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切断装置、 零件安装装置及带切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收容有电子零件等零件的承载带、 即取出零件后的带切断的带切断 装置、 搭载该带切断装置的零件安装装置及带切断方法。
背景技术 在零件安装装置上具备切断从带式馈送器排出且供给零件后的空带的切断装置。 专利文献 1 所记载的切断装置具备固定刃、 可动刃、 用于驱动可动刃的两个气缸。固定刃及 可动刃分别具有在一方向长的形状, 在另一方向并列的从多个带式馈送器排出的各空带通 过其切断装置被一次切断。两个气缸的各杆与可动刃的两端部分别连接。通过这些气缸的 两个杆移动时的速度差, 可动刃以规定角度的范围接近固定刃, 由此, 一个接一个地切断在 固定刃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条空带 (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 的说明书段落
~
、 图 5(a) 及 (b))。
在此, 作为通过两个刃的重叠切断的一般原理, 即剪断时的一般原理有如下的内 容。对于两个刃之间的角度 ( 剪切角 ), 从可发挥最大剪断力的剪切角开始, 该剪切角变得 越小, 为了切断相同对象物所需的剪断力变得越大。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2-111281 号公报
根据专利文献 1 的带的切断方法可能产生如下的问题。在专利文献 1 中, 由于伴 随可动刃的移动, 可动刃相对于固定刃的角度、 即剪切角逐渐减小, 因此, 在可动刃移动期 间中最后的期间剪断力减弱, 可能切不断带。特别是由于也存在多条带重叠配置于两刃之 间的情况, 因此, 在该情况下, 对由于剪断力减弱带来的带的未切断的担忧进一步提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 考虑对可动刃增大气缸等驱动源产生的驱动力。 但是, 为了增 大驱动力而必须使驱动源大型化, 因此, 在该情况下, 需要增大零件安装装置的驱动源的设 置空间。
发明内容
鉴于如以上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带切断装置及搭载其的零件安 装装置, 能够抑制驱动源的大型化带来的零件安装装置的驱动源的设置空间的增加, 同时, 防止产生未切断的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带切断装置具备固定刃、 所述可动刃和驱 动部。
所述固定刃具有第一端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
所述可动刃具有第一端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另外, 所述 可动刃以直线状延伸的方式设置, 用于通过以与所述固定刃的协动产生剪断力, 切断并列 配置于所述固定刃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端部之间的用于供给零件的带。
所述驱动部可根据第一及第二驱动模式驱动所述可动刃。 第一驱动模式比所述第 二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一端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 所述第二驱动模式比所述第一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二端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
驱动部具有比可动刃的第二端部更早地使用第一端部切断带的第一驱动模式和 与其相反的第二驱动模式。 因此, 即使在第一及第二端部附近的任何一方残留未切断的带, 也能够将其切断。其结果, 由于无需使具有驱动部的驱动源大型化增大驱动力, 因此, 能够 抑制零件安装装置的驱动源的设置空间的增加, 防止产生未切断的带。
所述驱动部也可以具有 : 驱动源, 其沿第一方向产生动力 ; 传递机构, 其连接于所 述驱动源和所述可动刃之间, 将所述驱动源的动力变换为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 并向所述可动刃传递。 由于变换来自驱动源的动力的方向并向可动刃传递该动力, 因此, 能 够提高驱动源或者传递机构的配置的自由度。
所述驱动源也可以具有 : 第一气缸机构, 其包含第一杆, 且按照沿所述固定刃的长 度方向的方式使所述第一杆移动 ; 第二气缸机构, 其包含第二杆, 与所述第一气缸对向设 置, 按照沿所述固定刃的长度方向的方式使所述第二杆移动。这样, 由于使用气缸机构, 且 这些第一及第二气缸机构沿与固定刃的长度方向实质上相同的方向分别使这些杆移动, 因 此, 能够使带切断装置小型化。
所述传递机构也可以为转矩机构。由此, 即使使用小型的驱动源也能够以大的驱 动力驱动可动刃, 有利于带切断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零件安装装置具备搭载部、 安装头和带切断装置。
在所述搭载部上以直线状排列多个的方式搭载零件供给机。 零件供给机通过送出 收容有零件的承载带而供给所述零件。
~
、 图 5(a) 及 (b))。
在此, 作为通过两个刃的重叠切断的一般原理, 即剪断时的一般原理有如下的内 容。对于两个刃之间的角度 ( 剪切角 ), 从可发挥最大剪断力的剪切角开始, 该剪切角变得 越小, 为了切断相同对象物所需的剪断力变得越大。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2-111281 号公报
根据专利文献 1 的带的切断方法可能产生如下的问题。在专利文献 1 中, 由于伴 随可动刃的移动, 可动刃相对于固定刃的角度、 即剪切角逐渐减小, 因此, 在可动刃移动期 间中最后的期间剪断力减弱, 可能切不断带。特别是由于也存在多条带重叠配置于两刃之 间的情况, 因此, 在该情况下, 对由于剪断力减弱带来的带的未切断的担忧进一步提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 考虑对可动刃增大气缸等驱动源产生的驱动力。 但是, 为了增 大驱动力而必须使驱动源大型化, 因此, 在该情况下, 需要增大零件安装装置的驱动源的设 置空间。
发明内容
鉴于如以上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带切断装置及搭载其的零件安 装装置, 能够抑制驱动源的大型化带来的零件安装装置的驱动源的设置空间的增加, 同时, 防止产生未切断的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带切断装置具备固定刃、 所述可动刃和驱 动部。
所述固定刃具有第一端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
所述可动刃具有第一端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另外, 所述 可动刃以直线状延伸的方式设置, 用于通过以与所述固定刃的协动产生剪断力, 切断并列 配置于所述固定刃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端部之间的用于供给零件的带。
所述驱动部可根据第一及第二驱动模式驱动所述可动刃。 第一驱动模式比所述第 二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一端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 所述第二驱动模式比所述第一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二端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
驱动部具有比可动刃的第二端部更早地使用第一端部切断带的第一驱动模式和 与其相反的第二驱动模式。 因此, 即使在第一及第二端部附近的任何一方残留未切断的带, 也能够将其切断。其结果, 由于无需使具有驱动部的驱动源大型化增大驱动力, 因此, 能够 抑制零件安装装置的驱动源的设置空间的增加, 防止产生未切断的带。
所述驱动部也可以具有 : 驱动源, 其沿第一方向产生动力 ; 传递机构, 其连接于所 述驱动源和所述可动刃之间, 将所述驱动源的动力变换为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 并向所述可动刃传递。 由于变换来自驱动源的动力的方向并向可动刃传递该动力, 因此, 能 够提高驱动源或者传递机构的配置的自由度。
所述驱动源也可以具有 : 第一气缸机构, 其包含第一杆, 且按照沿所述固定刃的长 度方向的方式使所述第一杆移动 ; 第二气缸机构, 其包含第二杆, 与所述第一气缸对向设 置, 按照沿所述固定刃的长度方向的方式使所述第二杆移动。这样, 由于使用气缸机构, 且 这些第一及第二气缸机构沿与固定刃的长度方向实质上相同的方向分别使这些杆移动, 因 此, 能够使带切断装置小型化。
所述传递机构也可以为转矩机构。由此, 即使使用小型的驱动源也能够以大的驱 动力驱动可动刃, 有利于带切断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零件安装装置具备搭载部、 安装头和带切断装置。
在所述搭载部上以直线状排列多个的方式搭载零件供给机。 零件供给机通过送出 收容有零件的承载带而供给所述零件。
所述带切断装置具有固定刃、 可动刃和驱动部。
所述固定刃以沿所述零件供给机的排列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
、 图 5(a) 及 (b))。
在此, 作为通过两个刃的重叠切断的一般原理, 即剪断时的一般原理有如下的内 容。对于两个刃之间的角度 ( 剪切角 ), 从可发挥最大剪断力的剪切角开始, 该剪切角变得 越小, 为了切断相同对象物所需的剪断力变得越大。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2-111281 号公报
根据专利文献 1 的带的切断方法可能产生如下的问题。在专利文献 1 中, 由于伴 随可动刃的移动, 可动刃相对于固定刃的角度、 即剪切角逐渐减小, 因此, 在可动刃移动期 间中最后的期间剪断力减弱, 可能切不断带。特别是由于也存在多条带重叠配置于两刃之 间的情况, 因此, 在该情况下, 对由于剪断力减弱带来的带的未切断的担忧进一步提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 考虑对可动刃增大气缸等驱动源产生的驱动力。 但是, 为了增 大驱动力而必须使驱动源大型化, 因此, 在该情况下, 需要增大零件安装装置的驱动源的设 置空间。
发明内容
鉴于如以上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带切断装置及搭载其的零件安 装装置, 能够抑制驱动源的大型化带来的零件安装装置的驱动源的设置空间的增加, 同时, 防止产生未切断的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带切断装置具备固定刃、 所述可动刃和驱 动部。
所述固定刃具有第一端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
所述可动刃具有第一端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另外, 所述 可动刃以直线状延伸的方式设置, 用于通过以与所述固定刃的协动产生剪断力, 切断并列 配置于所述固定刃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端部之间的用于供给零件的带。
所述驱动部可根据第一及第二驱动模式驱动所述可动刃。 第一驱动模式比所述第 二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一端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 所述第二驱动模式比所述第一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二端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
驱动部具有比可动刃的第二端部更早地使用第一端部切断带的第一驱动模式和 与其相反的第二驱动模式。 因此, 即使在第一及第二端部附近的任何一方残留未切断的带, 也能够将其切断。其结果, 由于无需使具有驱动部的驱动源大型化增大驱动力, 因此, 能够 抑制零件安装装置的驱动源的设置空间的增加, 防止产生未切断的带。
所述驱动部也可以具有 : 驱动源, 其沿第一方向产生动力 ; 传递机构, 其连接于所 述驱动源和所述可动刃之间, 将所述驱动源的动力变换为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 并向所述可动刃传递。 由于变换来自驱动源的动力的方向并向可动刃传递该动力, 因此, 能 够提高驱动源或者传递机构的配置的自由度。
所述驱动源也可以具有 : 第一气缸机构, 其包含第一杆, 且按照沿所述固定刃的长 度方向的方式使所述第一杆移动 ; 第二气缸机构, 其包含第二杆, 与所述第一气缸对向设 置, 按照沿所述固定刃的长度方向的方式使所述第二杆移动。这样, 由于使用气缸机构, 且 这些第一及第二气缸机构沿与固定刃的长度方向实质上相同的方向分别使这些杆移动, 因 此, 能够使带切断装置小型化。
所述传递机构也可以为转矩机构。由此, 即使使用小型的驱动源也能够以大的驱 动力驱动可动刃, 有利于带切断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零件安装装置具备搭载部、 安装头和带切断装置。
在所述搭载部上以直线状排列多个的方式搭载零件供给机。 零件供给机通过送出 收容有零件的承载带而供给所述零件。
所述带切断装置具有固定刃、 可动刃和驱动部。
所述固定刃以沿所述零件供给机的排列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
所述可动刃具有第一端部、 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 另外, 所述 可动刃以直线状延伸方式设置, 用于通过以与所述固定刃的协动产生剪断力, 切断从所述 多个零件供给机排出且沿所述零件供给机的排列方向排列的承载带。
所述驱动部可通过第一及第二驱动模式驱动所述可动刃。 第一驱动模式比所述第 二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一端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 所述第二驱动模式比所述 第一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二端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
所述零件安装装置还也可以具备控制所述驱动部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如下 控制所述驱动部, 存储所述带切断装置用于定期地切断所述承载带而设定的所述驱动部的 驱动时间, 在所述存储的驱动时间内以所述第一驱动模式驱动所述可动刃, 在所述第一驱 动模式的驱动后的下一驱动时间内以所述第二模式驱动所述可动刃。
本发明中一方式的带切断方法为具备固定刃和可动刃的带切断装置的切断方法。 所述固定刃具有第一端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 所述可动刃具有第一 端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 以直线状延伸的方式设置, 用于通过以与 所述固定刃的协动产生的剪断力, 切断并列配置于所述固定刃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端部之间 的用于供给零件的带。
而且, 所述带切断方法具备 : 第一驱动, 按照比所述第二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一端 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的方式驱动所述可动刃 ; 第二驱动, 所述第一驱动后, 按 照比所述第一端部更早地从所述第二端部使所述可动刃与所述固定刃重叠的方式驱动所述可动刃。
以上, 根据本发明, 能够抑制驱动源大型化带来的零件安装装置的驱动源的设置 空间的增加, 防止产生未切断的带。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零件安装装置的示意性主视图 ;
图 2 是图 1 所示的零件安装装置的俯视图 ;
图 3 是图 1 所示的零件安装装置的侧视图 ;
图 4 是带切断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
图 5 是图 4 所示的带切断装置的侧视图 ;
图 6A ~ 6D 是按顺序表示带切断装置的动作的图 ;
图 7A ~ 7C 是表示, 延续图 6D, 按顺序表示带切断装置的动作的图 ;
图 8 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零件安装装置的带切断装置及带式馈送器搭 载部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 ;
图 9 是图 8 的俯视图 ;
图 10A 及 10B 是表示现有搭载于索尼公司制的零件安装装置的带切断装置的示意 性俯视图及主视图 ;
图 11A ~ 11C 是示意性地表示现有搭载于索尼公司制的零件安装装置的带切断装 置及带式馈送器搭载部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 俯视图及侧视图。
标记说明
W... 基板
20... 带式馈送器搭载部
30... 安装头
40... 带切断装置
41... 第一气缸机构
42... 第二气缸机构
41a、 42a... 气缸
41b、 42b... 杆
43... 转矩机构
43... 第一转矩机构
44... 第二转矩机构
45... 固定刃
46... 可动刃
46a... 一端部
46b... 另一端部
50... 驱动部
90... 带式馈送器
92... 承载带
92a(92b)... 排出带
100... 零件安装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 零件安装装置的结构 ]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零件安装装置的示意性主视图。图 2 是图 1 所示 零件安装装置 100 的俯视图, 图 3 是其侧视图。
零件安装装置 100 具备 : 框架 10、 保持未图示的电子零件并将其安装于基板 W 的 安装头 30、 搭载作为零件供给机的带式馈送器 90 的带式馈送器搭载部 20、 保持并搬运基板 W 的输送机 16( 参照图 2)、 带切断装置 40。
框架 10 具有设置于底部的基座 11 和固定于基座 11 的多个支柱 12。在多个支柱 12 的上部设置有沿图中 X 轴架设的例如两根 X 横梁 13。例如在两根 X 横梁 13 之间, 沿Y 轴架设 Y 横梁 14, 在该 Y 横梁 14 上连接有安装头 30。在 X 横梁 13 及 Y 横梁 14 上安装有 未图示的 X 轴移动机构及 Y 轴移动机构, 由此, 安装头 30 沿 X 及 Y 轴可移动。
如图 2 所示, 带式馈送器搭载部 20 配置于零件安装装置 100 的前部侧 ( 图 2 中下 侧 ) 及后部侧 ( 图 2 中上侧 ) 两侧。图中 Y 轴方向为零件安装装置 100 的前后方向。在带 式馈送器搭载部 20, 沿 X 轴方向排列搭载有多个带式馈送器 90。例如 40 ~ 70 个带式馈送 器 90 可搭载于该带式馈送器搭载部 20。 在本实施方式中, 可在前部及后部侧各搭载 58 个、 总共搭载 116 个带式馈送器 90。 带式馈送器 90( 带式馈送器盒 ) 沿 Y 轴方向长长地形成。带式馈送器 90 具备未 图示的卷轴, 在该卷轴上卷绕有收容电容器、 电阻、 LED、 IC 封装等电子零件的承载带 92( 参 照图 3)。带式馈送器 90 具备用于步送送出该承载带 92 的机构, 每步送各供给一个电子零 件。如图 2 所示, 在带式馈送器 90 的盒的端部的上面形成供给窗 91, 经由该供给窗 91 供给 电子零件。通过排列多个带式馈送器 90 而沿 X 轴方向形成的排列多个供给窗 91 的区域成 为电子零件的供给区域 S。
另外, 在一个带式馈送器 90 的承载带 92 上收容多个相同的零件。也有时在搭载 于带式馈送器搭载部 20 的带式馈送器 90 中、 跨多个带式馈送器 90 收容相同的零件。
在零件安装装置 100 的 Y 轴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上述输送机 16, 该输送机 16 沿 X 轴方向搬运基板 W。例如图 2 所示, 输送机 16 上的、 在 X 轴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支承于输 送机 16 的基板 W 上的区域成为通过安装头 30 进行存取并进行电子零件的安装的安装区域 M。
安装头 30 具备 : 与 Y 横梁 14 的 Y 轴移动机构连接的承载器 31、 以从承载器 31 向 斜下方延伸的方式设置的转台 32 和在转台 32 上沿周方向安装的多个吸附嘴 33。吸附嘴 33 通过真空吸附的作用而将电子零件从承载带 92 取出并保持。 吸附嘴 33 为了将电子零件 安装于基板 W 而可上下移动。吸附嘴 33 例如设置有 12 个。
安装头 30 如上述沿 X 及 Y 轴方向可移动, 这些吸附嘴 33 在供给区域 S 和安装区域 M 之间移动, 另外, 为了在安装区域 M 内进行安装而在安装区域 M 内沿 X 及 Y 轴方向移动。
转台 32 可以以其倾斜方向的轴为旋转的中心轴进行旋转 ( 自转 )。多个吸附嘴 33 中、 其吸附嘴 33 的长度方向沿 Z 轴方向配置的吸附嘴 33 是为了在基板 W 上安装电子零
件而选择的吸附嘴 33。通过转台 32 的旋转选择任意一个吸附嘴 33。选择的吸附嘴 33 在 带式馈送器 90 的供给窗 91 进行存取并吸附保持电子零件, 通过移动下降至安装区域 M, 将 电子零件安装于基板 W。
另外, 安装头 30 一边使转台 32 旋转, 一边在多个吸附嘴 33 上, 在 1 工序中连续地 分别保持多个零件。
如图 3 所示, 带切断装置 40 分别配置于各带式馈送器搭载部 20 的下部。前部侧 及后部侧的带切断装置 40 实质上具有相同的结构。带切断装置 40 切断在取出电子零件后 从带式馈送器 90 排出的承载带 92( 以下称为排出带 92a。)。例如, 在图 3 所示的前部侧的 带式馈送器 90 中, 从后部向后方排出的排出带 92a 通过未图示的导向件从带式馈送器 90 向前方且斜下方拉出, 并取入带切断装置 40 进行切断。通过带切断装置 40 切掉的排出带 92a 回收于未图示的回收箱。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带式馈送器搭载部 20 及带切断装置 40 的设置结构为设置 于零件安装装置 100 的前部侧及后部侧两侧, 但该设置也可以构成为设置于前部侧及后部 侧的任何一侧。
[ 带切断装置的结构 ] 图 4 是带切断装置 40 的示意性俯视图。图 5 是其侧视图, 即在图 4 中沿箭头 A 的 方向观察带切断装置 40 的图。
带切断装置 40 具备, 固定刃 45、 相对于固定刃 45 活动的可动刃 46、 驱动可动刃 46 的驱动部 50。固定刃 45 及可动刃 46 双方均按照沿直线状的一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固 定刃 45 及可动刃 46 分别被刃物支架 47 及 48 保持。如图 4 所示, 在切断装置的非动作状 态 ( 待机状态 ) 下, 固定刃 45 及可动刃 46 按照隔开规定的间隔且各自的长度方向一致的 方式配置。通过固定刃 45 与可动刃 46 的协动产生剪断力, 由此, 将在固定刃 45 和可动刃 46 之间即固定刃 45 的两端部间并排配置的多个排出带 92a 切断。
在固定刃 45 和可动刃 46 之间设有刃物导向件 49。刃物导向件 49 确保可动刃 46 的预期的动作范围。
对于驱动部 50 而言, 作为驱动源即两个气缸机构, 具有第一气缸机构 41 及第二气 缸机构 42。这些气缸机构 41 及 42 例如通过空气压力驱动, 未图示的空气回路分别与气缸 机构 41 及 42 连接。在这些气缸机构 41( 及 42) 和可动刃 46 之间, 作为将它们的动力传递 给可动刃 46 的传递机构分别连接有转矩机构 43 及 44。
第一气缸机构 41 及第二气缸机构 42 具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另外, 第一转矩机 构 43 及第二转矩机构 44 也具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因此, 在下面的说明中, 只要是没有将 它们区分进行说明的必要, 则就对第一气缸机构 41 及第一转矩机构 43 进行说明。
第一气缸机构 41 的气缸 41a 及第二气缸机构 42 的气缸 42a 以 Y 轴为中心对称配 置, 且按照使各自的杆 ( 第一及第二杆 )41b 及 42b 沿 X 轴方向可移动的方式结构。另外, 第一转矩机构 43 及第二转矩机构 44 也以 Y 轴为中心对称配置。
第一转矩机构 43 具有折叠为钝角形状的第一联杆部件 43a、 和直线状的第二联杆 部件 43b。在第一气缸机构 41 的杆 41b 的前端部可旋转地连接有第一联杆部件 43a 的一端 部。而且, 在可动刃 46( 的刃物支架 48) 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可旋转地连接有第一联杆部 件 43a 的另一端部。在第一联杆部件 43a 的其两端部间的折叠部 431 可旋转地连接有第二
联杆部件 43b 的一端部。第二联杆部件 43b 的另一端部可旋转地连接于相对于零件安装装 置 100 的框架 10 适当固定的 ( 定位置的 ) 的固定部件 51。
第一转矩机构 43 使第一气缸机构 41 的动力从 X 轴方向变换为 Y 轴方向。具体而 言, 如图 6B 所示, 第一气缸机构 41 的杆 41b 沿 X 轴方向突出。于是, 第一联杆部件 43a 的 一端部沿 X 轴方向移动, 第二联杆部件 43b 以其另一端部为中心旋转, 第一联杆部件 43a 的 另一端部沿 Y 轴方向移动。由此, 可动刃 46 的端部以朝向固定刃 45 的方式移动。
这样, 通过使用转矩机构 43 及 44, 即使在使用小型的气缸机构的情况下, 也能够 增强其气缸机构的动力。因此, 能够以较大的驱动力驱动可动刃 46, 实现驱动部 50 及带切 断装置 40 的小型化。
[ 带切断装置的动作 ]
对如上结构的带切断装置 40 的动作进行说明。图 6A ~ D 及 7A ~ C 是用于说明 其动作的带切断装置 40 的俯视图。
如图 6A 所示, 可动刃 46 在待机状态下以保持规定的间隔的方式位于与固定刃 45 之间。排出带 92a 在固定刃 45 和可动刃 46 之间沿固定刃 45 的长度方向有并列多个。另 外, 实质上, 排出带 92a 与如图 6A 所示同样地, 即, 很少均等间距且相互平行地并列, 而是不 一样地并列, 另外, 也有时局部重叠。
如图 6B 所示, 通过第一气缸机构 41 的杆 41b 突出, 可动刃 46 的一端部 46a 与固 定刃 45( 的一端部 45a) 重叠。接着, 如图 6C 所示, 通过第二气缸机构 42 的杆 42b 突出, 可 动刃 46 的另一端部 46b 也与固定刃 45( 的另一端部 45b) 重叠, 两刃 45 及 46 在长度方向 的整个区域重叠。这样, 在图 6B ~ C 所示的过程中, 从可动刃 46 的一端部 46a 侧至另一端 部 46b 侧渐渐地与固定刃 45 重叠, 一个接一个地切断排出带 92a。
在本实施方式中, 可动刃 46 和固定刃 45 之间的角度设计为 0 ~ 4.2°, 但不限于 该范围。
若切断排出带 92a, 则如图 6D 所示, 各气缸机构 41 及 42 的两杆 41b 及 42b 没入, 带切断装置 40 返回待机状态。
在此, 如图 6C 所示, 在可动刃 46 的另一端部 46b 附近、 即比其一端部 46a 更靠后 与固定刃 45 重叠的部分附近, 剪断力减弱。因此, 根据排出带 92a 的材质及重叠片数, 也有 时产生未切断的排出带 92b。因此, 本实施方式的带切断装置 40 如图 7A ~ C 所示那样进行 动作。
如图 7A 及 B 所示, 从图 6D 所示的状态, 首先, 第二气缸机构 42 的杆 42b 突出, 可 动刃 46 的另一端部 46b 与固定刃 45 重叠后, 第一气缸机构 41 的杆 41b 突出, 可动刃 46 的 一端部与固定刃 45 重叠。由此, 能够切断残留于固定刃 45 的另一端部侧的未切断的排出 带 92a。之后, 如图 7C 所示, 带切断装置 40 返回待机状态。
另外, 在图 7B 中, 杆 41b 延伸至可动刃 46 的一端部 46a 与固定刃 45 重叠的程度。 但是, 如图 7A 所示, 只要驱动可动刃 46 至能够切断残留在可动刃 46 的另一端部 46b 附近 的未切断的排出带 92b 的程度即可, 也可以不必将可动刃 46 的一端部 46a 驱动至最终位置 即下死点。
如上所述,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切断装置 40 中, 驱动部 50 具有 : 比可动刃 46 的另一 端部 46b 更早地使用一端部 46a 切断排出带 92a 的第一驱动模式 ( 参照图 6B)、 其相反的第二驱动模式 ( 参照图 7A)。因此, 无论在固定刃 45 的两端部中任何一侧残留未切断的排出 带 92a, 都能够将其切断。 其结果, 不需要使这些气缸机构 41 及 42 大型化而增大驱动力, 因 此, 能够抑制零件安装装置 100 中、 气缸机构 41 及 42 的设置空间的增加, 并且能够防止产 生未切断的排出带 92a。
在本实施方式中, 由于转矩机构 43 及 44 变换各自气缸机构 41 及 42 的动力的方 向并传递至可动刃 46, 因此, 能够提高气缸机构 41 及 42 即驱动源的配置的自由度。 特别由 于气缸机构 41 及 42 沿与固定刃 45 的长度方向实质上相同的方向分别使它们的杆 41b、 杆 42b 移动, 因此, 能够使 Y 轴方向的带切断装置 40 小型化。
另外, 如上述, 作为传递机构, 通过使用转矩机构 43 及 44, 即使使用小型的气缸机 构 41 及 42 也能够以大的驱动力驱动可动刃 46, 有利于带切断装置 40 的小型化。
这样, 通过将带切断装置 40 小型化, 能够削减空气的消耗量及装置成本。另外, 由 于通过小型化而使带切断装置 40 轻量化, 因此, 带切断装置 40 的装卸变得容易。
接着, 对于由本实施方式的带切断装置 40 的构造获得的优点一边与现有的索尼 公司制的零件安装装置 100 相比较, 一边进行叙述。
图 8 及 9 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零件安装装置 100 的带切断装置 40 及带 式馈送器搭载部 20 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及俯视图。图 8 与图 1 对应, 图 9 与图 2 对应。另 外, 图 9 中, 仅图示设于前部侧的带切断装置 40。 图 10A 及 B 是表示现有搭载于索尼公司制的零件安装装置 100 的带切断装置的 示意性俯视图及主视图。在该带切断装置 140 中, 沿 X 轴方向设置有固定刃 145 及可动刃 146。在可动刃 146 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有沿 Z 轴方向驱动的气缸机构 141。由此, 可动刃 46 沿 Z 轴方向, 即, 沿铅直方向移动。当然, 该现有的带切断装置 140 按照仅从可动刃 146 的 两端部中一侧切断带的方式驱动可动刃 146, 而不是具有来自如带切断装置 40 那样的两个 的驱动模式的装置。
图 11A ~ C 是示意性地表示现有搭载于索尼公司制的零件安装装置的带切断装置 140( 参照图 10A 及 B) 及带式馈送器搭载部 120 的配置关系的主视图、 俯视图及侧视图。例 如, 该零件安装装置 200 的框架 110 具有与零件安装装置 100 的框架 10 同样的结构。
由于该带切断装置 140 的气缸机构 141 的驱动方向为如图 10 所示沿 Z 轴方向的 方向, 因此, 如图 11A ~ C 所示那样纵向配置其气缸。其结果是, 带式馈送器搭载部 20 的带 式馈送器 90 的可搭载区域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零件安装装置 100 的区域相比变窄。
即, 如图 8 及 9 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的零件安装装置 100 中, 由于带切断装置 40 的 驱动部 50 的驱动方式为水平对向驱动, 因此, 能够使带切断装置 40 的 Z 轴方向厚度变薄。 其结果, 可以使带式馈送器搭载部 20 的带式馈送器 90 的可搭载区域比现有的区域大。
接着, 对带切断装置 40 的驱动定时进行说明。
如上述, 在该零件安装装置 100 中, 典型的是, 在 1 工序在安装头 30 的多个吸附嘴 33 上连续并保持零件。之后, 安装头 30 移动至安装区域 M, 在 1 工序将这些多个零件连续 安装于一个基板 W。 作为一例, 结束安装头 30 在安装区域 M 的安装动作, 为了保持应在下一 工序安装的零件而在朝向供给区域 S 的期间, 带切断装置 40 进行如上所述的排出带 92a 的 切断动作。下面, 将这种带切断装置 40 的动作时间 ( 动作期间 ) 称为 “驱动时间” 。
在这样的定时下驱动带切断装置 40 的理由如下所述。
典型而言, 安装头 30 从任意一个带式馈送器 90 将相同的零件连续并通过多个吸 附嘴 33 保持。在该情况下, 该带式馈送器 90, 每送出一个零件就步送排出承载带 92( 排出 带 92a)。这样, 若在将排出带 92a 步送被导入带切断装置 40 的期间带切断装置 40 切断该 排出带 92a, 则被送出的排出带 92a 的行进因切断而停止, 因此, 对带式馈送器 90 的送出动 作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 在安装头 30 的安装动作结束后驱动带切断装置 40 的理由是, 若在安装动作 中途带切断装置 40 进行驱动, 则通过带切断装置 40 的驱动部 50 的驱动产生的振动等可能 传递至基板 W 及安装头 30。
在该零件安装装置 100 中, 用户能够任意设定上述驱动时间。即, 零件安装装置 100 具备存储该设定的驱动时间等, 且在该驱动时间内使带切断装置 40 驱动的控制器 ( 控 制装置 )。对于该控制器, 典型而言, 只要具有具备 CPU、 RAM 及 ROM 的计算机、 通过该计算 机执行的软件即可。
带切断装置 40 以与零件的消耗量的大小无关地设定的驱动时间进行驱动。即, 无 论多个带式馈送器 90 中、 某个特定的带式馈送器 90 的零件的消耗量较多的情况下, 还是多 个带式馈送器 90 的零件的消耗量均等的情况下, 均可将驱动时间作为一定时间进行设定。 例如, 带切断装置 40 的驱动部 50 也可以按照在一驱动时间内按上述第一驱动模 式 ( 参照图 6B) 驱动, 之后, 在下一驱动时间内按第二驱动模式 ( 参照图 7A) 驱动的方式对 驱动部 50 的驱动的方法进行设定。
或者, 也可以在一个驱动时间内通过第一及第二驱动模式的驱动连续执行。
[ 其它实施方式 ]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 可实现其它各种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驱动部 50 的驱动源为空气气缸, 但也可以为液压汽缸。
或者, 作为驱动源不限于气缸机构, 也可以设置电动机。该情况下, 电动机可以为 一个, 也可以为两个。在为电动机的情况下, 也可以线性电动机, 也可以为旋转电动机。
对于传递机构, 也可以代替转矩机构而由凸轮、 齿轮、 曲轴等公知的机构构成。
上述固定刃 45 及可动刃 46 分别在一方向直线状形成, 但它们中至少一方也可以 形成为弯曲形状, 即, 在图 5 中观察形成为曲线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