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317246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89208.3

申请日:

2011.11.30

公开号:

CN102437158A

公开日:

2012.05.0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L 27/092申请日:20111130|||公开

IPC分类号:

H01L27/092; H01L21/8238

主分类号:

H01L27/092

申请人: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曹永峰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高斯路49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代理人:

吴世华;张龙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CMOS半导体器件,包括:NMOS晶体管,其衬底具有(100)/织构;PMOS晶体管,其衬底外延生长在该NMOS晶体管衬底上,具有(110)/织构;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形成的沟槽,形成于该PMOS晶体管衬底上,其深度与该PMOS衬底厚度相等;GeSi外延层,生长在该沟槽中,其厚度至少可填满该沟槽深度。这种CMOS半导体器件在保证良好空穴迁移率的同时避免了eGeSi技术在(110)晶面上成核速度过快而导致应力损失的情况,并简化了eGeSi技术的难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 CMOS 半导体器件, 包括 : NMOS 晶体管, 其衬底具有 (100)/ 织构 ; PMOS 晶体管, 其衬底外延生长在该 NMOS 晶体管衬底上, 具有 (110)/ 织构 ; 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形成的沟槽, 形成于该 PMOS 晶体管衬底上, 其深度与该 PMOS 衬底厚 度相等 ; GeSi 外延层, 生长在该沟槽中, 其厚度至少可填满该沟槽深度。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CMOS 半导体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沟槽截面形状为矩形。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 CMOS 半导体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 GeSi 外延层厚度超出 所述沟槽深度 100 埃以上。4: 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CMOS 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1) 以 (100)/ 织构作为 NMOS 晶体管的衬底, 在该衬底上生长 (110)/ 织构作 为 PMOS 晶体管的衬底 ; 2) 以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形成沟槽, 该沟槽深度与该 PMOS 衬底厚度相等 ; 3) 以选择性外延工艺在该沟槽中生长 GeSi 外延层, 该外延层厚度应至少可填满该沟 槽深度。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制造 CMOS 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2) 具体包 括: 以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形成截面形状为矩形的沟槽, 并使该沟槽底部落在所述 NMOS 晶体 管的衬底与 PMOS 晶体管的衬底的接触面上。

说明书


CMOS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 发 明 涉 及 一 种 互 补 金 属 氧 化 物 半 导 体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 简称 CMOS)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背景技术
     随着器件尺寸越来越小 ( 沟道长度已经缩短到数十 nm), 相应地就使得晶体管阈 值电压对半导体表面态 ( 界面态 ) 的敏感性变小了, 同时在工艺上对阈值电压的控制水平 也提高了。于是, 为了进一步提高器件的频率、 速度等性能, 如何增大迁移率的问题就上升 成为了一个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在传统的 CMOS 工艺中, (100)/<110> 型织构的衬底为主流的衬底, 但该衬底在 保证电子的迁移率的同时, 并不是对于空穴的最优衬底, 因此, 在衬底片晶向的选取上也 相应地应该有所改变。由于在 (100) 晶面的 Si 片上, 电子的迁移率较高, 这有利于制 作 n-MOSFET, 但是空穴的迁移率却较低 ( 比电子的要低 2.5 倍~ 3 倍 ), 这不利于制作 p-MOSFET。因此对于 CMOS 器件和电路而言, 单只采用 (100) 晶面的衬底片是不太好的。而 采用 (110) 晶面的衬底可以得到更高的空穴迁移率。
     为了克服此弊病, 现在已经开始研制在同一块衬底片上具有两种晶面 ((100) 晶面和 (110) 晶面 ) 的片子, 以便分别在 (100) 晶面和 (110) 晶面上制作 n-MOSFET 和 p-MOSFET, 使得 CMOS 器件和电路的性能得以大大提高。这种采用具有几种晶向的衬底片来 制作器件和集成电路的技术称为混合晶向衬底技术 (HOT)。HOT 技术对于 CMOS 大规模集成 电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业界主流的 HOT 技术, 基本上是以 (110)/<110> 型织构为衬底, 在其上集 成 (100) 晶面, 形成绝缘衬底上的硅 (Silicon-On-Insulator, 简称 SOI) 或者 bulk( 体衬 底 ) 的金属 - 氧化物 - 半导体 (N-Mental-Oxide-Semiconductor, 简称 NMOS)。在其上应用 eGeSi( 嵌入式锗硅应变技术 ) 时, 势必有 (110) 晶面的出现。
     对于 (110) 晶面, 由于 (110) 晶面上 GeSi 外延的成核速度大, 导致其上生长的 GeSi 薄膜粗糙度变大, 由此带来的晶格适配造成了应力的损失, 从而使 eGeSi 对于 P 沟道耗 尽型场效应晶体管 (positive channel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 简称 PMOS) 的改善效 果有所降低。这在 Intel 公司的 eGeSi 发展历史上也得到了印证, 其沟槽形貌从第一代的 矩形发展为避免 (110) 晶面出现的 sigma 形状。
     现有技术中有实验证明, (110)/<110> 衬底和 (110)/<111> 衬底在应力条件下, 其 空穴迁移率的表面差别不大, 在高应力条件下, 后者反而更好一些。
     因此, 如何避免 (110) 晶面在 eGeSi 沟道中出现, 以及避免 Sigma 形状沟道的出 现, 实为目前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将 eGeSi 技术应用在 (110) 晶面上而引起晶格适配并带来应力损失的 CMOS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 CMOS 半导体器件, 包括 : NMOS 晶体管, 其衬底具有 (100)/<110> 织构 ; PMOS 晶 体管, 其衬底外延生长在该 NMOS 晶体管衬底上, 具有 (110)/<111> 织构 ; 反应离子刻蚀工艺 形成的沟槽, 形成于该 PMOS 晶体管衬底上, 其深度与该 PMOS 衬底厚度相等 ; GeSi 外延层, 生长在该沟槽中, 其厚度至少可填满该沟槽深度。
     作为本发明上述 CMOS 半导体器件的一种优选方案 : 该沟槽截面形状为矩形。
     本 发 明 还 公 开 了 一 种 制 造 CMOS 半 导 体 器 件 的 方 法, 包括如下步骤: 以 (100)/<110> 织构作为 NMOS 晶体管的衬底, 在该衬底上生长 (110)/<111> 织构作为 PMOS 晶 体管的衬底 ; 以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形成沟槽, 该沟槽深度与该 PMOS 衬底厚度相等 ; 以选择 性外延工艺在该沟槽中生长 GeSi 外延层, 该外延层厚度应至少可填满该沟槽深度。
     本发明中的 CMOS 半导体器件, 由于避免了将 eGeSi 技术应用在 (110) 晶面上, 从 而在保证良好空穴迁移率的同时避免了 eGeSi 技术在该晶面上成核速度过快而导致应力 损失的情况, 并简化了 eGeSi 技术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 1 为 CMOS 半导体器件的原始衬底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生长了 PMOS 晶体管衬底后的衬底结构示意图 ; 图 3 为生长了 PMOS 晶体管衬底后 CMOS 半导体器件结构示意图 ; 图 4 为形成了 eGeSi 沟槽后的 CMOS 半导体器件结构示意图 ; 图 5 为生长了 GeSi 外延层后的 CMOS 半导体器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 CMOS 半导体器件如图 5 所示, 其具有 : NMOS 晶体管 14, 其衬底 10 具有 (100)/<110> 织构 ; PMOS 晶体管 13, 其衬底 12 外延生长在该 NMOS 晶体管衬底 10 上, 其衬底 12 具有 (110)/<111> 织构 ; 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形成的沟槽 15, 形成于该 PMOS 衬 底 12 上, 其深度与该 PMOS 衬底 12 厚度相等 ; GeSi 外延层 16, 生长在该沟槽中, 其厚度至少 可填满该沟槽 15 深度。
     图 1 至图 5 中的等腰梯形区域为 STI 浅沟槽隔离工艺形成的沟槽 11, 其中沉积有 绝缘物质氧化物层。
     本发明的 CMOS 半导体器件避免了将 eGeSi 技术应用在 (110) 晶面上, 从而在保证 良好空穴迁移率的同时避免了 eGeSi 技术在 (110) 晶面上成核速度过快导致的应力损失的 情况。同时, 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形成的沟槽 15 截面形状为矩形, 从而简化了 eGeSi 技术难 度。
     为制造本发明的 CMOS 半导体器件, 其制造方法具体为 :
     第一步、 提供经 STI 浅沟槽隔离、 CVD 化学气相沉积、 CMP 化学机械研磨等工艺后的 第一衬底 10, 如图 1 所示, 该第一衬底具有 (100)/<110> 织构 ;
     第二步、 在该第一衬底上生长具有一定厚度的第二衬底 12, 如图 2 所示, 该第二衬底具有 (110)/<111> 织构 ;
     第三步、 在该第一衬底上制备 NMOS 晶体管 14, 在该第二衬底上制备 PMOS 晶体管 13, 如图 3 所示 ;
     第四步、 以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在该第二衬底上形成沟槽 15, 使该沟槽 15 底部落在 第一衬底 10 与第二衬底 12 的接触面上, 如图 4 所示 ;
     第五步、 在沟槽 15 中生长 GeSi 外延层 16, 其厚度应至少可填满该沟槽 15 的深度, 如图 5 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沟槽 15 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而不是 sigma 形状, 从而降 低了 eGeSi 技术的难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以 APC 高级制程控制技术控制第二衬底 12 的生长厚 度、 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形成的沟槽 15 的深度以及 GeSi 外延层 16 的生长厚度, 其中第二衬 底 12 的生长厚度为 300-600 埃, 沟槽 15 的深度与之相同, 以确保沟槽 15 底部落在第一衬 底 10 与第二衬底 12 的接触面上。GeSi 外延层 16 的生长厚度为 400-700 埃, 当 GeSi 外延 层 16 超出沟槽 15 的深度 100 埃以上时, 可确保 (110) 晶面在衬底的表面不会出现。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 护范围, 因此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 同理均应包含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MOS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CMOS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CMOS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MOS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MOS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3715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5.02 C N 1 0 2 4 3 7 1 5 8 A *CN102437158A* (21)申请号 201110389208.3 (22)申请日 2011.11.30 H01L 27/092(2006.01) H01L 21/8238(2006.01) (71)申请人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 区高斯路497号 (72)发明人曹永峰 (74)专利代理机构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72003 代理人吴世华 张龙哺 (54) 发明名称 CMOS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

2、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CMOS半导体器件,包括: NMOS晶体管,其衬底具有(100)/织构;PMOS 晶体管,其衬底外延生长在该NMOS晶体管衬底 上,具有(110)/织构;反应离子刻蚀工艺 形成的沟槽,形成于该PMOS晶体管衬底上,其深 度与该PMOS衬底厚度相等;GeSi外延层,生长在 该沟槽中,其厚度至少可填满该沟槽深度。这种 CMOS半导体器件在保证良好空穴迁移率的同时 避免了eGeSi技术在(110)晶面上成核速度过快 而导致应力损失的情况,并简化了eGeSi技术的 难度。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

3、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CN 102437166 A 1/1页 2 1.一种CMOS半导体器件,包括: NMOS晶体管,其衬底具有(100)/织构; PMOS晶体管,其衬底外延生长在该NMOS晶体管衬底上,具有(110)/织构; 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形成的沟槽,形成于该PMOS晶体管衬底上,其深度与该PMOS衬底厚 度相等; GeSi外延层,生长在该沟槽中,其厚度至少可填满该沟槽深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MOS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截面形状为矩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MOS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GeSi外延层厚度超出 所述沟槽深度100埃以上。 4.一。

4、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MOS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100)/织构作为NMOS晶体管的衬底,在该衬底上生长(110)/织构作 为PMOS晶体管的衬底; 2)以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形成沟槽,该沟槽深度与该PMOS衬底厚度相等; 3)以选择性外延工艺在该沟槽中生长GeSi外延层,该外延层厚度应至少可填满该沟 槽深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CMOS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 括:以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形成截面形状为矩形的沟槽,并使该沟槽底部落在所述NMOS晶体 管的衬底与PMOS晶体管的衬底的接触面上。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37158 A CN 。

5、102437166 A 1/3页 3 CMOS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简称CMOS)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器件尺寸越来越小(沟道长度已经缩短到数十nm),相应地就使得晶体管阈 值电压对半导体表面态(界面态)的敏感性变小了,同时在工艺上对阈值电压的控制水平 也提高了。于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器件的频率、速度等性能,如何增大迁移率的问题就上升 成为了一个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0003 在传统的CMOS工艺中,(100)/型织构的衬底为主流的。

6、衬底,但该衬底在 保证电子的迁移率的同时,并不是对于空穴的最优衬底,因此,在衬底片晶向的选取上也 相应地应该有所改变。由于在(100)晶面的Si片上,电子的迁移率较高,这有利于制 作n-MOSFET,但是空穴的迁移率却较低(比电子的要低2.5倍3倍),这不利于制作 p-MOSFET。因此对于CMOS器件和电路而言,单只采用(100)晶面的衬底片是不太好的。而 采用(110)晶面的衬底可以得到更高的空穴迁移率。 0004 为了克服此弊病,现在已经开始研制在同一块衬底片上具有两种晶面(100) 晶面和(110)晶面)的片子,以便分别在(100)晶面和(110)晶面上制作n-MOSFET和 p-MO。

7、SFET,使得CMOS器件和电路的性能得以大大提高。这种采用具有几种晶向的衬底片来 制作器件和集成电路的技术称为混合晶向衬底技术(HOT)。HOT技术对于CMOS大规模集成 电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5 目前业界主流的HOT技术,基本上是以(110)/型织构为衬底,在其上集 成(100)晶面,形成绝缘衬底上的硅(Silicon-On-Insulator,简称SOI)或者bulk(体衬 底)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ental-Oxide-Semiconductor,简称NMOS)。在其上应用 eGeSi(嵌入式锗硅应变技术)时,势必有(110)晶面的出现。 0006 对于(110)。

8、晶面,由于(110)晶面上GeSi外延的成核速度大,导致其上生长的 GeSi薄膜粗糙度变大,由此带来的晶格适配造成了应力的损失,从而使eGeSi对于P沟道耗 尽型场效应晶体管(positive channel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简称PMOS)的改善效 果有所降低。这在Intel公司的eGeSi发展历史上也得到了印证,其沟槽形貌从第一代的 矩形发展为避免(110)晶面出现的sigma形状。 0007 现有技术中有实验证明,(110)/衬底和(110)/衬底在应力条件下,其 空穴迁移率的表面差别不大,在高应力条件下,后者反而更好一些。 0008 因此,如何避免(11。

9、0)晶面在eGeSi沟道中出现,以及避免Sigma形状沟道的出 现,实为目前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将eGeSi技术应用在(110)晶面上而引起晶格适 说 明 书CN 102437158 A CN 102437166 A 2/3页 4 配并带来应力损失的CMOS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0010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 一种CMOS半导体器件,包括:NMOS晶体管,其衬底具有(100)/织构;PMOS晶 体管,其衬底外延生长在该NMOS晶体管衬底上,具有(110)/织构;反应离子刻蚀工艺 形成的沟槽,形成于该PMOS晶体管。

10、衬底上,其深度与该PMOS衬底厚度相等;GeSi外延层, 生长在该沟槽中,其厚度至少可填满该沟槽深度。 0012 作为本发明上述CMOS半导体器件的一种优选方案:该沟槽截面形状为矩形。 0013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造CMOS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 (100)/织构作为NMOS晶体管的衬底,在该衬底上生长(110)/织构作为PMOS晶 体管的衬底;以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形成沟槽,该沟槽深度与该PMOS衬底厚度相等;以选择 性外延工艺在该沟槽中生长GeSi外延层,该外延层厚度应至少可填满该沟槽深度。 0014 本发明中的CMOS半导体器件,由于避免了将eGeSi技术应用在(110)晶面上。

11、,从 而在保证良好空穴迁移率的同时避免了eGeSi技术在该晶面上成核速度过快而导致应力 损失的情况,并简化了eGeSi技术的难度。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CMOS半导体器件的原始衬底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生长了PMOS晶体管衬底后的衬底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生长了PMOS晶体管衬底后CMOS半导体器件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形成了eGeSi沟槽后的CMOS半导体器件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为生长了GeSi外延层后的CMOS半导体器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CMOS半导。

12、体器件如图5所示,其具有:NMOS晶体管14,其衬底 10具有(100)/织构;PMOS晶体管13,其衬底12外延生长在该NMOS晶体管衬底10 上,其衬底12具有(110)/织构;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形成的沟槽15,形成于该PMOS衬 底12上,其深度与该PMOS衬底12厚度相等;GeSi外延层16,生长在该沟槽中,其厚度至少 可填满该沟槽15深度。 0022 图1至图5中的等腰梯形区域为STI浅沟槽隔离工艺形成的沟槽11,其中沉积有 绝缘物质氧化物层。 0023 本发明的CMOS半导体器件避免了将eGeSi技术应用在(110)晶面上,从而在保证 良好空穴迁移率的同时避免了eGeSi技术在(11。

13、0)晶面上成核速度过快导致的应力损失的 情况。同时,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形成的沟槽15截面形状为矩形,从而简化了eGeSi技术难 度。 0024 为制造本发明的CMOS半导体器件,其制造方法具体为: 0025 第一步、提供经STI浅沟槽隔离、CVD化学气相沉积、CMP化学机械研磨等工艺后的 第一衬底10,如图1所示,该第一衬底具有(100)/织构; 0026 第二步、在该第一衬底上生长具有一定厚度的第二衬底12,如图2所示,该第二衬 说 明 书CN 102437158 A CN 102437166 A 3/3页 5 底具有(110)/织构; 0027 第三步、在该第一衬底上制备NMOS晶体管14,。

14、在该第二衬底上制备PMOS晶体管 13,如图3所示; 0028 第四步、以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在该第二衬底上形成沟槽15,使该沟槽15底部落在 第一衬底10与第二衬底12的接触面上,如图4所示; 0029 第五步、在沟槽15中生长GeSi外延层16,其厚度应至少可填满该沟槽15的深度, 如图5所示。 003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沟槽15的截面形状为矩形,而不是sigma形状,从而降 低了eGeSi技术的难度。 003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以APC高级制程控制技术控制第二衬底12的生长厚 度、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形成的沟槽15的深度以及GeSi外延层16的生长厚度,其中第二衬 底12的生长厚。

15、度为300-600埃,沟槽15的深度与之相同,以确保沟槽15底部落在第一衬 底10与第二衬底12的接触面上。GeSi外延层16的生长厚度为400-700埃,当GeSi外延 层16超出沟槽15的深度100埃以上时,可确保(110)晶面在衬底的表面不会出现。 0032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 护范围,因此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CN 102437158 A CN 102437166 A 1/1页 6 图1图2 图3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37158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