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4307349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9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75729.6

申请日:

2012.03.21

公开号:

CN102623770A

公开日:

2012.08.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M 10/50申请公布日:20120801|||公开

IPC分类号:

H01M10/50

主分类号:

H01M10/50

申请人:

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红; 程迪; 陈保贵; 宋二虎

地址: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开发区18号街坊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41107

代理人:

申玉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它包括壳体里放置的电池,电池水平分布壳体里,电池间隙处有使气流从中通过的风道,涡扇固定在上盖板上,冷气流沿所述上盖板垂直向下折弯的导流板进入所述风道内循环后进入吸气腔体,所述吸气腔体里的热气流散出是通过上部壳体。所述吸气腔体与上部腔体通过上所述盖板隔开。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在密闭的电池组合内部,通过电池之间空隙、吸气腔体、迷宫结构及进气腔体、风扇驱动,形成内部的气流循环,实现电池组合内部的温度、热量均衡;进气与吸气成对角,实现风压、风速相等,温度均衡;这些腔体由部分电池组合壳体构成,热量可以从壳体散出;整个箱体内部与外部的空气不导通,实现防水防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它包括壳体里放置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电池水平分布壳体里,电池间隙处有使气流从中通过的风道,涡扇固定在上盖板上,冷气流沿所述上盖板垂直向下折弯的导流板进入所述风道内循环后进入吸气腔体,所述吸气腔体里的热气流散出是通过上部壳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腔体与上部腔体通过上所述盖板隔开。

说明书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适用于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组合、电池组、电池包,特别适应于电动车上用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背景技术:

在动力电池系统应用过程中,发热问题不可避免,如何散热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发热的同时还需要做到防尘防水,利用外部的空气或其它散热介质进行散热与防水防尘形成矛盾。目前电池系统散热的方式主要有:通过外部的空气散热介质进行散热,而在使用过程中进气口成为灰尘和水雾的进入通道,这些灰尘和水雾将严重影响电池的可靠性;简单的散热方式是通过电池组合的金属壳体散热,但是在电池组合内部离壳体近的电池散热效率高,远离电池壳体的电池出现热量蓄积,使电池组合内部热量不均衡,由于电池单体在电池组合空间位置不同,所处的热环境也不同造成单体功能及性能差异,继而影响电池系统的可靠性;在内部通过油性介质或其它不导电的液体介质散热,利用散热介质内部循环来实现散热,但是这种方式导致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热量能从壳体散出,实现电池组合内部的温度、热量均衡的动力电池组散热装置。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它包括壳体里放置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电池水平分布壳体里,电池间隙处有使气流从中通过的风道,涡扇固定在上盖板上,冷气流沿所述上盖板垂直向下折弯的导流板进入所述风道内循环后进入吸气腔体,所述吸气腔体里的热气流散出是通过上部壳体。所述吸气腔体与上部腔体通过上所述盖板隔开。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在密闭的电池组合内部,通过电池之间空隙、吸气腔体、迷宫结构及进气腔体、风扇驱动,形成内部的气流循环,实现电池组合内部的温度、热量均衡;进气与吸气成对角,实现风压、风速相等,温度均衡;这些腔体由部分电池组合壳体构成,热量可以从壳体散出;整个箱体内部与外部的空气不导通,实现防水防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是迷宫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涡扇,2、吸气腔体,3、风道,4、电池,5、迷宫结构,6、上盖板,7、上部腔体,8、壳体,9、导流板,10、电池间隙,11、上部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上附图详细描述实施例,见图1,上部壳体8里装有涡扇1,固定在上盖板6上,上盖板与壳体中间的通道为上部腔体7,上盖板垂直向下折弯后呈导流板9,电池4分布排列在壳体8里,电池间隙10是气流通过的风道3,冷气流(箭头所示方向)沿导流板进入风道3内后汇入吸气腔体2,吸气腔体里的部分热气流通过上部壳体11散出,再由上部腔体重新回到电池内部,吸气腔体与上部腔体通过上盖板隔开,保证气流只能从电池间隙的风道中通过,以上结构构成内部气流循环,内部与外部的空气不导通,实现防水防尘,所述迷宫结构见图2,冷气流由上部腔体7通过导流板9进入电池间隙10中间,达到热量均衡的目的,从而保证内部各个通道上的风压相同,电池各间隙间通风量相同,从而带走的热量也相同。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2377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8.01 C N 1 0 2 6 2 3 7 7 0 A *CN102623770A* (21)申请号 201210075729.6 (22)申请日 2012.03.21 H01M 10/50(2006.01) (71)申请人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开发区18号街 坊 (72)发明人陈红 程迪 陈保贵 宋二虎 (74)专利代理机构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 司 41107 代理人申玉玺 (54) 发明名称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它包 括。

2、壳体里放置的电池,电池水平分布壳体里,电池 间隙处有使气流从中通过的风道,涡扇固定在上 盖板上,冷气流沿所述上盖板垂直向下折弯的导 流板进入所述风道内循环后进入吸气腔体,所述 吸气腔体里的热气流散出是通过上部壳体。所述 吸气腔体与上部腔体通过上所述盖板隔开。本发 明具有以下效果:在密闭的电池组合内部,通过 电池之间空隙、吸气腔体、迷宫结构及进气腔体、 风扇驱动,形成内部的气流循环,实现电池组合内 部的温度、热量均衡;进气与吸气成对角,实现风 压、风速相等,温度均衡;这些腔体由部分电池组 合壳体构成,热量可以从壳体散出;整个箱体内 部与外部的空气不导通,实现防水防尘。 (51)Int.Cl. 权。

3、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页 附图2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 页 附图 2 页 1/1页 2 1.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它包括壳体里放置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电池水平分布壳 体里,电池间隙处有使气流从中通过的风道,涡扇固定在上盖板上,冷气流沿所述上盖板垂 直向下折弯的导流板进入所述风道内循环后进入吸气腔体,所述吸气腔体里的热气流散出 是通过上部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腔体与上部 腔体通过上所述盖板隔开。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623770 A 1/1页 3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

4、装置 00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适用于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组合、电池组、电池 包,特别适应于电动车上用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0002 背景技术: 在动力电池系统应用过程中,发热问题不可避免,如何散热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发 热的同时还需要做到防尘防水,利用外部的空气或其它散热介质进行散热与防水防尘形成 矛盾。目前电池系统散热的方式主要有:通过外部的空气散热介质进行散热,而在使用过程 中进气口成为灰尘和水雾的进入通道,这些灰尘和水雾将严重影响电池的可靠性;简单的 散热方式是通过电池组合的金属壳体散热,但是在电池组合内部离壳体近的电池散热效率 高,远离电池壳体的电池出。

5、现热量蓄积,使电池组合内部热量不均衡,由于电池单体在电池 组合空间位置不同,所处的热环境也不同造成单体功能及性能差异,继而影响电池系统的 可靠性;在内部通过油性介质或其它不导电的液体介质散热,利用散热介质内部循环来实 现散热,但是这种方式导致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下降。 0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热量能从壳体散出,实现电池组合内部的温度、热量均衡的 动力电池组散热装置。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它包括壳体里放置的电池,其特征在 于:电池水平分布壳体里,电池间隙处有使气流从中通过的风道,涡扇固定在上盖板上,冷 气流沿所述上盖板垂直向下折弯的导流板进入所述风道内循环后进入吸气腔体,所。

6、述吸气 腔体里的热气流散出是通过上部壳体。所述吸气腔体与上部腔体通过上所述盖板隔开。本 发明具有以下效果:在密闭的电池组合内部,通过电池之间空隙、吸气腔体、迷宫结构及进 气腔体、风扇驱动,形成内部的气流循环,实现电池组合内部的温度、热量均衡;进气与吸气 成对角,实现风压、风速相等,温度均衡;这些腔体由部分电池组合壳体构成,热量可以从壳 体散出;整个箱体内部与外部的空气不导通,实现防水防尘。 0004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是迷宫结构示意图。 0005 图示说明:1、涡扇,2、吸气腔体,3、风道,4、电池,5、迷宫结构,6、上盖板,7、上部腔 体,8、壳体,9、导流板,10、电。

7、池间隙,11、上部壳体。 0006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上附图详细描述实施例,见图1,上部壳体8里装有涡扇1,固定在上盖板6上, 上盖板与壳体中间的通道为上部腔体7,上盖板垂直向下折弯后呈导流板9,电池4分布排 列在壳体8里,电池间隙10是气流通过的风道3,冷气流(箭头所示方向)沿导流板进入风道 3内后汇入吸气腔体2,吸气腔体里的部分热气流通过上部壳体11散出,再由上部腔体重新 回到电池内部,吸气腔体与上部腔体通过上盖板隔开,保证气流只能从电池间隙的风道中 通过,以上结构构成内部气流循环,内部与外部的空气不导通,实现防水防尘,所述迷宫结 构见图2,冷气流由上部腔体7通过导流板9进入电池间隙10中间,达到热量均衡的目的, 从而保证内部各个通道上的风压相同,电池各间隙间通风量相同,从而带走的热量也相同。 说 明 书CN 102623770 A 1/2页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23770 A 2/2页 5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23770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