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减噪玻璃窗工艺.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433467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5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46080.4

申请日:

2007.09.18

公开号:

CN101392622A

公开日:

2009.03.2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6B 3/66公开日:20090325|||公开

IPC分类号:

E06B3/66; E06B3/67; E06B7/02

主分类号:

E06B3/66

申请人:

上海市吴淞中学

发明人:

张 治; 姚诗雨; 周博文; 童 馨; 沈佳琪

地址:

200940上海市宝山区泰和路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陈逸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窗加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既能保持空气流通,又能进行隔音的隔音降噪的玻璃窗。一种通风降噪玻璃窗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框架内以一定间距固定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2.在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上开设多个小孔。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相邻面间的间距为≤5cm。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上的小孔孔径为≤1cm。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上的小孔间的孔间距为≤5cm。采用本发明的隔音玻璃窗除了能满足采光要求外,还能对外界的噪音进行有效的降低,同时也能保证外界空气与室内空气的流动,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降低噪音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微孔的大小和前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来调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通风降噪玻璃窗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框架内以一定间距固定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
2].在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上开设多个小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相邻面间的间距为≤5cm。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上的小孔孔径为≤1cm。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上的小孔间的孔间距为≤5cm。

说明书

通风减噪玻璃窗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玻璃窗,尤其涉及一种既能保持空气流通,又能进行减轻噪音的玻璃窗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治理成为我们现今工作的重中之重。噪音污染作为环境污染的一部分,其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一种常识。
从理论上讲,噪音的传播可分为三个阶段:噪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者。由此,对噪音污染进行治理就要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应该讲降低声源是控制噪声的最根本方面,人们对此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用低噪音的设备和改进加工工艺等。但是,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以及其它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彻底消除噪声源是做不到的。为了降低人们所受噪音的影响,现在,人们普遍采用隔音的办法将噪音排除在外。
目前,我们普遍采用的隔音材料为隔音板和普通隔音玻璃,现有的隔音板和普通隔音玻璃基本都能满足隔音的要求。隔音板和普通隔音玻璃是应用在不同的要求和场所的。其中,隔音板主要用在房间内部或相邻房间隔层间的隔音,而对于有采光要求的门或窗的隔音就要用到普通隔音玻璃。但是,由于现有的普通隔音玻璃是通过将玻璃做到一定厚度将噪音隔离反射在外,以达到隔音的目的。因此,选用普通隔音玻璃后,房间内基本就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室内空气与外界就不存在流动。这样,长时间后房间内的空气就会浑浊,人们呆在房间内就会感到不舒适,同时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上述普通隔音玻璃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通风降噪玻璃窗工艺。经过加工的玻璃不仅能达到隔音的要求,而且能保证室内、外空气的流动。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通风降噪玻璃窗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框架内以一定间距固定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
2.在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上开设多个小孔。
本发明中,为了保证室外空气有一个相应的量流入室内,将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相邻面间的间距设定在≤5cm的范围内。
为了保证室外空气能流入室内,同时又能对噪音进行有效的隔离,将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上的小孔孔径设计为≤1cm。
为了保证对室外噪音进行有效的隔离,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上的小孔间的孔间距设计为≤5cm。
由于本发明的隔音玻璃采用双层结构,即在玻璃框架内以一定的间距设置前、后玻璃板,同时分别在两块玻璃板上开设小孔,这样室内外的空气就可以通过前、后玻璃板上的小孔以及前、后玻璃板间的间距达到流动的效果,在将玻璃窗完全关闭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室内外空气的流动。同时,由于声音的传播是曲线辐射形的,我们将前、后玻璃板上的小孔进行一定的设计,即保证小孔的孔径和小孔间的间距为相应的范围内,声音通过前玻璃板上的小孔传至后玻璃板时,大量的声音已经后玻璃板进行了隔离,就是有些声音经后玻璃板上的小孔传至室内,其分贝率也已经大大衰减。采用本发明的隔音玻璃不仅能对外界的噪音进行有效的隔离,同时也能保证外界空气与室内空气的流动,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而且,消音量的大小可以通过前后玻璃板微孔的大小和微孔的疏密来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玻璃窗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隔音玻璃,包括前玻璃板1和后玻璃板2,前玻璃板1和后玻璃板2以一定间距固定在框架4内,在前玻璃板1和后玻璃板2上分别开有多个小孔3。前玻璃板1和后玻璃板2相邻面间的间距为≤5cm。前玻璃板1和后玻璃板2上的小孔3孔径为≤1cm。前玻璃板1和后玻璃板2上的小孔3间的孔间距为≤5cm。
具体实施例如下:设计一个六面体,五面采用隔音板,另外一面活动,可替换其它材料的板材。外界噪音控制在88分贝,正对试验板的风速为5.4米/秒。
实施例1:试验板采用隔音板。结果:内部噪音为45分贝,风速为0米/秒。
实施例2:试验板采用前、后玻璃板间距为0.5cm,小孔孔径为0.1cm,小孔间距0.5cm。结果:内部噪音为50分贝,风速为1.2米/秒。
实施例3:试验板采用前、后玻璃板间距为1cm,小孔孔径为0.1cm,小孔间距0.6cm。结果:内部噪音为53分贝,风速为1.8米/秒。
实施例4:试验板采用前、后玻璃板间距为2cm,小孔孔径为0.2cm,小孔间距0.8cm。结果:内部噪音为56分贝,风速为1.7米/秒。
实施例5:试验板采用前、后玻璃板间距为2.5cm,小孔孔径为0.3cm,小孔间距0.7cm。结果:内部噪音为58分贝,风速为2.0米/秒。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通风减噪玻璃窗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风减噪玻璃窗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风减噪玻璃窗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风减噪玻璃窗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风减噪玻璃窗工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窗加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既能保持空气流通,又能进行隔音的隔音降噪的玻璃窗。一种通风降噪玻璃窗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框架内以一定间距固定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2.在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上开设多个小孔。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相邻面间的间距为5cm。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上的小孔孔径为1cm。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上的小孔间的孔间距为5cm。采用本发明的隔音玻璃窗除了能满足采光要求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