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接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接点.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4292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2.26 C N 1 0 2 8 4 2 9 2 4 A *CN102842924A* (21)申请号 201110169447.8 (22)申请日 2011.06.22 H02J 7/00(2006.01) (71)申请人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01114 上海市闵行区漕河泾出口加工 区浦星路789号 申请人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72)发明人邱年伦 (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宏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1250 代理人金利琴 (54) 发明名称 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接点 (5。
2、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接点,其 中充电接点包含一固定部、一导通部、一U型部、 至少一遮板及一承载部,导通部从该固定部的一 端伸设并弯折出至少一圆弧部;U型部从该固定 部的另一端弯折伸设,该U型部的弯折方向与该 导通部的弯折方向分别弯向该固定部的两侧;至 少一遮板设置于该承载部;承载部从该U型部伸 设,当外力抵压该承载部时,该承载部由一第一位 置位移至一第二位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8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8 页 1/2页 2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3、:其包含: 一壳体,其外侧设有一容置槽; 一电路板,其设于该壳体的内部; 一电力传输单元,其设于该电路板上; 至少一充电接点,其包含: 一固定部; 一导通部,从该固定部的一端伸设并弯折至少一圆弧部,且该导通部触压所述电力传 输单元; 一U型部,从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弯折伸设,其弯折方向与所述导通部弯折方向分别 弯向所述固定部的两侧; 一承载部,从所述U型部伸设,当外力抵压该承载部时,该承载部由一第一位置位移至 一第二位置;以及 至少一遮板,其设置于该承载部; 其中,所述充电接点的该承载部穿透所述壳体的至少一第四通孔而显露于所述壳体 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基座。
4、,其设于所述壳体内部 邻近所述容置槽处,且该基座周围设有至少一栓接孔,该基座是由所述至少一栓接孔以一 栓接组件栓接于所述壳体内部;该基座更设有至少一第二定位柱,所述U型部设有至少一 第二通孔,该U型部由所述至少一第二通孔套设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而定位于所述基座 上;所述固定部设有至少一第三通孔,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穿设所述至少一第三通孔固 定所述至少一充电接点于所述基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部设有至少一第二通孔,所 述壳体设有至少一第三定位柱,所述U型部由所述至少一第二通孔套设至少一所述第三定 位柱而定位于所述壳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
5、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有至少一第三通孔,所 述充电接点由一栓接组件穿过所述至少一第三通孔栓接于所述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遮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 定位柱,且所述承载部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通孔,该遮板是由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柱穿设所 述至少一第一通孔而固定于所述承载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遮板与所述承载部一体 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更包含一开关,其设置于所述电 路板上对应所述充电接点的所述承载部,当该承载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该承载部抵压 该开关。 8.一种充电接点,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
6、固定部; 一导通部,从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伸设并弯折出至少一圆弧部; 一U型部,从该固定部的另一端弯折伸设,该U型部的弯折方向与所述导通部的弯折方 向分别朝向该固定部的两侧;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42924 A 2/2页 3 一承载部,从所述U型部伸设,当外力抵压该承载部时,该承载部由一第一位置位移至 一第二位置;以及 至少一遮板,其设置于该承载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遮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 定位柱,且所述承载部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通孔,而该至少一第一定位柱穿设所述至少一第 一通孔而固定于所述承载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7、至少一遮板与所述承载部一体 成型。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42924 A 1/6页 4 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接点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接点,更特别地是,有关于充电接点结构改良 的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一般的充电装置,其充电接点设计为具有往复移动的功能,当电子装置放置 到充电装置时,可使充电接点产生位移,接触并导通电路而对电子装置进行充电。部份的已 知充电接点利用弹性金属线所制成并配置于充电装置的壳体通孔中,由于此弹性金属线的 结构非常细薄,易由通孔的孔隙目视至内部机板,对于外观造型不甚美观时尚。并且,已知 充电接点长时间接通于电路板,一旦导电异物。
8、掉入通孔的缝隙中,将导致长时间导通此接 点,而使机板产生短路或过热损毁的现象。另一部份的习知充电接点利用实心金属所制成, 但此设计的充电接点本身不具弹力,需搭配螺旋弹簧提供充电接点所需的回复弹力,以达 到防尘效果及具有往复的功能。但由于此设计的充电接点的往复功能均通过螺旋弹簧提供 并同步作动,在电子装置放置于充电装置时容易接触不良,并且此设计组件数繁多形成高 成本的问题。 0003 综观前所述,本发明的发明人思索并设计一种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接点,以针对现 有技术的缺失加以改善,进而增进产业上的实施利用。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上述已知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及其充电 。
9、接点,以解决前述的问题。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接点。充电装置包含一壳体、一电路 板、一电力传输单元及至少一充电接点。壳体外侧设有一容置槽。电路板设于壳体的内部。 电力传输单元设于电路板上。 0006 至少一充电接点,包含一固定部、一导通部、一U型部、一承载部及至少一遮板。导 通部从固定部的一端伸设并弯折至少一圆弧部,且导通部触压电力传输单元。U型部从固 定部的另一端弯折伸设,其弯折方向与导通部弯折方向分别弯向固定部的两侧。承载部从 U型部伸设,当外力抵压承载部时,承载部由一第一位置位移至一第二位置。至少一遮板设 置于承载部。 0007 其中,充电接点的承载部穿透壳体。
10、的至少一第四通孔而显露于壳体外。 0008 其中,本发明的充电装置更包含一基座,其设于壳体内部邻近容置槽处,且基座周 围设有至少一栓接孔,基座由至少一栓接孔以一栓接组件栓接于壳体内部。 0009 其中,基座设有至少一第二定位柱, U型部设有至少一第二通孔, U型部由至少一 第二通孔套设至少一第二定位柱而定位于基座上;固定部设有至少一第三通孔,至少一第 二定位柱穿设至少一第三通孔固定至少一充电接点于基座上。 0010 其中U型部设有至少一第二通孔,壳体设有至少一第三定位柱, U型部由至少一 说 明 书CN 102842924 A 2/6页 5 第二通孔套设至少一第三定位柱而定位于壳体上。 001。
11、1 其中,固定部设有至少一第三通孔,充电接点由一栓接组件穿过至少一第三通孔 栓接于壳体。 0012 其中,至少一遮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定位柱,且承载部更包含至少一第一通孔,遮 板由至少一第一定位柱穿设至少一第一通孔而固定于承载部。 0013 其中,至少一遮板与承载部一体成型。 0014 其中,本发明的充电装置更包含一开关,设置于电路板上并对应充电接点的承载 部,当承载部处于第二位置时,承载部抵压该开关。 0015 承上所述,依本发明的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接点,其可具有一或多个下述优点: (1)本发明的充电接点为一体成型的弹片,由此可减少组件数,并可解决高成本的问题 及提高组装的便利性。 0016 (。
12、2)本发明的充电接点的遮板或遮盖部可遮覆壳体通孔的孔隙,不仅可解决由通 孔的孔隙目视至内部机板的美观问题,更可防止异物侵入。 0017 (3)本发明各自独立作动的充电接点,以解决电子装置放置于充电装置时容易接 触不良的问题,提高充电功能的稳定度。 0018 (4)通过本发明,当电子装置置放于充电装置而抵压承载部时,可由抵压开关而启 动一功能,由此可简化功能开启或关闭的步骤,而电子装置更可在充电中通过充电装置产 生对应功能,提高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的充电接点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充电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充电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内部示意图;。
13、 图4为本发明的充电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内部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充电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内部充电接点作动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充电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外观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充电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内部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充电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内部侧视示意图;以及 图9为本发明的充电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内部充电接点作动侧视示意图。 0020 图中: 1,充点接点; 11,固定部; 111,第三通孔; 12,导通部; 121,圆弧部; 13,U型部; 131,第二通孔; 14,承载部; 141,第一通孔; 说 明 书CN 102842924 A 3/6页 6 142,第一位置; 143,第二位置。
14、; 15a及15b,遮板; 151a,第一定位柱; 2,壳体; 21,容置槽; 22,第四通孔; 23,第三定位柱; 3,电路板; 4,电力传输单元; 5,开关; 6,基座; 61,栓接孔; 62,第二定位柱; 7,栓接组件; 8,电子装置;以及 81,导电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的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接点的实施例,为使便 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组件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 0022 本发明所提及的电子装置可以是个人行动助理(PDA)、充电式手电筒、充电电池、 移动电话或可利用该充电装置进行充电的各种电子装置,为便于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 征,以下是以移动。
15、电话为实施例,但并不以此为限。 0023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的充电接点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充电接点1为 金属或金属合金材质的基材一体成型,其包含固定部11、导通部12、U型部13、承载部14以 及遮板15a。 0024 导通部12从固定部11的一端延伸设置,并弯折至少一圆弧部121,而圆弧部121 数量可依据实际需要加以改变,例如为弯折一圆弧部121则该导通部12呈U字形或弯折二 圆弧部121则该导通部12呈字形等,并非以本实施例为限。 0025 U型部13从固定部11的另一端弯折延伸设置,该U型部13的弯折方向与该导通 部12的弯折方向分别弯向该固定部11的两侧。较佳的,U型部1。
16、3可设有一第二通孔131, 并由第二通孔131套设于壳体2内部的一面上(如图8所示)、壳体2内部的基座6上(如图 3所示)或内部任一组件上的定位柱,而限制充电接点1的U型部13的两侧自由度,进而促 使承载部14于位移时,能更为顺畅。 0026 另外,固定部11更可设有至少一第三通孔111,通过该第三通孔111,将充电接点1 更强化地固定于壳体2内部。例如可将充电接点1固定于壳体2内部的基座6(如图3所 示)、壳体2内部的一面(如图7所示)或壳体2内部任一组件上。 0027 承载部14从U型部13延伸设置,该承载部14可为倒U字型、字型或三角型,于 说 明 书CN 102842924 A 4/6。
17、页 7 此图中以倒U字型表示,但不以此为限;当外力抵压承载部14时,该承载部14会由U型部 13的弹性而由第一位置142位移至第二位置143;当外力释放后,由U型部13的弹性回复 力,使该承载部14由第二位置143回复至第一位置142。 0028 遮板15a设置于该承载部14,该遮板15a的态样可为独立组件或与承载部14一 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该遮板15a以独立组件表示,并由遮板15a上设置至少一第一定位柱 151a穿过承载部14所设置的至少一第一通孔141,固定于承载部14。此图中第一定位柱 151a穿过第一通孔141后,其固定方式可为热熔方式、紧配或卡勾,在本发明所属领域中具 有通常知识者。
18、应当明了,前述的固定实施态样仅为举例而非限制,在此先行叙明。 0029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依序为本发明的充电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第 一实施例的内部示意图、第一实施例的内部侧视示意图及第一实施例内部充电接点作动侧 视示意图。如图所示,充电装置包含壳体2、电路板3、电力传输单元4、开关5、基座6以及 充电接点1。 0030 壳体2外侧的一面设有一容置槽21,容置槽21的一面上设有至少一第四通孔22; 电路板3设于壳体2的内部邻近底部的一面上;电力传输单元4设于电路板3上;开关5设 置于该电路板3上。 0031 基座6设于壳体2内邻近该容置槽21的一面上,且该基座6周围设有至少一栓接 。
19、孔61,且各该至少一栓接孔61以一栓接组件7栓接于该壳体2内部。 0032 充电接点1为金属或金属合金材质的基材一体成型,其包含固定部11、导通部12、 U型部13、承载部14以及遮板15a。 0033 其中该基座6更包含至少一第二定位柱62。请参照图5,固定部11设有至少一第 三通孔111,通过第二定位柱62穿过第三通孔111,将充电接点1固定于基座6上,固定方 式可为热熔、紧配或卡勾的方式,但不以此为限。前述的固定实施态样仅为举例而非限制, 在此先行叙明。 0034 导通部12从固定部11的一端延伸设置,并弯折二圆弧部121而呈字形,且该导 通部12触压该电力传输单元4,使该充电接点1电性。
20、连接电力传输单元4。前述圆弧部121 数量可依据实际需要加以改变,例如为弯折一圆弧部121则该导通部12呈U字形或弯折二 圆弧部121则该导通部12呈字形等,并非以本实施例为限。 0035 U型部13从固定部11的另一端弯折延伸设置,该U型部13的弯折方向与该导通 部12的弯折方向分别弯向该固定部11的两侧;该U型部13设有至少一第二通孔131,该 至少一第二通孔131套设基座6上的该至少一第二定位柱62,以定位并限制该U型部13两 侧方向的自由度。 0036 承载部14从U型部13延伸设置,该承载部14可为倒U字型、字型或三角型,于 此实施例中以倒U字型表示,但不以此为限。承载部14穿过壳体。
21、2的第四通孔22显露于 该壳体2外,用以当一电子装置8的至少一导电接点81抵压承载部14,电性导通电子装置 8与电力传输单元4。开关5设置于电路板3上对应承载部14的位置,当该电子装置8抵 压承载部14时,该承载部14会由U型部13的弹性由第一位置142位移至第二位置143,并 压按开关5,以启动开关5所对应的功能,例如启动充电装置的蓝芽传输功能,使电子装置8 与充电装置彼此间可通过蓝芽传送信息,进而使电子装置8可通过充电装置上所设置扩音 器及收音器进行扩音或收音。当该电子装置8离开后,由U型部13的弹性回复力,使该承 说 明 书CN 102842924 A 5/6页 8 载部14由第二位置1。
22、43回复至第一位置142,同时,开关5不再受到承载部14压按,进而关 闭蓝芽传输功能。上述的蓝芽传输功能为举例,也可利用为使用者可在充电的同时,通过配 戴蓝芽耳机与电子装置8沟通,进行通话或收听音乐等功能,而非以此实施例为限制,在此 先行叙明。 0037 遮板15a设置于该承载部14,本实施例中,该遮板15a的形状配合该承载部14的 形状所设计,目的在于遮蔽承载部14显露于充电装置外时所形成的孔隙。而该遮板15a的 态样可为独立组件或与承载部14一体成型,于此实施例中以独立组件表示,并由遮板15a 上设置至少一第一定位柱151a穿过并固定于承载部14的至少一第一通孔141。如图2所 示,遮板1。
23、5a固定于该承载部14后,第四通孔22的孔隙即被遮蔽,不易目视至内部,对于外 观造型有美观的功效并可防止异物侵入。此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151a穿过第一通孔141 后,其固定方式可为热熔方式、紧配或卡勾,前述的固定实施态样仅为举例而非限制,在此 先行叙明。 0038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9,依序为本发明的充电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第 二实施例的内部示意图、第二实施例的内部侧视示意图及第二实施例内部充电接点作动侧 视示意图。如图所示,充电装置包含壳体2、电路板3、电力传输单元4、开关5以及充电接点 1。 0039 充电接点1为金属或其合金材质的一基材一体成型,其包含:固定部11、导通部 12。
24、、U型部13、承载部14以及遮板15b。 0040 导通部12从固定部11的一端延伸设置,并弯折至少一圆弧部121,而本实施例以 弯折二圆弧部121则该导通部12呈字形呈现。 0041 U型部13从固定部11的另一端弯折延伸设置,该U型部13的弯折方向与该导通 部12的弯折方向分别弯向该固定部11的两侧;该U型部13设有至少一第二通孔131,该 至少一第二通孔131套设壳体2上的该至少一第三定位柱23,以将充电接点1定位于壳体 2,并限制该U型部13两侧方向的自由度。固定方式也可以一栓接组件7穿过第二通孔131 而固定于壳体2(未绘示于图中),前述的固定实施态样仅为举例而非限制,在此先行叙明。。
25、 0042 另外,固定部11更可设有至少一第三通孔111,通过一栓接组件7穿过第三通孔 111栓接充电接点1于壳体2内部,以更强化充电接点1的固定性。 0043 承载部14从U型部13延伸设置,该承载部14可为倒U字型、字型或三角型,于 此实施例中以倒U字型表示,但不以此为限。承载部14穿过壳体2的第四通孔22至该壳 体2外。用以当一电子装置8的至少一导电接点81抵压承载部14,电性导通电子装置8与 电力传输单元4。开关5设置于电路板3上对应承载部14的位置,当该电子装置8抵压承 载部14时,该承载部14会由U型部13的弹性由第一位置142位移至第二位置143,并推 抵压开关5,以启动开关5所。
26、对应的功能,例如启动充电装置的蓝芽传输功能,使电子装置8 与充电装置彼此间可通过蓝芽传送信息,电子装置8即可通过充电装置上设置扩音器及收 音器进行扩音或收音。当该电子装置8离开后,由U型部13的弹性回复力,使该承载部14 由第二位置143回复至第一位置142,同时,开关5不再受到承载部14压按,进而关闭蓝芽 传输功能。上述的蓝芽传输功能为举例而非限制,在此先行叙明。 0044 本实施例的遮板15b固定于该承载部14,该遮板15b的态样可为独立组件或由承 载部14一体成型,于此实施例中与承载部14一体成型。如图6所示,遮板15b固定于该承 说 明 书CN 102842924 A 6/6页 9 载。
27、部14后,第四通孔22的孔隙即被遮蔽,不易目视至内部,对于外观造型有美观的功效并 可防止异物侵入。 0045 在此实施例中,除上述说明部份外,其余组件的设置均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此不 再赘述。 0046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的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 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所揭示精神的所作的任 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 说 明 书CN 102842924 A 1/8页 10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2924 A 10 2/8页 1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2924 A 11 3/8页 1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2924 A 12 4/8页 1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2924 A 13 5/8页 1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2924 A 14 6/8页 1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2924 A 15 7/8页 16 图7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2924 A 16 8/8页 17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842924 A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