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壁元件(如尤其是车辆的门、活门或窗户)的开关装
置、一种用于这种开关装置的密封装置以及一种用于操作这种开关装置的方
法。
背景技术
开关装置例如已知地应用在汽车的车尾门上。开关装置在那里用于手动
开锁或闭锁以打开车尾门。
由文献DE 10 2006 057 034 A1可知一种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的卡
固盘与微型开关共同作用,从而在卡固盘受压时操作微型开关。由此已证明
不利的是,向卡固盘按压时要使用较大的操作力。此外,在所述已知的开关
装置中不能完全避免湿气和/或污染物侵入该开关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简单操作的开关装置,并降
低污染物和/或湿气侵入的危险。
该技术问题通过一种用于壁元件如尤其是车辆的门、活门或窗户的开关
装置解决,该开关装置具有布置或能够布置在壁元件之上或之内的第一壳体
件;具有尤其是圆盘形或板形的第二壳体件;具有至少布置或能够布置在第
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之间的密封装置,并且,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可
彼此相对运动地彼此固定;具有布置或能够布置在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
之间并且可通过第二壳体件相对第一壳体件的运动来操作的开关元件。
第一壳体件能够可拆卸地或不可拆卸地布置在壁元件之上或之内。但是
优选的是,第一壳体件是可拆卸的,例如通过螺栓或销钉连接布置在壁元件
的凹槽中。这种情况下可获得视觉上满意的外观。
第二壳体件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但是优选的是圆盘形或平板形。此外,
可以在第二壳体件远离第一壳体件的侧面例如布置有徽章或标志。这种情况
下也可获得视觉上满意的外观。
第二壳体件相对第一壳体件的运动可以包括第二壳体件朝向第一壳体
件方向或背离第一壳体件的运动。
所述运动例如可以包括平移运动或旋转运动。
还可以考虑的是,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附加地间接或直接地彼此相
连,例如通过钩接。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这种连接具有足够的空隙,以允
许第二壳体件相对第一壳体件运动。
密封结构能够全部或仅部分地覆盖第一壳体件。但是优选的是,密封装
置在朝壁元件的方向上基本全部覆盖第一壳体件。由此可降低到达开关装置
后面的污染物或湿气侵入的危险。
密封装置可基本上可拆卸地或不可拆卸地与第一壳体件相连。例如密封
装置能如皮肤一样压紧在第一壳体件上。
在本发明的扩展设计中规定,第一壳体件、第二壳体件和密封装置共同
构成封闭的、对外密封的系统。由此可防止湿气和/或污染物侵入开关装置。
被证实有利的是,开关装置附加地包括尤其具有夹持环的夹持装置,该
夹持装置在密封装置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夹持结构并且在第二壳体件上具
有至少一个第二夹持结构,借助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夹持结构,第二壳体件可
与密封装置连接。
通过第二壳体件可与密封装置连接,第一壳体件可与第二壳体件彼此固
定。
在前述发明构思的扩展设计中被证实有利的是,夹持装置布置在由第一
壳体件、第二壳体件和密封装置构成的系统之内和/或之外。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夹持结构和至少一个第二夹持结构可
布置在系统之外或之内。此外,夹持结构既能够设计在系统之内也能够设计
在系统之外。
夹持装置可任意布置在由第一壳体件、第二壳体件和密封装置构成的系
统之内和/或之外。但是优选的是,夹持装置至少区段性地延伸系统的外部轮
廓或内部轮廓,例如边缘和/或棱边的走向。这种情况下,夹持装置比如可以
具有直线形的或曲线形的部段。
当夹持装置具有曲线形的部段时被证实有利的是,夹持装置具有夹持
环。夹持环可轻易而简单地布置在密封装置上或者是密封装置的一部分。
夹持环优选地布置在密封装置远离第二壳体件的表面上。
第一夹持结构和第二夹持结构基本上能够任意地设计。但是优选的是,
夹持装置的至少一个第一夹持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第二壳体件的设计成
至少一个凸起结构的第二夹持结构可进入上述开口,尤其用于构成咬边。
这种情况下,第二壳体件可轻易地夹紧在密封装置上。
此外可以考虑的是,第一夹持结构具有多个开口和/或第二夹持结构具
有多个凸起结构。由此可提高第一壳体件与第二壳体件连接的坚固性。
开口基本上可具有任意的形状,特别是圆形、椭圆形或矩形。当夹持装
置延伸了棱边和/或侧壁的走向时,被证实相宜的是,开口和/或凸起结构均
匀地或不均匀地沿棱边和/或侧壁的走向布置。尤其当通过夹持装置延伸的外
部轮廓是圆形时,被证实有利的是,两个邻近的开口相对于第一壳体件和/
或第二壳体件的横截面的中心所构成的角度小于180°,优选小于90°,优选小
于45°,优选小于30°,优选小于15°。
开关装置的部件基本上能够分别由任意材料构成。但是被证实廉价的
是,第一夹持结构尤其是夹持环和/或第二夹持结构和/或第一壳体件和/或第
二壳体件和/或密封装置含有软塑料成分或硬塑料成分。
尤其优选的是开关装置的这种结构设计,其中,在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
体件以及夹持环和第二夹持结构中包含硬塑料成分,并且密封装置由软塑料
成分构成。
如果密封装置包含软塑料成分,该密封装置优选可弹性变形。这种情况
下,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能够轻易地彼此相对运动。
第一壳体件能够基本上以任意的方式方法布置在壁元件之上或之内。但
是优选的是,开关装置借助螺栓或销钉连接固定在壁元件上。这种情况下被
证实有利的是,密封装置和/或第一壳体件具有至少一个通透的开口,开关装
置可借助所述开口固定在壁元件之上或之内。螺栓和/或销钉可轻易地穿过通
透的开口。
通透的开口尤其设计为与可穿过的销钉或螺栓相配合。由此可提高密封
性能。
此外可以考虑的是,在第一壳体件朝向壁元件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
尤其设计为销钉或螺栓的凸出结构。所述凸出结构优选能够穿过通透的开口
插入密封装置中。
在本发明的一种扩展设计中规定,在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之间设计
有至少一个止挡,该止挡限制第二壳体件相对第一壳体件的运动(尤其是转
动),在此,开关装置始终对外密封。
所述止挡例如可由开关元件或用于开关元件的容纳结构构成,当第一壳
体件使开关元件运动到操作位置时,所述止挡阻止第二壳体件进一步运动。
原理上可以考虑的是,密封装置导引第二壳体件相对第一壳体件的运
动。但是被证实有利的是,在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之间布置支承装置,
尤其是第一壳体件具有第一支承结构并且第二壳体件具有第二支承结构。
这种情况下,第二壳体件相对第一壳体件的运动通过支承装置来支持,
尤其通过支承装置导引。为此,支承装置能启动围绕至少一条空间轴线的至
少一圈转动。尤其优选的是,第一支承结构和第二支承结构一起铰链式地共
同作用。
支承装置的旋转轴线原则上可任意设置,尤其可包含围绕平行于表面的
轴线或垂直于表面的轴线的旋转。但是优选的是,旋转轴线相对第一壳体件
和/或第二壳体件的横截面中心偏心地延伸,并且尤其平行于车辆行驶的表
面。由此构成了实现开关装置简单和省力的操作的杠杆臂。
通过旋转轴线的偏心布置,可实现例如通过用户用很小的力进行的舒适
的操作。
此外被证实有利的是,开关装置附加地具有尤其由在第一壳体件上的至
少一个第一导引搭边和在第二壳体件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导引搭边构成的导
引装置和/或用于开关元件的容纳机构。
通过所述导引装置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支持第二壳体件相对于第一壳体
件的相对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种扩展设计中规定,开关元件包含有微型开关。这种情况
下,开关装置可设计得节省空间而紧凑。
原理上可以考虑的是,分别通过用户使第二壳体件相对第一壳体件运动
来连接和断开开关元件。但是被证实有利的是,开关元件具有复位装置,尤
其是板簧,所述复位装置可将开关装置自动地由操作位置复置于未操作位
置。
在前述发明构思的扩展设计中被证实有利的是,复位装置布置在第一壳
体件和第二壳体件之间,尤其在第一壳体件和开关元件之间。这种情况下,
开关元件和复位装置布置在由第一壳体件、第二壳体件和密封装置构成的系
统之内,并且相对外界避免了湿气和污染物的侵入。
此外,前述技术问题通过用于使第一壳体件与第二壳体件可彼此相对运
动地固定的、按照本发明的密封装置解决,该密封装置合适于应用在具有前
述特征的开关装置中。
最后,前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操作开关装置的方法解决,该开关装置具
有第一壳体件、第二壳体件和布置在第一壳体件与第二壳体件之间的密封结
构,其中,
a.第一壳体件和第二壳体件通过密封装置彼此固定;
b.当在开关装置上施加力(特别通过手动),第二壳体件可相对第一壳
体件运动(特别通过手动);
c.通过所述相对运动操作开关元件;并且
d.开关元件由压紧装置预紧在未操作的基础位置上,因此当第二壳体
件和/或第一壳体件不受力时,开关元件就移动回到未操作的基础位置。
按照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在多个方面被证实是有利的。
通过第二壳体件借助密封装置固定在第一壳体件上,在第一壳体件和第
二壳体件之间建立起简单的弹性连接。这在较小的重量和较少的制造成本的
同时实现了紧凑的构造形式。
通过支承装置的旋转轴线偏心布置,开关装置能以较小的操作力操作。
通过使用密封装置以及将开关元件布置在由第一壳体件、第二壳体件和
密封装置构成的系统内,所述开关装置(尤其是开关元件)可防止湿气和/或污
染物的侵入。
附图说明
本发明其它的特征、细节和优点由以下对本发明实施形式的说明的附图
描述中得出。在附图中:
图1a和1b显示了按照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显示了带有密封装置和开关元件的第一壳体件的立体图;
图3显示了第二壳体件的立体图;
图4显示了参照图1的按照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显示了参照图4的开关装置沿偏心剖切轴线的截面图;
图6a至6c显示了第二壳体件处于不同位置时的按照本发明的开关装
置。
具体实施形式
图1a和1b显示了总体上配有附图标记2的开关装置。开关装置2适用
于布置在壁元件3(如图6a至6c所示)之上或之中,壁元件3例如尤其是汽
车的门、活门或窗户。开关装置2具有由密封装置6包围的第一壳体件4。
在密封装置6中,第一壳体件4朝向壁元件3基本上完整地密封。此外,第
一壳体件4构成用于开关元件7的容纳机构,借助该容纳机构例如可控制汽
车的开锁和/或闭锁装置。此外,开关装置2具有可相对第一壳体件4运动的
第二壳体件8。
图1a和图1b显示了开关装置2的单个部件的设计方案,其中,在第一
壳体件4上并且在朝向壁元件3的表面上布置有两个设计成销钉10的凸出
结构11,开关装置2可借助该凸出结构固定在壁元件3上。所述两个销钉
10可穿过配合设计的开口12插入密封装置6中。
此外,第一壳体件4具有接触导引件(Kontaktführung)14,借助该接触导
引件可建立开关元件7与开锁和/或闭锁装置的连接。
在第一壳体件4的远离壁元件3的侧面上具有容纳机构16,开关元件7
可布置在容纳机构16中。为了能使开关元件7从操作位置自动地回置到非
操作位置,在容纳机构16里附加地布置了设计成板簧18的复位装置20。所
述复位装置20按图1b所示布置在第一壳体件4和开关元件7之间。此外,
第一壳体件4具有支承装置24的第一支承结构22,借助第一支承结构22
可使第二壳体件8与支承装置24的第二支承结构26连接。支承装置24相
对于第一壳体件4的横截面中心偏心地布置。第二壳体件8通过支承装置24
可围绕旋转轴线27旋转地支承。
第二壳体件8具有基本上为圆盘的形状。在第二壳体件8朝向第一壳体
件4的表面上布置有夹持装置30的第二夹持结构28。该第二夹持结构28
由凸起结构32构成。第二壳体件8通过由凸起结构32构成的第二夹持结构
28可插入夹持装置30的设计成开口34的第一夹持结构36中。第二壳体件
8由此固定在密封装置6上。开口34和凸起结构32基本上设计成彼此配合
的形式。
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持结构36包括优选含有硬塑
料成分的夹持环38。所述夹持环38优选布置在密封装置6的远离第二壳体
件的表面上。
图2显示的是第一壳体件4的立体图,该第一壳体件4布置密封装置6
内,并且在第一壳体件4中,开关元件7装在容纳机构16中。图2中清晰
的是,密封装置6基本上将第一壳体件4全部包围,特别是将第一壳体件4
的边缘轮廓向外延伸。
图3显示的是第二壳体件8的立体图。同样的零件配设有同样的附图标
记,因此,为了避免重复可引用图1a和图1b的描述。
在第一壳体件4和第二壳体件8之间附加地设计了导引装置40,其包
括第一壳体件4中的第一导引搭边42和第二壳体件8中的第二导引搭边44。
第二壳体件8在相对第一壳体件4的相对运动中沿导引搭边42、44滑动。
图4显示的是按照本发明的开关装置2的侧视图。图4清晰地显示了按
照本发明的开关装置2可以设计得特别紧凑。
图5显示了参照图4的开关装置沿偏心剖切线的截面图。由图5可知,
除了第二壳体件8固定在密封装置6上,在第一壳体件4和第二壳体件8之
间还附加地存在借助夹持装置30形成的直接连接。这由至少一个钩接形式
的连接46构成,其留有足够的空隙以使得第二壳体件8可相对第一壳体件4
相对运动。
参照图6a至6c进一步阐述按照本发明的开关装置2的功能方式。
图6a显示的是处于未操作的基础位置的按照本发明的开关装置2。在
此,第二壳体件8未相对第一壳体件4运动。开关元件7处于未操作的基础
位置。
图6b显示的是按照本发明的开关装置2,在此,第二壳体件8已经相
对地朝第一壳体件4的方向运动。在此,开关元件7处于操作位置。容纳机
构16限制第二壳体件8在操作方向上的运动,并且构成第二壳体件8的止
挡。
图6c显示的是图6a和图6b的重叠图。在此可清晰看到第二壳体件8
朝第一壳体件4方向的微小的相对运动足以操作开关元件7。
在之前的说明书中、在权利要求书中以及在附图中所公开的本发明的特
征,既能够单独地,又能任意组合地在不同的实施形式中实现本发明。
附图标记清单
2.开关装置
3.壁元件
4.第一壳体件
6.密封装置
7.开关元件
8.第二壳体件
10.销钉
11.凸出结构
12.开口
14.接触导引件
16.容纳机构
18.复位装置
20.板簧
22.第一支承结构
24.支承装置
26.第二支承结构
27.旋转轴线
28.第二夹持结构
30.夹持装置
32.凸起结构
34.开口
36.第一夹持结构
38.夹持环
40.导引装置
42.第一导引搭边
44.第二导引搭边
46.钩形连接