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压成型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4338616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92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65634.9

申请日:

2013.11.27

公开号:

CN104837575A

公开日:

2015.08.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1D 22/14申请日:20131127|||公开

IPC分类号:

B21D22/14

主分类号:

B21D22/14

申请人: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今村嘉秀; 坂根雄斗; 岩崎勇人; 辻敏郎; 三上恒平; 大岸秀之

地址:

日本兵库县神户市

优先权:

2012-275759 2012.12.18 JP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61

代理人:

曹芳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旋压成型装置中能够减少从板材经由支承治具传递至旋转轴的热。旋压成型装置(1A)具备:支持需要成型的板材(9)的中心部的支承治具(3);安装有支承治具(3)的旋转轴(2);对板材(9)中的变形对象部位(91)通过感应加热进行加热的加热器(6);和按压变形对象部位(91)而使板材(9)变形的加工工具(7);支承治具(3)形成为抑制从板材(9)向旋转轴(2)的热传递的结构。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旋压成型装置,具备:
支持需要成型的板材的中心部的支承治具;
安装有所述支承治具的旋转轴;
对所述板材中的变形对象部位通过感应加热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和
按压所述变形对象部位而使所述板材变形的加工工具;
所述支承治具形成为抑制从所述板材向所述旋转轴的热传递的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治具包括圆盘状的主体部、和配置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板材之间或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旋转轴之间的绝热材料。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治具包括圆盘状的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的周缘部突出而与所述板材抵接的环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部的截面形状为向所述板材变尖。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旋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部上以连接该环部的内周面和外周面的形式设置有多个贯通孔或槽。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治具具有内部空间填充有空气或者内部空间为真空的中空结构。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材的中央设置有开口,
所述支承治具包括:
载置围绕所述开口的在所述板材上的缘部的圆盘状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旋转轴的轴方向突出且与所述开口嵌合的筒状部。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与所述支承治具一起夹持所述板材的固定治具;和
安装有所述固定治具且通过所述固定治具将所述板材按压在所述支承治具上的加压杆;
所述固定治具形成为抑制从所述板材向所述加压杆的热传递的结构。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治具包括圆盘状的主体部、和配置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板材之间或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加压杆之间的绝热材料。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治具包括圆盘状的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的周缘部突出且与所述板材抵接的环部。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部的截面形状为向所述板材变尖。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旋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部上以连接该环部的内周面与外周面的形式设置有多个贯通孔或槽。

13.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治具具有内部空间填充有空气或者内部空间为真空的中空结构。

14.  一种旋压成型装置,具备:
支持需要成型的板材的中心部的支承治具;
安装有所述支承治具的旋转轴;
对所述板材中的变形对象部位通过感应加热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按压所述变形对象部位而使所述板材变形的加工工具;和
与所述支承治具一起夹持所述板材的固定治具;
所述固定治具形成为如下结构:
通过周壁以及顶壁形成向所述板材侧开口的形状,并且通过送风单元从设置于所述顶壁的中心的流入口供给至所述固定治具的内部的空气从设置于所述周壁的流出口流出。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旋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治具形成为如下结构:通过周壁以及底壁形成向所述板材侧开口的形状,并且供给至所述固定治具的内部的空气通过设置于所述板材的开口还导入至该支承治具的内部,并且从设置于所述周壁的排出口排出。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旋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承治具的底壁上,在与所述旋转轴重叠的区域设置有贯通孔;
在所述旋转轴上形成有使所述贯通孔与该旋转轴的周围的空间连通的通气通路。

17.  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配置在与所述加工工具相反的一侧且与所述加工工具一起夹着所述板材。

说明书

说明书旋压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板材旋转的同时成型为希望的形状的旋压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使板材旋转的同时将加工工具对该板材按压而使该板材变形的旋压成型装置。这样的旋压成型装置通常具有安装于旋转轴的型芯(成型模具),通过加工工具将板材按压在型芯上以此成型。
近年来,提出在局部加热板材的同时进行旋压成型的旋压成型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钛合金用旋压成型装置,公开了将板材中的被赶棒(加工工具)按压在型芯上的部位通过高频感应加热进行加热的旋压成型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84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等发现只要通过感应加热对板材进行局部加热,即使不使用型芯也可以使板材在大气中根据最终形状变形。根据这样的观点,本申请的申请人在本申请之前的申请(日本特愿2012-178269号)中,提出了使用支持板材中心部的支承治具代替型芯的旋压成型装置。在该旋压成型装置中,将板材中的变形对象部位在与支承治具相隔开的大气中用加热器加热的同时用加工工具按压。即,并不是在支承治具上用加工工具按压板材。换而言之,支承治具与型芯不同,不具有成型面。
支承治具通常与型芯相比小型且热容量小,因此通过感应加热提供给板材的热的一部分在短时间内通过支承治具传递至旋转轴。当较多的热传递至旋转轴时,有使旋转轴变质或旋转轴的耐久性劣化的危险。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旋压成型装置中能够减少从板材通过支承治具传递至旋转轴的热。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旋压成型装置,具备:从一侧的侧表面支持需要成型的板材中心部的支承治具;安装有所述支承治具的旋转轴;对所述板材中的变形对象部位通过感应加热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和按压所述变形对象部位而使所述板材变形的加工工具;所述支承治具形成为抑制从所述板材向所述旋转轴的热传递的结构。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支承治具本身抑制从板材向旋转轴的热传递,因此可以减少从板材向旋转轴的热传递。借助于此,可以抑制旋转轴的变质或耐久性劣化等。
例如,支承治具由以下1)~4)的任意一种形态构成;
1)所述支承治具包括圆盘状的主体部、和配置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板材之间或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旋转轴之间的绝热材料;
2)所述支承治具包括圆盘状的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的周缘部突出而与所述板材抵接的环部;
3)所述支承治具具有内部空间填充有空气或者内部空间为真空的中空结构;
4)在所述板材的中央设置有开口,所述支承治具包括:载置围绕所述开口的在所述板材上的缘部的圆盘状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向所述旋转轴的轴方向突出且与所述开口嵌合的筒状部。
在上述2)的形态中,所述环部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向所述板材变尖,也可以是在所述环部上以连接该环部的内周面和外周面的形式设置有多个贯通孔或槽。
在上述1)~4)的任意一种形态中,也可以是上述旋压成型装置还具备:与所述支承治具一起夹持所述板材的固定治具;和安装有所述固定治具且用所述固定治具将所述板材按压在所述支承治具上的加压杆;所述固定治具形成为抑制从所述板材向所述加压杆的热传递的结构。根据该结构,可以减少从板材经由固定治具传递至加压杆的热,可以抑制加压杆的变质或耐久性劣化等。
例如,固定治具由以下的5)~7)中的任意一种形态构成;
5)所述固定治具包括圆盘状的主体部、和配置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板材之间或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加压杆之间的绝热材料;
6)所述固定治具包括圆盘状的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的周缘部突出且与所述板材抵接的环部;
7)所述固定治具具有内部空间填充有空气或者内部空间为真空的中空结构。
在上述6)的形态中,所述环部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向所述板材变尖,也可以在所述环部上以连接该环部的内周面与外周面的形式设置有多个贯通孔或槽。
又,本发明提供如下旋压成型装置,具备:从一侧的侧表面支持需要成型的板材中心部的支承治具;安装有所述支承治具的旋转轴;对所述板材中的变形对象部位通过感应加热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按压所述变形对象部位而使所述板材变形的加工工具;和与所述支承治具一起夹持所述板材的固定治具;所述固定治具形成为如下结构:通过周壁以及顶壁形成向所述板材侧开口的形状,并且通过送风单元从设置于所述顶壁中心的流入口供给至所述固定治具内部的空气从设置于所述周壁的流出口流出。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施加于板材的热释放至在固定治具的内部流动的空气中,因此可以减少从板材经由支承治具向旋转轴的热传递。借助于此,可以抑制旋转轴的变质或耐久性劣化等。
也可以是所述支承治具形成为如下结构:通过周壁以及底壁形成向所述板材侧开口的形状,并且供给至所述固定治具内部的空气通过设置于所述板材的开口还导入至该支承治具的内部,并且从设置于所述周壁的排出口排出。根据该结构,通过支承治具本身也能够向在该支承治具的内部流动的空气中进行散热,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向旋转轴的热传递。
也可以是在所述支承治具的底壁上,在与所述旋转轴重叠的区域设置有贯通孔;在所述旋转轴上形成有使所述贯通孔与该旋转轴的周围的空间连通的通气通路。根据该结构,可以进一步有效地保护旋转轴以免受来自于热的影响。
也可以是所述加热器配置在与所述加工工具相反的一侧且与所述加工工具一起夹着所述板材。根据该结构,无论加工中的板材的形状如何,可以使加热器位于板材的变形对象部位最近的位置,可以适当地加热变形对象部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减少从板材经由支承治具传递至旋转轴的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旋压成型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中的图2A是加热器的俯视图,图2B是沿着图2A的II-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旋压成型装置的要部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旋压成型装置的要部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的旋压成型装置的要部的剖视图;
图6是作为第三实施形态的第一变形例的旋压成型装置的要部的剖视图;
图7是作为第三实施形态的第二变形例的旋压成型装置的要部的剖视图;
图8中的图8A是作为第三实施形态的第三变形例的旋压成型装置的要部的剖视图,图8B是支承治具的俯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形态的旋压成型装置的要部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形态的旋压成型装置的要部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形态的旋压成型装置的要部的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形态的旋压成型装置的要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第一实施形态)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旋压成型装置1A。该旋压成型装置1A具备旋转轴2、安装于旋转轴2的支承治具3、和固定治具4。支承治具3支持需要成型的板材9的中心部,固定治具4与支承治具3夹持板材9。此外,旋压成型装置1A具备通过感应加热对板材9中的相对旋转轴2的轴心20仅偏离规定距离r的变形对象部位91进行局部加热的加热器6、和按压变形对象部位91而使板材9变形的加工工具7。
旋转轴2的轴心20延伸的方向(轴方向)在本实施形态中为铅垂方向。然而,旋转轴2的轴方向可以是水平方向或倾斜方向。旋转轴2的下部支持于基台11,在基台11内配置有使旋转轴2旋转的马达(未图示)。旋转轴2的上表面平坦,并且在该上表面上固定有支承治具3。
板材9例如是平坦的圆形状的板。然而,板材9的形状可以是多角形状或椭圆状。又,板材9不需要一定是整个表面连续平坦,例如也可以是中心部的厚度比外周部的厚度厚,整体或一部分预先被加工为锥形状。板材9的材质并不特别限定,例如是钛合金。
支承治具3具有包含于板材9中的由成型开始位置限定的圆内的尺寸。例如,在支承治具3在俯视时为圆形状的情况下,支承治具3的最大径为板材9中的由成型开始位置限定的圆的直径以下。又,与现有的成型模具不同,板材9被按压在支承治具3的面向径向外侧的侧表面而不会变形。
固定治具4安装于加压杆52。使加压杆52被驱动部53在上下方向上驱动,以此借助于固定治具4将板材9按压在支承治具3上。例如,加压杆52以及驱动部53是油压缸,驱动部53固定于配置在旋转轴2的上方的框架12上,在驱动部53中内设有可旋转地支持加压杆52的轴承。
加热器6与加工工具7隔着旋转轴2的轴心20位于彼此相反侧上,但是不需要一定是相反侧。在本实施形态中,加工工具7配置在板材9的表面侧(上方),加热器6配置在板材9的背面侧(下方)。换而言之,加热器9与加工工具7隔着板材9位于与加工工具7相反的一侧。像这样,只要使加热器6与加工工具7隔着板材9配置在与加工工具7相反的一侧,无论加工中的板材9的形状如何,可以使加热器6位于板材9的变形对象部位91最近的位置。借助于此,可以适当地加热变形对象部位91。然而,也可以以使加热器6位于与加工工具7相同的一侧的形式配置在板材9的表面侧。
加热器6通过第一水平移动机构15以旋转轴2的轴心20为中心径向移动,第一水平移动机构15通过第一上下移动机构16在铅垂方向上移动。同样如此,加工工具7通过第二水平移动机构13以旋转轴2的轴心20为中心径向移动,第二水平移动机构13通过第二上下移动机构14在铅垂方向上移动。第一上下移动机构16以及第二上下移动机构14以桥接上述基台11与框架12的形式延伸。
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加工工具7,使用随着板材9的旋转而旋转的辊。然而,加工工具7不限于辊,可以是具有赶棒的工具。
加热器6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具备:具有双重圆弧状的线圈部62的导线61;和用于集中产生于线圈部62的周围的磁力的芯65。线圈部62包括在以旋转轴2的轴心20为中心的径向上相互隔开的一对圆弧部。芯65支持于图示省略的支持板。对于流通导线61的交流电流的频率并不特别限定,但是较理想的是5k~400kHz的高频率。即,通过加热器6进行的感应加热优选的是高频感应加热。在感应加热中,由于表皮效应,变形对象部位91中的与线圈部62相向的下表面的温度最高。例如,在板材9的材质为钛合金的情况下,变形对象部位91的下表面的温度为500~1000℃左右。
接着,参照图3说明支承治具3以及固定治具4的详细结构。
支承治具3形成为抑制从板材9向旋转轴2的热传递的结构。具体而言,支承治具3包括与旋转轴2的轴心20(参照图1)垂直的圆盘状的主体部31、和配置在主体部31和板材9之间的绝热材料32。主体部31由金属形成。绝热材料32可以是有机材料,也可以是无机材料,但是优选的是如在加压杆52工作时厚度也不会变化那样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的材料。例如,作为绝热材料32,可以使用氧化锆·氧化铝·氮化硅等的陶瓷、钛合金等的低热传递材料。
固定治具4形成为抑制从板材9向加压杆52的热传递的结构。具体而言,固定治具4包括:与旋转轴2的轴心20垂直的圆盘状的主体部41;配置在主体部41和板材9之间的绝热材料42;和介设于主体部41与加压杆52之间且与主体部41相比直径小的凸台部40。主体部41由金属形成。绝热材料42可以是有机材料,也可以是无机材料。固定治具4的绝热材料42与支承治具3的绝热材料32相同地可以是有机材料,也可以是无机材料。又,绝热材料42的材质可以与绝热材料32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在图示的示例中,固定治具4的主体部41的直径稍微小于支承治具3的主体部31的直径,但是它们的大小关系可以相反,或两者的直径可以相等。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的旋压成型装置1A中,支承治具3包括绝热材料32,因此通过支承治具3本身抑制从板材9向旋转轴2的热传递。因此,可以减少从板材9向旋转轴2的热传递,可以抑制旋转轴2的变质或耐久性劣化等。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固定治具4也包括绝热材料42,因此可以减少从板材9经由固定治具4传递至加压杆52的热,可以抑制加压杆52的变质或耐久性劣化等。
<变形例>
在本实施形态中,加压杆52借助于固定治具4将板材9按压在支承治具3上,但是加压杆52并不是必需具备的。例如,也可以将固定治具4通过螺栓或夹具等的紧固构件与板材9一起固定于支承治具3。在该情况下,固定治具4也可以仅由主体部41构成。该变形也可以应用于后述的各实施形态中。
又,在所述实施形态中,加工工具7配置于板材9的上方,通过加工工具7将板材9加工成容纳支承治具3的那样的向下开口的形状,但是也可以将加工工具7配置于板材9的下方,并且通过加工工具7将板材9加工成容纳固定治具4那样的向上开口的形状。或者,也可以为了在板材9上形成凹凸,而在板材9的加工中途使加工工具7的位置由板材9的上方变更为下方或者与之相反。
(第二实施形态)
接着,参照图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旋压成型装置1B。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以及后述的第三实施形态~第七实施形态中,对于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结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本实施形态的旋压成型装置1B除了支承治具3以及固定治具4以外具有与第一实施形态的旋压成型装置1A相同的结构。在本实施形态中,支承治具3的绝热材料32配置在主体部31与旋转轴2之间而并非主体部31与板材9之间。同样如此,固定治具4的绝热材料42配置在凸台部40与加压杆52之间而并非主体部41与板材9之间。
通过这样的结构也可以得到与第一实施形态的旋压成型装置1A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形态)
接着,参照图5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旋压成型装置1C。在本实施形态中也同样,支承治具3形成为抑制从板材9向旋转轴2的热传递的结构,并且固定治具4形成为抑制从板材9向加压杆52的热传递的结构。
支承治具3包括与旋转轴2的轴心20垂直的圆盘状的主体部31、和从主体部31的周缘部竖立且与板材9抵接的环部33。在本实施形态中,环部33的上表面平坦,环部33与板材9面接触。
固定治具4包括与旋转轴2的轴心20垂直的圆盘状的主体部41、从主体部41的周缘部下垂而与板材9抵接的环部43、和介设在主体部41与加压杆52之间且与主体部41相比直径小的凸台部40。在本实施形态中,环部43的下表面平坦,因此环部43与板材9面接触。
通过这样的结构,也可以得到与第一实施形态的旋压装置1A相同的效果。
<变形例>
在所述实施形态中,支承治具3的环部33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状,但是如图6所示也可以是支承治具3的环部33的截面形状为朝向板材9向上变尖的三角形状。在该情况下,环部33与板材9线接触。这样的结构在环部33与板材9的接触位置上使板材9屈曲的情况下尤其有用。另外,作为环部33的截面形状的三角形状看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是从与板材9接触的顶点向两侧倾斜的等腰三角形。
同样如此,尽管图示省略,但是固定治具4的环部43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朝向板材9向下变尖的三角形状。
又,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支承治具3的环部33上以连接该环部33的内周面与外周面的形式设置有多个贯通孔34。通过贯通孔34可以进一步减少向旋转轴2的热传递。
同样如此,也可以在固定治具4的环部43上以连接该环部43的内周面与外周面的形式设置有多个贯通孔44。通过贯通孔44可以进一步减少向加压杆52的热传递。
或者,也可以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在支承治具3的环部33上以连接该环部33的内周面与外周面的形式设置有多个槽35以代替贯通孔34。同样如此,也可以在固定治具4的环部43上以连接该环部43的内周面与外周面的形式设置有多个槽45以代替贯通孔44。槽(35或45)的深度可以与环部(33或43)的高度相同,或者比它们浅。
又,在环部(33或43)上设置贯通孔(34或44)或槽(35或45)的情况下,环部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朝向板材9变尖的三角形状。
(第四实施形态)
接着,参照图9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形态的旋压成型装置1D。在本实施形态中也同样,支承治具3形成为抑制从板材9向旋转轴2的热传递的结构,固定治具4形成为抑制从板材9向加压杆52的热传递的结构。
具体而言,支承治具3仅由中空结构的主体部31构成,固定治具4由中空结构的主体部41和凸台部40构成。支承治具3的主体部31的内部空间37可以填充有空气,也可以是真空。同样如此,固定治具4的主体部41的内部空间47可以填充有空气,也可以是真空。为了制造内部空间为真空的治具主体部,只要形成在真空室内利用电子束焊接进行密封的箱体即可。
通过这样的结构,也可以得到与第一实施形态的旋压装置1A相同的效果。
(第五实施形态)
接着,参照图10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形态的旋压成型装置1E。在本实施形态中也同样,支承治具3形成为抑制从板材9向旋转轴2的热传递的结构。另一方面,固定治具4仅由与旋转轴2的轴心20垂直的圆盘状的主体部41和凸台部40构成。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板材9的中央设置有圆形状的开口92。支承治具3包括与旋转轴2的轴心20垂直的圆盘状的主体部31、和在主体部31的中央从主体部31向上突出的圆形的筒状部30。筒状部30的外径设定为与开口92的直径大致相等。即,在主体部31上载置围绕开口92的板材9缘部,筒状部30与开口92嵌合。而且,筒状部30的内侧的空间发挥作为绝热层的功能。
在本实施形态的旋压成型装置1E中,筒状部30的内侧的空间发挥绝热层的功能,因此通过支承治具3本身抑制从板材9向旋转轴2的热传递。因此,可以减少从板材9向旋转轴2的热传递,可以抑制旋转轴2的变质或耐久性劣化等。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因设置于板材9的开口92而固定治具4与板材9的接触面积减小,因此可以减少从板材9经由固定治具4传递至加压杆52的热,可以抑制加压杆52的变质或耐久性劣化等。
(第六实施形态)
接着,参照图11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形态的旋压成型装置1F。在本实施形态中,支承治具3仅由与旋转轴2的轴心20垂直的圆盘状的主体部31构成。
固定治具4通过周壁48以及顶壁49形成为向板材9侧(即向下)开口的形状。换而言之,固定治具4形成为逆向钵状。周壁48的下端面与板材9面接触。在顶壁49的中心设置有贯通该顶壁49的流入口49a,在周壁48上设置有贯通该周壁48的多个流出口48a。流入口49a以能够与固定治具4相对旋转的形式和不运动的进气通路8的一端连接。
在本实施形态中,可以具有或不具有加压杆52(参照图1)。在具有加压杆52的情况下,进气通路8形成于加压杆52内,在不具有加压杆52的情况下,进气通路8由配管构成。
进气通路8的另一端与图示省略的送风单元连接。作为送风单元,可以使用鼓风机等。通过送风单元的运行,空气通过进气通路8从顶壁49的流入口49a供给至固定治具4的内部,供给至固定治具4的内部的空气从周壁48的流出口48a流出。
在这样的结构中,施加于板材9的热释放至在固定治具4的内部流动的空气中,因此可以减少从板材9经由支承治具3向旋转轴2的热传递。借助于此,可以抑制旋转轴2的变质或耐久性劣化等。
另外,作为送风单元,可以使用配置于固定治具4的内部且通过该固定治具4的旋转而产生空气的流动的叶轮等以代替与进气通路8的另一端连接的送风机。或者,作为送风单元,可以使用与进气通路8的另一端连接的送风机和配置于固定治具4的内部的叶轮两者。
(第七实施形态)
接着,参照图12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形态的旋压成型装置1G。该旋压成型装置1G是将第六实施形态的旋压成型装置1F进一步改良而成。即,旋压成型装置1G的固定治具4与第六实施形态中说明的一样。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板材9的中央设置有圆形状的开口92。支承治具3通过周壁38以及底壁39形成为向板材9侧(即向上)开口的形状。换而言之,支承治具3形成为钵状。周壁38的上端面与板材9面接触。在周壁38上设置有贯通该周壁38的多个排出口38a。即,供给至固定治具4的内部的空气通过板材9的开口92还导入至支承治具3的内部,并且从周壁38的排出口38a排出至外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支承治具3本身也能够向在该支承治具3的内部流动的空气中进行散热,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向旋转轴2的热传递。
此外,在本实施形态中,采用用于积极地冷却旋转轴2的结构。因此,可以进一步有效地保护旋转轴2以免受来自于热的影响。
具体而言,在支承治具3的底壁39的与旋转轴2重叠的区域设置有贯通孔39a,在旋转轴2上形成有使贯通孔39a与该旋转轴2的周围的空间连通的通气通路23。因此,流入支承治具3的内部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贯通孔39a以及通气通路23排出至旋转轴2的周围的空间。在本实施形态中,贯通孔39a配置在底壁39的中心,通气通路23由设置于旋转轴2的上表面中心的圆柱状的凹部21、和从该凹部21向侧面延伸的多个横孔22构成。
然而,用于冷却旋转轴2的结构不限于图12所示的结构。例如,通气通路23可以由形成于旋转轴2的上表面的十字状或辐射状的多个槽构成。又,设置于底壁39的贯通孔39a不需要一定是配置在底壁39的中心,可以在同一圆周上设置有多个。
(其他实施形态)
在第一实施形态~第五实施形态中,可以将支承治具3与固定治具4进行任意组合。
符号说明:
1A~1G    旋压成型装置;
2       旋转轴;
23      通气通路;
3       支承治具;
30      筒状部;
31      主体部;
32      绝热材料;
33      环部;
34      贯通孔;
35      槽;
37      内部空间;
38      周壁;
38a     排出口;
39      底壁;
39a     贯通孔;
4       固定治具;
40      凸台;
41      主体部;
42      绝热材料;
43      环部;
44      贯通孔;
45      槽;
47      内部空间;
48      周壁;
48a     流出口;
49      顶壁;
49a     流入口;
52      加压杆;
6       加热器;
7       加工工具;
9       板材;
91      变形对象部位;
92      开口。

旋压成型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旋压成型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旋压成型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旋压成型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旋压成型装置.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旋压成型装置中能够减少从板材经由支承治具传递至旋转轴的热。旋压成型装置(1A)具备:支持需要成型的板材(9)的中心部的支承治具(3);安装有支承治具(3)的旋转轴(2);对板材(9)中的变形对象部位(91)通过感应加热进行加热的加热器(6);和按压变形对象部位(91)而使板材(9)变形的加工工具(7);支承治具(3)形成为抑制从板材(9)向旋转轴(2)的热传递的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基本上无切削的金属机械加工;金属冲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