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装置、 录音条件设定方法以及录音条件设定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录音装置、 录音条件设定方法以及录音条件设定程序, 特别涉及具备 多个麦克风的录音装置、 由该录音装置执行的录音条件设定方法以及录音条件设定程序。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声音记录再现装置, 具备指向性麦克风和无指向性麦克风, 能在记录来 自指向性麦克风的声音信号的录音条件和记录来自无指向性麦克风的声音信号的录音条 件之间切换。
但是, 在现有的声音记录再现装置中, 录音条件的切换中必需由用户判断发出声 音的发声源, 并判断指向性麦克风和无指向性麦克风的哪个适合于记录声音信号。此外, 以往为了切换录音条件, 必需在菜单画面等显示用于切换配置在其下位层的录音条件的画 面, 从而切换录音条件, 这样存在用于切换录音条件的操作较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某一方面, 本发明的录音装置具备 : 多个麦克风, 其具有指向性, 输 出所收集的声音 ; 切换部, 将多个麦克风各自指向的方向切换至预先规定的多个方向模式 的其中一个 ; 检测部, 检测多个方向模式之中由切换部切换之后的方向模式 ; 录音部, 对由 多个麦克风收集的声音执行多种处理, 记录处理之后的声音 ; 设定部, 设定录音部用于执行 多种处理的参数 ; 和存储部, 按照多种处理将录音部用于执行多种处理的参数相对于多个 方向模式的各个模式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设定部在检测部检测到由切换部切换之后的方向 模式的情况下, 设定与方向模式相关联的用来执行多种处理的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本发明的录音装置具有收集声音的多个麦克风, 其包括 : 第 1 麦克风和第 2 麦克风, 不具有指向性 ; 第 3 麦克风, 具有指向性 ; 移动部, 使第 3 麦克风 能够从收纳位置移动至突出位置, 该收纳位置是第 3 麦克风被收纳在壳体的配置了第 1 麦 克风和第 2 麦克风的配置面的位置, 该突出位置是第 3 麦克风相对于该配置面处于突出状 态的位置 ; 和设定部, 根据第 3 麦克风的位置, 将多个录音条件之中的某一个设定为用于录 音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 本发明的录音条件设定方法由录音装置来执行, 该录音 装置具备 : 多个麦克风, 具有指向性, 输出所收集的声音 ; 和切换部, 将多个麦克风各自指 向的方向切换至预先规定的多个方向模式的其中一个, 录音条件设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检测多个方向模式之中由切换部切换之后的方向模式 ; 对由多个麦克风收集的声音执行多 种处理, 将处理后的声音存储在存储部中 ; 设定在进行记录的步骤中用于执行各种处理的 参数 ; 和按照多种处理使进行记录的步骤中用于执行多种处理的参数相对于多个方向模式 的各个模式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进行设定的步骤中包括如下步骤 : 在检测的步骤中检测到 由切换部切换之后的方向模式的情况下, 设定与该方向模式关联的用于执行多种处理的参 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本发明的录音条件设定程序由控制录音装置的计算机来 执行, 该录音装置具备 : 多个麦克风, 具有指向性, 输出所收集的声音 ; 和切换部, 将多个麦 克风各自指向的方向切换至预先规定的多个方向模式的其中一个, 录音条件设定程序使计 算机执行如下步骤 : 检测多个方向模式之中由切换部切换之后的方向模式 ; 对由多个麦克 风收集的声音执行多种处理, 将处理后的声音存储在存储部中 ; 设定在进行记录的步骤中 用于执行各种处理的参数 ; 和按照多种处理使进行记录的步骤中用于执行多种处理的参数 相对于多个方向模式的各个模式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进行设定的步骤中包括如下步骤 : 在 检测的步骤中检测到由切换部切换之后的方向模式的情况下, 设定与该方向模式关联的用 于执行多种处理的参数。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第 1 实施方式中的 IC 记录器的平面图。 图 2 是第 1 方向模式的一例的图。 图 3 是第 2 方向模式的一例的图。 图 4 是第 3 方向模式的一例的图。 图 5 是表示 IC 记录器的硬件结构的概要的功能框图。 图 6 是与 EEPROM 中存储的数据一起表示第 1 实施方式中的 CPU 功能的概要的功 图 7 是表示基本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 8A ~图 8D 是表示场景选择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 9 是表示对应表的一例的图。 图 10 是表示方向模式表的一例的图。 图 11 是表示第 1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 12 是表示第 2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 13 是表示第 3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 14 是表示录音处理的一例流程的流程图。 图 15 是表示第 1 录音设定处理的一例流程的流程图。 图 16 是表示参数设定处理的一例流程的流程图。 图 17 是表示第 2 录音设定处理的一例流程的流程图。 图 18 是本发明的第 2 实施方式中的 IC 记录器的正面图。 图 19 是第 2 实施方式中的 IC 记录器的立体图。 图 20 是第 2 实施方式中的 IC 记录器的正面图。 图 21 是第 2 实施方式中的 IC 记录器的立体图。 图 22 是第 2 实施方式中的麦克风部保持在第 1 位置的 IC 记录器的一部分的正面 图 23 是第 2 实施方式中的麦克风部保持在第 1 位置的 IC 记录器的一部分的立体 图 24 是第 2 实施方式中的麦克风部保持在第 1 位置的 IC 记录器的另一部分的背能框图。
图。
图。
面图。图 25 是第 2 实施方式中的麦克风部保持在第 1 位置的 IC 记录器的另一部分的立 图 26 是第 2 实施方式中的麦克风部保持在第 1 位置的 IC 记录器的一部分的俯视 图 27 是第 2 实施方式中的麦克风部保持在第 1 位置的 IC 记录器的一部分的截面 图 28 是第 2 实施方式中的麦克风部保持在第 2 位置的 IC 记录器的一部分的正面 图 29 是第 2 实施方式中的麦克风部保持在第 2 位置的 IC 记录器的一部分的立体 图 30 是第 2 实施方式中的麦克风部保持在第 2 位置的 IC 记录器的一部分的俯视 图 31 是第 2 实施方式中的麦克风部保持在第 2 位置的 IC 记录器的一部分的截面 图 32 是第 2 实施方式中的麦克风部保持在第 1 位置的 IC 记录器的一部分的截面体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33 是表示第 2 实施方式中的 IC 记录器的电路结构的一部分的框图。
图 34 是表示第 2 实施方式中的 IC 记录器的麦克风与麦克风部的位置关系的麦克 风表的图解。
图 35 是表示第 2 实施方式中的 IC 记录器的操作方式的一例图解。
图 36 是表示第 2 实施方式中的 IC 记录器的灵敏度与麦克风部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的灵敏度表 A 的图解。
图 37 是表示第 2 实施方式中的 IC 记录器的灵敏度与麦克风部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的灵敏度表 B 的图解。
图 38 是表示第 2 实施方式中的 IC 记录器的一部分动作的流程图。
图 39 是表示第 2 实施方式中的 IC 记录器的接下来的一部分动作的流程图。
图 40 是示意表示第 2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麦克风部保持在第 1 位置的 IC 记录 器的一部分的正面图。
图 41 是示意表示第 2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麦克风部保持在第 2 位置的 IC 记录 器的一部分的正面图。
图 42 是表示第 2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麦克风部的位置与标记之间的关系的表。
图 43 是表示第 2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一例显示器画面的图。
图 44 是表示第 2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另一例显示器画面的图。
图 45 是表示第 2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录音场景与录音功能设定项目的推荐参 数之间的关系的表。
图 46 是表示第 2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显示器画面的迁移的图。
图 47 是表示第 2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 IC 记录器的另一部分动作的流程图。
图 48 是表示第 2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 IC 记录器的接下来的另一部分动作的流 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 第 1 实施方式 >
图 1 是本发明的第 1 实施方式中的 IC 记录器的平面图。IC 记录器 1 包括 : 集音部 5、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65、 操作部 7。此外, 图中的虚线和箭头是为了说明而附 加上的, 实际并不存在。LCD65 设置在 IC 记录器 1 的正面, 用于显示图像。此外, 只要能显 示图像, 也可以代替 LCD65 而使用有机 ELD(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等的显示器。
操作部 7 包括配置在 IC 记录器 1 的正面的多个硬键 (hard key), 多个硬键各自通 常是关断的, 当由用户按下时处于导通。多个硬键包括 : 第 1 功能键 9、 第 2 功能键 10、 停止 键 13、 录音键 15、 控制键 17、 确定键 19、 目录键 21、 菜单键 23。
第 1 功能键 9 和第 2 功能键 10 分别对应在 LCD65 的规定位置显示的软键 (soft key)。对于操作部 7, 当用户按下第 1 功能键 9 时, 输出表示第 1 功能键 9 所对应的软键 (soft key) 已被按下的信号。当用户按下第 2 功能键 10 时, 输出表示第 2 功能键 10 所对 应的软键已被按下的信号。因此, LCD65 能够显示多种软键。
录音键 15 是被分配了指示开始录音的操作的键。确定键 19 是被分配了指示再现 声音的操作的键。停止键 13 是被分配了指示停止再现声音的操作的键。目录键 21 被分配 了如下操作 : 指示显示所记录的声音数据的名称一览表和 / 或保存声音数据的文件名称一 览表。菜单键 23 是被分配了指示菜单画面的显示的操作的键。菜单画面用于显示多个设 定画面, 其用于对实行 IC 记录器 1 具有的多个功能的设定值进行设定, 以可选择的方式一 览显示了多个功能的名称。多个功能包括录音功能、 再现功能、 文件编辑功能。
控制键 17 包括 : 上键 17A、 下键 17B、 右键 17C 和左键 17D。上键 17A、 下键 17B、 右 键 17C 和左键 17D 受理选择 LCD65 上所显示的选项的操作、 切换 LCD65 所显示的画面的操 作等。
集音部 5 具备 : 调节盘 25、 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无指向性 麦克风 49。调节盘 25 按照能以垂直于 LCD65 的显示面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安装于 集音部 5。调节盘 25 具有向集音部 5 的外侧突出的突起部 26。由于突起部 26 向集音部 5 的外侧突出, 因此用户能够触摸到突起部 26, 进而通过对突起部 26 施力由此能够使调节盘 25 旋转。此外, 在图 1 中, 调节盘 25 的一部分处于集音部 5 的外部, 但只要至少突起部 26 突出至集音部 5 的外部即可。
通过旋转调节盘 25 来改变调节盘 25 的位置。在此, 将调节盘 25 可获取的位置之 中预先规定的三个位置设为第 1 位置、 第 2 位置和第 3 位置。在图 1 中, 以实线表示调节盘 25 处于第 1 位置时的突起部 26, 虚线表示调节盘 25 处于第 2 位置时的突起部 26A, 虚线表 示调节盘 25 处于第 3 位置时的突起部 26B。第 2 位置是调节盘 25 以第 1 位置为起点以旋 转轴为中心逆时针旋转规定角度之后的位置。第 3 位置是调节盘 25 以第 1 位置为起点以 旋转轴为中心顺时针旋转规定角度之后的位置。此外, 规定角度小于 180 度。
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以其指向方向 ( 以下, 称为 “第 1 指向方向” ) 垂直于旋转轴 45A 的方式可旋转地安装于集音部 5。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以其指向方向 ( 以下, 称为 “第 2 指向方向” ) 垂直于旋转轴 47A 的方式可旋转地安装于集音部 5。此外, 第 1 指向性麦克 风 45 和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各自的旋转轴 45A、 47A 平行于调节盘 25 的旋转轴, 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和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各自例如以齿轮等与调节盘 25 在结构上连结, 与调节 盘 25 的旋转联动地旋转。
因此, 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和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各自所指向的方向与调节盘 25 的旋转联动地变化, 调节盘 25 的位置所对应的第 1 指向方向和第 2 指向方向分别确定为 一个。在此, 将第 1 指向方向和第 2 指向方向的组合称为方向模式, 将调节盘 25 的第 1 位 置所对应的方向模式称为第 1 方向模式, 将调节盘 25 的第 2 位置所对应的方向模式称为第 2 方向模式, 将调节盘 25 的第 3 位置所对应的方向模式称为第 3 方向模式。
图 2 是表示第 1 方向模式的一个例子的图。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能以旋转轴 45A 为中心旋转, 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能以旋转轴 47A 为中心旋转。虚线所示, 朝向第 1 指向 性麦克风 45 的箭头表示第 1 指向方向。虚线所示, 朝向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的箭头表示 第 2 指向方向。第 1 方向模式中, 第 1 指向方向与第 2 指向方向平行。为此, 在第 1 方向模 式中, 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和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各自适合于收集在相同方向发出声音 的情况, 例如在众人之前讲话的情况等收集前方等规定方向的声音。
图 3 表示第 2 方向模式的一例。由朝向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的虚线所示的箭头 表示第 1 指向方向, 由朝向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的虚线所示的箭头表示第 2 指向方向。第 2 方向模式中, 第 1 指向方向是从第 1 方向模式中的第 1 指向方向起按逆时针旋转规定角度 之后的方向, 第 2 指向方向从第 1 方向模式中的第 2 指向方向起按顺时针旋转规定角度之 后的方向。因此, 在第 2 方向模式中, 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收集在图中上方偏右侧发出的 声音, 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收集在图中上方偏左侧发出的声音。因此, 第 2 方向模式适合 于例如在前方等规定方向的偏右侧或偏左侧发出的声音的情况, 例如收集左右存在的多个 人讲话的情况等在左右的方向发出的声音。 图 4 表示第 3 方向模式的一例。由朝向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的虚线所示的箭头 表示第 1 指向方向, 由朝向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的虚线所示的箭头表示第 2 指向方向。第 3 方向模式中, 第 1 指向方向是从第 1 方向模式中的第 1 指向方向起按顺时针旋转规定角度 之后的方向, 第 2 指向方向是从第 1 方向模式中的第 2 指向方向起按逆时针旋转规定角度 之后的方向。因此, 在第 3 方向模式中, 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收集在图中上方偏左侧发出 的声音, 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收集在图中上方偏右侧发出的声音。第 3 方向模式与在第 2 方向模式中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和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收集的声音的方向相反。因此, 按照将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输出的声音信号作为左侧声道 Lch、 将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输 出的声音信号作为右侧声道 Rch 进行录音的方式, 在后述的编解码器 31 中进行内部处理。 再有, 第 3 方向模式与第 2 方向模式不同, 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能收集的声源的范围与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能收集的声源的范围有一部分重合。因此, 能够使声源的范围重合部分 的声源的声音提高定位感。这样, 第 3 方向模式不仅适合于收集在前方等规定方向的偏右 侧或偏左侧发出的声音, 还适合于将前方发出的声音作为具有定位感进行收集的情况, 例 如在人声处于中央进行乐队演奏的情况等, 收集来自左右方向的声音和来自前方的声音。
此外, 在第 1 实施方式中, 示出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的旋转轴 45A 通过第 1 指向 性麦克风 45、 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的旋转轴 47A 通过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的情况, 但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的旋转轴 45A 以及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的旋转轴 47A 只要彼此平行即 可, 不是必须通过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以及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图 5 是表示 IC 记录器的硬件结构的概要的功能框图。 IC 记录器 1 包括 : 用于控制 IC 记录器 1 整体的中央运算装置 (CPU)11、 各自以总线 69 与 CPU11 连接的编解码器 31、 编 码器 / 译码器 43、 RAM(Random Access Memory)51、 扬声器 53、 头戴式耳机端子 55、 外部存 储控制器 57、 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59、 串行接口 (I/F)61、 ROM63、 LCD65、 位置检测传感器 67。
RAM51 用作 CPU11 的工作区域。ROM63 存储 CPU11 执行的程序等。EEPROM59 是用 于非易失地存储被压缩的声音信号等的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控制器 57 连接存储卡 57A。 CPU11 经由外部存储控制器 57 可访问与其连接的存储卡 57A。
串行接口 61 与可串行通信的装置连接。CPU11 经由串行接口 61 可与连接于此的 装置进行通信。头戴式耳机端子 55 连接头戴式耳机或耳机等, 向其输出模拟声音信号。扬 声器 53 输入模拟的声音信号, 输出声音。
编解码器 31 连接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以及无指向性麦克 风 49。编解码器 31 将从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以及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输入的模拟声音 信号、 或从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以及无指向性麦克风 49 输入的模 拟声音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 进行规定的信号处理之后, 将数字处理后的声音信号输出至 CPU11。数字处理后的声音信号是左右 2 声道的音频信号。 编解码器 31 为了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具有自动电平控制 (ALC) 部 33、 灵敏度调 制部 35、 低频截止 ( 低切 ) 滤波部 37、 低频带补偿部 39 和录音峰值限制部 41。
ALC 部 33 根据来自 CPU11 的指示, 执行 ALC 处理, 自动调整作为处理对象的声音 信号的输入电平。例如, ALC 部 33 调整高音域和低音域的输入电平。具体而言, 当从 CPU11 输入使自动电平控制有效的指示时, ALC 部 33 调整作为处理对象的声音信号的输入电平, 当输入使自动电平控制无效的指示时, 不调整作为处理对象的声音信号的输入电平。
灵敏度调整部 35 根据来自 CPU11 的指示执行麦克风灵敏度调整处理, 将第 1 指向 性麦克风 45、 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以及无指向性麦克风 49 各自的灵敏度调整至高灵敏度 或低灵敏度的其中一个。具体而言, 当从 CPU11 输入设定为高灵敏度的指示时, 灵敏度调整 部 35 提高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以及无指向性麦克风 49 各自的灵敏 度, 当输入设定为低灵敏度的指示时, 降低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以及 无指向性麦克风 49 各自的灵敏度。
低频截止滤波部 37 根据来自 CPU11 的指示执行低频截止滤波处理, 使作为处理对 象的声音信号的低频带的声音截止。具体而言, 当从 CPU11 输入使低频截止滤波器有效的 指示时, 低频截止滤波部 37 使作为处理对象的声音信号的低频带的声音截止, 当输入使低 频截止滤波器无效的指示时, 不使作为处理对象的声音信号的低频带的声音截止。
低频带补偿部 39, 根据来自 CPU11 的指示, 执行对作为处理对象的声音信号的声 音频带的低频带部分进行补偿的低频带补偿处理。具体来说, 低频带补偿部 39, 若从 CPU11 输入将低频带补偿设为有效的指示, 则对作为处理对象的声音信号的低频带部分进行补 偿, 在输入将低频带补偿设为无效的指示时, 不对作为处理对象的声音信号的低频带部分 进行补偿。低频带补偿部 39 在执行低频带补偿处理时, 以从无指向性麦克风 49 输出的声 音信号, 对从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和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各自输出的声音信号的低频部 分进行插值, 由此进行低频带补偿。这是因为 : 作为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和第 2 指向性麦
克风 47 的特性, 低频部分的灵敏度比其他频带部分的灵敏度低。低频带补偿部 39, 在不执 行低频带补偿处理的情况下, 仅输出从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和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输出 的声音信号。
录音峰值限制部 41, 根据来自 CPU11 的指示执行录音峰值限制处理, 使作为处理 对象的声音信号的音量水平处于规定值以下。具体而言, 当从 CPU11 输入使录音峰值限制 有效的指示时, 录音峰值限制部 41 使作为处理对象的声音信号的音量水平限制在规定值 以下, 当输入使录音峰值限制无效的指示时, 不使作为处理对象的声音信号的音量水平限 制在规定值以下。
编码器 / 译码器 43 由 CPU11 进行控制执行编码处理, 对从编解码器 31 输出的声 音信号进行编码。此外, 编码器 / 译码器 43 由 CPU11 控制执行译码处理, 对编码之后的声 音信号进行译码。
从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和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以及无指向性麦克风 49 输出的 声音信号由编解码器 31 变换为数字信号。CPU11 使编码器 / 译码器 43 对从编解码器 31 输 出的声音信号进行编码, 将编码后的声音信号存储在 EEPROM59 或外部存储控制器 57 所连 接的存储卡 57A 中。此外, CPU11 读出 EEPROM59 或外部存储控制器 57 所连接的存储卡 57A 中存储的声音信号, 在编码器 / 译码器 43 中进行译码, 将译码后的声音信号在编解码器中 变换为模拟信号, 并将模拟声音信号输出扬声器 53 或耳机端子 55 所连接的头戴式耳机。 位置检测传感器 67 检测调节盘 25 的位置, 将检测到的位置输出至 CPU11。位置 检测传感器 67 例如是接近开关, 检测调节盘 25 处于第 1 位置、 第 2 位置、 第 3 位置的哪个 位置。具体而言, 在位置检测传感器 67 检测到调节盘 25 处于第 1 位置的情况下, 将第 1 检 测信号输出至 CPU11, 在调节盘 25 处于第 2 位置的情况下将第 2 检测信号输出至 CPU11, 在 调节盘 25 处于第 3 位置的情况下将第 3 检测信号输出至 CPU11。此外, 位置检测传感器 67 也可以是编码器。
此外, 在第 1 实施方式中, 对 CPU11 执行 ROM63 中存储的程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但也可以执行外部存储控制器 57 所连接的存储卡 57A 中存储的程序。
图 6 是与 EEPROM 中存储的数据一起表示第 1 实施方式中的 CPU 的功能概要的功 能框图。图 6 所示的功能是通过 CPU11 执行 ROM63、 EEPROM59、 或者存储卡 57A 中存储的程 序而形成在 CPU11 中。CPU11 包括 : 检测方向模式的检测部 71、 受理用户的场景选择的选 择受理部 73、 设定录音条件的设定部 75、 录音控制部 79、 变更指示受理部 107、 变更部 109、 VAS(Voice Active System) 部 101、 自计时部 103。
VAS 部 101 由后述的 VAS 控制部 83 来控制, 执行去掉作为处理对象的声音信号的 无音部分的 VAS 处理。当从 VAS 控制部 83 输入使 VAS 处理有效的指示时, 执行 VAS 处理, 当输入使 VAS 处理无效的指示时, 不执行 VAS 处理。
自计时部 103 由后述的的自计时控制部 85 进行控制执行自计时处理, 在用户按下 录音键 15 准备录音之后, 当到达预先规定的时刻时开始录音。自计时部 103 当从自计时控 制部 85 输入使自计时处理有效的指示时, 执行自计时处理, 当输入使自计时处理无效的指 示时, 不执行自计时处理。
检测部 71 根据位置检测传感器 67 的输出检测方向模式的切换。 如上所述, 用户通 过使调节盘 25 旋转, 第 1 指向方向和第 2 指向方向与调节盘 25 的旋转联动地变化, 切换为
第 1 方向模式、 第 2 方向模式、 第 3 方向模式的其中一个。第 1 方向模式对应调节盘 25 处 于第 1 位置的状态, 第 2 方向模式对应调节盘 25 处于第 2 位置的状态, 第 3 方向模式对应 调节盘处于第 3 位置的状态。因此, 当位置检测传感器 67 的输出变化至第 1 检测信号时, 检测部 71 检测出第 1 方向模式, 将表示已切换至第 1 方向模式的第 1 切换信号输出至设定 部 75。当位置检测传感器 67 的输出变化至第 2 检测信号时, 检测部 71 检测出第 2 方向模 式, 将表示已切换至第 2 方向模式的第 2 切换信号输出至设定部 75。当位置检测传感器 67 的输出变化至第 3 检测信号时, 检测部 71 检测出第 3 方向模式, 将表示已切换至第 3 方向 模式的第 3 切换信号输出至设定部 75。
选择受理部 73 在 LCD65 显示基本画面, 受理场景选择指示。图 7 是表示基本画面 的一例。基本画面 200 是电源接通 (ON) 时首先显示在 LCD65 的画面。基本画面 200 包括 表示所设定的参数的一部分的区域 203、 场景键 201。场景键 201 对应第 1 功能键 9。区域 203 包括分配给所选择的场景的图标 205。在此, 图标 205 与分配给场景名称 “音乐” 的场 景的图标 231( 参照图 8C) 相同, 表示选择了场景名称为 “音乐” 的场景。因此, 用户看到基 本画面 200 中的图标 205, 从而能够识别所选择的场景。再有, 如图 1 所示, 由于在 LCD65 的 上侧配置了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和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因此用户能够同时识别 LCD65 显 示的基本画面 200、 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和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因此, 能够一次性确认 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和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的方向模式、 所设定的参数。
返回图 6, 选择受理部 73 在基本画面 200 显示于 LCD65 的状态下, 当用户按下第 1 功能键 9 时, 受理场景显示指示, 在 LCD65 顺序显示分别与 4 个场景对应的 4 个场景选择 画面。4 个场景中的 3 个场景包含 “授课” 场景、 “会议” 场景、 “音乐” 场景。 “授课” 场景是 在众人面前有人讲话的情况下对来自前方的声音进行录音的场景。 “会议” 场景是多个人对 话, 对来自全方向的声音进行录音的场景。 “音乐” 场景是以高音质对音乐演奏或动物的声 音等进行录音的场景。4 个场景中的另一个场景用户因个人喜好制作的场景, 也就是 “喜好 场景” 。此外, 在第 1 实施方式中, 示出了 4 个场景的例子, 但场景数并不限定于此, 可以增 加喜好场景的数量从而设定为 5 个, 也可以少于 4 个。
图 8A ~图 8D 表示场景选择画面的一例。图 8A 表示对应 “授课” 场景的场景选择 画面。场景选择画面 210 包括 “授课” 的文字、 表示有人在多个人面前授课的样子的绘画、 分配给场景名称 “授课” 的场景的图标 211。图 8B 表示对应 “会议” 场景的场景选择画面。 场景选择画面 220 包括 “会议” 的文字、 表示多个人进行对话的会议场面的绘画、 分配给场 景名称 “会议” 的场景的图标 221。图 8C 表示对应 “音乐” 场景的场景选择画面。场景选择 画面 230 包括 “音乐” 的文字、 表示音乐演奏的样子的绘画、 分配给场景名称 “音乐” 的场景 的图标 231。图 8D 表示对应 “喜好” 场景的场景选择画面。场景选择画面 240 包括 “喜好” 的文字、 分配给场景名称 “喜好” 的场景的绘画、 分配给场景名称 “喜好” 的场景的图标 241。 LCD65 中显示 4 个场景选择画面 210、 220、 230、 240 的其中一个, 当用户按下右键 17C 或左键 17D 时, 顺序切换 LCD65 所显示的场景选择画面。
用户操作控制键 17 从而顺序切换场景选择画面, 当按下确定键 19 时, 选择受理部 73 受理场景选择指示, 选择在 4 个场景选择画面之中在确定键 19 被按下的时刻所显示的场 景选择画面。选择受理部 73 受理场景选择指示的情况下, 将用于识别 4 个场景选择画面之 中在确定键 19 被按下时所显示的场景选择画面所对应的场景的场景名称, 输出至设定部75 和变更指示受理部 107。
设定部 75 从检测部 71 输入第 1 ~第 3 切换信号的其中一个, 从选择受理部 73 输 入场景名称。设定部 75 在从选择受理部 73 输入场景名称的情况下, 将对应基于 EEPROM59 中存储的对应表而由场景名称所确定的场景而预先规定的多种的处理各自所对应的多个 参数, 作为用于执行多种处理的多个参数进行设定。用于执行多种处理的多个参数是录音 条件。多种处理包括 : 编码器 / 译码器 43 执行的编码处理、 ALC 部 33 执行的 ALC 处理、 灵 敏度调整部 35 执行的麦克风灵敏度调整处理、 低频截止滤波部 37 执行的低频截止滤波处 理、 低频带补偿部 39 执行的低频带补偿处理、 录音峰值限制部 41 执行的录音峰值限制处 理、 VAS 部 101 执行的 VAS 处理、 自计时部 103 执行的自计时处理。
图 9 表示对应表的一例。对应表 111 包括分别对于 4 个场景的 4 个对应记录, 使 场景名称与用于分别执行各种处理的多个参数对应起来。对应记录包括 : 场景项目、 压缩 编码项目、 麦克风灵敏度项目、 ALC 项目、 低频带补偿项目、 低频截止滤波器的项目、 录音峰 值限制器的项目、 自计时项目、 VAS 项目。在场景项目中设定分别对应 4 个场景的场景名称 “授课” 、 “会议” 、 “音乐” 、 “喜好” 的其中一个。此外, 这里在对应表 111 中, 将用户能设定的 场景仅作为 “喜好” 场景, 但与 “喜好” 场景同样, 可以设置 2 个以上的场景, 在这些场景中 用户能设定用于分别执行多种处理的多个参数。在该情况下, 对应表 111 包括 5 个以上的 对应记录。
在对应记录的压缩编码的项目中, 作为用于执行编码处理的参数, 设定表示压缩 率的 16bit、 44kHz/48kHz/320kbps/192kbps/64kbps/32kbps 的其中一个。在麦克风灵敏度 的项目中, 作为用于执行麦克风灵敏度调整处理的参数, 设定表示麦克风灵敏度的高低的 高以及低的其中一个。在 ALC 的项目中, 作为用于执行 ALC 处理的参数, 设定表示是否执行 ALC 处理的 ON 和 OFF 的其中一个。在低频带补偿的项目中, 作为用于执行低频带补偿处理 的参数, 设定表示是否执行低频带补偿处理的 ON 和 OFF 的其中一个。在低频截止滤波器的 项目中, 作为用于执行低频截止滤波处理的参数, 设定表示是否执行低频截止滤波处理的 ON 和 OFF 的其中一个。在录音峰值限制器的项目中, 作为用于执行录音峰值限制处理的参 数, 设定表示是否执行录音峰值滤波处理的 ON 和 OFF 的其中一个。在自计时的项目中, 作 为用于执行自计时处理的参数, 设定表示是否执行自计时处理的 ON 和 OFF 的其中一个。在 VAS 的项目中, 作为用于执行 VAS 处理的参数, 设定表示是否执行 VAS 处理的 ON 和 OFF 的其 中一个。
例如, 在场景的项目中设定了 “授课” 的对应记录中, 在压缩编码的项目中设定参 数 “192kbps” , 在麦克风灵敏度的项目中设定参数 “高” , 在 ALC 的项目设定参数 “ON” , 在低 频带补偿的项目中设定参数 “ON” , 在低频截止滤波器器的项目中设定参数 “ON” , 在录音峰 值限制器的项目中设定参数 “ON” , 在自计时 (self timer) 的项目中设定参数 “OFF” , 在 VAS 的项目中设定参数 “OFF” 。
返回图 6, 设定部 75 在输入了从选择受理部 73 输入的场景名称的情况下, 从 EEPROM59 中存储的对应表 111 中包含的 4 个对应记录中, 提取从选择受理部 73 输入的场 景名称被设定为场景的项目的对应记录。设定部 75 将提取出的对应记录中包含的多种处 理所分别对应的多个参数, 作为用于执行多种处理的录音条件存储在 EEPROM59 中。具体而 言, 将用于执行编码处理的的参数、 用于执行麦克风灵敏度调整处理的参数、 用于执行 ALC处理的参数、 用于执行低频带补偿处理的参数、 用于执行低频截止滤波处理的参数、 用于执 行录音峰值限制处理的参数、 用于执行自计时处理的参数、 用于执行 VAS 处理的参数作为 录音条件存储在 EEPROM59 中。其中, 在 EEPROM59 中作为录音条件已存储多个参数的情况 下, 可覆盖存储在作为录音条件存储的多个参数之上。
设定部 75 包括切换指示受理部 77。 切换指示受理部 77 在从检测部 71 输入第 1 ~ 第 3 切换信号的其中一个的情况下, 受理切换录音条件的切换指示。首先, 切换指示受理部 77 在输入第 1 切换信号的情况下, 判断为已切换至第 1 方向模式 ; 在输入第 2 切换信号的 情况下, 判断为已切换至第 2 方向模式 ; 在输入第 3 切换信号的情况下, 判断为已切换至第 3 方向模式。接下来, 切换指示受理部 77 基于 EEPROM59 中预先存储的方向模式表, 对应第 1 ~第 3 方向模式中由检测部 71 输入的第 1 ~第 3 切换信号所决定的方向模式, 来确定预 先规定的场景。
图 10 是表示方向模式表的一例的图。方向模式表 113 包括分别对应 3 个方向模 式的 3 个方向模式记录, 使 3 个方向模式与 3 个场景的某一个分别对应起来。方向模式记 录包括方向模式的项目、 场景的项目。 在方向模式的项目中设定方向模式名称, 在场景的项 目中设定场景名称。在方向模式名称中, 第 1 方向模式与场景名称 “授课” 关联起来。之所 以使第 1 方向模式与场景名称 “授课” 关联起来, 是因为第 1 方向模式适合于 “授课” 场景 下进行录音。在方向模式名称中, 第 2 方向模式与场景名称 “会议” 关联起来。之所以使第 2 方向模式与场景名称 “会议” 关联起来, 是因为第 2 方向模式适合于 “会议” 场景下进行录 音。在方向模式名称中, 第 3 方向模式与场景名称 “音乐” 关联起来。之所以使第 3 方向模 式与 “音乐” 关联起来, 是因为第 3 方向模式适合于 “音乐” 场景下进行录音。 切换指示受理部 77 参照方向模式表 113, 当确定第 1 ~第 3 切换信号之中从检测 部 71 输入的切换信号所对应的场景时, 将所确定的场景对应的推荐场景决定画面显示在 LCD65。切换指示受理部 77 在从检测部 71 输入第 1 切换信号的情况下, 显示 “授课” 场景 所对应的第 1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 ; 在从检测部 71 输入第 2 切换信号的情况下, 显示 “会议” 场景所对应的第 2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 ; 在从检测部 71 输入第 3 切换信号的情况下, 显示 “音 乐” 场景所对应的第 3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
图 11 表示第 1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的一例。第 1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 250 包括 : 分配 给场景名称 “授课” 的场景的图标 255、 “推荐场景 ‘授课’ ” 的文字、 “是否调出推荐场景设 定? ” 的文字、 包含 “是” 的文字的确定键 251、 包含 “否” 的文字的取消键 253。确定键 251 对应第 1 功能键 9, 取消键 253 对应第 2 功能键 10。当用户按下第 1 功能键 9 时, 确定为 场景名称 “授课” 的场景, 当用户按下第 2 功能键 10 时, 场景名称 “授课” 的场景不被确定。 场景名称 “授课” 的场景被分配的图标 251 与图 8A 所示的场景选择画面 210 中包含的图标 211 相同。因此, 用户能够看到第 1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 250 来确认设定了对应场景名称 “授 课” 的场景的参数。
图 12 表示第 2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的一例。第 2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 260 包括 : 分配 给场景名称 “会议” 的场景的图标 265、 “推荐场景 ‘会议’ ” 的文字、 “是否调出推荐场景设 定? ” 的文字、 包含 “是” 的文字的确定键 261、 包含 “否” 的文字的取消键 263。确定键 261 对应第 1 功能键 9, 取消键 263 对应第 2 功能键 10。当用户按下第 1 功能键 9 时, 确定为 场景名称 “会议” 的场景, 当用户按下第 2 功能键 10 时, 场景名称 “会议” 的场景不被确定。
场景名称 “会议” 的场景被分配的图标 265 与图 8B 所示的场景选择画面 220 中包含的图标 221 相同。因此, 用户能够看到第 2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 260 来确认设定了对应场景名称 “会 议” 的场景的参数。
图 13 表示第 3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的一例。第 3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 270 包括 : 分配 给场景名称 “音乐” 的场景的图标 275、 “推荐场景 ‘音乐’ ” 的文字、 “是否调出推荐场景设 定? ” 的文字、 包含 “是” 的文字的确定键 271、 包含 “否” 的文字的取消键 273。确定键 271 对应第 1 功能键 9, 取消键 273 对应第 2 功能键 10。当用户按下第 1 功能键 9 时, 确定为 场景名称 “音乐” 的场景, 当用户按下第 2 功能键 10 时, 场景名称 “音乐” 的场景不被确定。 场景名称 “音乐” 的场景被分配的图标 275 与图 8C 所示的场景选择画面 230 中包含的图标 231 相同。因此, 用户能够看到第 3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 270 来确认设定了对应场景名称 “音 乐” 的场景的参数。
返回图 6, 切换指示受理部 77 在第 1 ~第 3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的其中一个显示在 LCD65 的状态下, 当用户按下第 1 功能键 9 时, 受理切换指示。切换指示是对应所确定的场 景, 将录音条件切换至基于对应表 111 决定的用于执行多种处理的多个参数的指示, 在第 1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显示在 LCD65 的状态下, 在第 1 功能键 9 被按下时, 切换指示确定场景名 称 “授课” ; 在第 2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显示在 LCD65 的状态下, 在第 1 功能键 9 被按下时, 切 换指示确定场景名称 “会议” ; 在第 3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显示在 LCD65 的状态下, 在第 1 功能 键 9 被按下时, 切换指示确定场景名称 “音乐” 。 当切换指示受理部 77 受理切换指示时, 设定部 75 从 ROM63 所存储的对应表 111 中包含的 4 个对应记录之中, 提取由切换指示确定出的场景的场景名称被设定为场景项目 的对应记录。设定部 75 将提取出的对应记录中包含的多种处理分别对应的多个参数, 作为 录音条件存储在 EEPROM59 中。不过, 在 EEPROM59 中作为录音条件已存储多个参数的情况 下, 可在存储的多个参数之上覆盖存储。
用户操作调节盘 25, 从而将调节盘 25 切换至第 1 位置、 第 2 位置和第 3 位置的其 中一个, 由此第 1 ~第 3 方向模式的某一个被确定, 作为录音条件, 对应针对第 1 ~第 3 方向 模式之中所确定的方向模式预先决定的场景, 将预先决定的多个参数设定为录音条件。由 此, 通过旋转调节盘 25, 能够以切换方向模式的简单操作设定录音条件。
另一方面, 用户操作控制键 17 从而选择 4 个场景选择画面的其中一个, 如果按下 确定键 19, 则对应 4 个场景选择画面之中确定键 19 被按下时所显示的场景选择画面所对应 的场景, 将预先决定的多个参数设定为录音条件。因此, 用户能够与决定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各自的指向方向的组合的方向模式无关地, 设定录音条件。因此, 能够组合预先决定的 4 个场景的其中一个、 与第 1 ~第 3 方向模式的其中一个, 从而能够以 多个条件进行录音。
通过编解码器 31、 编码器 / 译码器 43、 VAS 部 101 和自计时部 103, 对由第 1 指向 性麦克风 45 和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输出的声音进行多种处理, 构成了记录处理后的声音 的录音部。 录音控制部 79 控制录音部使其执行多个处理, 将处理后的声音存储在 EEPROM59 中。录音控制部 79 包括 : 编码控制部 81、 VAS 控制部 83、 自计时控制部 85、 灵敏度调整控制 部 87、 ALC 控制部 89、 低频带补偿控制部 91、 低频截止滤波控制部 93、 录音峰值限制器控制 部 95。
编码控制部 81 读出 EEPROM59 中作为录音条件存储的用于执行多种处理的多个参 数之中用来执行压缩变压处理的参数, 控制编码器 / 译码器 43, 从而按照读出的参数所决 定的比特率对声音信号执行压缩处理。
VAS 控制部 83 读出 EEPROM59 中作为录音条件存储的用于执行多种处理的多个参 数之中用来执行 VAS 处理的参数。VAS 控制部 83 在读出的参数表示 “ON” 的情况下, 使 VAS 部 101 执行 VAS 处理, 去掉无音部分的声音信号。VAS 控制部 83 在读出的参数表示 “否” 的 情况下, 不让 VAS 部 101 执行 VAS 处理。
自计时控制部 85 读出 EEPROM59 中作为录音条件存储的用于执行多种处理的多个 参数之中用来执行自计时处理的参数。 自计时控制部 85 在读出的参数表示 “ON” 的情况下, 向自计时部 103 输出使自计时处理有效的指示, 使其执行自计时处理。自计时控制部 85 在 读出的参数表示 “OFF” 的情况下, 向自计时部 103 输出使自计时处理无效的指示, 不让自计 时部 103 执行自计时处理。
灵敏度调整控制部 87 读出 EEPROM59 中作为录音条件存储的用于执行多种处理的 多个参数之中用来执行麦克风灵敏度调整处理的参数。灵敏度调整控制部 87 在读出的参 数表示 “高” 的情况下, 向灵敏度调制部 35 输出设定为高灵敏度的指示, 使灵敏度调整部 35 将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以及无指向性麦克风 49 各自的灵敏度调整 至高灵敏度。灵敏度调整控制部 87 在读出的参数表示 “低” 的情况下, 向灵敏度调制部 35 输出设定为低灵敏度的指示, 将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以及无指向性 麦克风 49 各自的灵敏度调整至低灵敏度。
ALC 控制部 89 读出 EEPROM59 中作为录音条件存储的用于执行多种处理的多个参 数之中用来执行 ALC 处理的参数。ALC 控制部 89 在读出的参数表示 “ON” 的情况下, 向 ALC 部 33 输出使自动电平控制有效的指示, 使 ALC 部 33 调整声音的输入电平。ALC 控制部 89 在读出的参数表示 “OFF” 的情况下, 向 ALC 部 33 输出使自动电平控制无效的指示, 不使 ALC 部 33 调整声音的输入电平。
低频带补偿控制部 91 读出 EEPROM59 中作为录音条件存储的用于执行多种处理的 多个参数之中用来执行低频带补偿处理的参数。低频带补偿控制部 91 在读出的参数表示 “ON” 的情况下, 向低频带补偿部 39 输出使低频带补偿有效的指示, 使低频带补偿部 39 补偿 声音信号的低频部分。低频带补偿控制部 91 在读出的参数表示 “OFF” 的情况下, 向低频带 补偿部 39 输出使低频带补偿无效的指示, 不使低频带补偿部 39 补偿声音信号的低频部分。
低频截止滤波控制部 93 读出 EEPROM59 中作为录音条件存储的用于执行多种处理 的多个参数之中用来执行低频截止滤波处理的参数。低频截止滤波控制部 93 在读出的参 数表示 “ON” 的情况下, 向低频截止滤波部 37 发出使低频截止滤波器有效的指示, 使低频截 止滤波部 37 滤掉低频带的声音。低频截止滤波控制部 93 在读出的参数表示 “OFF” 的情况 下, 向低频截止滤波部 37 发出使低频截止滤波器无效的指示, 不使低频截止滤波部 37 滤掉 低频带的声音。
录音峰值限制控制部 95 读出 EEPROM59 中作为录音条件存储的用于执行多种处理 的多个参数之中用来执行录音峰值限制处理的参数。录音峰值限制控制部 95 在读出的参 数表示 “ON” 的情况下, 向录音峰值限制部 41 输出使音量水平为规定值以下的指示, 让录音 峰值限制部 41 使声音水平为规定值以下。 录音峰值限制控制部 95 在读出的参数表示 “OFF”的情况下, 向录音峰值限制部 41 输出使录音峰值限制无效的指示, 不让录音峰值限制部 41 调整声音水平。
变更指示受理部 107 从选择受理部 73 输入场景名称。当用户操作操作部 7 从而 输入变更参数设定的指示时, 变更指示受理部 107 受理设定变更指示。当变更指示受理部 107 受理设定变更指示之后, 从 EEPROM59 中存储的对应表 111 读出选择受理部 73 所输入的 场景名称被设定为场景的项目的对应记录。变更指示受理部 107 将参数设定编辑一览画面 显示在 LCD65, 该参数设定编辑一览画面用于改变读出的对应记录中设定的多种参数。
参数设定编辑一览画面包括多种的参数的名称、 以及多种的参数, 是用于受理参 数变更的画面。 在参数设定编辑一览画面中, 用户通过操作操作部 7, 指定参数名称, 可以变 更所指定的参数名称所对应的参数。
变更指示受理部 107 在参数设定编辑一览画面显示于 LCD65 的情况下, 当用户通 过操作操作部 7 按下确定键 19 时, 将从选择受理部 73 输入的场景名称、 变更后的参数的名 称和变更后的参数的组合输出至变更部 109。
变更部 109 从变更指示受理部 107 输入场景名称、 参数名称和参数的组合。变更 部 109 根据变更后的参数的名称和变更后的参数的组合, 对 EEPROM59 中存储的对应表 111 中包含的多个对应记录之中场景的项目被设定为从变更指示受理部 107 输入的场景名称 的对应记录进行变更。由此, 对应表 111 被更新。由于用户能够变更对应表 111, 因此能够 设定适合于用户使用的参数。
图 14 是表示录音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录音处理是 CPU11 通过执行 ROM59、 EEPROM59、 或存储卡 57A 中存储的录音条件设定程序而由 CPU11 实行的处理。 CPU11 读出作 为录音条件已存储在 EEPROM59 中的多种参数 ( 步骤 S101)。
在接下来的步骤 S02 中, 将图 7 所示的基本画面 200 显示在 LCD65。然后, 在步骤 S03 中, 判断是否切换了调节盘 25 的位置。根据位置检测传感器 67 的输出, 判断是否切换 了调节盘 25 的位置。如果判断为切换了调节盘 25 的位置, 则处理进入步骤 S04, 否则使处 理进入步骤 S06。
在步骤 S04 的处理中, 检测在步骤 S03 中切换之后的调节盘 25 的位置。在接下来 的步骤 S05 中, 执行第 1 录音设定处理, 然后处理进入步骤 S08。对于第 1 录音设定处理在 后面进行叙述。另一方面, 在步骤 S06 中, 判断是否按下了场景键。如果图 7 所示的基本画 面 200 中包含的场景键 201 所对应的第 1 功能键 9 被按下, 则判断为场景键被按下。如果 场景键被按下, 则处理进入步骤 S07, 否则处理进入步骤 S08。在步骤 S07 中, 执行第 2 录音 设定处理, 处理进入步骤 S08。对于第 2 录音设定处理在后面进行叙述。
在步骤 S08 中, 判断是否按下了录音键 15。如果录音键 15 被按下, 则处理进入步 骤 S09, 否则处理返回步骤 S03。在步骤 S09 中, 开始录音。该情况下, 将使用 EEPROM59 中 作为录音条件存储的多种参数执行多个处理之后的声音信号存储在 EEPROM59 中, 由此进 行录音。在不执行步骤 S05 和步骤 S07 的情况下, 按照在步骤 S01 中读出的参数执行多个 处理, 在执行步骤 S05 的情况下, 按照在后述的第 1 录音设定处理中所设定的参数执行多个 处理, 在执行步骤 S07 的情况下, 按照在后述的第 2 录音设定处理中所设定的参数执行多个 处理。在接下来的步骤 S10 中, 若用户按下停止键 13, 则结束录音, 并结束录音处理。
图 15 是表示第 1 录音设定处理的流程的一例流程图。第 1 录音设定处理是在图14 的步骤 S05 中执行的处理。在步骤 S11 中, 确定在步骤 S14 的步骤 S04 中检测出的调节 盘 25 的位置所对应的方向模式。在接下来的步骤 S12 中, 确定在步骤 S11 中确定出的方向 模式所对应的场景。在 ROM63 中存储的方向模块表 113 中, 确定与步骤 S11 中所确定出的 方向模式相关的场景。
在接下来的步骤 S13 中, 将步骤 S12 中所确定的场景所对应的推荐场景决定画面 显示在 LCD65。在步骤 S12 中确定了场景名称 “授课” 的场景的情况下, 将图 11 所示的第 1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 250 显示在 LCD65 ; 在步骤 S12 中确定了场景名称 “会议” 的场景的情况 下, 将图 12 所示的第 2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 260 显示在 LCD65 ; 在步骤 S12 中确定了场景名 称 “音乐” 的场景的情况下, 将图 13 所示的第 3 推荐场景决定画面 270 显示在 LCD65。
在接下来的步骤 S14 中, 判断是否按下了确定键 19。如果确定键 19 被按下, 则处 理进入步骤 S16, 否则处理进入步骤 S15。在步骤 S15 中, 判断是否按下了停止键 13。如果 按下了停止键 13, 则处理进入步骤 S18, 否则处理返回至步骤 S14。
在步骤 S16 中, 从 EEPROM59 中存储的对应表 111 中包含的 4 个对应记录之中选择 场景项目在步骤 S12 中被设定为所确定的场景的场景名称的对应记录。在接下来的步骤 S17 中, 执行参数设定处理, 然后处理进入步骤 S18。对于参数设定处理将在后面叙述。在 步骤 S18 中, 将基本画面 200 显示在 LCD65 中, 然后处理返回至录音处理。
图 16 是表示参数设定处理的流程的一例流程图。参数设定处理是在图 15 的步骤 S17 和后述的图 17 的步骤 S35 中分别执行的处理。在图 15 的步骤 S17 中执行的情况下, 将 图 15 的步骤 S16 中所选择的对应记录作为处理对象。在步骤 S21 中, 取得对应记录的压缩 编码的项目中设定的参数, 作为用于执行编码处理的参数。在步骤 S22 中, 取得麦克风灵敏 度的项目中设定的参数, 作为用于执行麦克风灵敏度调整处理的参数。在步骤 S23 中, 取得 对应记录的 ALC 的项目中设定的参数, 作为用于执行 ALC 处理的参数。在步骤 S24 中, 取得 对应记录的低频带补偿的项目中设定的参数, 作为用于执行低频带补偿处理的参数。在步 骤 S25 中, 取得对应记录的低频截止滤波器的项目中设定的参数, 作为用于执行低频截止 滤波处理的参数。在步骤 S26 中, 取得对应记录的录音峰值限制器的项目中设定的参数, 作 为用于执行录音峰值限制处理的参数。在步骤 S27 中, 取得对应记录的自计时的项目中设 定的参数, 作为用于执行自计时处理的参数。在步骤 S28 中, 取得对应记录的 VAS 的项目中 设定的参数, 作为用于执行 VAS 处理的参数。
在接下来的步骤 S29 中, 将步骤 S21 ~步骤 S28 中分别取得的参数作为录音条件 存储在 EEPROM59 中, 使处理返回至第 1 录音设定处理。由此, 作为用于分别执行编码处理、 麦克风灵敏度调整处理、 ALC 处理、 低频带补偿处理、 低频截止滤波处理、 录音峰值限制处 理、 自计时处理、 VAS 处理的参数, 被设定图 15 的步骤 S16 中所选择的对应记录决定的参数。
图 17 表示第 2 记录设定处理的流程的一例流程图。第 2 录音设定处理是在图 14 的步骤 S07 中执行的处理。在步骤 S31 中, 读出 EEPROM59 中存储的对应表 111。在接下来 的步骤 S32 中, 将 4 个场景选择画面一个一个地顺序显示在 LCD65。具体而言, 将图 8A ~图 8D 所示的 4 个场景选择画面之中的任意一个显示在 LCD65, 每当用户按下控制键 17 的右键 17C 或左键 17D, 切换至其他的场景画面。
在接下来的步骤 S33 中, 由用户判断是否选择场景。当检测到按下决定键 19 时, 选择场景。如果场景被选择, 则处理进入步骤 S34, 否则处理返回至步骤 S32。选择 4 个场景选择画面之中检测到按下确定键 19 时显示在 LCD65 上的场景选择画面所对应的场景。
在步骤 S34 中, 选择在步骤 S31 中读出的对应表 111 中包含的 4 个对应记录之中、 在步骤 S33 所选择的场景的场景名称被设定为场景的项目的对应记录。在接下来的步骤 S35 中, 执行图 16 所示的参数设定处理, 然后处理进入步骤 S36。在步骤 S35 中执行的参数 设定处理将步骤 S34 中选择的对应记录作为处理对象。在步骤 S36 中, 将基本画面 200 显 示在 LCD65, 使处理返回至录音处理。
在步骤 S35 中执行参数设定处理, 由此作为用于分别执行编码处理、 麦克风灵敏 度调整处理、 ALC 处理、 低频带补偿处理、 低频截止滤波处理、 录音峰值限制处理、 自计时处 理、 VAS 处理的参数, 设定由步骤 S34 中所选择的对应记录决定的参数。
如上述说明, 在第 1 实施方式的 IC 记录器 1 中, 用户使调节盘 25 旋转, 从而切换 为预先规定了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各自指向的方向的第 1 ~第 3 方 向模式的其中一个, 此时从第 1 ~第 3 方向模式之中检测切换之后的方向模式。并且, 将用 于分别对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输出的声音实行包含编码处理、 麦克 风灵敏度调整处理、 ALC 处理、 低频带补偿处理、 低频截止滤波处理、 录音峰值限制处理、 自 计时处理、 VAS 处理在内的多种处理的参数, 按照第 1 ~第 3 方向模式之中所检测出的方向 模式, 设定为基于对应表 111 对多种处理的每一个对应设置的参数。因此, 仅仅通过将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和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各自指向的方向切换为第 1 ~第 3 方向模式的其 中一个, 就能够设定用于对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和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各自输出的声音 执行多种处理的参数。
此外, 在检测到切换至第 1 ~第 3 方向模式之中的某一方向模式的情况下, 以受理 用户的切换指示为条件, 设定为基于对应表 111 按照与检测出的方向模式对应的多种处理 的每一个对应设置的参数。因此, 在将方向模式切换至第 1 ~第 3 方向模式之中的某一方 向模式之后, 如果不受理切换指示, 则不设定为基于对应表 111 按照与检测出的方向模式 对应的多种处理的每一个对应设置的参数, 因此, 不会改变录音条件, 能够仅切换第 1 指向 性麦克风 45 和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各自所指向的方向。
再有, 在 4 个场景选择画面 210、 220、 230、 240 的其中一个被显示在 LCD65 的阶段, 当用户按下确定键 19 时, 选择画面 210、 220、 230、 240 之中在确定键 19 被按下的时刻显示 的场景选择画面所对应的场景。并且, 随着由用户选择场景, 针对 4 个场景之中由用户选择 的场景, 设定为按照对应表 111 中的多种处理的每一个对应设置的参数。因此, 如果用户进 行了选择 4 个场景之一的操作, 则能够与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和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各 自指向的方向无关地, 设定用于对第 1 指向性麦克风 45 和第 2 指向性麦克风 47 输出的声 音执行多种处理的参数。
< 第 2 实施方式 >
作为本发明的第 2 实施方式的 IC 记录器 1000 如图 18 ~图 21 所示, 具备扁平的 长方体状的壳体 1012, 在该壳体 1012 的表面, 配备有显示器 1014、 操作部 1018 以及录音键 1016 等, 可以手持壳体 1012 来携带。
在壳体 1012 的上部配备麦克风部 1020, 该麦克风部 1020 包括 : 具有无指向性的 左右一对的麦克风 1004a、 1004b( 参照图 22 和图 23)、 以及具有指向性的麦克风 1002、 保持 麦克风 1002 的麦克风托架 1021( 参照图 22、 图 23)。麦克风部 1020 如图 18 和图 19 所示,可以从壳体 1012 的配置麦克风 1004a、 1004b 的配置面的中央处收纳的第 1 位置即收纳位 置, 向相对于图 20 和图 21 所示的壳体 1012 的配置面突出的第 2 位置即突出位置移动, 在 各个位置都被保持。此外, 麦克风部 1020 也可以从第 2 位置向第 1 位置移动。
此外, 麦克风部 1020 具备保护罩 1022, 该保护罩 1022 具有呈网孔状的网孔部, 在 麦克风 1020 配置在第 2 位置的状态下, 具有网孔部的保护罩 1022 露出, 并且出现被保护罩 1022 覆盖的空间, 能够通过该网孔部向该空间导入声音, 提高指向性特性。 将该空间定义为 “消除空间” 。
具体进行说明, 麦克风 1002 具备未图示的振动板, 在振动板的后方设有孔和槽。 在麦克风 1002 的前方即突出方向发出的声音到达振动板的表面侧, 同一声音延迟后从该 孔和槽进入到达振动板的背面侧。由于该时间差, 到达表面侧的声音未被抵消而输出。因 此, 配合麦克风 1002 的指向性特性, 使声音适度延迟后到达振动板的背面侧, 从而可提高 指向性特性, 容易捕获在突出方向发出的声音。如上述, 在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2 位置 的状态下, 由于能够确保用于使声音适度延迟后到达振动板的背面侧的消除空间, 因此可 提高指向性特性。
并且, 在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2 位置的状态下, 能够由保护罩 1022 防止粉尘等 浸入消除空间, 因此, 能够确保良好的指向性特性。
图 22 和图 23 表示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1 位置的状态下的壳体 1012 的上部的 详细结构。图 22 是从壳体 1012 的配置了显示器 1014 等的前面观察到的图。在壳体 1012 的上部配置 : 具有无指向性的左右一对的麦克风 1004a、 1004b、 以及麦克风 1004a 与麦克风 1004b 之间配置的麦克风部 1020、 保持麦克风 1020 中所包含的麦克风托架 1021 的麦克风 底托 (mounting)1028。此外, 麦克风底托 1028 固定在壳体 1012 上。具体而言, 在麦克风部 1020 的内部存放有麦克风 1002, 麦克风部 1020 被安装于麦克风托架 1021。
图 24 ~图 27 中是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1 位置的状态, 示出了除去图 22 和图 23 所示的壳体 1012 的上部所配置的麦克风 1004a、 1004b 之后的图。此外, 图 28 ~图 31 是 麦克风部配置在第 2 位置的状态, 示出了除去麦克风 1004a、 1004b 之后的图。
图 24 和图 29 是从壳体 1012 的背面观察到的图, 图 25 和图 29 是从壳体 1012 的背 面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 26 和图 30 是从上面观察壳体 1012 的俯视图。此外, 图 27 表示以图 26 所示的线 B-B 为中心线的截面图, 图 31 表示以图 30 所示的线 C-C 为中心线的截面图。
在麦克风托架 1021 的对面侧下部配置有开关 1026, 在开关 1026 的麦克风托架 1021 侧的上侧面配置有开关把手 1034。在麦克风托架 1021 处设有被保护罩 1022 覆盖的 消除空间。在麦克风托架 1021 形成有导向肋片 1036, 如图 32 所示那样, 在壳体 1012 设置 有用于使导向肋片 1036 相对于该壳体 1012 在垂直方向滑动的导向槽 1037。
在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1 状态时, 导向肋片 1036 嵌入导向槽 1037 中, 从而能 够抑制麦克风部 1020 的晃动。
如图 24 ~图 27 所示, 在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1 位置的状态下, 由麦克风托架 1021 按压开关把手 1034, 由此开关 1026 经由连接于该开关 1026 的未图示的布线向后述的 CPU1042 发送信号。如图 28 ~图 31 所示, 在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2 位置的状态下, 由于 开关把手 1034 没有被麦克风托架 1021 按压, 因此开关 1026 不向 CPU1042 发送信号。
在麦克风底托 1028 配置有一对麦克风保持部 1024a、 1024b, 在麦克风托架 1021 的外周面如图 27 和图 31 所示那样, 能卡合铁球 1031 的第 1 卡合支撑部 1102 以及第 2 卡合 支撑部 1103、 和能卡合铁球 1032b 的第 3 卡合支撑部 1100 以及第 4 卡合支撑部 1101 彼此 空出间隔凹陷设置。
铁球 1032a、 1032b 由盘簧 1030a、 1030b 向麦克风托架 1021 侧施力, 通过该施力, 铁球 1032a 与第 1 卡合支撑部 1102 以及第 2 卡合支撑部 1103 之间保有压接力地卡合, 铁 球 1032b 与第 3 卡合支撑部 1100 以及第 4 卡合支撑部 1101 之间保有压接力地卡合。
如图 24 ~图 27 所示, 在麦克风部 1020 处于第 1 位置的情况下, 铁球 1032a 保有 压接力地卡合于麦克风托架 1021 的第 2 卡合支撑部 1103, 铁球 1032b 保有压接力地卡合于 第 4 卡合支撑部 1101, 从而保持在该位置。
由使用者对麦克风部 1020 施加使其从第 1 位置向第 2 位置移动的力, 铁球 1032a、 1032b 抵抗盘簧 1030a、 1030b 的施力, 从而向脱离各自卡合支撑部的方向摇动。此外, 这里 作为使麦克风部 1020 移动的手段, 例如使用者用食指和拇指捏住麦克风部 1020, 由拇指施 加将麦克风部 1020 推向突出方向的力。因此, 优选麦克风部 1020 的尺寸与人的手指相等 或是稍大的尺寸。
如图 28 ~图 31 所示, 当麦克风部 1020 从第 1 位置向第 2 位置方向移动时, 铁球 1032a 与麦克风托架 1021 的第 1 卡合支撑部 1102 之间保有压接力地卡合, 铁球 1032b 与第 3 卡合支撑部 1100 之间保有压接力地卡合, 这样麦克风部 1020 被保持在第 2 位置。 根据上述 IC 记录器 1000, 麦克风部 1020 在第 1 位置和第 2 位置间移动, 并且由 第 1 位置和第 2 位置正确地定位, 因此, 能够正确地设定成使用者所希望的配置。此外, 当 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2 位置时, 产生合适的消除空间, 因此可进一步提高麦克风 1002 的 指向性特性。
另外, 对于麦克风部 1020, 由于通过铁球 1032a、 1032b 与盘簧 1030a、 1030b 来实施 软卡合, 因此即便由使用者向麦克风部 1020 实施微小力从而出现晃动时, 也可以被软卡合 吸收。
再有, 作为软卡合机构, 采用了由铁球 1032a、 1032b 与盘簧 1030a、 1030b 进行施力 的结构, 因此, 对于麦克风部 1020 能够提供一定软卡合力。
接下来, 参照图 33 的框图对 IC 记录器 1000 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
IC 记录器 1000 包括 : 构成立体声麦克风 1004 的具有无指向性的麦克风 1004a、 1004b 和具有指向性的麦克风 1002, 通过录音键 1016 的录音操作, 由麦克风 1004a、 麦克风 1004b 和 / 或麦克风 1002 收集声音, 所输出的模拟声音信号输入至连接于麦克风 1004a、 1004b 和 / 或麦克风 1002 的编解码器 1040。编解码器 1040 将输入的模拟声音信号变换为 数字信号, 并实施规定的数字处理。
控制 IC 记录器 1000 整体的 CPU1042 与总线 1044 连接, 由编解码器 1040 实施了数 字处理之后的数字声音数据被暂时保存至 SDRAM1046。总线 1044 上连接着编解码器 1040、 CPU1042、 SDRAM1046、 闪存 1048、 显示器 1014、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1050 和外 部存储控制器 1052, 闪存 1048 中存储着 CPU1042 执行的程序以及用于执行该程序的参数 等。
此外, 开关 1026、 操作部 1018 以及录音键 1016 连接于 CPU1042, 根据从开关 1026 发送来的信号、 操作部 1018 和录音键 1016 的操作, CPU1042 掌握操作内容, 利用用来执行
程序的参数执行与操作内容相应的程序。
再有, 作为记录时的文件形式采用 MP3 格式的情况下, SDRAM146 中暂时保存的数 字声音数据被输出给 DSP1050, DSP1050 对输入的数字声音数据以 MP3 格式实施压缩处理, 作为 MP3 声音文件暂时保存到 SDRAM1046 中。并且, CPU1042 控制外部存储控制器 1052, 将 SDRAM1046 中保存的 MP3 声音文件记录至外部存储卡 1054 中。
此外, 作为文件形式采用 PCM 格式的情况下, 将 SDRAM1046 中暂时保存的数字声音 数据制作成 PCM 格式的声音文件, 然后 CPU1042 控制外部存储控制器 1052, 将 SDRAM1046 中 保存的 PCM 声音文件记录至外部存储卡 1054 中。如上述, 将从针对麦克风 1004a、 1004b 和 / 或 1002 输出的模拟声音信号所对应的处理起至记录为止的处理定义为录音处理, 进行这 些处理的模式定义为录音模式。此外, 将进行后述的再现处理的模式定义为再现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 将各声音文件记录在外部存储卡 1054 中, 但也可以在 IC 记录器 1000 内设有未图示的非易失性的内置存储器来进行记录。
当对操作部 1018 进行了再现开始操作时, CPU1042 开始执行声音再现处理。具 体而言, 在 MP3 声音文件是再现对象的情况下, 从外部存储卡 1054 暂时保存至 SDRAM1046, 在 DSP1050 中实施解压缩处理。实施解压缩处理之后的数字解压缩声音信号再次保存至 SDRAM1046 中, 输出至编解码器 1040。在再现对象的声音文件是 PCM 格式的声音文件的情 况下, 从外部存储卡 1054 输出至编解码器 1040。
在编解码器 1040 中, 数字解压缩声音信号变换为模拟解压缩声音信号, 输出至放 大器 1043 实施放大处理。然后, 输出至扬声器 1048。此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对外部存储卡 1054 中记录的各声音文件进行再现, 但可以在 IC 编解码器 1000 内设有未图示的非易失性 内置存储器, 对该存储器中记录的各声音文件进行再现。
本实施方式的 IC 记录器 1000 中, 如上所述那样麦克风部 1020 能从图 18 和图 19 所示的壳体 1012 中收纳的第 1 位置即收纳位置、 向图 20 和图 21 所示的对壳体 1012 突出 的第 2 位置即突出位置移动, 并且在各个位置被保持。
并且, 在麦克风 1020 配置在第 1 位置的状态下, 当对录音键 1016 进行了录音操作 时, CPU1042 在麦克风 1004a、 1004b 中收集声音, 对输出的模拟拾音信号实行录音处理。此 时麦克风 1002 不进行声音的收集。在此, 对配置麦克风 1004a、 1004b 的位置的声音进行收 集, 进行立体录音。
另一方面, 在麦克风 1020 配置在第 2 位置的状态下, 当对录音键 1016 进行了录音 操作时, CPU1042 在麦克风 1002 中收集声音, 对输出的模拟拾音信号实行录音处理。此时 主要对麦克风 1002 的突出方向的声音进行录音。将此时的录音定义为 “变焦录音” 。
使用者将麦克风 1020 移动至第 1 位置和第 2 位置中的希望位置, 由此作为实现集 音功能的麦克风使用麦克风 1002 或麦克风 1004a、 100b 的组合之中某一个。因此, 使用者 不需要复杂的工序就能够切换麦克风。换句话说, 通过移动麦克风部 1020 的位置就能够切 换立体声录音和变焦录音。
具体来说, 如上述图 24 ~图 27 所示, 在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1 位置 ( 收纳位 置 ) 的状态下, 通过按压开关把手 1034, 开关 1026 经由连接于该开关 1026 的未图示的布线 向后述的 CPU1042 发送信号。如图 28 ~图 31 所示, 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2 位置 ( 突出 位置 ) 的状态下, 由于开关把手 1034 没被按压, 因此开关 1026 不向 CPU1042 发送信号。CPU1042 根据有无来自开关 1026 的信号、 也就是信号的状态, 来设定闪存 1048 中 存储的标记 F 的值。具体而言, 当检测到有信号, 也就是检测到是第 1 位置时, 将标记 F 的 值设定为 “1” 。当检测到无信号, 也就是检测到第 2 位置时, 将标记 F 的值设定为 “0” 。
并且, CPU1042 参照图 34 所示的麦克风表设定录音条件。图 34 所示的麦克风表 是表示麦克风 1004a、 1004b 以及麦克风 1002 的 ON/OFF 与基于标记 F 的值的第 1 位置和第 2 位置的关系的表。
CPU1042 参照麦克风表, 在第 1 位置时对麦克风 1004a、 1004b 设定使其进行集音动 作的 “ON” , 对麦克风 1002 设定不进行集音动作的 “OFF” 。在第 2 位置时, 对麦克风 1004a、 1004b 设定不进行集音动作的 “OFF” , 对麦克风 1002 设定使其进行集音动作的 “ON” 。
再有, CPU1042 参照针对录音功能设定项目的表控制麦克风 1004a、 1004b 和 / 或 麦克风 1002、 编解码器 1040 或 DSP1050, 对从麦克风 1004a、 1004b 和 / 或麦克风 1002 输出 的模拟声音信号分别实施按照录音功能设定项目的处理, 从而记录在外部存储卡 1054 中。
作为录音功能设定项目, 设定压缩声音时的 “压缩率” 、 麦克风 1002、 1004a、 1004b 的 “麦克风灵敏度” 、 用于切掉相应于空调音或投影机的风扇噪声以及屋外录音时的风声等 的低频的 “滤波器” 水平、 以及抑制录音中的突然的过大输入的 “录音限制器” 。
图 35A ~图 35E 表示录音功能设定项目被变更时的变化图。
当 CPU1042 对操作部 1018 进行相当于菜单调出功能的操作时, 显示能够从 4 个设 定项目即 “压缩率” 、 “麦克风灵敏度” 、 “滤波器” 以及 “录音限制器” 的功能项目中的一个项 目的各种录音设定画面 ( 图 35A)。
CPU1042 如图 35A 所示那样在显示器 1014 显示了能选择 4 个设定项目的各种录音 设定画面的状态下, 对操作部 1018 进行了相当于用来选择某一个项目的滑动功能或设定 功能的操作时, 显示各项目的设定画面。当选择 “压缩率” 的功能项目时, 则显示能从 4 个 压缩率设定项目即 “96k/24bit” 、 “44k/24bit” 、 “MP3/192kbps” 和 “MP3/128kbps” 中的一个 项目的压缩率设定画面。
在此, “96k/24bit” 表示将声音信号在 1 秒期间进行 9 万 6000 分割, 以 2 的 24 次 方也就是 1678 万等级来表示声音的大小。 “44k/24bit” 表示将声音信号在 1 秒期间进行 4 万 4000 分割, 以 1678 万等级来表示声音的大小。 “MP3/192kbps” 表示以 MP3 格式按照 192kbps 的传输效率压缩声音信号。 “MP3/128kbps” 表示以 MP3 格式按照 128kbps 的传输 效率压缩声音信号。
此外, CPU1042 在显示器 1014 显示图 35 所示的各种录音设定画面的状态下, 选择 “麦克风灵敏度” 的功能项目时, 显示能够选择 2 个麦克风灵敏度设定项目即 “高灵敏度” 或 “低灵敏度” 的项目的麦克风灵敏度设定画面。
在此, 所谓麦克风灵敏度是表示以多大的电平输出麦克风 1002、 1004a、 1004b 所 输出的模拟声音信号, 如果是 “高灵敏度” 则电平较高, 如果是 “低灵敏度” 则电平较低。
同样, 在显示器 1014 显示了图 35 所示的各种录音设定画面的状态下, 选择 “滤波 器” 的功能项目时, 显示能够从 3 个滤波器设定项目即 “OFF” 、 “300kHz/ON” 、 “500kHz/ON” 之中选择一个项目的滤波设定画面 ( 图 35D)。
在此, “300kHz/ON” 表示切掉声音信号的 300kHz 以下的部分, “500kHz/ON” 表示切 掉声音信号的 500kHz 以下的部分。同样,在显示器 1014 显示图 35A 所示的各种设定画面的状态下, 选择 “录音限制器” 的 功能项目时, 显示能够选择 2 个录音限制器设定项目即 “OFF” 或 “ON” 的录音限制设定画面 ( 图 35E)。
此外, 对于麦克风灵敏度, 尽管由使用者选择的灵敏度 (“高灵敏度” 或 “低灵敏 度” ) 存在, 但实际上是根据麦克风部 1020 的配置位置和使用者所选择的灵敏度来设定合 适的灵敏度。
具体说明的话, 作为灵敏度水平设有水平 1 ~水平 4 的 4 种, 水平 1 表示最低的灵 敏度, 水平 2、 水平 3 的灵敏度水平逐渐提高, 水平 4 表示最高的灵敏度。
在此, 假设使用者选择的高灵敏度是水平 3, 使用者选择的低灵敏度是水平 1。
图 36 表示灵敏度表 A, 该灵敏度表 A 表示使用者选择的灵敏度为 “高灵敏度” (水 平 3) 时的麦克风部 1020 的配置位置、 也就是标记 F 的值和麦克风 1002、 1004a、 1004b 的灵 敏度水平的关系。图 37 表示灵敏度表 B, 该灵敏度表 B 表示使用者选择的灵敏度为 “低灵 敏度” ( 水平 1) 时的麦克风部 1020 的配置位置、 也就是标记 F 的值和麦克风 1002、 1004a、 1004b 的灵敏度水平的关系。
作为使用者希望的灵敏度选择 “高灵敏度” ( 水平 3)、 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2 位 置的情况下, CPU1042 参照图 36 所示的灵敏度表 A 将麦克风 1002 的灵敏度水平设定为水 平 4。此外, 在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1 位置的情况下, 将麦克风 1004a、 1004b 的灵敏度水 平设定为水平 3。即便使用者作为希望的灵敏度选择了 “高灵敏度” 的水平 3 的情况下, 在 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2 位置时, CPU1042 将麦克风 1002 的灵敏度水平设定为比使用者 设定的水平 3 高的水平 4。
另一方面, 作为使用者希望的灵敏度选择 “低灵敏度” ( 水平 1)、 麦克风部 1020 配 置在第 2 位置的情况下, CPU1042 参照图 37 所示的灵敏度表 A 将麦克风 1002 的灵敏度水 平设定为水平 2。此外, 在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1 位置的情况下, 将麦克风 1004a、 1004b 的灵敏度水平设定为水平 1。即便作为使用者希望的灵敏度选择了 “低灵敏度” 的水平 1 的 情况下, 在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2 位置时, CPU1042 将麦克风 1002 的灵敏度水平设定为 比使用者设定的水平 1 高的水平 2。
此外, CPU1042 不会针对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2 位置时的麦克风 1004a、 1004b 调节灵敏度。同样, CPU1042 不会针对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1 位置时的麦克风 1002 调 节灵敏度。CPU1042 不调节灵敏度的情况, 也就是不调节从麦克风 1002、 1004a、 1004b 输出 的输出电压大小。这是因为 : 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1 位置时麦克风 1002 不进行集音, 因 而不需要调节灵敏度, 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2 位置时, 麦克风 1004a、 1004b 不进行集音, 因而不需要调节其灵敏度。
尽管选择了使用者希望的灵敏度 ( 水平 1 或水平 3), 但是 CPU1042 会根据所选择 灵敏度和麦克风部 1020 的配置位置设定比使用者设定的灵敏度水平高的灵敏度水平。其 原因是 : 在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2 位置 ( 突出位置 ) 时, 由于使用者意图以前方也就是 突出方向的声音为主进行录音, 因此选择同样的 “高灵敏度” 的情况下, 第 2 位置处的信号 输出高于第 1 位置处 ( 收纳位置 ) 的信号输出, 换句话说灵敏度越高越有益于使用者的操 作意图。
此外, 由于在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1 位置的情况下, 麦克风 1002 被关断, 在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2 位置的情况下, 麦克风 1004a、 1004b 被关断, 因此即便设定了灵敏 度也不会输出声音信号。因而, 对于被设定为关断的麦克风, 也可以将其灵敏度设定为任 意。
接下来, 参照图 38 和图 39 所示的麦克风控制任务的流程图, 对上述的麦克风控制 中的处理进行说明。这些处理是 CPU1042 通过执行闪存 1048 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的。
当 IC 记录器 1000 接通电源时, CPU1042 在步骤 S101 中检测来自开关 1026 的信 号。然后处理进入步骤 S103, 判别是否存在来自开关 1026 的信号。在步骤 S103 中判别为 是的情况下, 处理进入步骤 S105, 将标记 F 的值设定为 1, 处理进入步骤 S109。在步骤 S103 中判别为否时, 处理进入步骤 S107, 将标记 F 的值设定为 0。然后使处理进入步骤 S109。
在步骤 S109 中, 检测由使用者所选择的灵敏度。 具体而言, 检测是选择了 “高灵敏 度” 还是选择了 “低灵敏度” 。然后, 使处理进入步骤 S111, 判别所选择的灵敏度是否是 “高 灵敏度” 。在步骤 S111 中判别为是的情况下, 使处理进入步骤 S113, 参照图 36 所示的灵敏 度表 A 分别设定麦克风 1002、 1004a、 1004b 的灵敏度, 然后处理进入步骤 S117。此外, 在步 骤 S111 中判别为否时, 使处理进入步骤 S115, 参照图 37 所示的灵敏度表 B 分别设定麦克风 1002、 1004a、 1004b 的灵敏度, 然后处理进入步骤 S117。
在步骤 S117 中, 判别是否因操作录音键 1016 而存在录音开始操作。在步骤 S117 中判别为否时, 处理进入步骤 S121, 判别是否存在由使用者进行的灵敏度选择操作。 在步骤 S121 中判别为是的情况下处理返回步骤 S109, 判别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 S122。 在步 骤 S122 中, 判别来自开关 1026 的信号是否存在变化。在步骤 S122 中判别为是的情况下处 理返回步骤 S103, 判别为否的情况下处理返回步骤 S117。
接下来, 在步骤 S117 中判别为是的情况下, 处理进入步骤 S119, 参照图 34 所示的 麦克风表设定各麦克风的 ON/OFF。然后处理进入步骤 S123, 基于从麦克风输出的模拟声音 信号开始执行录音处理, 处理进入步骤 S125。 在步骤 S125 中, 判别是否存在操作部 1018 的 操作引起的录音结束操作, 在判别为是之前反复进行是否存在录音结束操作的判别。
在步骤 S125 中判别为是的情况下, 处理进入步骤 S127, 将所有的麦克风 1002、 1004a、 1004b 设定为 OFF, 结束录音处理, 使处理返回至步骤 S117。
如上所述, 本实施例中的 IC 记录器 1000, 根据可移动的麦克风部 1020 的配置位置 设定进行集音的麦克风, 因此使用者仅通过移动麦克风部 1020 就能够以希望的录音方式 进行录音。此外, 由于仅仅通过移动麦克风部 1020 就设定合适的麦克风灵敏度, 因此能够 以更加合适的录音条件进行录音。
此外, 由于麦克风部 1020 在第 1 位置和第 2 位置之间移动, 并且被第 1 位置和第 2 位置准确地定位, 因此能够正确设定成使用者所希望的配置。此外, 由于在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2 位置时, 产生合适的消除空间, 因此麦克风 1002 的指向性特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此外, 在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1 位置时, 对于麦克风 1002 来说合适的消除空间被消减, 但此时由于麦克风 1002 不进行集音, 因此录音时不会出现任何障碍。这样, 通过移动麦克 风部 1020, 使用者即便没有顾及麦克风的指向性特性, 也能够录得高质量的声音。
此外, 在第 2 实施方式中, 即便录音处理过程中麦克风部 1020 被移动的情况下, 在 由操作部 1018 进行停止操作之前, 进行集音的麦克风和灵敏度水平也不变化。
< 第 2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接下来, 对本发明的录音装置的第 2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第 2 实施方式的 变形例中的 IC 记录器的基本结构与第 2 实施方式所示的 IC 记录器 1000 是相同的, 不同点 在于通过麦克风部 1020 的配置能进行直接设定, 该直接设定是在录音功能设定项目 (“压 缩率” 、 “麦克风灵敏度” 、 “ALC” 、 “滤波器” 以及 “录音限制器” ) 中自动地设定参数。因此, 以下对与上述第 2 实施方式中的 IC 记录器 1000 的不同点进行主要说明。
图 40 和图 41 分别表示对于壳体 1012 的上部, 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1 位置 ( 收 纳位置 ) 的状态以及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2 位置 ( 突出位置 ) 的状态的简化图。
当 ID 记录器 1000 的电源从 OFF 状态变化至 ON 状态时, CPU1042 根据来自开关 1026 的信号的状态设定闪存 1048 中保存的标记 F 的值, 根据所设定的值在显示器 1014 显 示规定画面。具体而言, 如果标记 F 的值是 “1” , 则如图 43 所示, 显示 2 秒钟的表示由麦克 风 1004a、 1004b 集音的模式即 “立体声模式” 的画面。如果标记 F 的值是 “0” , 则如图 44 所 示, 显示 2 秒钟的表示由麦克风 1002 集音的模式即 “变焦模式” 的画面。
此外, 即便在 IC 记录器 1000 的电源接通时以外, 麦克风部 1020 的配置位置发生 变化时, 具体而言麦克风部 1020 从配置于第 1 位置 ( 收纳位置 ) 的状态变化至第 2 位置 ( 突出位置 ) 时, CPU1042 也使其显示 2 秒钟的表示图 44 所示的 “变焦模式” 的画面 ; 麦克 风部 1020 从配置在第 2 位置的状态变化至第 1 位置时, 显示 2 秒钟的表示图 43 所示的 “立 体声模式” 的画面。换句话说, CPU1042 将来自开关 1026 的、 不断发送或每规定时间发送的 信号状态的变化作为触发, 设定与变化后的信号状态相应的标记 F 的值, 根据所设定的值 在显示器 1014 显示规定画面。 如图 43 和图 44 所示, 在画面显示 2 秒钟的表示 “立体声模式” 或 “变焦模式” 的 消息之后, 显示图 46A 所示的基本画面也就是录音待机状态画面。在基本画面上显示各种 信息。特别是标记 1202, 表示所登记的录音场景, 标记 1200 表示麦克风收集声音的当前模 式。如果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 1 位置, 则基本画面所显示的标记 1200 是对应图 42 所示的 第 1 位置的标记, 如果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 2 位置, 则基本画面所显示的标记 1200 是对应 图 42 所示的第 2 位置的标记。在图 46A 所示的基本画面中, 作为标记 1200 显示对应第 1 位置的标记。
再有, 近年来的 IC 记录器伴随着录音场景的多样化、 多功能化, 用户需要按照进 行录音的状况 ( 场景 ) 分别设定多个录音功能设定项目 (“压缩率” 、 “麦克风灵敏度” 、 “ALC” 、 “滤波器” 以及 “录音限制器” ) 的参数。
因此, 本第 2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 IC 记录器 1000, 保持适合于预先规定的多个 记录场景的参数。具体而言, 针对录音功能设定项目推荐的参数分别对应多个录音场景进 行设定。
在此, 当选择用户希望的录音场景时, 适合于该场景的参数被设定在录音功能设 定项目中。并且, 当按下录音键 1016 时, 根据录音功能设定项目中设定的参数来执行录音 处理。
参照图 45 对录音功能设定项目和录音场景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在闪存 1048 中 保存图 45 所示的录音场景表。录音场景表中, 使针对作为录音功能设定项目的 “压缩率” 、 “麦克风灵敏度” 、 “ALC” 、 “滤波器” 以及 “录音限制器” 的推荐参数与多个录音场景分别对应 起来。
对于 “压缩率” 、 “麦克风灵敏度” 、 “ALC” 、 “滤波器” 以及 “录音限制器” 的功能, 与 第 2 实施方式中的 IC 记录器 1000 具有的功能相同。 “ALC” 是为了自动以合适的音量来录 音从而自动调节音量的功能。此外, 录音场景 “用户 1” 和 “用户 2” 表示保存由用户设定的 参数的录音场景。在图 45 所示的 “用户 1” 和 “用户 2” 中, 作为录音功能设定项目的参数 保存着默认值。
通过用户的操作菜单被读出, 作为录音场景从 “OFF” 、 “口述” 、 “会议·授课” 、 “音 乐” 、 “用户 1” 、 “用户 2” 之中选择希望的场景时, 由 CPU1042 参照图 45 所示的录音场景表, 在各录音功能设定项目中自动地设定与所选场景对应的参数。
此外, 即便不进行基于菜单的场景选择的操作, 如果预先用户指定对应麦克风部 1020 的配置的录音场景, 则根据麦克风部 1020 的配置, CPU1042 参照图 45 所示的录音场景 表, 在录音功能设定项目中自动地设定与所指定的录音场景对应的参数。将这种 CPU1042 根据麦克风部 1020 的配置在录音功能设定项目中自动设定参数的功能称为 “直接场景设 定” 。
接下来, 参照图 46A ~图 46G 说明针对麦克风部 1020 的配置指定录音场景的步 骤。
如图 46A 所示, 在基本画面显示在显示器 1014 的状态下, 当操作部 1018 中包含的 菜单键被按下时, CPU1042 显示图 46B 所示的各种录音设定画面。在各种录音设定画面中, 显示能够选择 “压缩率” 、 “麦克风灵敏度” 、 “滤波器” 、 “录音限制器” 以及 “直接场景设定” 的 功能的项目。例如, 当选择 “压缩率” 的功能项目时, 显示能选择压缩率的参数的压缩率设 定画面。在此所选择的参数被设定在录音功能设定项目中, 在进行下一次的录音开始操作 时, CPU1042 根据所设定的参数执行录音处理。
在图 46B 所示的各种录音设定画面中, 当操作部 1018 中包含的停止键被按下时, 返回至图 46A。此外, 在该画面中 “直接场景设定” 的项目由操作部 1018 中包含的光标键选 择, 并按下决定键时, CPU1042 显示图 46C 所示的表示直接场景设定的详细内容的画面。
在直接场景设定的详细画面中, 能够通过用户操作操作部 1018 从而设定在 “立体 声模式” 时、 换句话说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1 位置 ( 收纳位置 ) 时有效的录音场景。同 样, 能够通过用户通过操作操作部 1018 从而设定在 “变焦模式” 时、 换句话说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2 位置 ( 突出位置 ) 时有效的录音场景。
在图 46C 中, 在 “立体声模式” 和 “变焦模式” 的两模式中录音模式被设定为 OFF。 这意味着直接场景设定被关断。据此, 随着电源接通时或者麦克风部 1020 的配置变化, 不 会进行参照录音场景表而进行的、 针对录音功能设定项目的自动参数设定。在图 46C 所示 的画面中, 通过操作操作部 1018, 选择在与 “立体声” 同一行示出的 “OFF” 文字时, CPU1042 使其显示图 46D 所示的立体声的详细画面。
在立体声的详细画面中, 用户通过操作操作部 1018, 从而从录音场景的 “OFF” “口 、 述” 、 “会议·授课” 、 “音乐” 中选择录音场景。用户在将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1 位置时, 若作为录音场景希望的是 “音乐” 场景, 则用户在图 46D 所示的立体声详细画面中通过操作 部 1018 选择 / 确定 “音乐” 。于是, CPU1042 显示图 46F 所示的直接场景设定的详细画面。 在图 46F 中, 代替图 46C 中显示的 “OFF” 而显示 “音乐” 。
用户通过上述那样操作, 在 “立体声模式” 时、 换句话说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1位置 ( 收纳位置 ) 时作为录音场景 “音乐” 场景是有效的。当作为录音场景 “音乐场景” 有 效时, 在录音功能设定项目中自动设定录音场景表中保存的 “音乐” 场景所对应的参数。并 且, 当按下录音键 1016 时, 使用所设定的参数进行录音处理。
在直接场景设定的详细画面中, 当与 “变焦” 同一行所示的 “OFF” 的文字被选择时, CPU1042 显示图 46E 所示的变焦的详细画面。通过与立体声的详细画面相同的步骤, 当 “音 乐” 被选择确定时, CPU1042 显示图 46G 所示的直接场景设定详细画面。在该直接场景设定 详细画面中, 在 “变焦模式” 时、 换句话说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2 位置 ( 突出位置 ) 时, 作为录音场景 “音乐” 场景有效。当作为录音场景 “音乐场景” 有效时, 在录音功能设定项 目中自动设定录音场景表中保存的 “音乐” 场景所对应的参数。
在图 46B ~图 46G 所示的画面中, 通过操作操作部 1018 中包含的停止键和光标 键, 从而返回前一个画面 ( 光标键操作时如果是图 46B 则是图 46A 的画面 )。
如上所说明, 如果预先用户指定了与麦克风部 1020 的配置对应的希望录音场景, 则根据麦克风部 1020 的配置, 与被指定的录音场景对应的推荐参数被自动设定在录音功 能设定项目中, 因此, 用于录音的设定操作变得简单。进而, 在电源接通时或麦克风部 1020 的配置变化时, 显示一定时间的表示是以哪个麦克风集音的模式的画面, 因此, 使用者可容 易识别当前的录音模式。
接下来, 参照图 47 和图 48 所示的第 2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麦克风控制任务的 流程图, 对上述第 2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麦克风控制的处理进行说明。图 47 和图 48 所 示的处理是通过 CPU1042 执行闪存 1048 中保存的程序, 来由 CPU1042 实现的。
当 IC 记录器 1000 接通电源时, CPU1042 在步骤 S201 中检测来自开关 1026 的信 号。然后处理进入步骤 S203, 判别是否存在来自开关 1026 的信号。在步骤 S203 中判别为 是的情况下, 处理进入步骤 S205, 将标记 F 的值设定为 1, 然后处理进入步骤 S209。在步骤 S209 中, 在显示器 1014 上此后录音键 1016 被按下时, 显示表示以麦克风 1004a、 1004b 集音 的 “立体声模式” 画面, 然后处理进入步骤 S213。
CPU1042 在步骤 S203 中判别为否时, 处理进入步骤 S207, 将标记 F 的值设定为 0。 在接下来的步骤 S211 中, 显示表示以麦克风 1002 集音的 “变焦模式” 画面。
在接下来的步骤 S212 中, 判别是否进行了当前的麦克风部 1020 的配置中的直接 场景设定。具体而言, 在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1 位置的情况下, 判别是否存在对第 1 位 置分配的场景, 或者在麦克风部 1020 配置在第 2 位置的情况下, 判别是否存在对第 2 位置 分配的场景。在步骤 S212 中判别为是的情况下, 处理进入步骤 S213, 执行上述的直接场景 设定, 然后使处理进入步骤 S217。在步骤 S21 中判别为否时, 使处理进入步骤 S217。
在步骤 S217 中, 判别是否存在录音开始操作。当录音键 1016 被操作时, 检测出录 音开始操作。在步骤 S217 中判别为否时, 使处理进入步骤 S221, 判别是否存在向其他场景 的变更操作。该变更操作是用户参照显示器 1014 显示的画面, 通过操作操作部 1018 来变 更场景的操作。
在步骤 S221 中判别为是的情况下, 使处理返回至步骤 S217。在步骤 S221 中判别 为否时, 处理进入步骤 S222。在步骤 S222 中, 判别来自开关 1026 的信号中是否有变化。 在步骤 S222 中判别为是的情况下, 使处理返回至步骤 S203, 判别为否时使处理返回至步骤 S217。在步骤 S217 中判别为是的情况下, 使处理返回至步骤 S219, 参照图 34 所示的麦克 风表设定各麦克风的 ON/OFF。然后, 使处理进入步骤 S223, 基于从麦克风输出的模拟声音 信号开始执行录音处理, 而后处理进入步骤 S225。 在步骤 S225 中判别是否存在通过操作操 作部 1018 实施的录音结束操作, 在判别为是之前反复判别是否存在录音结束操作。
当步骤 S225 中判别为是的情况下, 处理进入步骤 S227, 将所有的麦克风 1002、 1004a、 1004b 设定为 OFF, 并结束录音处理, 然后是处理返回步骤 S217。
在步骤 S225 中判别为否时, 使处理进入步骤 S229, 判别来自开关 1026 的信号中是 否存在变化。在步骤 S229 中判别为否时, 处理返回步骤 S225。在步骤 S229 中判别为是的 情况下, 使处理进入步骤 S231。在步骤 S231 中, 判别是否存在来自开关 1026 的信号。在步 骤 S231 中判别为是时, 使处理进入步骤 S233, 将标记 F 的值设定为 1, 然后使处理进入步骤 S237。在步骤 S231 中判别为否时, 使处理进入步骤 S235, 将标记 F 的值设定为 0, 然后使处 理进入步骤 S237。在步骤 S237 中, 参照图 34 所示的麦克风表, 设定各麦克风的 ON/OFF, 然 后处理返回至步骤 S225。
此外, 在第 2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 在录音处理以外的处理 ( 例如再现处理等 ) 中 麦克风部 1020 的配置出现变化时, 根据来自开关 1026 的信号设定标记 F 的值, 设定图 34 所示的麦克风表, 设定各麦克风的 ON/OFF。
此外, 在本第 2 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 作为使麦克风部 1020 移动的手段, 例如使 用者用食指和拇指捏住麦克风部 1020 由拇指施加将麦克风部 1020 推向突出方向的力, 但 并不限于此, 也可以通过未图示的键自动地移动麦克风部 1020。
此外, 在本第 2 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 作为检测麦克风部 1020 处于第 1 位置还 是第 2 位置的手段, 对开关 1026 向 CPU1042 发送信号进行了说明, 但 CPU1042 也可以通过 监视开关 1026 来检测开关 1026 的状态。例如, 也可以包含电阻, 构成当开关把手 1034 被 按压时流过电阻的电流发生变化的开关 1026, 通过测定被按压的状态和没被按压的状态下 的电阻中的电压, 从而检测麦克风部 1020 处于第 1 位置还是第 2 位置。
此外, 在实施方式中, 作为录音装置的一例以 IC 记录器 1、 1000 为例进行了说明, 当然作为使 IC 记录器 1、 1000 执行图 14 ~图 17、 图 38、 图 39、 图 47 和图 48 所示的处理的 录音条件设定方法和使 CPU11、 1042 执行该录音条件设定方向的录音条件设定程序也能够 获得发明。
以上通过举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 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在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