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 寻呼主要用于网络与空闲状态的被叫用户取得联系, 触发被 叫用户建立通信连接, 完成服务。为了设计合理的寻呼机制, 系统引入了寻呼区域的概念, 对于待寻呼用户, 网络将在其寻呼区域内的所有小区发送寻呼。
在 3G 系统中, 网络侧将一定地理区域内的小区划分为若干寻呼区域, 例如, 如图 1 所示, 包括寻呼区域 1、 寻呼区域 2 和寻呼区域。每个用户根据其位置的不同属于其中某个 区域, 当由于用户移动导致寻呼区域发生变化时, 应当发起寻呼区域更新过程, 通知网络寻 呼区域的变化, 以便网络及时跟踪用户位置。
寻呼区域包含的小区越多, 发送寻呼产生的下行开销越大, 但寻呼区域更新的频 率也越低, 从而由寻呼区域更新过程导致的系统开销越小 ; 反之, 寻呼区域包含的小区越
少, 发送寻呼产生的下行开销越小, 但寻呼区域更新的频率也越高, 从而由寻呼区域更新过 程导致的系统开销越大。因此, 3G 系统寻呼区域的设置主要考虑在寻呼开销和寻呼区域更 新开销之间取得合理的折衷。
长期演进 (LTE) 系统在 3G 系统的基础上对寻呼区域的划分进行了优化, 将一定地 理区域内的小区划分为若干个跟踪区 (Tracking Area, TA), 每个 TA 可以包含 1 到多个小 区, 同时网络可以为每个用户维护一个跟踪区列表 (TAlist), 其中可以包含 1 个或多个 TA, 从而支持基于用户定制的寻呼区域。其发送寻呼的范围是用户 TA list 包含的所有 TA 内 的所有小区。 LTE 系统寻呼区域的设计主要考虑用户的活动行为, 基于用户的寻呼区域设置 目标也是在寻呼开销和寻呼区更新开销之间取得合理的折衷。LTE 系统的寻呼规划示意图 如图 2 所示, 其中, 寻呼区域被划分为 TA1 ~ TA5, 用户 A 的 TA list 可以包含 TA1 和 TA3, 用户 B 的 TA list 可以包含 TA1 和 TA4, 用户 C 的 TA list 只包含 TA5。
综上所述, 现有系统设计寻呼区域以及对寻呼区域进行管理时, 重点考虑在寻呼 开销和寻呼区更新开销之间取得折衷, 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确定寻呼区的大小, 而很少考 虑用户的移动特征以及小区自身的特征, 这在某些专用网络, 例如, 在智能电网网络中, 可 能导致不必要的寻呼开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用以降低寻呼开销, 避免不必要的寻 呼开销, 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寻呼方法包括 :
确定需要寻呼的终端的跟踪区列表 TA list ;
根据需要寻呼的终端的 TA list, 寻呼终端 ;
其中, 所述终端的 TA list, 是根据终端的移动属性预先配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寻呼装置包括 :
TA list 配 置 单 元, 用于根据终端的移动属性预先配置终端的跟踪区列表 TAlist ;
TA list 确定单元, 用于确定需要寻呼的终端的 TA list ;
寻呼单元, 用于根据需要寻呼的终端的 TA list, 寻呼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 通过确定需要寻呼的终端的跟踪区列表 TA list ; 根据需要寻呼的 终端的 TA list, 寻呼终端 ; 其中, 所述终端的 TA list, 是根据终端的移动属性预先配置的, 从而降低寻呼开销, 避免不必要的寻呼开销, 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 1 为 3G 系统寻呼区域规划的示意图 ;
图 2 为 LTE 系统寻呼区域规划的示意图 ;
图 3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寻呼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
图 4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静态小区覆盖的区域同时采用动态小区重叠覆盖 的示意图 ;
图 5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寻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用以降低寻呼开销, 避免不必要的寻 呼开销。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寻呼区域配置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 该方法 根据终端的移动属性设计合理的寻呼区域, 能够有效降低寻呼开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民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专用网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泛, 目前业界正在讨论的物联网的很多技术分支都可以与蜂窝网络相结合, 或者直接利用 蜂窝网络的技术实现, 智能电网是其中之一。
智能电网往往采用无线方式覆盖最后几公里, 通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部署若干主 站 ( 相当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 ), 收集并处理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上报的数据, 例如 : 定期 采集电网负荷、 电能量及电表抄表数据等, 智能电网覆盖下的终端往往处于静止或低速移 动状态, 采用现有方法规划寻呼区域可能导致寻呼开销的增加,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 种针对终端移动速度定制寻呼区域的方法, 以实现在不显著增加寻呼区域更新开销的前提 下, 尽可能降低寻呼开销,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参见图 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寻呼方法, 该方法包括步骤 :
S101、 确定需要寻呼的终端的跟踪区列表 TA list ;
S102、 根据需要寻呼的终端的 TA list, 寻呼终端 ;
其中, 所述终端的 TA list, 是根据终端的移动属性预先配置的。
较佳地, 预先根据终端的移动属性配置该终端的 TA list, 包括 :
获取终端上报的移动属性, 根据终端上报的移动属性确定该终端为静态终端或移 动终端 ;
对于静态终端, 为其配置的 TA list 包含一个跟踪区 TA, 该 TA 包含一个小区, 该小区为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 ;
对于移动终端, 根据寻呼开销和寻呼更新开销, 结合每个小区的寻呼容量, 确定该 终端的 TA list。
较佳地, 通过如下方式之一获取终端上报的移动属性 :
方式一 : 通过终端能力上报信令中新增的移动属性字段, 获取终端上报的移动属 性;
方式二 : 通过终端的硬件标识, 获取终端上报的移动属性。
较佳地, 所述硬件标识, 为国际移动设备标识 IMEI, 或者为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IMSI。
较佳地, 预先根据终端的移动属性配置该终端的 TA list, 包括 :
在每个小区, 广播该小区所属的小区类别, 以使得终端根据自身的移动属性驻留 到相应类别的小区, 其中, 所述小区类别包括静态小区和动态小区, 终端根据其自身移动属 性 ( 静止或移动 ) 驻留到对应类别的小区 ;
对于静态小区内的终端, 为该终端分配的 TA list 包含一个跟踪区 TA, 该 TA 包含 一个小区, 该小区为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 以下给出两个具体实施例的说明。
实施例一 : 基于终端的寻呼区域规划。
在该实施例中, 采用 TA 的概念, 网络配置每个 TA 只包含一个小区, 每个小区只属 于一个 TA, 即 TA 与小区时一一对应的关系。
预先为终端配置移动属性, 例如包括静止状态和移动状态两个移动属性。在终端 注册时或者建立连接时, 终端将其移动属性通知给网络侧。
例如, 对于摄像头等终端, 可以设置其移动属性为静止状态 ; 对于手机等等终端, 可以设置其移动属性为移动状态。
网络侧根据终端的移动属性为终端配置 TA list, 对于静止状态的终端 TAlist 只 包含一个 TA, 即终端当前所在的 TA ; 对于移动状态的终端, 网络侧根据现有方法评估寻呼 开销和寻呼更新开销, 结合每个小区的寻呼容量确定 TAlist 中包含的 TA 数目以及具体的 TA。
其中, 终端的移动属性的上报可以有两种基本方法 :
一种是在终端能力上报信令中添加移动属性字段, 以 LTE 系统为例, 可以在用户 设备 (UE) 能力 “UE Capability” 单元 (IE) 中添加一个字段, 并通过终端能力上报过程 将 UE 的移动属性上报给网络侧, 具体的 UE 能力信息消息 (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message), 例如 :
其中, UEMobilityState:: = ENUMERATED{static, dynamic}, 即为新增的用于指 示 UE 移动属性的字段。
第二种方式是隐式通知方法。
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 每个终端都会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 即国际移动设备标 识 (IMEI, 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 ; 每个 SIM 卡也会分配一个唯一的 标识, 即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IMSI, 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因此, 可以预留一部分 IMEI, 专门用于标识终端的移动属性, 网络通过终端上报的 IMEI 号即可判断终端是否为静态终端 ;
或者, 预留一部分 IMSI, 专门用于标识 SIM 卡所属的终端为固定终端, 网络侧通过 终端上报的 IMSI 号即可判断终端是否为静态终端。
实施例二 : 基于网络的寻呼区域规划。
网络侧预先对小区进行类别划分, 例如可以划分为静态小区或动态小区, 将一些 小区规划为静态小区, 只服务于静态终端, 静态小区所属 TA 只包含一个小区。
网络侧在每一小区, 广播本小区的小区类别是静态小区还是动态小区, 以使得终 端根据该广播, 以及终端自身的移动属性, 确定应该驻留到哪个小区中。
例如 : 摄像头可以根据自身的移动属性, 确定自身属于静态终端, 因此需要接入静 态小区, 于是选择静态小区进行接入, 那么网络侧发现该终端接入的是静态小区, 则为该终 端分配的 TA list 只包含一个 TA, 该 TA 只包含一个小区, 即该摄像头当前所在的小区。
再例如, 手机可以根据自身的移动属性, 确定自身属于动态终端, 因此需要接入动 态小区, 于是选择动态小区进行接入, 那么网络侧发现该终端接入的是动态小区, 则为该终 端分配的 TA list, 可以采用现有技术进行分配, 例如根据寻呼开销和寻呼更新开销, 结合 每个小区的寻呼容量, 确定该手机的 TA list。
采用这种方式, 所有在静态小区接入的终端, 其 TA list 只包含一个 TA, 该 TA 只包 含一个小区, 即该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
另外, 在实际网络部署时, 为了保证终端移动过程中的服务连续性, 对静态小区覆 盖的区域, 可以同时采用动态小区进行重叠覆盖, 以保证同一地理区域内静止终端可以接 入到静态小区, 而移动终端可以接入到动态小区。
如图 4 所示, 其中, 在第一层覆盖时, 有三块区域, 中间区域为动态小区, 其他区域
为静态小区, 为了实现保证终端移动到静态小区覆盖区域的服务连续性, 对静态小区覆盖 的区域, 可以同时采用动态小区进行重叠覆盖, 即图中所示的第二层覆盖, 使得移动终端可 以接受连续的无间断的服务。
参见图 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寻呼装置, 包括 :
TA list 配置单元 11, 用于根据终端的移动属性预先配置终端的跟踪区列表 TA list ;
TA list 确定单元 12, 用于确定需要寻呼的终端的 TA list ;
寻呼单元 13, 用于根据需要寻呼的终端的 TA list, 寻呼终端。
较佳地, 所述 TA list 配置单元 11, 获取终端上报的移动属性, 根据终端上报的移 动属性确定该终端为静态终端或移动终端 ; 对于静态终端, 为其配置的 TA list 包含一个 跟踪区 TA, 该 TA 包含一个小区, 该小区为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 ; 对于移动终端, 根据寻呼开 销和寻呼更新开销, 结合每个小区的寻呼容量, 确定该终端的 TA list。
较佳地, 所述 TA list 配置单元 11, 通过如下方式之一获取终端上报的移动属性 :
方式一 : 通过终端能力上报信令中新增的移动属性字段, 获取终端上报的移动属 性;
方式二 : 通过终端的硬件标识, 获取终端上报的移动属性。 较佳地, 所述硬件标识, 为国际移动设备标识 IMEI, 或者为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 较佳地, 所述 TA list 配置单元 11, 在每个小区, 广播该小区所属的小区类别, 以 使得终端根据自身的移动属性驻留到相应类别的小区, 其中, 所述小区类别包括静态小区 和动态小区 ; 对于静态小区内的终端, 为该终端分配的 TAlist 包含一个跟踪区 TA, 该 TA 包 含一个小区, 该小区为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
较佳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寻呼装置, 可以是网络侧的核心网节点, 例如, 可以 是移动性管理实体 (MME) 或基站等。
综上所述, 由于静止终端不会发生寻呼区域更新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对这 类终端单独进行寻呼区域规划, 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系统的寻呼开销, 在 LTE 系统中, 由于寻 呼和数据传输共享物理资源, 降低寻呼开销也意味着可以有更多的资源用于传输数据, 有 效提升了传输效率。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 系统、 或计算机程序 产品。因此, 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 完全软件实施例、 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 施例的形式。而且, 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 可用存储介质 ( 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 ) 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 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 设备 ( 系统 )、 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 图和 / 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 / 或方框图中的每一 流程和 / 或方框、 以及流程图和 / 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 / 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 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 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 器以产生一个机器, 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 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 / 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 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 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 令装置的制造品, 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 / 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 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 使得在计 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 从而在计算机或 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 / 或方框图 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 神和范围。这样, 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 之内, 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