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部件配合结构以及客厢天线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36266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95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88475.2

申请日:

2008.12.16

公开号:

CN101463680A

公开日:

2009.06.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5B49/00; B60R25/00

主分类号:

E05B49/00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发明人:

川岛正树; 长谷川伸治; 牧野仪孝

地址:

日本国爱知县丹羽郡大口町丰田三丁目260番地

优先权:

2007.12.19 JP 2007-327738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恩田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洪 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树脂部件配合结构包括空心的矩形管状的第一树脂部件,第一树脂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内壁面。空心或实心的矩形管状的第二树脂部件,第二树脂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树脂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内壁面配合的至少一个外壁面。所述第一树脂部件的内壁面和所述第二树脂部件的外壁面彼此形成接触并界定出至少一组配合表面。第二树脂部件具有小于第一树脂部件的吸湿膨胀系数。所述至少一组配合表面包括多个在周向彼此隔开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所述周向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树脂部件的纵向相交。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树脂部件配合结构包括:
第一树脂部件(10),所述第一树脂部件具有空心的矩形管状,并包括至少一个内壁面;
第二树脂部件(20),所述第二树脂部件具有空心或实心的矩形管状,并包括与所述第一树脂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内壁面配合的至少一个外壁面,其中:
所述第一树脂部件(10)的所述至少一个内壁面和所述第二树脂部件(20)的所述至少一个外壁面彼此形成接触并界定出至少一组配合表面;
所述第二树脂部件(20)具有小于第一树脂部件(10)的吸湿膨胀系数;并且
所述至少一组配合表面包括多个在周向彼此隔开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12、22;13、14、24、25;52e、52i、74、77、78),所述周向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树脂部件的纵向相交。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部件配合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组配合表面包括两组彼此垂直相交的配合表面(75、76、52g、52h),并且所述多个凹槽—凸起卡合结构设置在所述两组配合表面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部件配合结构,其中所述多个凹槽—凸起卡合结构包括:
两个在所述周向隔开的、并且形成在所述第一树脂部件的其中一个内壁面上的通孔(12;74);以及
两个形成在所述第二树脂部件的其中一个外壁面上的凸起(22;52e)以分别与所述两个通孔卡合。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树脂部件配合结构,还包括:
从所述两个通孔的内表面或从所述两个凸起的外表面以周向突出的凸肋(23、25、52f、52k、81、83)。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部件配合结构,其中所述多个凹槽—凸起卡合结构包括:
两个形成在所述第一树脂部件的其中一个内壁面上的凹槽(14),从而在所述两个凹槽之间形成矩形凸起(13);并且
两个形成在所述第二树脂部件的其中一个外壁面上的凸起(24),从而分别与所述第一树脂部件的所述两个凹槽(14)卡合,并且将所述第一树脂部件的所述矩形凸起(13)保持在其间。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脂部件配合结构,还包括:
从所述两个凹槽的内表面或从所述两个凸起的外表面以周向突出的凸肋(23)。

7.
  一种车辆电子钥匙系统的客厢天线装置,所述客厢天线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部件配合结构;
作为所述第一树脂部件形成的盒体(70);
作为所述第二树脂部件形成的线筒(50),所述线筒(50)包括矩形管部(54),其中所述线筒(50)插入所述盒体的开口,从而所述盒体的四个内壁面分别与所述线筒的四个外壁面形成接触,以构成四组配合表面;以及
铁心(60),所述铁心(60)用作天线并且插入所述线筒的所述矩形管部中;
其中所述多个凹槽—凸起卡合结构包括多个形成在所述盒体和线筒的所述四组配合表面中第一组配合表面上的第一凹槽—凸起卡合结构,和多个形成在所述四组配合表面中与所述第一组配合表面垂直相交的第二组配合表面上的第二凹槽—凸起卡合结构;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凹槽—凸起卡合结构包括:
两个周向隔开的、并且形成在所述盒体的其中一个内壁面上的通孔;以及
两个形成在所述线筒的其中一个外壁面上的凸起以分别与所述两个通孔卡合;
所述多个第二凹槽—凸起卡合结构包括:
两个形成在所述盒体的其中一个内壁面上的凹槽,从而在所述凹槽之间形成矩形凸起;以及
两个形成在所述线筒的其中一个外壁面上的凸起,从而分别与所述盒体的所述两个凹槽卡合;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凹槽—凸起卡合结构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开口中,并且所述多个第二凹槽—凸起卡合结构靠近所述盒体纵向的中部设置。

说明书

树脂部件配合结构以及客厢天线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以2007年12月19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2007-327738为基础,并要求其优先权的权益,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两个吸湿膨胀系数不同的树脂部件配合在一起的树脂部件配合结构,以及包含该树脂部件配合结构的客厢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已有的一种电子钥匙系统包括由司机携带的便携式装置(电子钥匙)。当携带该便携式钥匙的司机靠近车门时,车门被自动解锁。然后,当司机进入客厢时,电子钥匙系统使得发动机能够启动。现将结合参考图10来讨论这一类型电子钥匙的操作。
图10显示了连接到客厢外部发射器100和客厢内部接收器120的控制器300。控制器300控制车门的锁闭和解锁以及使得发动机能够启动。便携式装置200执行与客厢外部发射器100和客厢内部接收器120的无线通信。客厢外部发射器100分别设置在每个车门的把手内。各个客厢外部发射器100将请求信号发射到形成于所对应车门附近的车辆外部通信区域A1。当司机携带的便携式装置200进入车辆外部通信区域A1时,便携式装置200接收到来自所相应客厢外部发射器100的请求信号。便携式装置200发射响应信号以响应该请求信号。当从便携式装置200发射的响应信号被客厢内部接收器120接收到时,客厢内部接收器120向控制器300提供该响应信号的信号标志收条。
客厢内部发射器110设置在客厢内,将请求信号发射到车辆内部通信区域A2。当司机携带的便携式装置200进入车辆内部通信区域A2时,便携式装置200发射响应信号,以响应来自客厢内部发射器110的请求信号。当该响应信号被客厢内部接收器120接收到时,客厢内部接收器120向控制器300提供该响应信号的信号标志收条。
控制器300根据该响应信号的信号标志收条是否由客厢内部接收器120提供,来判断司机(便携式装置200)是位于车辆外部通信区域A1或车辆内部通信区域A2。例如,当判断司机处于车辆外部通信区域A1时,控制器300将车门解锁。并且,例如,当判断司机处于车辆内部通信区域A2时,控制器300使得发动机能够启动。
客厢内部发射器110包括发射请求信号的客厢天线装置。图11(a)和11(b)显示了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6-180436中所描述的一种客厢天线装置。
该客厢天线装置包括线筒400,线筒包括电路单元401,和设置在该线筒400中起天线作用的铁心410。该线筒400包括与设置在车辆内的连接器插座430相连的连接器插头402。线筒400的电路单元401和铁心410嵌设并包覆在模塑树脂块420(如双点划线所示)中。该模塑树脂块420防止电路单元401和铁心410受潮。
发明内容
图12显示了另一个采用树脂盒体500来保护线筒510的客厢天线装置。铁心520与线筒510一体形成。线筒510插入盒体500的开口501中。盒体500内壁面上形成有凸起(未显示)。当线筒510插入到盒体500中,线筒510的外壁面挤压盒体500内壁面的凸起并使之变形。这防止了线筒510在盒体500内变得不紧密。
用作外部件的盒体500与用作内部件的线筒510通常需要具备有不同的特性。因此,盒体500和线筒510可以根据所需要的特性由不同的树脂材料制成。制成盒体500的树脂材料需要承受外部冲击和破坏。制成线筒510的树脂材料需要承受插入盒体500及从盒体500取出过程中的破坏。制成盒体500的树脂材料,例如,可以是聚酰胺树脂(PA树脂)。制成线筒510的树脂材料,例如,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该树脂材料具有很高的最大抗张强度。当采用不同特性的树脂材料制成盒体500和线筒510时,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了以下问题。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湿热环境下对客厢天线装置进行了操作测试,以评估诸如温度和湿度之类的环境因素。在测试过程中,由于盒体与线筒的配合不紧密,在上述结构中产生了异常的噪音。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研究了这种配合不紧密的主要原因。在潮湿环境下,盒体与线筒之间的吸湿性差异导致盒体的尺寸变化比线筒更大。由于线筒与盒体之间尺寸变化上的差异,盒体与线筒之间产生间隙。这使得配合不紧密。如果盒体与线筒是以同一种树脂材料制成,可以防止不紧密的配合。但是,盒体与线筒将无法获得所需的特性。
所涉及的这种不紧密的问题不限于用在电子钥匙系统中的客厢天线装置,而是可以发生在具有小吸湿膨胀系数的树脂部件配合在具有大吸湿膨胀系数的树脂部件中的任何树脂部件配合结构中。
本发明在防止由配合不紧密而导致的异常噪音产生的同时获得盒体与线筒所需的特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树脂部件配合结构,其具有第一树脂部件,所述第一树脂部件具有空心的矩形管状,并包括至少一个内壁面。第二树脂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树脂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内壁面配合的至少一个外壁面,并具有空心或实心的矩形管状。所述第一树脂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内壁面和所述第二树脂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外壁面彼此形成接触并界定出至少一组配合表面。所述第二树脂部件具有小于第一树脂部件的吸湿膨胀系数。所述至少一组配合表面包括多个在周向彼此隔开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所述周向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树脂部件的纵向相交。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种车辆电子钥匙系统的客厢天线装置。所述客厢天线装置包括上述方面的树脂部件配合结构。作为第一树脂部件形成的盒体。作为第二树脂部件形成的线筒,所述线筒包括矩形管部。所述线筒插入所述盒体的开口,从而所述盒体的四个内壁面分别与所述线筒的四个外壁面形成接触,以构成四组配合表面。铁心插入所述线筒的矩形管部中以用作天线。多个凹槽—凸起卡合结构包括多个形成在盒体与线筒的所述四组配合表面中第一组配合表面上的第一凹槽—凸起卡合结构,和多个形成在所述四组配合表面中与第一组配合表面垂直相交的第二组配合表面上的第二凹槽—凸起卡合结构。所述多个第一凹槽—凸起卡合结构包括两个周向隔开的、并且形成在所述盒体的其中一个内壁面上的通孔;以及两个形成在所述线筒的其中一个外壁面上的凸起以分别与所述两个通孔卡合。所述多个第二凹槽—凸起卡合结构包括两个形成在所述盒体的其中一个内壁面上的凹槽,从而在所述凹槽之间形成矩形凸起;以及两个形成在所述线筒的其中一个外壁面上的凸起,从而分别与所述盒体的两个凹槽卡合。所述多个第一凹槽—凸起卡合结构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开口中。所述多个第二凹槽—凸起卡合结构靠近盒体纵向的中部设置。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从以下通过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举例并结合附图的说明而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目前为较佳的实施例以及附图,可以最佳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a)和1(b)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树脂部件配合结构的剖视图;
图2(a)—2(c)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树脂部件配合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客厢天线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显示图3的客厢天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显示图3的客厢天线装置的主视图;
图6为沿图3中6—6线的客厢天线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沿图3中7—7线的客厢天线装置的剖视图;
图8为沿图3中6—6线的客厢天线装置修改例的剖视图;
图9为沿图3中6—6线的客厢天线装置修改例的剖视图;
图10为显示现有电子钥匙系统的平面图;
图11(a)和11(b)为用在图10的电子钥匙系统中的客厢天线装置;以及
图12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客厢天线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考图1(a)和1(b)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树脂部件配合结构。
图1(a)和1(b)各显示了包括第一树脂部件10(外部件)和第二树脂部件20(内部件)的客厢天线装置。第二树脂部件20的吸湿膨胀系数小于第一树脂部件10的吸湿膨胀系数。第一树脂部件10可具有空心的管状,诸如空心的矩形管状。第二树脂部件20可具有空心或实心的管状,诸如空心或实心的矩形管状。第二树脂部件20插入第一树脂部件10。第一树脂部件10的至少一个内壁面与第二树脂部件20的至少一个外壁面相配合。在图1的例子中,第一树脂部件10的四个内壁面分别与第二树脂部件20的四个外壁面相配合。
通过多个(至少两个)如下所述形成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来防止树脂部件10之间的配合不紧密。
(A1)在第一树脂部件10的至少一个壁面上形成多个凹槽(例如,两个通孔)12。
(A2)分别与第一树脂部件10的通孔12卡合的多个凸起(例如,两个向外的凸起)22从第二树脂部件20的至少一个外壁面上突起。
该第一树脂部件10的内壁面和该第二树脂部件20的外壁面是至少一组配合表面的一个例子。
以这种方式形成多个凹槽—凸起卡合结构,因此具有大吸湿系数的第一树脂部件10的部分被保持在具有小吸湿系数的第二树脂部件20的凸起22之间。
图1(a)示出处在还未吸收湿气的初始状态的客厢天线装置。图1(b)示出处在已吸收湿气状态的客厢天线装置。当湿度增加并且第一和第二树脂部件吸收湿气时,第一和第二树脂部件从图1(a)的状态膨胀。例如第一树脂部件10的通孔12之间的部分12a膨胀,使得通孔12之间的距离增加。第二树脂部件20也膨胀,使得凸起22之间的距离增加。第一树脂部件10的膨胀大于第二树脂部件20的膨胀。然而,由于吸湿系数的差异,第一树脂部件10的通孔12之间部分12a的膨胀受到第二树脂部件20凸起22的阻碍。这防止了第一和第二树脂部件10和20之间的配合不紧密,并将该配合保持在适当的状态。
如图1(a)和1(b),在各凸起22的朝向另一个凸起22的表面上形成有凸肋23。该凸肋23允许向第一和第二树脂部件10和20提供更宽的尺寸公差。换句话说,凸肋23增加了树脂部件配合结构的设计自由度。
现将参考图2(a)和2(b)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树脂部件配合结构,该说明集中在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
第二树脂部件20具有小于第一树脂部件10的吸湿膨胀系数。第一树脂部件10可具有空心管状,诸如空心矩形管状。第二树脂部件20可具有空心或实心管状,诸如空心或实心矩形管状。该第二树脂部件20插入到第一树脂部件10中。第一树脂部件10的至少一个内壁面与第二树脂部件20的至少一个外壁面配合。
通过如下所述形成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以防止第一树脂部件10和第二树脂部件20之间配合不紧密。
(B1)第一树脂部件10的内壁面(配合表面)上形成两个凹槽14。凸起(向内凸起)13从第一树脂部件10的内表面向内突起并且延伸在两凹槽14之间。向内凸起13可以是矩形的凸起。
(B2)两凸起(向外凸起)24从第二树脂部件20的外壁面(配合表面)突起,并且分别与第一树脂部件10的两凹槽14卡合。该两凸起24形成为将第一树脂部件10的矩形凸起13保持在两者之间。
该第一树脂部件10的内壁面和第二树脂部件20的外壁面为至少一组配合表面的一个例子。
形成多个凹槽—凸起卡合结构,从而将形成在具有大吸湿膨胀系数的第一树脂部件10上的凸起13与形成在具有小吸湿膨胀系数的第二树脂部件20上的凸起24保持在一起。
图2(a)显示处在还未吸收湿气的初始状态的客厢天线装置。图2(b)显示处在已吸收湿气状态的客厢天线装置。当湿度增加并且第一和第二树脂部件吸收湿气时,第一和第二树脂部件从图2(a)的状态膨胀。例如第一树脂部件10的凹槽14之间的凸起13膨胀,使得凹槽14之间的距离增加。第二树脂部件20也膨胀,使得凸起24之间的距离增加。然而,第一树脂部件10的膨胀大于第二树脂部件20的膨胀。因此,第一树脂部件10的凸起13的膨胀受到第二树脂部件20的凸起24的阻碍。这防止了第一树脂部件10和第二树脂部件20之间的配合不紧密。
当膨胀后的第一树脂部件10和第二树脂部件20变干,第一树脂部件10和第二树脂部件20接触。第一树脂部件10的收缩大于第二树脂部件20的收缩。因此,第一和第二树脂部件10和20恢复到图2(a)所示的初始状态,或者如图2(c)所示,第一树脂部件10的收缩受到第二树脂部件20的阻碍。这将配合保持于适当状态。
如图2(a)至2(c)所示,凸肋15可形成在第一树脂部件10中凹槽14之一的面向相应凸起24的侧面上,并且凸肋25可形成在第二树脂部件20中凸起24之一的面向凸起13的侧面上。凸肋15和25允许向第一树脂部件10和第二树脂部件20提供更宽的尺寸公差,并增加了树脂部件配合结构的设计自由度。
现将参考图3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客厢天线装置。在该客厢天线装置中,铁心60与线筒50一体形成。线筒50插入盒体70的开口71中。线筒50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制成。盒体70由聚酰胺树脂(PA树脂)制成。线筒50的吸湿膨胀系数小于盒体70的吸湿膨胀系数。换句话说,盒体70的吸湿膨胀系数大于线筒50的吸湿膨胀系数。
线筒50包括连接器插头51,该插头连接到设置在车辆中的连接器插座。连接器插头51是从线筒50的连接器插头表面52a向外延伸的多边形壳体。该连接器插头51具有开放的末端。连接器端子51a从连接器插头51的连接器插头表面52a延伸出来。当连接器插头51与车辆连接器插座连接时,连接器端子51a将客厢天线装置电连接到控制车门锁闭和解锁以及发动机启动的控制器(未示出)。
线筒50包括矩形实心的第一配合部52。第一配合部52的外壁面与盒体70的内壁面配合。连接器插头表面52a构成第一配合部52的部分。参考图4,第一配合部52包括两个在相对方向上向外突出的凸起52c。这两个凸起52c分别与延伸穿过盒体70的两个通孔72卡合,以防止线筒50和盒体70在纵向上的相对位移。如图4所示,凸缘52b沿第一配合部的不包括上壁的外壁面延伸。该凸缘52b与盒体70的开放端形成接触,从而封闭开口71(参看图3)。电路单元53形成在线筒50上与连接器插头表面52a相对。
电路单元53通过电线与连接器插头51的连接器端子51a电连接。激励铁心60的线圈58通过端子53a连接到电路单元53。当控制器向客厢天线装置提供发射请求信号的指令时,该指令通过连接器端子51a提供到电路单元53。电路单元53然后通过端子53a将励磁电流提供给线圈58,以激励铁心60。以此方式,客厢天线装置在客厢内发射请求信号。
矩形管部54从电流单元53纵向延伸。该矩形管部54包括用于接收铁心60的通孔54a。矩形管部54包括卷绕线圈58的线圈绕行部57。第二和第三配合部55和56界定在线圈绕行部57的纵向相对侧上,并且与盒体70的内壁面配合。第二配合部55靠近电路单元53,而第三配合部56远离电路单元53。铁心60为矩形并且由铁素体等的磁体制成。当线圈58受到激励时铁心60发射请求信号。
第三实施例的客厢天线装置具有如图1和图2所示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以使盒体70和线筒50彼此配合。具体地,盒体70对应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树脂部件10,并且线筒50对应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树脂部件20。图1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设置在由盒体70和线筒50的上配合表面所界定的第一配合表面上。图2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设置在与盒体70和线筒50的第一配合表面相垂直的第二配合表面上。参看图5—7,现将详细说明第三实施例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
图5显示从连接器插头51处观察的客厢天线装置的前部结构。第三实施例中客厢天线装置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的形成如下所述。
(a1)盒体70中,在作为配合表面的内壁面73上形成在周向上彼此隔开的多个凹槽(例如两个通孔)74。
(a2)线筒50的第一配合部52中,在作为配合表面的外壁面52d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分别与盒体70的通孔74卡合的多个凸起(例如两个向外凸起)52e。
盒体70的内壁面73和线筒50的外壁面是至少一组配合表面的一个例子。
盒体70的两个通孔74对应于图1所示的第一树脂部件10的两个通孔12。线筒50的两个凸起52e对应于图1所示的第二树脂部件20的两个凸起22。该通孔74和凸起52e在x方向上彼此隔开。该x方向是与线筒50和盒体70的纵向相交的周向的一个例子。由于如图1所阐示的防止配合不紧密的效果,防止了图5所示的x方向上的盒体70和线筒50之间的配合不紧密。
线筒50的各凸起52e包括沿x轴朝通孔74之间的盒体70的部分74a延伸的凸肋52f。凸肋52f允许向盒体70和线筒50的第一配合部52提供更宽的尺寸公差。当线筒50与盒体70配合时,该凸肋52f可受到挤压和变形。
现将参考图6说明设置在第三实施例的客厢天线装置上的图2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图6为沿图3中线6-6的客厢天线装置的剖视图。
如图6所示,第三实施例中客厢天线装置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的形成如下所述。
(b1)盒体70的各相对内壁面75和76(配合表面)上形成有两个凹槽78和79。这两个凹槽78和79之间形成有矩形凸起77。矩形凸起77位于各内壁面75和76上,并处于y方向中部之上的位置。
(b2)线筒50的各相对外壁面52g和52h(配合表面)上形成有两个凸起52i和52j。各外壁面52g和52h上的这两个凸起52i和52j分别与盒体70相应的两个凹槽78和79卡合。盒体70的矩形凸起77保持在两凸起52i和52j之间。
盒体70的内壁面75和76以及线筒50的外壁面52g和52h是至少一组配合表面的一个例子。
盒体70和线筒50的第二配合部55通过形成在相对配合表面上的多个凹槽—凸起卡合结构配合在一起。盒体70的凹槽78和79对应于图2所示第一树脂部件10的凹槽14,以及线筒50的凸起52i和52j对应于第二树脂部件20的凸起24。凹槽78和79和凸起52i和52j在y方向隔开。该y方向是在内壁面75和76和外壁面52g和52h上、与线筒50和盒体70的纵向相交的周向的一个例子。由于如图2所阐示的防止配合不紧密的效果,防止了图6所示的y方向上的盒体70和线筒50之间的配合不紧密。
在线筒50的凸起52i和52j之中,处于比凸起52j更高位置的各凸起52i可包括在y方向朝相应凸起77突出的凸肋52k。凸肋52k允许向盒体70和线筒50的第二配合部55提供更宽的尺寸公差。并且,当线筒50配合到盒体70中时,该凸肋52k可受到挤压和变形。
除了图1和2中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第三实施例的客厢天线装置具有形成在第三配合部56中的卡合结构。
图7为沿图3中线7-7的客厢天线装置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盒体70的内底壁包括阶梯部80。阶梯部80各包括在y方向朝线筒50的第三配合部56突出的凸肋81。当将线筒50配合(插入)到盒体70中时,凸肋81可受到挤压和变形。至少在线筒50的配合过程中,该凸肋81也防止盒体70和线筒50之间配合不紧密。凸肋81主要允许向盒体70和第三配合部56提供更宽的尺寸公差。
如上所述,第三实施例的客厢天线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第三实施例的客厢天线装置在盒体70和线筒50的第一配合部52中采用图1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这防止了盒体70与至少处在盒体70开口71内的线筒50之间配合不紧密。
(2)第三实施例的客厢天线装置在盒体70和线筒50的第二配合部55中采用图2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这防止了靠近盒体70纵向中部的配合不紧密。
(3)第三实施例的客厢天线装置在盒体70和线筒50的第一配合表面(线筒50配合表面的上部)中采用图1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而且,第三实施例的客厢天线装置在各第二配合表面(与第一配合表面垂直的表面)中采用图2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因此,在两个方向上,即x方向和y方向,防止了盒体70和线筒50之间由不同吸湿膨胀系数引起的配合不紧密。
(4)采用图1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客厢天线装置中,凸肋52f在x方向从线筒50的第一配合部52的凸起52e朝盒体70的通孔74之间的部分74a突出。而且,采用图2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客厢天线装置中,凸起52i与凸起52j一起形成线筒50的第二配合部55,凸肋52k在第二配合部55的y方向从凸起52i朝凸起77突出。另外,凸肋81从盒体70朝线筒50的第三配合部56突出。因此,除了允许向盒体70和线筒50的第一和第二配合部52和55提供更宽的尺寸公差,还允许向盒体70和线筒50的第三配合部56提供更宽的尺寸公差。因为对于盒体70和线筒50的不同配合部的尺寸公差可以放宽,天线装置的设计自由度得以提高。
第三实施例可以作如下修改。
第三实施例中,盒体70包括凸肋81,线筒50的第一配合部52包括凸肋52f,并且线筒50的第二配合部55包括凸肋52k。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种方式。例如,如图8所示,凸肋83可在y方向从盒体70底壁上形成的阶梯部82向线筒50的第二配合部55突出。如果盒体70和线筒50之间的尺寸公差能够放宽,这些凸肋52f、52k和81可以部分或全部去除。
在第三实施例中,盒体70的凸起77形成在y方向的内壁面75和76的中部略靠上的内壁面75和76上。如图9所示,凸起77可以形成在y方向的内壁面75和76的中部。通过在这个位置形成凸起77,凹槽78和79相对于y方向对称形成在凸起77的相对侧上。以此方式,线筒50的凸起52i和52j对称形成在凸起77的相对侧上。即,包括凹槽78和79以及凸起52i和52j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对称形成在凸起77的相对侧上。在此情况下,盒体70和线筒50吸湿膨胀过程中在周向是均匀膨胀的。因此,盒体70和线筒50中没有聚集不均匀的压力。
可以有两个或更多的图1及图2所示的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
第三实施例中,图1和图2所示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设置在盒体70与线筒50的第一及第二配合表面上。图1和图2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可以设置在任何位置。例子如下所述。
(a)第一配合表面可采用图2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并且第二配合表面可采用图1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
(b)第一和第二配合表面可各采用图1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
(c)第一和第二配合表面可各采用图2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
(d)图1或图2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可仅被第一配合表面采用,而第二配合表面可以没有任何凹槽—凸起卡合结构。
(e)图1或图2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可仅被第二配合表面采用,而第一配合表面可以没有任何凹槽—凸起卡合结构。
(f)可在由盒体70和线筒50的配合表面下部界定的第三配合表面上采用图1或图2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
在第三实施例的客厢天线装置中,盒体70由PA树脂制成,并且线筒50由PBT树脂制成。然而,该盒体70和线筒50的材料不限于PA树脂和PBT树脂。当第一树脂部件10或盒体70的吸湿膨胀系数表示为α,并且第二树脂部件20或线筒50的吸湿膨胀系数表示为β,只要膨胀系数满足“α>β”,本发明就可以适用。
本发明的配合结构运用在车辆无线装置(诸如电子钥匙系统)的客厢天线装置中,但可应用到并非客厢天线装置的任何类型的天线装置中。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许多其他特定形式来实现。因此,所举出的例子和实施例将认为是阐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文中给出的细节,而可在后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和等同物作修改。

树脂部件配合结构以及客厢天线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树脂部件配合结构以及客厢天线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树脂部件配合结构以及客厢天线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树脂部件配合结构以及客厢天线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脂部件配合结构以及客厢天线装置.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树脂部件配合结构包括空心的矩形管状的第一树脂部件,第一树脂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内壁面。空心或实心的矩形管状的第二树脂部件,第二树脂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树脂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内壁面配合的至少一个外壁面。所述第一树脂部件的内壁面和所述第二树脂部件的外壁面彼此形成接触并界定出至少一组配合表面。第二树脂部件具有小于第一树脂部件的吸湿膨胀系数。所述至少一组配合表面包括多个在周向彼此隔开的凹槽-凸起卡合结构,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