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唐钧釉及其制作工艺.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4375584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1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65132.1

申请日:

2014.09.15

公开号:

CN104261878A

公开日:

2015.01.0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C04B 41/86申请日:20140915授权公告日:20150930终止日期:2016091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4B 41/86申请日:20140915|||公开

IPC分类号:

C04B41/86

主分类号:

C04B41/86

申请人:

郏县任氏瓷业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任继伟; 王书强; 任皓宇; 董文治

地址:

467100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安良镇赵楼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代理人:

李真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新型唐钧釉,采用黄长石、白长石、方解石、石英、铜矿石、铁矿石作为面釉原料,采用黄长石、白长石、方解石、石英、滑石粉、铜矿石、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铜和牛骨作为底釉原料,烧制出的钧瓷釉色在符石唐钧釉技术的基础上,使釉色自然多变。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新型唐钧釉,其特征在于:采用黄长石、白长石、方解石、石英、铜矿石、铁矿石作为面釉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48-53%、白长石14-17%、方解石2-4%、石英14-16%、铜矿石5-8%、铁矿石9-11%;
采用黄长石、白长石、方解石、石英、滑石粉、铜矿石、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铜和牛骨作为底釉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50-55%、白长石8-12%、方解石14-18%、石英9-11%、滑石粉2-5%、铜矿石2-4%、氧化锌2-4%、氧化锡0.5%、氧化铜0.5%和牛骨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唐钧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将所述的底釉原料粉碎后,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放入球磨机,加入混合原料总重量36-40%的水,开机湿磨16-20小时,经过湿磨的料浆过200-300目筛,陈腐48小时后,料浆达到52-55%,备用;
步骤二、用木棍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对步骤一制成的釉料进行搅拌,搅拌时从料浆的中心开始,并逐渐向圆周移动,搅拌时间为半小时,搅拌完成后,对擦拭后的素胎进行浸釉,浸釉完成后修整坯体,擦拭多余底釉,晾干备用;
步骤三、将所述的面釉原料粉碎后,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放入球磨机,加入混合原料总重量36-40%的水,开机湿磨16-20小时,经过湿磨的料浆过200-300目筛,陈腐48小时后,料浆达到52-55%,备用;
步骤四、用木棍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对步骤三制成的釉料进行搅拌,搅拌时从料浆的中心开始,并逐渐向圆周移动,搅拌时间为半小时,搅拌完成后,将步骤二的素胎利用步骤三制得的釉料进行外表面浇釉,浇釉完成后,修整坯体,备用;
步骤五、将步骤四修整好的坯体放入窑炉,窑炉内通风,使坯体在氧化气氛中烧制,控制窑炉内的烧制温度,使温度在6小时内均匀升至1040℃,减少窑炉的通风量,在1050℃之前使炉内转变为还原气氛,坯体在1040℃-1150℃的条件下保温烧制20小时,在1-3小时内,减小窑内温差,防止温度锐减,升温至1270℃,继续升温至1320℃,保温半小时,停火,冷却至120℃,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完成制作。

说明书

说明书新型唐钧釉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唐钧釉的制作工艺,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唐钧釉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唐钧,在中国陶瓷的历史进程中率先突破了“南青北白”单一釉色体系,开创了窑变艺术的先河,迎合了唐代对文化艺术有了较高需求的社会要求,对其后钧瓷发展的影响有着直接的传承和渊源关系,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唐初的唐钧萌芽,到唐末宋初唐钧的工艺技术已臻成熟,唐钧在经历了为后来的宋钧盛世提供动力和源泉,并与宋钧齐驱并驾共享繁荣之后,随着宋室南迁,唐钧与宋钧一起趋向萎缩,最终技艺失传。
2010年,郏县任氏瓷业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进军唐钧领域,在唐钧的理论、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全国唯一的唐钧研发基地和唐钧文化的领军企业。
一、新唐钧釉的特点及所处地位
唐钧釉的外在表现是唐钧艺术的重要标志。目前的新唐钧釉,是在传承唐代唐钧釉的基础上和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其特点为:
(一)拓展唐钧釉的表现天地。唐代钧瓷是以在经典黑色、褐色底釉上泼斑、爆斑为显著特征的的。它以黑、白、蓝等为主要窑变色调,其表现特征为黑中泛蓝,蓝中隐白,蓝白相间,这一美学成就与宋钧红紫相间的窑变斑彩十分相似,其工艺技法与宋钧亦是一脉相承。新唐钧釉充分强调和反映了唐钧的这一有别于宋钧的鲜明印记,以黑色、褐色釉为底釉,用面釉表现在窑炉温变中呈现黑、白、蓝、黄、红等彩斑的熔融窑变,用面釉在底釉上的不同铺展比例表现窑变各异的艺术主题。在新唐钧釉的使用中,在黑色、褐色底釉依然主导渲染,以衬托面釉泼斑、爆斑“点睛”的同时,黑色、褐色底釉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主导渲染变为边饰,让面釉在更大的空间里肆意窑变,在变幻无穷的柴烧窑炉里实现升华,捕捉、定格唐钧固有定义的天人合一。而退为边饰的黑色、褐色底釉,在光彩照人、意趣无限的面釉的辉映下,尤显唐钧的厚重大度和唐风唐韵,开辟了唐钧艺术的新天地。
(二)推动唐钧釉的百花齐放。提到唐钧,人们无不想到黑色、褐色底釉之上的块块单色泼斑、爆彩,要么乳白,要么淡蓝,林林总总,均是单色表现,窑变在单色的禁锢中显示出些许无奈,这也许这就是唐钧发展过程的痕迹。新唐钧釉的研发初衷就是瞄准和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上述(一)扩展面釉表现空间的基础上,在已经获得的广阔天地里,面釉的窑变使黑、白、蓝、黄、红等颜色走到一起,联袂上演奇彩缤纷。一件唐钧作品中,在黑色、褐色底釉的烘托下,五彩渗透,相映生辉,黑中透红,蓝中泛白,白中见黄,黄中润蓝,交互组合,变化万千,针尖状、流星状、雨点状、兔丝毫等斑点纹路竞相粉墨登场,变幻莫测,气韵天成,尤其是红色网状纹路的出现,像血脉,似网络,令人浮想联翩,给唐钧带来了新气象。  
(三)揭示唐钧釉的崭新内涵。在经典黑色、褐色底釉上泼斑、爆斑,单色斑块呈现窑变效果,为其后的宋钧窑变开启了先河,这是对唐钧艺术的基本表述。新唐钧釉突破了单色面釉窑变的局限,开辟了唐钧窑变艺术呈现鲜活具象和无限意趣的新领域。一件唐钧作品,在黑色、褐色底釉的烘托下,面釉泼斑自然洒脱,针尖状、流星状、雨点状、兔丝毫等传统纹路斑点相映交汇,红色网状纹路和珍珠链斑等新生纹路斑点相互渗透,以红色网状纹路为主要表现要素,生成一幅幅耐人寻味的天然图画,耀眼逼真,栩栩如生。如荷口盘“唐凰涅盘”,作品以黑色底釉为边饰,在淡蓝色泼斑的烘托下,一只血样的经历了浴火涅盘的火凤凰,冲破针尖状、兔丝毫纹路和珍珠链斑变幻出的无亘天穹和梧桐燃烟,在天惊地颤裂变中重生,播撒着人世间的祥和与幸福,其羽更丰,其音更清。此景犹如经历了千年尘封后的唐钧涅盘,在重现大唐繁荣盛世的气势磅礴中升华,带着时代的清新开启新的历史征程。
二、唐代唐钧釉的状况及其不足
唐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完善过程。《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记载:“青釉上出现乳光斑现象可以追溯至西周晚期的施釉陶瓷”。唐代由于社会稳定,繁荣昌盛,社会各阶层对文化艺术有了更高的审美要求,郏县、禹州等地的陶工们经过长时期的实践,在黑釉瓷上烧制出的黑底蓝斑、黑底白斑发生微量变化(即窑变),异军突起,标新立异。
由于唐钧技艺失传后,未像宋钧在之后的年代里屡有恢复仿制,而是以千年前的出土成器和遗迹残片示于后世,因此,唐钧釉的状况描述也就依出土情况止于唐初至唐末宋初。
唐钧是从隋唐黑釉瓷发展而来,从出土的成器和残片得知,在唐钧形成的早期窑口,如鲁山段店窑等窑口的唐花釉瓷,在黑色底釉上的泼斑、爆斑,只是追求乳白色、蓝色等色彩形式的审美进步,面釉的窑变现象不甚明显,人为干预痕迹缺乏主动,只能作为唐钧萌动渐进的一种形态,而郏县黄道窑已臻丰富而深刻,唐钧面釉窑变的色彩已发展为黑、白、蓝、黄、红并呈,各种纹路斑点特色明朗,窑变态势明显稳定,意图表现浓厚积极,成为唐钧成熟发展的代表。
唐代的唐钧作为开创两色釉和窑变艺术先河的承载者,由于历史和科技的局限,相对现代科技和时代审美要求,则存有美中不足,主要为:一是黑色占据统治地位,虽精美大气,却将彩斑局限于点缀;彩斑缀于黑底虽有“点睛”之妙,却限制了窑变的肆意空间和自然天地。二是窑变彩斑一般限于一件一色,色彩单调,难以呈现五彩缤纷,即便有其它颜色渗入,应疑似隅然之举,限制了唐钧艺术的扩展与进步。三是彩斑人为涂抹,虽体现大唐的自由开放和潇洒自如,但缺少艺术创意,有意图不明和随意造作之嫌。四是由于窑变处于萌芽状态,有些还属无意之作,尽管在成熟期对窑变有了明显追求,但终因表现天地狭小和技艺落后,根本性的突破不大。同时,由于彩斑空间狭小,不易推动窑变的发展,自然图画和精美意境难以呈现。五是由于烧成温度低,胎质疏松,吸水率高,坯体着釉效果不佳,造成釉面不光滑,欣赏性差,且易于损坏。
以上不足,实为美中不足,这些不足也许就是对唐钧跨时代发展、进化到绚丽天地的招唤与期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唐钧釉及其制作工艺,烧制出的钧瓷釉色在符石唐钧釉技术的基础上,使釉色自然多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唐钧釉,采用黄长石、白长石、方解石、石英、铜矿石、铁矿石作为面釉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48-53%、白长石14-17%、方解石2-4%、石英14-16%、铜矿石5-8%、铁矿石9-11%;
采用黄长石、白长石、方解石、石英、滑石粉、铜矿石、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铜和牛骨作为底釉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50-55%、白长石8-12%、方解石14-18%、石英9-11%、滑石粉2-5%、铜矿石2-4%、氧化锌2-4%、氧化锡0.5%、氧化铜0.5%和牛骨1%。
新型唐钧釉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将所述的底釉原料粉碎后,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放入球磨机,加入混合原料总重量36-40%的水,开机湿磨16-20小时,经过湿磨的料浆过200-300目筛,陈腐48小时后,料浆达到52-55%,备用;
步骤二、用木棍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对步骤一制成的釉料进行搅拌,搅拌时从料浆的中心开始,并逐渐向圆周移动,搅拌时间为半小时,搅拌完成后,对擦拭后的素胎进行浸釉,浸釉完成后修整坯体,擦拭多余底釉,晾干备用;
步骤三、将所述的面釉原料粉碎后,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放入球磨机,加入混合原料总重量36-40%的水,开机湿磨16-20小时,经过湿磨的料浆过200-300目筛,陈腐48小时后,料浆深度达到52-55%,备用;
步骤四、用木棍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对步骤三制成的釉料进行搅拌,搅拌时从料浆的中心开始,并逐渐向圆周移动,搅拌时间为半小时,搅拌完成后,将步骤二的素胎利用步骤三制得的釉料进行外表面浇釉,浇釉完成后,修整坯体,备用;
步骤五、将步骤四修整好的坯体放入窑炉,窑炉内通风,使坯体在氧化气氛中烧制,控制窑炉内的烧制温度,使温度在6小时内均匀升至1040℃,减少窑炉的通风量,在1050℃之前使炉内转变为还原气氛,坯体在1040℃-1150℃的条件下保温烧制20小时,在1-3小时内,减小窑内温差,防止温度锐减,升温至1270℃,继续升温至1320℃,保温半小时,停火,冷却至120℃,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完成制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经典黑色、褐色釉料为底釉,面釉在柴烧窑炉温度变化的过程中,与底釉相互融合,表现效果因面釉的厚薄及所处位置的不同,而出现窑变的颜色及其色调的深浅不一,与此同时,面釉在窑炉中的熔融流淌,使窑变的色彩过渡明朗,清晰自然。唐钧以釉层丰厚,釉质莹润,层次感强,釉质较细,呈乳浊状,釉感坚实、强硬,有一种力感和动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烧成曲线图。
图2为表1为新型唐钧釉的原料成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唐钧釉的施釉工艺,是在经过素烧的坯体表面,按坯体的不同形状和不同的艺术要求,采用相应的施釉方法,使素胎表面附着一层具有合适厚度的釉浆。
    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工艺要求,钧瓷施釉的方法一般有浸釉、浇釉、刷釉和点釉。 
(一)浸釉:又称蘸釉,把钧瓷素胎整个浸入釉浆中,片刻后取出,多用于产品外部的施釉。釉层的厚度由钧瓷釉浆的浓度和浸入釉浆中时间的长短来决定。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底釉的实施。
  (二)浇釉:又称淋釉,一手拿盛满釉的舀子,一手拿素胎,边转动素胎边把釉浇到素胎上,直至把需上釉的表面浇全为止,多用于产品外部的面釉。
  (三)刷釉:又称涂釉,浸或浇过釉的釉坯,釉层若达不到规定的厚度,经过充分干燥后,可用笔、刷蘸釉在其釉面上再刷釉,直到釉层厚度达到要求为止。该种方法主要用于底釉。 
    (四)点、泼、涂、爆。是在底釉之上实施面釉的手法。当底釉干燥后,将面釉用笔、刷等工具施于底釉之上。施釉的手法主要是点斑、泼斑、涂斑和爆斑,根据设计要求,分别施于既定的区域和位置。该法要求手法娴熟,流畅自然,充分理解和表现设计意图,并恰当把握釉层厚薄,做好熔融流淌预设,为窑变提供前期支持。
唐钧施釉的一般程序是:(1)检选。对经过素烧需施釉的素胎全部进行检查,剔除有缺陷的素胎;(2)清灰渣。把素胎内外的灰渣用工具清除干净,以防止釉面上出现渣粒,影响釉面质量;(3)上水。用海绵蘸水抹去素胎上的浮灰,以使上釉后胎釉结合牢固;(4)量浓度。根据施釉的工艺要求,量出釉的合适浓度;(5)施釉。根据素胎器型的不同和施釉的工艺要求,分别采用前述的不同方法进行;(6)清足。施釉后把釉坯足底部不需要的釉料清除干净。
唐钧分素烧和釉烧两次烧制成型,先行素烧,施釉后再行釉烧。
    (一)唐钧素烧工艺。把经过成形后的坯体,不上釉先烧一次,俗称“素烧”,温度在900℃---950℃。经过素烧,坯体内的有机物被氧化,水分逸出,其中的碳酸盐和硫酸盐也被分解,到釉烧时可避免这些物质的挥发而导致釉面出现棕眼、釉泡等缺陷,同时避免了碳素的沉积,可使钧釉色泽鲜艳、光亮。素烧后的坯体强度增大,利于施釉、装窑及转运操作,可减少破损。 
     素烧后的坯体气孔增加,吸水力增强,提高了吸釉能力,施釉时易于达到所要求的釉层厚度,并能保证施釉的工艺质量要求。因为钧瓷的釉层一般较厚,不经过素烧的坯体,吸水力低,经不住厚釉的吸附,泥坯表面湿透后容易产生起泡缺陷,上釉烧成后还容易出现脱釉、缺釉等问题。 
  (二)唐钧釉烧工艺。经过素烧后上釉的釉坯,入窑进行烧成。最高温度一般在1280℃--1320℃。唐钧传承柴烧工艺。烧成时由于温度、气氛的变化以及气候等的影响,使烧成后的产品具有色彩斑斓、变化万千的窑变效果。 
唐钧的釉烧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氧化焰阶段(窑温至1040℃)。此阶段烧氧化气氛,氧化充足,以升温为主,主要是排除坯胎中上釉时吸附的水分和釉层中物料所含的水分,同时使釉料中的有机物氧化挥发。该阶段釉面由于受热而呈未烧结的多孔状态,为下一步还原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还原焰阶段(1040℃~l150℃)。氧化期烧到1040℃开始转火,由氧化气氛转为还原气氛。此时应减少进风量,合理控制闸门,使燃料燃烧不充分,窑内的火色呈浑浊状态,窑中有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气体。该阶段在保证还原气氛的情况下,温度缓慢上升;坯胎开始烧结瓷化,强度大大提高;釉面开始熔化成玻璃状态,并在坯胎上逐步成为平滑的釉面,但釉尚未完全成熟;釉的化学组成已发生很大变化,“窑变”已经开始进行和正在形成之中.
    3、中性焰阶段(1150℃~l270℃)。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升温,达到釉成熟的烧成温度,使釉面光亮。因此以弱还原较宜。同时要管控窑内上下左右各处温度,减小温差,并防止温度锐减(允许温度微降)。 
    4、氧化阶段。当窑内温度达到烧成要求(1280℃~l320℃)时,均热保温半小时后立即停火,然后在其自然冷却后打开窑门。
柴烧窑炉是唐钧的烧制载体。根据恢复唐钧柴烧窑炉的实践数据,柴烧窑炉可以达到唐钧所需的温度(1320℃),烧制以缓慢升温为宜,柴质以松、柞木为佳,通过对通风环节的灵活掌握,准确地把握烧制升温曲线,为自然窑变提供广阔空间。
申请文件中所述的浓度均为质量浓度。
实施例1
新型唐钧釉,采用黄长石、白长石、方解石、石英、铜矿石、铁矿石作为面釉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48%、白长石17%、方解石3%、石英16%、铜矿石6%、铁矿石10%;
采用黄长石、白长石、方解石、石英、滑石粉、铜矿石、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铜和牛骨作为底釉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50%、白长石8%、方解石18%、石英11%、滑石粉5%、铜矿石4%、氧化锌2%、氧化锡0.5%、氧化铜0.5%和牛骨1%。
新型唐钧釉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将所述的底釉原料粉碎后,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放入球磨机,原料:球石:水=1:1.5:0.36,开机湿磨16小时,经过湿磨的料浆过300目筛,陈腐48小时后,料浆浓度达到52%,备用;
步骤二、用木棍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对步骤一制成的釉料进行搅拌,搅拌时从料浆的中心开始,并逐渐向圆周移动,搅拌时间为半小时,使釉料呈现悬浮状态,搅拌完成后,对经过检选、清灰、上水后的素胎进行浸釉,将素胎整体浸入釉中,根据所需釉料厚度浸釉,浸釉完成后可利用,擦拭多余底釉,晾干备用;
步骤三、将所述的面釉原料粉碎后,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放入球磨机,原料:球石:水=1:1.5:0.38,,开机湿磨16小时,经过湿磨的料浆过300目筛,陈腐48小时后,料浆达到52-55%,备用;
步骤四、用木棍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对步骤三制成的釉料进行搅拌,搅拌时从料浆的中心开始,并逐渐向圆周移动,搅拌时间为半小时,搅拌完成后,将步骤二的素胎利用步骤三制得的釉料进行外表面浇釉,浇釉完成后,点、泼、涂、爆等手法修整釉面坯体,备用;
步骤五、将步骤四修整好的坯体放入窑炉,窑炉内通风,使坯体在氧化气氛中烧制,控制窑炉内的烧制温度,使温度在6小时内均匀升至1040℃,减少窑炉的通风量,在1050℃之前使炉内转变为还原气氛,坯体在1040℃-1150℃的条件下保温烧制20小时,在1-3小时内,减小窑内温差,防止温度锐减,升温至1270℃,继续升温至1320℃,保温半小时,停火,冷却至120℃,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完成制作。
实施例2
新型唐钧釉,采用黄长石、白长石、方解石、石英、铜矿石、铁矿石作为面釉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50%、白长石15%、方解石4%、石英15%、铜矿石5%、铁矿石11%;
采用黄长石、白长石、方解石、石英、滑石粉、铜矿石、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铜和牛骨作为底釉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53%、白长石10%、方解石16%、石英10%、滑石粉3%、铜矿石3%、氧化锌3%、氧化锡0.5%、氧化铜0.5%和牛骨1%。
新型唐钧釉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将所述的底釉原料粉碎后,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放入球磨机,原料:球石:水=1:1.5:0.38,开机湿磨18小时,经过湿磨的料浆过250目筛,陈腐48小时后,料浆浓度达到52-55%,备用;
步骤二、用木棍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对步骤一制成的釉料进行搅拌,搅拌时从料浆的中心开始,并逐渐向圆周移动,搅拌时间为半小时,使釉料呈现悬浮状态,搅拌完成后,对经过检选、清灰、上水后的素胎进行浸釉,将素胎整体浸入釉中,根据所需釉料厚度浸釉,浸釉完成后可利用,擦拭多余底釉,晾干备用;
步骤三、将所述的面釉原料粉碎后,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放入球磨机,原料:球石:水=1:1.5:0.38,开机湿磨18小时,经过湿磨的料浆过250目筛,陈腐48小时后,料浆达到52-55%,备用;
步骤四、用木棍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对步骤三制成的釉料进行搅拌,搅拌时从料浆的中心开始,并逐渐向圆周移动,搅拌时间为半小时,搅拌完成后,将步骤二的素胎利用步骤三制得的釉料进行外表面浇釉,浇釉完成后,点、泼、涂、爆等手法修整釉面坯体,备用;
步骤五、将步骤四修整好的坯体放入窑炉,窑炉内通风,使坯体在氧化气氛中烧制,控制窑炉内的烧制温度,使温度在6小时内均匀升至1040℃,减少窑炉的通风量,在1050℃之前使炉内转变为还原气氛,坯体在1040℃-1150℃的条件下保温烧制20小时,在1-3小时内,减小窑内温差,防止温度锐减,升温至1270℃,继续升温至1320℃,保温半小时,停火,冷却至120℃,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完成制作。
实施例3
新型唐钧釉,采用黄长石、白长石、方解石、石英、铜矿石、铁矿石作为面釉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53%、白长石14%、方解石2%、石英14%、铜矿石8%、铁矿石9%;
采用黄长石、白长石、方解石、石英、滑石粉、铜矿石、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铜和牛骨作为底釉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55%、白长石12%、方解石14%、石英9%、滑石粉2%、铜矿石2%、氧化锌4%、氧化锡0.5%、氧化铜0.5%和牛骨1%。
新型唐钧釉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将所述的底釉原料粉碎后,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放入球磨机,原料:球石:水=1:1.5:0.4,开机湿磨20小时,经过湿磨的料浆过200目筛,陈腐48小时后,料浆浓度达到52-55%,备用;
步骤二、用木棍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对步骤一制成的釉料进行搅拌,搅拌时从料浆的中心开始,并逐渐向圆周移动,搅拌时间为半小时,使釉料呈现悬浮状态,搅拌完成后,对经过检选、清灰、上水后的素胎进行浸釉,将素胎整体浸入釉中,根据所需釉料厚度浸釉,浸釉完成后可利用,擦拭多余底釉,晾干备用;
步骤三、将所述的面釉原料粉碎后,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放入球磨机,原料:球石:水=1:1.5:0.4,开机湿磨20小时,经过湿磨的料浆过200目筛,陈腐48小时后,料浆浓度达到52-55%,备用;
步骤四、用木棍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对步骤三制成的釉料进行搅拌,搅拌时从料浆的中心开始,并逐渐向圆周移动,搅拌时间为半小时,搅拌完成后,将步骤二的素胎利用步骤三制得的釉料进行外表面浇釉,浇釉完成后,点、泼、涂、爆等手法修整釉面坯体,备用;
步骤五、将步骤四修整好的坯体放入窑炉,窑炉内通风,使坯体在氧化气氛中烧制,控制窑炉内的烧制温度,使温度在6小时内均匀升至1040℃,减少窑炉的通风量,在1050℃之前使炉内转变为还原气氛,坯体在1040℃-1150℃的条件下保温烧制20小时,在1-3小时内,减小窑内温差,防止温度锐减,升温至1270℃,继续升温至1320℃,保温半小时,停火,冷却至120℃,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完成制作。

新型唐钧釉及其制作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型唐钧釉及其制作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型唐钧釉及其制作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唐钧釉及其制作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唐钧釉及其制作工艺.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6187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07 C N 1 0 4 2 6 1 8 7 8 A (21)申请号 201410465132.1 (22)申请日 2014.09.15 C04B 41/86(2006.01) (71)申请人郏县任氏瓷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467100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安良镇赵 楼村 (72)发明人任继伟 王书强 任皓宇 董文治 (74)专利代理机构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普通合伙) 41120 代理人李真真 (54) 发明名称 新型唐钧釉及其制作工艺 (57) 摘要 新型唐钧釉,采用黄长石、白长石、方解石、石 英、铜矿。

2、石、铁矿石作为面釉原料,采用黄长石、白 长石、方解石、石英、滑石粉、铜矿石、氧化锌、氧化 锡、氧化铜和牛骨作为底釉原料,烧制出的钧瓷釉 色在符石唐钧釉技术的基础上,使釉色自然多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61878 A CN 104261878 A 1/1页 2 1.新型唐钧釉,其特征在于:采用黄长石、白长石、方解石、石英、铜矿石、铁矿石作为 面釉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48-53%、白长石14-17%、方解。

3、石2-4%、石 英14-16%、铜矿石5-8%、铁矿石9-11%; 采用黄长石、白长石、方解石、石英、滑石粉、铜矿石、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铜和牛骨作 为底釉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50-55%、白长石8-12%、方解石14-18%、 石英9-11%、滑石粉2-5%、铜矿石2-4%、氧化锌2-4%、氧化锡0.5%、氧化铜0.5%和牛骨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唐钧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将所述的底釉原料粉碎后,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放入球磨机,加入混合原料总重 量36-40%的水,开机湿磨16-20小时,经过湿磨的料浆过200-300目筛,陈腐48小时后,料 浆达到。

4、52-55%,备用; 步骤二、用木棍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对步骤一制成的釉料进行搅拌,搅拌时 从料浆的中心开始,并逐渐向圆周移动,搅拌时间为半小时,搅拌完成后,对擦拭后的素胎 进行浸釉,浸釉完成后修整坯体,擦拭多余底釉,晾干备用; 步骤三、将所述的面釉原料粉碎后,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放入球磨机,加入混合原料总重 量36-40%的水,开机湿磨16-20小时,经过湿磨的料浆过200-300目筛,陈腐48小时后,料 浆达到52-55%,备用; 步骤四、用木棍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对步骤三制成的釉料进行搅拌,搅拌时 从料浆的中心开始,并逐渐向圆周移动,搅拌时间为半小时,搅拌完成后,将步骤二的素胎 。

5、利用步骤三制得的釉料进行外表面浇釉,浇釉完成后,修整坯体,备用; 步骤五、将步骤四修整好的坯体放入窑炉,窑炉内通风,使坯体在氧化气氛中烧制,控 制窑炉内的烧制温度,使温度在6小时内均匀升至1040,减少窑炉的通风量,在1050之 前使炉内转变为还原气氛,坯体在1040-1150的条件下保温烧制20小时,在1-3小时 内,减小窑内温差,防止温度锐减,升温至1270,继续升温至1320,保温半小时,停火, 冷却至120,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完成制作。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261878 A 1/7页 3 新型唐钧釉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唐钧釉的制作工艺,具体地。

6、说是一种新型唐钧釉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唐钧,在中国陶瓷的历史进程中率先突破了“南青北白”单一釉色体系,开创了窑 变艺术的先河,迎合了唐代对文化艺术有了较高需求的社会要求,对其后钧瓷发展的影响 有着直接的传承和渊源关系,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唐初的唐钧萌 芽,到唐末宋初唐钧的工艺技术已臻成熟,唐钧在经历了为后来的宋钧盛世提供动力和源 泉,并与宋钧齐驱并驾共享繁荣之后,随着宋室南迁,唐钧与宋钧一起趋向萎缩,最终技艺 失传。 0003 2010年,郏县任氏瓷业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进军唐钧领域,在 唐钧的理论、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全国唯一的唐钧。

7、研发基地和唐钧文化的领军 企业。 0004 一、新唐钧釉的特点及所处地位 唐钧釉的外在表现是唐钧艺术的重要标志。目前的新唐钧釉,是在传承唐代唐钧釉的 基础上和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其特点为: (一)拓展唐钧釉的表现天地。唐代钧瓷是以在经典黑色、褐色底釉上泼斑、爆斑为显著 特征的的。它以黑、白、蓝等为主要窑变色调,其表现特征为黑中泛蓝,蓝中隐白,蓝白相间, 这一美学成就与宋钧红紫相间的窑变斑彩十分相似,其工艺技法与宋钧亦是一脉相承。新 唐钧釉充分强调和反映了唐钧的这一有别于宋钧的鲜明印记,以黑色、褐色釉为底釉,用面 釉表现在窑炉温变中呈现黑、白、蓝、黄、红等彩斑的熔融窑变,用面釉在底釉上。

8、的不同铺展 比例表现窑变各异的艺术主题。在新唐钧釉的使用中,在黑色、褐色底釉依然主导渲染,以 衬托面釉泼斑、爆斑“点睛”的同时,黑色、褐色底釉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主导渲染变为边 饰,让面釉在更大的空间里肆意窑变,在变幻无穷的柴烧窑炉里实现升华,捕捉、定格唐钧 固有定义的天人合一。而退为边饰的黑色、褐色底釉,在光彩照人、意趣无限的面釉的辉映 下,尤显唐钧的厚重大度和唐风唐韵,开辟了唐钧艺术的新天地。 0005 (二)推动唐钧釉的百花齐放。提到唐钧,人们无不想到黑色、褐色底釉之上的块块 单色泼斑、爆彩,要么乳白,要么淡蓝,林林总总,均是单色表现,窑变在单色的禁锢中显示 出些许无奈,这也许这就是唐钧。

9、发展过程的痕迹。新唐钧釉的研发初衷就是瞄准和解决了 这个问题。在上述(一)扩展面釉表现空间的基础上,在已经获得的广阔天地里,面釉的窑变 使黑、白、蓝、黄、红等颜色走到一起,联袂上演奇彩缤纷。一件唐钧作品中,在黑色、褐色底 釉的烘托下,五彩渗透,相映生辉,黑中透红,蓝中泛白,白中见黄,黄中润蓝,交互组合,变 化万千,针尖状、流星状、雨点状、兔丝毫等斑点纹路竞相粉墨登场,变幻莫测,气韵天成,尤 其是红色网状纹路的出现,像血脉,似网络,令人浮想联翩,给唐钧带来了新气象。 (三)揭示唐钧釉的崭新内涵。在经典黑色、褐色底釉上泼斑、爆斑,单色斑块呈现窑变 效果,为其后的宋钧窑变开启了先河,这是对唐钧艺术的。

10、基本表述。新唐钧釉突破了单色面 说 明 书CN 104261878 A 2/7页 4 釉窑变的局限,开辟了唐钧窑变艺术呈现鲜活具象和无限意趣的新领域。一件唐钧作品,在 黑色、褐色底釉的烘托下,面釉泼斑自然洒脱,针尖状、流星状、雨点状、兔丝毫等传统纹路 斑点相映交汇,红色网状纹路和珍珠链斑等新生纹路斑点相互渗透,以红色网状纹路为主 要表现要素,生成一幅幅耐人寻味的天然图画,耀眼逼真,栩栩如生。如荷口盘“唐凰涅盘”, 作品以黑色底釉为边饰,在淡蓝色泼斑的烘托下,一只血样的经历了浴火涅盘的火凤凰,冲 破针尖状、兔丝毫纹路和珍珠链斑变幻出的无亘天穹和梧桐燃烟,在天惊地颤裂变中重生, 播撒着人世间的祥和。

11、与幸福,其羽更丰,其音更清。此景犹如经历了千年尘封后的唐钧涅 盘,在重现大唐繁荣盛世的气势磅礴中升华,带着时代的清新开启新的历史征程。 0006 二、唐代唐钧釉的状况及其不足 唐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完善过程。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记载:“青釉上 出现乳光斑现象可以追溯至西周晚期的施釉陶瓷”。唐代由于社会稳定,繁荣昌盛,社会各 阶层对文化艺术有了更高的审美要求,郏县、禹州等地的陶工们经过长时期的实践,在黑釉 瓷上烧制出的黑底蓝斑、黑底白斑发生微量变化(即窑变),异军突起,标新立异。 0007 由于唐钧技艺失传后,未像宋钧在之后的年代里屡有恢复仿制,而是以千年前的 出土成器和遗迹残片示于后世,因。

12、此,唐钧釉的状况描述也就依出土情况止于唐初至唐末 宋初。 0008 唐钧是从隋唐黑釉瓷发展而来,从出土的成器和残片得知,在唐钧形成的早期窑 口,如鲁山段店窑等窑口的唐花釉瓷,在黑色底釉上的泼斑、爆斑,只是追求乳白色、蓝色等 色彩形式的审美进步,面釉的窑变现象不甚明显,人为干预痕迹缺乏主动,只能作为唐钧萌 动渐进的一种形态,而郏县黄道窑已臻丰富而深刻,唐钧面釉窑变的色彩已发展为黑、白、 蓝、黄、红并呈,各种纹路斑点特色明朗,窑变态势明显稳定,意图表现浓厚积极,成为唐钧 成熟发展的代表。 0009 唐代的唐钧作为开创两色釉和窑变艺术先河的承载者,由于历史和科技的局限, 相对现代科技和时代审美要求,。

13、则存有美中不足,主要为:一是黑色占据统治地位,虽精美 大气,却将彩斑局限于点缀;彩斑缀于黑底虽有“点睛”之妙,却限制了窑变的肆意空间和自 然天地。二是窑变彩斑一般限于一件一色,色彩单调,难以呈现五彩缤纷,即便有其它颜色 渗入,应疑似隅然之举,限制了唐钧艺术的扩展与进步。三是彩斑人为涂抹,虽体现大唐的 自由开放和潇洒自如,但缺少艺术创意,有意图不明和随意造作之嫌。四是由于窑变处于萌 芽状态,有些还属无意之作,尽管在成熟期对窑变有了明显追求,但终因表现天地狭小和技 艺落后,根本性的突破不大。同时,由于彩斑空间狭小,不易推动窑变的发展,自然图画和精 美意境难以呈现。五是由于烧成温度低,胎质疏松,吸水。

14、率高,坯体着釉效果不佳,造成釉面 不光滑,欣赏性差,且易于损坏。 0010 以上不足,实为美中不足,这些不足也许就是对唐钧跨时代发展、进化到绚丽天地 的招唤与期盼。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唐钧釉及其制作工艺,烧制出的钧瓷 釉色在符石唐钧釉技术的基础上,使釉色自然多变。 0012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唐钧釉,采用黄长石、白 说 明 书CN 104261878 A 3/7页 5 长石、方解石、石英、铜矿石、铁矿石作为面釉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 48-53%、白长石14-17%、方解石2-4%、石英14-16%、铜矿石。

15、5-8%、铁矿石9-11%; 采用黄长石、白长石、方解石、石英、滑石粉、铜矿石、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铜和牛骨作 为底釉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50-55%、白长石8-12%、方解石14-18%、 石英9-11%、滑石粉2-5%、铜矿石2-4%、氧化锌2-4%、氧化锡0.5%、氧化铜0.5%和牛骨1%。 0013 新型唐钧釉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将所述的底釉原料粉碎后,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放入球磨机,加入混合原料总重 量36-40%的水,开机湿磨16-20小时,经过湿磨的料浆过200-300目筛,陈腐48小时后,料 浆达到52-55%,备用; 步骤二、用木棍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

16、对步骤一制成的釉料进行搅拌,搅拌时 从料浆的中心开始,并逐渐向圆周移动,搅拌时间为半小时,搅拌完成后,对擦拭后的素胎 进行浸釉,浸釉完成后修整坯体,擦拭多余底釉,晾干备用; 步骤三、将所述的面釉原料粉碎后,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放入球磨机,加入混合原料总重 量36-40%的水,开机湿磨16-20小时,经过湿磨的料浆过200-300目筛,陈腐48小时后,料 浆深度达到52-55%,备用; 步骤四、用木棍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对步骤三制成的釉料进行搅拌,搅拌时 从料浆的中心开始,并逐渐向圆周移动,搅拌时间为半小时,搅拌完成后,将步骤二的素胎 利用步骤三制得的釉料进行外表面浇釉,浇釉完成后,修整坯体,。

17、备用; 步骤五、将步骤四修整好的坯体放入窑炉,窑炉内通风,使坯体在氧化气氛中烧制,控 制窑炉内的烧制温度,使温度在6小时内均匀升至1040,减少窑炉的通风量,在1050之 前使炉内转变为还原气氛,坯体在1040-1150的条件下保温烧制20小时,在1-3小时 内,减小窑内温差,防止温度锐减,升温至1270,继续升温至1320,保温半小时,停火, 冷却至120,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完成制作。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经典黑色、褐色釉料为底釉,面釉在柴烧窑炉温度变化的 过程中,与底釉相互融合,表现效果因面釉的厚薄及所处位置的不同,而出现窑变的颜色及 其色调的深浅不一,与此同时,面釉在窑。

18、炉中的熔融流淌,使窑变的色彩过渡明朗,清晰自 然。唐钧以釉层丰厚,釉质莹润,层次感强,釉质较细,呈乳浊状,釉感坚实、强硬,有一种力 感和动感。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烧成曲线图。 0016 图2为表1为新型唐钧釉的原料成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唐钧釉的施釉工艺,是在经过素烧的坯体表面,按坯体的不同形状和不同的艺术 要求,采用相应的施釉方法,使素胎表面附着一层具有合适厚度的釉浆。 0018 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工艺要求,钧瓷施釉的方法一般有浸釉、浇釉、刷釉和点釉。 (一)浸釉:又称蘸釉,把钧瓷素胎整个浸入釉浆中,片刻后取出,多用于产品外部的施 釉。釉层的厚度由钧瓷釉浆的浓度和浸入釉。

19、浆中时间的长短来决定。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底 说 明 书CN 104261878 A 4/7页 6 釉的实施。 0019 (二)浇釉:又称淋釉,一手拿盛满釉的舀子,一手拿素胎,边转动素胎边把釉浇到 素胎上,直至把需上釉的表面浇全为止,多用于产品外部的面釉。 0020 (三)刷釉:又称涂釉,浸或浇过釉的釉坯,釉层若达不到规定的厚度,经过充分干 燥后,可用笔、刷蘸釉在其釉面上再刷釉,直到釉层厚度达到要求为止。该种方法主要用于 底釉。 (四)点、泼、涂、爆。是在底釉之上实施面釉的手法。当底釉干燥后,将面釉用笔、刷等 工具施于底釉之上。施釉的手法主要是点斑、泼斑、涂斑和爆斑,根据设计要求,分别施于既 定的。

20、区域和位置。该法要求手法娴熟,流畅自然,充分理解和表现设计意图,并恰当把握釉 层厚薄,做好熔融流淌预设,为窑变提供前期支持。 0021 唐钧施釉的一般程序是:(1)检选。对经过素烧需施釉的素胎全部进行检查,剔除 有缺陷的素胎;(2)清灰渣。把素胎内外的灰渣用工具清除干净,以防止釉面上出现渣粒, 影响釉面质量;(3)上水。用海绵蘸水抹去素胎上的浮灰,以使上釉后胎釉结合牢固;(4)量 浓度。根据施釉的工艺要求,量出釉的合适浓度;(5)施釉。根据素胎器型的不同和施釉的 工艺要求,分别采用前述的不同方法进行;(6)清足。施釉后把釉坯足底部不需要的釉料清 除干净。 0022 唐钧分素烧和釉烧两次烧制成型。

21、,先行素烧,施釉后再行釉烧。 0023 (一)唐钧素烧工艺。把经过成形后的坯体,不上釉先烧一次,俗称“素烧”,温度在 900-950。经过素烧,坯体内的有机物被氧化,水分逸出,其中的碳酸盐和硫酸盐也被 分解,到釉烧时可避免这些物质的挥发而导致釉面出现棕眼、釉泡等缺陷,同时避免了碳素 的沉积,可使钧釉色泽鲜艳、光亮。素烧后的坯体强度增大,利于施釉、装窑及转运操作,可 减少破损。 素烧后的坯体气孔增加,吸水力增强,提高了吸釉能力,施釉时易于达到所要求的釉 层厚度,并能保证施釉的工艺质量要求。因为钧瓷的釉层一般较厚,不经过素烧的坯体,吸 水力低,经不住厚釉的吸附,泥坯表面湿透后容易产生起泡缺陷,上釉。

22、烧成后还容易出现脱 釉、缺釉等问题。 (二)唐钧釉烧工艺。经过素烧后上釉的釉坯,入窑进行烧成。最高温度一般在 1280-1320。唐钧传承柴烧工艺。烧成时由于温度、气氛的变化以及气候等的影响,使 烧成后的产品具有色彩斑斓、变化万千的窑变效果。 唐钧的釉烧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氧化焰阶段(窑温至1040)。此阶段烧氧化气氛,氧化充足,以升温为主,主要是排 除坯胎中上釉时吸附的水分和釉层中物料所含的水分,同时使釉料中的有机物氧化挥发。 该阶段釉面由于受热而呈未烧结的多孔状态,为下一步还原打下良好的基础。 0024 2、还原焰阶段(1040l150)。氧化期烧到1040开始转火,由氧化气氛转为。

23、 还原气氛。此时应减少进风量,合理控制闸门,使燃料燃烧不充分,窑内的火色呈浑浊状态, 窑中有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气体。该阶段在保证还原气氛的情况下,温度缓慢上升;坯胎开始 烧结瓷化,强度大大提高;釉面开始熔化成玻璃状态,并在坯胎上逐步成为平滑的釉面,但 釉尚未完全成熟;釉的化学组成已发生很大变化,“窑变”已经开始进行和正在形成之中. 3、中性焰阶段(1150l270)。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升温,达到釉成熟的烧成温 说 明 书CN 104261878 A 5/7页 7 度,使釉面光亮。因此以弱还原较宜。同时要管控窑内上下左右各处温度,减小温差,并防 止温度锐减(允许温度微降)。 4、氧化阶段。当窑内温。

24、度达到烧成要求(1280l320)时,均热保温半小时后立 即停火,然后在其自然冷却后打开窑门。 0025 柴烧窑炉是唐钧的烧制载体。根据恢复唐钧柴烧窑炉的实践数据,柴烧窑炉可以 达到唐钧所需的温度(1320),烧制以缓慢升温为宜,柴质以松、柞木为佳,通过对通风环 节的灵活掌握,准确地把握烧制升温曲线,为自然窑变提供广阔空间。 0026 申请文件中所述的浓度均为质量浓度。 0027 实施例1 新型唐钧釉,采用黄长石、白长石、方解石、石英、铜矿石、铁矿石作为面釉原料,各原料 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48%、白长石17%、方解石3%、石英16%、铜矿石6%、铁矿石 10%; 采用黄长石、白长石、。

25、方解石、石英、滑石粉、铜矿石、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铜和牛骨作 为底釉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50%、白长石8%、方解石18%、石英11%、 滑石粉5%、铜矿石4%、氧化锌2%、氧化锡0.5%、氧化铜0.5%和牛骨1%。 0028 新型唐钧釉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将所述的底釉原料粉碎后,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放入球磨机,原料:球石:水=1: 1.5:0.36,开机湿磨16小时,经过湿磨的料浆过300目筛,陈腐48小时后,料浆浓度达到 52%,备用; 步骤二、用木棍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对步骤一制成的釉料进行搅拌,搅拌时 从料浆的中心开始,并逐渐向圆周移动,搅拌时间为半小时,使釉料呈。

26、现悬浮状态,搅拌完 成后,对经过检选、清灰、上水后的素胎进行浸釉,将素胎整体浸入釉中,根据所需釉料厚度 浸釉,浸釉完成后可利用,擦拭多余底釉,晾干备用; 步骤三、将所述的面釉原料粉碎后,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放入球磨机,原料:球石:水 =1:1.5:0.38,开机湿磨16小时,经过湿磨的料浆过300目筛,陈腐48小时后,料浆达到 52-55%,备用; 步骤四、用木棍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对步骤三制成的釉料进行搅拌,搅拌时 从料浆的中心开始,并逐渐向圆周移动,搅拌时间为半小时,搅拌完成后,将步骤二的素胎 利用步骤三制得的釉料进行外表面浇釉,浇釉完成后,点、泼、涂、爆等手法修整釉面坯体, 备用; 步。

27、骤五、将步骤四修整好的坯体放入窑炉,窑炉内通风,使坯体在氧化气氛中烧制,控 制窑炉内的烧制温度,使温度在6小时内均匀升至1040,减少窑炉的通风量,在1050之 前使炉内转变为还原气氛,坯体在1040-1150的条件下保温烧制20小时,在1-3小时 内,减小窑内温差,防止温度锐减,升温至1270,继续升温至1320,保温半小时,停火, 冷却至120,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完成制作。 0029 实施例2 新型唐钧釉,采用黄长石、白长石、方解石、石英、铜矿石、铁矿石作为面釉原料,各原料 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50%、白长石15%、方解石4%、石英15%、铜矿石5%、铁矿石 11%; 说 明。

28、 书CN 104261878 A 6/7页 8 采用黄长石、白长石、方解石、石英、滑石粉、铜矿石、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铜和牛骨作 为底釉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53%、白长石10%、方解石16%、石英10%、 滑石粉3%、铜矿石3%、氧化锌3%、氧化锡0.5%、氧化铜0.5%和牛骨1%。 0030 新型唐钧釉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将所述的底釉原料粉碎后,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放入球磨机,原料:球石:水=1: 1.5:0.38,开机湿磨18小时,经过湿磨的料浆过250目筛,陈腐48小时后,料浆浓度达到 52-55%,备用; 步骤二、用木棍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对步骤一制成的釉料进行。

29、搅拌,搅拌时 从料浆的中心开始,并逐渐向圆周移动,搅拌时间为半小时,使釉料呈现悬浮状态,搅拌完 成后,对经过检选、清灰、上水后的素胎进行浸釉,将素胎整体浸入釉中,根据所需釉料厚度 浸釉,浸釉完成后可利用,擦拭多余底釉,晾干备用; 步骤三、将所述的面釉原料粉碎后,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放入球磨机,原料:球石:水 =1:1.5:0.38,开机湿磨18小时,经过湿磨的料浆过250目筛,陈腐48小时后,料浆达到 52-55%,备用; 步骤四、用木棍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对步骤三制成的釉料进行搅拌,搅拌时 从料浆的中心开始,并逐渐向圆周移动,搅拌时间为半小时,搅拌完成后,将步骤二的素胎 利用步骤三制得的釉。

30、料进行外表面浇釉,浇釉完成后,点、泼、涂、爆等手法修整釉面坯体, 备用; 步骤五、将步骤四修整好的坯体放入窑炉,窑炉内通风,使坯体在氧化气氛中烧制,控 制窑炉内的烧制温度,使温度在6小时内均匀升至1040,减少窑炉的通风量,在1050之 前使炉内转变为还原气氛,坯体在1040-1150的条件下保温烧制20小时,在1-3小时 内,减小窑内温差,防止温度锐减,升温至1270,继续升温至1320,保温半小时,停火, 冷却至120,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完成制作。 0031 实施例3 新型唐钧釉,采用黄长石、白长石、方解石、石英、铜矿石、铁矿石作为面釉原料,各原料 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53%。

31、、白长石14%、方解石2%、石英14%、铜矿石8%、铁矿石 9%; 采用黄长石、白长石、方解石、石英、滑石粉、铜矿石、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铜和牛骨作 为底釉原料,各原料加入量的重量百分比为:黄长石55%、白长石12%、方解石14%、石英9%、 滑石粉2%、铜矿石2%、氧化锌4%、氧化锡0.5%、氧化铜0.5%和牛骨1%。 0032 新型唐钧釉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将所述的底釉原料粉碎后,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放入球磨机,原料:球石:水=1: 1.5:0.4,开机湿磨20小时,经过湿磨的料浆过200目筛,陈腐48小时后,料浆浓度达到 52-55%,备用; 步骤二、用木棍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对步骤。

32、一制成的釉料进行搅拌,搅拌时 从料浆的中心开始,并逐渐向圆周移动,搅拌时间为半小时,使釉料呈现悬浮状态,搅拌完 成后,对经过检选、清灰、上水后的素胎进行浸釉,将素胎整体浸入釉中,根据所需釉料厚度 浸釉,浸釉完成后可利用,擦拭多余底釉,晾干备用; 步骤三、将所述的面釉原料粉碎后,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放入球磨机,原料:球石:水=1: 说 明 书CN 104261878 A 7/7页 9 1.5:0.4,开机湿磨20小时,经过湿磨的料浆过200目筛,陈腐48小时后,料浆浓度达到 52-55%,备用; 步骤四、用木棍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对步骤三制成的釉料进行搅拌,搅拌时 从料浆的中心开始,并逐渐向圆。

33、周移动,搅拌时间为半小时,搅拌完成后,将步骤二的素胎 利用步骤三制得的釉料进行外表面浇釉,浇釉完成后,点、泼、涂、爆等手法修整釉面坯体, 备用; 步骤五、将步骤四修整好的坯体放入窑炉,窑炉内通风,使坯体在氧化气氛中烧制,控 制窑炉内的烧制温度,使温度在6小时内均匀升至1040,减少窑炉的通风量,在1050之 前使炉内转变为还原气氛,坯体在1040-1150的条件下保温烧制20小时,在1-3小时 内,减小窑内温差,防止温度锐减,升温至1270,继续升温至1320,保温半小时,停火, 冷却至120,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完成制作。 说 明 书CN 104261878 A 1/2页 10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261878 A 10 2/2页 1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261878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泥;混凝土;人造石;陶瓷;耐火材料〔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