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434595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8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246238.7

申请日:

2008.12.31

公开号:

CN101451389A

公开日:

2009.06.1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L 31/058公开日:20090610|||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4D13/18; E04D1/12; H01L31/042

主分类号:

E04D13/18

申请人:

芜湖贝斯特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刘明昌

发明人:

刘明昌

地址:

241001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绿色食品工业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余成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面装有太阳能电池、中间嵌入矩形金属或其它无污染材料制成的流道、背面有聚氨酯等材料绝热框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此瓦片上面有单晶硅或多晶硅等太阳能电池,中间流道是用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矩形管,并且中间背面打孔装上水咀,用PPR管与相邻的流道连接。矩形管流道的口端用硅胶加不易老化的塑料作骨架的塞子堵住,以防漏水。矩形流道的二边离端部不超过30mm处各打一个孔装上水咀。用快速接头与上下瓦片连接,形成水流通道。上部太阳能电池的背面正负极分别各引出二条线。进入通道上下各端部并配有上下公母插座,公母插座分别用铜芯镀银材料,以抗老化形成上下瓦片的电路流通。这样,从而达到整体瓦片的形成。

权利要求书

1、  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其特征在于:具有太阳能发电组件,太阳能发电组件具有正、负极接线,太阳能发电组件背面安装有水流道,水流道下方安装有金属底框,金属底框与水流道之间填充有聚氨酯;上述部件构成的整体侧边安装有边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组件由多个太阳能电池拼接而成;太阳能电池正、负极相互串联或并联构成供电单元。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组件两端引出的正极和负极接线分别连接到安装于边框上的正极插头和负极插座。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流道为并列放置且粘接于太阳能发电组件背面的多个由金属或其他无污染材料制成的矩形管道,其两端可以使用塑料加硅胶制成的塞子塞紧或直接制成封闭端面;每个水流道中部打孔装上水咀,水咀间通过管道相连接,每个水流道两端靠近端部处装有公、母快速接头,所述公、母快速接头伸出瓦片表面且与相邻瓦片的公、母快速接头配合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底框侧边为镀铝锌板冲压而成,底面为金属板焊接于镀铝锌板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组件、水流道、金属底框间使用黏合剂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瓦片两侧边分别具有凹槽、凸槽,与相邻瓦片两侧边的凹槽、凸槽结构配合连接。

说明书

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发电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太阳能电池为多晶硅或单晶硅电池。在太阳辐照度1000w/m2;光谱AM1.5电池,温度25℃的标准状况下,这种硅电池的转换效率分别为13—15%、16—19%,硅电池在阳光环境温度下工作发电,同时会产生很高的温度,只要发电就会产生温度(多方实验表明),电池的工作温度每升高1℃,开路电压约下降2.0mV-2.2mV,而峰值功率损失率约为0.35%~0.45%。太阳能电池短路电流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太阳能电池组件峰值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直接影响到效率)。由此可见,温度会影响电池转换效率,同时也加快电池板的衰减速度。所以设想提供一种新设计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能通过中部水流道,把热量随水带走,有利于提高光电池的效率,降低衰减速度,延长电池板的使用寿命,保温层能降低热损耗。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综合利用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该系统在工作时既可以产生电能,同时也产生大量的热能,而此时太阳能电池工作结温可以达到100℃,由于电池板的背面有水流道,通过水密度的变化循环流动便带走了很多热量,使之变成可以利用的热水,同时不断补充冷水。此瓦片背面有聚氨酯发泡保温层,从而降低热损耗并且通过循环泵,将热水循环贮进热水箱。独立用时,就是一台光电光热一体机。小面积使用时不必使用循环泵。该系统的整体利用率可达70%—90%。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其特征在于:具有太阳能发电组件,太阳能发电组件具有正、负极接线,太阳能发电组件背面安装有水流道,水流道下方安装有金属底框,金属底框与水流道之间填充有聚氨酯;上述部件构成的整体侧边安装有边框。
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组件由多个太阳能电池拼接而成;太阳能电池正、负极相互串联或并联构成供电单元。
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组件两端引出的正极和负极接线分别连接到安装于边框上的正极插头和负极插座。
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流道为并列放置且粘接于太阳能发电组件背面的多个由金属或其他无污染材料制成的矩形管道,其两端可以使用塑料加硅胶制成的塞子塞紧或直接制成封闭端面;每个水流道中部打孔装上水咀,水咀间通过管道相连接,每个水流道两端靠近端部处装有公、母快速接头,所述公、母快速接头伸出瓦片表面且与相邻瓦片的公、母快速接头配合连接。
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底框侧边为镀铝锌板冲压而成,底面为金属板焊接于镀铝锌板上。
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组件、水流道、金属底框间使用黏合剂连接。
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瓦片两侧边分别具有凹槽、凸槽,与相邻瓦片两侧边的凹槽、凸槽结构配合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
在房屋建筑上采用本发明,既起到遮风避雨,又能起到冬暖夏凉、能供电、供水等作用;随着太阳能硅电板的加工工艺的改进以及技术的提高,本发明成本价将大幅度的下降,便于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
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其特征在于:具有太阳能发电组件1,太阳能发电组件1具有正、负极接线,太阳能发电组件1背面安装有水流道2,水流道2下方安装有金属底框3,金属底框3与水流道2之间填充有聚氨酯4;上述部件构成的整体侧边安装有边框5。
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组件1由多个太阳能电池拼接而成;太阳能电池正、负极相互串联或并联构成供电单元。
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组件两端引出的正极和负极接线分别连接到安装于边框上的正极插头6和负极插座7。
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流道2为并列放置且粘接于太阳能发电组件背面的多个由金属或其他无污染材料制成的矩形管道,其两端可以使用塑料加硅胶制成的塞子塞紧或直接制成封闭端面;每个水流道中部打孔装上水咀,水咀间通过管道8相连接,每个水流道两端靠近端部处装有公、母快速接头9,所述公、母快速接头9伸出瓦片表面且与相邻瓦片的公、母快速接头9配合连接。
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底框3侧边为镀铝锌板冲压而成,底面为金属板焊接于镀铝锌板上。
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发电组件1、水流道2、金属底框3间使用黏合剂连接。
所述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瓦片两侧边分别具有凹槽、凸槽,与相邻瓦片两侧边的凹槽、凸槽结构配合连接。
制造时:
瓦片四边为铝合金边框,用来固定电池板、超白绒面4mm厚低铁玻璃、电池板正反面贴EVA透明胶,用不透明2mm厚的PPT衬底(黑色),然后用黏结剂封装在流道(扁铝盒)上,流道中间用PPR管,与每个流道串联(每一个流道背面打二个通孔,二边流道中间打一个通孔,装上水咀),形成水流畅通。将流道下面用黏结剂贴压于聚氨酯绝热底框上(用镀铝锌板冲压,焊接盖板而成)。流道二端用耐热塑料壳加硅胶套堵塞,两头水咀流道管直接固定在两边铝合金流道端部(孔口装上硅胶圈),引出水管,并且将二端各引出二件水咀(用快速接头上下连接),以便于水流通循环,同时也将电池板的二端各引出正极插头,负极插座,以便上下瓦片的连接,同时也使瓦片不得滑落,起到上、下电流的贯通。左右有凹凸槽搭扣,便于左右瓦片的安装,并且不易漏雨。

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面装有太阳能电池、中间嵌入矩形金属或其它无污染材料制成的流道、背面有聚氨酯等材料绝热框的光伏光热一体化瓦片。此瓦片上面有单晶硅或多晶硅等太阳能电池,中间流道是用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矩形管,并且中间背面打孔装上水咀,用PPR管与相邻的流道连接。矩形管流道的口端用硅胶加不易老化的塑料作骨架的塞子堵住,以防漏水。矩形流道的二边离端部不超过30mm处各打一个孔装上水咀。用快速接头与上下瓦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