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方法及移动式隧道.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437715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0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67252.8

申请日:

2008.10.16

公开号:

CN101418544A

公开日:

2009.04.2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1F 7/02公开日:20090429|||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1F7/02; E04B1/343(2006.01)N

主分类号:

E01F7/02

申请人:

靳胜福

发明人:

靳胜福

地址:

022250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广安社区19组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张 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方法及移动式隧道,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现场施工工期较长影响交通等问题而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设置横截面为弧形、跨度与公路或铁路宽度相适配的移动式隧道,隧道的长度与风口区域范围相适应;然后,移置上述隧道并将其口端向下放置在铁路或公路两侧风口区的路面上或安装在事先设置在铁路或公路两侧风口区的固定底座上。上述的方法,由于移动式隧道的建筑制造不设在铁路或公路现场,从而不影响车辆运行,并且安装施工方法简单,吊装安置时间短,而且多段组合结构移动式隧道有助于防震,上述方法使用的移动式隧道可以有效阻挡风沙和风雪将铁路或公路掩埋或毁损以至阻断交通。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设置横截面为弧形、跨度与公路或铁路宽度相适配的移动式隧道,隧道的长度与风口区域范围相适应;然后,移置上述隧道并将其口端向下放置在铁路或公路两侧风口区的路面上或安装在事先设置在铁路或公路两侧风口区的固定底座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设置成单段或多段首尾拼接组合结构。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侧面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车辆出口。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的车辆出口向外设置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车辆出口的形状、大小相适配,将所述车辆出口延伸部所在的隧道侧面对应风口区迎风面设置。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隧道顶部间隔设置多个通气孔,在通气孔上方分别设置防雨帽。

6、
  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隧道两侧面中间部位分别间隔设置多个吊装环,通过该吊装环吊运隧道。

7、
  一种用于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移动式隧道,其特征在于,横截面为弧形、跨度与铁路或公路宽度相适配,所述隧道为单段结构或多段首尾拼接组合结构,隧道口端向下设置在铁路或公路两侧的风口区路面上或设置在铁路或公路两侧已设置好的固定底座上。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移动式隧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隧道侧面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车辆出口。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移动式隧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的车辆出口向外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车辆出口的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的车辆出口延伸部所在的隧道侧面对应风口区迎风面设置。

10、
  如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用于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移动式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顶部间隔设置有多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上方分别设置有防雨帽,所述隧道段两侧面中间部位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吊装环。

说明书

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方法及移动式隧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口区防风沙抗风雪方法及装置,尤其是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方法及移动式隧道。
背景技术
铁路公路作为陆路主要交通运输干线,贯穿全国各地,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由于地区间存在气候差异,铁路或公路风口区受风沙、风雪影响交通运输,比如青藏、新疆等地区受风沙、暴风雪天气影响严重,导致交通枢纽被阻断,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当地经济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的在风口区设置挡风墙或安装防风沙滤网,但是挡风墙的修建或防风沙滤网的安装都需要在铁路或公路现场施工,影响正常交通,并且不能消除暴雪天气对铁路或公路交通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方法及移动式隧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铁路公路风口区防风沙抗风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设置横截面为弧形、跨度或凸边形开口宽度与公路或铁路宽度相适配的移动式隧道,隧道的长度与风口区域范围相适应;然后,移置上述隧道并将其口端向下放置在铁路或公路两侧风口区的路面上或安装在事先设置在铁路或公路两侧风口区的固定底座上。
具体地,所述隧道设置成单段或多段首尾拼接组合结构。
其中,所述隧道侧面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车辆出口。
特别是,沿所述的车辆出口向外设置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车辆出口的形状、大小相适配,将所述车辆出口延伸部所在的隧道侧面对应风口区迎风面设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隧道顶部间隔设置多个通气孔,在通气孔上方分别设置防雨帽。
进一步地,在所述隧道两侧面中间部位分别间隔设置多个吊装环,通过该吊装环吊运隧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移动式隧道,横截面为弧形、跨度或与铁路或公路宽度相适配,所述隧道为单段结构或多段首尾拼接组合结构,隧道口端向下设置在铁路或公路两侧的风口区路面上或设置在铁路或公路两侧已设置好的固定底座上。
其中,在所述的隧道段侧面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车辆出口。
特别是,沿所述的车辆出口向外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车辆出口的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的车辆出口延伸部所在的隧道侧面对应风口区迎风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隧道顶部间隔设置有多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上方分别设置有防雨帽,所述隧道两侧面中间部位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吊装环。
上述的铁路公路风口区防风沙抗风雪的方法,采取在铁路或公路风口区设置整体式或组合式人造移动式隧道的方式来阻挡风沙风雪,由于移动式隧道的建筑制造可以不设在铁路或公路现场,从而不影响车辆运行,并且安装施工方法简单,吊装安置时间短,而且组合式人工移动隧道还有助于防震。
上述的用于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移动式隧道可以有效阻挡风沙和风雪将铁路或公路掩埋或毁损以至阻断交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铁路公路风口区防风沙抗风雪的方法,首先,设置横截面为弧形2或开口凸边形(图示为弧形)、弧形跨度或凸边形开口宽度与公路或铁路宽度相适配的移动式隧道1,隧道1的长度与风口区域范围相适应,根据需要设置成单段结构或多段首尾端面对应拼接组合结构;然后,移置上述隧道1并将其口端向下放置在铁路或公路两侧风口区的路面上或安装在事先设置在铁路或公路两侧风口区的固定底座上。
上述的铁路公路风口区防风沙抗风雪的方法,采取在铁路或公路风口区设置整体式或组合式人造移动式隧道1的方式,保护铁路公路和交通车量不受外界风沙雨雪侵袭,来实现运输畅通,隧道1的建筑制造可以不设在铁路或公路现场,不影响车辆运行,并且安装施工方法简单,隧道1建筑制造完成后,通过吊装运输至风口区,吊装到位放置于铁路或公路两侧合适位置或固定底座上即完成安置,程序简单,速度快,时间短,并且,组合式人工隧道1还有助于防震。弧形横截面隧道节省材料,有助于减轻隧道重量,并且抗变形能力较强,降低制作成本和安装成本,提高使用价值,当然,隧道横截面可以设置呈“门”字型或其他开口凸边形,具体形状不受限制。
移动式隧道1具体采用混凝土结构建筑或金属板材加工制成或橡胶浇注制成。金属板材可以通滚压、锻压或其他方法加工成弧形2横截面,然后通过组合焊接、铆接、或使用紧固件的方法制成,橡胶可以通过设置成型模具浇注制成。采用上述通用方法,不需要特别或专用设备或工具,施工简单。
其中,所述隧道1设置至少一个车辆出口3(多个车辆出口3时,一般情况下每间隔5000米,也可以格局具体需要设置),所述的车辆出口3设置在隧道1侧面底部。隧道1两侧可以分别设置多个车辆出口3,同侧的车辆出口3间隔设置,分别设置在隧道1两侧的车辆出口3可以相对设置,也可以错开设置,根据具体路况需要设置,车辆出口3的设置方便车辆在风口区出入隧道1。
特别是,沿所述的车辆出口3向外设置延伸部4,所述延伸部4与所述车辆出口3的形状、大小相适配,将所述车辆出口延伸部4所在的隧道侧面对应风口区迎风面放置。据于此,车辆出口延伸部4可以作为交叉路口的隧道设置,所述隧道可以由多个隧道1首尾段面拼接组合成“一”字形、“丁”字形、“十”字形或蜈蚣形等多种形状,适路形具体情况需要设置,在此不受限制。
进一步地,在所述隧道1顶部间隔(一般情况下为100米,也可以依需要具体设置)设置多个通气孔5,在该通气孔5上方分别设置防雨帽6。通气孔5使外界与隧道内保持通风换气,保障隧道内部环境安全,防雨帽6的设置防止通气孔5被沙石或冰雪堵死,同时防止下雨天气漏雨。
进一步地,在所述隧道1两侧面中间部位分别间隔设置吊装环7,通过该吊装环7将隧道1吊运置于路面上。由于隧道1是先建好之后再利用大型吊装运输设备将其吊运至风口区指定位置,隧道1一般较重,体积较大,所以需要设置吊装环7才便于吊装。
本发明的用于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移动式隧道,横截面为弧形2或开口凸边形、弧形2跨度或凸边形开口宽度与铁路或公路宽度相适配,根据风口区范围设置隧道1长度,所述隧道1可以设置为单段结构或多段首尾端面对应拼接组合结构,隧道1口端向下设置在铁路或公路两侧的风口区路面上或设置在铁路或公路两侧已设置好的固定底座上。
上述的用于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移动式隧道,有效阻挡了风沙和风雪将铁路或公路掩埋或毁损造成的交通阻断。
其中,在所述的隧道1侧面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图示为一个,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车辆出口3。
特别是,沿所述的车辆出口3向外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4与所述车辆出口3的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的车辆出口延伸部4所在的隧道1侧面对应风口区迎风面设置。延伸部4的设置可以减小风沙或风雪从车辆出口3进入隧道内部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可以减小风沙雪对交叉路口的侵袭。
进一步地,所述隧道1顶部间隔设置有多个(图示为两个,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通气孔5,所述通气孔5上方分别设置有防雨帽6。
进一步地,所述隧道1两侧面中间部位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图示为三个,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吊装环7。
隧道还可适用于陡峭的山路和山涧处,可在出口上坡处留有5-10米的凹坡以防水流入隧道内,另外,此隧道建筑所需材料少,耗材仅为其他防风沙设施的1/2-2/3,低耗、高效,适用于全国各地风口区防风沙抗雨雪。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做任何变化,凡是利用上述的铁路公路风口区防风沙抗风雪的方法及移动式隧道都是本发明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落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方法及移动式隧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方法及移动式隧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方法及移动式隧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方法及移动式隧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方法及移动式隧道.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公路风口区的防风沙抗风雪方法及移动式隧道,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现场施工工期较长影响交通等问题而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设置横截面为弧形、跨度与公路或铁路宽度相适配的移动式隧道,隧道的长度与风口区域范围相适应;然后,移置上述隧道并将其口端向下放置在铁路或公路两侧风口区的路面上或安装在事先设置在铁路或公路两侧风口区的固定底座上。上述的方法,由于移动式隧道的建筑制造不设在铁路或公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