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及其锁止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4340334 上传时间:2018-09-1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61929.7

申请日:

2014.07.28

公开号:

CN104165551A

公开日:

2014.11.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41B 15/02申请日:20140728|||公开

IPC分类号:

F41B15/02

主分类号:

F41B15/02

申请人:

胡坚

发明人:

胡坚

地址: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石井路23号1栋1单元40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及其锁止方法,包括棍体和锁止机构,棍体包括手柄节、中间节和顶端节,顶端节设置于中间节内部,中间节设置于手柄节内部;锁止机构包括解锁把手、连接杆、第一锁止块和第二锁止块,连接杆一端与解锁把手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与第一锁止块连接。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性好,能够替代现有摩擦闭锁式甩棍,锁定牢固,伸展状态下可以承受很大的垂直作用力而不会缩回,收棍方便快捷,节与节之间不会有轻微的晃动的甩棍的锁止机构及其锁止方法。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棍体和锁止机构,所述棍体包括手柄节、中间节和顶端节,所述顶端节设置于中间节内部,所述中间节设置于手柄节内部;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解锁把手、连接杆、第一锁止块和第二锁止块,所述连接杆一端与解锁把手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与第一锁止块连接;所述解锁把手设置于顶端节顶部,所述连接杆设置于顶端节内部;所述第一锁止块设置于顶端节底部,所述第二锁止块设置于中间节底部;所述第一锁止块上设置有第一锁止弹簧,第二锁止块上设置有第二锁止弹簧;所述顶端节上设置有第一销钉,所述中间节上设置有第二销钉;所述解锁把手、连接杆、第一锁止块、第二锁止块、第一锁止弹簧、第二锁止弹簧、第一销钉和第二销钉之间工作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节靠近底部内壁设置有第一卡孔,所述顶端节底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一销钉设置于第一卡孔内部,所述第一锁止弹簧设置于安装槽内部;所述第一销钉、第一锁止块和第一锁止弹簧工作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套,所述第一限位套外壁与中间节内部相匹配,所述第一限位套内壁与顶端节外壁相匹配;所述中间节靠近底部内壁设置有第二卡孔,所述第二销钉设置于第二卡孔内部;所述中间节靠近顶部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中间节底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第二锁止块安装于固定块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节顶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套,所述第二限位套的外壁与手柄节内壁相匹配,所述第二限位套内壁与中间节外壁相匹配;所述手柄节靠近顶部位置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手柄节底部设置有尾盖。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把手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所述解锁把手的竖柱位于顶端节内部,所述解锁把手的竖柱与连接杆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块的横截面结构为哑铃形状,所述第一锁止块设置于顶端节底部,所述第一锁止块包括上头部、竖梁和下头部,所述上头部设置于顶端节内部,所述上头部的外缘与顶端节内壁相匹配,所述上头部与连接杆连接,所述上头部的直径数值小于下头部的直径数值,所述下头部的直径数值大于顶端节的外径数值,所述第一锁止弹簧一端与安装槽连接,第一锁止弹簧另一端与下头部连接,所述上头部与竖梁连接处为倾斜结构。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止块横截面为伞状结构,所述第二锁止块包括伞头和伞柱,所述伞柱底部设置有挡块,所述伞头设置于中间节内部,所述伞头外缘分为倾斜段和平滑段,所述平滑段外缘与中间节内壁相匹配,所述第二锁止弹簧一端与固定块连接,第二锁止弹簧另一端与伞头连接;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挡块与伞头之间的伞柱上。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节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套,所述第一道套的内壁与顶端节的外壁相匹配,所述第一道套的外缘与中间节内壁相匹配,所述中间节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套,所述第二导套的内壁与中间节的外缘相匹配,所述第二导套的外缘与手柄节的内壁相匹配。

9.  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棍的锁止机构包括以下状态: 
甩棍处于收拢状态,甩棍的锁止机构状态为:解锁把手的横梁与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接触,顶端节收拢于中间节内部,中间节收拢于手柄节内部;所述第一销钉向顶端节的内壁伸出,所述第一销钉与第一锁止块的上头部与竖梁连接处的倾斜结构接触,所述的第一锁止弹簧为收紧状态,第一锁止块的底部与第二锁止块顶部接触;第二销钉向中间节的内壁伸出,第二销钉与第二锁止块的伞头外缘倾斜段接触,第二锁止弹簧为收紧状态,第二锁止块的伞柱上的挡块不与固定块接触;
甩棍处于张开状态,甩棍的锁止机构状态为:第一锁止弹簧为张开状态,第一销钉向顶端节的外壁伸出,向顶端节外壁伸出的第一销钉一端位于中间节上的第一卡槽内,且与第一限位套接触,第一销钉的另一端与第一锁止块的上头部接触;第二锁止弹簧为张开状态,第二销钉向中间节的外壁伸出,向中间节外壁伸出的第二销钉一端位于手柄节上的第二卡槽内,且与第二限位套接触,第二销钉的另一端与第二锁止块的伞头外缘平滑段接触,第二锁止块的伞柱上的挡块与固定块接触。

10.  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甩棍锁止机构的锁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顶端节的回收;将甩棍顶端节顶部的解锁把手向外拉伸,通过向外拉伸解锁把手,解锁把手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一锁止块向上运动,由于第一锁止块的运动,与第一销钉接触的第一锁止块的上头部向上运动,使第一销钉与第一锁止块的上头部分离,使第一销钉与第一锁止块的上头部与竖梁连接处的倾斜结构接触,完成顶端节的回收;
2)、回收中间节;顶端节回收后,第一锁止块的下头部与第二锁止块的顶部接触,第二锁止块向下运动,第二锁止块的伞头外缘平滑段离开第二销钉,使第二销钉与第二锁止块的伞头外缘倾斜段接触,完成回收中间节。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及其锁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警用打击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及其锁止方法。
背景技术
甩棍,正规全称战术伸缩警棍,普遍用于世界各地的执法部门以及个人防卫,因绝大多数的出棍方式均为用力甩出,甩棍这个俗称因而得名。甩棍通常用作警用防身器械,由几节粗细不同,且能套在一起的钢管构成,钢管多为锥形管,拉开之后相邻两节钢管之间乃能首尾相连,连在一起。也有的甩棍采用直管构成,在钢管前段管内设有内凸环,钢管的后端设有外凸环,当钢管拉开时,相邻钢管之间靠凸环卡接在一起,平时各节钢管套在一起,棍体较短,便于携带,使用时用力一甩,各节钢管拉开,棍体的长度增长几倍,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武器使用,由于甩棍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等特点,现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警察、保安以及个人防身的必备器械。
现有技术的甩棍的锁止机构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钢卡式:被绝大多数甩棍采用。甩棍展开时依靠节与节重合部位之间的摩擦力锁定,因此重合部分接合要良好,以确保甩棍在戳刺物体或受到震动时不会轻易解锁,在甩棍的尾部,尾帽和手柄之间有一个钢卡,由一个圆形底托和两个簧片组成,在收缩状态下,钢卡的两个簧片会撑在最细一节的内壁,使棍节不会自己滑出。第二是磁吸式:与钢卡式的区别是把后边的钢卡换成了磁铁,磁吸式甩棍有两个缺点:(一),尾帽占据了相当大的长度,与钢卡式相比,收缩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磁吸式的伸展长度要短了一截,也就是说,磁吸式甩棍的无效长度较大;(二),磁吸式甩棍所用的磁铁磁性较强,会对手机、手表、磁卡等物品产生不利影响。第三是自弹式:某国产自弹式甩棍结构,棍子的第一节根部有一圈凹槽,在收缩时,手柄上的卡子会卡在凹槽内,按下手柄上的开关,卡子抬起,棍子内部的强力弹簧会把前两节弹出;缺点:手柄上的开关会影响握持时的舒适度。这三种甩棍的锁止机构都属于摩擦闭锁式甩棍,解锁麻烦,解锁时,需要将棍头用力的砸击,如果是其中一节先解锁,则另一节难以收回,力量较小的操作人员很难完成甩棍的解锁回收,此外,摩擦闭锁式甩棍在解锁时,要求棍头与砸击的地面垂直,且甩棍必须要头朝下砸击才能收回,如果地面不平的话,对棍头的磨损较大。
为了克服以上摩擦闭锁式甩棍所带来的问题,出现了机械闭锁式结构的甩棍,机械闭锁式甩棍是依靠连接部分的卡簧来完成伸展状态下的闭锁,收棍时按住尾部的按钮即可轻松收回;但是,现有机械闭锁式甩棍由于打开后连接部分并不像摩擦闭锁式甩棍那样紧密接触,所以节与节之间会有轻微的晃动,锁止结构复杂,易坏难修。此外,现有的机械闭锁式甩棍将解锁按钮设置于甩棍的顶端节,解锁时,操作人员只需要用手按下解锁按钮,就可以回收甩棍的顶端节,顶端节回收后,顶端节的尾部将中间节压缩回收,这种甩棍在日常中使用不方便,使用时会出现顶端节的顶部解锁按钮触碰解锁,即使用时,顶端节顶部的解锁按钮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而解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性好,能够替代现有摩擦闭锁式甩棍,锁定牢固,伸展状态下可以承受很大的垂直作用力而不会缩回,收棍方便快捷,节与节之间不会有轻微的晃动的甩棍锁止机构。
另外,进一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锁方便,用很少的力就能实现甩棍锁止的甩棍锁止机构的锁止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其包括棍体和锁止机构,所述棍体包括手柄节、中间节和顶端节,所述顶端节设置于中间节内部,所述中间节设置于手柄节内部;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解锁把手、连接杆、第一锁止块和第二锁止块,所述连接杆一端与解锁把手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与第一锁止块连接;所述解锁把手设置于顶端节顶部,所述连接杆设置于顶端节内部;所述第一锁止块设置于顶端节底部,所述第二锁止块设置于中间节底部;所述第一锁止块上设置有第一锁止弹簧,第二锁止块上设置有第二锁止弹簧;所述顶端节上设置有第一销钉,所述中间节上设置有第二销钉;所述解锁把手、连接杆、第一锁止块、第二锁止块、第一锁止弹簧、第二锁止弹簧、第一销钉和第二销钉之间工作配合。。
优选的是,所述顶端节靠近底部内壁设置有第一卡孔,所述顶端节底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一销钉设置于第一卡孔内部,所述第一锁止弹簧设置于安装槽内部;所述第一销钉、第一锁止块和第一锁止弹簧工作配合。
优选的是,所述中间节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套,所述第一限位套外壁与中间节内部相匹配,所述第一限位套内壁与顶端节外壁相匹配;所述中间节靠近底部内壁设置有第二卡孔,所述第二销钉设置于第二卡孔内部;所述中间节靠近顶部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中间节底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第二锁止块安装于固定块上。
优选的是,所述手柄节顶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套,所述第二限位套的外壁与手柄节内壁相匹配,所述第二限位套内壁与中间节外壁相匹配;所述手柄节靠近顶部位置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手柄节底部设置有尾盖。
优选的是,所述解锁把手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所述解锁把手的竖柱位于顶端节内部,所述解锁把手的竖柱与连接杆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锁止块的横截面结构为哑铃形状,所述第一锁止块设置于顶端节底部,所述第一锁止块包括上头部、竖梁和下头部,所述上头部设置于顶端节内部,所述上头部的外缘与顶端节内壁相匹配,所述上头部与连接杆连接,所述上头部的直径数值小于下头部的直径数值,所述下头部的直径数值大于顶端节的外径数值,所述第一锁止弹簧一端与安装槽连接,第一锁止弹簧另一端与下头部连接,所述上头部与竖梁连接处为倾斜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锁止块横截面为伞状结构,所述第二锁止块包括伞头和伞柱,所述伞柱底部设置有挡块,所述伞头设置于中间节内部,所述伞头外缘分为倾斜段和平滑段,所述平滑段外缘与中间节内壁相匹配,所述第二锁止弹簧一端与固定块连接,第二锁止弹簧另一端与伞头连接;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挡块与伞头之间的伞柱上。
优选的是,所述顶端节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套,所述第一道套的内壁与顶端节的外壁相匹配,所述第一道套的外缘与中间节内壁相匹配,所述中间节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套,所述第二导套的内壁与中间节的外缘相匹配,所述第二导套的外缘与手柄节的内壁相匹配。
优选的是,1)、甩棍处于收拢状态,甩棍的锁止机构状态为:解锁把手的横梁与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接触,顶端节收拢于中间节内部,中间节收拢于手柄节内部;所述第一销钉向顶端节的内壁伸出,所述第一销钉与第一锁止块的上头部与竖梁连接处的倾斜结构接触,所述的第一锁止弹簧为收紧状态,第一锁止块的底部与第二锁止块顶部接触;第二销钉向中间节的内壁伸出,第二销钉与第二锁止块的伞头外缘倾斜段接触,第二锁止弹簧为收紧状态,第二锁止块的伞柱上的挡块不与固定块接触;
2)、甩棍处于张开状态,甩棍的锁止机构状态为:第一锁止弹簧为张开状态,第一销钉向顶端节的外壁伸出,向顶端节外壁伸出的第一销钉一端位于中间节上的第一卡槽内,且与第一限位套接触,第一销钉的另一端与第一锁止块的上头部接触;第二锁止弹簧为张开状态,第二销钉向中间节的外壁伸出,向中间节外壁伸出的第二销钉一端位于手柄节上的第二卡槽内,且与第二限位套接触,第二销钉的另一端与第二锁止块的伞头外缘平滑段接触,第二锁止块的伞柱上的挡块与固定块接触。
进一步的,一种甩棍锁止机构的锁止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顶端节的回收;将甩棍顶端节顶部的解锁把手向外拉伸,通过向外拉伸解锁把手,解锁把手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一锁止块向上运动,由于第一锁止块的运动,与第一销钉接触的第一锁止块的上头部向上运动,使第一销钉与第一锁止块的上头部分离,使第一销钉与第一锁止块的上头部与竖梁连接处的倾斜结构接触,完成顶端节的回收;
2)、回收中间节;顶端节回收后,第一锁止块的下头部与第二锁止块的顶部接触,第二锁止块向下运动,第二锁止块的伞头外缘平滑段离开第二销钉,使第二销钉与第二锁止块的伞头外缘倾斜段接触,完成回收中间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结构简单、稳定作性强,锁定牢固,回收方便;解锁把手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对甩棍的回收,在回收甩棍时,操作人员不需要将甩棍的顶端节顶住地面,只需轻拉解锁把手即可,克服现有一部分甩棍将解锁装置设置于甩棍手柄节,由于操作人员拇指力量不强无法完成甩棍回收的问题;销钉和截止块的设置可以确保不会出现解锁机构卡死,在实现解锁机构的简便化的同时保证解锁机构的稳定性;导套的设置可以实现甩棍节与节之间不会有轻微的晃动的甩棍,克服由于加工问题导致甩棍节与节之间摩擦过大,致使甩棍伸开或回收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之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之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之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之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之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之E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7所示,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其包括棍体和锁止机构,所述棍体包括手柄节1、中间节2和顶端节3,顶端节3设置于中间节2内部,中间节2设置于手柄节1内部;锁止机构包括解锁把手5、连接杆7、第一锁止块6和第二锁止块8,连接杆7一端与解锁把手5连接,连接杆7另一端与第一锁止块6连接;解锁把手5设置于顶端节3顶部,连接杆7设置于顶端节3内部;第一锁止块6设置于顶端节3底部,第二锁止块8设置于中间节2底部;第一锁止块6上设置有第一锁止弹簧15,第二锁止块8上设置有第二锁止弹簧14;顶端节3上设置有第一销钉17,中间节2上设置有第二销钉16;解锁把手5、连接杆7、第一锁止块6、第二锁止块8、第一锁止弹簧15、第二锁止弹簧14、第一销钉17和第二销钉16之间工作配合。
顶端节3靠近底部内壁设置有第一卡孔20,顶端节3底部设置有安装槽3a;第一销钉17设置于第一卡孔20内部,第一锁止弹簧15设置于安装槽3a内部;第一销钉17、第一锁止块6和第一锁止弹簧15工作配合;中间节2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套10,第一限位套10外壁与中间节2内部相匹配,第一限位套10内壁与顶端节3外壁相匹配;中间节2靠近底部内壁设置有第二卡孔19,第二销钉16设置于第二卡孔19内部;中间节2靠近顶部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槽12;中间节2底部设置有固定块13,第二锁止块8安装于固定块13上;手柄节1顶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套9,第二限位套9的外壁与手柄节1内壁相匹配,第二限位套9内壁与中间节2外壁相匹配;手柄节1靠近顶部位置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卡槽11,手柄节1底部设置有尾盖4。
解锁把手5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解锁把手5的竖柱5b位于顶端节3内部,解锁把手5的竖柱5b与连接杆7连接;第一锁止块6的横截面结构为哑铃形状,第一锁止块6设置于顶端节3底部,第一锁止块6包括上头部6c、竖梁6b和下头部6a,上头部6c设置于顶端节3内部,上头部6c的外缘与顶端节3内壁相匹配,上头部6c与连接杆7连接,上头部6c的直径数值小于下头部6a的直径数值,下头部6a的直径数值大于顶端节3的外径数值,第一锁止弹簧15一端与安装槽3a连接,第一锁止弹簧15另一端与下头部6a连接,上头部6c与竖梁6b连接处为倾斜结构;第二锁止块8横截面为伞状结构,第二锁止块8包括伞头和伞柱8a,伞柱8a底部设置有挡块18,伞头设置于中间节2内部,伞头外缘分为倾斜段8c和平滑段8b,平滑段8b外缘与中间节2内壁相匹配,第二锁止弹簧14一端与固定块13连接,第二锁止弹簧14另一端与伞头连接;固定块13设置于挡块18与伞头之间的伞柱8a上。
顶端节3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套21,第一道套21的内壁与顶端节3的外壁相匹配,第一道套21的外缘与中间节2内壁相匹配,中间节2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套22,第二导套22的内壁与中间节2的外缘相匹配,第二导套22的外缘与手柄节1的内壁相匹配。
如图1所示,甩棍处于收拢状态时,甩棍的锁止机构状态为:解锁把手5的横梁5a与第一限位套10和第二限位套9接触,顶端节3收拢于中间节2内部,中间节2收拢于手柄节1内部;第一销钉17向顶端节3的内壁伸出,第一销钉17与第一锁止块6的上头部6c与竖梁6b连接处的倾斜结构接触,第一锁止弹簧15为收紧状态,第一锁止块6的底部与第二锁止块8顶部接触;第二销钉16向中间节2的内壁伸出,第二销钉16与第二锁止块8的伞头外缘倾斜段8c接触,第二锁止弹簧14为收紧状态,第二锁止块8的伞柱8a上的挡块18不与固定块13接触。
如图2所示,甩棍处于张开状态时,甩棍的锁止机构状态为:第一锁止弹簧15为张开状态,第一销钉17向顶端节3的外壁伸出,向顶端节3外壁伸出的第一销钉17一端位于中间节2上的第一卡槽12内,且与第一限位套10接触,第一销钉17的另一端与第一锁止块6的上头部6c接触;第二锁止弹簧14为张开状态,第二销钉16向中间节2的外壁伸出,向中间节2外壁伸出的第二销钉16一端位于手柄节1上的第二卡槽11内,且与第二限位套9接触,第二销钉16的另一端与第二锁止块8的伞头外缘平滑段8b接触,第二锁止块8的伞柱8a上的挡块18与固定块13接触。
工作时,顶端节3的回收;将甩棍顶端节3顶部的解锁把手5向外拉伸,通过向外拉伸解锁把手5,解锁把手5通过连接杆7带动第一锁止块6向上运动,由于第一锁止块6的运动,与第一销钉17接触的第一锁止块6的上头部6c向上运动,使第一销钉17与第一锁止块6的上头部6c分离,使第一销钉17与第一锁止块6的上头部6c与竖梁6b连接处的倾斜结构接触,完成顶端节3的回收。回收中间节2;顶端节3回收后,第一锁止块6的下头部6a与第二锁止块8的顶部接触,第二锁止块8向下运动,第二锁止块8的伞头外缘平滑段8b离开第二销钉16,使第二销钉16与第二锁止块8的伞头外缘倾斜段8c接触,完成回收中间节2。

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及其锁止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及其锁止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及其锁止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及其锁止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及其锁止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6555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1.26 C N 1 0 4 1 6 5 5 5 1 A (21)申请号 201410361929.7 (22)申请日 2014.07.28 F41B 15/02(2006.01) (71)申请人胡坚 地址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石井路 23号1栋1单元402号 (72)发明人胡坚 (54) 发明名称 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及其锁止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及其锁止 方法,包括棍体和锁止机构,棍体包括手柄节、中 间节和顶端节,顶端节设置于中间节内部,中间节 设置于手柄节内部;锁止机。

2、构包括解锁把手、连 接杆、第一锁止块和第二锁止块,连接杆一端与解 锁把手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与第一锁止块连接。本 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稳定性好,能够替代现有摩擦闭锁式甩棍,锁定牢 固,伸展状态下可以承受很大的垂直作用力而不 会缩回,收棍方便快捷,节与节之间不会有轻微的 晃动的甩棍的锁止机构及其锁止方法。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6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6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65551 A CN 104165551 A 1/2页 2 1.一种甩棍的锁。

3、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棍体和锁止机构,所述棍体包括手柄节、中 间节和顶端节,所述顶端节设置于中间节内部,所述中间节设置于手柄节内部;所述锁止机 构包括解锁把手、连接杆、第一锁止块和第二锁止块,所述连接杆一端与解锁把手连接,连 接杆另一端与第一锁止块连接;所述解锁把手设置于顶端节顶部,所述连接杆设置于顶端 节内部;所述第一锁止块设置于顶端节底部,所述第二锁止块设置于中间节底部;所述第 一锁止块上设置有第一锁止弹簧,第二锁止块上设置有第二锁止弹簧;所述顶端节上设置 有第一销钉,所述中间节上设置有第二销钉;所述解锁把手、连接杆、第一锁止块、第二锁止 块、第一锁止弹簧、第二锁止弹簧、第一销钉和第二销。

4、钉之间工作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节靠近底部内 壁设置有第一卡孔,所述顶端节底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一销钉设置于第一卡孔内部,所 述第一锁止弹簧设置于安装槽内部;所述第一销钉、第一锁止块和第一锁止弹簧工作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顶部设置有 第一限位套,所述第一限位套外壁与中间节内部相匹配,所述第一限位套内壁与顶端节外 壁相匹配;所述中间节靠近底部内壁设置有第二卡孔,所述第二销钉设置于第二卡孔内部; 所述中间节靠近顶部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中间节底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第二锁止 块安装于固定块上。 。

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节顶部设置有 第二限位套,所述第二限位套的外壁与手柄节内壁相匹配,所述第二限位套内壁与中间节 外壁相匹配;所述手柄节靠近顶部位置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手柄节底部设置有尾 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把手的横截面 为T形结构,所述解锁把手的竖柱位于顶端节内部,所述解锁把手的竖柱与连接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块的 横截面结构为哑铃形状,所述第一锁止块设置于顶端节底部,所述第一锁止块包括上头部、 竖梁和下头部,所述上头部设置于顶端节内。

6、部,所述上头部的外缘与顶端节内壁相匹配,所 述上头部与连接杆连接,所述上头部的直径数值小于下头部的直径数值,所述下头部的直 径数值大于顶端节的外径数值,所述第一锁止弹簧一端与安装槽连接,第一锁止弹簧另一 端与下头部连接,所述上头部与竖梁连接处为倾斜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止块横 截面为伞状结构,所述第二锁止块包括伞头和伞柱,所述伞柱底部设置有挡块,所述伞头设 置于中间节内部,所述伞头外缘分为倾斜段和平滑段,所述平滑段外缘与中间节内壁相匹 配,所述第二锁止弹簧一端与固定块连接,第二锁止弹簧另一端与伞头连接;所述固定块设 置于挡块与伞头之间的伞。

7、柱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节外壁上还设 置有第一导套,所述第一道套的内壁与顶端节的外壁相匹配,所述第一道套的外缘与中间 节内壁相匹配,所述中间节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套,所述第二导套的内壁与中间节的外 缘相匹配,所述第二导套的外缘与手柄节的内壁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棍的 锁止机构包括以下状态: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165551 A 2/2页 3 甩棍处于收拢状态,甩棍的锁止机构状态为:解锁把手的横梁与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 位套接触,顶端节收拢于中间节内部,中间节收拢于手柄节内部;所。

8、述第一销钉向顶端节的 内壁伸出,所述第一销钉与第一锁止块的上头部与竖梁连接处的倾斜结构接触,所述的第 一锁止弹簧为收紧状态,第一锁止块的底部与第二锁止块顶部接触;第二销钉向中间节的 内壁伸出,第二销钉与第二锁止块的伞头外缘倾斜段接触,第二锁止弹簧为收紧状态,第二 锁止块的伞柱上的挡块不与固定块接触; 甩棍处于张开状态,甩棍的锁止机构状态为:第一锁止弹簧为张开状态,第一销钉向顶 端节的外壁伸出,向顶端节外壁伸出的第一销钉一端位于中间节上的第一卡槽内,且与第 一限位套接触,第一销钉的另一端与第一锁止块的上头部接触;第二锁止弹簧为张开状态, 第二销钉向中间节的外壁伸出,向中间节外壁伸出的第二销钉一端。

9、位于手柄节上的第二卡 槽内,且与第二限位套接触,第二销钉的另一端与第二锁止块的伞头外缘平滑段接触,第二 锁止块的伞柱上的挡块与固定块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甩棍锁止机构的锁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括以下步骤: 1)、顶端节的回收;将甩棍顶端节顶部的解锁把手向外拉伸,通过向外拉伸解锁把手, 解锁把手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一锁止块向上运动,由于第一锁止块的运动,与第一销钉接触 的第一锁止块的上头部向上运动,使第一销钉与第一锁止块的上头部分离,使第一销钉与 第一锁止块的上头部与竖梁连接处的倾斜结构接触,完成顶端节的回收; 2)、回收中间节;顶端节回收后,第一锁止块的下头部与第二锁。

10、止块的顶部接触,第二 锁止块向下运动,第二锁止块的伞头外缘平滑段离开第二销钉,使第二销钉与第二锁止块 的伞头外缘倾斜段接触,完成回收中间节。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165551 A 1/5页 4 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及其锁止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警用打击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及其锁止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甩棍,正规全称战术伸缩警棍,普遍用于世界各地的执法部门以及个人防卫,因绝 大多数的出棍方式均为用力甩出,甩棍这个俗称因而得名。甩棍通常用作警用防身器械,由 几节粗细不同,且能套在一起的钢管构成,钢管多为锥形管,拉开之后相邻两节钢管之间乃 能首尾相。

11、连,连在一起。也有的甩棍采用直管构成,在钢管前段管内设有内凸环,钢管的后 端设有外凸环,当钢管拉开时,相邻钢管之间靠凸环卡接在一起,平时各节钢管套在一起, 棍体较短,便于携带,使用时用力一甩,各节钢管拉开,棍体的长度增长几倍,完全可以作为 一种武器使用,由于甩棍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等特点,现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警察、 保安以及个人防身的必备器械。 0003 现有技术的甩棍的锁止机构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钢卡式:被绝大多数甩棍采用。 甩棍展开时依靠节与节重合部位之间的摩擦力锁定,因此重合部分接合要良好,以确保甩 棍在戳刺物体或受到震动时不会轻易解锁,在甩棍的尾部,尾帽和手柄之间有一个钢卡,由 一。

12、个圆形底托和两个簧片组成,在收缩状态下,钢卡的两个簧片会撑在最细一节的内壁,使 棍节不会自己滑出。第二是磁吸式:与钢卡式的区别是把后边的钢卡换成了磁铁,磁吸式甩 棍有两个缺点:(一),尾帽占据了相当大的长度,与钢卡式相比,收缩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磁 吸式的伸展长度要短了一截,也就是说,磁吸式甩棍的无效长度较大;(二),磁吸式甩棍所 用的磁铁磁性较强,会对手机、手表、磁卡等物品产生不利影响。第三是自弹式:某国产自弹 式甩棍结构,棍子的第一节根部有一圈凹槽,在收缩时,手柄上的卡子会卡在凹槽内,按下 手柄上的开关,卡子抬起,棍子内部的强力弹簧会把前两节弹出;缺点:手柄上的开关会影 响握持时的舒适度。这。

13、三种甩棍的锁止机构都属于摩擦闭锁式甩棍,解锁麻烦,解锁时,需 要将棍头用力的砸击,如果是其中一节先解锁,则另一节难以收回,力量较小的操作人员很 难完成甩棍的解锁回收,此外,摩擦闭锁式甩棍在解锁时,要求棍头与砸击的地面垂直,且 甩棍必须要头朝下砸击才能收回,如果地面不平的话,对棍头的磨损较大。 0004 为了克服以上摩擦闭锁式甩棍所带来的问题,出现了机械闭锁式结构的甩棍,机 械闭锁式甩棍是依靠连接部分的卡簧来完成伸展状态下的闭锁,收棍时按住尾部的按钮即 可轻松收回;但是,现有机械闭锁式甩棍由于打开后连接部分并不像摩擦闭锁式甩棍那样 紧密接触,所以节与节之间会有轻微的晃动,锁止结构复杂,易坏难修。。

14、此外,现有的机械闭 锁式甩棍将解锁按钮设置于甩棍的顶端节,解锁时,操作人员只需要用手按下解锁按钮,就 可以回收甩棍的顶端节,顶端节回收后,顶端节的尾部将中间节压缩回收,这种甩棍在日常 中使用不方便,使用时会出现顶端节的顶部解锁按钮触碰解锁,即使用时,顶端节顶部的解 锁按钮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而解锁。 说 明 书CN 104165551 A 2/5页 5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 方便,稳定性好,能够替代现有摩擦闭锁式甩棍,锁定牢固,伸展状态下可以承受很大的垂 直作用力而不会缩回,收棍方便快捷,节与节之间不会有轻微的晃动的甩棍锁止机。

15、构。 0006 另外,进一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锁方便,用很少的力就能实现甩棍锁止 的甩棍锁止机构的锁止方法。 0007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甩棍的锁止机 构,其包括棍体和锁止机构,所述棍体包括手柄节、中间节和顶端节,所述顶端节设置于中 间节内部,所述中间节设置于手柄节内部;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解锁把手、连接杆、第一锁止 块和第二锁止块,所述连接杆一端与解锁把手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与第一锁止块连接;所述 解锁把手设置于顶端节顶部,所述连接杆设置于顶端节内部;所述第一锁止块设置于顶端 节底部,所述第二锁止块设置于中间节底部;所述第一锁止块上设置有第一锁止弹簧,。

16、第二 锁止块上设置有第二锁止弹簧;所述顶端节上设置有第一销钉,所述中间节上设置有第二 销钉;所述解锁把手、连接杆、第一锁止块、第二锁止块、第一锁止弹簧、第二锁止弹簧、第一 销钉和第二销钉之间工作配合。 0008 优选的是,所述顶端节靠近底部内壁设置有第一卡孔,所述顶端节底部设置有安 装槽;所述第一销钉设置于第一卡孔内部,所述第一锁止弹簧设置于安装槽内部;所述第 一销钉、第一锁止块和第一锁止弹簧工作配合。 0009 优选的是,所述中间节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套,所述第一限位套外壁与中间节内 部相匹配,所述第一限位套内壁与顶端节外壁相匹配;所述中间节靠近底部内壁设置有第 二卡孔,所述第二销钉设置于第二。

17、卡孔内部;所述中间节靠近顶部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槽; 所述中间节底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第二锁止块安装于固定块上。 0010 优选的是,所述手柄节顶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套,所述第二限位套的外壁与手柄节 内壁相匹配,所述第二限位套内壁与中间节外壁相匹配;所述手柄节靠近顶部位置的内壁 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手柄节底部设置有尾盖。 0011 优选的是,所述解锁把手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所述解锁把手的竖柱位于顶端节 内部,所述解锁把手的竖柱与连接杆连接。 0012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锁止块的横截面结构为哑铃形状,所述第一锁止块设置于顶 端节底部,所述第一锁止块包括上头部、竖梁和下头部,所述上头部设置于顶端节内部,所。

18、 述上头部的外缘与顶端节内壁相匹配,所述上头部与连接杆连接,所述上头部的直径数值 小于下头部的直径数值,所述下头部的直径数值大于顶端节的外径数值,所述第一锁止弹 簧一端与安装槽连接,第一锁止弹簧另一端与下头部连接,所述上头部与竖梁连接处为倾 斜结构。 0013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锁止块横截面为伞状结构,所述第二锁止块包括伞头和伞柱, 所述伞柱底部设置有挡块,所述伞头设置于中间节内部,所述伞头外缘分为倾斜段和平滑 段,所述平滑段外缘与中间节内壁相匹配,所述第二锁止弹簧一端与固定块连接,第二锁止 弹簧另一端与伞头连接;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挡块与伞头之间的伞柱上。 0014 优选的是,所述顶端节外壁上还。

19、设置有第一导套,所述第一道套的内壁与顶端节 的外壁相匹配,所述第一道套的外缘与中间节内壁相匹配,所述中间节外壁上还设置有第 说 明 书CN 104165551 A 3/5页 6 二导套,所述第二导套的内壁与中间节的外缘相匹配,所述第二导套的外缘与手柄节的内 壁相匹配。 0015 优选的是,1)、甩棍处于收拢状态,甩棍的锁止机构状态为:解锁把手的横梁与第 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接触,顶端节收拢于中间节内部,中间节收拢于手柄节内部;所述第 一销钉向顶端节的内壁伸出,所述第一销钉与第一锁止块的上头部与竖梁连接处的倾斜结 构接触,所述的第一锁止弹簧为收紧状态,第一锁止块的底部与第二锁止块顶部接触;第二 。

20、销钉向中间节的内壁伸出,第二销钉与第二锁止块的伞头外缘倾斜段接触,第二锁止弹簧 为收紧状态,第二锁止块的伞柱上的挡块不与固定块接触; 2)、甩棍处于张开状态,甩棍的锁止机构状态为:第一锁止弹簧为张开状态,第一销钉 向顶端节的外壁伸出,向顶端节外壁伸出的第一销钉一端位于中间节上的第一卡槽内,且 与第一限位套接触,第一销钉的另一端与第一锁止块的上头部接触;第二锁止弹簧为张开 状态,第二销钉向中间节的外壁伸出,向中间节外壁伸出的第二销钉一端位于手柄节上的 第二卡槽内,且与第二限位套接触,第二销钉的另一端与第二锁止块的伞头外缘平滑段接 触,第二锁止块的伞柱上的挡块与固定块接触。 0016 进一步的,一。

21、种甩棍锁止机构的锁止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顶端节的回收; 将甩棍顶端节顶部的解锁把手向外拉伸,通过向外拉伸解锁把手,解锁把手通过连接杆带 动第一锁止块向上运动,由于第一锁止块的运动,与第一销钉接触的第一锁止块的上头部 向上运动,使第一销钉与第一锁止块的上头部分离,使第一销钉与第一锁止块的上头部与 竖梁连接处的倾斜结构接触,完成顶端节的回收; 2)、回收中间节;顶端节回收后,第一锁止块的下头部与第二锁止块的顶部接触,第二 锁止块向下运动,第二锁止块的伞头外缘平滑段离开第二销钉,使第二销钉与第二锁止块 的伞头外缘倾斜段接触,完成回收中间节。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

22、明结构简单、稳定作性强,锁定牢固,回收方便;解锁把手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对 甩棍的回收,在回收甩棍时,操作人员不需要将甩棍的顶端节顶住地面,只需轻拉解锁把手 即可,克服现有一部分甩棍将解锁装置设置于甩棍手柄节,由于操作人员拇指力量不强无 法完成甩棍回收的问题;销钉和截止块的设置可以确保不会出现解锁机构卡死,在实现解 锁机构的简便化的同时保证解锁机构的稳定性;导套的设置可以实现甩棍节与节之间不会 有轻微的晃动的甩棍,克服由于加工问题导致甩棍节与节之间摩擦过大,致使甩棍伸开或 回收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

23、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之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之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CN 104165551 A 4/5页 7 图4为图1之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之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之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之E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

24、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1 如图1-图7所示,一种甩棍的锁止机构,其包括棍体和锁止机构,所述棍体包括手 柄节1、中间节2和顶端节3,顶端节3设置于中间节2内部,中间节2设置于手柄节1内部; 锁止机构包括解锁把手5、连接杆7、第一锁止块6和第二锁止块8,连接杆7一端与解锁把 手5连接,连接杆7另一端与第一锁止块6连接;解锁把手5设置于顶端节3顶部,连接杆 7设置于顶端节3内部;第一锁止块6设置于顶端节3底部,第二锁止块8设置于中间节2 底部;第一锁。

25、止块6上设置有第一锁止弹簧15,第二锁止块8上设置有第二锁止弹簧14;顶 端节3上设置有第一销钉17,中间节2上设置有第二销钉16;解锁把手5、连接杆7、第一锁 止块6、第二锁止块8、第一锁止弹簧15、第二锁止弹簧14、第一销钉17和第二销钉16之间 工作配合。 0022 顶端节3靠近底部内壁设置有第一卡孔20,顶端节3底部设置有安装槽3a;第一 销钉17设置于第一卡孔20内部,第一锁止弹簧15设置于安装槽3a内部;第一销钉17、第 一锁止块6和第一锁止弹簧15工作配合;中间节2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套10,第一限位套 10外壁与中间节2内部相匹配,第一限位套10内壁与顶端节3外壁相匹配;中间节2。

26、靠近 底部内壁设置有第二卡孔19,第二销钉16设置于第二卡孔19内部;中间节2靠近顶部内 壁设置有第一卡槽12;中间节2底部设置有固定块13,第二锁止块8安装于固定块13上; 手柄节1顶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套9,第二限位套9的外壁与手柄节1内壁相匹配,第二限位 套9内壁与中间节2外壁相匹配;手柄节1靠近顶部位置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卡槽11,手柄 节1底部设置有尾盖4。 0023 解锁把手5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解锁把手5的竖柱5b位于顶端节3内部,解锁 把手5的竖柱5b与连接杆7连接;第一锁止块6的横截面结构为哑铃形状,第一锁止块6 设置于顶端节3底部,第一锁止块6包括上头部6c、竖梁6b和下头部6a,。

27、上头部6c设置于 顶端节3内部,上头部6c的外缘与顶端节3内壁相匹配,上头部6c与连接杆7连接,上头 部6c的直径数值小于下头部6a的直径数值,下头部6a的直径数值大于顶端节3的外径数 值,第一锁止弹簧15一端与安装槽3a连接,第一锁止弹簧15另一端与下头部6a连接,上 头部6c与竖梁6b连接处为倾斜结构;第二锁止块8横截面为伞状结构,第二锁止块8包括 伞头和伞柱8a,伞柱8a底部设置有挡块18,伞头设置于中间节2内部,伞头外缘分为倾斜 段8c和平滑段8b,平滑段8b外缘与中间节2内壁相匹配,第二锁止弹簧14一端与固定块 13连接,第二锁止弹簧14另一端与伞头连接;固定块13设置于挡块18与伞。

28、头之间的伞柱 8a上。 说 明 书CN 104165551 A 5/5页 8 0024 顶端节3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套21,第一道套21的内壁与顶端节3的外壁相匹 配,第一道套21的外缘与中间节2内壁相匹配,中间节2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套22,第二 导套22的内壁与中间节2的外缘相匹配,第二导套22的外缘与手柄节1的内壁相匹配。 0025 如图1所示,甩棍处于收拢状态时,甩棍的锁止机构状态为:解锁把手5的横梁5a 与第一限位套10和第二限位套9接触,顶端节3收拢于中间节2内部,中间节2收拢于手 柄节1内部;第一销钉17向顶端节3的内壁伸出,第一销钉17与第一锁止块6的上头部6c 与竖梁6b连接。

29、处的倾斜结构接触,第一锁止弹簧15为收紧状态,第一锁止块6的底部与第 二锁止块8顶部接触;第二销钉16向中间节2的内壁伸出,第二销钉16与第二锁止块8的 伞头外缘倾斜段8c接触,第二锁止弹簧14为收紧状态,第二锁止块8的伞柱8a上的挡块 18不与固定块13接触。 0026 如图2所示,甩棍处于张开状态时,甩棍的锁止机构状态为:第一锁止弹簧15为张 开状态,第一销钉17向顶端节3的外壁伸出,向顶端节3外壁伸出的第一销钉17一端位于 中间节2上的第一卡槽12内,且与第一限位套10接触,第一销钉17的另一端与第一锁止 块6的上头部6c接触;第二锁止弹簧14为张开状态,第二销钉16向中间节2的外壁伸出。

30、, 向中间节2外壁伸出的第二销钉16一端位于手柄节1上的第二卡槽11内,且与第二限位 套9接触,第二销钉16的另一端与第二锁止块8的伞头外缘平滑段8b接触,第二锁止块8 的伞柱8a上的挡块18与固定块13接触。 0027 工作时,顶端节3的回收;将甩棍顶端节3顶部的解锁把手5向外拉伸,通过向外 拉伸解锁把手5,解锁把手5通过连接杆7带动第一锁止块6向上运动,由于第一锁止块6 的运动,与第一销钉17接触的第一锁止块6的上头部6c向上运动,使第一销钉17与第一 锁止块6的上头部6c分离,使第一销钉17与第一锁止块6的上头部6c与竖梁6b连接处 的倾斜结构接触,完成顶端节3的回收。回收中间节2;顶端。

31、节3回收后,第一锁止块6的 下头部6a与第二锁止块8的顶部接触,第二锁止块8向下运动,第二锁止块8的伞头外缘 平滑段8b离开第二销钉16,使第二销钉16与第二锁止块8的伞头外缘倾斜段8c接触,完 成回收中间节2。 说 明 书CN 104165551 A 1/6页 9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165551 A 2/6页 10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165551 A 10 3/6页 11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165551 A 11 4/6页 12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165551 A 12 5/6页 13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165551 A 13 6/6页 14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165551 A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武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