2-1%。 5.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步骤组成: 1)对第一PET层的电晕面进行金属磁控溅射,形成厚度3-8nm的金属反射层; 2)将纳米三氧化钨粉体、分散溶剂、分散助剂、球磨介质混合,在高能球磨机中研磨 0.5-1h制备三氧化。
8、钨浆料; 3)将三氧化钨浆料加入到有机溶剂中搅拌15-25min,加入聚丙烯酸酯树脂与紫外光吸 收剂,搅拌0.5-1.5h后使用1500目滤膜泵过滤形成隔热胶; 4)将隔热胶涂布到磁控溅射形成的金属反射层,在100-140干燥固化形成隔热层,将 其与第二PET层的未电晕面复合,静置10-14h;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275889 A 2/2页 3 5)将紫外光吸收剂加入到聚丙烯酸酯树脂中,搅拌15-25min制备安装胶; 6)将安装胶涂布在第二PET层的电晕面,在100-140干燥固化形成安装层,将其与离 型层复合,静置10-14h; 7)将丙烯酸活性稀释剂、流平剂、聚硅氧烷丙烯酸酯。
9、低聚体、光引发剂混合,搅拌1-2h 小时制备紫外光固化涂料; 8)将紫外光固化涂料涂布到第一PET层的未电晕面经紫外光固化后形成耐磨层。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275889 A 1/6页 4 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特别是一种基于纳米磁控溅射膜/纳米 三氧化钨的双层PET隔热复合膜;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前述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的制 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隔热膜又称“太阳膜”,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隔热膜以其优良的隔热性,低导热、 高透过、保温性能正广泛的被大众认可,受到人们的青睐。 0003 隔热膜的发展共经历了。
10、5代。第1代是涂布与复合工艺膜,也叫茶纸,仅能遮盖 太阳光,不起隔热作用;第2代是“染色膜”以深层染色工艺,加上吸热剂达到隔热作用;第 3代是真空热蒸镀膜,将金属蒸镀于薄膜上达到隔热效果,但清晰度不够,反光严重,易造成 光污染;第4代是磁控溅射膜,将金、银、镍、钛等合金溅射到基材上,红外反射率高,但涂层 较厚,且会屏蔽GPS信号,易于氧化而影响外观;第5代是陶瓷膜,将ITO、ATO等涂布于薄膜 材料上,隔热效果好,且不发生氧化反应。三氧化钨也是一种陶瓷材料。蓝色纳米三氧化钨 是经过高温烧结,杂化萃取等技术合成的一类物质,它是一类最新型的纳米陶瓷隔热材料, 特别是在波长为800-1000nm的近。
11、红外线区域和380nm以下的紫外光区域反射与吸收作用 明显,其具体制备流程如下:将三氧化钨与多种氧化物掺杂后共混分散,煅烧后粉碎,使用 气流分散机进行超细加工从而制备蓝色纳米三氧化钨粉。 0004 在已公开专利中,人们发明了多种纳米复合隔热膜。中国专利CN102774111A公布 了一种双层PET结构隔热膜,通过蒸发镀膜制备了以金、银、镍、钛合金为隔热介质的隔热 层,制备的隔热膜体系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拥有良好的金属质感,但金属膜易于氧化,屏 蔽电磁信号。中国专利CN202378344U公布了一种节能玻璃,将纳米三氧化钨或者纳米ATO 作为隔热介质涂布在玻璃上,然后在隔热介质层涂上含有紫外吸收。
12、剂的亚克力树脂层,制 备成可以粘接到其它玻璃上的节能玻璃。该方法制备的隔热膜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但是 纳米陶瓷隔热膜能够吸收红外线,因此会发生二次辐射,降低隔热性能。 0005 单层磁控溅射膜的隔热率偏低,为了提高磁控溅射膜的隔热率通常需要进行多层 磁控溅射,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磁控溅射膜为金属膜,能够发生镜面反射,多层磁控溅射膜 的可见光透过率较低。为了使磁控溅射膜同时具有较高的隔热率与可见光透过率,在复合 了磁控溅射隔热膜与纳米陶瓷隔热膜优点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性能纳米复合隔 热膜。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同时具有纳米陶瓷 与金属反。
13、射隔热介质的优点,具有抗紫外和隔热双重功效,极大提高了环境舒适度的高性 能纳米复合隔热膜;并提出该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的制备方法。 0007 根据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由耐磨层、第一PET层、磁控 说 明 书CN 104275889 A 2/6页 5 溅射层、纳米隔热层、第二PET层、安装层和离型层依次排列构成,其中: 0008 耐磨层厚度3-10um,由紫外光固化涂料经涂布干燥固化后形成; 0009 两个PET层厚度均为20-25um,且都进行过电晕处理,第一PET层进行磁控溅射后 形成厚度2-7nm的磁控溅射层,在磁控溅射层上涂布纳米三氧化钨隔热胶,经过干燥固化 后形成。
14、厚度4-10um的纳米隔热层,第一PET层与第二PET层通过纳米隔热层进行复合; 0010 安装层厚度为3-10um,由紫外光吸收剂和聚丙烯酸酯树脂组成的安装胶经涂布干 燥固化后形成; 0011 离型层为进行过表面低能化处理的聚酯薄膜,厚度为20-25um。 0012 根据实施例,本发明前述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中,纳米三氧化钨隔热胶由纳 米三氧化钨浆料、聚丙烯酸酯树酯、紫外光吸收剂和有机溶剂组成;三氧化钨浆料在纳米 三氧化钨隔热胶中的质量百分比为20-50%,三氧化钨浆料中纳米三氧化钨颗粒尺寸为 30-40nm,三氧化钨在浆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1-10%;聚丙烯酸酯树酯的固含量为40%,在纳 米。
15、三氧化钨隔热胶中的质量百分比为20-40%;紫外光吸收剂为UV-9、UV-327、UV-531中的 一种或任意两种混合,在纳米三氧化钨隔热胶中的质量百分比为0.1-4%;有机溶剂为乙酸 乙酯、甲苯和乙酸丁酯中的一种或任意两者混合,在纳米三氧化钨隔热胶中的质量百分比 为20-50%。 0013 根据实施例,本发明前述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中,安装胶由聚丙烯酸酯树 脂与紫外光吸收剂组成;聚丙烯酸酯树脂的固含量为40%,在安装胶中的质量百分比为 96.0-99.9%;紫外光吸收剂为UV-9、UV-327、UV-531中的一种或者任意两种混合,在安装胶 中的质量百分比0.1-4%。 0014 根据实施例。
16、,本发明前述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中,紫外光固化涂料由有机硅丙 烯酸酯低聚体、丙烯酸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和流平剂组成;有机硅丙烯酸酯低聚体为长兴 6225、优西比EB1360、优西比EB350中的一种或者任意两种混合,在紫外光固化涂料中的质 量百分比为40-60%;丙烯酸活性稀释剂为乙氧基乙氧基丙烯酸乙酯(EOEOEA)、甲基丙烯酸 四氢呋喃酯(THFFA)、1,6-己二醇丙烯酸酯(HDDA)中的一种或者任意两种混合,在紫外光 固化涂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40-60%;光引发剂为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HMPP)、 ,-二乙氧基苯乙酮(DEAP)、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乙氧基苯基氧化膦。
17、(TEPO)中的一 种或者任意两种混合,在紫外光固化涂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3-7%;流平剂为德国拜尔生产 的BYK307、BYK323、BYK361中的一种或者任意两种混合,在紫外光固化涂料中的质量百分 比为0.2-1%。 0015 根据实施例,本发明所述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 1)对第一PET层的电晕面进行金属合金磁控溅射,形成厚度3-8nm的金属反射 层; 0017 2)将纳米三氧化钨粉体、分散溶剂、分散助剂、球磨介质混合,在高能球磨机中球 磨0.5-1h制备三氧化钨浆料;本发明中,制备纳米三氧化钨浆料所用的分散溶剂、分散助 剂和球磨介质均系本领域常见的市售。
18、产品。 0018 3)将三氧化钨浆料加入到有机溶剂中,搅拌分散15-25min,加入聚丙烯酸酯树脂 与紫外光吸收剂,搅拌分散0.5-1.5h,使用1500目滤膜泵过滤制备三氧化钨隔热胶; 0019 4)将上述纳米三氧化钨隔热胶涂布到磁控溅射形成的金属反射层,经100-140 说 明 书CN 104275889 A 3/6页 6 干燥固化后形成纳米隔热层,将其与第二PET层的未电晕面复合,静置10-14h; 0020 5)将紫外光吸收剂加到聚丙烯酸酯树脂中,搅拌15-25min形成安装胶; 0021 6)将安装胶涂布在第二PET层的电晕面,经100-140干燥固化后形成安装层,将 其与离型层复合。
19、,静置10-14h; 0022 7)将丙烯酸活性稀释剂、流平剂、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光引发剂混合,搅拌1-2h小 时制备紫外光固化涂料; 0023 8)将紫外光固化涂料涂布到第一PET层的未电晕面形成耐磨层。 002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面的改进效果:使用了新型隔热介质蓝色纳米 三氧化钨,纳米三氧化钨在人比较敏感的近红外区域的阻隔率为95%,而纳米ATO、ITO等 在近红外区的阻隔率仅为70%,因此三氧化钨隔热介质能提高环境舒适度,能够节约能源 20%-30%;克服了磁控溅射膜在高隔热性能条件下透射率较低的缺点,复合膜的红外阻隔率 大于90%时可见光透过率大于55%,优于市售磁控溅射金。
20、属膜的光学参数;纳米三氧化钨隔 热介质能吸收红外线,引起隔热膜温度升高而产生二次辐射,通过在隔热膜中增加溅射金 属反射层可以减弱二次辐射并提高隔热膜的工作效率。 0025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纳米三氧化钨浆料中三氧化钨颗粒的SEM照片。 0027 图3是按照JG/T235-2008自制隔热温差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 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 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
21、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 定的范围。 0029 实施例1 0030 1)对第一PET层的电晕面进行金属铬真空磁控溅射,形成厚度6nm的磁控溅射 层; 0031 2)将4.5kg蓝色纳米三氧化钨粉体、15kg分散溶剂MIBK、700g平平加、650gPVP, 120kg直径小于2mm钢球混合,在高能球磨机中球磨1h制备三氧化钨浆料; 0032 3)将16kg三氧化钨浆料加入到20kg乙酸乙酯中,搅拌分散20min,加入20kg聚 丙烯酸酯树脂PS-60、450g紫外光吸收剂UV-327,搅拌分散1h,使用1500目滤膜泵过滤制 备三氧化钨隔热胶; 0033 4)将。
22、上述三氧化钨隔热胶滚涂到纳米铬磁控溅射层,在120干燥后形成的厚度 6um的隔热层,使用覆膜机将其与第二PET层的未电晕面复合后静置12h; 0034 5)将80g紫外光吸收剂UV-531加到10kg聚丙烯酸酯树脂PS-60中,搅拌均匀形 成安装胶; 0035 6)将安装胶涂布在第二PET层的电晕面,在120干燥形成厚度4um的安装层,使 用覆膜机将其与聚酯离型层复合后静置12h; 0036 7)取2kg活性稀释剂EOEOEA、1.2kg活性稀释剂THFFA、8g流平剂BYK307、4.5kg 有机硅丙烯酸酯低聚体长兴6225、392g光引发剂DEAP混合均匀,搅拌1.5h后形成紫外光 说 明。
23、 书CN 104275889 A 4/6页 7 固化涂料; 0037 8)将7kg紫外光固化涂料涂布到第一PET层的未电晕面,光固化后形成厚度4um 的耐磨层。附图1为本实施例制得的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 施例制得的纳米三氧化钨浆料中三氧化钨颗粒的SEM照片。 0038 经红外透过率测定仪器测试,本实施例制得的复合膜的红外线阻隔率95%,可见光 透过率56%,紫外阻隔率99%,总隔热率为69%。 0039 另外,按照JG/T235-2008自制隔热温差测试装置,如附图3所示,将本实施例制 得的隔热膜粘贴在300300玻璃上并安装在测温箱的开口端,使用位于其正前方30cm。
24、的 250w红外灯照射20min,测试结果表明本实施例制得的复合隔热膜表面温度比三氧化钨对 照膜低2.5而减弱二次辐射,隔热箱中间部位的温度比三氧化钨对照膜低1.3。三氧化 钨对照膜除不具有磁控溅射层外,其它的制备方法均与本实施例相同。 0040 实施例2 0041 1)对第一PET层的电晕面进行金属镍真空磁控溅射,形成厚度6nm的磁控溅射 层; 0042 2)将3.0kg蓝色纳米三氧化钨粉体、10kg分散溶剂MIBK、480g平平加、650gPVP, 80kg直径小于2mm钢球混合,在高能球磨机中球磨1h制备三氧化钨浆料; 0043 3)将10.5kg三氧化钨浆料加入到16.5kg甲苯中,搅。
25、拌分散20min,加入13kg聚 丙烯酸酯树脂PS-60与400g紫外光吸收剂UV-531,搅拌分散1h,使用1500目滤膜泵过滤 制备三氧化钨隔热胶; 0044 4)将上述纳米三氧化钨隔热胶滚涂到纳米镍磁控溅射层,在120干燥后形成厚 度6um的纳米隔热层,使用覆膜机将其与第二PET层的未电晕面复合后静置12h; 0045 5)将90g紫外光吸收剂UV-9加到9kg聚丙烯酸酯树脂PS-60中,搅拌均匀后形成 安装胶; 0046 6)将安装胶涂布在第二PET层的电晕面,在120干燥后形成厚度5um的安装层, 使用覆膜机将其与聚酯离型层复合后静置12h; 0047 7)取3.5kg有机硅丙烯酸酯。
26、低聚体优西比EB1360、2.5kg活性稀释剂EOEOEA、 1.7kg活性稀释剂HDDA、392g光引发剂HMPP和8g流平剂BYK323混合均匀,搅拌2h制备紫 外光固化涂料; 0048 8)将7kg紫外光固化涂料涂布到第一PET层的未电晕面,光固化后形成厚度5um 的耐磨层。图1为本实施例制得的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0049 经红外透过率测定仪器测试,本实施例制得的复合膜红外线阻隔率92%,可见光透 过率58%,紫外阻隔率99%,总隔热率为66%,可见光透过率高于单一磁控溅射膜。 0050 另外,按照JG/T235-2008自制隔热温差测试装置,如附图3所示,将本实施例制 。
27、得的隔热膜粘贴在300300玻璃上并安装在测温箱的开口端,使用位于其正前方30cm的 250w红外灯照射20min,测试结果表明本实施例制得的复合隔热膜表面温度比三氧化钨对 照膜低2.4而减弱二次辐射,隔热箱中间部位的温度比三氧化钨对照膜低1.3。三氧化 钨对照膜除不具有磁控溅射层外,其它的制备方法均与本实施例相同。 0051 实施例3 0052 1)对第一PET层的电晕面进行金属铬真空磁控溅射,形成厚度7um的磁控溅层; 说 明 书CN 104275889 A 5/6页 8 0053 2)将1g纳米三氧化钨粉体、3gMIBK、160mgPVP、120mgSDS、3.5g直径小于2mm钢球 混。
28、合,在高能球磨机中球磨分散0.5-1h制备三氧化钨浆料; 0054 3)将3g三氧化钨浆料加入到4.2g甲苯中,磁力搅拌10min,加入3g聚丙烯酸树 脂PS-60与110mg紫外光吸收剂UV-9,磁力搅拌30min,使用研钵研磨2min制备三氧化钨 隔热胶; 0055 4)使用薄膜涂布器将上述纳米三氧化钨隔热胶涂在纳米铬磁控溅射层,在烘箱中 120干燥30s后形成厚度5um的隔热层,使用刮板将其与第二PET层的未电晕面复合; 0056 5)将30mg紫外光吸收剂UV-327加到3g聚丙烯酸酯树脂PS-60中,搅拌均匀形成 安装胶; 0057 6)使用薄膜涂布器将上述安装胶涂布在第二PET层的。
29、电晕面,在烘箱中120干 燥30s后形成厚度4um的安装层,使用刮板将其与离型层复合,; 0058 7)取3.0g有机硅丙烯酸酯低聚体优西比EB1360、2.8g活性稀释剂THFFA、1.9g活 性稀释剂HDDA、392mg光引发剂TEPO和8mg流平剂BYK323混合均匀,搅拌0.5h制备紫外 光固化涂料; 0059 8)使用薄膜涂布器将4g紫外光固化涂料滚涂第一PET层的未电晕面,光固化后形 成厚度4um的耐磨层。图1为本实施例制得的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0060 经红外透过率测定仪器测试,本实施例制得的复合膜的红外线阻隔率94%,可见光 透过率55%,紫外阻隔率99%,总隔。
30、热率为69%,可见光透过率高于具有相同热阻隔率的单一 磁控溅射膜。 0061 另外,按照JG/T235-2008自制隔热温差测试装置,如附图3所示,将本实施例制得 的隔热膜粘贴在300300玻璃上并安装在测温箱的开口端,并挡住测温箱的开口端使用 位于其正前方30cm的250w红外灯照射20min,测试结果表明,本实施例制得的复合隔热膜 表面温度比三氧化钨对照膜低2.1而减弱二次辐射,隔热箱中间部位的温度比三氧化钨 对照膜低1.1。三氧化钨对照膜除不具有磁控溅射层外,其它的制备方法均与本实施例相 同。 0062 实施例4 0063 1)对第一PET层的电晕面进行金属镍真空磁控溅射,形成厚度6nm。
31、的磁控溅射 层; 0064 2)将2g纳米三氧化钨粉体、6gMIBK、320mgPVP、240mgSDS、7.0g直径小于2mm钢球 混合,在高能球磨机中球磨分散0.5-1h制备三氧化钨浆料; 0065 3)将5.5g三氧化钨浆料加入到9g乙酸丁酯中,磁力搅拌10min,加入8g聚丙烯 酸树脂PS-60与mg紫外光吸收剂UV-327,磁力搅拌30min,使用研钵研磨1min制备三氧化 钨隔热胶; 0066 4)使用薄膜涂布器将上述纳米三氧化钨隔热胶涂在纳米镍磁控溅射层,在烘箱中 120干燥30s后形成厚度5um的隔热层,使用刮板将其与第二PET层的未电晕面复合; 0067 5)将60mg紫外光。
32、吸收剂UV-9加到6g聚丙烯酸酯树脂PS-60中,搅拌均匀形成安 装胶; 0068 6)使用薄膜涂布器将上述安装胶涂布在第二PET层的电晕面,在烘箱中120干 燥30s后形成厚度5um的安装层,使用刮板将其与离型层复合; 说 明 书CN 104275889 A 6/6页 9 0069 7)取3.2g有机硅丙烯酸酯低聚体优西比EB350、2.7g活性稀释剂THFFA、1.8g活 性稀释剂EOEOEA、392mg光引发剂TEPO和8mg流平剂BYK323混合均匀,搅拌0.5h制备紫 外光固化涂料; 0070 8)使用薄膜涂布器将5g紫外光固化涂料滚涂第一PET层的未电晕面形成厚度4um 的耐磨层。。
33、图1为本实施例制得的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0071 另外,经红外透过率测定仪器测试,本实施例制得的复合膜的红外线阻隔率95%, 可见光透过率57%,紫外阻隔率99%,总隔热率为68%,可见光透过率高于单一的磁控溅射 膜。 0072 按照JG/T235-2008自制隔热温差测试装置,如附图3所示,将本实施例制得的隔 热膜粘贴在300300玻璃上并安装在测温箱的开口端,使用位于其正前方30cm的250w红 外灯照射20min,测试结果表明,本实施例制得的复合隔热膜表面温度比三氧化钨对照膜低 2.5而减弱二次辐射,隔热箱中间部位的温度比三氧化钨对照膜低1.3。三氧化钨对照 膜除不具有磁控溅射层外,其它的制备方法均与本实施例相同。 说 明 书CN 104275889 A 1/2页 10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275889 A 10 2/2页 11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275889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